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很疯狂 人也疯狂 电影镜头也很疯狂。
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导演似乎噱头做过了,充斥影片将近一半时间的血腥场面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恐怕远远超过了心灵上的震撼,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尤其是女主扭曲之前的刻画并不到位,现实造就的强烈反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电影结束得也过于仓促和随便。
总体上来说就是能理解导演表达的意思,不能理解导演为何要这么表达,噱头似乎掩盖了内容。
高涨的房价,扭曲的人性,表现看来是部社会问题剧。
实际上,我忘了这是一部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向来是娱乐为王,所以这部也不过是一部披着社会问题剧外衣的重口味惊悚片。
影片开始给出了香港寸土寸金,普通人收入增长水平已远远赶不上高涨房价的信息,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主人公郑小姐童年回忆中也有政府强拆的情形,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这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但整个电影看完,却对不惜一切买到房子的郑小姐毫无同情,对这个房价虚高的社会毫无遣责,只是对片中的暴力血腥场景印象深刻。
郑小姐不值得同情。
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家人,因为她对父亲见死不救;她买房子不是为了爱情,因为买到房子就和情人分了手;她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因为她最终买下自己制造的凶宅;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因为银行经纪帮她计算告诉她付担不起,同事也不理解她为什么买那么贵那么远的。
没有人逼她非要一间面海的房子,是她在逼她自己。
郑小姐只是为童年梦想折磨的偏执狂,并为此杀死了无辜的人。
片头关于房价高涨和片尾关于经济危机的新闻,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虚假外衣,假造深度,掩盖不了娱乐的内里。
10月底去重庆看我爸的时候,被老爸和老妈抓到一起谈话,主旨就是希望我明年能申请一套房子,身为个姑娘家家的,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大概不是多数,可是多少和我小时候的想法重合:就是给我妈买套大房子。
听到这消息的头几天有点儿压力,可是不出一星期就照旧以前的生活了,下馆子,打车,喝酒,买衣服,直到看到《维多利亚一号》的时候才又想起这事。
在住在五道口之前,也就是我6岁之前,住在中关村一代,地下室里,管道老是出问题,洗漱房里经常积着很多水,童年不少记忆是踩着砖头刷牙洗脸。
那时的关于家的印象仿佛是破碎不全的拼贴画,总是伴随着简易的双人床,破旧的家具,永远被黄色的幽暗的灯光笼罩,天一暖和就每天都到上边去玩,院子里的沙堆是最佳去处。
奇怪的是,那时的伙伴都是住在楼上的,而我却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卑,一起翻墙,一起乱跑,进行所谓的探险,最后搬走的时候我居然那么的不舍,单独的卧室一点儿都不能吸引我,每天爬三楼和每天下二楼对我来说当然是后者更方便省事,随着台阶增多的还有自尊心,被慢慢的揉进岁月的细缝,以至于现在如果被不亲密的人提到那段时光还会觉得不太自然。
