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老了,不在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后期的电影也越来越依靠美女依靠特技。
成龙老了,不在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因为他正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老去。
机器之血是典型的商业篇,太多的商业元素堆积,看到成龙大哥站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当配角感觉心酸。
曾几何时动作片票房之王现在要靠小鲜肉拉票房。
成龙老在做电影越来越不用心了,从最开始五毛特效的一步步经典,到现在不用特效拍不出好电影的窘境。
剧本也很粗糙,懒到连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动作搞笑环节也省去了,剧情就是堆积起来的肥皂,很突兀的出现了罗志祥的这个男二号,又更突兀的喜欢上了欧阳娜娜饰演的女一号。
整体感觉除了反派挺犀利以外其他的设计都很生硬,成龙的武打也只是时隐时现,更多已经不是连环的动作抢镜而是反派妆容抢镜。
不得不承认成龙他老了,成龙老了,不在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后期的电影也越来越依靠美女依靠特技。
成龙老了,不在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因为他正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老去。
也许这个年龄的成龙就应该拍这样的养生武术电影,也许我们依然会进入影院都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告别。
成龙你好,成龙再见。
比想象中的要好看完这部电影有个想法,如果本片不叫《机器之血》的话,叫《警察故事2017》是完全可行的,成龙饰演的这个角色,完全就是老年版的陈家驹。
说句实在的,我是个成龙粉丝,熟悉我的朋友也常见我为成龙之前的作品撰文打call,是个连《绝地逃亡》这样相对平庸的成龙作品都觉得不错的脑残粉。
但即便这样,最早对《机器之血》是完全不期待的,甚至还有点纳闷:成龙大哥是怎么回事?
怎么拍了一部看上去山寨气质浓厚的电影。
这不是大哥的风格啊?
不看好这部电影有二:其一为新导演,其二为“科幻片”。
国产科幻电影那本烂账也就不想提了,而且电影发了预告片又来个实锤(预告片真不怎么样)。
这导致《机器之血》让我想起了之前两部电影,《未来警察》和《机器侠》,基本上可以囊括为“山寨”二字。
在此基础上,我未看片之前,对《机器之血》的观点就是这样。
甚至还准备了不少吐槽词,我就想说说成龙为什么拍这样一部电影,是怒刷存在感还是什么的?
我真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如今走下搏命的神坛。
不过看完电影之后,这些吐槽词被憋回去一多半。
有道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说得就是《奇门遁甲》。
反而之前非常不看好的电影,预告片又那么山寨,最终电影的效果,甚至说是有点惊喜了。
《机器之血》至少要比《功夫瑜伽》强吧!
“警察故事2017”《机器之血》当然算不上佳作,但还是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
打斗、枪战、爆炸什么都有,最关键的是,故事完成度是很高的,这是之前没有料到的。
电影的故事基本都是《新警察故事》+《我是谁》,尤其是前者,罗志祥这个角色基本就是《新警察故事》中的谢霆锋,并且结尾处同样来了一次身份大反转的设定。
而欧阳娜娜这个角色,等同于《我是谁》里的山本未来或者《新警察故事》中的杨采妮,是角色的牵制力。
成龙与两位角色的关系,再加上故事的整合,就变成了这部《机器之血》。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像成龙的风格,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首先这个角色设定,至少有一多半的风格,还是“很成龙”的。
“很成龙”不是在说电影中那些利用环境因素的诙谐打斗,而是人设。
成龙在电影中的人设,很特殊,作为一名警察,跟《警察故事》系列是完全一致的。
成龙生涯中演过不少警察,就连《绝地逃亡》里这位也是警察的身份,但要论特殊性,他在1985年自导自演的《警察故事》实则开创了“成龙式警察”的独特风格。
不再是一味的诙谐打斗,也不再是一味的搞笑故事,成龙在“警察故事”体系下的陈家驹,是那种极具正义感且草根警察身份。
搞笑和诙谐打斗不能丢,动作喜剧依旧是定位,但成龙在这套电影中,也开始拿枪战斗了,也开始杀人了。
