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伯与枝实子的婚姻并无多少激情。
最初的浪漫始于两人共同学艺的陶艺作坊,佐伯对色老头(指导老师)表现出的对枝实子的殷勤耿耿于怀,随后走到枝实子旁边,淡淡的说了一句:“叫梨惠好吗?
我们以后的孩子。
”枝实子抬头,佐伯看着她的眼睛,接着说道:“结婚吧?
我们”婚后的生活乏善可陈,枝实子做上了家庭主妇,佐伯则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和应酬,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
直到佐伯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忘,总感觉身心疲惫,甚至会忽然忘记了公司同事的长相。
在枝实子的陪同下,佐伯去医院检查,却得到自己患上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消息。
在记忆不断失落的可怕折磨中,枝实子始终温柔的支持着丈夫。
再辛苦也用微笑去面对,实在受不了也只是偷跑到外面去哭一会。
白天出去工作的她会在离家前在显眼的地方贴上各种各样提示的纸条,十点去散步,十二点吃饭,米饭加热几分钟。。。
佐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痛苦不堪,甚至失手打了枝实子。
离家出走的佐伯仿佛又看到了枝实子年轻的身影,在他身边温柔地说:“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而,当枝实子在两人初相识的陶艺作坊找到佐伯时,对面的男人已记不起她了,礼貌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枝实子答道:“我叫枝实子。
是爷爷给取得名,因为我出生在栗子结果实的季节。
”然后跟在男人的后面默默前行。
渡边谦的表演入木三分,可能与他本人曾经因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的折磨数度息影的经历有关,初知病情时的绝望与愤怒,之后的无奈与迷惘,再到后来的平静接受,无不令人动容。
据说导演堤幸彦一般会提早半小时在八点半左右来到摄影棚,而他总是发现渡边已经在那里了,拿了剧本来和他讨论。
于是,堤改为八点到达,可渡边到得还要早。
俩人就这样不断提早再提早…… 而樋口可南子饰演的枝实子面对丈夫病情时的不离不弃更让我落泪。
即使这个男人在女儿中考落榜的晚上在夜总会留连整晚,即使女儿骑摩托车出车祸时他也不在身边,只有母女两人面对,即使她走在他身后而他已经忘记她,但他终归是自己的丈夫,他们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就要不离不弃。
影片让我记忆最深的两个个镜头,一个是佐伯和枝实子在医院的楼梯间相互依偎痛哭失声,一个是在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忘记了发言稿,枝实子在一边鼓励他,在他致辞的时候,两人的双手始终紧握。。。。。。
看过这部电影,我想我对婚姻,对家庭的理解有所改观,那是人类间最深沉的一种联系,一种可以维系终生,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
画面那么平淡 剧情也一如所料。
但温暖下有种深不见底的伤感阵阵袭来,招架不住。
想到《返老还童》,趋势翻转的爱情。
想到《一公升的眼泪》,女主角是大脑很清楚,但一点一点不能自由支配身体,从奔跑的摔倒,到最后连下咽和呼吸这种动作都做不了。
本剧男主角是老年痴呆症,属于身体健康,但脑子逐渐萎缩。
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怎么表达怎么讨论都不为过。
生命总会以它的方式结束,我们能做的只是坦然接受。
日本的影视和动漫总体来说大多是着重表现人与人之间温暖美好的特质,他们笑容温煦言语体贴,陌生人之间举止谦卑有礼;亦或是表情语气夸张逗趣,而由此体现出的人情氛围却愈加亲密感人,且毫不让人感觉做作。
即使是一些刻画黑暗面的作品,也总是会在冷酷惨烈中透出些许柔软和温情。
那些话语和细节拥有轻易打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无关民族高度,这一点始终是我最欣赏日本影象作品的地方。
这部“明日的记忆”也是如此。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时地想起日剧《一公升的眼泪》。
四十九岁的佐伯雅行被告知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初步症状,无法治疗,甚至连延缓都很困难。
记忆一点点地流失,开始是熟悉的街道,然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的面孔,接着是朋友和家人……他不得不向工作了26年的公司辞职,留在家中。
照顾他的,是他的妻子。
她拥有一个动人的名字——枝实子,在他们最初相恋时他便赞过“好名字”。
原本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她突然就成了家中的支柱。
她开始出去工作,回家后还要照顾记忆力和神智日益变差的丈夫。
家里的一切地方都被她贴上了标签和说明,但佐伯仍是渐渐无法独自照料自己了。
《眼泪》中,镜头所指的外部环境几乎都是“好”的部分,家人无条件的关爱和支持,麻生的鼓励和陪伴,医生的耐心看护,大多数外人也都是善良体贴。
而在《明日》里,有与他不和而向其上司报告他的病情的下属,有想借着他的易忘多收他钱的陶坊老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会有忍受不了而和他激烈争吵的时候。
所幸,这些阴暗的背后也还是有着光明的尾巴。
佐伯在山里度过的那一夜,他见到的老师到底是真实发生过还是病痛带来的幻觉?
