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习惯了看碟前先看影评,看到好多吓人的评论,但影片看完也没有那么差啦,至少还值得写几行文字来发发感慨。
尼克的这种超能力其实是计算机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幻想和时常产生的错觉。
人们总希望回到过去来改变现在的败局。
就像玩游戏,尼克通过拍照的方式存储一个“进度(*.sav文件哦)”,当对游戏进程不满意,他只需要盯着某张照片来读取这个进度就好啦。
计算机用多了的人们总会产生一种幻觉:凡事都可以UNDO的,幻觉到偶尔想玩自杀了,从楼顶上潇洒的跳下去,如果对结局不满意那么UNDO了换上吊。
(笨蛋,你死了谁帮你按Ctrl+Z啊。
)想要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是不可能的。
尼克第一次读档只是为了挽救女朋友的死,醒来发现自己成副总了(这对穷人一直为生活奔波),那个爽啊,赚大了。
但女朋友却已经分手了。
有得必有失,财富来了,爱情say good-bye。
Balance啊balance~要记住啊~辛巴……关于剧情,搞来搞去,女朋友终归要死的,看着看着恍惚觉得是在看《死神来了》啊,几个性爱的场面还算不错,但长了点。
就跟那个同性恋插曲一样,是迎合某些观众的口味吧,没有必要。
最后要说的就是,还是女人好啊,跟一个男人深爱过后,不小心男人死了,那个伤悲啊,但是且慢,“She concieved and give birth to Ken(圣经语)。
”人家找了个地方,生了个Baby,从此感情有了寄托~ 爱它,就像爱他。
◎-◎ 但是爷们就惨了,痛苦、悲凉、回忆、绝望伴随一生,万劫不复啊
第一部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第二部给我的感觉就是太狗血了!
实在不知道那白痴导演在想些什么。
一个头疼病人看照片就能穿越时空?
把观众都当傻瓜了。
没有剧情,没有思想,连最起码的娱乐都达不到效果!
因为对第一部的崇敬,当我极力推荐朋友跟我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只有歉意,没有过多的言语……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看第三部了,还是留点幻想吧。。
本来第一部看完了觉得很不错,就继续看了这部续作,结果整个莫名其妙起来了,这片子前后关系都没什么重点的,要不是看过前作,看了这部只会让人更感觉毫无头绪,然后整部就是讲一大堆没什么看点的剧情,之后完结了,整一部超级烂片!
玩转时空论家业 ——评《蝴蝶效应2(The Butterfly Effect 2)》与《人生遥控器(Click)》,殊途同归的两部电影 自听到《蝴蝶效应2》要出片了,便兴高采烈地去等。
作为我心目中一大神作的后续,其期望值是无穷大的。
便真出了,看了,反而失望了。
这《蝴蝶效应2》它讲述的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仅仅是采用了主角招牌式的时光控制的异能。
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远远不及其前作之华丽。
用狗尾续貂这个评价在我看来丝毫不为过。
事实上我就很难再找到一部叙述独立故事的续作与其前作差距有如此之大的。
好吧,就说我挖空记忆想到的彭氏《见鬼2》,起码舒淇的表现也还是会使这部作品不至于被我以狗尾来形容的亜。
于是逐点嘲笑一下好了。
《蝴蝶效应2》将前作贯穿一生轮回起点的的时间界限缩短到了主角的青年时期,具体说只是一年带个零头。
同样是一种轮回,一年对半生,其震撼力便已经打了半折。
再看主角的能力,至于异能触发的媒介是文字或是图像这且不打紧,前作中主角童年时期的不定期性失忆与古怪的行为在影片一开始便能营造出一种绝对诡异的氛围,且又是为未来主角能够回到当时“偷”记忆作铺垫,换言之前作的主角拥有两种能力;或许是考虑到去看《蝴蝶效应2》的观众对这种能力了若指掌了吧,主角的能力被简化到三流科幻创意的地步:看照片、回到过去、改之……这是在对藤子·F·不二雄致敬么。
故事上则更是简单到小白,受主角异能的间接影响的人生从三个削减至两个,且此些人生的几种轨迹亦没能很好地体现蝴蝶效应动一发则乱全局的主题;而在一年之时限下,又更没能用类似前作中犯罪、残疾这些迭出的花样给主角造成近乎绝望的困难而令观众揪心至窒息。
相对前作中反传统教育、虐童、毒品、监狱暴力这些话题元素,本作一律欠奉。
就连前作中(导演剪辑版)的结局升华出的那种Cult极了的人生尽苦难,归一化作无的涅磐思想最终也还是被《蝴蝶效应2》Pass掉了。
