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每个人物都是苦逼,卑微的活着,窝囊的死去。
他们就像抗日战争结束后,还生活在沦陷区的百姓一样,在国民党的黑色统治下,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陈冠希的老婆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疯子,但最后大义凌然的牺牲自己,并说出这么文艺的话,让我觉得她不是疯,只是行为艺术者。
警察的角色完全是受了宇智波佐助的启发,无论是背负亲人的罪恶,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查克拉报仇而去异乡打黑拳。
最后剧中主要人物相继都死去,新生命开始,不禁让我想起了轮回,就像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那样,一个结束不过是有一个开始,婴孩长大后又成为一个孤儿杀手,是不是每一个杀手都有这么纠结蛋疼的出身。
一直不喜欢陈冠希,这个看上去很装X的坏坏的家伙,除了耍酷,仗着略有几分姿色,实则草包一个,又不小心卖弄了一把风骚,终于被娱乐圈蹬回家卖衣服去了......直到有缘让我碰见了这部电影。
一个不知道为什么成了嗜血机器的杀手残存着人性,一个徘徊于黑白之间的警察坠入地狱,善恶互相对峙,光明与黑暗共生,他们都像疯狂的饿狗一样暴戾,互相撕咬着抢食最后的残羹冷炙。
这是一个极端绝望的故事。
陈冠希用他独有的孤傲感描刻着角色摄人心魄的狠戾,暴力、冷酷、绝望、苟延残喘,却在最黑暗的地方开出了一朵温暖的花...有人说这是陈冠希最棒的电影。
世俗是严苛的,但艺术更趋于包容。
一个好演员被耽误了,但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他好的作品面世。
陈冠希,我这人爱才,你实力圈粉,没毛病[愉快]哈哈哈哈哈哈......
两星是给演员的,这个戏就算了!!!
壹.三辆车押解都能让犯人跑了!
贰.警察在车上,手上有枪都能让犯人把车抢了!
叁.身上手上被剪子插了好几下居然还能装死,董存瑞啊?!
肆.警察你有枪,在犯人没有投降行为之前,跑到犯人赤手攻击范围之内,是傻逼么?!
伍.都说妹子再不送医院就见上帝了,居然还能跑起来?!
还能逃到泰国怀个孕!!
陆.结尾拍成傻逼对决!!!!
整个片有100多分钟,应该算是港片中为数不多Cult味很浓的片子。
导演郑保瑞似乎没有什么响当当的作品,我能想起来的就是[大头怪婴]。
在眼下烂片成堆的形势下说[狗咬狗]是个好片应该并不过分,虽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热爱Cult片,但本片对此的表达还是显得过于模式化和粗糙,可能由于导演把侧重点放在人性和生存这两个大方面之下,暴力方面没怎么用心。
不知道是质量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看起来觉得这光打得简直匪夷所思。
大部分都是近镜和特写,拍摄角度奇怪可能是刻意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夜晚和清晨,场景大多在暗房里,就算连室外都很暗,就连后段中下午的田野看起来也是整片昏黄的颜色。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人物在对打、奔跑或者干别的事情,突然一束强光从顶端和底端射出来,每每直接照射到脸上,表情通常呆滞,眼神涣散,像喝醉了似的。
可以理解导演迫不及待甚至夸张地追求表现主义,但这样做确实对正常观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音乐方面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前面怪诞的风格和后面舒缓的英文歌曲根本不搭,反而显得后面的温馨气氛有刻意营造之嫌。
陈冠希演一个叫鹏的柬埔寨孤儿,吃垃圾长大,以打黑拳为生。
在整个片中都穿着同样脏破的衣服,头发漂染成灰色,全身皮肤都是脏得发黑的颜色,嘴唇起皮,好像还瘦了。
他对白很少,每次开口都是短促而紧张的破碎音节。
他的搏斗场面并不成功,虽然把对手打倒,但显得及其做作和力不从心。
其中一个场景是垃圾填埋场里父亲在强暴智障女儿,他冲进去用一根不知道什么东西(没看清楚)把父亲勒死,看得我笑出声来,真想问一句,你行不行?
