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曲非常还原动画版,包括本人的童年阴影乌苏拉唱的好可怜的灵魂也完美还原了。
2、这版爱丽儿甚至长得没我本人好看,而且唱歌的镜头略显狰狞,就像B乎上说的她的表情不像想走进人类世界,而是想怎么宰了王子,不过我看的是中文版,歌还是蛮好听的。
3、海王的女儿们真的来自七大洋,看来海王不愧是海王。
4、这版小美人鱼感觉把一个丹麦的故事搬到了拉美,王子带着爱丽儿逛的集市上白人黑人混血儿都有,集市也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5、这版连王子的身世都改了,王子变成了被黑人女王收养的孤儿,而且亲生父母还死于海难。
6、感觉片中最美的其实是乌苏拉变的美女,如果她来演小美人鱼的话就完美了。
7、我对本片最满意的改编是王子通过天上的星座猜到了爱丽儿的名字,王子问爱丽儿是不是叫黛安娜,还是凯瑟琳,爱丽儿都摇头,结果指着天上的白羊座,王子问她是不是叫艾丽丝,她摇头但是竖起手指比出一个l,王子就猜到她叫爱丽儿了,毕竟Ariel只和白羊座(Aries)只差一个字母。
8、最大的意料之外是巫婆的配唱居然是黄绮珊,完全没听出来是她唱的。
6.5分左右。
我只看过动漫电影的第一部,所以知道乌苏拉为什么被关起来,但是真人版没有展示呀,如果只看真人版,我会很共情乌苏拉,被变态嫡长子哥哥囚禁15年,拥有强大魔法但是却被污名化,渴望权利和自由,治好了爱丽尔的恋爱脑,结果被她用一根木头扎死了…#支持乌苏拉复仇# #支持MelissaMcCarthy拍反派电影#看的时候止不住地联想到《小岛往事》,然后才想起来,小岛往事好象就是改编自海的女儿来着,但感情线改得没迪士尼好。
我26号看了英文3D版,今天又看了中文2D版,结果感觉2D的画面比3D还要黑。
Halle Bailey的歌声太美了🤩,但王子的就……Melissa McCarthy本来就不会唱歌,虽然表演很好,但歌声不敢恭维(如果找Paula Pell演,我会更开心,不过两位演员我都很喜欢)。
看到了吗,这就是长得贴脸的坏处,好象脸就是一切,其他都不重要一样。
同理还有《倒数时刻》里的加菲,加菲能拿到角色只是因为他长得像Jonathan Larson,但他唱得就是很难听啊,尤其是Sunday那一幕,最后一句“Brunch”出来的时候,我翻了个白眼。
看中文版是为了阿云嘎和黄绮珊的歌声,唱得果然很好,单依纯的歌声有点过于流行了,有好多气声;under the sea和kiss the girl译配和配唱都很不错,可能因为原版歌词也没有很用心写,所以译起来很方便吧。
不知道为什么中文版配唱和配音一定要分开;动画版花木兰、阿拉丁,还有赫本的窈窕淑女的配音配唱是分开的,但那都是因为配音/主演很有名,但是又不会唱歌,所以找其他有名的歌手来唱。
再来聊聊标题,乌苏拉想洗白简直太容易了,她这种形象本身就是对女性渴望权利进行污名化的产物。
但是迪士尼不会改的,迪士尼只想着写合家欢的剧本,因为要改就要批判父权制,而迪士尼的白男总裁们怎么好意思批判自己呢?
