首先必然要吐槽一下中译名,鬼打墙,这要让多少人误认为是恐怖片,让多少人在影片开头不停地期待着类似于杰森之类的变态杀人狂魔的出现,而在影片不断的进行,才会发现这是一部设计多么新奇的伪科幻悬疑片。
影片开头抢劫便利店一段,可以看成是整部影片发生的契机——女主角的贪婪让她杀死了便利店员事件的始作俑者打开了影片中出现过两次却又没有明确地指出作用的保险箱。
然后影片转向了一个偏僻的深山老林之中,慌乱的弱女子和破旧的小木屋,以及一个让人充满疑问的神秘男主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多恐怖片的标准开头。
而影片精明之处就在于此,在影片的开始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略带神秘感,让人不免不敢放心完全信任的人—— 一柄斧头,遮掩的交谈,以及在前段时间之内只有两个女主角会产生恶梦,而男主角没有。
导演对剧情的把握让人一直在等待着男主角“暴露本性”。
谁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部影片的真正主题才开始明朗——一部科幻类型的悬疑片,带有恐怖的氛围,却与恐怖电影不想干,而男主角自然也没有成为我们猜想中的恶魔。
导演对于悬念的设置和掌握悬念揭晓的节奏可以说是优秀,从一开始便利店这个最大的包袱,到后来的家人团聚,悬念的设置颇有点希区柯克的味道。
即便此类类似于穿越的设定比较常见,但只要导演的包袱抖得巧,还是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兴奋。
下面看看导演是怎样设置者几个悬念的。
1、便利店的事件:正如之前所说,影片后来一切故事的开始都是从这个神秘的便利店所开始的。
便利店置于影片的开始部分,类似于一个序幕。
将这一段情节放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观众在影片大半的时间里都会猜测整个影片和便利店的那个保险箱的联系。
当第一女主角(青年女性)倒在木屋前,观众根据片名和以往的经验会认为第一女主角执意打开保险箱释放出了某种超自然力量,此时在观众心里这种超自然力量不会是穿越之类的东西,而是释放了某种类似潘多拉魔盒中的潜伏在这个森林中的魔鬼。
2、衣着成熟的女二号,神秘的男主角,叛逆的女一号: 正片开始时女二号(因为一眼还分辨不出这个女主角和DVD封套上是一个人,让我一开始认为她只是恐怖片当中某个拿来给大反派磨刀的小炮灰)在树林中漫无目的的行走,显然一副弱女子的样子,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她很快就会在下一个镜头中被人残忍的杀死的想法。
而对于男主角,导演在15分钟之前用两个镜头让观众和女二号对男主角产生同样的怀疑,一个是拖着斧头的画面,一个是拿着锤子。
导演在拍摄这两个镜头时所用的拍摄角度同恐怖片中拍摄变态杀人魔的角度是相同的——忽略面部,突出人物的行动给人紧张和压迫感。
紧接着女主角晕倒在木屋前更是让影片目前为止的神秘气氛更加的浓烈。
观众会猜测,女主角的晕倒和之前的抢劫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是因为保险柜中的某样东西把她逼到这个森林中,还是别的什么。
3、报纸:在影片头30分钟,唯一一个较为清晰的指出影片整个悬念到底是什么一回事的镜头就是八分44秒报纸的特写。
这个特写只给出报纸的日期,似乎是在预示着整个故事的关键就是故事的时间而不是空间。
4、时有时无的枪声:当三个人被困在小屋中是常常会听见奇怪的枪声,由于三个人尚不知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时间,所以很自然的认为是有人在打猎。
5、钞票:当三人寻找出路时,女主角口袋中的一卷钞票不慎掉出,这时观众很自然把这一卷钱和之前的抢劫有关。
没有猜到这卷钱是解释这一连串神秘事件的关键,它和影片开始的抢劫没有联系,这卷钞票只是女主角在早于超市抢劫的时间所进行的另一次抢劫所得。
6、空间与时间:两个女主角在木屋前的谈话所产生的分歧,到男主角确认她们的分歧不是胡说八道,再到防空洞中年代久远的地图,电影中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开始受到观众的注意。
但此时会怀疑地只是几个人被从不同的空间放到了一起,而不会怀疑时间。
但是当女二号在防空洞中将她的身世——父亲是德国人,死于战争中——告诉女主角时,观众肯定会开始对影片的设定,这个一直围着面纱的故事,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导演在对预示人物情感和心理,以及气氛的暗喻上也是下足心思。
1、旋转木马:当女主角晕倒在门外被女二号扶进屋内后,女二号在百无聊赖之时从电报机后找到一个装有旋转木马的小盒子。
这个看似只是用来和影片最后女主角“苏醒”后在便利店看到的相同的旋转木马前后呼应的物件,其实还用来暗指当时的一种环境气氛——永无止境的旋转。
