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莱拉从小被浓密的毛发困扰,甚至认为自己更像猩猩,为求释放经常去树林中裸身体验自然主义生活。
适婚的她经人介绍结识了内森医生,一个教条压抑、有礼仪强迫症的知识分子,正在进行教化白鼠礼仪的试验。
莱拉和内森显然是相反的两极,但渴望爱情的莱拉包容又妥协,两人竟也发展迅速。
一次林中散步,他们遇到了一个形似猩猩的野人,内森突发奇想把他关进了实验室,取名蓬蓬,以他取代小白鼠进行教化试验。
极不情愿的莱拉容忍了男朋友如此对待和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的蓬蓬。
一天晚上,内森发现了莱拉的多毛症,苦闷地回到实验室,与法国女助手加布丽埃尔发生了关系。
而不知情的莱拉开始疯狂地改变外表,扮淑女取悦内森。
内森自省“怎么能因为外表而不再爱一个人”,表示无法抛弃莱拉,加布丽埃尔愤而辞职。
为爱痴狂的莱拉竟顶替了助手,帮助他驯化蓬蓬!
在两人的配合下,蓬蓬进步神速,45盘教学磁带后已是一位熟谙上流社会礼节的优雅绅士。
谁知刚解开笼子,蓬蓬就饥渴地蹭起莱拉。
训练只得继续进行,目标是在电击配合下,抑制蓬蓬的性冲动。
一段违反天性的魔鬼训练后,蓬蓬通过了实战考试——在充满诱惑的酒吧中“痛苦”地做到了举止得当。
而内森始终无法抑制内心深处对莱拉毛发的厌恶,回到了加布丽埃尔身边。
莱拉伤心欲绝,“为了你,我背弃了我的灵魂、信仰和毛发!
”分手后,内森带着助手加布丽埃尔开始了蓬蓬的成果巡展。
蓬蓬白天优雅地配合内森的演讲,忍受风骚的加布丽埃尔的暗中挑逗;晚上则偷偷流连夜店,借酒消愁。
莱拉开始了报复,她和同伴持枪闯入实验室劫走了蓬蓬!
她要把蓬蓬带回树林,重新教化令他回归原始本性。
此时的莱拉已停止除毛,妆扮举止都不再迎合内森;然而,这个全新的莱拉流露出的自然野性却令内森目眩神迷!
莱拉和蓬蓬在树林中丢弃了语言,过起了如猩猩般在自然和谐的爱侣生活。
而内森费尽周折找到了他们,表白了对野性的渴望,希望完全放弃现在的自我,甚至用枪威胁莱拉把他也调教成“猩猩”!
争执中,愤怒的蓬蓬开枪打死了内森。
故事以三人的倒叙交织。
内森困在了无始无终的“天堂”小屋里,单调得令人恐惧;莱拉替蓬蓬顶了罪,终身监禁在牢房里;蓬蓬则向国会议员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痛诉文明桎梏的演讲后,宣布重返自然。
蓬蓬大义地在媒体前步入了树林,镜头长久地定在那片他消失的树丛上。
片尾字幕升起前,一辆汽车驶来,蓬蓬从树丛里钻出闪进了车里,边穿衣服边向驾驶座上的加布丽埃尔抱怨冻坏了屁股,即刻回归了“人性”。
作为一个森林里长大的、最原始的人,控制不住性欲的帕弗一次次地被电击;最后,他害怕了,他屈服了,他违心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却变成了最不真实的自己,令人不寒而栗。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社会各种教育和痛的教训下,朝着不真实的自己发展。
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试问,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而是特定意识形态下教育出来的现代人。
一些碎片思考。
1当森林男孩看着女助手与博士在实验室激情一刻时,意识到:“为了得到一些什么,我不得不遵从他们的游戏规则。
” 结局的“背叛”,不也正是他的初心么?
他遵从了自己的兽性,为了那一刻的兽性,最终的最终,他出卖了所有人。
责任?