最多把女权和性少数权益当成时尚单品,出一个边角料角色,创设一个乌托邦罢了。
对安徒生的原作进行了改编。
美人鱼的选角问题曾引起争议,大家讨论黑人演员能否出演美人鱼,导演在片中为此做了一些铺垫的工作,尽量弱化演员肤色对剧情的影响。
比如海王也是人鱼,有分管七个海域的女儿,这些女儿有黑人、黄种人、白人。
王子所在岛屿的市场上,也是各色人种都有。
王子的养母是女王,也是黑人出演。
即便导演在努力弱化演员肤色的影响,但美人鱼和王子一起出场的戏份仍然显得有些尴尬。
忽略黑白肤色的因素,女主长相实际在中下,若是选择一个更漂亮的黑人女孩,和男主搭起戏来也不至于尴尬。
片中的几首插曲,倒还悦耳。
片中的反派是海巫婆乌苏拉,本体是一只章鱼。
利用巫术把美人鱼变为人类,同时取走她的声音,巫术效果只有三天时间。
若三天内美人鱼和王子接吻,则美人鱼可以永远做人类,若不能接吻,则美人鱼的灵魂永远归海巫婆所有。
海巫婆背后更大的计划是利用美人鱼要挟海王,篡夺他的王位。
美人鱼有三个帮手,螃蟹,比目鱼和海鸟,这三个小动物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螃蟹的声音也是黑人配的。
他们努力促成美人鱼和王子的接吻,就差那么一点。
海巫婆为了阻止接吻,而现身岛屿,谎称自己是救王子的人,接吻的事最终失败。
海巫婆要收走美人鱼,此时海王现身,与海巫婆大战。
邪不压正,海巫婆失败。
美人鱼和王子最终获得了海王和女王的祝福,人鱼族和人类由原来的敌对变得和谐相处,主题是积极的。
在安徒生原作里,小美人鱼是悲剧人物。
不想看到情绪输出和对喷,看不过眼不一定要回复,可以无视的,行行好。
先亮观点:支持政治正确,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但对影片会有很多吐槽。
(两头不讨好,所以观点前置就是为了不吵架,love and peace.) 分两部分谈吧,政治正确和影片本身。
对政治正确的看法 聊小美人鱼不可能不谈政治正确的,影片本身就是为了这碟醋包的饺子。
“选择海莉.贝利是因为她就是最完美的爱丽儿人选而不是因为她的黑人身份”,应该不会真的有人相信诸如此类的官方说辞吧。
人鱼嘛,不能用人类的遗传逻辑框定,所以七大洲不同种族的人鱼女儿也正常嘛。
人类得符合遗传基本法,没关系,领养的也是可以的嘛。
(一开始以为设定王子的领养身份是为了削弱其血统地位,等黑人女王登场,马上懂醉翁之意了。
)都如此明牌了,再说要抛开政治正确谈影片就有点既要又要了。
其实我觉得得分三部分谈,种族、美丑。
先说种族问题,从黑豹、小美人鱼到埃及艳后,可以看到政治正确背景下选角的某种递进,黑人角色登上大荧幕→幻想人物黑化→历史人物黑化,从合理到争议到不合理。
但无论是合理亦或不合理,我始终是支持政治正确的,不是支持小美人鱼,不是支持埃及艳后而是支持政治正确。
道理很简单: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我不想割席,说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或这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这些都是政治正确。
(没有关注过国外的舆论,还蛮好奇国外有没有“我黑我也”的。
) 再谈对矫枉必须过正这句话的认识:天平倾斜的时候,在两边加同样的力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而且真要谈矫枉过正,起码得等到荧幕上的人种比例与实际人种的人口比例对应得上时才有的谈吧,这才哪到哪。
黑化并不是与我们无关的话题(这里的我们指黄色人种),因为在好莱坞我们同样是少数族群(所以anti政治正确,白人原教旨的时候不觉得怪怪的吗。
如果觉得与我们一点关系没有,那义愤填膺就更怪了)。
如上所说,事物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总要一步一步来的,如果有关注近年来亚裔作品的表现,就能理解为什么说与我们有关了。
同样,质变的前提是量变,先要有足够多数量的作品,才有的谈质量。
(这里也在说亚裔作品。
先要有足量的亚裔作品,然后才能从刻板印象和同质化主题中出现能够真正展现亚裔文化的作品,然后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总需要发展时间的,现阶段的亚裔作品有这那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很正常吗?
再次,不理解anti亚裔作品的行为。
) 最后,幻想人物黑化合不合适的问题,我不是原教旨主义者,所以不在意,但我也很理解有人在意,特别是像爱丽儿这样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角色,所以这样的选角争议不冤。
美丑问题常作为种族歧视的遮羞布出现,“我不是不接受美人鱼是黑人,但要选也选好看点的啊”。
要是真选了好看的黑人,也不过是换个话术的事。
也是我标题想要表达的,我不是歧视=我歧视但不承认,不过是政治正确地反政治正确罢了。
很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对演员的人身攻击。
表达不满和人身攻击还是很不一样的,只是当个体被标签化的时候,容易忘记将其作为一个人来共情;只是群体化的时候,责任扩散,大家的口无遮拦缺少了道德负担。
即使海莉.贝利作为外国人应该不会被中文互联网的纷争所扰,但这种标签化伤人事件在网络上其实是屡见不鲜的,不应该成为习惯(而且相貌羞辱这事吧总会有人波及受伤的)。
就像评分会影响你对影片的观感一样,海莉.贝利的“丑”是不断叠加强化的“丑”。
她是不符合普遍审美的,没错,但也绝不该被猎巫。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的小孩看到小美人鱼都惊呼怪物”“我的小孩都被吓哭了”以所谓孩子的天然审美作为铁证以正当化妖魔化行为的举措也让人费解。
一方面,即使是孩子的审美其实也已经经过社会化的,另外,天然审美本身不比被培养的审美更高贵,通过习得抵挡对非我族群的排斥本身就具有进步意义。
更简单地说,鼓励孩子的歧视表现,甚至以此为乐,或借机对孩子进行包容教育,哪个更有益,不言自明吧。
当然,同样,强说“美”也是没有必要的事。
“美”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没错,但为什么一定都要是“美”呢,为什么不可以“丑”呢,为什么不可以是“普通”呢?
