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选择那个人的时候,心里或许想着,他大概是我能遇到的最好的人了。
当两年后出现新人的时候,蓦然发觉,这个人的出现,让生活的一切有了新的定义。
人能有多少次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
想要抓住这难得机会,于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原先的人。
心里或许并不是完全不爱那个人生中第一次选择了的人,不是没有不舍,甚至心中也充满了质疑。
难道他不是我选择的人吗?
我可能犯了弥天大错。
然而生活无常,做出的选择有很大的几率失败,但如果不失败,就是夺取成功地唯一机会。
可惜的是,几年后新人变旧人,厌倦谈不上,但那份激情又不在了。
要是肤浅的去想,没准能想出那句老话:人不如旧。
但毕竟不是如此。
新人没什么不好,旧人也
When I listen to the song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the scene emerges. She could be so happy and peaceful when she is alone. What is love? I save you a slice of cake which is made of my heart, but the whole cake must be mine.Love must include an independent self.
#PCC#Two Films by Sarah Polley 虽然题材有些老,但是以女性视角“写实”风格并且以如此视听构建如此细腻故事的我印象中还是第一部。
影片以女主为主视角讨论爱情中的状态。
我认为浴室洗澡时的台词是影片的部分内核,讨论的是那会逝去的新鲜感,另一部分则藏在结尾处酗酒的亲戚身上。
人物上,男主是满足女主所有一切的幻想,感觉是一个奇观,导演以一个奇观来来展示她的爱情观,当生活中出现这样一个人时,没有人可以拒绝,当新鲜感消失,又会回到从前。
丈夫,一个正常人,生活中的常态,只做鸡是女主最开始对他的描述,结束时的描述是,坐出那么多种口味的鸡,感觉是用来表现the old becomes new。
女主,作为影片的“讲述者”,开场看的书,聊的话题也都是极其消极的。
看到男主时内心愧疚选择在大街上亲吻丈夫,来加强自己的信念。
之后看到男主忍不住出门时再次希望从丈夫那里得到信念加持,失败告终,结尾处的选择没有对错,是需要经历的,这是我认为藏着的另一部分内核。
视觉上,高饱和度,大量的手持特写镜头,尤其是脚部特写,变焦镜头也非常多的使用,非常细腻,并且大量的利用光影和构图构建人物关系,尤其是光线,在影片中也非常重要,甚至是利用光线来打破时间的流速,还有游乐场的“梦幻”光影让我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那一幕女主的脸部特写,结尾处的环绕镜头也是打破时间的流速,直至最后结尾与开场呼应。
来吧!
靠记忆拉片,印象较深的场景太多太多了,1. 开场就非常的重要,以三次虚焦来告知观众女主的困境,虚焦到实焦的脸部中近景镜头剪辑脚部特写镜头,指甲油的颜色象征着女主的内心对于逃出这里的渴望,最后的镜头与影片开场呼应也是表达了一些导演对于爱情的一部分看法。
2. 女主在床上是可以照到阳光的,对比另一边男主所处的位置是处于阴影中的,也预示了女主最后会走出那一步,即使一切都是轮回但是有所追求本身没有问题,最后酗酒的亲人被带走本身也与女主存在对照关系。
3. 女主与丈夫摊牌时,床上二人丈夫的虚焦状态,而后是男主的单人自白时的类POV镜头跳切,都表现了人物的状态。
4. 门框窗户几次把女主与丈夫隔开,女主也常处于光亮的一面。
5. “梦幻”游乐场,虚幻与现实,虚幻的是与男主这个奇观一起,当机器停止,回到现实后,冷色调直接粉碎了所有幻想。
6. 拉车那场戏的POV,凝视感很强,从全景到特写的POV,暖色衬到女主脸上,搭配上临近黑夜充满欲望。
7. 结尾处男主搬家时利用镜子构建了两个空间的关联性。
不论是镜子中搬家的男主,还是屋子内镜子中的女主。
8. 天窗的几次出现,开始时那毫无光线,男主出现后充满阳光,直到最后过爆的出现。
听觉上,利用声音塑造困境和阐述隔阂,配乐带有很强的叙事性,印象较深的是开场没多久的家庭聚会,嘈杂的人声搭配散场前那嗡嗡的背景音效塑造了一个极其压抑的环境,结尾处环绕镜头的配乐不光歌词点题,内容也契合主题。
是社会进步了?
人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忠于本身的欲望?
还是道德的退步?
人们沦为欲望的奴隶?