也有悲情的时刻,也有义无反顾的执念,也不见了理想化故事主题(世界和平、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反而更加反映现实,这是成龙从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定位的代表。
以后只要片名中带有“警察故事”这个四个字的电影,其人设都是这样。
成龙不再无所不能,而是受限于警察身份的体系之下,却又时刻追求超越的草根身份。
能力有限、敌我力量悬殊、孤注一掷等情节和角色设定,都是《警察故事》系列里常见的。
比如《警察故事》中拿枪抵着上司头的孤注一掷,《警察故事2》中被敌人揍得体无完肤,还有《新警察故事》中成龙跪地痛哭,就连那部小格局的《警察故事2013》,成龙也是在警察身份之下,为了女儿被迫与柳云龙展开一场实力悬殊的打斗。
《机器之血》也是一样,电影中他饰演的林东也是一名小角色,开场就在警察与父亲的身份之中做出了抉择,虽然名字变了,但这是典型的“警察故事风格”。
在随后的故事中,他舍弃了警察的身份,完成了中段故事的过度,到了最后,父亲与警察的身份完成了合体,算是一种警察身份复仇与父亲身份的救赎。
所以说本片很像“警察故事”,是角色定位所带来的,成龙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除了近年来根据年龄和身份而来的变化(比如父亲的形象,成龙这几年总演父亲),整体还是能找到以往的影子,而不是《英伦对决》那种完全悲情形象。
不应该算科幻片要说《机器之血》与成龙以往作品最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题材了。
科幻片?
在我看来,电影只是打了个科幻的擦边球而已。
机器心脏,生化战士,电影让人想起了尚格云顿那部经典《再造战士》,实际上电影对于反派的设定,其实就是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西方电影常见的科幻B级动作片,这些作品跟传统科幻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科幻理论的运用。
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任何科幻作品,是建立在科幻理论的基础上,比如《星际穿越》,故事就是寻找人类新的家园,虫洞、五维空间等等科幻概念元素都是融入故事情节之中的。
但是诸如《机器之血》甚至《再造战士》这样的作品,科幻味道不是很浓,只是用到了概念而已,本质上还是警匪动作片。
如果将电影中科幻元素删去,电影其实成立的哦。
科幻元素的引入,对于本片来说,实则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加强正反双方的实力对比,突出科幻的符号化,所以才会出现很多打着科幻片旗号的动作片电影,就是一个噱头而已,骨子里面还是能够剥离科幻元素的。
比如结尾之处的飞船打斗,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载体,这段内容可以放置在任何场景之下,飞船的符号只是为了让结尾坠机场面的视觉效果而设定。
又比如打扮的跟黑武士一样的反派,路人还能惊呼“外星人”,对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电影的核心卖点,还是“警察故事”的内核以及成龙式的打斗,当然少不了罗礼贤的飞车特技,还有结尾群战的长镜头戏份,动作是核心,科幻只是“助攻”而已。
但对于成龙而言,这就新鲜了,这大概是成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虽然科幻元素是点缀,但比起《飞龙再生》、《燕尾服》这样带有奇幻色彩的作品,本片的“科幻”味道,倒是显得很突出了。
因为在动作电影的模式之下,科幻元素在不影响电影风格的基础上,对角色和情节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在成龙电影中是前所未见的。
所以这里就需要过度到故事层面上来细细分析了。
(如下内容有着强烈剧透)故事线索的挖掘虽然之前为《机器之血》准备的很多吐槽都用不上了,但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问题存在。
并不是故事出了问题,相反电影故事乃是成龙近几年最复杂的没有之一,不要差诧异,对比下《功夫瑜伽》和《绝命逃亡》就知道了。
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故事节奏太快了。
有的时候,故事节奏慢,会让人昏昏欲睡,很多商业电影为了追求娱乐化,加快故事节奏,让电影显得流畅,《机器之血》就是这样的。
但本片的故事其实挺复杂的,这就导致电影在快节奏的故事和枪战动作戏中,很多关键信息被掩盖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成龙、罗志祥、欧阳娜娜,笔墨很多,且都留有一定的空间。
尤其是罗志祥,表面上是一个甘草角色,实际上却深藏不露,这就需要结合剧情来研究了。
1、机器之血到底是什么?