如同小木屋所处的环境一样,无论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最终都无法摆脱重新回到小木屋的命运,这和旋转的木马象征着永无止尽的重复是相同的。
而影片最后在给旋转木马的最后一个镜头中,我们可以发现旋转木马突然从旋转中停止,这个设计相当巧妙,暗示着女主角的这次“噩梦”之旅的结束。
2、三人的关系:在影片36分钟左右,即他们三人第一次知道自己受到了一种不可思议力量的缘故被从不同地方带到了小木屋时,导演用三个简单的镜头表现三人此时的心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于影片中看起来相对混乱的时间线,应该是导演试图保持影片悬念和逻辑性的天平导致。
对于本片是属于多重宇宙论还是单一宇宙论,以及本片到底属于伪科学的时间穿越,还是女主角自己的一次救赎与心灵之旅,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先假设影片的设定符合单一宇宙论,当女主角开枪射杀店员并打开保险箱后,保险箱或者说是店员(拥有某种神秘力量)出于自保会产生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将处于同一宇宙中在谋杀事件之前和之后的女主角的母亲和女主角的儿子祖孙三代人带到了女主角外公所处的时间(时间旅行,单一宇宙论),并且用类似于“鬼打墙”之类的方式将三人禁锢在小木屋,目的很清楚,就是让他们三人救下即将在空袭中丧生的德军曾祖父,重新谱写之后的事件,让店员免受血光之灾。
而最终的结果也和期望的一样,曾祖父幸免于难,女主角在清新过后我们发现她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正如之前男主角所提到的一样,如果曾祖父不死的话,女二号就不会在怀孕期间还独自一人待在家中以至于生产时抢救不及而死亡,而女主角也不会因为从小没有母亲的关爱而走上一条完全没有光亮的不归路,那么店员就不会在这次抢劫中被女主角枪杀。
影片最后,便利店再次被打劫,几乎是影片开始的翻版,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步骤,同样的镜头,只是女强盗换了一个人。
向观众暗示了整部影片所发生的事情可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同之前提到的旋转木马相同,打劫便利店似乎是在不停地重复之中(可能第二个女强盗在经历和女主角相同的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第三次打劫)。
这样的设定使得店员的身份神话,使他开始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宗教中导人向善的神性角色。
如果假设为单一宇宙的话,那么在影片最后当他们改变了过去之后,虽然女主角和女二号都可以幸福的生活,但一个问题出现了——男主角还会存在吗?
很明显不会,因为影片中提到男主角是女主角与影片一开始那个小阿飞所生,但最后那个小阿飞很显然由于已经改变的历史而与另一个女人在一起。
那既然男主角再也不会出现,那么时间旅行这一说就是一个悖论——如何从同一宇宙的未来中找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人去改变过去。
最后的其中一个镜头,很清楚的看到店员手中拿的书是《时空悍将》,一本描写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中的科幻小说,这也会使人对影片的设定产生一点影响。
不过如果不以科学化的方式来解说这个故事,而是以超自然现象来解释的话,即所有的一切只是一个幻觉,那么逻辑性的东西就不再重要,可是影片的精巧程度也会大大减小。
————————————————————————————————————————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剔除中译名外相当有趣的电影
简单明了说个问题德国兵没死,所以后面的时间全部改了,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好了,但是,困在树林里面的其他三个人都死了,对于在这个时空的那三个人来说,完全没意义,谈不上拯救或者改变生活,直接就给抹去了。
那这部片子意义何在?
仅仅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少了一个难产死的少妇、少了一个缺少父母关怀的叛逆少女以及一个无父无母的小伙子,而变成了3个正常人........如果仅仅如此,何必大费周章故弄玄虚
如果告诉你有一部电影的名字叫《鬼打墙》,你认为它的画风会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
不是……
这样的?