那么就到了另一个问题,人鱼公主一定要“美”吗?
Mermaid本身不带有美的含义,从设定上她不需要是美的,影片里其实也是没有强说美。
但是,公主类型片其实和偶像剧一样,美是不言而喻的指标。
人不一定要追求美,所以电视媒介上能少宣传一点容貌焦虑,我是乐见其成;所以,影视剧能少一点对“美”的追求,我也喜闻乐见。
但这不意味着对“美”的猎巫。
追求纯粹视觉享受的,乌托邦的,没有野心的,奶头乐的,世俗美的作品始终具有价值。
所以,我的观点是公主类型片是需要美的,小美人鱼可以不是公主类型片。
但实际上这部影片仍然是公主类型片(具体谈影片本身时再讨论),那么“不美”可以是对这部影片负面评价的理由(同上,“我是正当的,所以我可以肆无忌惮”的逻辑永远不该被接受。
)对影片本身的看法 对政治正确的思考如上,以下不会赘述。
谈到资本,对资本来说全是生意,对所有影片都一样,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这种“目的不纯”不会影响我对影片的判断。
音乐上,音乐是不错的,但只是公主类型片水平线上的不错,也不会说多惊艳。
视效上,其中一段螃蟹劝阻爱丽儿人类世界不好海底世界多美好的视效不错。
其他部分都平平无奇。
演技上,先说女主角海莉.贝利,我的评价是演技太差了,所有重头戏都没有情绪起伏,父亲毁了我的人类物品收藏小屋,哦好的。
进了乌苏拉的恐怖老巢了,哦好的。
一觉醒来心上人订婚了,哦好的。
父亲为我而死,哦好的。
乌苏拉,你竟然杀了我的父亲,哦,好的。
就是这种感觉。
男主角的演技也嘛嘛,没多少批评仅仅因为本来也没多少发挥空间。
人设上,只能说仍都是公主样板戏人设。
很喜欢梅丽莎演的乌苏拉,喜欢这种恶毒后妈调调(恶毒姑姑,嗯),演绎得很到位,包括幻化为人形整个味道都延续得很好。
但这种喜欢,也只是喜欢这种调调,并不是因为什么鲜活的人设。
剧情上,网上讨论最多的是小美人鱼和女反派的对比,不理解王子的选择。
我觉得这纯粹是为了羞辱海莉.贝利,最没道理的对剧情的指摘。
因为道理很简单,本就不该奉行颜值即一切的价值观。
影片中没有任何对爱丽儿颜值的评价,她本也不是因为颜值而吸引王子,最后如果王子因为颜值选择了她人,可以是现实的选择,但不会是童话的价值导向。
剧情上问题最大,最值得吐槽的是BOSS战,乌苏拉被不明不白的干掉,真的是一晃神就看不明白怎么结束的的程度。
完全没有体现艾丽儿的智慧,勇气可能有一点吧(但一点困难都没让观众感受到,所以其实也谈不上)。
一种到点了赶紧下班吃盒饭的草率。
其他部分的剧情就都只是一眼望到头的公主样板戏了,只要解决大反派(甚至只是完全不牵扯人类世界的人鱼内斗),一切障碍突然不见了,没有理由地人类与人鱼突然放下成见,和和美美。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说本片仍然是公主类型片,既然其他部分都用童话的标准评定,不可能说只有到了女主角的选角上就突然走出乌托邦“公主可以是任何样子”了吧(再次,不是人身攻击的理由)。
其实,剧情上可以更出格,更有追求,既然要离经叛道,那就贯彻到底。
其实都不需要多惊世骇俗,走当下主流就行。
比如说王子与反派订婚,可以不用轻巧地用“下咒”处理,爱丽儿祛了魅,认清王子也不过如此。
或者,大战之后,爱丽儿认识到为了爱情,抛弃自己的家园和亲人,甚至自己本来的身份是不负责任的,于是两人相拥后告别,各奔东西,呈现一段BE美学。
或者爱丽儿以美人鱼而不是人类的身份和王子在一起,或王子选择以美人鱼的身份与爱丽儿生活在海底,诸如此类。
乌苏拉的故事也可以再延伸。
虽然在大方向上这些都不足以抵抗本片在娱乐场的位置,但也起码纯粹一些,问心无愧一些。
我有发言权了 歌声真的很不错 趴在礁石上的那个高音是改过的 但是她的服化道 妆容 演技 全都无 她看到巫婆在那唱歌蛊惑她的时候那个呆滞的表情 怎么会有人说她灵动?
