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蝎美人
Femme Fatale,绝色偷天(港),双面惊悚(台)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主演:丽贝卡·罗梅恩,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彼德·考约特,丽·拉丝姆森,Eriq Ebouaney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02
简介:劳拉•艾什(丽贝卡•罗梅恩 饰)与同党瑞西、威克斯在一个电影首映式上,出尽法宝要偷取一条佩戴在某位明星身上,价值千万的钻石项链。劳拉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把仿品成功与真品掉包。同党打算把女明星杀掉,劳拉出手阻止。两人较量时,劳拉把同党一同杀死了。 劳拉害怕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处处躲藏,直到她得到了另一个身份。一个与她..详细 >
德帕尔马的典型风格 蝴蝶效应加罗拉快跑 但感觉有些一般 是要说好人有好报吗
Brian De Palma makes his private melodrama.比穆赫兰道走得更远你信吗?被低估的后现代电影!无数美妙的瞬间与互文构成了一幅命运交错的拼贴画。一部适合领会导演术的技术流电影开场行云流水的戛纳盗宝戏(堪称德帕尔玛导演术集大成)结尾蝴蝶效应式的多线撞车戏(依旧是对敖德萨阶梯的发展)就是有本事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又给你圆回来对「既视感」的演绎造就一个暧昧浪漫的终场活化石般展示了从希区柯克(本格悬疑片)到大卫林奇(变格悬疑片)的进化德帕尔玛对媒介的探索宝刀不老坂本龙一配乐恰到好处!
《蛇蝎美人》,开场20分钟简直绝了,一段融合屏幕倒影的变焦长镜头开篇,后接一大段漫长而复杂的平行蒙太奇,机位的变化自由而缜密,还有德·帕尔马钟爱的分屏调度、越屏转场,简直拍得花团锦簇,纯靠调度和剪辑搭建悬疑段落的典范。坂本龙一的配乐。电影中关于同性恋的暗示和梦境与现实的结合直接取材与《穆赫兰道》,二段式的影片布局让人联想到《罗拉快跑》,主人公劳拉遇到了和自己一摸一样的女孩使人觉得仿佛有《韦罗尼卡的双面生活》的影子,最后由于主人公主观意愿的改变而导致结局的改变也有《蝴蝶效应》的意思。
@2021-05-09 10:32:30
狗屁结尾
偷盗戏牛!逼!炸!了!帕尔玛最接近5星的一部,可惜后来一如既往地泄气,对蛇蝎女郎的描述也只是还原其刻板形象。崇拜窥视的帕尔玛却无法将其整合进作品中。某种程度也可以看作《两生花》的变奏,然而审美的鸿沟太大了。
对于没看过原版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挺好的。。。没什么深层的内容,也没负担
21/7/19
这个片子的视觉语言非常突出,场景的选择、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走位、剪辑的处理,都属于一流,至于故事?哎呀,稀烂了。以及,女主的身材实在是美得不行,这种性感没有导演的拍法就会沦为平庸,男主在这种片子里的表现都能看出未来一定会拿影帝。
气质身材不是概的,挺有意思的片子。
不知道在说什么 美女有点意思
帕尔玛补标。居然还有两种结局,选择不同最终造成不同结局。
实话说,中段有点乏力——但就凭那个大师级调度的开场就值这分数。德帕尔玛几十年如一日地热衷于拍跟踪偷窥和分屏镜头,但这些玩意儿也真的只有他能玩得最好。当然,其实很多人可以看到各种其他影片的影子,比如罗拉快跑。当然,最重要的是对黑色电影/蛇蝎美人这一电影史极为重要的类型片的精妙解构。何况上来就致敬双重赔偿呢!