“机器”和“血”是一对完全冲突的概念,电影中却整合在一起。
实际上本片有点类似夺宝题材,他们一直所要寻找的,就是“可以让人变得跟机器一样的生化试剂”。
电影开场那位博士研发的生化试剂,最根本的效果就是“自愈能力”,将人类的心脏替换为机器,实际上相当于试剂的容器,让实验体变成了“可以无限自愈”的超级战士,这就是“机器之血”。
结果机器之血1.0版本是有瑕疵的,自愈试剂与血液产生了变异效果,让实验体暴走,而且自愈效果一般,且呼吸系统有着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更是被成龙等人利用,把女反派给撂倒了。
所以博士又开发了机器之血2.0版本,“自愈能力”得到了修复,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这个就是电影中所有人一直在寻找的。
至此,电影的主题就明确了,欧阳娜娜身上的机器之血2.0,又成为正邪双方都在追求的目标,大反派需要欧阳娜娜身上的血液,让自己的身体拥有自愈功能,同时还需要欧阳娜娜记忆中的实验录像,从而开发出2.0版本的生化军队,二者要一个就够了。
正因为“需要欧阳娜娜血液”这点私心,最终让他满盘皆输。
所以,本片描述的是“冲动是魔鬼”的故事,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没搞清楚,不但让成龙利用实验录像打入敌人内部,还成全了父女相认。
2、罗志祥是怎样的角色?
这个角色我很喜欢,有点像《冒险王》中的金城武,真是太像了,本事一般,打斗中还装死,完全为了衬托成龙的形象,并且还要把看上去很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别看表面上是一个搞笑甘草的角色,实际上很有城府。
他在成龙的地下室是怎么逃出来的呢?
最后飞船爆炸他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电影并没有直接表述,但结尾之处,这位偷了实验录像,去找人交易,从这一点上来看,罗志祥是该片正邪对立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他的有背景的!
他的真实身份就是被反派杀掉的军火商的儿子,跟欧阳娜娜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这里绝非巧合,而是有幕后势力将他安插在欧阳娜娜身边,为的就是要接近这个“行走的机器之血”。
至此,之所以他每次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而且要比成龙还要早,这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成龙可是一直在暗中保护自己女儿的,但每次还能被罗志祥抢先一步,说明他背后有势力在支持他。
所以他的主题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PS,我觉得罗志祥被周星驰挖掘出来了喜剧天赋,且完全没有偶像明星的身段,以后可以朝着谐星的方向发展,只可惜太帅了。
结语至此可见,《机器之血》的故事还是很复杂的,电影节奏很快且动作戏多,掩盖了一些关键信息点,这是电影的问题所在。
但终究本片还是那种一直打算追求商业大片质感,同时还巴望着故事上能够出点新花样的混合体,实际上还是被香港电影一直追求的感官体验掩盖了故事信息的释放。
但终究而言,《机器之血》比想象的要好,而且不山寨。
成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还是有点想法的。
最后再多说一句,电影宣传一直主打的“世界首个在悉尼歌剧院上的打斗”的噱头,是否是真实的呢?