灵?
动?
建议对比一下动画版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灵啊 从看到她出场开始我身上就开始起鸡皮疙瘩 很多人说是水鬼海怪 我以为夸张了 结果真的是这样 海底也是灰灰黑黑 真的不如看下真实的海底纪录片 迪士尼不是造梦场吗?
直接比现实还丑你造什么梦?
这已经不是好看和不好看了 以前是精灵现在是妖魔鬼怪 这也能有人夸?
这不是创新这不是多元化审美 这是对美学的霸凌!
打着迪士尼童话真人电影实则是鬼怪片!
让人明显的生理不适了 我强烈怀疑迪士尼就是故意的 女主唯一漂亮的部分是用特效做的人鱼尾巴 我多说一句男主也不好看 但是男主是个普通正常人的长相 动画里的亚历克王子真的很帅再说说除了外貌她整个体态也不对 出水甩头那明显脖子前倾导致整个画面没有一点美感 连侧面剪影都不好看 这边建议还是训练一下体态不光是为了漂亮也是为了健康为了颈椎好吧看到女主一脸呆滞又单纯的穿着人类的衣服 我突然觉得这个原来女演员挺可怜 被恶意选角推到风口浪尖 饰演根本不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片子真的不是在歧视黑女吗?
女主人设善良吗 是的 恋爱脑吗 是的 迪士尼通病了 这部片ZZZq吗 不 迪士尼在施舍 全片看完 女主闪光点少之又少 是你可以说外表不如内心重要 你至少找一个普通人去跟美颜反派女二对比 还不是找一个脏兮兮 一脸痴呆 故意营造出丑陋的样子的女主吧 你是不是厌黑女啊迪士尼 buff叠满又怎么样 ?
这部电影的内核才是辱女加歧视 明眼人都可以出来迪士尼的捧杀 乌苏拉是唯一还原且个性丰满 演技也很好 你看 迪士尼是可以还原的 它就是不 它就是要恶心你建议大家不要去看 特别是喜欢原著故事和动画版 还有对人鱼有憧憬的 因为你看了之后真的会害怕
要剧情,剧情没有,要特效,特色没有,要演员,演员没有,不知道在演个你妈,21世纪了给我玩情怀是不是。
这是非洲海域的美人鱼吗,亚洲或者美洲海域的美人鱼是不是应该换个颜色。
期间还有无聊到至极的歌舞桥段,强咬着牙看完全片,浪费时间。
就为了证明我是看过这个片子的。
以后可不能乱看片子了。
美国大片差不多是都要慢慢废了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o4y1M7Er《小美人鱼》讲述爱丽儿救了王子,于是王子发誓要找到她。
后来爱丽儿和海巫婆做了交易,来到了城堡。
王子并不知道爱丽儿就是之前救了她的“女神”,也不知道爱丽儿是美人鱼公主,以为她只是一个平民。
之前他对救了他的女神是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然而短短一天的时间他就爱上了爱丽儿,并且忘记了女神,经管家提醒才想起这件事,即便想起来了他也决定不再找女神了。
那个年代白人爱上黑人,而且是白人高富帅王子爱上奇丑无比的黑人平民(王子以为她是平民)。
而且动画版中是没有女王这个角色的,而电影多了个女王,女王也是黑人,王子不是她亲生的,是她领养的。
白人高富帅王子爱上奇丑无比的黑人平民,国王找了个黑人做女王,而且找了个长得很丑的黑人,黑人女王领养白人小孩当王子,美国人和迪士尼真是装糊涂的高手。
骗别人可以,但是别骗自己。
白人和黑人的地位到底怎样,美国人心里没数吗?
迪士尼请黑人演爱丽儿,表面上是在讨好黑人,本质上却是在侮辱黑人,因为它并不尊重真实的历史,是在美化那个年代白人对黑人的所作所为,仿佛白人压迫黑人的历史从未存在过。
华纳的《兔八哥》光碟的开头有这么一段话:
“你要观看的卡通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品,里面可能描写了一些在美国社会中常见的伦理和种族的偏见。
这些表现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错误的,然而这些不能体现华纳兄弟对于今天社会的观点。
“这些动画以它们最原始的样子被呈现给大家,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几乎等同于说这些偏见从未存在过。
”可惜这已经是曾经的华纳了,现在的华纳也没比迪士尼好到哪儿去。
我不接受迪士尼请黑人演爱丽儿,更不接受迪士尼请一个长得并不好看的黑人演爱丽儿。
但长得不好看也不是她的错,这件事的本质是迪士尼明明可以请一个长得好看的黑人来演爱丽儿,却故意请了一个长相中等偏下的演员。
迪士尼不知道哪些人好看,哪些人不好看吗?