【A】也许是帕尔玛所有作品序列里第二好的开场(第一是《情枭的黎明》)。第一个镜头,又是我们所熟悉的「媒介自反」,电视屏幕上的反光实在是妙不可言。随后拉开窗帘/序幕/划像,戛纳红毯的呈现无疑是属于「迷影情结」的狂欢,也是运动镜头的胜利。帕尔玛几乎将他过往三十多年的导演经验全部注入到了这个开场里,每一个元素都是如此熟悉,而又无懈可击。影片后半段,与其说是梦境与现实的割裂,倒不如说帕尔玛的侧重点更像《一个字头》那般展现命运的无尽选择/可能,结尾处的照片墙就是证明(无数照片拼凑出无限结局,最后形成命运的整体)。但这个转折点的处理实在是通俗而迷惑,观影时所感受的更多还是「欺骗」而非「惊叹」。但毫无疑问的是,帕尔玛已经证明,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玩弄媒介的导演(之一)。
这应该才是德帕尔马最被低估的电影吧,把商业元素(前二十分钟的盗窃戏是《碟中谍》的延续,女性身体的欲望呈现,)、古典类型元素(蛇蝎美人的形象)以及极具个人野心的解构叙事结合起来,完成对于“蛇蝎美人”这一类型角色的重述和叙事模式颠覆。个人感觉这种叙事更偏向于《机遇之歌》《罗拉快跑》之列的“分叉”叙事,否则仅仅只用一个梦境来阐述“蛇蝎美女”的醒悟显得分量太轻,我更倾向于德帕尔马用“坠入水中”来承接两段断裂的叙事,且更加顺接(水中溺亡到浴缸醒来)。和分叉电影不同的是,德帕尔马更加注重人物性格的变化,而非事件本身的走向,这也是对“蛇蝎美人”这一形象的自述和重塑两层意思。结尾用拉镜头呈现事故街景,拉远的镜头中嵌入了一块块透镜般的明暗块状,我理解为是一种折射,即故事也被折射为不同结局,而不是超现实的梦境。
一个好剧本会让精巧的拍摄剪辑手法锦上添花,但是一个平庸的故事则明显会让之前铺设的所有形式流于浮夸。某种意义上,《蛇蝎美人》似乎可视作“光明版”的《穆赫兰道》,但是似乎更像一部10点档的肥皂剧,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全剧中心人物的“蛇蝎美人”,在整个影片中根本没有起到灵魂的作用,主人公劳拉几乎没有任何主动的意愿,在更多的时候,她只是一片飘零在溪水中的树叶而已,终究无能为力。
A / 不论在显性的情节上有多么杂乱飘忽甚至支离破碎,帕尔马总是能牵引住其中的命脉。这部前2/3台词的缩减更是强化了厚重的质感。时空的置换分叉或许并不着意于突出故事本身的迂回曲折,而在于迫出一种电影叙事的零度,让“分屏”化的世界肌理显露出来。因而经过提炼的“蛇蝎美人”也并非确指某个人物,而是代表了对黑色电影中被不断抽离的情感的神圣召回,并以这种高密度的情感颗粒粉碎类型化文本的“命运”——这也是这个峰回路转的结尾如此动人的原因。
看片名以为又是帕尔玛惯拍的重色情重血腥的B级悬疑罪案片,没想到居然是艳偷版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去美国还是留法国,双重选择下的双重命运。唯一不变的是总能把男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蛇蝎女郎s」。如前作《蛇眼》,同样通过「媒体」元素来引入故事(而且居然是取自《东方西方》的戛纳首映),开场偷天换日的盗宝戏拍得香艳而惊险,而结尾以「坠入水中」与「浴缸泡浴」勾出故事的另一种可能也算是别具匠心。相比于开头结尾,中段实在乏力:班德拉斯作为好事第三者的设定在帕尔玛的电影中并不少见(《姐妹情仇》《粉红色杀人夜》等),但这个角色毫无魅力,除了装gay进入房间规劝女主放弃自杀外并无过多的自主性,他前后转变也显得突兀。对应地叙事节奏也松垮,缺乏流畅性与抓人眼球的关键节点。坂本龙一的配乐尚可,但一头一尾是不是太长了点?
这部玩的是《后窗》+《放大》。开场的戛纳盗宝记难得一见,就是电影宫没那么大的洗手间。
结局不错,亦真亦幻,算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