是真的,因为悉尼歌剧院根本不会让人爬到顶上去的,成龙是第一次,也是所有电影中的第一次,可能悉尼歌剧院院长是成龙的粉丝。
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老套,看几分钟就够了。
一伙特警和一群坏蛋展开激烈战斗。
特警,勇敢、谨慎、全神贯注。
坏蛋头子,长得像白化病人一般,凶残、暴虐、打不死。
这样一个场景,很难让观众投入其中,感受场景里的刺激、危险、紧迫。
人们更容易跳脱于场景之外,去琢磨它的陈腐和老套。
这个场景,是成龙新片《机器之血》的开场场景。
它的确是一部通篇看不到多少新意的电影。
整部电影之后的剧情,就围绕着成龙和坏蛋头子两种势力的战斗来展开。
他们守护、争夺的标的物,是两项科研成果——机械心脏的研发方法和某种特殊基因。
坏蛋头子,欲图凭此恢复健康,成为不死身,并打造一支不死的机械战队。
成龙,则要阻止坏蛋实现它的目的。
无论是人物的形象、个性,还是矛盾的建立,这部电影都没有丝毫新意可言。
商业片在构思创意的时候,其出发点,往往是一个能立即给人带来惊奇的奇思妙想。
这个奇思妙想,常常也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剧情卖点。
估计无误的话,《机器之血》的核心剧情卖点,就是机器心脏、长生不死、基因突变。
我们无法设想,这样一个创意,是如何能在剧本策划会上通过的。
十多年前,它也许还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搁到现在,它已经不具备一丁点让人产生惊奇的可能性。
《机器之血》是一部跟风片,它所模仿的榜样,也许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
也有可能是1987年《机械战警》。
不管是「生化风」还是「机械风」,都过时了。
想来,一部商业片的创意,并不总是能充分地以市场为导向。
它必然会受到主创人员自身口味的影响。
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根本、全面的。
成龙的口味,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类型热潮中造就的。
因无法总是与时俱进,这口味留了下来,成了他的个性。
我们几乎可以将《机器之血》视为一部作者电影。
它的作者印记,由一整套的元素构成——跨国际的演员阵容、城市地标上的惊险打斗、粗暴的对立关系、刻板的角色形象。
乃至,它的陈腐,它的过时,它借用的寡淡的美学风格。
这些元素,以前属于热潮,现在,只属于成龙。
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了。
在全球银幕上,仍然有几个系列片在不断复制上述元素,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号召力。
如《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
区别在于,它们的故事本身就构成品牌,而成龙电影的品牌,只有成龙自己。
他电影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不足以催生出一个系列。
不过,这位动作巨星似乎也不需要那样的故事,有他在,就够了。
汽车人在长城上打斗,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影院。
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蛋壳上跟人交手,同样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如此说来,机器心脏的创意是不是够巧妙,或者也没有那么重要。
放眼全球,成龙是唯一一个继承了巴斯特·基顿衣钵的人。
他像基顿一样,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道具,为观众奉献着极具个性的惊险动作奇观。
这些动作,不倚赖特效,其个性,在《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中则完全看不到。
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如上所说,发生在悉尼歌剧院,包括内景和外景。
该场景围绕着反派绑架成龙女儿和成龙的营救展开。
毫无疑问,这段剧情之所以设置在此处,主要是为了让成龙施展拳脚。
单就剧情来说,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的设置,则不仅让打斗有了新鲜感,也为歌剧院这个地标,重新赋予了活力。
它让我们重新回到了电影刚发明的时代。
