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长,唯一有长进的怕就是能够敏锐地捕捉那些刻意的煽情,或者说是对生活周遭日渐麻木也不一定。
只是,敏锐的心灵不会以年龄为刀刃,切割成泾渭分明的冰块。
生活本无趣,但也不是冰层,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那么多苦难,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冰一样坚硬的沧桑写在心上。
说到底,煽情是再也煽不红我们锐利的双眼了,只是,到底还是有些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塞于心中,那究竟是什么,无解。
《没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讲述的是冰天雪地的北美,一个叫安的女孩的故事。
23岁,带着两个女儿,和丈夫生活在母亲家后院的房车里,丈夫是整天在外面奔波,安每晚去大学做清洁工。
安的父亲入狱10年,于是你能在安的眼神里看到23岁的年轻人没有的坚定。
安与丈夫在Nirvana最后的演唱会上相识,安知道,这个男人总是那个扔过T恤为她擦去眼泪的人,就像他们在Nirvana演唱会上相识时的情形。
影片开始,雨里安的独白就已经给后面的风云突变做了铺垫,在雨里安说:这是你。
双眼紧闭,站在雨中。
你从未想过你会这样做。
你从没有看到过自己这样。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
就如同那些人,他们喜欢仰望明月或者整天凝视着波涛和日落。
我想你知道我说的是哪种人。
也可能你不知道。
无论如何,你有点喜欢,就让它这样。
在冷风中飞翔,感受着水气渗透你的衬衫,滑过你的皮肤。
大地的感觉,在你的足下缓缓舒张。
还有那些气息,那些细雨敲打着树叶的声音。
所有那些你从未在书中读到的东西,这就是你。
谁曾经猜测过,你。
果然,安收到了死亡通知,医生告诉她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安在一家咖啡馆写下了死前要做的N件事。
然后开始一件件去做,日子貌似如常,丈夫浑然不知。
她在死前想做的事情被手写在银幕上:1.每天对女儿们说若干遍我爱你;2.给唐(安的丈夫)找一个他喜欢的女孩;3.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4.全家去海滨野餐;5.随心所欲地吸烟、喝酒;6.说我所想;7.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8.让某人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爸爸;10.美甲、做头发。
这10个临终心愿不免让人凄然,正如片中安的内心独白所交待的,童年父亲入狱,母亲从此仇视这个世界,17岁为人夫、为人母,失去了所有少女该有的梦想与快乐。
安和丈夫的日子过得不能说不安宁,只是这样的安宁对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说,来得似乎早了些。
即便如此,上帝连这样的安宁也要夺走。
因缘际会,安这些愿望一一实现了。
爸爸在监狱里说,人总是不能按照所爱的人的方式去爱,安说她想摸摸父亲的脸,他们回忆起安小时候爸爸在家的快乐日子。
母亲孤身一人,生日之际,是一个酒保的生日礼物让她老泪纵横。
给女儿们的生日留言录好了,一小箱子磁带,安托付给医生嘱咐他每年孩子生日时寄出。
安遇到了一个男人,那个只了解她5%的男人义无反顾爱上了她。
甚至新来的女邻居与安的丈夫和女儿也是那么和谐……只是海滨之行成了她未遂的心愿。
安最后给丈夫留言说,她不想在最后的时刻让家人在医院里揪心奔忙,她想丈夫会理解她的决定和一片苦心的。
最后一段,安躺在床上,安的丈夫和应邀前来就餐的女邻居与两个孩子一起忙着做饭,安看到了自己死后他们的生活,她微笑着欣慰于这“没有我的日子”。
这是一部很淡的电影,画面却偶见突兀,一些大胆的构图勾勒出背后的惊心动魄。
安的表演十分贴切,眼神中流露的淡然的哀伤与嘴角的笑意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浑然天成。
她几乎毫不费力地把各种细节于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死亡,已经很久未在电影里如此直入心灵地体验死亡了。
安面对死亡的平静让人窒息,电影中穿插的音乐让人动容。
我们对生的贪恋何以应对猝不及防的死亡。
安在光怪陆离的街市行走,她忽然悟出,这琳琅满目、贵得这辈子也买不起的商品不过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很远的玩意。
可实际呢,安用她的最后经历告诉我们,它就在那里。
该怎样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珍念生的每一次际遇呢。
假若有一天死亡悄然来临,我们能否向安那样坚毅?