诸多从简下,就这样,《蝴蝶效应2》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平庸之作——仅仅是挂着神作的帽子——吃老本吃到这个地步,貌似我们也便无须期待《蝴蝶效应》会达至三部曲的境地了。
若非我没有在前些日子在寝室同同学看了《人生遥控器》,我对《蝴蝶效应2》的评论也许就到此为止了,而我偏偏就看到了亜。
这《人生遥控器》它是一部标准亚当·桑德勒式喜剧,而《蝴蝶效应2》则是一部略带悲剧色彩的剧情片。
之所以将此二部影片拿到一起说事儿,就要看到它们所反映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家庭 or 事业?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会被给出相同答案的永恒话题,以此作为主题的电影自然也不在少数。
而这两部电影除了出片时间接近外,还有一个曼妙的相似之处,便是都具有一定科幻色彩。
更绝的是,在《蝴蝶效应2》中是回到过去改变未来,而在《人生遥控器》中则是改变现在冲到未来…… 不是同一类型的两部影片,并不好去评论孰优孰劣,况且我前面已经把《蝴蝶效应2》贬得相当惨了。
但综合来看,或许是因为《蝴蝶效应2》压根就令我很是恼火,我却硬是要说《人生遥控器》在对主题的诠释上要更胜一筹。
亚当·桑德勒向来就最擅长饰演这样一种喜剧角色:拥有一个美满家庭、半吊子事业的矛盾中年男,这部《人生遥控器》的主角对他而言可说是轻车熟路,这令片子整体的效果相当好。
在片中他从一位老者样的死亡天使手中获得了一部遥控器,可以将周围的生活环境像看DVD一样任意暂停、回放与快进,甚至还有如语言翻译这种附属功能,唯一无法做到的也许就是像《蝴蝶效应》那样真正地回到过去了。
亚当充分利用了这部神奇遥控器来满足他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每一方面的需要,而一次借此成功的商业洽谈更是使他对这部遥控器的痴迷与依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每当遇到挫折,便直接快进了事,坐享其成,却同时于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对家庭的耐心。
当他发现未来依靠遥控器的神奇功能平步青云的自己失去了妻子、女儿、健康的身体以及与年迈父亲最后一次的见面后,追悔莫及却于事无补,而遥控器的记忆功能更是火上浇油。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身心疲惫的亚当若有所失地倒在了自己儿子的婚礼上。
在死亡天使的帮助下他意识到了利用神奇遥控器这种外力来改变人生以及重业轻家是多么愚蠢的行为,临终前他冒着暴风雨利用最后一口气对将这他用一生的失落所换来的理念传承给了自己刚刚大婚、险些重蹈他覆辙的儿子…… 好吧,你亚当大哥他做了个梦…… 对于一部喜剧,我打心里很难拿出像评论一些Cult电影的那种危机感极强的字眼儿动辄去深入、去挖掘,只想这样梗概一下剧情罢了。
作为一部喜剧,《人生遥控器》做的已经不赖。
而其又结合科幻的元素,以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种形式来阐述家庭与事业这样一个辩证的矛盾,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很深刻的。
同《蝴蝶效应2》横向比较,《人生遥控器》那种无法弥补的过去看上去要比无法完善的未来更博人同情,震人心灵。
且比起《蝴蝶效应2》那种近乎悲剧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消极结局,《人生遥控器》即使不用做梦这种老土的结局保持整体的喜剧效果,也足够通过最后那感人的一幕传达其积极的意义了。
以这点观之,《人生遥控器》还是略胜一筹。
所谓殊途同归,家庭、友情、事业、名利、生活危机、存在恐惧,这种种的现实主义主题通过两种完全不通的风格、情节,甚至时空观都截然相反的科幻影片,在此达成了一致。
它们各以自己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同样的一个思想,在这点,他们都是成功的。
或许,其实一开始就根本没必要将它们摆上擂台非评出个优劣吧。
在我活过的这些年头,一个千锤百炼过的经验是:一旦你开始期望一件事情,那么必将收获失望。
这一操蛋定理让我无数次上上下下,大喜大悲。
越是那些感觉把握十足的事情,最后总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让结局改写。
你越是用心用力,事情就变得越遭。
最后你收获的,只有从空坠落的失望,和一片空虚。
可以说《蝴蝶效应》就是这种体会的放大。
至少对我如此。
它放大了我的挫折感和无力感,还有消极。
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为的?