那个时候,电影是和马戏、杂耍、魔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部电影整体上被单调的「生化风」和银色金属质感笼罩,但偶尔,也会从其中跳出来。
比如,成龙女儿长大后的第一次亮相,就突然将我们拉入了青春校园片的世界。
这虽然不能算作创新,但对比影片大部分时间的乏味,倒也能给人一种挺舒服的观感。
该段落整体上的鲜活,完全出自于欧阳娜娜一个人的贡献。
说实话,涉及欧阳娜娜的对手戏,设计、演绎得并不出彩。
很多时候,说它们糟糕也不为过。
然而,这位姑娘的青春、纯美、靓丽,却牢牢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们瞬间就信服了成龙对她的牵心挂肚。
哪怕,电影并没有对父女关系进行过多交代。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剧情通篇都是陈词滥调,那至少在两个点上,它做得还算不错。
其一,它将反派欲图抢夺的科研成果,与欧阳娜娜饰演的成龙女儿捆绑在了一起。
她是特殊基因的唯一携带者,反派如果成功,欧阳娜娜就得死。
父女情深,成龙与反派进行死磕,如此有了充分、强大的心理动机。
其二,它很吝啬,扣押了很多重要信息,每次只告诉我们一点点。
其实,电影的结局跟它的开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成龙跟反派大BOSS的对决。
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反派究竟在抢夺什么、欧阳娜娜又为什么那么重要。
正是悬念,使我们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
可惜的是,观众付出的耐心,并没有获得与这付出相称的回报。
这些悬念就像花哨的促销手段,把一款没有多大用处的滞销品,连哄带骗地塞到我们手上。
我对这部电影只能打出6分的及格分。
原因有二,其一,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容老套,虽然模仿了不少好莱坞式的包袱,但是线索发展得太生硬,讨好观众的目的太过明显,仿佛是经过市场调研后,刻意挑选观众最买账的桥段编辑加工,对于生化、枪战、汽车追逐等情节没有创新,主线发展生硬而无聊,略显尴尬;其二,成龙固然拼命,但是欧阳娜娜的演技太差劲,实在败笔,明星阵容可看,但是反派造型实在太雷人,尤其是几个全副武装的“未来战士”招摇过市的镜头一点也不切实际。
本片上映两天,成败与否暂时难下定论,如果成功,只能肯定它在票房上的吸金能力和成龙个人经典形象的加持力,毕竟在影院里一反常态的增多了很多中老年观众,可见成龙的影响力不凡,但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只能是商业上的成功,无法给成龙个人的电影生涯带来太多的艺术褒奖。
总之低于期待值,持续着成龙作品这几年来低迷的状态。
说实话不怎么玩豆瓣,但是今天一出电影院就点开了豆瓣,因为我完全忘记了刚刚那两个小时我看了啥。
这部电影的画风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电影。
刘德华演的未来警察。
同样的科幻画风,同样的单身老父亲,同样的警察,同样的救女儿情节。
而且还有一点让我头都疼的设定,这两部片里的女儿都不是正常人。
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有一部分是机器人。
突然就想这类近乎玄幻的科幻片是对儿子有什么歧视吗?
或者也可以说,是对机器人女儿这个设定有什么偏执吗?
这个故事其实还是讲完整了的。
是说一个博士发明的生化人失控了,想要杀博士,结果被龙叔救了,因此龙叔与这个生化人结下了梁子,导致龙叔只能把女儿送到福利院,十三年不能与女儿相认只能默默守护在他身边。
十三年后风波又起,生化人又冒头蠢蠢欲动,龙叔女儿也就是蚂蚁竞走被头脑里混乱的记忆困扰,同时无厘头的小猪莫名其妙出场,一群人搅在一起一顿乱闹乱打之后,反派大boss生化人阴谋失败炸没了,龙叔和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小猪原来不是莫名其妙出场的,原来他爸是被生化人杀害的军火商,最后莫名其妙地从爆炸里活下来了独自过上了酷炫的生活。
结局一切都让人心满意足。
是那种吃了一桶你觉得一桶吃不饱又多加了一袋的泡面,你吃完了连汤都喝了的那种心满意足。
吃完了之后撑得有点想吐的心满意足。
只是,不得不说,龙叔在剧中的打戏,还是很有诚意的。
他六十三岁了。
动作远不如年轻时迅捷。
歌剧院顶上与生化女的打斗看得我很紧张,一直为老龙担忧。
不知道这部电影拍完他身上有没有添了新伤。
看着激烈打斗中的龙叔苍老的面容,不再矫健的身手,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伤感,觉得早晚有一天他会永远离我们远去。