我到现在还不明白,阿嫦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可以全身而退,在杀掉12个人之后,可以致使房价下跌而得到心仪的维多利亚一号,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被疯狂的现实逼得不知所措,被憎恨控制了脑神经,才做出那样的事。
没准不少人会觉得不是阿嫦杀掉了12个人,而是操蛋的房价杀掉了那些人,可谁都不能否认阿嫦是个固执到有点儿神经病的人。
爱看海的阿公已经死了,得不到保险又得做手术的爸爸也成了牺牲品——同时也成了买房的“踏脚石”,妈妈也早去世,占美没有住在维多利亚一号,而阿嫦的弟弟也似乎是个住哪儿都行的好说话的人。
可阿嫦还是偏执地要住在能看到海的维多利亚一号的8B,尽管分期付款要搞上30年,除了正职还是打两份工。
怎么看阿嫦其实都是一失败者,工作的内容就是每天被陌生人问候长辈,同事都能去日本旅游她只能说“祝你们玩得开心“,有个心爱的人,可惜是个连钟点房的房费都不肯给他付,更别提借她老爸手术费的有夫之妇,一脸猥琐的让阿嫦在车里帮他口爆了事。
可是那些阿嫦都能应付,甭管怎么着,只要海景房离自己越来越近,那就没什么不能克服的,因为那是她从小的梦想,她愿意付出一生去实现的事。
光是凭这点,她就可以死后在天堂区里“牛逼的人”那组占个好床位了。
那些被揉进岁月的细缝里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我失败人生的持续推进,慢慢幻化成了自卑,以至于我慢慢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甚至羞于承认我有个梦想,这“羞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我离那个梦想太远了,远到我怕我说出来就会被人嗤之以鼻。
这是我佩服阿嫦的地方,也是很多人都该佩服她的地方,她那近乎疯狂的执着在现在这个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带着旧世界的愚昧和不切实际,但看起来却特别美好,所有不存在的东西都显得有点儿美好,何况这是让人向往的不存在。
可阿嫦终究是个蠢蛋,她不明白世界上有很多近路可抄,而她选择的近路代价太大,她完全可以拿攒的钱去丰胸整容,报个班学习怎么傍大款,然后挺着大肚子和占美视频聊天,躺在维多利亚一号8B的超豪华大床,抱怨自己的老公在大陆包二奶。
她只会拼命的打工,用自己根本撑不起什么的肩膀去撑起那个大得不得了的东西。
故事里的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可她杀掉了12个人,某些看上去可恶,但真的不足以可恶到死的人,和某些你和她都根本不知道可恶不可恶的人。
纵使梦想再大,再重要,我都没办法赞同这样的做法,看着她泰然自若的和中介公司杀价,我开始慢慢的厌恶她,和她的那的有点儿去他妈的的梦想。
可她同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其实我想拥有那样的神经质般的执着。
彭浩翔的作品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
这片,我以前是应该看过的,只是不记得了。
再看,除了陈奕迅(本片只是个打酱油的渣男),也在房价这问题上更有感触。
彭导的手法不错,算是时空插叙吧,主线就是杀何超仪为了打压房价将要买的房子附近的人都杀了,穿插她过去的事,孩时的事。
本来剧本不错,也是个简单的故事,但讲得一般,可能因为彭导过份渲染了重口味。
重口味情节太抢戏了。
1991年, 鄭家居住在舊黃色主調的舊樓。
一天, [官商勾結, 無法無天]的旗號掛在大街, 意味政府明地優惠[襪子穿不上], 也要括盡小市民一分一毫的地產商, 官賈豪強顯然聯手, 升斗議民不能入稟法院控訴, 取回公道; 學歷低微的公公, 以及賣體力的地盤工人父親明辦是非黑白, 用髒話大罵地產商治港, 他們人微言輕, 父親只是要在下班後在家陪伴家人吃安樂茶飯; 公公餘時坐在碼頭混凝土椅子看海, 卑微心願因為港府利益輸送出賣了定居數十載的市民。