他们知道,他们就是故意的,而且这种事他们做得还少吗?
迪士尼根本就不尊重黑人,如果他们真的尊重黑人,那他们为什么不选一个长得好看的黑人演爱丽儿?
《小美人鱼》本质是在侮辱黑人,然而北美票房还不低,北美的黑人还要去看,看完了还要打好评,打完好评还要去二刷……这只会让迪士尼觉得他们这么做是对的,接下来他们还要这么做。
迪士尼拍《星战7》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黑人去看,于是请要演技没演技,要颜值没颜值的约翰·博耶加担任了重要角色,最终《星战7》票房20.7亿美元,至今仍然排影史票房第五,仅次于《阿凡达1》《复联4》《阿凡达2》《泰坦尼克号》。
《星战8、9》很明显他的戏份变少了,而且《星战9》之后迪士尼也不请他拍电影了,说明黑人只不过是迪士尼用来赚钱的工具,和100年前白人对黑人做的事没有本质的区别。
约翰·博耶加也是个老实人,他天真地以为好莱坞真的很支持黑人,所以2020年他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集会上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还说:我不知道我这么干之后,我还会不会有职业生涯了,但是去他的!
然后他果然没有职业生涯了。
更讽刺的是,当初他发表演讲后,一群导演都发推说想和他合作,从而骗赞骗流量,然而通通没后文了。
《阿拉丁》成本1.83亿美元,票房大卖10亿美元,扣除所有成本净利润3.56亿美元。
如果你是老板,你赚了3.56亿美元,你会怎么感谢员工?
那我们来看看良心企业家迪士尼是怎么做的。
表面上迪士尼拍了很多少数族裔的电影,表面上他们很支持少数族裔,再加上《阿拉丁》票房大爆,按理说迪士尼会立即筹备续集,还会让男主女主去演迪士尼旗下的其它电影。
说实话当年看完《阿拉丁》后我真的觉得娜奥米·斯科特会火,
然而事实是迪士尼非但没有安排《阿拉丁》续集,并且这两个演员最近几年都接不到电影了,因为娜奥米·斯科特是英国、印度混血,梅纳·玛索德是埃及裔。
娜奥米·斯科特虽然演了《霹雳娇娃》,但这是索尼的电影,而且也是2019年的电影了,而梅纳·玛索德更惨,基本已经告别电影圈了。
不仅是迪士尼不找他们拍电影,好莱坞其它公司也不找他们拍电影,由此可见好莱坞所谓的支持少数族裔、包容、平等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迪士尼和好莱坞请黑人、少数族裔拍电影,营造一种支持他们的假象,从而骗大家去看电影,赚到钱了就把演员雪藏。
约翰·博耶加、娜奥米·斯科特、梅纳·玛索德的今天,就是爱丽儿扮演者海莉·贝利的明天。
只不过她的情况比他们好一点,因为她同时也是一名歌手,以后她即便接不到电影了也可以回去唱歌。
迪士尼还拍了很多很女权的电影,表面上迪士尼很尊重女性,但迪士尼在现实中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呢?
2021年7月9日《黑寡妇》在北美上映,迪士尼没有经过主演兼制片人斯嘉丽的同意,就让电影在上映的同一天上线了迪士尼+。
电影同步上线流媒体就会导致票房变少,票房变少就会导致斯嘉丽的分红变少,于是斯嘉丽就和迪士尼协商这件事,想和平解决。
然而她没想到自己遭到了迪士尼的拒绝,走投无路的她只好把迪士尼告上了法庭。
事实证明迪士尼的行为的确违反了合同,最终法庭判迪士尼赔偿斯嘉丽的损失。
很多人说《黑寡妇》就算不上线流媒体,票房也不会多多少。
我想说,老板扣你100块工资你都要骂他全家,斯嘉丽损失的可是几百万、几千万美元,再说,哪怕迪士尼只让她损失了一块钱,她就活该损失这一块钱?
斯嘉丽是迪士尼的大功臣,更何况她还是《黑寡妇》的制片人,即便如此迪士尼也照样敢欺负她。
迪士尼连斯嘉丽都敢欺负,我难以想象其它女演员和女员工在迪士尼的地位。
你的咖位和权力有斯嘉丽大吗?
