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光了影片里除他以外的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好人,坏人,他甚至连他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杀死了,当他杀死了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他自己其实也已经死了,当他用他的刀将所有挡在他面前的人杀死的同时,他也杀死了他自己。
小日本又一次的让我无语了,从深作欣二的《大逃杀》、北野武的《座头市》,到北野龙平的《百人斩少女》,再到昨天下午看的这部三池崇史的《以藏》,我一直沉浸在小日本几近BT的让人作呕的血腥中不能自拔。
好在前几部还有些许剧情作为支撑,至少自己还不至于糊涂。
而这部被编剧武知镇典喻为“超越《黑客帝国》,挑战未来”的有些超现实主义的毫无剧情可言,除了杀戮还是杀戮的影片真的把我给弄糊涂了。
看来我只配看剧情简单的商业影片了。
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还没有沉沦到不懂装深沉的地步。
说实话,王家卫的《2046》我虽然没看太明白,但至少产生了些许感慨,而这部《以藏》能够带给我的唯一感受就是恶心,那种深入骨髓的血腥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影片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把暴力所带来的恐怖和快感,还有那种深沉的悲哀如此契合的融为一体,而这也正是电影《以藏》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以藏》的故事发生在1865年(日本庆广纪年元年),而影片却时空交错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仿佛不属于人类的世界,拥有最高权力的组织贵族院,不仅培养杀人如麻的杀人机器,甚至还可以控制时空。
武士冈田以藏(中山一也饰)就是一个杀人机器,他被土佐勤皇党首领武市半平太所操纵,以“替天行道”的名义暗杀了不少幕府的要人,从而被世人赠送了一个恐怖的绰号——“刽子手以藏”。
虽然说现在的社会国泰民安,但是仍然不乏强权的支配,这部电影就是向着这些腐败拔出了替天行道的剑!
不论遇到什么阻碍,以藏都能够用极度残忍的手法将其斩杀,毫不留情。
包括他最亲的人——妈妈。
起初我还打算用数字来记录这个由信念支配着的以藏能够杀死多少人,最后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记录下去了。
但是我并没有就此关掉电视,我只能在内心煎熬中任由以藏一次次的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剥夺别人生的权利。
还好,没有吐。
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这部《战争之王》是我昨天观看的第二部影片。
这部其实比《以藏》血腥100倍的影片在美国佬艺术华的处理下显的是那么的漫不经心,人们在不经意间死去,而我们却如同主人公一般的毫无知觉。
可见,美国佬对血腥的诠释要比小日本艺术许多。
在战争中,人是那么的脆弱。
战争能够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而影片主人公尤瑞·奥洛夫的却从战争中尝到了快乐。
当尤瑞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随着自己的家庭从乌克兰移居美国,在这个充满冒险和机遇的国家里,他开始逐渐学会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谎言来获得生存和壮大的机会。
在一次以外中,尤瑞目睹了两个俄罗斯黑帮之间的街头枪战,这让他认识到人类在吃饭的本能之外还有着仇恨和屠杀的欲望,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因为从这天起他离开了父母的餐馆,带着自己的弟弟维特利开始了武器买卖生意,从此他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战争之王》这个名字其实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它揭示了国际军火走私的内幕,将那些不为人知的屠杀、战争、侵略、阴谋种种黑幕呈现于观众面前,让人们从一个处于这个军火旋涡中的军火商的角度,去了解国际版图中的政治角力和个人命运。