这类婚外情的电影现在比比皆是,就如同大家的生活一样。
其实不过就是欲望的满足与克制。
在我看来生活的平淡才是永恒的,激情不过是其中的一些小小插曲。
感情开始之初激情热烈,5年的生活磨灭的那份感动,一切归于平静,当女主觉得寂寞的快要窒息的时候,丹利尔的出现就如一缕阳光一样瞬间照亮的女主的整个生活,女主挣扎过却最终屈从与欲望。
这不过是人性的使然,任谁都有欲望都想生活中处处充满激情,但那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很多人说这电影的结局是凄楚的,我并不这样觉得,静心想想现在的丹利尔带给女主的不就如5年前的罗一样吗?
或许5年10年之后还会有另一个丹利尔出现。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由矢崎仁司导演的电影《甜蜜小谎言》,那部电影给我的冲击更胜,片里的罗生活中就不会如《甜蜜小谎言》中一样也遇见自己的丹利尔吗?
会的,绝对会的。
生活本就无趣,寂寞无处不在,5年前一个罗,今天遇见了丹利尔,5年后呢?
难道又是一个大卫?
10年后会不会又一个杰克?
《甜蜜小谎言》的处理比本片更令人震撼,短暂的激情之后,还处在出轨的激情之中夫妻突然180度的大转双双选择归于平静。
那才是理智的选择,因为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丹利尔也会像5年前的罗,不再给自己带来激情,只是时间或长或短罢了。
对米歇尔和小三的几段叨逼叨的摄影手法绝对是在向日出日落致敬!
吐槽:加拿大人都不用上班的么…登三轮的没事都能出国旅游,去海边租大房子这是在闹哪样啊啊!!
不悲不喜的结局相当的生活化,将drama味冲淡了许多使得故事精彩程度下降,对女主的道德评判和选择的评判留给了观众。
有几处很感人:约好五十多岁再会再接吻;倒冷水,long-term joke;“我真的想到过你会是那个在我床前陪我走完生命最后一段的人”
真心被这主题搞confuse了 CAUTION:之前对婚姻信仰和对快乐的崇拜被彻底颠覆,严重毁三观!
到底什么最重要?
如果margot不选择新欢就会活在郁郁寡欢的对另一个男人深深的思念中。
选择了新欢最后又非常绝望的不可避免的回到开始。
好比一个死循环一样,两头都是死路一条。
永远解不开,更没有一个最佳解。
或许这部电影想要反映的思想就是不婚主义者最好的argument。
没有了long time commitment的限制,就可以随时随地以快乐至上了吧,但是还有一个叫责任的东西...除非是一个completely selfish asshole,不然还是很难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快乐的。
或许在这种情况下,the least damaging way就是把一开始的fling扼杀在摇篮里,不给自己一丝丝fling的机会,估计那样生活也会无比乏味...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找到最佳解。
求解求指导!
Restless是个危险的词,尤其是形容一个女人,更甚是形容一个妻子。
我喜欢这部电影所有动人可爱的小情节,却不喜欢它的整个叙事。
如果如下可以成立:你跟一个男人甜甜蜜蜜的过日子,男人有时候有些无聊(谁又不是呢?
),但人很好、善良包容还有小幽默,不介意陪你玩儿那些愚蠢的小游戏,甚至自己还留有一手“long term joke”;然后忽然有一天你遇到另一个男人,拥有另一番风情的男人,然后你发现他就住在马路对面,然后你开始和他纠缠,再然后到了该你做选择的时刻,你选择了后者——先不说之后你又开始有些后悔,单说如果直到此刻事实成立,那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你喜欢一个男人的基础是什么,喜欢到怎样的程度可以和他住在一起可以和他结婚?
如果决定之后碰到另一个男人,完全随机地、无法预料地,你又爱上了后者,那你和前者的感情倒底是什么?
有人说:如果你爱两个人无法选择,那么选择后者,因为如果你真爱前者,不会再爱上后者。
可是,如果没有后者呢?
你是否会一直爱着——至少觉得自己爱着——前者,过着也不缺少甜蜜的生活;又或者像电影里的,后者的出现远远晚于前者,那么你要亲手毁掉与前者的感情,选择后者么?
如果那样,又出现一个“后者”怎么办呢?
