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主席的新衣可太逗了 说实话风景这么好革不动命啊
片子是好 就是因为是作业 所以看的我浑身难受
。
男主很帅,但我对革命无激情。
很多时候提到“五月风暴”,都是一群年轻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到了这部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自传性的电影中,展示的却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冲动盲目的政治运动中自毁前程,你渐渐看着自己曾经信仰的世界变得比以前更糟糕,一切好像以失败告终了,但导演似乎依旧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学运,爱情,成长,夏天。五月之后,没有人是之前那个样子了,爱也不在了,看得鼻子有微微一酸。
burning youth
【HKIFF2013-MOVIE 3】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折磨,晚上我的英文水平暴增,也看到这次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拼贴式的凌乱叙事是私人记忆的碎片化呈现。影片开篇即是六十年代常见的校园反叛场景,爆裂的燃烧瓶、如雪片散落满地的传单与张牙舞爪的涂鸦,幻影般的记忆昙花一现,迷茫在空中飘。影片轻描淡写地勾勒了有关花孩,嬉皮士和那个年代所有的青春想象,每一幕都像是隔着雾面毛玻璃的轻柔触碰。印象深刻的是清晨和黎明质感的冷色调,深绿的草坪,簇拥摇晃的烛火。还有夜晚时分摇滚乐的密集鼓点,盛大的篝火跃入夜色,印第安花纹的衣角与纯白的裙摆飞扬…五月之后,青春反叛的激情退潮,年轻的人们各奔天涯,亦有的堕落深渊,只是那一刻,他们在一起。另外翻译实在🚬
我的注意力全在这些hippies的衣服和音乐上了,至于剧情的话,还真是不怎么吸引我=。=
影片带有浓郁的法国浪漫主义色彩。
2013/10/03/18:没看懂不多评论
文艺青年的致青春应该是这样的吧。故事好,摄影好,有个配角很像格瓦拉。但风格上觉得破碎拖沓,颓唐,倒和主题很相称——68之后,一切回归正轨,一种被生活打败的情绪。波西米亚的包还背着,里面却换成了布尔乔亚的梦。结尾的电影片场很动人,这个愤怒的年轻人躲回了电影里。
3.5 故事和视角挺好 素材多的用不完
五月风暴后有关信仰的一次(或多次)无关痛痒的探寻。年岁和青春好像手中扔出的燃烧瓶,轰轰烈烈的爆炸之后,是只剩下灰烬的消逝。爱情和友谊则是天天贩卖的报纸,百家争鸣,一法郎一份,隔夜作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自由,在记忆的幌子下,再美的坍塌都是虚无。顺便说一句,演员不会演戏太做作。
中年男导演意淫自己的前女友和自己的青年时代
跑去电影院看的,语言听不大懂,但是很享受大荧幕的感觉啊,这儿影院就是从头到尾一点杂音都没有,连咳嗽都几乎没有。异国的青春气息热烈、浪漫、绚丽、激昂。
风景好
天啊!浪费我两个小时!
特别美 特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