那些在内心拥塞的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会不会瞬间融化呢?
其实不是很理解女主对她丈夫的感情。
她要在死前和丈夫之外的人做爱可以理解为补回戛然而止的青春。
但是另一方面又很爱很爱她丈夫。
这算怎么回事?
还是认为她不应该去招惹男二的,徒增一个人伤心。
(可是男二会不会宁愿伤心,也不愿错过这次相会啊?!
)不过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对他人的责任啊什么的也未必会考虑了,总想因为快死了而放纵一次……纠结中……还有,结局实在有点假,生活不是能按照规划好的道路发展下去的。
为什么一定要拍安的丈夫真的和另一个安在一块儿呢?
就让生活自然选择不好吗?
但愿医生与她们家保持联系,不要应搬家而无法寄到生日祝福。
影片刻画的是一个普通生活环境下的普通美国妇女形象,父亲入狱而服刑,母亲独居且愤世,15岁遇到真命天子,17岁生下大女儿,19岁生下二女儿,老实巴交的丈夫做着零工,自己则是在大学做清洁工作,一家四口生活在母亲家后院里的拖车上。
在23岁时,被确诊绝症且只有2-3个月生存期,在决定向所有人隐瞒病情后,就开始安排后事了,列了一个待办清单(不知道为啥,我想到了《遗愿清单》),这个清单里有什么呢?
总结一下就是:告诉女儿们妈妈爱她们,看望一下狱中的父亲,来一次婚外恋,给女儿们找后妈,给老公续弦、甚至还是个同名的……也许是不懂电影的主题,但真的无法歌颂这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作品,竟然更多的是在表达女性单向的付出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吗?
甚至,与很多看哭了的人相反,我看到的是脊背发凉的丝丝寒意,女主角的短暂一生平淡无奇,在生命的最后竟然没有丝毫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一己之见,不喜勿喷。
人类除了生命力比别的动物略强一些意外,其他的都基本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你比如这部片子里描述的那样。
人类之所以容易变得脆弱,大概因为思考和认知带来的情绪复杂化。
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最终总能联系到关于自己的生命或者痛苦或者遗憾或者总总林林的命运啊这三个字上面来。
其他的动物并不像(据我们人类所探知)并不像我们人类这样脆弱---用某个评论过
我以前看过动物世界这类节目中总有麋鹿或者斑马之类的被狮子捕捉的情景:动物尽自己做能逃逸,逃不掉的,就最后踢几脚,然后用水灵灵的大眼睛安逸地环视、最后一次环视这个并不美满的World,然后就Go了。
人类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人类就高尚伟大很多---很显然能被关心到的也不过仅仅是自己群居过程中接触到的同类而已---比如父母亲啊,配偶啊等等。
人类怎可能脱离动物本性呢?
却只能装丫般略显临终前的“情系四方”而已!