担当?
伦理?
欲望胜过了一切。
男人以爱之名保全自己,女人因爱牺牲感动自己。
2女作家为了这份爱情,“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浑身毛发”。
当女人为了取悦男人失去自我,成为猜测中他会喜欢的样子时,男人或许已经移情别恋。
当女人为了留住男人面目全非出卖灵魂,男人心知肚明,却任由一切发生。
心有他属却优柔寡断的博士男怠于选择,后来者的愤然离席却让原本在握的不香了。
而当他终于下定决心选了后来者,却又怀念起彻底放弃了他的前任。
表面和美的背后,所有人都在压抑着自性。
隐藏自性得到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男人?
人?
永远都惦记着没得到的和已失去的?
没有人在意你为了得到他做了什么,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己对你的欲望与不甘。
3被规训的森林男孩看到被奖励的那间卧室时流露出的满足感。
伤害他、压抑他、夺走他本拥有的一切、驯化他、奖励他,他将困在舒适牢笼中。
只是,当你想控制、利用、驯化他人时,焉知自己不是他人盘中餐?
结局当车窗掠过森林,佳人在畔的森林男孩却流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对森林的不舍?
对自我的鄙视?
对所背叛之人的内疚?
当博士男在两个女人间周旋却时时困惑于似乎哪里都不对了……人类,或许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只有女助手是不困惑的,她没有别的追求,只是掠夺,只是兽欲。
她倒是最简单的。
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看法国电影,总是让人心情压抑,说不清楚是因为法国电影,常常毫不留情面的揭开人类心灵深处的本质,还是因为他们对现实描写的悲观与无奈,无处不流淌着现实的残忍。
每次看到一半,心灵深处似乎要触摸到自己的灵魂,却又被沉重紧紧拽着,喘不过气,却拼命想睁眼。
记得看《HUMAN NATURE》的时候是在一节医学英语课上看的,一部轻喜剧过后,再看这样学淋淋人性的电影,可能是悟性太低,至今我都不明白,这部电影是叫我们要正视人性,悲观的活着,还是要叫我们纠正自己的劣性,不断的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
无可非议的好片子,很能引发深思。
人性贪婪丑恶? 全篇都是以性欲为线索展开的, 莉拉因为性欲回归人类社会, 帕弗 因为人性走进人类社会, 帕弗又因为性欲回到自然(就像莉拉为了性欲返回人类社会,也像内森为了性欲愿意跟随莉拉变成猿人,即使内森内心是拒绝的;代表着即使拥有人性,也常常被原始的兽性左右),最终帕弗还是因为人性和兽性的双重影响又返回人类社会。
电影中“制约、文明”代表着人性而”性欲、放纵“代表着兽性。
莉拉刚发现帕弗时,帕弗易怒毫无制约,甚至对着莉拉手yin,后面在驯化的过程中背着内森偷溜出去换狂。
撒谎、性欲、贪欲 内森都没有教给帕弗,谁教给帕弗的?
没人教,因为这就是帕弗本来的兽性。
在自然界中,这种欺骗、贪婪、性欲每分每秒都演绎着,动物世界中从来没有尊老爱幼、呵护老幼病残,只有优胜略汰。
人性从自然从兽性演变而来,在进化、文化的需求中,处处克制,而性欲只是人类还没摆脱的兽性。
所以说人性不是贪婪丑恶的,兽性才是,人性时时刻刻压制着兽性。
但就是说兽性就是错误的人性就是好的吗,并没有,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这是自然界几十亿年进化的规则,都遵循着优胜略汰这个规则,都是为了生存、繁衍。
一部很深刻的电影,遇见它完全是意外,仅仅是因为抽奖免费得了三天视频会员,觉得不看浪费,随便点击的一部电影。
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惊喜。
惊喜在哪呢?
首先就是它的喜剧风格,开头颇似《你丫闭嘴》,用快速切换的镜头传达一种独特的幽默,但后期那份喜悦却越发平淡。
甚至我在观影过程中就反复想,这真的是戏剧吗?