去死……
其实它是这样的。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和凯瑟琳·沃特斯顿这两个名字你们一定不陌生,但在2011年的时候他俩还远不如现在有名。
那一年,他们主演了一部小成本悬疑惊悚电影《鬼打墙》
听到这个名字,我相信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神神鬼鬼,血腥暴力的场面。
菌叔也这么认为。
但看完后发现:根!
本!
没!
有!
鬼!
所以害怕没有高能预警的同学们可以安心去看了。
而且跟豆瓣上的大部分观点不同,菌叔也承认它是一部还算可以的悬疑惊悚片,7.4分也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但不像好多人说的那样“电影后半段简直惊为天人”,菌叔反而感觉它的前半段要比后半段精彩。
可不是菌叔故意唱反调,看过电影后你会发现:电影后半段无论是剧情还是结尾处理,都略显仓促,虽然最后的结局强行没有偏离主旋律和套路,但相比前半段的用心,它有点虎头蛇尾了。
电影很简单,讲述一了关于救赎的故事:三个年轻人不约而同被困在一个林间小屋中,不管怎么走,他们最后都会回到小屋。
无限循环。
渐渐,他们发现了小屋隐藏的诡异秘密,也发现了彼此之间的特殊联系。
原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时空,他们穿越到二战时期,要完成一次关于亲情的救赎。
像是《死亡游轮》和《蝴蝶效应》的结合,但相比那两部经典,《鬼打墙》只是学到了一点点皮毛。
导演的开头设计还是比较有想法的。
上世纪80年代,一对小混混情侣打劫了一家商店,抢完钱之后还引出了电影中的关键道具:保险箱。
和商店服务员一句充满预见性和神秘性的话。
“这就是你选择的生活,你本可以有另外一种人生的,但你没有珍惜”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电影的主旨和内涵了。
一些细节设计或者穿越循环的梗都是在向人们发问:如果给你机会,让你再选择一次,你会怎么做?
电影的前半段里,无论是三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气氛烘托都是合格的。
汤姆,一个很帅对人很好,却又一直手持斧子、锤子这样武器的人。
再加上镜头对武器的有意无意特写,一般这种人在电影里都是变态杀人狂般的存在。
因此第一次见汤姆,萨曼莎一副极强的自我保护姿态,而她这种极度弱势的形象也让观众更加认为她会是分分钟要领便当的人。
朱蒂,按电影中台词说是“一个小时就能成功惹怒别人”的人。
她毒舌、骄纵,一副时时刻刻都欠抽的形象,因此,电影中的她感觉下一秒就能惹怒汤姆,死于利斧或铁锤之下。
在秘密揭晓之前,电影前半段对悬疑和惊悚的塑造都相当成功,悬疑在于怎么走都走不出的小屋——时空的悬疑感;惊悚在于三者之间人性的模糊和下一秒不知道发生什么的未知感。
后半段谜底揭晓后,我们应该佩服于导演的脑洞。
但就像是突然达到高潮没有了延续性一样:对于一切不合理的现象是匆忙的解释,对于救赎是强行大团圆结局。
这种“粗制滥造”的结局就是看完电影后,你会感觉:我究竟得到了什么?
这里面特效制作要背一部分锅,最后电影结局时候飞机轰炸和爆炸场面简直连5毛钱特效都没有,更像是特效后期的毕业作品吧!
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如何穿越?
为何循环?
如果保险箱是穿越的一种方法,那另外两者只是单纯因为死亡就能穿越?
这不能自圆其说。
一般来说恐怖片的投资和回报是成反比的,“小投资大回报”、“稳赚不赔”都是恐怖惊悚片的特点。
这部《鬼打墙》不算是多成功的商业片,网上也没有更多的新闻和信息,只搜到它成本好像是50万美金,估计是导演练手之作,或者是斯科特·伊斯特伍德的练手之作,毕竟他爸爸可是好莱坞“老牛仔”啊。
最后着重吐槽下本片片名的翻译,“鬼打墙”是什么鬼?
因为循环就鬼打墙?