我不知道,但从那天清晨后,他便遗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
在山道上,他对着寻来的她露出友好的微笑,陌生人之间的微笑。
她明白了什么,神情痛楚。
他对她说:“我叫佐伯雅行。
你是?
”她对着她的丈夫说:“我叫…枝实子。
”“好名字。
”他赞道。
枝实子再也忍不住地停在原地掩面痛哭,而当她再抬头看见停留在她前方、带着些困惑和无措望着她的佐伯时,她又再次露出了笑容,跟了上去。
一前一后,一前一后。
他的手里握着刻有她名字的陶制杯子,然而所有有关她的记忆已经全部消失了。
再也不会回来。
因为毕竟是电影,对情感的铺陈和刻画没有《眼泪》那样细致,但也许正因为此,使得那种隐忍的悲伤具有了一种安静的张力。
加上渡边谦的精湛演技和个人魅力,这的确是部好片子。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写过,他很少对什么事情完全没有信心,但唯独对遗忘这件事十分无奈,因为只有失去多和失去少的区别。
那么,如果是这种病魔带来的对记忆的凌迟呢?
当写在纸上的一切都无法挽留迅速流失的回忆,当所有试图做出的努力都在病痛的面前化为乌有,一个人还能凭借什么来确知自己的存在呢?
当站在携手半生的爱人面前,得到的却是陌生的目光和微笑,还能依靠什么支撑着活下去呢?
不需要面对,只要想象一下,就觉得痛彻心扉,无法忍受……本应该是最亲密的两个人,然而此刻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距离,而完全是一种很现实的,很无力的,再也无法跨越的沟壑。
曾经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在亲密无间之后又回到相识之前的距离。
现在,他们正是这种距离。
如若,真要是两相无意也就罢了,但偏偏是一人毫无知觉,另一人独自承担。
被自己的爱人完全忘记,承担这个需要多大的勇气,我难以想象,只有静静地哭泣……
这是现在最具有国际号召力的日本影星渡边谦从影28年以来,首次既担任电影第一男主角,同时又担任电影制片人角色的尝试。
渡边谦凭借在其中的出色表演,在最新的日本报知电影奖、第19届日刊体育电影奖以及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蓝丝带大奖中,获得最佳男主角桂冠。
电影《明日记忆》讲述的是一个正当壮年的公司中层领导,在事业高峰时期突然得了“早老性记忆衰退症”,所有记忆都将逐步消失,最后连最亲近的亲人也无法辨别。
影片根据有真实事件背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渡边谦完全真实地表现出一个职场强人在面对这样一种无法抗拒的疾病时所受到的巨大打击,从刚开始感受病情的不在意,到确认病情的崩溃,再到不得不接受这样命运的打击,更被迫放弃热爱的工作,此后还要面对外人的怜悯以及某些人的利用他健忘的病情欺诈钱财,到最后感觉到自己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刻骨伤心与软弱,以及对妻子的愧疚,这些非常具体与多样的情绪,被渡边谦表现地尤其细腻与层层递进,真不愧是首屈一指的演员。
影片去年年中在日本上映时曾引起日本银发患病族强烈的共鸣。
在年末北京举行的日本电影周放映中也获得中国观众的一致鼓掌。
除了对渡边谦演技的赞叹不已之外,更钦佩他敢于选择《明日记忆》这样冷门题材的勇气。
而事实上,联想到渡边谦也曾经是一名倍受白血病困扰的绝症患者,在自己的坚强意志与毅力下,才战胜病魔,并从此得以在事业上有了世界性的瞩目发展来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感同身受,将角色演绎到真实得让人无语吧。
还记得曾经嚷着要快点长大,却已经开始清晰地记得已经哀叹了无数次,老了,老了。
渐渐发现,老去与死亡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
大概也许永远学不来禅里那种于生命的淡然姿态。
电影在电脑里存在了许久,才想起来看。
此时看来,若是当时来看,必是没有今日的感受来到深来到强烈。
与自己,因为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才会如此的伤怀。
记得曾看到说,中年人在50—60之间生命是最脆弱的。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以及我最爱的人,恰恰都是处于这个阶段。
不是没有联想的。
所以才会软弱。