而我没有一处笑得出来。
后来我才发现,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最大的戏剧。
电影名为《人性》,这是多么宏大的话题,我也正是带着一点找茬的心理,才打开了它。
电影讲的是一个毛发旺盛的女生难以忍受城市里的目光,于是选择淡出城市,拥抱自然,并意外地成为一名书写自然的作家。
但是生理的需求上泛,那股对雄性的渴望,让她不得不回到人类社会。
为此,她忍受痛苦选择脱毛,爱上了一个教条主义的古板的研究员,这也将是改变她命运的一个男人。
这个研究员有多古板呢?
电影中多次使用餐桌礼仪这个情景来刻画他的古板,无论是实验用的小白鼠,还是女主,甚至后面出现的重要人物,无疑在餐桌礼仪上被他严格要求——吃什么菜要用什么叉子,是先拿刀子还是先拿叉子……
虽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但短短的电影中,确实能透露出他的人格。
这也注定他和天性开放自由的女主是有缘无分。
果不其然,很快,他就发现女主毛发的秘密,并在美女助理的勾引下倒在了另一个温柔乡里。
而在他们分开之前,另一个关键人物——野人,在两人一次森林旅行中被研究员捕获,他也是我们前文提到的重要人物。
像以往那样,研究员展开了训练实验,对野人开始了自己残酷的训练。
与此同时,女主在失恋中迷失自我,趁着助理与研究员闹矛盾的空档,重新回到了研究员的身边,而代价则是失去个性、成为空壳。
她讨好似的换了发型,化了精致的妆,做了美甲,穿上了富有女人味的衣服,却丢失了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她,这样曾经热爱大自然的她甚至与研究员一起训练野人。
看着她面不改色,眼球上闪过野人被电击时的白光,我的心里也咯噔两下。
我不知道骨子里的她是否坚守本真,但在大流面前,她属实放弃了自我。
除开研究员的出轨,更深层的人性,第一次在女主这里流露了出来。
而第二次,就是研究员的再次出轨。
这一幕神似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同样是在两个伴侣之间跑来跑去,企图用所谓爱情,弥补自己的虚空,让人性在荷尔蒙和繁衍本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他背离的那一方,也就是女主,又一次经受了背叛与歧视的痛苦。
但这次,她不再像上次那样,伤心地用刮胡刀将自己刮得遍体鳞伤,而是褪去那些假的装扮,找回真实的自己。
因此她带着朋友,去研究所抢下野人,把他带到大自然,撕下他衣冠楚楚的模样,决心要以此放归,来弥补她参与训练而迷失的自我。
研究员一开始也乐在其中,毕竟前任去当野人了,再也不用见面了。
可他的新对象显然不是那么安分。
这位助理在《人性》中也是个强效助燃剂,她从始至终,一路拿下多个男人的芳心,堪称绿茶王后。
这男人其中,就有研究员的弟弟,研究员也因此和她产生隔阂。
因此,研究员回到丛林,又想跑回女主身边。
可女主与野人早已如胶似漆,回归原始,双方一起冲突,野人就杀了研究员。
女主为弥补之前对野人犯下的过错,提出自己去自首,为野人抵罪,而野人千般不舍,却只好答应。
在国会上,野人用动人的演讲赢得无数掌声,他宣称自己要为了女主,像她期待的那样活下去,会脱下身上的装束,再一次回归丛林。
所有人都为他的演讲鼓掌,他最终也获得无罪释放。
在他踏出大门的那一刻,他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多少媒体追着他,看着他一件一件,外套、领带、衬衫……直到一丝不挂。
女主在监狱中也感动不已。
也许人性也有了一个不完美的完美结局。
可画面一转,野人坐上了助理的车,套上了西服,抱怨天气真是冷,如愿以偿地吻上了助理的唇。
此刻,电影才正式落幕。
女主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在她抢到野人之时,他从兽性到人性的转变,已然是定局了。
野人见了那样的大千世界,工业高楼、鼓掌快门、原始冲动……他原本白纸一样的心彻底被染上了颜色。
这也许就是不可逆的。
而他也真真正正地在电击下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其实这一切早就有迹可循,在他可以自由活动以后,他也并没有偷偷跑回森林。
可见,研究员的研究还是做的高明,女主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在一个刚刚拾得人性的野人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毕竟,野人在国会中大声宣讲,慷慨激昂,何尝不是为了换取同情,好彻底脱罪呢?