不过眼神和表情方面倒是基本做到了冷酷,因为他要做的就是没有表情、保持沉默和装凶狠罢了。
当然帅哥无论怎么打扮都还是帅的,即便落魄看起来也很有型。
至于有话说他这次转型成功,脱离了花瓶的立场,我觉得不必要求太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能做到赏心悦目就足够了。
李灿森在片中是个过于敏感并有暴力倾向的警察,在对警察父亲的崇拜和阴影下长大,偶然撞破父亲的毒品交易,将其一枪打成植物人。
陈到香港公干,杀了个法官的太太,在李追捕他的过程中同组的警察都被杀了,一个都没剩下。
几乎每个都是在他眼前被杀,后来父亲醒来交代了罪行后割腕自杀,他的精神因此崩溃了。
决心要杀了陈报仇,跑到柬埔寨去,为了找到他还开始打黑拳。
把头发眉毛剃光,最多的表情就是龇牙咧嘴翻着白眼。
在这个片中李的表演有些夸张,在很多场合里明显看得出他不知道怎样表达感情,例如与同事们说自己和父亲的事情,蹲在那儿靠着墙,张大嘴巴嚎哭,脸上却是极为虚假并且带着厌倦的神色。
到柬埔寨之后变成杀人机器,这时还显得稍微纯粹一些。
李灿森本人可能比较神经质,是那种默默坐着不动却会突然爆发,然后一直郁郁寡欢的人。
从最开始的[香港制造]到现在,笼罩在他身上的阴影依然存在。
当然也可能是由角色扮演给人带来的错觉,但他就连笑的时候感觉都很奇怪。
还有个角色是比较胖的弱智女孩,陈杀了她父亲以后,他们俩就在各种场合互相搭救,后来一起回柬埔寨生活,怀孕之后无法正常生产,最后由陈将她的肚子剖开把孩子拿出来。
她在跟陈逃跑的过程中踩到一根生锈的铁钉,到诊所去时整个人已经抽搐陷入昏迷,医生说感染了破伤风。
由于警察围剿没来得及打针,后来却又能跑了,这很不合理。
感染破伤风要是不治疗会死得很快,她却只残疾了那只伤脚。
从头至尾她跟陈语言都不通,临死前说的话陈多半也没听懂。
感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大概是因为弱智和为了生存杀人的拳手内心都很单纯吧,所以不说话也无所谓,还感到很幸福。
在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剧中几个人活得都很惨,为了活着不得不接受无法接受的,干自己不愿意干的。
生存当然是很重要的,我只有一个疑问,这样活着真的有意义吗?
导演想必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给出了貌似合理的安排。
陈作为天生的狗后来遇见爱人,因此为了活着而奋斗。
李作为人因受刺激变成了狗,又为了报仇而活下去。
二人的立场最后彻底转变,除了证明人性是及其脆弱的以外,也说明一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影响都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情节设置方面很花了些心思,基本上没有陷入陈旧的套路中去,兵和贼区分也并不明显,只用他们作为人的角度来推动故事发展。
那么生存究竟是什么?
活着与否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为了活下去人可以干很多事,我向来觉得这并不值得。
但又为什么不去死?
说穿了就是“活”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是人与生俱来并且无法遏制的需求。
这个片子之所以与其他同类港片有所不同甚至显得有点儿内涵,只因它涉及了一个任凭人怎样思索也没有答案,却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那就是你为什么生存?
所幸剧中人没有说出任何与此有关的话,在对白设计上是比较聪明的。
而每当陈与李交锋时,背景音乐总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绝望的狗的咆哮。
我想那是被局限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困兽们最想发出的声音,你想如何生存与你能如何生存是永远相悖的问题,而我只要求自己客观地看待它。
大部分都是夜晚,或许出现过短暂的黎明,垃圾堆里长大的杀手,被父亲强女干的女儿,偏执和忧伤的警察…… ……挣扎在底线上的人们啊,你何时崩溃呢?
郑保瑞的不怀好意彰显无疑。
整整一个小时的侵略与发泄。
刺目的白炽灯光,巨大的垃圾场,听不懂的外邦言语,杀手,仇恨,暴力,血腥,一切都是视觉强奸。
以为是卧底与反卧底的套路,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线索十分明确,纯粹警察与杀手的对峙。
一切正常,包括警察之父的身份颠覆以及由此带来的辩证性的自我了结。
故事太过纯粹,乃至从逃亡开始,一场残忍的脉脉温情来得如此缓慢而突然。
这温情就是我心里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车窗外漂亮的枝丫在冬阳前不停不停地擦身而过。
沉默地离开,走远,好像总有希望,总有栖身之所在前方。
加油站的长管子,女人柔软的微笑与孕妇装,简单的餐饭,空旷的芦苇荡,仿佛这就是生活。
而这就是生活,因为早已厌倦分清生活与幻相。
谁又在宿命前大惊失色,谁又痛不欲生,谁在挣扎,谁在低头,谁刺痛了谁,谁又重新燃起希望,而谁终于安心地将双眼瞌上。
《狗咬狗》个人观影随笔,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 导演,我知道你想拍的很酷,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酷而酷,因为酷过头了,就不是真正的酷,而是装酷 电影整体的风格是比较暗黑压抑的,大部分的场景都是黑漆漆的,故事也讲的磕磕绊绊,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好像只有冠希哥一人是正常的,因为他演的本来就是一个癫狂的人,警察们不理性,一言不合就杀人,逻辑上的我没办法融入剧情,太刻意了,但是也能理解,毕竟电影的名字就可以解释一切不合理!