有时候我甚至想,去他娘的算了,反正再用力的挥动,也扇不出我想要的效应,还不如收起翅膀,混吃等死。
真要有这种决心也倒罢了。
但我总是不甘……也许,也许只差了一点点呢,也许多一点点努力就能实现呢?
也许运气未到,明天就能走狗屎运了呢?
所以我一次次跌落,摔个半死。
下一次还是要贱贱地去尝试。
《蝴蝶效应2》远没有第一部扣人,我认为。
倒让我觉得可笑。
可笑的结局。
主角选择了死,貌似悲壮,其实懦弱。
死亡带来的一定是圆满?
谁又能肯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
——但作为一个死人,无论怎样的结局都已经与他无关。
他逃开了,不用对结局再负任何责任。
自杀也是一种娇柔造作。
表面上,他放弃了控制欲,放弃了对事情结局的左右。
但就在他赴死的那一刻,他想的是什么?
他想的是通过一人之死解救其他人。
说白了,他还是在一厢情愿地希望改变结局。
他没有放弃过控制。
到死都没有。
真正的大彻大悟,是彻底放弃,放任自流。
即使知道不幸就在前头,仍嘻嘻哈哈往前走。
当爱则爱。
当死则死。
如果真能如此坦然,世上必少了很多烦心。
而矛盾就在于,作为人类我们太贪心了。
虽然满满握着今天,但是不够。
我们想粉饰昨天,想确定明天。
想控制,想圆满。
为什么游戏对于我们有那么大的魔力,因为现实中无能为力的,可以在游戏中意淫。
不是内容的意淫,而是方式的意淫。
我们一遍遍save,然后lord,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圆满,通过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
欲望无止境,所以痛苦无止境。
贪念一起,孽障丛生。
欲望幻灭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呼天抢地,因为都是自找的。
而据我多年对人类的分析,此物种另一大特色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比如我二了吧唧故作深沉地说处以上废话,貌似通达,实则装逼。
首先我自己就没能跳出欲望的圈子,其次我也从没放弃过控制。
想控制却控制不了,咋办?
死、出家、疯掉,这是上三路。
下三路是得过且过、进化成受虐狂、自欺欺人。
我比较擅长的是自欺欺人大法。
多年来我就是这么干的。
每当期盼一件事情,我就强行压抑渴望,装作无动于衷,内心火苗一起就冲过去扑灭。
当然,有时候火势太大扑不灭,但那些小欲望还能应付,毕竟我修炼多年了嘛。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有时候也挺管用。
最好的结局是瞒天过海,把上帝成功忽悠,给我一个貌似不需要其实很需要的结果。
次一点是弄假成真,真的欲望全无,那就连结局都省了。
再不济,也可以安慰自己,看,我就觉得不可能吧,这不被我料中了?
至少精神上我胜利了。
我想起那一年,和阿本骑车在街上转悠着寻找煤气罐,平时满地乱滚的东西,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反而一个都看不见(这是另一深刻经验)。
我把这一感受传递给阿本,于是她开始施咒:"我们不需要煤气罐,我们不需要煤气罐……"很快我们就找到了煤气罐。
这世界上总有些事情是无法解释的,不是么?