那流淌的悲伤音乐,一点点地衬托着剧情,将生命的无助与恐惧,软弱与害怕透过故事渗透到你的骨髓里,你的全身都是哀声的分子。
阿兹海默症。
渐渐的忘记,忘记过去的回忆,忘去过去的爱人,忘去一切一切,连自己也渐渐地消失掉。
那种无望的窒息感铺面而来,掩埋掉自己。
大概,生命就是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算是我们身体健康,也不可避免。
我们逃脱不了这些事。
那个医生说,面对这些,要尽力而为。
是尽力而为,因为我们还在过程,不在结局。
我们容不得自己提早谢幕。
只能这样。
佐伯还是幸运的。
因为有爱他的枝实子陪伴他。
这样看来,若是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一个相依为命的人,是可怕的吧。
若是我们幸运的话,应该还会遇到吧。
我们想不起的爱情,就是爱情。
明日的记忆。
记忆原本是过去的,可是过去已不在,回忆已不在,只剩下明日。
记忆还可以经营。
若是可以,在我们还未老去,还未失去记忆的时候,好好的,好好的生活,好好地爱。
爱他们,也爱自己。
电影《明日的记忆》讲述的是一名患有早发性阿兹海默症的男人佐伯与妻子枝实子一起守护记忆的故事。
男主角由曾出演《最后的武士》的日本知名男演员渡边谦担任,而此片帮他成功获取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和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男主角。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开始,一个女人拿出贴满照片的板子,对着轮椅上神情呆滞的男人温情述说着照片中的人和事,绚烂的晚霞在天边燃烧,两人相依相偎,美得像一幅画卷。
时间闪回,49岁的佐伯事业成功,幽默风趣,与下属相处融洽,更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妻子枝实子善解人意,独女梨惠即将结婚。
一向精干的佐伯先是电话里突然想不起某个经常往来的同事的名字,只能尴尬地描述对方的样貌,而后又因记错开会时间而出现职业生涯中的首次迟到,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健忘、头痛和晕眩,工作开始力不从心。
要强的佐伯一边偷偷查阅病症资料,一边在同事和家人面前强作镇定。
妻子枝实子觉察出佐伯的不对劲,在她的劝说下,佐伯到医院接受检查。
面对医生对他记忆力的测试,佐伯以不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当医生告知他患的是早发性阿兹海默症时,佐伯先是愤怒不已,而后面临精神崩溃的佐伯冲上天台试图跳下去,幸而被追随而来的枝实子和医生劝止。
在枝实子的鼓励下,佐伯决定坦然面对自己的病症。
为了克服越来越严重的失忆,他只得用无数的小纸条提醒自己,并在同事的名片上画上相对应的脸,但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他屡次忘记会议时间,遭人冷嘲热讽。
他在以往熟悉的街道迷路,不得不电话求助同事。
他一次次狼狈不堪,让所有同事大跌眼镜,那个意气风发的佐伯已然不见。
历经同事告密,上司劝其离职,状态越来越糟糕的佐伯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适合这个工作,黯然离开了工作26年的地方。
同时枝实子不得不放弃以往优越的生活重新出去工作养家,为了帮助失忆越来越严重的佐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她在房里贴满各种提示的小纸条,就算佐伯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出现情绪失控,甚至不小心伤了她,枝实子仍不离不弃,以她的坚强和柔情鼓舞着绝望的佐伯。
某天佐伯离家,来到他们年轻时相恋的山中,他在幻觉中仿佛回到了当年。
年轻的佐伯和枝实子同在一个陶窑场学习,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枝实子找到佐伯时,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她。
如同一次新的相识,枝实子强忍悲伤跟在佐伯身后,两人一前一后,一起走向远方。