小麗嫦利用紙杯長線製造的傳聲筒把不想小Jimmy迫走的心願傳達, 就寢前向聖母瑪利亞的祈禱文由但願公公能夠看海的心願受著公義光線的逐漸暗淡, 轉為希望小男孩朋友不要被迫遷。
小Jimmy學了大人埋怨爆發的輕度粗言要麗嫦跟著說, 起初她不肯, 笑罵為何他要說, 他答家長責備那批官員都是用了該粗話, 小孩子的小腦袋隱約知道成人的利慾薰心, 他的學習大人髒話是希望朋友認同逼迫家人搬走的官員及地產商是壞人, 小孩多次說粗話時發出的笑聲是地產商為了驅逐態度堅決的住戶, 僱用社團份子擲入多蛇入戶, 爬行地上醜陋手段的弱小心願、無奈反映。
入住向海單位是否貫徹中國人有樓在握、安享晚年[家]的觀念? 鄭麗嫦十分渴望購買的物業隔鄰住了一對準父母, 女主人和女友人經視像電視閒聊, 朋友說:[男人上大陸是打第十九洞。
] 這是挖苦時常藉詞到內地打高爾夫球, 實際養小妾侍的香港中產男人。
妻子啞忍, 眼不見為淨, 只要丈夫懂得每周抽空回家一次就可; 丈夫勉為其難回家, 他坐在後樓梯階級致電情婦訴苦妻子臨盆在即, 因此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家, 掛線前贈送的隔空飛吻安撫惱怒的小妾, 兩者近在咫尺, 可是隔著牆壁的單位妻子抱怨不返歸的先生, 以及後樓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風流漢意表抽走了高價單位伴侶維繫家庭的福份。
貧窮的鄭家居住環境狹窄, 和暖海風不能吹拂。
然而, 一家人總能齊齊整整吃飯, 父親和公公槍口對外, 痛陳瘋狂樓價, 凝聚了全家對官商勾結的憤恨, 大人用粗話指責; 小女孩祈禱惡勢力不要逼走小Jimmy, 地產商實在太明目張膽, 加上政府明顯推一把, 家人逆來順受。
父親一句:[你要用功讀書, 將來會有自己的房間。
]的教訓是父母要子女不要像父輩過窮困日子, 父親怎知道一句鼓勵的勸教, 由這刻開始, 潛而默化了女兒? 她不上大學, 早些出身賺錢送樓宇給母親, 金額尚未儲足, 母親已經逝世, 焚燒的紙紮大屋聊表一番人死燈滅的徒具形式。
置業是鄭麗嫦贖回逼遷後不能望海, 以及在母親歿前購買單位的心理重擔, 她兼兩份兼職, 旨在達成夢想。
鏡頭從底而上的描繪一眾同事圍住垃圾桶抽煙, 他們商議轉售公司客戶資料給別間公司, 盜取罪行是小職員在物價上升, 物業大幅暴漲至大學生不能企及的社會畸形態勢, 他們喘不過氣, 採取犯法手段取回他們認為該取的份。
麗嫦甘冒途人觀賞春光, 或遭到手電偷拍短片放上Youtube, 在車輛裡替男朋友口交, 完事後她問男朋友借十二萬, 他說這不是買樓的時候, 女朋友當然不聽, 她認定男朋友不付餘下時鐘酒店房租、不吃她買了的糖水及要她在公眾地方做羞澀的事是佔盡了便宜的小男人。
重病父親、經常受到客人髒話問候、不肯借錢的男友、身兼兩職都未能儲足首期供樓費用, 身心摧殘下她絕望, 以他人生命血水控訴這個瘋狂的香港樓市, 以極端的殺戮報復急升了五成樓價的破碎美夢。
富豪女兒投資了二千萬元拍攝《維多利亞壹號》, 何超儀不避嫌的利用利刃、血、粗言開罪何氏家族交情甚篤的地產商, 萬金軀體下凡演走火入魔的小市民, 看得出努力, 詮釋殺意濃烈的眼神亦到位, 可惜演父母的徐少強及鮑起靜是純正中國人, 他們又怎能生下外貌是誰都可以看出來是中西混血兒的女兒(何超儀)?Patrick Chan寫於2010年5月16日
影片其中的一条线索便是阿嫦如何完成这一灭门惨案的,好的,彭导的叙述方式很给力,我们来回顾一下,阿嫦是如何灭门的。
第一个惨遭毒手的是大厦保安/前台大叔,死法很艺术,尤其美工刀在脖子上划开的时候,我简直心花怒放。
好的,阿嫦现在开始上楼,就在她心仪的单位的隔壁,阿嫦想,上次来看楼盘这个欧巴桑说平时老公都不在,杀她一杀没神马问题。
这种仗着自己出身好或嫁个好老公不知人间疾苦狗眼看人低的欧巴桑神马的最讨厌了!