很多人都以为人过世就代表一切的终结,我不这么认为。
如“村上春树”的看法---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他的‘整体存活时间’越是漫长---乃至不朽。
不朽了的生命最终演变成文化的一部分,被其他完全不相干的人类保留下来;反之、也只有做着利于超越‘自己能接触到的同类’范围的事业的人才会有机会被人们留存在记忆里长存乃至升程至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叫做“world”就是告诉你“卧而得”的意思,呵呵。
倒下来了的时候,你才开始被重新分类,进六循环也好,被人们记住也好忘记也罢,基本上取决于你生前干了些什么事情,对谁干了...而已。
中国人比较早地竖立起来的善有善报的观念不谋而合地与佛教的理念重合并闪光。
而西方人比较关注所谓人文世界。
你可以看看这样的电影,借机会把最近的郁闷都哭出来,但不需要太过难受。
(其实你哭过了、也就很难真的难受起来了。
)毕竟,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不过是部‘故事会’而已。
有一个被我称作师傅的佛学人士说过:人哭的时候不管因为什么,皆因联想到自己才会哭,因此人哭的时候其实都在哭自己。
与其哭,不如微笑。
然后从容地环顾四周,从容地安排着还能触及到的一切的,真实。
P.S.1,经常流眼泪已经被证明对健康有益处。
2,我对电影的看法:“一切皆可能”---你能看到的甚至想到的故事、肯定发生过不致一遍 ,因此你有理由对着不知名的方向,致敬。
问题是你永远做不到他们那样,既如此,看看就算了,表太难过以至于更糟糕。
那样的话,原创人员的激励你的目的就算泡汤了。
人生最宝贵的可能是成全,在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身边的人没有她也能生活的幸福。
24岁的Ann,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只跟丈夫Don这一个男人在一起过,她想试试爱上别的男人是什么感觉。
她和Lee相爱了,但她的时间不多了,当Lee在跟她说想带她去智利的南部,告诉她那儿有多么多么的美,告诉她想照顾她照顾她的女儿的时候,太残忍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儿就要死去,她还没有去过很多地方,还没有见过这个世界上更美丽的风景,还没有享受她遇见的又一个珍惜她爱护她的男人给她的爱情。
情节可能有点老套,在将死之时,许下10个愿望,并一一实现它,知道结局没有意外,主人公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但面对死亡时,她的平静和从容还是可以震撼观众。
珍惜生活,享受当下,当意外来临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和后悔。
“我死之前要做的事”“你知道吗?
一个理发师是很有压力的,人们总是要求你把他们变得漂亮,但有时候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马上吻我,我就尖叫”(她真的尖叫了)“我17岁时有了第一个孩子,我不得不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从此我就没有梦想了,而没有梦想又怎么活得下去”“食物很有趣”“你从不抱怨,一次都没有”“当你看着某人时,你看到的可能有50%,他是谁,你想知道他其余的部分,那样只会毁了一切,这就是我学到的教训”“你永远是那个用圆领t恤为我擦眼泪的家伙”“因为有你这个世界显得不那么可怕了”“你不必为即将要失去的生活遗憾,因为到时候你将会死去”“如果你看到我的全部,可能你就不会喜欢我,或者你还是喜欢我,我们都不得而知”Ann:她不想要现在的生活,但是她深爱着她生活中的那些人,爱让人放弃梦想,和《飞屋》里那个老奶奶一样。
又是青春与死亡的碰撞。
十七岁生下第一个孩子,十九岁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二十三岁准备离开这个世界……太多没有经历的事需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未来的一切都需要做好打算,并且永不可更改。
坚韧的小女子,据说演员是一个左翼分子,小小的坚毅,小小的调皮,小小的叛逆……片中的第二个“安”,也就是他们后来的护士邻居,我觉得很可爱。
生命周而复始,面对死亡谁又能真的准备好呢?
tnnd,今晚看这部片子居然看哭了。
自持看片无数的我以为这样老套剧情的片子应该没法触动我。
可是想错了。
里面的音乐的确不错。
还有几处段落深得我心,女主角和她丈夫是在nirvana最后一场演唱会认识的,在演唱会上她泪流满面。
自此以后她就不再听什么音乐了。
还有学狮子那段真好!
咖啡厅里,Ann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几乎毫不停顿的写下她最后三个月的人生愿望。
每天都对女儿们说几次我爱你。
check!
故作小大人的姐姐,总是嫌弃妹妹这个嫌弃那个的却还整天带着这个小巫师;天然呆的妹妹,就算被骂了也还屁颠屁颠的跟着姐姐跑。
这两个可人儿,在Ann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时候来到她的身边,教会了她成为一个母亲,教会了她承担无上的责任。
我的女孩们,每天说多少次“我爱你”都还是不够。
给Don找一个他喜欢的新妻子。
check!
她绝对是上帝安排来的天使,有着和Ann一样的名字,不愿要小孩却是从骨子里爱小孩。
两个年龄相仿的陌生姑娘,谈着沉重的生命话题,陌生的两颗心陡然拉近。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隔着水晶帘看到的影像足以让Ann安心离去,丈夫和另一个Ann相处融洽,孩子们喜欢这个会讲美人鱼故事的阿姨,这一生,且算了无牵挂了吧!
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check!
