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公园

Paranoid Park,妄想狂公园

主演:盖博·纳文斯,劳伦·麦克金妮,泰勒·摩森,丹尼尔·刘,Jake Mill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迷幻公园》剧照

迷幻公园 剧照 NO.1迷幻公园 剧照 NO.2迷幻公园 剧照 NO.3迷幻公园 剧照 NO.4迷幻公园 剧照 NO.5迷幻公园 剧照 NO.6迷幻公园 剧照 NO.13迷幻公园 剧照 NO.14迷幻公园 剧照 NO.15迷幻公园 剧照 NO.16迷幻公园 剧照 NO.17迷幻公园 剧照 NO.18迷幻公园 剧照 NO.19迷幻公园 剧照 NO.20

《迷幻公园》剧情介绍

迷幻公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迷幻公园是这个城市滑板少年的聚集之地,当然,这里也是犯罪的多发地带。少年阿历克斯(盖博•纳文斯 Gabe Nevins 饰)迷恋上了这个公园,每天他都要到这里来,虽然他玩滑板不是很在行,但是能静静的坐在边上,欣赏场内各个高手各种各样的滑板花招,他已经感到十分快乐。然而,那天发生的一次事件却令到阿历克斯即使听到别人提起迷幻公园都十分局促不安。阿历克斯每天都在经历着一番剧烈的心理斗争,他惊恐、他害怕、他迷惘。最终阿历克斯会走向何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邪恶一代王道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火之夜非关正义好或坏的东载一千零一夜鬼4厉有钱特烦恼尝试第二季亚利桑那勇敢风暴济众院黄河女人二重身之镜魔重生数字追凶第一季爱情守望店准和准野兽天堂永远16岁拯救格雷斯疾风之赛道宝贝山村老尸3:恶灵缠身丛林野兽真救世主传说北斗神拳托奇传女人树通道我们或许会后悔第一季异教徒李小龙传奇

《迷幻公园》长篇影评

 1 ) Another Boy of Gus Van Sant

那些不值钱的少年心事,到了Gus Van Sant手里,变得让人有所谓起来。

这个长相粗砺的中年男人,具有的这种能力,难以用性取向或金发少年迷恋来解释。

大象如是,迷幻公园如是,皮毛琐碎的,惨烈异常的,在Gus Van Sant的电影里,事件本身反而退居次席,少年二字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

尽管这一题材,无论叙事还是镜头处理,Gus Van Sant的手法都让人熟悉得略感俗套,却足以让人不经意地沉浸到Alex的世界中。

可能仅仅是一句话,比如他喜欢迷幻公园,因为“他们中任何一个的经历都可能比你糟糕得多”。

所有的滑板少年,断续以记录片形式出现,挑战新技术、摔倒、竖起中指,生活仿佛无关痛痒,亦不存在所谓“不同层次”。

因此,Alex的话才能让人产生足够的窒息感。

或许只是单纯因为Gus Van Sant天生为美少年而生的眼光。

Gabe Nevins是通过MySpace招募来的非职业演员。

他很可能昙花一现,Alex亦不可能如Mike在Gus Van Sant影像历程中的无可取代。

这孩子甚至达不到美少年苛刻的纤细标准,正面脸部略有些婴儿肥,侧脸却算完美。

淋浴一段,视效、声效皆是出色,Gus Van Sant不吝反复对少年的发梢、颈部、肩背进行特写。

少年的脸部淹没在浓密的水滴中,水滴溅出微弱的晶亮,世界则只剩下水滴的沙沙声。

少年心事,也不过具象至此。

高潮应归功于那段很有宗教感的配乐。

圣洁的依然圣洁,空灵的继续空灵,只是少年从此系上一只铅锤不再轻盈。

事情发生了便无法改变,对么?

一如琐碎的使人兴味索然,那些编织各种理由试图居于更上层的,也从没有能力去实现传说中的救赎。

不清楚Gus Van Sant有没有要讽刺的意思。

Gabe Nevins入选很可能因为他的眼神。

太过清澈,经不起颠簸。

而陷阱,无心或有意,却太多。

 2 ) 迷幻又迷惑

一部鲜明个人风格的电影,青春,迷茫,故事情节也在摸索中前行,也许以上形容词还可以形容已经60岁的SANT。

影片主要用三个手段来营造迷幻的气氛:虚化背景,慢镜头,错位的声轨。

电影在滑板的慢镜头开始,然后是粗粒子画面,没有尽头的青春就此开始。

摇摆的慢镜头一直跟随在男孩子身边,没有目的从一个人飘到另一个人身上。

重点在声轨,当没有对白的时候,几乎都充斥着背景音乐,并且很多音效都是反情节的。

比如ALEX和警官对话时,原本应该紧张气氛里很多人在说话,比如男孩与女朋友做爱时,前段异常平静然后融入了年轻人们的嘻笑声,还有这对小情人分手时背景音乐竟是舒缓的乐曲,搭配是女孩子逐渐愤怒的无声画面。

当男孩杀人后在浴室淋浴时,声轨慢慢在放大的冲水声中融合了海浪声音,男孩倦缩在一团时,最惊艳的是响起了海鸥的声音,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荒岛?