虽然对他的作品没有了什么太高的期待了,但是,对我个人而言,龙叔就像我小学门口卖东西的老爷爷,从小到大我好多年一直都在他的摊位上买零食。
我心里也清楚他卖的东西里不全是好吃的东西,而且吃过了很多更好吃的东西的我渐渐觉得他摊位上现在其实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了,可是,多年以后,看到他还在那里摆摊,就会让我觉得,真好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在这里。
所以即使说卖情怀什么的也好,圈钱什么的也罢,我想,还能经常再看到一个陪着我多少年从小长大,带给我多少快乐多少幻想的人,他还能好好地活动身体,能跑能跳,能哭也能笑,就觉得挺好啊。
这样的龙叔,让我再多看几年也没关系。
虽然看完了会和朋友们狠狠吐槽,看了个什么啊这是,但是,心里也会觉得,哎呀龙叔,看起来还能再打两年啊。
看这种电影也有点像是跟我借了三十块钱的朋友,虽然我不喜欢借钱,但是跟钱比起来,我宁愿你这个朋友一直在啊。
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不知道你是把我当什么,但我已经把你当作我的朋友了啊。
老朋友还未离开,就会让我觉得,我还没完全长大,青春还没彻底散去,大家一如曾经那般开心快乐。
虽然一路走来也流过眼泪,但幸好时光还没有太老。
① 早上看了眼口碑,打算等下载,但一想,最近几年的成龙电影都是影院看的,加上大望路这儿新开了家影院,于是散步过去看了场。
② 看到三分之一,就大概明白口碑不佳的原因了:它既不是《功夫瑜伽》那样的合家欢谐趣动作,也不是《英伦对决》那样严肃冷酷的写实片,又要全军覆没的悲壮,又要插科打诨无厘头,难怪两种目标观众都不待见呢。
③ 当然,大多数人吐槽的点在于科幻元素瞎混,以及飞船连个监控都没有之类的超级硬伤。
放在十年前,这设定还是过得去的,但这几年大家看多了细节扎实的硬科幻,审美上去了,于是槽点暴增,也倒逼着国产导演严于律己,接轨国际。
④ 我这看港片长大的一代,小时候观摩过许多粗制滥造的港产科幻,对山寨货接受度要高一点,但即便是我,也对这终结不像者、攻壳不像机动队、死侍看了都想打人的胡来有点难忍,可想而知普通观众有多尴尬。
⑤ 所以最精彩的是开头15分钟街头枪战,科幻元素还比较弱,偏于警匪氛围,双方惨重的伤亡和子弹像撕纸片一样击穿车门的特写,冲击力强劲,老迈的成龙滑行在泥水里开枪也非常带感,只可惜这份硬派质感没能维持下去。
⑥ 成龙依然打得拼,悉尼歌剧院一场依稀有20年前《我是谁》的风范。
但整体风格不是很成龙,没有借助身边道具以小搏大的经典设计,只是靠场面调度和惊险跳跃。
我的偶像徐浩峰老师曾经预言“成龙70岁也能演动作英雄”,现在看来很精准。
⑦ 整个片的卡司倒是非常成龙:一个深情的动作硬汉,一个中二不省心的女儿,一个关系暧昧的年轻女同事,一个负责抖包袱的晚辈男二,还有出口成脏的男老外和身材好表情少的女老外,齐活。
⑧ 罗志祥是有喜剧天赋的,颜也好吃,但他的搞笑方式更适合周星驰电影,我还是喜欢成龙电影的包袱由成龙亲自来抖。
欧阳娜娜本色内敛,好歹没有竞走十年的蚂蚁来捣乱。
⑨最后,“巫术就是高阶科学”的描写,非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龙大叔可能缺钱了,天天接这些烂电影来演。
氵氵的剧情,无脑的设定,雷人的演技。
开篇就给我来个垃圾枪战,什么鬼,子弹都打不死的生化人拿着枪狂射出场,最后和个警察同归于尽了,成龙身中几枪听到呼唤立即满血复活,还驾起车来(不是手臂也中弹了吗?)之后打爆油箱炸了生化人,但是成龙只是炸黑了脸而已(什么鬼,这么近的距离,成龙你也是生化人???)之后的槽点就更多了,今天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还标上科幻呢?
完全感受不到,再见!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机器人之血,冲着成龙大哥的名头去看了这部影片,在17年一共看过三部成龙大哥的电影,春节档的《功夫瑜伽》、《英伦对决》以及这部影片,应该说有成龙大哥,票房是有保证的,但不得不说一次比一次对成龙大哥失望了,机器人之血老套的剧情,连之前成龙电影中惊现刺激的场面都不多见了,如之前十二生肖中的打斗场面,滑板场面,到机器人之血中只有在悉尼歌剧院上的短暂打斗。
江山迟暮,廉颇老矣,成龙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回忆,如同周星星的电影一样,总有一种情怀在里面,所以当只要看到成龙主演的电影时,总是不由自主的选择看看。
现在我希望成龙大哥不要在高产了,休息休息吧,当当导演制片人挺好,不想在影片中看到越来越步履蹒跚的大哥。
这部影片我给了三星的评分,其实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1星就可以了,多余的两星为大哥而打。
看这部影片已经是2018年下半年了!