《狗咬狗》这个名字很尖锐,而且配乐也特别有意思,每次冠希哥出手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恶犬的狂吠声,原来这是个癫狂的动物世界,人跟狗一样互相撕咬,人性泯灭,唯有生存,不要跟我讲道理,也不要跟我谈逻辑,从这个角度去欣赏,可能会容易理解的多. 很多人说冠希哥在里面的表演炸裂,我不知道这种炸裂感是怎么表现的,他没有什么台词,只是靠一些肢体动作和眼神,我的感受,有融入角色,也能挑起主演的戏份,最后的部分还是有一点青涩,但绝对谈不上炸裂,可能他们的理解,只要歇斯底里,够凶残,够狠够酷够拽就是炸裂,我们的理解有偏差,而且我非常讨厌这个词.PS.我倒是觉得李灿森演的不错,还有最后的结局很好,虽然跟前面的衔接有点脱节,但那个孩子出现的时候,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并没有一黑到底....不然就真的太压抑了.
演的很棒,尤其是参差不齐的牙齿
以前上应宇力老师的电影欣赏课时,她经常提到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而影片的开头尤其是富有特点的出字幕方式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影片的风格。
《狗咬狗》将制作团队的名字置于似是集装箱的斑驳铁皮之上,覆盖着血迹,辅之以阴暗的摄影和沉郁的音乐,顿时将观者带入由导演一手营造的气氛中。
这片子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特别强烈的导向性,交待特定的信息,就像编码一样,如果你眨眨眼睛错过了,有可能到了后面就对不上号,影响对叙事的理解,它要求观者的解码过程严格跟随叙事的节奏,比如陈冠希进入餐厅后,前台小姐奇怪地看着他,这组画面要求观者立刻得出陈冠希不是该餐厅常客甚至不同于普通食客的信息,为后面逐步揭露他的身份、处境作铺垫;同时叙事又有所保留,每个镜头或每组镜头只是巨大叙事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几环,只有当你看完整部电影时,才能彻底收起这根链条。
所以,看着好累,沉溺其中的累,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对剧情进行猜测。
与之不同的一些文艺电影则在叙事上有所保留,相反添加电影手段方面的额外信息,使得观者如入迷宫,即便结束了观影过程,也有可能错过半路上的风景,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迷宫体验。
总得来说,《狗咬狗》讲述了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警察抓凶手。
这一故事模型的叙事形式逃不出固定的套路,但本片最大的张力来源于超乎寻常人想像的、对道德和社会公正底线的挑战(虽然到了后面这些符号性质的东西都渺小的不值一提)。
而且我觉得能够调动非常消极的因素来尝试触摸一些积极的意义,这招很牛B,类似骨头发芽、腐尸上开花。
说说几个煞风景的地方。
一是垃圾女抱小狗的温情“诗意”段落,原本悬在心口耳边的音乐风格急转直下,乱世真情也不过如此,但在逻辑上严重损害了影片气氛的延续性;二是李灿森震惊时候张大嘴巴的表情,与他一贯的冷酷不符,尽管已经眼睁睁看着N个同仁死在凶手手下,于情于理作此反应都不为过,但他发现父亲贩毒实情时表情也变化了了。
身为局外人的观者我,在这种时刻显然要比他更冷酷。
三是看到父亲尸体时又给他表情的那个特写,实在是太煞风景了,身为一个理性的观片选手,这个镜头终于彻底拉开了我与影片叙事之间的距离。
该有的悬念都过去了,我的心不再被吓得怦怦跳,我的情绪也不再被它左右,也不用再随时准备捂上眼睛躲避血腥镜头,只要安心等待揭晓过程,编码者自然会主动解码。
但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改变了一切。
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找个男人如果他不会打架,那就等于找了个女人。
”呵呵,怨不得金刚那么%×,连echo提到女主角时都下意识说“金刚的女朋友”。
这段画面的色调暖得吓人落日也美得要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结局之前,我相信所有女观众的心都会随着再一次出来煞风景的外文歌飘向很遥远很遥远的某个地方……倘若真能如此,“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的套路可休矣,从明天起跟着你的男人流浪吧逃亡吧!
