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婚宴
Monsoon Wedding,偷欢嫁期(港),雨季的婚礼
导演:米拉·奈尔
主演:纳萨鲁丁·沙,莉蕾特·杜贝,莎法莉·什提,维贾伊·拉齐,蒂洛塔玛·索姆,瓦孙达拉·达斯,帕尔文·达巴斯,库尔布尚·卡尔班达,Kamini Khanna,拉贾特·卡普尔,Neh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语言:英语,北印度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年份:2001
简介:印度新德里的一家人正在筹备女儿阿迪特(瓦塞达拉Vasundhara Das 饰)出嫁的婚礼。父亲拉里特(纳萨鲁丁•沙 Naseeruddin Shah 饰)为她选定的如意郎君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富商之子海蒙特。然而,阿迪特并不开心,因为她还有一个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情人,并且是个有妇之夫。所以她一面在父母的督促下准备..详细 >
婚礼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女儿从出生的那天起,父母就开始为女儿攒嫁妆,为了举行婚礼会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借债,这在拥有其他文化的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的。透过一场婚礼展示和平外表下的爱恨情仇暗流涌动,尺度在印度片中算很大,但仍感爆发力不足,最让人感动的反而是女佣的爱情
东亚大团圆结局下的暗涌,但终归是大团圆。几个手持街景作为叙事的留白有点好看,婚礼策划和女仆的爱情像是片中的世外桃源。到底是个印度中产阶级故事,不太能和李安比的。
难得克制的印度电影,纯爱包办偷情恋童……社会问题不是核心要素,继续歌舞升平吧。
强烈的设计感幸得自由的摄影来挽回 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成功要给音乐摄影老爸角色和印度本身 完整而娴熟的戏剧作品 如此而已
很像李安电影的印度片,也许亚洲家庭的相似点就是那么多。用整部电影来为一场婚宴铺陈就蛮厉害的,编导力求把一个大家庭的细枝末节都摸一遍,喜怒哀乐都往肚子里咽(来都来了),彼此多一分理解(都不容易),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家,也是亚洲共通了。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全片借一场婚礼拍印度人的欲望表达,这就非常《饮食男女》和《喜宴》了,从一家之主夫妇到女佣男工的爱情线,电影用手持拍欲望之下擦枪走火的冲突;用平行剪辑达成就算不同的等级,但在爱欲和幸福面前的人人平等;再用印度最普世的歌舞来表达,此时的歌舞由全片最美的女孩来跳,最后感染所有人,因为那是爱欲之舞和生命之舞。不过整部影片的拍法都非常好莱坞爱情喜剧,甚至没有《贫民窟》那种奔跑带来的冲突感,是一种太安全的叙事策略,群像面面俱到,但并没有能留下突出印象的人物。
父亲结尾的勇气是感人的 片中人物议题都过多 没啥深入讨论和戏剧冲突 热闹有余 真的和季风一样 一阵雨来了 过了就过了
忘了是看第几遍了,常看常新。这次是觉得扫过混乱街道的几个长镜头特别有震撼力(2011) mark:30m,51m,1h12m (2019早安孟买之后拉片)
7分,一场婚礼,迎来幸福的新人们却不只一对。电影既融入了当地婚俗文化,又结合了不同身份和背景出身的差异,最后以一种通俗而直白的方式展现出来,算是比较标准的印度合家欢电影吧。
这片在驴上拖了有两个月吧,容易么。。全因为太神往印度了!!!
金狮奖真欣赏不了!
主旋律与各协奏曲共鸣,五味杂陈的欢腾。印度传统已今非昔比,更包容与开放。
表面的温馨之下,各人的心事暗流涌动,虽然都是为了最后的婚礼短暂的那一刻,不过既然如此的话,最后结局怎么会如此平淡无味?女佣的爱情看似烂俗,在温吞如水的剧情里反而晓得真挚。金狮奖名不副实(1/N)
在印度片里不是所有的舞蹈都要找一个大广场的
印度李安,又喜宴又饮食男女
喜欢结尾那个for my family,两个阶层的家庭的婚礼,虽然有困难,有争吵,有误解,有选择,但是为了自己已经有的家庭和未来的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可以感动所有人。组建一个幸福的family吧
父亲拒人那一幕是挺煽情的。
这场婚宴很热闹 老爹嫁女囊中羞涩 女儿和已婚情人还纠缠不清 包办婚姻是否有春天呢 婚礼策划与女仆一见钟情 亡兄之女心里则藏了个大秘密。
和众多的宝莱坞歌舞片区分出来,整个故事的内核和拍摄手法剪辑效果都是好莱坞式的。这个故事更加偏向普世性,不那么独特,把婚娶场景置换为其他国家地区亦然会有同样效果。即便父亲在最后时刻把侵犯哥哥女儿的亲兄弟赶了出去,但此前为了团结大家族做出的行为依旧是保守的,也正好反映了印度家庭制度中的保守。片中的爱情,主角几乎没有实质的爱情展开。马上结婚的男女在袒露真相后就能爱上实在是过于勉强,倒是家中帮佣和婚庆商人的侧线不错。
4/10,基本接受不了。就算开篇的乱哄哄的场面让人无法忍受这一点算是文化差异的原因,但多次毫无说服力和叙事力的双线剪辑【婚礼场景和片尾字幕混剪在一起是什么鬼啊!】,以及莫名其妙的空镜衔接【甚至看到路人一直盯着摄像机。。。】则使得电影变得完全凌乱,毫无看头。
父亲和吴念真太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