这也许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所谓的文化差异吧,小日本总是竭尽全力的用镜头去传达他们对暴力的理解,而美国佬确实通过血的事实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无比震撼。
如果要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山姆大叔,因为不想在吃过饭后浪费粮食,弄脏地板。
或许造成这种差异的最直接缘故与那次原子弹事件有关息息相关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而已……
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首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评论家分析的。
什么暴力血腥人类存在的意义什么福柯萨特利比多性本能都给我滚蛋。
简单来说,我认为三池在拍这片子的时候脑子进屎了。
是啊他拍了这么多片,好像是六十多吧。
就算是为了还房贷,作为名声在外的导演,花者投资公司的钱,还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付出电影票钱和盗版dvd钱,起码要说的过去。
反正这部片就是狗屎。
我才不管大师不大师呢。
烂就是烂没什么好说的。
情节布景人物演技,还不如英雄和无极呢。
大家都别看,白白浪费两个钟头。
不明白为啥很多人看到这片子第一反应是《杀死比尔》,其实这片子跟08年的那部《定之爱》可以算做是相辅相成的姊妹篇。
同样是武知镇典的编剧,两部片子分别以暴力和色情为切入点,用一个个支离破损却又互相联系的场景来讲述故事。
爱与暴力,代表着人性的两面——同样是时空和场景的穿梭,同样是命运的纠葛,同样有个不动声色推动事件进展的大BOSS,甚至同样都是以男主的重生做为结局——如果说《定之爱》在纷复繁杂的枝叶中始终贯穿着“爱与占有”这条主线的话,《以藏》则更为混乱,想表达的太多,以至于让人颇有些不知所云之感。
私以为,看懂这片子的关键,还是反复出现的吉他手,正如《定之爱》的中心在于那场不停出现的审判一样,可惜始终没有找到歌词的翻译,遗憾!
若不是三池崇史的fan或者久经考验的cult片战士,那么大多数人看Izo时的状态是坐立不安的,烦躁的,甚至会有把导演暴打一顿的冲动。
你会一边咒骂着变态的小日本,一边紧握着拳头,是为了等待最后的一个你以为自己会懂的结尾,也为了制止一阵阵的反胃,电影还未过半就关了机子的必也大有人在。
但《以藏》比《杀死比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藏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虽然从形式上来看,以藏更像是为了杀而杀。
甚至从杀人的花样与华丽程度来看,《杀死比尔》也落了下风,更别说恶心程度了,美国人在宗师级的恶心面前,到底显得嫩了点。
但即使你已经对它所展示的恶心与变态都已经很好地承受了,你还是很有可能在最后一头雾水,以藏是谁?
他为啥要杀人?
他为啥可以穿梭时空?
这是科幻片吗?
那些阻止以藏的人又是谁?
很多问题都有着模凌两可的解释,在我的看片经验中,这是最让人愤怒的情况。
所以不管有没有曲解导演的意图,我都必须找到一套框架来解释它。
“反对阐释”的意思是在你理解的情况下的一种“欲辩已忘言”的状态,而非拒绝思考与理解。
以藏是一个意念。
甚至可以说,里面所有的人物,都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某种抽象的概念。
影片中有一个美少年的形象,他有着姣好的面容和冷漠颓废的神情,他身上背着一条蛇,似与他形影不离,这是一个关键的暗示。
以藏的终极追杀目标就是这位美少年。
蛇是引诱人类的生物,它和人类自身的某些缺陷——比如贪婪、虚荣、占有欲——狼狈为奸,蛇诱使人类被赶出了伊甸园,蛇是人类堕落的象征。
既然如此,那以藏追杀美少年,是否可以理解为祛除人类的堕落品质,挽回人类高贵品质的象征呢。
有些搭界,但并不是这般理想。
在影片一开头,以藏便已经被杀死,他受着残酷的极刑,刺刀一刀一刀地刺入他的身体,镜头上是一张扭曲的脸。
这也是一个暗示,做为美少年(代表着某种丑恶的事物)的对立面,以藏应该表示某种正义的反抗,但是他在影片一开头便被残忍地杀死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里我们需要借助另外一些日本电影的情节来帮助理解。
在动画片《幽灵公主》中,野猪被认为是森林的守护神,它们强壮勇武但戾气十足。