就这样结束了多好?
女人的肚子都大了。
他们带着同样的项链去看医生,却要为手术费而发愁。
车子停下来,“等我。
”这一句话一出口我就知大事不妙,叙事漏洞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我们的孤胆警察同学肯定会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从某个角落里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影片结束前与这个系着N条人命的杀人恶魔展开殊死搏斗,好给观众和社会公正一个交待。
真抱歉我敲出这句话时难以掩饰的讽刺意味,理性的观片选手此刻也已经彻底站到杀人犯这边来了。
果然!
警察来了,还带着编号。
我前面解码时候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导致此刻应了上句话的景。
女人临产,两狗终于面对面决斗。
陈冠希扑上去,我以为他要跪下,结果却是肉搏。
不过后来他还是跪下了。
可我万万没想到女人自己迎着刀子过去了。
我没想到!
其实这样的结局也是很老套的啊,可我没想到……因为我是那么胆小,连美好的话都不敢不愿说出口。
更大的意外是他亲手用刀划开了女人的肚子,抱出婴儿……这样的结局,太悲痛了,我睡觉去了。
《狗咬狗》。
7分。
郑保瑞导演,陈冠希、李灿森主演作品。
前几天看完《九龙城寨之围城》,突然想回看一下郑保瑞先生导演的作品,这真是个阴暗的创作者啊,大部分电影都非常黑暗,甚至引人不适。
“九龙城寨”如果不是因为余儿的小说打底打得好,也必定会无比黑暗。
当然近些年,香港导演纷纷进军内地市场,过于黑暗是过不了审的。
《狗咬狗》讲了一个极端的故事。
陈冠希饰演的杀手鹏来自柬埔寨,自小关在笼子里像训练狗一样杀人,把身体当成工具,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
恰好他遇上了李灿森饰演的重案组探员伟,这是个更加极端的警察,为了抓捕鹏,他几乎愿意牺牲一切。
鹏遇到了轻智障女子,互生情愫,鹏决定带这个姑娘回柬埔寨躲避。
为了抓捕鹏,伟在自己的同事死光后屈身笼寨继续追捕鹏。
看得非常不适,非常难受。
这部电影我是分两次看完的,因为很少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情绪上有点扛不住,很少看到像这样一部绝望的电影,让我觉得好像除了死亡,我看不到电影里那三个人别的出路,他们都太简单,简单到太执着,执着到不在乎任何代价。
我一直觉得陈冠希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部电影里也是如此,从头到尾他也没有几句话,可是把人物刻画的很好,可能他就是比较适合说话比较少的角色吧,他是个好演员,然后我也不觉得他是个不好的人,毕竟那些事情都是他的私生活,他能把角色演绎到我们觉得好,他就已经尽到自己的本分了。
至于影片中的李灿森和别的演员,说实话,我总感觉有点脸谱化,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太过突出了,总觉得不完整,不过总的说来,这是不很不错的电影,我想,再看一遍,还是会很震撼
虽然电影本身被定为三级片,但是依然觉得充部充满血腥暴力之后的,依然充满着温暖与柔情。
不得不说,Edison在这部电影当中的演技达到了极致。
本以为长的有些坏坏的他只能算是一个花瓶。
但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在本片中她的演技让人吃惊。
吃饭是狼吞虎咽的饿狗,打架是凶戾眼神的疯狗,狗咬狗,是自我保身的最佳方式了。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唯一出路下,只有撕咬,厮杀,用一切可以用到的手段去杀死对方。
从小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内心不知道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甚至是连一丝同情都不明白。
就是这样一个角色,Edison达到了。
走在路上还在和你讲,Edison和那个轻微智障女孩,原以为他对她只是同病相怜,看到她被她父亲压在身下,本身Edison可以杀死这两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的。
但是看到女孩家中那一家三口的照片之后,我开始以为那是同情;他给她穿上短裤,我以为那是同情;他带她离开,我也以为那是同情。
但是,导演郑保瑞在只有两个人的镜头下,阳光总是那么灿烂,连音乐都是令人舒服的。
两人在对方面前显的多么像正常人。
男人不再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刀刀致人于死地的无情杀手,女人也不是那个疯疯癫癫的智障少女。
在观众眼中,他们在经历了风波之后产生的,那是爱情,只是开始时不明白罢了。