那种情况大概不常出现,很多人觉得一生能遇到一个爱的人已是万幸。
我只是不明白女人的restlessness,不明白她图的什么,就像不明白某些女孩儿的一样。
转念一想自己是否也有restless的症状,一年前的我还在如此焦虑能不能和他在一起,如今坐得只隔着一张桌子,心里却又有了别的焦虑…
先说缺点。
开头稍显混乱,玛戈不安的状态令观者疑惑,和丈夫之间相处的拧巴状态的来源也稍微莫名其妙,让人找不着头绪。
我甚至开始猜测是否是两人因为流产等原因导致关系紧张。
不知是否由于缺乏了相关的体验,无法感同身受。
电影本身有好多特别讨我喜欢的片段:片段一:在小酒馆两人目光纠缠并且丹尼尔用语言膜拜玛戈身体。
偷的妙处,就在于知其不应为,却偏偏按耐不住。
进退,试探,挑逗,引诱。
吃瓜群众都要醉倒在丹尼尔的目光和声音里啦。
片段二:玛戈和丹尼尔在泳池共游里的片段,无法抗拒的吸引和默契的动作,在水下是美好得如此不可思议。
哪怕是那么短暂的片刻,与在纪念日与丈夫吃饭全无话题相比,能遇上有人与自己和谐共振,所以才尤其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吧。
片段三:丹尼尔用人力自行车拉着玛戈和丈夫去庆祝纪念日,稍微想象一下在场的三个人是以怎样截然不同的心情和思绪度过了这段时间,就感到难以言喻的心疼。
片段四:玛戈在黑暗音乐灯光转盘上如此自在和享受,而正当丹尼尔要有所行动时,音乐戛然而止天光大亮,他们又重回苍白现实,正如他们的爱情的处境。
因为在黑暗中,所以可以暂时忘却一切束缚,随心所欲。
可是哪有永恒的全无束缚的自由呢?
片段五:影片最后,镜头摇啊摇转啊转,欲望的满足,爱情的炙热,试图重唤激情的性尝试,热情消逝后的冷清,沉默的相伴,正呼应了公共浴室中黑人老太道破的真理:新的总会成为旧的。
还有两个小情节:一是玛戈和丈夫彼此说恐怖的情话表达爱意,爱人间就是有着独属于两个人的甜蜜方式,哪怕是分手之后,这样的默契也不会消失;二是丈夫每次偷偷在玛戈洗澡时浇她一勺凉水,让人想到那些默默存在而从未说出口的付出,知晓后又能怎样呢,不过更添歉疚与心酸,无怪玛戈在知晓后那样声嘶力竭大哭一场。
身处热烈爱火中的情人,全身心都在传达我爱你的讯号,根本无需语言。
可激情褪去,只能通过反复的无力的宣言自欺欺人。
有一生的爱情吗?
曾经炽烈燃烧的多巴胺,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吧。
失去了多巴胺,爱情是消失了,还是能转变成另外的一种存在继续维系呢?
这样的存在又如何足够抵挡新的激情带来的甜美诱惑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人有着不同的需求,甚至需求的程度也不一。
碰到能够一生都能相互满足需求的人有多难,可想而知。
我敬佩忠贞,却也承认人性的脆弱。
有人能凭着责任感抵挡住诱惑,但对于那些没有坚守的人,面对同样的无奈,何苦彼此批判呢?
若真要找一条出路,不如永远记住自己由生到死都只是孤独个体,没有谁是谁的肋骨,没有谁缺了谁就无法存活。
享受并珍惜能够彼此陪伴的时光,也许可以凭着惯性一直相伴前行,也许时间到了也要就此告别。
知道这个片子,是刚好在电影院看了到它的预告片,所有的镜头还有Michelle Williams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都让我想到了她的另一部片子《蓝色情人节》(blue valentine),那个片子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Michelle Williams和Ryan Gosling火花四射,可最后竟是以令人唏嘘的一个转头结束。
看过预告片,我觉得Michelle在这两个电影里的角色应该蛮类似的,都是女性在进入婚姻后的种种状况。
在《蓝色情人节》里,Michelle的角色在恋爱和婚姻中有很大的反差,恋爱里是甜蜜的,两个人可以在马路上唱着唱着就跳起舞来,可以在公车上从起点坐到终点,可当她成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妈妈的时候,她是紧张的,烦躁的,不知所措的。
《蓝色情人节》里Michelle和Ryan的出色的对手戏完美地刻画出了这种变化,人物性格发展是极具张力的。
据说导演为了让他们看起来像是真的couple,就租了一个apartment, 然后在开机之前让Michelle和Ryan住进去,就像真的couple一样,连家务事都要两个人一起来完成。
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恋爱和婚姻的小细节,很连贯,正是因为两个人是因为那么多的爱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离开才更让人唏嘘。
再回到《Take This Waltz》,正因为有了这种铺垫,让我看电影的时候满怀期待,期待这又是一部很丰富的作品。
但很遗憾,在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里,我走神了,看起了手表(这是我判断一个电影是否抓人的一个重要指标)。
Michelle的表演其实无可挑剔,她还是那么自然,仿佛她就是在演她自己的生活。
整个影片中,虽然依然充满了各种温馨的小细节(shower,还有make chicken dishes), 但我还是很难进入这个故事,或者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故事。
Michelle饰演的这个文艺少妇始终是不太快乐的,她在飞机上和陌生小帅哥说"i'm afraid of being afraid" "i'm afraid of connections" 她在大叔丈夫面前,就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丈夫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煮鸡(这个真的蛮搞笑,因为他的职业是专门写关于鸡的食谱,后来在妻子离开他后,竟然出了一本教人怎么烹调鸡的书。
Michelle从书店的橱窗路过,表情有点尴尬。
)他们对着对方做鬼脸,然后大叔丈夫把她搂在胸前。
这一切看起来不错,可为什么Michelle还是偷偷对在路上偶遇,然后发现居然是她邻居的文艺男动了心呢?