第二个挂的是烂嚼舌根的菲佣,钢管爆头哦哦哦这可是便宜你的,当个小菲佣就以为自己有多牛逼,还不是狗仗人势,说主人的闲话下了地狱一样拔蛇头你懂的。
第三个挂的是美少妇,还有尚未出生的宝宝,死法略显复杂,估计是阿嫦也懂为了楼价,要猎奇,要重口,要噱头。
第四个挂的是美少妇的老公,其实此人还是略讲情义的,还知道要救自己老婆,要知道孩子可以再生,老婆挂了再娶是多欢乐的事啊。
其实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对夫妻是有感情支撑的,老公知道要在待产期陪老婆,老婆很理解老公去大陆玩女人。
至此,已经有了四尸五命。
阿嫦开始转移阵线,扩大打击范围。
于是隔壁的一伙小青年遭殃了。
阿门。
其实看到这里,又或者再往后,整件事故都算不得“灭门”,须知“灭门”是指户口注册在内(全家)的所有成员均被惨遭杀害。
前台大叔和小青年们绝逼和美少妇不是一家的,估计小菲佣也没注册在她主人家把。
第五个挂的是潮男弟弟,很淡定的被捅的肥肠满地。
第六个挂的是被裸女妹妹呕吐物喷到的3P爱好者。
第七个挂的是裸女妹妹。
第八个挂的是曾经被精液糊了一脸难以走出阴影的3P恐惧症患者。
第九个挂的是无论是群P还是双飞都很吃味的妹子,这个过程略有一点坎坷,阿嫦还不幸受了伤,我的心可是跟着一紧啊!
这时隔壁单位的五个小盆扭也都成功挂掉(其实开放妹子只是处于半挂而已)。
门铃响了,又有人咆哮道“我们知里面有人!
开门!!
”看到这里,我又替阿嫦捏了一把汗,难道是楼下前台大叔的尸体没处理好,被发现了,警察效率好高!
这么快就能找到阿嫦在哪里!!!
(随着警察的高声咆哮我的心理活动可是啪啦啪啦的)结果警察只是说有人投诉这个单位太吵(我好开心好开心啊)半挂的开放妹子冲出来,完成了自己的全挂和两位警察的涅槃。
至此EVERTHING IS PERFECT!
十一尸十二命完胜!
阿嫦虽然匆忙离开而忘记了处理现场自己的血液和毛发,虽然顶着擦伤跌伤的脸,但是作为一个女猪脚,不被怀疑追究,没有东窗事发这点实力始终是有的。
影片的另一条线中,阿嫦为了买房,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亲爹,看着亲爹抓着阿嫦的衣服,阿嫦又狠心把衣服拽回来的分镜,我默默的对屏幕里的阿嫦说,阿嫦,我支持你!
最后阿嫦终于买了房子,可以完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执念,给了我们一个HAPPY ENDING。
但是这其中的曲折盘旋之处,荡气回肠震荡我心久久不能平复。
我想,还是天朝好,买神马房,我们都住柒拾柒出租屋,无鸭梨!
如果彭浩翔下个拍的还是三级片,我就不看了。。
“到底要干上什么不可告人的不法勾当,才可买到一处属于自己的理想安乐窝?
”因为这句宣传语,看片前我以为这只是一部控诉疯狂楼市的不和谐片,没想到一开场就被极尽写实的凶杀镜头给吓到了,这也太重口味了吧?
后面重口味的镜头更是应接不暇,害得我的咖啡是越喝越冷。
不过片子过半之后居然有些麻木,三级镜头虽然多,但整体情节的刻画上感觉不够给力。
前半部分气氛制造的还不错,情绪积淀和爆发两条线交错展开,后半部分剪辑的有点乱,暴力的镜头太过刻意,与情节的配合不够深入,就好像声嘶力竭的要跟你展示伤口,却完全没有戳到痛处。
总的来说片子的情节铺陈也还算中规中矩,不过观众一直在被重口味镜头轰炸,没有多余的心思感受其他,所以这种中规中矩的表现手法穿插在这些三级镜头里就显得太过绵软,难以调动起情绪。
其实片子的剧本还是很有力度的,女主执拗的买楼梦想到最后崩溃的心理路程完全可以拍得更深刻一些,只不过彭浩翔这回显然重点是在玩三级,吓不死也要恶心死你,所以我从一开始期待它是严肃片,看到结尾一阵莫名,等到最后看删节片段时终于意识到还是把它当个黑色幽默看看比较好。
话说看完这片子才知道何超仪原来就是赌王之女啊,据说剧本就是因为她爹的投资才把原来的男主角改为女主角的,演技看着还可以嘛;陈奕迅的角色就有点弱,跟主线关联不大又没什么自身的故事线,很鸡肋;叶璇已经转战大荧幕了么?