这一招有时候真的很灵。
信则灵。
所以现在,我每天都在念叨着:我不需要女人,我不需要女人……我不需要钞票,我不需要钞票……我不需要幸福,我不需要幸福……我不需要世界和平,我不需要世界和平……不需要,不需要,真的不需要。
《蝴蝶效应》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至于看到有续集,马上就下载了。
但是看完却没什么感觉,完全没有前一部带来的震撼和惊悚感,一则是因为有前一部的铺垫,观众早就知道所谓的蝴蝶效应到底是什么,二来故事本身没什么新意。
不过我觉得如果不和续集比,《蝴蝶效应2》还是有点看头,毕竟看看俊男靓女,作为消遣也不错...
应该讲,这部电影系列的创意极好,但其中却有相当的让人难以理喻的情节让人觉得编剧和导演不是逗逼就是傻缺。
第一部总体还好,但男主明明知道雷管即将爆炸,还傻不楞登地站在邮箱前面,结果被炸断手脚。
该!
这个第二部,把逗逼和傻缺进行到底。
第一次回到过去(开车撞车那段),明知后面会出状况(轮胎会爆,卡车会撞上来),居然还只叫女朋友系好安全带,不知道把车停下车来吗?
简直是教人无语。
让我感觉再看下去,会拉底我的智商。
所以直接和这部电影88……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蝴蝶效应2,看完,感觉很象看了科幻世界里面的文章,并不显眼的科幻,加一点生活哲理,为世人警示,象则小品了。
我们身处在不可预知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着重什么?
我们的工作,它保障了我们的吃喝住行,可以给我们物质最大可能的享受,可却不是我们的情感庄园;我们的恋人、朋友,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悦,可最终可能还是无法达到理解的最低层;其实死本身,并不可怕,就象骑着童年的木马,奔向遥远的地平线,然后一切不复存在,永远在这个时空的交叉点消失。
可怕的是再也没有了感受与意识,哪怕是痛苦与悲伤。
在我们离死亡还遥远的生活中,也许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找到自己的轨迹,就象浩瀚宇宙中的行星,无止息的坚定的运转下去,就永远不会死去吧
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情节在第一集的光环下诞生了,我耐着性子,强忍着睡意履行了一个蝴蝶迷的义务。
一个仿佛是死神来了系列电影,通过照片拯救着自己糟糕的现实,却屡屡失败。
没有情节的呼应,没有因果的循环,一切都在一个个孤立的空间中进行,一个大脑发轴的自大狂拼命挽救自己女友的故事。
不知道新线的立意何在,但是先投入了dvd发行市场,看来注定就是想毁人不倦的,这一点做得很成功。
太崩溃了,这三部中,我居然看到了最差的一部。
性爱,毒品,乱七八糟的,狗尾续貂,不足为过吧。
看在男主角还可以的份上,较差吧。
下次要小心了
除了男主角长相之外其余几乎没看点
一种思路,不能说不行,整体构思还不错啊
继承了 续集烂片的传统
剧情有点狗血了,不过女主好看!
狗尾续貂之作,很是让人失望啊
在线:没新意,比起第一部差太多。
说实话,没有第一不好看,虽然说女主角比第一部养眼一点。不管怎么说,第一部还是有点真实的,因为最后我知道男主角有精神分裂症,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幻觉。但是第二部是真的科幻了,男主角就是变得有控制时间和命运的能力了,晕,最后还投胎变成了自己的儿子。。。感觉有点像“神奇的遥控器”
78
和第一部比较起来真残酷。。。。
让我想起一个烂片 神奇遥控器。可谓神奇遥控器升级版
比前作差得不知道有多少
it's ok
男主角 帅
显然,在1的基础上没有突破,走了一样的框架。只是换了故事
重复的剧情,没有了第一部的新鲜感
经典,经典中的经典。
比1真的差太多了!!!
换堆主角再拍一遍,失败者的意淫圣片。
还是第一部的穿越、世界线改变的设定,只是这次主角换成了一个上班族,故事的具体事件也围绕他而更改。另外这次不是悬疑而是剧情片。然而整个剧情平的像白开水一样,还充斥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作晦涩,真是索然无味。
续集拍成这样,也算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