《幽》的一开始曾出现过一头发了疯的野猪,它全身弥漫着恶臭和剧毒,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后来我们知道这头野猪是某个山林的守护神,但是森林被砍伐,它受到了惨绝人寰的折磨,这些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使它失去了理智,它已不是神,而是一个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具有神之能力的恶魔。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以藏,以藏本来是这样一个意念:这个意念集中了人类的某些优秀品质,如创造力、活力、思考力。
但是被折磨致死的这个意念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它失去了克制,它要复仇,它要找到那个罪魁祸首,挡它者死。
那张扭曲的脸暗示了这一点。
好了,到目前为止,整个故事的脉络清晰起来了。
首先,以藏和美少年是一对对立的意念,分别代表了人类优秀与丑陋的品质,在一开始的战斗中,美少年胜利了,他残忍地杀死了以藏,以为这样就可以一统天下。
但是意念不死,以藏的复仇之火烧红了历史的天空。
接下去是对一些分支和细节的理解。
首先,美少年是通过什么控制这个世界的。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一个类似内阁的机构,内阁成员对少年毕恭毕敬。
这是一个象征。
若仔细观察,一共有六名内阁成员,从谈话中,我们得知,他们有些是主教,有些是将军,有些是文人。
其实,他们只是分别代表了宗教、政治、军事、法律和意识形态(另一个是总理)。
这样的话,以藏要杀什么人,似乎是可以预见到的。
导演在这里把导致人类失去自由的矛头尖锐地指向了几乎是这个社会所有的条条框框,他想借以藏的刀锋把它们通通瓦解。
于是我们看到以藏杀了僧人,还在僧人面前撒尿以示轻蔑;(宗教在第一个被干掉也暗示了宗教的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式微)我们看到他杀了那些趾高气扬的官僚;看到以藏杀了在法庭前接受审判的自己和审判自己的法官;看到以藏杀了那些给孩子灌输国家意识形态的老师;看到以藏杀了有史以来所有的正规武装军和地痞流氓;我们甚至毛骨悚然地发现导演连爱情和亲情也否定了,因为以藏还杀了自己的旧情人和自己的母亲。
这是多么可怖的情景啊,所有存在的东西都值得诅咒,所有的活物都该被杀,所有的感情都无非是控制他人的工具,导演用他凌厉而可怖的影像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副人类向自身报复的末日图景。
但以藏是快乐的吗,不是,他很痛苦,很挣扎,因为所有他杀的东西其实都是他本身的一部分,每杀一次,他既体验到一种突破和复仇的自由快感,也感觉到生命正被自己慢慢杀死。
所以导演安排了一位流浪的吉他手来吟咏以藏内心的悲哀,(更应该是全人类内心的)这是一种绝世的哀愁。
以藏可以穿梭时空,也因为他是一个意念。
因为这种人类社会的矛盾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然存在,人被自身所创造的种种枷锁所束缚,人的本性遭到泯灭,于是人性以一种暴力的形式向自身复仇,最后毁灭一切。
这是这部电影所深刻之处。
若懂得这一点,那些杀戮的镜头,你不会看到血腥,会看到悲哀。
如此推论,电影结局已隐约可料,挣脱所有枷锁的人类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虚无和灭亡,导演无法解决这个困扰人类千年的难题,最后以藏也以灭亡告终。
但是导演留给人间希望,他让全新的以藏在从母体中诞生,一丝无挂,宛如自由的天使,毕竟,从头开始,一切都有可能。
那个生出以藏的子宫在分娩那一刻,发出耀眼的光,那是人类的光。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这算是一种极端的体验吧,野兽般周而复始的杀戮,暴力而血腥,兽性得到了满足,在滋长的快感与肆意的宣泄之后,血液迅速冷却,甚至比生更冷。
有的电影从来都不是用于分享,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也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以藏》,贯穿始终的一场又一场厮杀,在这样的以暴制暴的进行时,情节根本就无须过多,其实想想,古往今来的猎杀又能有多大的区别,或许只是背景时间不同罢了,实质亦无差其间。
而今昔与幻世,原罪与菩提、诱惑与无辜、贫瘠与华丽到底又有着多大的差异?