作为一部难得的从阿兹海默症患者视角出发的电影,本片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呈现了病症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真实细腻地展现了病患复杂的心理历程。
饰演佐伯的渡边谦曾有患急性白血病的经历,也许正因如此,他将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逐渐被社会遗弃,丢失自我的茫然和绝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对病症不同时期神态的变化掌握得十分到位。
渡边谦的几处表演让我尤为动容,比如当医生对佐伯进行记忆测试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和内心的惶恐,每回答对一个问题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当得到医生确诊后的佐伯也是极力用愤怒掩饰自己的无助失措。
渡边谦用精湛的演技完美演绎了佐伯由最初的逃避和抗拒,到最终不得不面对时内心世界的轰然崩塌。
还有一处是佐伯在奔赴会议的途中,手上用来提示的小纸条洒落一地,所有若无其事的伪装都在那一刻全线崩溃,那些随风远去的纸条如同丢失的记忆,他疯了似的蹲在车流中捡拾,如同找寻丢失的自我。
渡边谦自然的表演让人感同身受。
而饰演枝实子的樋口可南子也表现得十分精彩,这个角色帮她获得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影片中大部分的催泪点都在枝实子身上,她的目光始终默默追随着患病的丈夫,所有的恐惧不安都藏在温婉的微笑背后,繁忙的工作,以及照顾病情加重而越来越不可理喻的丈夫的身心疲惫,让她一个人偷偷跑到外面哭泣,跟自己说别哭别哭。
影片的最后,找到离家的佐伯的枝实子含笑望着他,眼神里满怀着期待,当已经不记得她的佐伯如陌生人般擦肩而过,枝实子眼中的火焰一点点熄灭。
她叫住他,眼里噙满泪水。
当佐伯说,我叫佐伯雅行,你是谁?
她微微迟疑了一下,含着泪笑着回答,枝实子。
佐伯说,真是一个好名字。
那一刻的枝实子看上去心酸又宽慰,对于佐伯来说,彻底的遗忘才是新的开始,随着记忆远去的还有所有的痛苦和屈辱。
樋口可南子对眼神的运用尤其出彩,她将一个女人的柔弱和坚定表现得恰到好处。
虽说故事围绕阿兹海默症展开,但本片并非单纯地展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悲情与无奈,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社会快节奏下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和家庭责任感缺失的探讨。
一直以工作为重的佐伯长久来忽视了妻子枝实子和女儿梨惠,枝实子只能独自面对家里所有的问题。
佐伯直到患病后才意识起自己错过了幼时的梨惠的每一场表演,没有陪家人去过海外旅行,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他也从来没在身边。
当他终于可以停下来时,却连关于她们的记忆也守不住。
他亏欠最多的枝实子也是那个自始至终陪伴他左右的人。
所以在彻底失忆之前,他冥冥之中来到了与枝实子相识相恋的山中,在幻觉中重温了当年的美好。
多么悲哀。
阿兹海默症算得上世界上最残忍的病症之一,它渐渐剥夺你的记忆,割断你与最爱的人之间的联系,甚至让你完全丧失自我。
最可悲的是患者的家属,到最后只能独守着一份回忆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影片叫明日的记忆,明日又怎能称得上记忆,很多时候我们等不到明日,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之所以对这部多年前的影片感悟颇深,是因为我的外婆也是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
阿兹海默症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外婆八十有余,从最初轻微的健忘和喜怒无常,到后来记忆力严重衰退,现在的外婆暴躁易怒,不通情理,对当下的事物完全丧失记忆力,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瞬即忘,有时甚至混淆我们的身份。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疲于奔命,难得有时间回家陪伴外婆。