当然还有京剧,还有五花八门的音乐配餐。

虚化景深是影片非常显著的特点,在灰冷的色调和游荡的慢镜下,周围一切都是模糊的,只有一张男孩忧郁脸如此清晰,是在这混沌的世界只有他一个人清醒?

还是ALEX无法看清这个世界?

尽管画面很迷幻,经常会有古怪的声音精灵般的出现,但是它仍不能迷幻我,尤其是在情节本身无法期待的情况下,将一个故事大卸八块后不规则排序,感情再不到位,就只剩下一个男孩子迷茫的自语,男孩子一直无所谓的态度中,从他那漂亮却空空的眼神里,消耗了一个多小时,我只觉得因为迷惑而困顿。

 3 ) You lost in your Paranoid Park

长长的长长的镜头。

同样阴霾的天空。

同样沉默寡言的忧郁。

Gas Van Sant永远都关注那些不安,压抑,彷徨的少年。

滑板的声音在耳边肆意的响起。

镜头跟着那些滑板在耀眼的眼光下慢悠悠的来回摇摆。

晕眩。

伴着男女的呓语。

瘦弱的少年独自一人走在海边的草原上。

只有那么一条被踩出来的小路。

17岁的滑板少年,浑身上下一水儿的ZOO YORK.削瘦,苍白。

支言片语。

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在本子上不停的写。

因为有人告诉他如果有事没办法说出来就写成一封一封的信,可以留着,寄出去,或者烧掉。

于是他不停的写。

没人知道他写给谁,没人知道他写了些什么。

除了在片子里出现了三次,在本子上用铅笔一笔一划的写下"Paranoid Park".谎言成了人们最后的庇护伞。

就像OASIS在歌里唱得“You gonna be the one to save me ,You're my wonderwall."躲在自己的幻觉后面翩翩起舞。

整部片子里男孩台词最多的就是在失手杀人之后的回家路上。

两个自己声音在不停的争论。

呐呐自语。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了衣服上的血迹。

这个时侯他才意识到现实真是一颗你永远无法下咽的苦果。

不停地在本子上写。

没有停止联系滑板。

躺在马路上。

在商场里游荡。

看最新的新闻和报纸。

和漂亮任性的女友分了手。

烧掉了自己写下的全部的信。

片子在少年们生涩的滑板练习里淡淡结束。

Gas Van Sant影片里的少年们似乎永远都一样。

压抑,忧郁,不安,冷静。

沉默寡言。

他喜欢长镜头。

喜欢男孩之间暧昧的眼神。

喜欢那些清一色的非专业的演员。

看完这片子不久以后才知道原来担任摄影的是杜可风。

难怪片头的那组晃晃悠悠的手摇让人似曾相识。

镜头永远很美,飘渺。

让人晕眩。

Gas Van Sant执迷于金发的美少年。

连主角的名字都没换。

和《大象》里的一样都叫Alex。

同样的一脸漠然,一脸平静。

整个片子里导演好像在刻意的控制。

控制压抑的忧伤的情绪,好像在刻意的防止他们肆意的蔓延。

静静地开始。

淡淡地结束。

就像Jerry对Alex说的,“没有人是准备好的,没有人是够格的。

 4 ) 大象后的《迷幻公园》

2003年格·斯范·桑特的《大象》摘下戛纳最佳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2007年格·斯范·桑特凭借《迷幻公园》获得评委会特别奖的荣誉。

《不羁的天空》、《大象》、《迷幻公园》就像格·斯范·桑特青春三部曲。

三部电影都在维围着青春、成长、男生女生的爱情带来的困惑,青春期不该经历的那些暴力。

在格·斯范·桑特青春三部曲从来不缺少花样气质美男,每一部美少男都那么让人怜爱。

《大象》特别风格的树立,对《迷幻公园》充满了期待。

看过电影,觉得《迷幻公园》远远没有前两部那么好看。

无论青春期多么的黑暗、血腥,导演依然把这三部电影画面拍摄得相当唯美,《不羁的天空》中那金黄的麦浪,《大象》中变幻的天空,《迷幻公园》中芳草连天,无论画面美得像行云流水的山水画,或是色彩深烈的油画,都蔽盖不住青春的苍白迷茫。