没有?
那你就做好被迪士尼剥削的准备吧。
迪士尼在电影中很尊重女性,然而现实中他们却在压迫女性。
迪士尼还很“尊重”LGBT人士,毕竟他们拍的电影有很多LGBT元素。
然而去年一群LGBT皮克斯员工及同盟却发布声明,称其母公司迪士尼对其作品中的同性内容进行了严格把控,命令删掉片中几乎每一处明显的同志爱情场面,即使皮克斯的创作和领导团队都提出反对也没用。
这不禁让我很好奇,迪士尼对LGBT人士到底是什么态度。
如果你摆明了歧视黑人、少数族裔、女性、LGBT人士,我都敬你是条汉子,你明明歧视他们,却要装作支持他们,从而骗他们去看你的电影,这就很恶心了。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我们并不是反对好莱坞让黑人、少数族裔、女性、LGBT人士做主角,我绝对赞同好莱坞这么做,我反对的是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反对的是好莱坞在电影中支持这些群体,现实中却压迫他们。
《黑袍纠察队》中沃特公司建了一个沃特乐园,就是在影射迪士尼乐园。
沃特乐园的门口写着“勇敢梅芙的包容王国”,并且背景是彩虹旗。
这是在批判迪士尼以及其它公司消费LGBT人士、吃LGBT红利,制作面向LGBT人士的电影、商品来赚他们的钱。
“勇敢梅芙”是沃特公司给梅芙塑造的人设,沃特公司并不是真正支持梅芙,只不过是想假装支持LGBT人士,从而赚LGBT人士的钱。
毕竟梅芙明明是双性恋,但沃特命令她对外宣称是同性恋,因为数据显示同性恋比双性恋更容易被接受。
也就是说梅芙的性取向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沃特的收入最大化。
沃特乐园里还有“勇敢梅芙蔬菜玉米卷”,从而赚女同性恋的钱。
沃特觉得只赚女同性恋的钱还不够,于是还推出了“系统性歧视玉米卷”,也就是专门为被歧视群体制作的玉米卷。
“被歧视群体”这个范围就大了,性别、肤色、种族、阶级、宗教、残疾、外貌、身高……任何形式的歧视都属于这个范围。
旁边是“交叉性玉米片”,
“交叉性”指的是多个个人身份的组合所引起的特殊歧视,也就是前面说的性别、肤色……中占两项或多项,比如性别为武装直升机的印度肥胖残疾难民变性黑人在和性别为虎式坦克的非洲素食主义还吸毒的跨性别动物保护协会成员谈恋爱,然后生了一架坦克直升机。
小卖部还有包容玉米饼。
BLM汉堡,BLM的意思是“黑人的命也是命”。
以及LGBT火鸡腿。
《黑袍纠察队》并不是歧视前面说的那些群体,而是在批判现实中有些公司假装自己支持少数群体来赚少数群体的钱。
比如迪士尼并不是真正支持黑人、LGBT人士、女性……只是拍电影来假装支持他们,从而骗他们去看自己的电影,买自己的周边,又能赚钱,还能得到大家的赞美,让大家觉得迪士尼是一家很包容的公司,简直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这是迪士尼真人版《木偶奇遇记》中的黑人仙女,
这是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连王宝强都比她更合适。
皇后由盖尔·加朵饰演,她会嫉妒她的美貌。
其它公司也没好到哪儿去,这是《力量之戒》的黑人精灵。
这是《变形金刚1》的女主,
再看看《变形金刚7》的女主。
前段时间网飞的《埃及艳后》上线了,请了一个黑人来演埃及艳后。
接下来网飞还要拍一部全黑人的二战片,讲述一个全是黑人的美军的故事,并且大部分都是女兵。
我已经能想象网飞版《希特勒》是什么样子了,
以及网飞《泽连斯基》,
网飞《莎士比亚》,
网飞《伊丽莎白二世》,
网飞《耶稣》,
网飞《斯大林》,
网飞《埃隆·马斯克》,
网飞《北极熊》。
福斯拍《移动迷宫》的时候需要一个亚洲人,马伯骞去试戏结果落选,理由是他眼睛太大了,不像亚洲人,
最终选了眼睛更小的美籍韩裔演员李起弘。
林路迪去试戏一部电影,片方也是说他长得太帅,不像亚洲人,所以没有选他。
美国电影中的亚洲人、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形象不堪,竟然还有网友洗地,说你去你们家楼下餐馆看看老板,是仪表堂堂、英俊潇洒的吗?
我就想问,难道美国遍地都是美国队长这样的帅哥吗?