每次回家提着大包小包,自以为是对老人的孝顺,却很少放下手中的手机,好好陪老人说说话。
如果不是这个影片,我从来没有试着感知过外婆的精神世界,事实上作为阿兹海默症患者,他们身处被世界遗弃的源源不断的孤独之中,对于情感的需求比正常人更强烈。
尽管外婆说话不停重复,但至少还可以跟我们正常交流。
尽管外婆常常混淆我们的身份,但至少还记得我们。
我知道阿兹海默症作为一种目前医学条件下不可治愈的病,外婆到最后可能完全失忆,也许有一天她彻底不记得我们是谁。
我不希望到那一天才发现已经来不及,来不及听外婆说我当年淘气的事,来不及陪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来不及让她知道她对我们而言有多重要。
我们无法帮最爱的人守护记忆,唯一可以做的是珍惜他们的记忆还未完全消失的每一分每一秒,耐心一点,包容一点,因为我们拥有共同记忆的时日不多。
渡边谦,一位伟大的日本电影演员,从第一次看他的最后武士一直到该片,几乎每一步都让人很难忘。
那种质朴稳重的表演风格,深沉内敛气质,尤其是表演中存在的那种爆发力,他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不断的积累激情,一旦爆发震撼力极大。
文/ Steven 這部日本電影描述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男子所面臨的心靈掙扎,細膩的攝影和剪接,穿梭過去和現在相反色調的矛盾映照,表現出導演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心靈世界的獨特觀點。
整部片以流暢的敘事步調,緩緩道出男主角的生活狀況。
本片帶有淡淡哀傷卻又帶有溫暖氣息的雙簧管配樂,更將本片原本就相當細膩的敘事手法拉到相當有感染力的境界。
本片導演用相當有層次的細膩拍攝手法來逐一呈現出阿茲海默症患者從正常的狀態緩緩進入失憶狀態的過程,筆者看過《記得我愛你》和《長路將盡》以及《你的微笑》三部描述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電影,和上述三部電影相比,《明日的記憶》所詮釋的心靈層次最為細膩。
導演運用了相當多主觀鏡頭來呈現患者腦中所感受到的怪異影像和恍然失措迷離感受,這一點是上述三部片所從未呈現過的患者主觀視點。
從第一人稱主觀的角度來感受患者的真實感受,更能讓觀眾真實體會到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深刻挫折感和知道自己即將失去記憶的悲傷。
佐伯在事業上開始要起飛的時候,突然遇上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打擊,導演將佐伯對此的感受轉變呈現的相當細膩,從一開始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到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在佐伯的生活中,工作是他生活的重心,得知罹病的那一刻,他想要極力隱瞞自己的病情,卻無法隱瞞失憶對他工作所造成的衝擊,觀眾從佐伯的主觀視點來看他所看到的世界,來感受他在面臨犯錯邊緣所承受的慌張和錯愕本片主觀鏡頭呈現比客觀鏡頭的呈現要來的有心靈感染力,不過客觀的拍攝手法也是有其特殊的感染力,只是從主觀的角度來看主角的心理狀態,更能使觀眾體會到主角的真實心靈狀態。
佐伯在面臨即將失去一切有意義事物的心靈崩潰狀態,身處狗急跳牆卻又無能為力的絕望境界,導演將佐伯的反應拍攝的相當人性化。
如果身旁無人支撐著他最後的一絲希望,他只能活在那種記憶慢慢流失的無助狀態之下。
本片所呈現出來的面臨絕望境界的所抓住的一顆顆身旁親友的扶持和祝福,佐伯所表現出來對他們的感動,導演將這種觸動人心的真實感動,拍的相當有感染力。
佐伯的妻子無論佐伯面臨什麼樣的困境都在旁邊陪伴著他的無私付出,實在讓人感動萬分,感動的情節配合出色的演技,真的讓筆者深受感動。
從身邊的同事對佐伯的無限祝福以及佐伯妻子無論如何都在一旁陪著他的付出,在在都可以感受到佐伯在面臨眼前絕望處境的同時,有著感動和愛來陪伴著他走過最後一段記憶之路,淡淡的劇情卻有著相當有力的演技支撐著整部片的張力。
導演將阿茲海默症失憶的各種不同的階段細膩呈現出來,運用一些超現實的手法來呈現出佐伯將回憶和現實生活的場景和人物交融在一起的心靈狀態,拍出佐伯在回憶逐漸褪去的同時,追尋著自己年輕時期的美好回憶,追尋的同時也逐漸慢慢逝去,從各種不同的階段之中,觀者可以細細體會患者不同的情感流動。