我真的是不看港剧好多年了啊。。
彭浩翔太喜欢黄段子了,别人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他植黄段子,在《大丈夫》(暗战男女)中,一边出片头字幕一面让杜汶泽讲了那个流传已久的“你不爱我,要不然也不会拉那么多”的段子,《志明与春娇》这样的文艺小品中,也植入了一个一名美女和外籍上司一番盘肠大战后,戒指夹着金色的弯曲的毛毛到处敬酒的黄段子。
好吧,连这么一部又暴力又色情的顶级Cult电影《维多利亚一号》中,血腥到来前可怕的平静期,他让两个买卖 摇头丸的古惑仔浪声谑语,眉飞色舞不疾不徐的讲完了一个3P段子:两男一女,结果不小心搞到一男颜射了另一男。
彭浩翔喜欢黄段子,越邪门儿的就越喜欢(他喜欢的作家是查克.恰拉帕克,搏击俱乐部 和 肠子 的作者,不惜高价买了他的签名版手稿收藏),很可能因此他终于忍不住制作了这部《维多利亚一号》,和众多顶级邪典电影一样,故事情节只不过是个躯壳,用来承载导演各种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大胆的变态的过瘾的想法。
这一部也不例外,看完之后,我十分震惊,以前这样的邪典,只有国外才有,牟敦芾的《打蛇》(这也是彭导非常喜欢的一部Cult电影)和《731部队》《南京大屠杀》,蓝乃才的《力王》,虽也够残暴血腥,但始终没有BT到细枝末节,比不得《我唾弃你的坟墓》《杀人不分左右》那样重口味。
看来,《维多利亚一号》成功的弥补了这片空白。
这种有人欢喜有人厌的邪典电影,一直都不乏市场,甚至有许多部可以一直重拍。
咳咳,不好意思,其实,我.....也....喜欢这样的电影。
有那么几年,我因兴趣自修传播理论,有一晚学习到接种免疫理论时,兴奋不已,终于为自己的怪趣味找到了强大的理论依据,简单说,看这样的电影,令人感到压力得以释放,这个理论放在Cult电影上,尤其可以解说得通--显然就算压力再大,我也不可能用剖鱼刀把人五脏六腑挖出来、打爆人的头,眼珠也飞脱出去,切掉谁的JJ....,cult电影中的暴力完全是将人们可怕的想象力推向极致用影像复原出来而事实上不可能发生的---人的肚皮没有那么薄弱,可以一扎就透,眼珠也不那么容易飞脱,更不可能那么镇定的杀人和被杀,一拳就在胸口上打出个大洞这样的事,更是只有漫画世界才会发生。
但假如你是个成熟理性的人,看这样的影片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温柔了许多。
而色情电影就不同了,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毫无道理的情与性,因而想入非非,不免真的就付诸实施,所以虽然有强大理论支持开放色情电影业有助于抑制QJ案发生,我一直对此持有疑虑。
比以往香港Cult电影进步之处在于对细节的刻画,通常这类电影都会得最佳效果奖,嘉许其逼真的道具制作和拍摄手法,以前的片子比如《打蛇》,虽然血腥残暴,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砺豪放的--当然大部分情况下,看这样的电影也来不及细看。
但这部不同,刀插入腹搅动,肠子流了一地,久久不能断气,兀自抖动的手指,插入颈部的酒瓶抽出鲜血,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瞪着恐怖的双眼跌跌撞撞直至死去,还有一丝不挂,玲珑浮凸的长发美女,嘴里插着一块儿床板,手里擎着一把尖刀,还有激情床战时被即时切掉的JJ......真是暴力又色情到极致。
情节虽然并不重要,但最好也要能自圆其说,否则就会像看《3D玉蒲团》一样不知所云,另三级效果大打折扣,这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但不合理之处甚少,而且十分取巧的运用大众都能普遍接受的房奴故事,再勾兑地球人都知道一点点的弗洛伊德童年影响一生理论。
这是聪明的选择,毕竟,他不是定位成心理文艺片儿,不是要拿最佳剧情奖。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住天台屋的小女孩儿,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做建筑工人,又有 一点点重男轻女,她从小梦想有自己的房间,可情况越来越差,原来住的旧楼被逼迁,后来最疼爱她的妈妈去世,喜欢看大海的外公去世,于是她立志要买一栋海景房,圆了儿时的梦想,为此她从大学退学,做三四份兼职,存首期,哪知后来楼价飙升,为了拿到保险金,她更不惜眼睁睁看着爸爸死去而不给他吸氧。