《机器之血》是由成龙大哥监制并领衔主演的一部动作科幻类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国际特工林东(成龙饰)在一次保护证人过程中卷入了与自己无关的阴谋里。
多年之后,一本畅销科幻小说《机器之血》的出版,使得当年卷入这场斗争的各方浮出水面。
该影片由成龙,罗志祥,欧阳娜娜,夏侯云姗等主演,豆瓣评分4.7分。
整部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完整;动作场面干脆利落,爆破场面精彩;节奏明快。
成龙大哥依旧很拼,罗志祥发挥了角色在整部影片中的笑果担当。
看了这部影片,整体感觉依旧延续了“成龙式”的动作电影特色,打斗场面镜头感强,极具观赏性,给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的享受。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看点是成龙大哥跟生化人的对打,而且还要在悉尼歌剧院顶上打斗。
根据后期采访导演的资料显示,之前有很多好莱坞一线演员也希望能上去打,歌剧院都没有同意,对于澳洲人民来说,悉尼歌剧院就是我们的长城,他们不愿让人上去踩踏。
可是听到成龙的名字,悉尼歌剧院就同意了,足以见成龙在国际上的地位。
回过头来,我们不管从纵向比较“成龙电影”,还是从横向对照影片本身质量/影片市场效果。
这部影片槽点太多!
不论是科幻元素还是悉尼歌剧院上的打斗,终究还是功夫喜剧,套路还是这些套路(开头悲剧,然后反击,再加上能施展功夫的冲突,最终开心结局)。
甚至于成龙在戏里也没有发挥出他的特点,所有演员的打斗彰显着国际范,纯属为了打而打。
非常突兀的飙车戏,非常突兀的摘下眼镜被喷漆,非常非常突兀的娜娜的胸替!
当然,影片本身还是加入了喜剧元素的。
但完全毁了成龙凭(英伦对决)刚刚积攒下来的好口碑。
再一次证明,成龙风格的电影还是得成龙自己来导演,虽然导演已经很努力了,开场的枪战可谓相当有水准,其它的动作戏也颇有看点,喜欢成龙的观众还是推荐观看的。不过科幻题材与成龙风格实在不来电,上次两次的惨痛记忆犹新啊!罗志祥为全片搞笑担当,另外,娜娜的胸怎么回事!
国产片都得提前看差评,然后在看的时候才能找到惊喜。虽然我也要承认我的四星确实有粉丝滤镜的存在。
2007年生化人安德烈屠杀实验室,杀害半岛军火商接管组织。詹姆斯博士托庇警方,特工林东率队转移遭遇生化人伤亡惨重,情急引爆油罐重伤安德烈。詹姆斯临终前用机械心脏和机器之血救活手术失败的林女西西,但西西丧失记忆饱受噩梦困扰,林东隐姓埋名在附近看护。2020年瑞克·罗杰斯出版科幻小说机器之血,招来李森和黑衣女拷问素材来源。李森棋高一招带走存储卡发现全是女巫治疗西西的录像,展开跟踪。女巫无法解决西西的噩梦问题,推荐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催眠大师科森。黑衣女突袭彩排抢走西西,李森趁林东缠住黑衣女拖走西西。西西恢复记忆返回故地被俘,林东追错车辆在李森帮助下确定目的地通知苏珊。警方在金库设伏获得实验记录,又冒充黑衣女三人混进空中母舰合力击败安德烈。李森是半岛军火商之子,却因和西西是孤儿院好友放弃出售实验记录
文戏很灾难,尴尬到没法看,喜剧很浮夸愚蠢,剩下动作戏,也是乱打一通的敷衍了事,悉尼歌剧院也去了,以为跑上去比划两下就是征服地标性建筑。
我不该对成龙有什么幻想,就像我不该对王晶一样
不是特别成龙,也并没有特别发挥他的特点。更偏科幻设定的伪动作大片,找一群老外装国际范儿,从头到尾一通乱打。欧阳娜娜和罗志祥都是不太行。
除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震撼, 场面动作都还是不错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在线的,罗志祥应该是最帅的谐星了吧!只是看完电影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触动或者思考,但想想,很多美国大片不就这样吗?何必对国产电影那么苛刻呢?