屠刀之下,在杀人这种唯一的解决方式名义下进行的杀戮见证的只是一切轻若游丝,谁之于谁都是一样,相差不过毫厘,屠刀下倒下的生母,代表神圣尊严的佛祖,罪恶的军阀等等零零种种也完全就是那么一回事。
血肉横飞,厮杀不厌其烦的继续,如同我们饿了就要吃,相差大不过天地,亦没有什么关系。
在社会契约结成的社会里,在面对人性的罪恶与丑陋之时,在保存自我、企求安全的欲望中,人有着太多的共性。
而一旦跳出了文明的框架,人就势必会回到自然状态:自私自利残暴好斗继而恐惧不安。
《蝇王》的原始怎只会在书中孩子间上演,嘿嘿。
他活动在文明的世界里只是没有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没有被教化,从而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
不相信世俗的道理不懂得规范与条例,所以不需要任何的语词来说明,站在独自的世界里,两个世界有的只是关于杀戮的交集。
需要申明一下滴是,这是电影。
现在谁要敢提把小菜刀走街晃两下,估摸着就要么进精神病院,要么免费派出所参观旅游。
且以藏的杀戮也算不得是种屠杀。
屠杀是一种文明体制下的性格扭曲,兽性的肆意发泄,纯粹的泯灭了所有良知的动物,不对,连动物都称不上。
以藏对抗着在天堂与地狱间被浑浊了的世界,没有丝毫的感情,仅仅只是一种方式,犹如最简单的语词。
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征战不已,象狼与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下。
如此看来,真正血腥的未必是电影。
每个人都在努力表达自己,纹个身换个发型奇装异服写影评写小说换个工作离个婚,方式不同而已,可问题是该说些什么?
我是谁?
反对比拥护要有效。
以藏用刀狂砍,友川和树用歌声悲嘶,还有间或突兀的黑白记录片,呐喊着同样的话: 我是我我是我,我不是儿子不是丈夫不是顺从的军人不是尽职的白领不是公民不是信徒不是神的子民不是媒体受众,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是我,不要给我任何身份不要给我任何信仰,我只是是我,我只愿是我,你是神也无权把我变成不是自己的别种物体。
疲惫的以藏用尽全身力气抵抗,剥除一切文明的伪装之后重生,新世界的新孩子,在新的一天醒来。
跟吃火锅一样爽。
首先不推荐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很脏的题材,如果看清是三池崇史的东西,我可能碰都不会碰,虽然并不算太差,但实在是不喜欢,退了。
这是一部杀戮的电影,主人公以藏穿越时空中结束了200多人的生命,至于中心嘛个人觉得还是对于日本本身军国主义思想的一种批判以及存在主义的探讨,可能实现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显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一般来说看不懂的东西就属于玄奥的范畴,正是滑天下之大稽。
……杀戮 杀戮 一个充满仇恨的人在两个小时里砍死了200多人(差不多吧?
)导演究竟想说明什么?
2个小时 以藏把好人坏人 大人小孩 男人女人 亲人全都杀死了。
在牺牲了大量的脑细胞后 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没看懂
1.三池崇史:我是爱与自由的导演 可惜野心大于才华,想传达的历史哲学和宗教理念,其具体展开并不令人满意。
作为解构历史事件,本应有巨大创作空间的cult片,没五社英雄《人斩》调度强悍、思想深刻、人物饱满,连剑戟厮杀场面的真实感和刺激度都没后者厉害……不得不说,三池太不重视摄影、美指、影像风格,毫无大师的艺术细胞和完美主义…… 2.以藏杀那些看似无辜的平民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他们安于现状,对当权者卑躬屈膝,没有反抗精神,这些“屁民”自然是他复仇的障碍。
但这又使他与那些他厌恶的发动战争的当权者行径无异,于是以藏又进入了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从被贵族武士利用于进行颠覆政权的以藏,到被军国主义思想利用于进行侵略性战争的以藏,以藏从来没有死,他存在于每个被当权者利用而产生怨愤的愚民的灵魂当中。
他们想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我活得如此悲惨、卑微、无意义?
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平?