然而当她终于看好了房子储够首期前去签约时,房东忽然反悔,离奇加价,终于导致她走向绝境--即使在这种崩溃情形下,她仍冷静无比,一步步去实现买楼目标---她的方法时连环杀人,将整个楼盘变成凶宅以便压价,电影就是讲述她连环杀人的故事,梅花间竹的插叙了她的童年时光和导致她如此的种种悲惨际遇,童年和邻居之间的青梅竹马小儿女,拍的美丽又残忍,种种经历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倒贴有妇之夫陈奕迅(就是小时候那个小孩儿吧。
),但想想也就释然--人总要有点精神支柱--所以,当她终于完成夙愿,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小气又贪婪的港男分手。
维多利亚一号变成一座十一尸十二命案的凶宅,她几乎可以一笔过买下自己心仪的单位了,带着杀人时的伤,她继续努力工作,耐心的打出一个又一个推销理财电话,哪怕被人“刁你老母”,仍然面带笑容。
电影演员不多,但都来头不小,演过不少肌肉男的徐少强,在这里是个无奈的父亲,老戏骨卢海鹏演喜欢看海的退役海员,阿嫦的外公,在大陆包二奶的业主是西门庆.单立文演的--我真没看出来。
还有,我猜彭浩翔是故意让那个反悔的业主姓曾的,哈哈。
当初彭浩翔还曾奢望本片以IIB 上映,划了三级,他还有点腹诽,老实说,连我这种重口味看了都觉得震惊,彭导,没有划成四级,已经很便宜你了。
PS:我看的正版,花了港币10文租的,这让过去这些年,7.5买一张 3区D9藏碟无数的我,心情十分复杂。
去香港之前,委托同事帮我代租房间,在一片催促声中,下了订单。
到了目的地打开房门的瞬间,我听到自己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自小到大,即使是读书的时候在宿舍里住的房间都要比它宽敞明亮。
我所居住的房屋是唐楼,三楼。
在我去之前,有师兄慢条斯理地告诉我,你不妨跟人合租房子,这样能更节约一点。
听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崩溃了,而当我见到自己下定的房间,才觉得假如真是合租,那么我应该会进入精神病院。
香港的楼房有多狭小,小到我在看此片的时候,坚决相信这里面的杀戮一切都真实发生过。
我没有去过早些年的上海,据说跟香港类似,狭小的房屋一定会引发人内心的阴暗面。
在香港居住的早期,我每日烦躁不已,最后以在公园里暴走而得到缓解。
那时候有同事每日埋头在研究室里工作,只是将居住所当成是夜间休憩的场所。
永远接不上地气,阴暗潮湿的房屋。
我曾经中途想过换房,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看楼,人多拥挤,有些学生群聚之所,客厅里同样住满人。
走进去,房间里不过只能放一床一椅。
谭师常年不欲返回香港,说,那边如何能住的下人。
逼仄的空间自然会酝酿出扭曲的灵魂来,何超仪的演技让我讶然。
是不是这个城市的女子其实都会有这种天然的茫然感?
这个城市,固然催人向上,而更多的人则可能在其中生死纠结。
于是她一直委身于eason这个小气的咸湿佬,只是因为,那么茫然的情况下,些许情欲的快感能带来致高的欢愉感。
而她确定已经能能够买上楼房的时候,这已经给她带来了最高的高潮,所以她不再需要eason。
这些人物是我在HK工作时并不曾见到的,在大学里工作的同事,个个职业高尚,也能供的起楼房,他们一如我在北京在广州的生活,然而这部片里的人物,我知道他们是HK生活的另一个层面。
走在九龙旧城的时候,我同同事说,这跟我印象中的香港大相径庭,菲利斯是个有着骄傲自尊的本港人,她同我说,全港不过有几个旧城区而已,大部分都不是如此。
好吧,我但愿我们所有的国,所有的城市,都不曾有过这些小人物的存在,然而那只能是童话。
PS:评分低是源自于对此片的感受。
片子下了一年,才鼓起勇气看完。
又是彭浩翔。
但是这一次没有那么开心,这一次,略略显得有些沉重与无奈。
可是,就他是导演而言,仍旧让我欣喜万分。
《维多利亚一号》是一部好电影,好看过瘾,顺便还有点深沉。
对于他用这招打乱时间线叙述方式我应该面无表情地处事不惊地淡淡一笑。
我寻思若这部片子受大赞的话,一定会有无知的喷子说“这是抄袭奠基!