導演在開頭和結尾描述已經全然失憶的時期的時候,用的是棕色彷彿是已經褪色的記憶,卻用正常的明亮色調來敘述之前發生的過去,筆者認為導演首尾呼應所運用的色調相當有特殊意涵。
本片表現最出色的就是男主角渡邊謙所詮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將患者的各種情感層面都細膩詮釋出來,多層次的情感演技加上細膩的情感流露,輕易就打動觀眾的心,實在是成就本片出色感染力的主要功臣。
全然失憶的狀態的確像是褪色的照片緩緩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凋零,不過溫暖的色調卻又讓人感受到不離不棄的真摯情感,描述過去所用的明亮色調,也表達出刻苦銘心的記憶歷歷在目,和一般敘述過去所用的棕色調,有著不一樣的呈現手法,筆者認為相當特別。
淡淡的故事卻有著出乎意外的感染力,推薦給喜歡感人片的朋友囉。
原文鏈接: http://focus.lib.ntu.edu.tw/?q=zh-hant/node/154
去年的时候,我读了荻原浩的小说《明日的记忆》,忧伤之感至今难忘。
昨天的时候,我看了渡边谦主演的同名电影,想把故事讲给你听。
他叫佐伯雄行,在一家广告公司打拼25年,以严苛勤奋主管一个小团队。
这个典型的日本大男子,讲求成就,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套独栋别墅,一辆奥迪轿车,依靠他努力拿下一个个甲方的项目,撑起一个三口之家。
然而,49岁那年,他开始忘记客户的约会时间,叫不清楚同事的名字,经常丢三落四。
直到神经内科医生确定地告诉他一个始料未及的名词:阿兹海默综合症。
无法接受现实的他跑上楼顶,咆哮苍天无情的打击。
阿兹海默综合症,俗称老年痴呆症,1907年由德国精神学家艾洛斯·阿兹海默首次报告病症,由此得名。
这是一种一经确诊,直至死亡不超过10年的无药之症,从健忘、失语、狂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直至并发症离世,带给患者和家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和折磨,也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病”。
而医学界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经系统病症的发病原因,更无谈有效的治疗。
不论什么年纪,一经确诊得病,抽到的注定是“最烂的牌”了。
妻子枝实子是典型的日本小女人,结婚那天起便放弃工作,全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即使常常被繁忙的丈夫忽略,也任劳任怨,总以微笑度过生活一个个关卡。
然而这次,上苍给了中年的她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无法工作的丈夫需要她去挣钱养家,无法自理的丈夫需要她准备一日三餐。
女儿的婚礼上,佐伯向所有来宾致感谢词,说道女儿奉子成婚,意外的惊喜让他能有更多美好的点滴回忆。
此时他的泪水,和内心的痛苦,只有妻子理解。
他的回忆,以能够计算的速度,迅速的消失,病魔以撕裂一切美好的方式折磨这个家。
今天能想起的一切,明天就可能消失。
记不得同事,记不得地址,记不得家人,最终连自己也记不得。
佐伯无法接受日益颓残的自己,常常无端狂躁甚至暴力相加。
然而,作为伴侣,枝实子从未放弃,从不哭泣,她发誓,永远陪伴左右,照顾终生。
最后,佐伯独自来到专收此类患者的疗养院,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也许,此刻的他已无所谓自己的生命,他不想再拖累深爱的妻子。
在遥远的小树林度过一夜后,他看到了妻子爬山涉水站在面前。
然而,他不记得她了。。。
我和枝实子一样,再也无法压抑,最坏的一刻还是那么快来临。。。
12年前,渡边谦看到了这本小说,当即决定筹拍成电影。
担纲主演的他,配上大岛满安静轻柔的配乐,电影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
其实,我知道,渡边谦演的是他自己。
正值事业顶峰的他突然被确诊为血癌,不得不放弃全部事业,经历密集而痛苦的治疗。
他和家人决心抗病,不曾放弃,就像佐伯和家人,即使是条绝路,也要把下滑的速度降到最低。
渡边后来痊愈了,再度复出,甚至进军好莱坞。
正如电影温暖而柔和的色调,最后的绿色森林和红色夕阳那样,希望在心间。
记忆,能够言说的记忆应该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
