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译法语电影了,可仅仅看了5分钟便果断打消了翻译这部片子的念头,这真的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吗?
不管是口音还是用词不能不说是有些难懂,甚至是比一些真人电影还要困难得多,所以这一放弃就等了半年多。
再次捡起来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也感谢组里童鞋们的支持,终于啃完了这个老玉米,不过也把大家的牙硌得生疼。
言归正传,说说安吉丽卡吧,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就像姨婆所描述的她是如此的聪明,如此的独立,一言一行都像个小大人儿,极度看不起自己的小弟,她自己的话是不知道倒了哪辈子的霉摊上这么个小弟,所以当姨婆把大批的书籍留给纳塔,对于安吉丽卡来说是言语中夹杂着各种羡慕嫉妒恨,因为纳塔不识读,有什么资格接受这份礼物,甚至说把书送给纳塔就等于是把眼镜送给瞎子。
从她的身上,咱们也会有疑问,安吉丽卡从各方面都比纳塔优秀,为什么不是姨婆选中的人呢?
如果选中她,所有的麻烦都不会发生!
我想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她身上慢慢消失的童心,而她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对此自豪不已,就像她与纳塔间的争吵:纳塔: 反正你不也不信那些童话故事嘛!
安吉丽卡:因为我可没那么幼稚!
不像某人!
不相信童话故事就证明自己的成熟,相信童话就是幼稚,当下社会都是这么认定了,所以这部动画被很多人定义为低幼的动画,只适合儿童看,我相信参与制作的中国团队也是这么个想法,错误的估计了欧洲观众的欣赏水平,错误的估计了票房收入,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读懂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影片,又如何对它有信心,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失去的几百万欧元就当是买个教训吧!
(详细内容见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6/24/content_2821569_2.htm)“爱丽丝知道她始终拥有着童心”,这句话在影片中一共出现过3次,片头,片中,片尾,为什么要如此强调?
特别是片尾,更是说爱丽丝变成老婆婆的那一天也依旧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冒险,那是因为人的一生都不应该放弃这一份美丽的心境,不管你的岁数如何!
最喜欢那句“真正的财富往往深藏不露”,希望安吉丽卡真正悟透了!
再次感谢埃莉诺姨婆,让安吉丽卡恢复了本应拥有的童真之心,重新拥有了那一份美丽的心境!
羡慕埃莉诺姨婆的平淡恬然:- 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躺在那里,- 睡在她的安乐椅上,然后那天清晨,- 她依然如此,只是忘了醒来 ......原创翻译-月月字幕 请到小组地址获取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9280420/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冒险、勇敢与治愈的儿童电影,它不只单纯迎合儿童心理与视野,同时也具有教育性。
让儿童在潜意识中理解童话故事中奇特的想象空间,拓展想象力。
另外影片内容想要传达的主题,正是片尾借爱丽丝之口重复所言: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这不仅是儿童电影题材所要阐述的主旨,同时也是剧作家们创造优质儿童电影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与自我要求。
不相信童话就能证明自己成熟吗?
相信童话一定幼稚吗?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丽丝知道,有一天自己会变老,但仍然会保持那颗童心,还会给自己的子孙们 ,讲述自己所有的奇幻故事。
”“他不识字,他不识字”姐姐对纳塔哼唱,嘲笑着他。
七岁的纳塔患有阅读障碍症,却收到埃雷诺婆婆一整屋的童话书,纳塔恐惧不敢面对。
然而童话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生命,作为接班人的纳塔必须念出咒语,才能不让他们消失。
故事由此展开……纳塔看似怯懦,实则富有冒险精神。
姐姐安洁丽卡看似“恶毒”,却也充满爱心。
两人平时打闹,可是都互相爱着对方。
安洁丽卡帮助纳塔后,纳塔激动道:“如果你不是我的姐姐,我早就夸你了 。
”两人的亲情如此生动,让观众触动。
有句歌词说,“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但影片里却告诉我们“编出来的不一定都是假的。
”童话里传达的真诚,善良,勇敢,不是骗人的。
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世界,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不让内心有一丝阴影。
影片结尾,世界各地的父母用他们国家的语言给自己的孩子讲述着童话故事。
温馨而又动人。
童话依然流传,真情依然流传。
小男孩七岁了,还不识字。
讽刺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他,却偏偏继承了姑婆一屋子的书籍。
书的主人不在了,书们也就失去了守护神。
书们极其需要一个新的守护神。
怎么办……必须检讨的事,第一次看此片时,看了十几分钟,我才明白:克里蒂是一个男孩!
大概是克里蒂的那个”蒂“字先入为主造成的误会吧。
怎么也找不到国语版的链接。
抱歉了!