成龙的拼和小猪的逗是唯一亮点 莫名其妙的剧情和缺乏逻辑的细节扣掉了剩下所有的分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确实剧情有点拖沓,故事没讲清楚,主线剧情不好好说,支线不知道拉哪去,五星是为了我偶像,电影不值五星,但是决没到5.0那么低,拍摄很有心,成龙大哥的打戏还是很有看头的,适合猪的各种桥段穿插也有笑点,不过这故事流水线确实让演员无法发挥演技,大家不喜欢也很正常
7.5分,我觉得可以,比较喜欢罗志祥的演技。
除了成龙大战生化人非常精彩,这次的“精装版朱碧石”基本上算是全片最大的亮点和笑点了,罗志祥的耍宝搞怪里总透着一丝男神味儿,搞笑之余还挺动脑子的,智商绝对在线。
高产的成龙大哥还能将流水线作业保持在这样的水准,也不容易了。在蒸汽波流行的当下,因为制作成本有限导致的粗糙特效和刻意回归电子石器时代的复古审美之间的鸿沟,在资本狂欢的名义下消弭于无形
两星半给我猪。猪辛苦了。我猪搞笑是真的很强,有猪出现的地方特别好看,然后按剧情是大主角,但那种三流刺激场面比较多所以大家都很少戏份。传出各种罗志祥打成龙啊,那种新闻hhh其实无论是周星驰还是成龙,我不在意猪演烂片。主要是跟大前辈搞好关系,圈里可以横行霸道哈哈哈哈
给不给科幻的标签 ?不给。电影肯定看过,因为看到成龙在看到队员打不过穿着防护服的坏蛋,纷纷选择和敌人自雷时大喊 不要这样,就有点印象了。导演挺腻歪,唯一的几个女的,还都来个胸的特写,开头穿红网袜的女的,还有南西在接受催眠时。成龙老大哥从悉尼歌剧院顶上下来,难道又没有安全措施的吗。因为电影,带着我看到了这个建筑的屋顶。林长官赚到了,被坏蛋用含有女儿血的针管扎了下,也有了再生能力,牛啊。
成龙今年很高产,这一部算是今年比较好的一部了
豆瓣分数虚高,很符合预期,非常稳的大烂片!比《功夫瑜伽》《铁道飞虎》之流好那么一丢丢,稳居龙叔烂片前三。糟烂的文戏,廉价到辣眼的科幻感,就连标志性的龙式动作戏也走过场糊弄观众。认真看完全片,几乎没有找到一处值得说的点,也是没谁了。成龙也在慢慢透支他的号召力,快到头了吧…悲哀。
虽然故事很老套,主题也不够明确,缺乏深度,但是电影总体的故事完成度非常的好,运镜也比较专业,动作好看,但是电影胡里胡哨的色调拉低了整部电影的质感。4.7的评分我个人感觉确实偏低,及格吧。
尴尬的快吐血了。难看到,旁边的人一直手机铃声和打电话都没那么让人厌恶了。
成龙的电影近些年成为了一个标签,也可以体会到大哥在各种题材上的突破和拼命,但是科幻题材真的不好拍,这个片子的剧情架构还是太小,所以看完了就像困兽之斗一样,反派跟伏地魔似的也让我很出戏,三星给大哥吧,欧阳娜娜虽然演技稚嫩但是是个有灵气的girl~
本来只有成龙一人演技差,但专为房祖名定制的剧本加新认的闺女还能玩出点花样。可惜导演过于自大,控制欲旺盛导致全体团队施展不开,每个方面都成了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