影片的最大催泪点就是不断穿插在其中的录音画面。
抱着个录音机,蜷缩成一团的Ann微笑着录每一段音。
给女儿的录音,像是这位年轻妈妈的人生回忆录。
17岁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她没有抱怨过多,反而懊恼自己没有资本讲更多关于男孩的事情给未来18岁的女儿听。
全家去海边度假,露营狂欢;check!
哦,想想,想想,还有什么愿望。
Don和Ann都还很年轻,生活窘迫,但彼此有爱,便也乐在其中。
生命短暂,能行乐且及时行乐。
随心所欲地抽烟、喝酒;check!
是不是每一个乖乖女心中都有这样的叛逆想法?
长相如此乖的女主在影片里当然没画个大烟熏泡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买醉。
不过温顺的她还是小任性了一把,窝在情人Lee的臂弯间,嚷嚷着让他念书给她听,情人好不容易依了她之后又突然打断他,似乎回到刚恋爱的年纪,能够对着心爱的男孩撒娇,孩子气的让他满足她的每一个小愿望,让男孩领略瞬息万变的少女情绪。
说出所有我想说的;check!
其实,录音不仅仅是给女儿的,还有给丈夫的、给情人的、给母亲的,给所有她在乎的人的。
她的主治医生保存着满满一盒录音,是她留在世间的所有牵挂。
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check!
恋爱,才是最好的状态吧,亲吻怎么也亲吻不够,两人不过问过去,不谈及未来,只是在一起。
而婚姻,才是生活,让人感觉到踏实的生活。
让某人爱上我;check!
没有任何家具的空房间,反衬的是Lee丰盈的内心。
是的,Ann不仅让Lee爱上了她,还让自己也爱上了他。
去监狱探望爸爸;check!
不用过多忏悔,不用过多感怀,只要告诉父亲我的女儿都很健康可爱,告诉父亲老公对我很好,告诉父亲我过得很幸福,只要隔着玻璃留下一个吻,Ann就已经完成了她想做的。
美甲、做头发。
check!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妻属性的妹纸是有多招人疼,连个美甲、做头发都能被郑重的写在愿望清单上。
Ann羡慕理发女郎的满头小细辫,却不愿意自己有一个复制别人的人生,尤其是在生命只剩下最后的三个月时。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后,他会有哪些未完成的愿望?
芝麻豆点儿大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放大到此生仅此一次不做会死的高度,世界和平之类的宏伟愿望许一个也无所谓,起码可以说“这是我此生未竟的事业”。
很喜欢影片的名字:MY LIFE WITHOUT ME没有我,挚爱生活仍如常,这便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或许那时候我们挣扎的要活下去,尝试所有的可能的希望。
当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失去,余下的只是屈指可数的日子,只有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才会那么真实虔诚而后卑微的过为数不多的最后时光。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尝试每一次都可能已经是最后一次的希望。
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会亲人爱人前满不在乎的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微笑的一如往昔。
而自己在心理默默地承受。
母亲偷偷一人在车里给孩子们留言的时候,那些希望和期盼。
她是多么希望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多么希望和孩子的父亲一起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看完片子,很难过的感觉。
自恋作品。
但是...大家都好美!
太主观的一部。还插了个情人进来 我没太明白。不过 终于能坚持看完一部电影 我还是比较欣慰 有两周没看进电影了。
她那么的用心维系这个糟糕的人际,却没有人在乎她。即便把大限将至的生活看作应付,也不得不同情女主的遭遇。拍得很清淡,就像一滴水淹没在河中一样。
2014163 女导演的细腻
呵呵
并非电影不好 只是个人不喜欢这个调调
Lee和Ann之间 实在感受不出任何深情印象最深的是:Speedman的头发Penny说"you are a pig"
Sarah Polley是现在最好的年轻女演员。
my life without me is still going on
无法理解女主角的思路。
这只是一个完美的设想,给3.5星
啰嗦
清脆的啊
一个快要死去的人,如何度过了自己最后的生命……
调子比较慢~~~不温不火~用录音机留言的段落~~催泪炸弹~
最后的人生如此美好。Ann很美,有点像朱丽安摩尔。车里的kiss和最后的分手把我感动哭了。。。。
不忍归不忍 电影很一般
在第二个安出现的时候,我惬意地听见了海之声
可惜不是人人都能知道自己离死亡还有多远,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时间为自己好好活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