在《迷幻公园》我们依然能听到格·斯范·桑特一如即往的迷幻多变的电影配乐。

电影《迷幻公园》那些关于滑板画面真的很摇晃也很迷幻,很特别很喜欢。

格·斯范·桑特对青春三部曲用一种减法呈显在大家面前。

《不羁的天空》男妓跨国寻母跌宕起伏的剧情,等到《大象》没有复杂的电影情节,就是一句话的校园枪新闻故事了,导演让《大象》前半段的平静来反衬后半段的爆发,通多人物视觉角度切换来推动剧情发展。

《迷幻公园》整体比前两部来的简单的多,差不多也是一句话的误杀案故事,这一次导演连最后的电影高潮都省掉了。

观看《迷幻公园》过60分钟后,就开始期待导演的蹦发,直到100分钟后仍然没有看到爆发点,自个有点坐不住了,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导演也没有让电影剧情来一次喷涌。

原来青春有时就是这么的迷惑不解,导演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男生做错事后有多么的不安和迷惘,他不想去探讨其他无关青春的事情,他不想用道义去判定这个男生的对错。

可能正是因为电影没有火山喷发式的高潮让我觉得不如前两部好看了。

电影中关于父母的影像总是那么的模糊不清,就像他们在青春期少年心中的地位一样可有可无,青春期少年好像大都无视父母的叮咛,也大都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只能把更多的事情与自己的同伴分享,或是写在小日记中,或是写在信纸上最后再烧掉。

也许我们过去也是这样抑郁狂操过吧。

 5 ) 滑板还是李维斯,关于青春的那些事儿。

今天是个大阴天,我在听

看完paranoid park的那天是个大晴天,大概是前天吧。

我还在一遍啃着鸭脖子一遍给谁发信息。

实话是我还是喜欢这部片子的,喜欢里面的配乐,喜欢Alex这个人物,喜欢手持摄像机和大颗粒胶片,喜欢一个又一个的长镜头,喜欢它的叙事手法,只是不太喜欢这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和单薄了。

Alex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少许的偏执,小沉默,有个13岁的弟弟。

在paranoid park里总有那么一些不同于别人的孩子们,生活在被放弃或者冷眼中,在这里你总能找到比自己悲惨的人,所以也不用试图去了解别人的故事了,于是不会攀比,不用自卑。

那是一群年轻人越过自己青春的地方,滑板与鸭舌帽,香口胶李维斯,晃动的摄像机和大颗粒胶片,像整个青春一样不安。

他跟一个陌生人去爬火车了,然后误杀了铁道看守人。

他与好几个自己争执,恐惧和负罪感瞬间将他提拔的成长起来,以至于可以坦然的面对警察,抛弃漂亮但聒噪的女朋友。

Macy教他当你有事不能跟别人说的时候,就写下来吧,写信。

写完以后就好了,寄也好不寄也好烧掉也好。

于是他写了,在一片充满了风和荒草的地方写信,然后烧掉,如同可以烧掉一可罪恶的自己。

像summer rain里的那些旁白“米格,有些人,会一点一滴的遗忘,会逃避,但你我会来这里把一切都烧了。

”在车上Jared的那个眼神,浴室里给Alex的长镜头,我喜欢这两个镜头。

电影配乐更倾向于后摇和电子,让人欣喜。

片尾是elliot smith。

我太喜欢他。

于是冲着配乐又给这电影打了4颗星。

也是在前几天刚看完的《六楼后座》和《破事儿》,片尾花絮问每个人,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不怕地球引力”这答案太可爱了,但也太实在了。

青春就是还能有时间和能力去完成愿望,拥有勇气,于是像在真正生活,生活在青春里。

paranoid park丝毫没有活力四射的感觉,好吧,它其实是颓废派的好了,是一小撮儿阴暗的孩子们的游乐园。

至于我,我还在考虑着明天要去逛动物园这件伟大的事儿,比起看摇滚现场或者看抑郁的电影,我太想念长颈鹿和熊猫们了。

还是积极向上的生活看起来比较好吧,恩。

应该是这样的。

希望明天是个大晴天吧,可以晒晒发霉了的自己。

 6 ) 大師級的電影 很值得一看

 7 ) 迷幻 还是妄想

 8 ) 长镜头下的青春

Gus Van Sant的作品总是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优雅饱和的色调和暗涌的黑夜。

俊美的金发少年和木离的眼神。

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与风中浮动的草海。

流云不断的天空和压迫心弦的低气压。

镜头后不断推进的是他的金发少年那慌乱至及转而冷酷的神色。

他不再迷惘。

在那一瞬间,我知道我们长大后生就的残忍不是偶然。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杀人事件。