那《恐怖游轮》和《蝴蝶效应》都可以翻译成鬼打墙了,从此好莱坞就可以多一个牛逼的系列电影了。
而不巧的是,这个系列的开创者却是一个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电影。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637752235/欢迎讨论。
不久前才看了《阿丽塔:战斗天使》,不禁感慨有的人拿着再多的经费也只能编出💩一样的剧本、拍出💩一样的作品、冠以科幻之名实际上是子供向(乃至是弱智项)玄幻;而有的人哪怕是小成本制作也叫一个精妙绝伦让人久久回味。
上次看到这种精品低成本电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
蓝黑色是原来 蓝色是改变之后我不会写影评啊……我只是想吧图片传上来而已啊……一百四十个字去哪儿找啊……真是的。
挺喜欢结尾的,女儿从同样的超市买了东西后出门,看到类似之前的自己,笑了笑走了。
想象这个男的也是惨,抢了个便利店还每次都被女友杀。
喜欢Hans哦~比Tom帅~很喜欢他那句台词:我是军人,不是纳粹。
讲真,军装是真的帅。
差不多够一百四十个人了吧……提交试试~
影片开头是一对年轻男女打劫便利店,顺利的抢到钱后女主坚持要打开保险柜,店主告诉她保险箱的东西你不会感兴趣的,然后女主终于开枪了,故事由此展开。
然后这个影片的开头会让你摸不着头绪,突然镜头来到了一个森林而且上来出现在森林的人还不是开始的女主,但是慢慢好戏开始上演,相继出现四个主人公,这是一个老少四辈来到一个空间的故事,这四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得死翘翘,慢慢主人公们了解了情况后开始互相救赎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最后成功了。
所以那个保险箱是一个能给你机会去改变自己命运的大门。
佛教讲往生,来世,世世投胎,今生与前世未来,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看了这个片片,才知道,西方人,也有前生来世的观念,不过换了个说法,叫时光旅行,或者蝴蝶效应。
我很小的时候,就像在梦里生活一样。
那时的状态,仿佛是自己浮在空中,审视另一个自己的生活。
很有时空错乱感。
还没上小学时,父母头疼,我竟然无师自通,给他们按摩,他们觉得挺神奇。
在小学,完全没有性启蒙的我,竟然喜欢成年女性之美,估计前世是个色鬼。
长大之后,经常做梦,梦到前世未来。
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儿,好像过去梦到。
但要认真探究,也记不清楚啥时做的梦,梦的具体内容。
看来以后做梦,要记下来。
有个恐怖的梦,梦到一个朋友追杀,很残忍地处理了我。
导致再见此人,心理一直很不舒服,想要远离。
认识过两个女人。
强烈地影响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和三观。
不能说她们骗了我。
只能说我自己骗了自己。
先后把她们俩,当成了红颜知己。
其实,我不过是她们混乱生活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为什么会遇到这两女,恐怕也是前生的孽缘,否则今生也不必惨遭这种,得不到痛苦,为了想得到而破财的,傻13结局。
花了很多时间、金钱和感情,结果全部打水漂。
总之,人必须善待自己,认真生活,也许就会改变你的来世,造福子孙呢。
《鬼打墙》是一部容易被低估的小成本悬疑电影,尽管它的中文译名让人误以为是一部恐怖片,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部融合了科幻、悬疑与亲情元素的命运寓言。
影片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林中小屋”场景,编织出一个关于时间、命运与救赎的复杂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的开场看似平淡无奇:一对年轻情侣抢劫便利店,随后画面突然切换到一片森林中的小木屋。
三个陌生人——萨曼莎(怀孕女子)、汤姆(年轻男子)和朱蒂(叛逆女孩)——在这里相遇。
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来自不同的年代:萨曼莎来自1930年代,汤姆来自1960年代,而朱蒂则来自21世纪。
这种时空错乱的设定让人联想到《恐怖游轮》和《蝴蝶效应》,但《鬼打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焦点放在了家庭与命运的纠葛上。
影片的核心主题是“改变命运”。
当四人发现彼此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时,他们意识到,只有拯救汉斯(萨曼莎的父亲、朱蒂的外祖父),才能打破家族的悲剧循环。
汉斯的死亡导致萨曼莎难产、朱蒂成为孤儿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而汤姆则因母亲的悲剧而失去幸福。
影片通过这种设定,探讨了原生家庭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改变过去的可能性。
影片并未停留在简单的“改变过去就能获得幸福”的层面上。
汤姆的存在依赖于朱蒂的命运,而朱蒂的命运又依赖于萨曼莎的选择。
这种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让人不禁思考:如果我们真的有机会改变过去,是否愿意承担可能失去现有生活的风险?