这样的记忆胜过照片和录影,给我们随时随地的美好和幸福。
闭上眼,能想起的人和事,好的坏的,都是珍贵的片段。
如果有一天,我记不得你,请记住所有过往的美好,静静地生活吧。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在人们的一生中,失去的总是毫无来由地备显珍贵与美好,过往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而当一个人失去所有往日回忆又会怎样呢?
对此,电影《明日的记忆》便将这种人生境况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片中男主事业有成,妻子高贵温柔,女儿也拥有幸福的归宿,但男主却在某天被确诊为早发性阿兹海默症。
随着男主记忆力日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下降。
为此,他曾几度陷入崩溃绝望的边缘。
《明日的记忆》改编自著名小说家荻原浩的同名小说。
该片上映后票房十分可观,并且在随后也斩获得了不少奖项。
单就制作层面来看,本片无论是叙事技巧还是摄影上都表现平平,从头至尾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点,但它却凭借流淌其中细腻且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影迷。
总的来说,本片依旧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
细腻的情感表达,平淡却真实的镜头语言,看似冗长琐碎,却总在最后时刻让观众的情感防线在瞬间决堤。
同时,影片也通过男主佐伯的痛苦遭遇,透露出了日本国家的婚姻生活图景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这也因此让本片呈现出清晰可辨的日影风格。
当然,影片的看点也并不止于它的情感表达。
在片中,演员渡边谦贡献了令人十分信服的表演。
比如佐伯在医院被确诊的片段,他在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神情先是僵住了一般,随后眉头紧促,紧接着在医生平静的语调下,他心中的愤怒渐渐溢于言表。
这些极富层次的表情,都为他夺门而出的镜头积聚了相当的情感力量。
当佐伯离开公司部门同事为他送别时,只在短短的几秒里,他那百感交集的心情便被充分展现了出来。
当其中一个下属对佐伯说出鼓励的话语时,他本想体面地道别,但心中无法抑制的悲伤却让眼泪再次掉落下来。
这里的每一帧画面,渡边谦都生动且精确地将男主的复杂内心表现了出来。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记忆力衰退症状愈发严重,神情变得呆滞,对妻子枝实子的依赖越来越强,被抛弃的不安、猜忌心与愧疚感也由此滋生。
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与痛苦,佐伯决定主动入住养老院。
在片末,当佐伯从与枝实子初识的深山中走出时,恰好碰到迎面而来的妻子。
但他对眼前人却感到十分陌生,在迷茫地看了一眼枝实子后,他像面对陌生人般从枝实子的身旁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
那一刻妻子把他叫住,佐伯更是满脸疑惑。
良久,他打量了枝实子一番,最终仍未能想起眼前人就是妻子。
接下来佐伯十分客气礼貌地回应着枝实子,俩人返回车站的路上,依稀可见他眉头紧锁,努力回想着自己的名字并再次向枝实子介绍了自己。
这一片段,渡边谦所演绎出的迷茫、困惑、沮丧、无助,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一种辛酸与悲情感也不断从荧幕间流溢出来。
而渡边谦之所以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情状与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也许与他个人曾经长期与病魔搏斗的经历不无关系吧。
相比起演员的表现来说,导演堤幸彦对于此片的功与过似乎都不怎么明显,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都略显中庸。