丈夫大叔真的很爱她,那个冲凉的小动作是多么充满爱呀,在他们结婚纪念日的dinner上,Michelle问他怎么不和她说点什么,大叔丈夫说,没有啥好说的啊,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的一起彼此都知道啊,还有什么说的呢?
文艺少妇有点难过,很难面对一个在这么浪漫的场合却只是不停在吃东西的男人。
她一次又一次克制了自己,但还是一次又一次走向了那个文艺男。
他们每次的邂逅和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拍得还是蛮到位的。
Luke Kirby好像不怎么出名,可他的眼神真的是很勾人啊(很难想象他已经34岁了,而饰演大叔丈夫的Seth Rogen才30岁而已)导演居然真的让他们最后在一起了,住在一个很大很大的studio里面,最后尺度很大的那几个镜头让我想到了一句歌词: “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但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镜头,Michelle坐在马桶上小便,文艺男站在旁边刷着牙,和她之前的婚姻没有什么两样。
最后Michelle去看大叔丈夫时,她含着泪,好似不舍又无奈。
所以我最后的感觉是很困惑的,我不知道女主人公是要追寻什么,改变什么,也不知道她在这两段感情中到底有什么变化。
影片是以她烤饼干开始,同样的镜头,她靠着烤箱而结束。
也许这便是导演想探讨的一种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点题曲是leonard cohen的take this waltz, 他的嗓音配上当时的各种摇曳,真是美极了。
整首歌的最后一句是“It's yours now. It's all that there is”Take This Waltz(originally released as part of his 1988 studio album I'm Your Man.)Now in Vienna there's ten pretty women There's a shoulder where Death comes to cry There's a lobby with nine hundred windows There's a tree where the doves go to die There's a piece that was torn from the morning And it hangs in the Gallery of Frost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with the clamp on it's jaws Oh I want you, I want you, I want you On a chair with a dead magazine In the cave at the tip of the lily In some hallways where love's never been On a bed where the moon has been sweating In a cry filled with footsteps and sand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it's broken waist in your hand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With it's very own breath of brandy and Death Dragging it's tail in the sea There's a concert hall in Vienna Where your mouth had a thousand reviews There's a bar where the boys have stopped talking They've been sentenced to death by the blues Ah, but who is it climbs to your picture With a garland of freshly cut tears?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it's been dying for years There's an attic where children are playing Where I've got to lie down with you soon In a dream of Hungarian lanterns In the mist of some sweet afternoon And I'll see what you've chained to your sorrow All your sheep and your lilies of snow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With it's "I'll never forget you, you know!"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 And I'll dance with you in Vienna I'll be wearing a river's disguise The hyacinth wild on my shoulder, My mouth on the dew of your thighs And I'll bury my soul in a scrapbook, With the photographs there, and the moss And I'll yield to the flood of your beauty My cheap violin and my cross And you'll carry me down on your dancing To the pools that you lift on your wrist Oh my love, Oh my love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It's yours now. It's all that there is
感情,总是从夏花般绚烂开始,终结于坦白的日光之下。
婚姻就像华尔兹,是两个人的舞蹈。
你来我往,我进你退。
女主角的婚姻,却跳离了节奏,成了一个人的探戈。
新的终究会老去的,如果你学不会经营自己的感情,热烈的华尔兹终究会变成寂寞的探戈。
越界的结果是,她不肯再前进一步,他不能再后退一步。
周末聚会,他的出现不是他的错,她的不悦也不是她的错,彼此冷言说明表面无扰的平静是两个人用尽了努力才维系的,一见面就灰飞烟灭。
爱情以近乎奇迹的方式再次眷顾了她。
她跟他搬去一间宽敞的LOFT,就像这座新家的构造,彼此难以置信地坦诚以待。
谁见卢克科比不投降呢!!!