白人明明遍地是胖子,然而好莱坞一旦拍白人的故事就全部请帅哥美女,一旦拍其它人种的故事就专门请长得丑的演员,摆明了就是故意恶心你。
为了自己的情怀去看了。
但是看完之后觉得真的有点失望。
1、首先抛去选角不讲,整部电影的视觉 特效 妆造 情节都不好,海底整个视觉效果昏暗,女主的妆造不够干净,服装看上去一般,将原版电影扩充时候 情节转换突兀,从王子母亲对于海洋态度转换、王子的态度转换,还有一些动画中的经典情节被省略,导致整个电影不紧凑。
2、关于争议最大的选角。
讲真第一眼看到选角的时候是有点被惊到了,但是听了她的歌喉,还是决定之后上映之后去看看。
但是电影情节中当Ariel自己的嗓音被夺走之后,整个电影的表演需要演员的无声演技来诠释,而女主的演技个人觉得不过关。
关于演技这部分大家可以去B站搜索一下相关视频,当时在创作小美人鱼的电影时采用了真人影像描摄的技术,这也是当时小美人鱼动画中Ariel这么灵动的原因。
3、选角所带来的思考。
首先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会对一些虚拟的形象事物产生依恋 热爱,Ariel这个角色在90年代应该说开启了迪士尼的“文艺复兴” ,这部动画不仅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也把这个Ariel的形象刻在了每一个人心中,这也是为什么当选角公布时就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论,因为人们心中Ariel就是一个红发白皮肤的形象,虽然电影情节有改编,但是这还是原本的框架或事物中完全套入了一个新的角色,她还是叫Ariel,大多数人当然会觉得奇怪,觉的自己的童年形象不一样。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Ariel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白人金发演员也会产生争议,因为Ariel在人们的心中就是红发,其实说到红发这个要素,这个其实也是当时动画的大胆操作,因为西方存在红发歧视,而当时Ariel的红发也让当时的红发白人觉得有一位自己的公主,而现在看到真人版Arie,不知道红发白人会怎么觉得。
4、票房和思考。
目前电影除了美国,在日本 韩国法国等国家票房成绩也不怎么高,这是否会成为西方电影市场今后不进行黑人电影制作的借口和理由呢?
Ariel包括tinker bell也换成黑人演员的情况,觉得黑人演员就在被施舍,黑人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为什么需要去依靠别人的文化去诠释自己?
为什么迪士尼不再进行新的创作,创作出新的黑人角色,就像公主与青蛙里面的Tiana。
自从看了几部黑白片,觉得对任何电影、人、事物给与任何偏见。
但是对这部电影开个先河。
开创未看给一星差评。
如果这部片叫“小人鱼”,而不是“小美人鱼”。
我或许还会去看下之后再来评论。
但是这种女主长相真的跟美扯不上关系,然后还要叫小美人鱼。
我实在接受不了。
感觉强行把价值观转移到我们观众上,这亦是强权,强迫观众接受这种所谓的价值观。
这就是不尊重观众,不尊重个体。
那么作为观众我们当然要奋起反击,拒绝接受强压给我们的价值观。
我看了绿皮书等类似电影,从来不觉得肤色、长相代表一个人什么。
美丽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实在无法接受一个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变成了现在这种。
这以后让孩子怎么看。
这不是正确对待肤色问题,反倒像是高级黑。
激起很多人的反感。
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很不尊重观众。
成为一个合格的人鱼公主,一定要符合大众对你所有的美好幻想:首先要美。
一定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灵动的大眼睛,最好天然去雕饰,天然美女最好,头发丝也得随着海浪飘舞,梳个脏辫都得说你邋遢;其次,要有才艺。
美人鱼都是用歌声迷惑水手的,会唱歌,一定要是天下最好听的;性格嘛,要天真烂漫。
人鱼公主一定是最纯真的,只渴望爱情,不能有一点儿坏心眼;接着还要勇敢。
身为公主,肩负着世界和平的重担,一定要跟坏势力作斗争。
最好还得博爱,爱王子、爱众生。
……总之,不能有一丁点的瑕疵。
好像这些还不够,民众总还是能挑出来一堆的公主毛病,因为公主得是完美的、不普通的,否则就幻想破灭了。
最后想跟爱丽儿说,如果你长相普通,还是不要憧憬人类世界了。
比想象中好看,歌编排都挺好的,救小狗那里很可爱,让男女主都讨喜多了
【1.5+】这选角感觉多少带些恶意真的很难评,姐姐现身反派上岸的落差一出来也让人很难绷,虽然故事本身算是忠于动画的精准复刻,但是却少了太多真人化所需的修饰与补足,即使抛开最具争议的点不谈,这歌舞水平也有失迪士尼的一贯水准,动物solo段落甚至比主角的更精彩,海底世界的奇观呈现也一言难尽,别说碰瓷海王,就连黑豹2都没得比,其他诟病的也一脉从动画而来,根本没想着要跳出原先的框架去赋予当下的表达,除了消费与损耗情怀是别无他意了……
有一点很困扰:美人鱼在水里头发像是干的,出水后又是湿的。
从确定演员开始,全世界都在挑剔小美人鱼的选角。是的,我开始也思考过怎么用个黑人演员演这角色。当然这里并没有歧视,只是一种感觉。更与哈莉·贝利无关。不过这对我来讲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一次迪士尼的真人版,我都在确定够不够“迪士尼”,所以这一次,它仍旧是足够的。对于这件事,我在观影过程中,完全没有突兀之感且非常享受,感觉还挺合适的。在动画中,不仅仅是《小美人鱼》任何一部迪士尼的经典影片,都传达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即爱与勇敢!真人化仍旧可以做到让人相信——暂时忘记现实生活,用两小时的片刻,体验理想与自我,而迪士尼是在合适不过的选择。架构很简单,七大洋由海王🧜掌控,七个女儿分别七大洋,自然面孔有东方、西方之类,所以黑肤色也很自然。它不违和,它很好看,迪士尼该有的元素都有,很Disney!