离开夜色中的滑板天堂-paranoid park后,Alex与新认识的朋友跳上了缓慢行驶的货运火车。

被铁道员发现后,Alex自卫式的用手中滑板一挡。

铁道员踉跄一下,倒在铁轨上,被飞驰而过的另一火车碾成两段。

这个真相一直到后面才慢慢拼接出来。

因为Gus Van Sant的追逐的焦点是杀人事件后的Alex在之后的内心冲击。

是以不厌其烦的长镜头,追逐着Alex的身影,铺就着许多的低气压静待着真相暴露的那一刻,给我们的心理冲击。

简单的事件,但在Gus Van Sant的手中一切充满魔力,我在这样的魔力里小心呼吸,沉醉。

因为他的行云流水的技巧,和收放自如的掌控力。

这样的残酷青春让人心寒,也带来观感上的享受。

Gus Van Sant喜欢用他的镜头讲故事。

他的故事总是与青春,与摇滚,与迷惘,息息相关。

甚至与金发少年相关。

他没有用总结性的镜头来圈定他的想法。

但你很轻易的体会到镜头传达的冷暴力。

我们多么憎恨喋喋不休。

但我们喜欢小众式的镜头语言带来的冲击。

频繁的慢格画面,时间仿佛突然凝滞不前,我不由自主的跟着这样缓慢的节奏不知所措。

周围的空间都陷入一种叫做寂静的气息里,吹拂过面前的空气敏感异常,甚至感觉到毛孔张开,狠狠吸食着空气,喘息着透露出过于屏息而导致的缺氧状态。

Gus Van Sant的镜头里总是隐约感觉到风的存在。

有时是浮动的风,有时是涌动的风,有时是凝固的风。

在风的氛围中,它笼罩的是每一个年轻躯体在青春与真相中几近摧毁的心智。

然后不自觉的幻化成冷酷的少年,学会漠视事件的冲击力度,学会在每一个考验中冰封出安全的心墙。

Gus Van Sant和金发少年,奇异的发生连结。

这样的连结让人好奇,一个人的桎梏。

他把他的幻象融入到每一个迷惘的梦境中。

他的每一个梦境,你都不会失望。

 9 ) 淡迷幻

     依我看,《迷幻公园》不算是个特别好的电影。

它非常地格斯•范•桑特,就像片头一来的那个天空加草地,清新加迷离的镜头一样,但是它太淡太薄了,太沉溺于对镜头,对演员的视觉审美之中,它形胜于质,又由于形质一体,唇亡齿寒,这个形其实也还不够先锋厉害。

     电影的叙事与《大象》相似,时序上也不那么线性,但也不绕得让人找不到路。

阿历克斯喜欢一个滑板爱好者的聚集地迷幻公园(那里有涂鸦,弧形场地与失重感),他去那里玩,经常只是坐在旁边看着。

但有一天他被警察传唤了,因为一个火车站的巡查之死被发现与滑板有关。

电影一会前一会后地,讲到他的父母离异,他的朋友与女朋友,他的失手杀人与这个秘密对他的重压。

     对这个少年犯罪题材的呈现,电影极尽唯美之能事。

某种程度上,杜可风的摄影太甜了,这种甜不是那种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甜腻腻,但还是甜,有一种设计感与时尚感,不具备一种创新的形式力度,而是过度娴熟与过度使用,有着对这种形式的自觉与不节制。

对于“迷幻”这个主题来说,节制似乎是不必须的,但问题在于,这种形式运用的结果,并不产生真正的迷幻感,——那种青年电影如《猜火车》甚或《两杆大烟枪》中的自我放逐,而是一个外在的对迷幻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是非常自我与清醒的。

     能从这个电影里看的是最美的镜头,一是一些纪录式的,又做了慢镜处理的滑轮镜头,在长长的甬道中,在迷幻公园,或者在街头,在一个小台阶,一个转角,忽然的低空飞翔。

二是对演员(而非角色)的镜头描绘:金发,苹果色的面庞,干净美好的五官。

棒球帽,T恤与连帽卫衣。

这两种美都如此无害,与世无争。

好像越是能描绘得美,越是忍不住去一再描绘。

     但这种对个人审美趣味的耽溺,显然还是妨碍了对对象的深入理解。

单单写一首赞美诗是足够的么?

对于阿历克斯来说?

他的内心困惑被太轻描淡写,解决方案也极其地《读者文摘》式。

以至对阿历克斯来说,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另一种类型的淡漠与误解——如果只把阿历克斯在非凡的美与浅淡的青春恐慌这个角度加以理解的话。

     他的迷惘,他的害怕,他的逃避,在《迷幻公园》里成为故事背景,如同那些电子乐。

而电影的最大长处,在于流畅光洁的剪辑技术,在于声画之间流转的对位关系。

说它是一首漫长的MTV也许过份了,但它的作用,确实更多在于对一种情绪的引领。

非常感官,没有思想与审美上的责任感——这或许能让电影逃逸于主流规范,但没有能使它逃逸出自我的陷阱。

但又对于格斯•范•桑特及他的影迷,对于这种情绪/审美/娱乐方式的爱好者来说,它是一种更纯粹的享受吧?

     

 10 ) 你我都曾是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