”吧。
电影用倒叙加插叙的手法,将时间线索扩大了,由‘普通人’,‘杀手’,‘为何杀人’,‘还是普通人’这四组身份转变中,把悬念的设置和悬念的解答做到深邃并且一气呵成,最后,若把整条线理顺加以思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残酷的无以复加了,尤其是对于这些普通的,平凡的老百姓来说。
而且,就时间来看,其实1991年和2007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程度更残酷了。
这种残酷并不是每个人都体会得到。
而片中女主角,阿娥从一个围观者变成了一个当事人,从中,我们可以体味那种人生。
而彭浩翔,也希望借机说一个道理——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说来说去说不过这四个字——“被逼无奈”。
所有的不合理,不正常的行为,只要这四个字,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因为情况太残酷,事实太严峻,而自己又太执着太不想放弃,于是就‘被逼无奈’了。
杀人对不对,不得而知。
纯功利主义来看,达到目的又不着痕迹,是上策,而兵者诡道,能屠杀众人的人往往看着是个普通的业务员,是以为上兵。
谁会想到这种卑微小三业务员会一组连杀十二人呢?
还是一个小女孩的阿娥不理解为什么小朋友被逼走。
那个时候黑社会纵横,招惹了黑社会嘛,就被赶走了。
那时候,实际上,还是一个无奈,只是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味道。
毕竟是人祸。
而后来,算不得天灾,什么的都算不得。
这才是最痛的痛,因为说不出来,陈述不了。
这些痛源自家人,父亲赚钱不给力,自己普普通通,父亲无知,为自己徒增压力,没钱又没办法赚很多钱之痛。
这些痛源自大众,大众从来不对你本身思考,而是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然后以此来考虑你的高低胖瘦,想的而不可得,不能得,大众威逼嘲笑,尊严之痛。
这些痛源自经济社会,有钱没人情味,你有钱了,还没有没人情味,只是说,有钱了,没那么多无奈的事情,只是多了个选择,不会多几分感情,无情之痛。
随便一个出来,要一个人杀个人岂非很容易?
所以,阿娥动手了,目的单纯的让你难以置信——我只是想买个房子而已。
这个其实和暴力抗法的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弄炮楼你打过去,那是违法的。
阿娥这种,没有什么对抗的对象。
硬要说的话,是对抗着这个‘城市’与‘规则’。
其实,她的对抗其实最后是被‘同化’了。
从她把自己父亲杀死开始,她被这个世界同化与湮没了。
变成那种只有准则而没有感情的人。
所以下手之犀利,之残酷,其实和房价对那些要买房的人一样。
至于有多残酷,在下不能剧透,这还得您自己去体会观摩。
肠子什么的是很常见。
很多时候,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句“我只是想要XXXX”,‘只是想要’,就是吃果果的欲望啊。
欲望纵横,再如何只是,再如何想要,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比如阿娥,她会说:“我只是想有个家”最后,阿娥满意的笑了,她又变回了一个普通人,回到了她打三份工的日子。
因为她有房子了,她达到了她的目的,跃上了这个标准,她又变成了那个好姐姐,那个每天工作的业务员。
她也许还会笑,但她不会同情了。
这又有什么可同情的呢?
谁同情过她?
世界一天天在往前走,人也在渐渐长大,变化。
年轻时,大家也许还会想“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
”年纪渐长,只会觉得:“我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
”还能说什么呢?
想要什么就去得到,然后,若还可以,就保持着一点点善心,仅此,无他。
逼人的,慑人,永远是世界,还有被世界同化了的人。
漆黑的夜里,突然浮现了那些白字:维多利亚一号,只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梦想……后话:疯狂的杀戮不只是对有钱人的报复,但是绝对含有对他们的报复之心。
有人问,这是不是一部恐怖片?