然而,不得不承认,虽然本片并无太多拍摄技巧,但细腻的镜头与自然流畅的叙事,都与本片的内容主题相当契合,而影片最终所表达出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人生意味杀伤力都非同一般。
当然,好的剧本也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电影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也少不了剧情精妙的设计。
片中佐伯患病后的职场境遇,新生儿的降生,四季的快速流转,疏离的父女关系,夫妻间早已变质的感情以及枝实子在婚姻中的隐忍与牺牲,都为电影的终极主题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与补充,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解读空间。
因而,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所经历的折磨与痛苦,但其中留给观众的记忆流失、人情冷暖、背叛、新生、失去、衰老等相关的人生况味,都远比患病男主所表现出的困顿和痛楚更为深入人心。
另外,于201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依然爱丽丝》,也是一部讲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剧情片。
它在故事框架上与《明日的记忆》有其相似之处,同样以患者角度拍摄,通过描述患者平淡而琐碎的生活点滴来刻画主题。
但相比之下,《明日的记忆》在视觉呈现或者整体艺术效果上,流露着一种特有的东方意境之美,对于生命里的各种境况更有着诗意的表达,因此也更能让国内观众代入其中。
555
导演制造的“切身感”让我觉得自己也离老年痴呆不远了。。
假如有一天我忘了你,我该怎么办?
这种题材很容易打动人,也很容易流于俗套。还好有度边谦的表演可以看。
或许自己已经很难被感动。
谦哥
老年痴呆 柳暗花未明
完完全全的普通煽情电视剧拍法,一点都不是想象中堤幸彦的风格。渡边谦部分片段演得真的有点过火,樋口可南子贡献了无懈可击的表演,隐忍痛苦强装笑颜的样子太让人心碎,最后面对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丈夫,无声息地泪如泉涌……这样的表演感染力远大于渡边谦嘶声力竭捶胸顿足的夸张演法(好在后半段收住了点)。可南子奖运方面实在生不逢时,遇到了同年横扫的中谷美纪《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蓝丝带奖还被苍井优给水走了。
煽情有点过了。森林真美啊。
很日本,很磨灭人性,但是很感人。老妈边看边怕,以后怎么办。
情节衔接很好 结局太过匆忙
大概我还是太不喜欢渡辺谦了,就是对用力过猛的表演无好感。至于及川光博,总算台词多两句袅,虽然出场还是那么少。Orz
只要有你。失忆又何妨?
夫妻倆初聞噩耗抱頭痛哭是我最中意的橋段...因爲夠軟弱,夠真實......渡邊謙你好嘢
泪目以远
导演: 堤幸彦编剧: 砂本量主演: 渡边谦 / 樋口可南子 / 坂口宪二 / 田边诚一 / 袴田吉彦 / 吹石一惠 / 及川光博 / 香川照之 / 水川麻美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关于阿兹海默症 煽情有点过了 渡边谦演技真好
日本人的电影真是都没勇气看第二遍
展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和后期影响。跟堺雅人演的一部抑郁症电影一样,表现了为此家人可能面对的困难。不过,引起我更多情绪的,是这个人物一心为了工作而忽略家庭,而老婆孩子还患难与共或满怀感谢。多次出现的XXX的时候,你在哪里的台词,只是作为台词而已,并没有引发什么后果。也许有人的生活里就是不会有什么,过来了,也会这样照顾下去或者自己成人长大,也不埋怨。我的情绪在于,现在我看来,这样好傻啊!工作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不陪伴在身边,特别是困难的时候,关系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人,我觉得他好可怜,白活了。我觉得他没有太多值得珍藏的记忆。你看看,出现的也就是当年娶老婆的那些片段,也就是这一段了。另外对于记忆错乱的展现,好像精神分裂,倒也给了我一种把自己的非线性视觉化的处理手法。
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