The new gets old, just like the old.
新事物总在闪闪发光,新的也总会变成旧的。婚姻里的困兽〜
導演在人物上下功夫不足,加之觀者對於男女主角扮演者的瞭解,觀看本片時候經常出現跳戲的狀況。攝影師對於光與顏色肆意的追求造就了全片超級清新的格調。P.S.好想吃各種做法的雞啊!
明明就非常的一般,豆瓣上那么多4星5星的都是啥心情。哼。哼。哼。看的时候经常会脑补万峰那句“这位妇女,你心思又活络了是吧”Michelle Williams继蓝色情人节之后又一次成功(?)演绎了任性的已婚妇女,看着好烦人。本来我就得不到她那张脸。Seth Rogen不错
矫情又腻歪并且后面太跳脱了,按照情绪走向后面不该有ML更不用说3P了。搬家作为终止就算可以了。。。喜欢男二。。。鬼字幕!come显示go,come on显示fuck you,我特么真想fuckyou!
就是这个调调,有点不知所云,又有点意犹未尽
对于没翻译的原声带,看完全片我只能说色调美爆了,真逊。。
一个是做得一手好饭的老公 一个是调得一手好情的蓝颜 这种每天突如其来的 心脏少跳一帧的美妙感觉 谁不喜欢? Margot爱上的不是Daniel 而是贪恋于 吃着碗里现成的同时锅里有一块儿seduces sometimes的这样一种状态
明信片一般的画面,女导演的角度独特而细腻,不侨情却深刻的描绘出人性与爱,喜欢里面的台词,我很想平静的过完一生,但又尽可能避免它的发生,人生或许永远会有缺口,还是了笑对人生好过,想看女导演自导自演。
因为太真实而才不忍赌
you guys still love each other,do you?but you just can't live together anymore.7/10
我们需要更多的miranda july
越来越爱Michelle Williams.在出轨与老公之前挣扎,一次次放纵又努力拉回自己看得我好难过。看完当下觉得结局好伤,觉得应该要选择回到老公身边。现在又觉得电影结局很好,告诉我们对外遇不要存在太多幻想,因为时间长了还是会变得无味,反倒是老公还会做鸡给你吃。。
#PCC #Two Films by Sarah Polley 长评 - The new one is shiny? The new becomes old? 题材有些老,但是以女性视角“写实”风格并且以如此视听构建如此细腻故事的我印象中还是第一部。我认为浴室洗澡时的台词是影片的部分内核,讨论的是那会逝去的新鲜感,另一部分则藏在结尾处酗酒的亲戚身上。男主是满足女主所有一切的幻想的奇观。丈夫,生活中的常态。女主,作为影片的“讲述者”,作为导演的输出方。高饱和度,大量的手持特写镜头,尤其是脚部特写,变焦镜头也非常多的使用,开场就是用三次虚焦来告知观众女主的困境,虚焦到实焦的脸部中近景镜头剪辑脚部特写镜头,并且大量的利用光影和构图构建人物关系,结尾处的环绕镜头也是打破时间的流速,直至最后结尾与开场
渴
才女导演新作,题材是烂俗的欲望、忠诚、七年之痒、对monogamy的质疑...剩在表现细腻,比同题材的blue valentine和春志强多了...michelle虽好,很想看才女导演自己演啊(难道她不想正面全裸?)cohen的歌很应景
镜头是如此的不公平。对准他们的是逐渐空洞乏味的争吵,戛然而止的前戏,求爱却得不到回应,再无趣味的例行公事以及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的挣扎,只有琐碎的和曾经美好的回忆。对准她和他的却是鲜活而有趣的开始,两人互相周旋试探,委婉却深含挑逗意味的对话,从言语,到表情,到动作,深入脑髓,深入灵魂。结束和开始一样,犹如天堑般横亘在那里,而谎言与背叛却能施加魔法,给你翅膀和勇气,飞跃过去。但讲真,遇到这么萌,却又莫名性感的男人,我真的……然而海滩见面之后的剧情,毁了之前费尽心思营造的所有的所有。
其实挺好,问题在于就算这场婚姻无药可救活该死亡,就算肉体上节制到无限忠诚,精神出轨的片段(泳池的精神“交欢”、游乐场若即若离)拍得过于唯美(胜过在一起之后的各种直接性爱场面)依然多少难以接受。好吧,既然是真爱,又还能怎样呢?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五年婚姻没孩子竟换来这么个下场......如果在1小时36秒处小米回头微笑的那一瞬间,影片戛然而止,任由观众去猜测那个身影该会是谁,那该是多么完美的一部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