当局一桌子的人,学者,军人,僧侣,商人,政客,etc,他们同谋起来一套完美的统治体系,以藏是这个完美体系中的异数、悖论、不完美,于是要被驱逐出去,却导致他自行衍生出了一套“不完美”的系统。
人是从不完美与非理性发展而来的,不完美与非理性从来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武士道精神却要剥离这天然的人性,使人成为“完美”的统治机制的附庸。
莫比乌斯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哪怕在所有系统中,以藏找得到他想要的那个答案吗?
重生之后,他是否又会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
看过《以藏》,可能第一个会联想到的就是《杀死比尔》(也许还有什么百人斩少女之类的片子),不过比起昆汀塔伦蒂诺花样繁多的影像试验和惯常的插叙叙事方式《以藏》就老实许多了。
影像上毫无绚丽可言,相反是以接近真实为目标,同样是杀人,同样血流成河,《杀死比尔》给了我们一场绚丽的杀戮表演,《以藏》给了我们一场颤栗的杀戮体验。
以藏的主题就是暴力,但是暴力不是为了刺激或者娱乐,而是一种反省。
以藏游荡在混乱的时空中,在现代社会的街头和幕末的武士砍杀,在平安时期的街市对抗现代的特警部队,虽然给你一种天马行空般自由——甚至自由的近乎荒谬,但这正体现了以藏的主题之一——暴力,是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对于人类而言,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自己书写的暴力史,对于个体而言,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一段暴力史:幕末的以藏是千人斩的暗杀机器;二战时期的以藏是参战的兵士。
暴力,是为人所利用的,以藏,也是为人所利用,当它失去存在价值后,又为人所谴责。
当此藏再次复活后,他化身为暴力,来反抗这个虚伪的世界。
以藏所到之处,带来的只有杀戮,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无论你试图强硬的阻止他或者是怯懦的恳求他,所得到的结果都只能是被杀掉。
杀,杀,杀,杀手,警察,军士,黑社会成员,不良少年,小学生,家庭主妇,上班族,法官,被告,新郎,新娘,自己的母亲,爱恋自己的人,杀死一切能够杀死的,只有杀戮和破坏才能让他找到存在感。
你怎么能这么残忍?
是因为你是人而残忍吗?
还是你因为残忍而成了人?
残忍是从生活中学习而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集权化,结构化的社会里,个体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许你表面幸福的生活着,但是你不过是庞大体系中以小分子而已,不过是按照着别人的意图在生存,如果你死了,消失了,对于这个庞大的个体而言,没有任何意义,马上会有另外的人来替代你。
所以,当那些怯懦的上班族恳求以藏不要再继续破坏他们的生活时,只有杀,因为他们不愿意反抗;当那些在学校里被教育成新的社会零件的孩子抓住以藏的刀锋时,只有杀,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反抗;当幸福的家庭责问以藏何以持续的杀戮时,只有杀,因为他们阻碍反抗。
而对于那些居于上层,拥有统治权的人而言,唯有杀才能颠覆,唯有杀才能瓦解。
代表虚伪法律的法官,代表强权的军队首脑,代表荒谬信仰的大僧正,都只能成为以藏的刀下亡魂。
《以藏》在这里颠覆了一切存在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存在,怎么存在,为什么存在,以藏只能在不断的杀戮中,透过痛楚与献血来寻找。