见到他大言不惭的告诉媒体,女主枪杀了研究员时,我就觉得这一切是多么不按国产剧的套路来。
可这恰恰让这部片子达到动人的地步。
对于片子中所传递的内容。
毛发歧视、男女关系、人性劣根……颇为意外地在九十多分钟内达到完美。
导演是那么聪明,为了谈好人性,索性就从人类最基本的原始欲望谈起,这份原始冲动,也恰恰是贯穿全片的重中之重。
这让我想起《美丽新世界》,那里的野人也被带到新世界中,他历经大风大浪,但还能在繁华中寻得一处灯塔,那是他内心的回归,是他对新世界的厌恶以及对旧世界或者是初心的认同,让他找回了人格。
而《人性》则更加残酷,野人最终沦陷,也让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可那就是人性。
That is human nature.
我们经常谈论人性,且冠以人性很多意义,这些意义体现在电影中最为普遍,好人变坏,我们称之为人性本恶,坏人变好,我们称之为灵光一现。
然而对于人性,并没有太多具有定义性质的固定说明,似乎每一种情感中间,都可能包含有人性。
且每一种人性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当然,解读这些的时候,我们建立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大环境。
当这种环境变为人与动物之间呢?
人性会有怎样的表达,或者说人性与动物的兽性有没有差异,差异在哪?
这又是一个研究的话题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这样的话题,人性与兽性,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被调教成为人之后,会不会翻身回去,以及到底是人在调教动物,还是动物在迷惑人类等等。
这些话题体现在一部电影中,就成为了这部很经典的荒诞的影片《人性》。
《人性》说的是一个动物与人的故事,一个激素分泌紊乱的女性结识了一个研究动物属性的专家,两个人开始了恋爱之旅,然而女子对于自己体毛非常旺盛感觉到难以启齿,在一开始对专家进行了隐瞒。
两人感情不断的升温,而在此时,专家和女友在外出的时候捕获了一个野人。
他们带回去研究,想要调教这个野人成为正常人类。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女子的秘密被公开,专家很郁闷,于是和自己年轻的女助手走在了一起。
两个人继续调教这个野人,后来女子屈尊挽回了这段感情,而野人也在专家的调教下成为了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不过专家在一次陷入到感情纠葛中,女子最后选择了和野人一起回归山林。
专家找上门后却意外身死。
众人在审判席上审判女子和野人。
野人最后被释放看似回归了山林,但画风一转,他最后却和专家的女助手乘车离开,所谓的回归山林不过是野人的谎言。
这是一部非常荒诞的电影,但是本片所展示的内容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对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人与动物的区别等等。
人类本身源于自然,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之后,人类逐渐地掌握了一种开拓自然或者说是借助自然完成自己需求的能力。
当人类开始掌握工具的用途之后,自然就成为了人类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
并且通过掌握工具,人类开始区别于普通的动物了。
而后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之后,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极速升级,当社会开始形成,当现代社会开始初具雏形,人类已经彻底的与自然阻断了。
人类聚居的地方是代表着地球上先进的文明,而掌握这种文明的我们自然觉得人类对于野兽来说,高它们一等。
于是人类产生了某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包括但不限于醉心于艺术,崇尚于理念,用文明的规则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能自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体现。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种我们所崇尚的某些理念,并不能完全彻底的将人类和兽类进行有效的区分,大多数时候,人类之所以这样觉得,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