影片的结局给出了一个温暖的答案,但也留下了一丝遗憾:汤姆可能因为朱蒂的改变而从未存在。
尽管影片的创意令人惊艳,但在叙事和表演上仍有一些不足。
前半部分的节奏略显拖沓,三位主角的对话虽然揭示了他们的背景,但缺乏足够的张力。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显得有些生硬,尤其是情感爆发时的表现不够自然。
影片的后半段逐渐进入高潮,悬念层层揭开,尤其是当四人意识到彼此的关系时,剧情变得紧凑而引人入胜。
导演通过巧妙的细节铺垫(如相同的项链、枪声的回响)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张力的时空迷宫,最终以一场惊险的空袭逃生将故事推向高潮。
总结:一部值得深思的小成本佳作 评分:★★★★☆
片尾配音: 金发母亲:妈咪,你想起来了吗?
长发祖母:想起来了?
可惜了我的孙儿,你的孩子,他不复存在了。
金发母亲:不,他很快就会到来,因为我刚刚看到了他的父亲。
长发祖母:天啊,你不能再杀他,你已经变好了。
金发母亲笑了笑:不,我只是他偷腥的一个站街女,杀他的是他现在的新女友。
长发祖母沉默一阵:但你太……委屈了。
金发母亲又笑了笑:不委屈,我想起来了,他的父亲是我初中的同学,一个帅气的潮人,我馋过他。
长发祖母也笑了:太好了,快去把我的孙儿带回来,我要好好溺爱他。
2011年,悬疑惊悚电影《 鬼打墙 | Enter Nowhere》上来依旧吐槽中文译名,这个译名无言的剧透,再加上小成本电影和比较业余的演技。。
让我整个电影的前半部分都有一种这是一个烂片的错觉。。
但是这个也成为了最后峰回路转的一个小惊喜。。
翻译真的不走心。。
虽然有鬼打墙的意思。。
但是走投无路更好一些。
其实这个电影叫林中小屋更贴切,更有感觉。
不是吗?
剧透了啊开始我以为会像《死路》那样的剧情发展,但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亲情大拯救。。
铺垫挺好的悬疑一下子有LOW了。。
吐槽一下,学习母语的总要性。。。
关于时间上的讨论,其实参考《蝴蝶效应》来说吧。。
结局真的不一定,但是这个电影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大团圆了而已。。
这点也是比较欠缺的。
我个人感觉结尾更烧脑一点也许效果更好。
(我感觉,那个莫名的开门和林中的枪声,其实可以铺垫起来,作为时间的无限循环要素。。
可惜完全没用上)这样的收款员大叔请给我来一打---我是小屋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如果剧情和表演更上一层的话,也许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了。
很可惜。
怒打五星,近期看过最棒的电影了,好莱坞现在是准备一年只出一两部这样的精品么?现在的新片能看?
超级省钱的一部电影。看名字以为是鬼片,其实不吓人,而且还是happy ending。
看到最后感觉很无聊
几乎不花什么成本,玩概念却缺乏让人看下去的吸引力,有点无聊。
容易被忽视的好电影!悬念之下不断解密其中的秘密带动没有高潮的故事,直到最后真相大白透过细节才知道编剧的牛逼!PS:2011年最好的悬念电影!
经典
有点意思,给你一个机会改变你的命运
这片子很一般 别被某影评人骗了
一看就是小成本,但是拼创意拼赢了哈!木有明显的硬伤,挺精巧的。。有种恐怖游轮和11:14的感觉!
挺纠结的。没有恐怖,顶多有点悬疑,但这绝对是穿越。。。
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聚会
小成本能有这样的故事,不错了
不喜欢
真心是小成本佳作,西木难道是56岁才生这么个宝贝儿子。。。
没看到什么新意跟意义。
跨越时空,将祖孙四代牵绊拘束在一起的,不只是想象,更是亲情啊!真心想吐槽这个译名,让我一直以为是恐怖片而不敢看!!!
好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让你不愿意错帧每一幕,不会让你看的过程中发现巨大的漏洞,不会让你出戏。让你分分钟跟着故事走。看的很爽!
我还猜对得挺早的
3星半! 创意挺好的!
挺有新意的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