《以藏》有别于一般的电影之处在于其混乱的时空与逻辑关系,比如上边的问题,全片到最后似乎也没给出一个完整的回答,但是却在影片中短插了一个小小的片断从侧面进行回应:一段茶道师傅和饮茶人之间的对话,饮茶的老人手中转动的茶具——解释了因果意义: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以藏的破坏与反抗到终究也不过是轮回中的一部分,他不能改变这种宿命,所以当最后以藏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最高的统治者面前后(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也不大明白,有人说是明治天皇,不过从他和蛇的亲密关系看我觉得也有可能是日本神话中最高的天照大神)却也只能软软的倒下,消失——就如之前一段画面讲述以藏在墨比乌斯圈上来回奔跑,这其实隐喻了以藏无法逃脱宿命,即便杀死所有当权者只不过开启了另一次轮回而已,他在圈上的两面来回奔跑也不过是在被利用者和反抗者两种身份中来回切换而已,所以最终以藏斩断了这宿命之圈,而后他也倒下了。
可惜,这只是斩断了个体的宿命轮回而已,人类历史的轮回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最终,以藏从女人的子宫中重生,我想,他该是从一个墨比乌斯圈上又跳到另一个了吧。
老实说,我看到这儿也糊涂了,我不大明白为什么一个从一开始就摆出反抗一切姿态的人却要在最终成功之前倒下,这究竟是一部完全反抗精神的影片还是一部妥协的作品,或者,根本是一种逃避。
结尾真的令我很迷惑,如果有谁看过这篇的话,不妨说说你的观点哈。
嗯,还要说一下片中反复出现的吉他手,每次以藏大开杀戒之后都会出现,他就如同以藏的影子,用手中的吉他和口中的歌来表达以藏的心,那种痛苦的矛盾的困惑的心。
他的歌词是用日本古语写的,所以很多字幕根本都没有翻译,何况我看得还是英文版字幕,所以更茫然了,不过好在歌者的表现方式和特别,嘶鸣,喘气,咳嗽什么的都用了近来而且恰到好处,仿佛歌声就是生命本身的声音一样,很好。
写的有些混乱,应该是因为还没怎么看懂片子的缘故吧。
虽然之前有提到过其它一些类似的影片,但实际上基本不具备可比性,呵呵,完全是不同的内涵的。
太话剧的表现形式,镜头感和叙事性都非常差,时时感觉阻塞不流畅。而编剧说过的“超越黑客帝国,挑战人类未来”,也只是沦为了大而空的日式诘问。看这部片子难道仅仅为了听能剧唱腔来发出亘古的质疑么。。。
还是找了中文字幕再看一遍吧 其实没字幕也看得差不多了
6
男主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砍啊咔咔咔一通乱砍把自己砍回娘胎了………………(服装道具组是怎么给松田龙平搞来这么杀马特非主流的衣服的╮( ̄▽ ̄"")╭太奇怪了看着,不过倒是显得腰身好看
寓意和象征非常浅白明晰 各类杀戮可谓齐全 片子的主题思考也曾是我思考过的从现实角度乃是无解 因为人之原罪是无法用血洗掉的 世界就是如此 主与你同在主与邪恶共生。。还是东方哲学里找点慰藉吧,这和结尾调子一致,也是我如今的体悟:再入轮回做众生
各种血腥暴力
好久没看这么杀杀杀的喷血cult,有种释放般的快感
瞎污搞么这不是
明顯的反思二戰之作。片中用了大量二戰紀錄片鏡頭,還有二戰日軍形象的殭屍。以藏或代表軍國主義,亦可代表人性暴虐的一面,見魔殺魔見佛殺佛。薩婭象徵人性中的善良恭謹,有妻性、母性,溫順而堅韌。松田龍平那個男神一樣的角色或代表裕仁,或代表人的佛性。而超然的歌手則是笑看眾生的神。
R。不是很懂,也没想搞太懂,也许有很多道理在里面,但不是我想要的深刻
导演表达的东西真的很多,我功力不够有些地方意义不明,我唯一感受到的是以藏是个囚禁在循环杀戮迷失自我而成为怪物的可悲武士。。。
我就为了龙平出来那几分钟,白色浴衣太美了〒_〒
纯意识流,长达两个小时的嘶吼和屠杀,没有时间空间没有剧情。花费了极大的耐心看完,不知道如何给电影评分,两颗星分别给客串的北野武和唱歌的男人。
乱糟糟
忍到了最后,还是看不懂,NND!
血腥漫画般的穿越cult 片,我是正常人 ~。~///
喜歡那些歌謠,無休止的殺戮因為那些歌謠變得特別憂傷
杀个不停
垃圾片,真垃圾
怪有意思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