立意很好天下大同,不同人种不同物种不同取向。女主每次唱歌都是高潮,不愧碧局旗下。王子身材不错声音也好厚实人设真好,阳光又深情,在要不要因为ariel放弃寻找救命恩人这个细节上的处理真实又和谐。反派也好。选角真的太zzzq了但没啥不好吧。一些和原著不同的改编挺合适。原著原本的隐喻也能代入到电影里。
Hailie is everything,整个电影都配不上她
为什么小美人鱼要为了王子变成人,不能让王子变成鱼吗?而且小美人鱼本来打败了女巫,获得了海底的权杖,但是最后却心甘情愿地把它归还给父亲,她最后获得自由的方式是出于父亲的允许,本来以为选角有所突破也意味着剧情的突破,没想到很让人失望
选角很失败....女主角更像清道夫
小清道夫,搞zzzq会让迪斯尼栽个大跟头
我很喜欢啊 唱歌的时候感觉这就是公主 🥺👉👈 很赞同高赞说的为什么公主一定要美?或者说女人为什么要美?美的标准到底是谁来定义的?不过从剧作来说,小美人鱼这个故事我从小时候就不理解。你嫁给一个会杀你全家的人类在一起....
迪:剧情守旧Choreo偷懒调色暗得考验眼力,就等着Halle的嗓子救。中国网友:皮肤颜色毁了这个电影
歌很好听,剧情平庸,看完会发现爱丽儿的肤色是最不值得批评的点。
最大亮点就是主角,随便在哪个厅看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歌声,以及划船喊乐器那里很美,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很一般。
三星给小美人鱼的歌声和海底世界的特效。女主角的歌声超美的,海底世界很梦幻,尤其有一片粉色水母田,海绵宝宝一定会喜欢。其他方面就比较一般。
音乐是加分的。带着批判的心看的,意料之外比我想象中的好看。
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站在黑人朋友一边,为什么现在却如此厌黑?
为了政治正确,海王居然拥有了不同人种的女儿,将小女儿是黑人合理化。在moma看的,一群外国小女孩看到海王就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浮出水面时的滑稽样,还是觉得剧情太假,童话妥妥变成了笑话
反對選角的觀眾想要的是一個好coser,滿足了和迪士尼動畫形象一樣的髮型髮色和膚色即可,童話的合格三次元載體。但真人版愛麗兒會是以自己的形象被記住的一條小人魚,甚至在很多橋段她會超越動畫版,比如她躲在岩石後面看著昏迷的王子被救走的時候。動畫中也有同樣的場景,但我們靠的是人物設定來知道他們身處不同的世界。而在這部電影裡,黑人演員飾演的小人魚偷看著對面和自己長得完全不同的人類,前面是人類世界,後面是海浪,她唱out of the sea, wish I could be part of that world. 海神、烏蘇拉和愛麗兒之間的關鍵詞是權力:作為海底統治者的絕對權力,作為家長對女兒的控制權。所以我最喜歡的台詞是小人魚剛被救到城堡裡,王子沒認出她,但小螃蟹看著睡著的她說:你完全得救了。
不好看吗?
下次迪士尼找个400斤生理男心理女的、同性恋且药物成瘾的残疾黑人来演爱莎的时候,我看这些高赞你怎么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