六一节,孩子的节日。
那么,抽出时间来为孩子”同声传译“也是应该的。
而这样的一次看电影的记忆,也会铭刻在孩子心里。
一个不识字的小男孩Natan要拯救即将消失的童话人物,必须念出格言,可他一看见字母就恐惧。
现实的困难并不难克服,最难的还是怎样战胜心魔,超越自我。
动画片里各种童话人物总动员,一起帮助小Natan这部电影有点像《千与千寻》,不过我觉得这部哲理意味较之更深一些
动画片的画面很美,法语很好听,只有在动画片里才不会有自私的情情爱爱,只有单纯的大爱和使命。
看这些动画片都不费脑,很轻松,心情愉悦。
人生可以很简单,不用那么复杂。
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那些不追求结果只是为了使命而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
动画片里也有很多教科书式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有人说动画是孩子看的,动漫才是大人看的,我觉得大人也是可以看动画片的,看似很幼稚,但也有值得耐心学习的。
什么是善良的谎言?
匹诺曹躲在黑暗中,他的鼻子又变长,我们都知道他对纳塔说的是谎言,他多么的羞愧。
我们总是在指责对方对自己说的一个有一个谎言,即使是善良的或许也会在当下指责。
只是我却觉得当下连真实和虚假都没有界限,根本已经没法去判别。
谎言,就像一个魔杖,慢慢摧毁这个世界。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的不可靠,但他们的能力永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清新温暖的画风,伴着悦耳动听的法语,如果身边有位小朋友一起看的话,一定会更有爱。
故事有点简单,克里蒂已经7岁了,还不识字,经常被姐姐嘲笑。
一家人搬进姑祖母留下的海边小木屋度假,姐姐继承了一只美丽的娃娃,弟弟克里蒂却颇具讽刺意味的继承了满满一屋子的书。
可正是这些有魔力的书,改变了克里蒂,他必须要念出格言,才能够拯救书中童话世界的朋友们。
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大团圆,可以用这个片子教育小朋友们,不识字真可怕,一定要好好读书认字啦,哈哈是文字和语言让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整体构思很单纯,单纯到让人有点想躺在那样一个童话风格的沙滩上,看着蓝天,听听鸟叫……然后,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仿佛就能听到小时候,是爸爸、是妈妈、是姥姥在枕边讲着那些动人的故事。
再讲一遍,再讲一遍就睡了,最后一遍了嘛!
每次都是这样的软磨硬泡,那些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讲下去了。
今天晚上,补过一次成人六一吧!
我要听晚安故事,立即、马上、否则不睡觉!
爱丽丝是我读过的所有童话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了,也许和柳林风声里的鼹鼠和水鼠还有老獾不相上下。
那些光怪陆离的兔子洞也从此不停闪现在我的生活中。
虽然影片里的爱丽丝很温柔,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可是看到爱丽丝蓝蓝的眼睛,神经质的兔子,也还是很让我感到熟悉而安心。
影片最后使用各种语言的父母们给孩子讲述童话的场景突然让我心底一热。
无论哪种文化,我们都需要故事。
就像我现在恰好在读的一本谈论虚构故事的书,书里说,我们是纸墨魂灵的后代。
编出来的不一定不是真的。
因为存在bug,所以需要设定。
但这部剧的设定根本没有解决bug,反而让人觉得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小男孩能认字,而小男孩不能认字这个设定又是整个故事能完成的前提,两个设定循环自洽。
所以女巫后来还是没有被人注意反而是她与自己和解了,木偶爸爸的眼镜能还给他吗?
而姐姐,明明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讲,比如对弟弟刻薄是因为外婆(?
)只给弟弟讲故事而忽略了她,但是姐姐只表面地给了个线,前期刻薄地出场,甚至说出“但她已经死了”这样的话,后期对弟弟突然善良起来,所以中间要穿插妈妈讲的那句话“他们表面上天天吵架,其实彼此都在关心对方”,不然后期的转变就像姐姐前期的刻薄一样毫无根据了。
而且,“其实她没有丝毫的偏心”,认真的?
钱对姐姐有什么用?
还不是因为故事的圆满完成需要钱来修理房顶?
而且,轻松的“讲出一句话”就能完成“拯救魔法世界”这么重要的任务,两个根本就不对等啊,而让不识字的弟弟来完成?
为什么?
弟弟有童心而姐姐没有?
那为什么不让姐姐感受童话,这样她也能拥有童心了,魔法世界也能继续存在了,皆大欢喜不是吗?
至于弟弟,看医生去吧( ¨̮ )
给小朋友看,可是提高他看书的兴趣。哈哈。还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童心故事。
电骡高清
我超龄了
很现实地说, 这是患有阅读障碍的一家……
儿童动画
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3.5 低齡向 畫風與故事一樣可愛
治愈剧
姐姐是童真的守护者
纳塔迷失在文字里的那段想象力好好
给小孩看的,关于相信和坚持。画面挺特别的
注:三星半
非常感人,从头到尾
喜欢这种动画风格
典型的儿童片,没有惊喜,对付看吧。画风不好看,剧情没劲。
姐姐很萌。只是为什么跟出来的是爱丽丝
往往好故事都是败在单薄的剧情上令人不知可否。
一群穷b继承大笔财产,有眼无珠欲当破烂卖掉,没文化真可怕。儿童剧就该儿童看,过了年龄看,那些所谓的感动都纯扯淡。
飞出来的不是书里的人,而是希望与梦想。
小孩子不会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