我想说不是,因为恐怖的不是片,而是片中所要告诉你的东西片中没有任何线索提到阿娥职业是杀手。
她还是只是一个业务员。
陈奕迅最擅长的表情是咬的时候的表情,做的传神又浮夸。
彭导您真三俗。
不过,我最喜欢你三俗了。
其中三俗的细节大家跟帖讨论,免得被和谐!
《维多利亚一号》给我们的启示1、 对抗世界的唯一办法就是被世界同化,从内部反吞噬世界,然后又可以变为正常人。
2、 买房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其艰难程度比杀人更甚3、 订金交了还会退回来,说好了的事情还会返回,契约签了还会毁约,多少事情是‘一定’的?
又有多少事情是‘诚实’的呢?
4、 若真的有那些病至末期的老人或者病人,真的,不要再延续他们的生命了,让自己和患者都受苦。
功利一点说,还可以有份保险拿啊。
5、 男人没情人的真的很少,就像女人没个伴的也很少一样。
6、 功利主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冷漠,实在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7、 总有些事情是‘逼不得已’,所以总有些人总是‘理所当然’8、 世界上最可怕的那些大家都知道不好却还是甘之若饴拼了老命去应和去获得的事情。
比如房子,比如QQ,比如3609、 最不应该找的男人是那种开房不付钱的10、 无欲则刚。
心静则正。
这两个可以这样解释:当你一心想要做一个事情的时候,道德伦常等等一些事情就不会影响你,让你变得无比强大,无比从容冷静。
喜欢的可以移步:http://i.mtime.com/kidd8822/进行探讨
有人评cult 其实这不是cult 那蜗居不是更cult 只是每天都发生在这里的事情罢了
血腥很吸引眼球。生活還是處處充滿壓力。
我勒个去,碉堡了,简直无敌了,我算是见识了,看完这个,什么世界十大禁片都是浮云了
三人时光。
彭导用平行剪辑连接起了同一个主角的两条故事线,两者之间唯一的因果联系却因为过于直白而变得透明,导致全片就像由两个风格迥异的电影杂糅而成,同时叙事节奏也失调。彭导大概是想压抑的现实和疯狂的杀戮交替上演营造发泄似的快感,但效果却不如积累压抑最后爆发来的过瘾。
B級片有的都有,裸女,血漿,內臟。但沒彭浩翔一貫的鬼馬,最牛的是道具和特效.而且最關鍵的是——不爽啊~~不管是血腥還是暴力還是色情,被回顧過去弄得支離破碎的,連不起來,就想AV剛開始幹起來突然轉到新聞聯播去了,這怎麼爽的起來。
能拍出这个效果我觉得不错了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杀人场景看得我都要激凸了。
太变态了 太,变态了 每次看彭浩翔的三级片都直呼变态 可呼完之余又觉得他的变态居然很能被理解 一个可以把人逼疯的城市 编剧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小事化大 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限扩大 加上些港式幽默和蒙太奇些细节 就有了彭导所无法放弃的三级片 2012 08 18 HB 12A
和超人你吓坏我了
有錢人就是拍不出真實的世界嗎? 我可以說, 打 cold-call 的 sales 再打兩份兼職, 也沒可能月供萬八...何家千金小姐就放過我們此等在香港努力工作的平凡人吧...
eason又演口交狂
暴力得只剩血腥和恶心就没啥意思了。彭胖子的电影里最不喜欢的一部。
这尼玛。。。
觉得很一般,血腥场面拍的还蛮真实来着有点恶
不复杂但颇为血腥的故事,题材切入点够醒目,触及到了社会深度。偏重血腥镜头,弱于挖掘角色人性的无奈感和社会悲剧根源,感官上太容易沉浸于B级血浆的官能感了。化装和道具好评,相当好评(主要分数)。7.4
彭胖子的电影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次是大玩cult。虽讲着香港楼市的故事,但实则故事和主题没多大关系。影片涵盖色情、血腥、暴力、恶心,各人死法也是千奇百怪,只可惜硬伤不少,节奏控制上也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另外我想如果何超仪没出资的话,应该也没几个人会找她来当女主角吧★★★☆
看的好恶心啊
纠结的执着
口味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