文明的培养一定是潜意识里的不断发掘产生的,中途给予的文明不过如同我们日常中假装出来的高贵如出一辙。
一旦有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这种高贵就会分崩离析。
本片对于这一点阐述得非常准确。
片中的两条主线,一个是从原始人到人类,再到原始人再到人类,另一个则是从人类到原始人,再到人类再到原始人结束。
两条主线看似是第二条指引着第一条,且对于第一条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事实上,第一条才是主题。
那个伪装成为人类的原始人一旦学会了人类的谎言能力,便开始进行了一场忘我的表演,这场表演骗过了所有人,也包括人类自以为公平正义的法庭。
当我们固执的认为人类文明才是最高级的文明,且对于野兽们的本性自觉地研究非常透彻之后,本片通过这样荒诞的故事着实的让每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震了一惊。
任何时候,无知都是最可怕的,无知的人,无知的理念以及自以为感动自己且感动别人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因为一旦人们这样想,这种理念就会被加以利用,而此时那些被人们瞧不上的文明就会袭来,就会冲击人类本身。
本片带给人们的启示意义是非常实际的,人类可以通过驯化来使得原始走向文明,然而驯化后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机械性的动作,当原始并不了解文明本身的时候,这种驯化不过是给原始增加了一个反馈动作,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原始本来的面貌。
老鼠通过电击实验掌握的动作并不会形成一种传代的理念,而原始人被驯化成人类后,却只学会了人类的谎言。
这就很尴尬了。
……你好,再见
整个影片镜头不急不缓,内容却环环相扣。
开头是经典式的,主人公按下早晨的闹钟后开始起床,直到主人公拉开了一个人形的台灯,画面才开始有些特别。
随后出现了人拿着的镜子还有桌椅板凳,当作为衣服架子的那个女人眨了眨眼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真正的人,原来这是一个以人为生活道具的世界。
最后主人公的工作是点睛之笔,我本以为他会是一位有身份的人,但原来主人公不过也是别人的“道具”罢了,而且是整个电影中最低下的…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在复杂的社会下却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命运是冷酷的,人们在工作中长久压抑自己的情感之后也彻底丧失了情感,人性被泯灭了。
生活本不该是这样。
看完这部电影我彻底折服。
框架,叙述节奏,细节,结尾,完完整整的一个故事。
到底是谁迷失了自己?
在群体里生活的人不会突然就想到哲学的问题。
不知道勾心斗角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虚伪,谎言,一本正经演讲是训练出来的,帕夫的认知远远不足以在社会中单打独斗。
帕夫不过是童年的男主,他从未真正接触过”大人的世界”就要披上大人的皮囊,看似乖巧但毫无灵魂。
爱不一定是人天性里就会,但性冲动一定是成年哺乳动物天生拥有的。
复杂不是人本身,是社会,是工作,是大氛围给予的。
谈不上是被改变,人只是顺应了环境。
无法解放天性的我们,活着也不至于像动物园里被观赏的动物那般可怜不是么,这里也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过于悲天悯人。
帕夫需要的是母爱(所有男人都有丢丢恋母情结)在这里只是夸张了的说,当一个男人他没有事业,没有思想,没有野心,他只想有个乳房,可以让他安心做个宝宝。
满口甜言蜜语娇柔做作的法国女人刚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不知道她可以伪装多久,起码当下她把帕夫骗到手,帕夫跟男主都是这么陷进去。
结尾看似是拆穿帕夫撒了一个感人肺腑逻辑几近完美的谎言,只有帕夫坐上车那刻的表情才是真正的答案。
他看着车窗外片森林,跟开着车的法国情人,他知道什么是他想要的吗?
答案是:并不知道。
整个电影对话,情节都挺诙谐幽默的。
突然想到某个人说的一句话:当我们看着动物园得猩猩时,猩猩或许还会想:都是差不多的品种有啥好看呢?
