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真相
Hard Truths,残酷的事实,狂妈日记(港)
导演:迈克·李
主演:玛丽安娜·琼-巴普蒂斯特,米歇尔·奥斯丁,萨曼莎·斯毕洛,乔·玛蒂娜,鲁比·本特尔,加里·比德尔,索菲亚·布朗,布里约妮·米勒,钦尼·埃祖杜,阿什娜·拉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潘茜的人生如同困兽之斗,身心双重煎熬将她异化为戾气横生的刺猬——与家人争执不休、在牙医诊所爆发冲突、对主治医师怒吼、甚至与超市收银台的女孩剑拔弩张。丈夫科特利长久以来束手无策,儿子摩西终日缄默地游荡在街头,仿佛活在平行世界。唯有胞妹尚特尔以温柔织就的救赎之网,成为这个濒临崩解的家庭中最后的锚点。详细 >
#ICA #LFF 长评-会遗传的爱无能。伯格曼式的家庭伦理片,看完之后有一种我高中那几年每年过年的窒息感,强迫症且神经紧张的母亲,不善言辞的父亲和一个小心翼翼生活的我。电影中对于情感的描绘实在是细腻,整体角色表现的状态也是真实的可怕,除了有几个角色是废笔,但也能利用所有角色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群像画。内容感觉依然是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女主的状态以我的理解是…从小被母亲冷落忽视所以失去爱人的能力,母亲孤零零的死亡是她发现的,从而又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阴影,经常会噩梦缠身,丈夫也并不理解她。大多是固定镜头和缓慢地摇镜头,要镜头开场与结尾呼应,对话期间正反打剪辑很好,而且特写脸部的景别让对话更具压迫感。感觉配乐的占比还挺高的,总觉得演员已经把角色诠释的如此之好了,留下给演员更多的空间可能会更好一些。
发疯到有点聒噪
a|好“刻薄”的绝望主妇小品啊,迈克·李给了女主玛丽安娜(潘茜)太多有爆发力甚至过于夸张的表演发挥空间,对陌生的售货员、陌生的医生,或者对熟悉的家人、熟悉的姐妹,潘茜永远是炸药桶般一点就炸的古怪脾气性格,因为她累了——对于自己的女儿、妻子、母亲乃至生活者身份的疲惫厌倦。
能拍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勇气。非常好奇女主演员是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角色的!
无能之爱
第一次听黑人英国腔(是我孤陋寡闻了),女主演的太传神了,见谁都怼,结果影片结尾夫妻对视,无言沉默,全剧终,节奏很好
一部宋丹丹势在必得、陈德容弯道超车、柯以敏跨服挑战的电影。
结尾老公把花扔出去仿佛神来一笔:你的暴戾和歇斯底里来自于你的家庭、塑造了你,也潜移默化折磨着身边的家人,大家无论是包容还是退让只是因为对家人的爱,但包容和退让的间隙仍有发泄之时,又会裹挟着情绪把稍有舒展的家庭矛盾继续卷回来,可能做为家人就是要在爱与怒之间反复拉扯吧。
Textbook for the somatization of generational trauma.
3.5 电影的前半程被女主这个自始至终都在埋怨的妈妈给气笑了,越往后心情越沉重。被动的生活和无法选择的出身,都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推至崩溃的边缘。电影末尾时一家三口那种无声也无解的结局,真的是太残酷,也太窒息。
#HKIFF49 除了极高密度台词带来的聒噪外,就是同一空间下站位疏离导致的窒息。嘈杂得恼人,真实得痛苦,所预设的感受是「不舒适」,因此也显得并不那么「好看」。家庭的隐形暴力总在沉默与压抑中塑造人、摧毁人。其实,人不一定要当高度社会化的生物,讨人厌也没事的,不要被世俗观念裹挟而走向流俗,走入婚姻。
TIFF24#06|一个家庭的瓦解和失语,解而不散,所以彼此的存在成为隐形的刺,精致的房间化作窗明几净的牢笼,只有沉默和愤怒缠着所有人走向深渊…表演非常动人,而最残酷的真相可能就像麦克李在映后说的,可能所有人都在期待发生了什么事去解释这一切,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事”,这就是生活而已
女主的愤懑、惊恐、偏执是疫后最贴近我心的情绪写照,其实真的已经成病了,但病症之一就是坚决不承认有病或害怕治病,于是对周围人持续施以次生创伤。不过,虽然细腻真实,悲喜剧成分的平衡也很好(超市排队那段吵得真精彩),但相比Naked的巅峰还是差一些。
BJIFF2025|对从没被爱到过的人来说,生育是一种世袭的诅咒,我没法把它当成女性主义电影,因为我是那个儿子,我被我妈当成了那个丈夫,而我拒绝成为那个女人,我同时懂他们所有人
【C+】迈克•李擅长的家庭剧,在此基础上人物更加戏剧化,但不变的仍然是对生活的观察细节。消极的抵抗亦是对一切的吹毛求疵,cause we all hate everything。
一部绝望的电影,无法走出那片阴霾可怜可恨的小人物,一地鸡毛之后是无尽的悲哀。努力去尊重、去看见她的痛苦。“People hate me”“They don't hate you”“I don't care if they do, I don’t like them anyway”。她恨着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痛苦,因此而感到至深的孤独。到底什么时候幸福的人才能明白一个道理——痛苦一点也不是客观的。当Curtley把花扔出去的那一幕,动机是很复杂的,和Moses一样,Curtley很痛苦。看这部电影,始终共情,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悲欢在秘密与谎言里浮浮沉沉,沉浸在晦暗情绪里难以走出来……唯一的出路就是Leave。对的,离开所有人,离开这里。离开兴乐园……
迈克·李80岁了还能拍出如此洞察生活真相的电影。女主是我近期观影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愤怒,看谁都不顺眼,怨天尤人,被所有人讨厌。不仅对家人、亲人、好友,而且对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陌生人,是所有。没有一个人的言行入得了她的法眼,所有人都有被她骂的角度。女主一点也不快乐,她这样是有原因的,但没有人愿意了解她的内心,哪怕有亲妹妹支持也无济于事。电影结尾就展现了这一无解的结局,丈夫以泪洗面,儿子继续事不关己。一个因愤怒而燃烧自己和点燃所有人的角色。
迈克·李就是能用那些看似废话和无关紧要的细节来给你还原一个悲催人生
谁告诉你更年期女性是这么发疯的
有对话而没有交流,有真人确和想象的人互动,标签下的母亲、儿子、丈夫、妹妹,顾客和服务员互动,顾客和收银员互动,真人是隐身的,作为母亲应该因为一束超市儿子买来的甚至没有撕掉标签的花而感到开心吧,但母亲标签下的Pansy战战兢兢的犹犹豫豫的把花放入花瓶,作为“母亲”的Pansy和“儿子”这个标签互动,标签里的摩西永远在自己的世界。妻子+丈夫+儿子=家=不孤独,Pansy以为把标签集齐等式就能成立…可丈夫是谁、儿子是谁、妻子是谁、母亲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