Edison给他的老板说:“她是我的女人”。
为了他们的孩子能够平安出生,不惜再回去找老板接生意。
与人打架厮杀从不眨眼的他,看到她被人携持后,立刻扔下刀,跪在地上,像一只受措的败犬一般,顺从的,只希望他的女人不要受伤。
这是我才明白其实他饰演的角色是有爱的。
会对爱的人好,会用疼爱的眼神,在安慰她时,会心疼地摸摸她的头,然后慢慢的拥入怀。
女孩那双无邪的眼神,眼中没有杀戮,没有对这个社会的埋怨,只是有人对她好,她就会对那个人更好。
因此,有人挟持她威胁Edison的时候,她似是自言自语,也是给他说:“妈妈死了,爸爸不给我离开;你来,带我走;我死了,你便可以离开了。
”说完想也不想地就将自己的脖子送到了李灿森的刀下。
又是一瞬间被感动了。
他们之间,也许只有在当初拥有对方的日子中,才是对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是导演想极力烘托出的--疯狗的背后,依然是柔情。
片中感情基调最轻快的两段,第一段是:他带着她离开的时候,他们开车在洒满阳光的路上的时候;另一段就是他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两个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同样是阳光和煦,导演用这仅有的两段阳光去影响本片整体的黑暗风格,虽然这是无济于事。
用了这么多文字去叙述,这是本片留给我最多的。
但是片中还得说道另一个主演--李灿森。
同样是和Edison一般的暴戾的眼神,即使他的身份是警察。
他也在挣扎,看到同事活生生地在自己面前被杀死,却不能替他们报仇,看到父亲执法犯法进行毒品交易,挣扎过后终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父亲。
即使他自己也说他开枪是的心也很痛。
因为他是警察,看到自己一个个同事接连死去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以暴制暴的道路,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无法抉择。
甚至最后自己也变成了杀手,与Edison厮打,劫持那个女人,表演同样是凶狠的。
不同以往给人一些略带搞笑戏份的角色。
其实觉得影片节奏真的很快,快到有的角色仅仅出场十几分钟,一两场戏份之后,就死了,不再出场了,接着又开始了另一个故事。
快到让人感觉像是一只饿狗在疯跑着寻找猎物一般,快到令人应接不暇。
比如林雪这个角色,仅在开场十几分钟时,就残忍地死在了Edison的刀下。
但是即使这样,本片依然是一份上乘佳作。
血腥,暴力,同事夹杂着柔情,爱情,还有亲情,兄弟之情等等。
令人觉得,饿狗背后的温柔,让人无法忘怀。
其实我们都误会陈冠希了....
两个暴力的人
狗变成了人,人却变成了狗,人狗只在一念之间,剧情虽然很不合理,漏洞百出,但是陈老师的演技还是得到认可,我知道导演要揭露人性,展现世界的阴暗面,但有时候刻意去营造这种气氛,或许有点物极必反~
风行版本,很黑很暴力。
4.5吧
没有看出太多的亮点或者让我惊讶的地方,导演用了一种独立电影的手法拍摄了一部警匪片,除了陈冠希和李灿森两男主的角色都比之前有颠覆性,从故事结构、立意上,没有太多特色,制作上各方面都比较粗糙,影响观感。
片子太昏暗,看不到阳光。
就像有人拿把枪指在你头上:给我震撼啊,我都拍成这样了你他妈还不震撼?直捷和用力到了笨拙的程度。
陈冠希的表演还可以
都说悲剧更能打动人,看完这片子,发现自己还是喜欢happy ending的,如果影片能在两人夕阳流浪时结束,多好
冠希哥真情种
只记得那首歌
陈冠希癫得很,好看又能对自己的好看显得满不在乎的人就比较癫得起来
不错 唯一不足的就是 杀手鹏作为一个杀手不应该这么快就对智障女产生互相可以依赖信赖的情感。。。?一般来说 既然都把自己当动物来对待 相对来讲应该也是没什么人性的人物才对
这是什么狗屁剧情…而且演员们的演技都很一般。可能导演和编剧是在想表达什么深层次的概念,可惜我根本get不到。如果这个剧本放在好莱坞,让欧美演员们来演成一部犯罪悬疑片的话,可能我会给更高的评价。以港泰越为背景来讲一个近乎天马行空的故事,在我看来只能是东施效颦一般。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妈妈,妈妈死了,爸不让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带走;如果现在我死了,你便可以走了——这台词,刻骨铭心
这种电影应该让女人走开。这导演也太他妈奇葩了,割肚取孩,他怎么能想得出?
就是暴力!
冠希哥,你还是回家拍照吧
额。。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妈妈,妈妈死了,爸爸不让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带走,现在我死了,你就可以走。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