01年的《Human Nature》适合与《芭比》对照来看,两者剧作上都是要呈现一组针锋相对的观念,而查理·考夫曼能将抽象的观念有机地编织进故事,观念不是静态的,人物要去实践他所持有的观念,各异的几种观念之间也没有优劣之分,反而都能透露出一种观念本身所特有的呆气。
查理·考夫曼剧作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原本以为真实的世界的背景一片片掉落下来,背景后面露出舞台外空洞的黑色,瓦解的瞬间的那种眩晕感是切切实实的。
这部片最了不起的点在于,创造性的发现了一组完全对立的观点当中,往往有极其相似的点(比如,前提相似或者思维结构类似),这个的相交点具象呈现出来之后,荒诞就油然而生了。
就好比西班牙内战当中的共产主义者和纳粹,一同来感叹现代性对人的打击一样,尽管前者主张奔向未来,而后者倾向于恢复往日的荣光,但他们都由衷相信,当今的世界是塞满垃圾的地狱,理应被重铸。
观众的视点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被任何一种观点说服,编剧根本不提供这种可能性,拒绝廉价的同情,拒绝和解(因为彻底的理性审视下,电影中一切和解其实都是搅屎棍或者过家家),观众既不会觉得离开人类社会去山林间做裸体野人是个好选择,更不会觉得人类社会对人的规训是有合理的有价值的,编剧把全体观众拉高了一个层次,俯视两种观念持有者的各自的可怜可爱与荒诞男教授/男野人/女毛人/女助手 四个角色被特别精巧又精简地搭在一起,简单的到了美的程度 简单到 强行巧合的痕迹也没有 铺陈的手法相当精妙 从审判起 到审判终结 高效又有血有肉地讲三人的前史讲了角色的简 有舞台剧的味道
考夫曼神哉
前半段戏仿《罗生门》的部分可爱。
只有在米歇尔·冈瑞的电影里,我能同时找到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东西。前一分钟我可能拍手叫好,下一分钟可能就要竖起中指。这部,前者占据了优势。
Misrepresentation of crows - from someone that have take multiple classes in psychology.
编导两人把观众当智障么,看了几部,感觉michel g. 抽象思维明显,喜欢具象化。
人总是自视高于一切,但不要忘记,我们也是动物演变而来。人性和动物性是共同的。我们总是在人性和动物性之间游走,高尚的品质也会有本能的欲望,当动物性步入人性社会,欲望变得更加难以填补。尤其是虚伪。
我是不是其实更喜欢Michel Gondry啊。。
b站的90分钟,腾讯的91分钟,咪咕的82分钟,很不幸我看的是82分钟的,天朝真好我爱天朝!!!
1.5 绕来绕去而为概念脱裤子放屁的意味很浓,片情搭建也基本摒除了现实主义,不过看在米兰达·奥图和帕特丽夏·阿奎特两大美女各种美美的份上,加半星。
好大胆。penny的ape girl 角色是不是受这个启发呀😅🤷♀️
以原始被文明驯化的实验结果为开头,讲述了人和老鼠两场实验,而电影本身也是对人性的一场实验。最后猿人回到城里吃法餐,老鼠想要蹭车回纽约,只有被社会抛弃的人独自留在了森林里。
tamed or untamed 不相信人性和自己 更别提外人
猎奇
Kaufman 又一编剧神作。妙在literally用了 human 和nature 诠释了 human nature ,这也是这个英语词别致之处,错综复杂的深意。 Lila 和Puff 表面相似,实则对立,前者是“误入人间的自然”辛苦于人间,后者则反过来,且经变态训比常人更深谙人之道,拥有对欲望的欲望,并且上演了一出“俄狄浦斯 ”。
不懂人性,只知本能
3.5
人性就是反复无常,难以捉摸。想法还是可以的,故事没把创意施展开。
6星,michel gondry你是天才!
讨论哲学问题,可是很搞笑。呵呵
这是我极少数看完电影说不出感受的也许是看的不认真 也许是没看懂但我真的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