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附近”,重新建构与“附近”的联系3月24日起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的《生无可恋的奥托》,是这个档期不可错过的佳作。
电影改编自瑞典80后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全球高分畅销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大IP;电影还请来两届奥斯卡影帝、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世界级电影人汤姆·汉克斯出演主人公奥托。
汤姆·汉克斯出神入化的演技让小说中的主人公完美进入现实,特别是汤姆·汉克斯的巨大国民度以及温暖的气质,让奥托少了北欧冷冽环境下人物的陌生感,反而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大爷,也让这个故事更落地、更具亲切感和可信度。
《生无可恋的奥托》3月24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电影一开始,奥托去商场里买绳子——他打算用它来自我了断,他跟店员因为英寸和公尺的问题发生争执,他讲话很冲、脾气很直,短短的一幕就让人感到“生人勿近”。
这种感觉在之后一系列剧情中不断强化。
譬如奥托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巡逻社区,一一吐槽并顺带纠正所有违背社区规则的行为:比如有人往门口扔广告,邻居没有做好垃圾分类,邻居没有将停车许可证的牌子挂在车内后视镜上,抑或是邻居家的宠物随地小便,邻居男子穿着紧身裤在公共场合运动显得有些“不雅”……
奥托一度“不好惹”从邻居对他“超难搞老头子”的吐槽声里,可以看出奥托在社区并不太受欢迎,虽然他爱管闲事是对社区的责任心体现,但过于恪守原则、非黑直白、固执己见、满腹牢骚、怼天怼地,也确实让人敬而远之。
邻居们当然并不知道,此时的奥托已经做好自我了断的准备。
在四次被打断的自杀行动中,奥托脑海里一再闪现与妻子的生活记忆,观众也经由每一段回忆渐渐拼凑出奥托的过去。
在遇到妻子之前,奥托很内向,生活也有些单调:母亲小时候离开自己,父亲刚刚过世,他因心脏问题无法参军,经济上捉襟见肘,对未来也有些迷惘……但他遇到了索妮亚——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她为奥托的世界注入色彩,让奥托学会去拥抱生活,也让奥托获得了幸福。
虽然夫妻俩后来遭遇了不幸——意外的车祸让索妮亚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双腿,奥托一度为此感到愤怒,但索妮亚让奥托学会放下,毕竟生活仍要继续。
所幸有了索妮亚的陪伴,奥托才没有失去活下去的信念,他们携手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年轻时的奥托和索妮亚但索妮亚半年前去世了,奥托顿时觉得生命无可眷恋。
奥托心中那一股隐藏的怨气充分宣泄出来了:对生活,对命运,对周遭的人和事。
在他还拥有索妮亚的时候,他对索妮亚的爱可以消融一切怨气,但现在索妮亚不在了、这个唯一理解他的人不在了,周遭的人纷纷成了奥托口中的“白痴”,他厌倦了这个充满“白痴”、无可救药的世界。
但不难想见,“超难搞”并非奥托的全部模样,否则年轻时青春靓丽的索妮亚,怎么会义无反顾爱上一无所有的奥托呢?
事实上,从奥托对社区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守护,就可以窥见他的负责、勇敢、守底线。
也确实是如此,他的自杀屡次三番被打断,正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善良和负责:不能容忍外人随便将车开进社区;看到有人跌落月台,他是第一个义无反顾施救的人;妻子昔日的学生被赶出家门,奥托收留了他……奥托的刻薄掩盖了他人性中的华彩部分,就如同他的自我封闭让他坠入原子化的困境中,让他一度忽略了周遭世界的可爱。
新搬来的邻居玛丽索一家,打破了奥托的原子化状态——虽然奥托将心门紧闭,但自带“社牛”属性的玛丽索却一而再地敲门求助。
她没有被奥托的不耐烦、坏脾气吓退,既因为奥托让她想起自己的父亲,也因为玛丽索像索妮亚那样有着一双穿过现象看本质的双眼,她知道奥托是个善良的老人,他只不过是陷在过去的记忆里。
玛丽索没有看错人。
哪怕奥托很不耐烦,但他的善良秉性让他无法对玛丽索的求助无动于衷。
不管怎么说,他与玛丽索建立起了关联——他送玛丽索摔伤的丈夫去医院,给玛丽索的孩子阅读,帮玛丽索照看小孩,帮助邻居修理暖气,领养了一只流浪猫,帮社区的好友对抗无良的建筑商保住了房子……不知不觉间,奥托与周遭的世界形成了一种羁绊,他又有事情可做、又有了可以牵挂的人和事,晦暗的世界重新拥有了色彩。
奥托给玛丽索的两个孩子朗读绘本套用知名人类学者项飙近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附近”,奥托经由玛丽索重新与外部的世界建立起关联,就是一个重新发现“附近”的过程。
“附近”就是我们生活周遭的那些人或事,比如对门的邻居、楼道的保洁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小区底商的理发师……他们都是你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
“附近”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因为人总是需要经由“附近”,去看见别人、看见自己、看见社会;“附近”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关系与人生坐标,作为社会化的人我们需要在关系中确认自己的位置、找寻人生的意义。
但在从“熟人社会”演变为“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附近”也遗憾地消失了,我们将他者陌生化了,这也意味着我们与“附近”进行隔离。
这看似是获得了个人的高度自由——就像无人打扰的奥托觉得生活很清静;但也极易滋生“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容易感到孤独、情绪低落、挫败感强烈——如同奥托觉得生无可恋。
而奥托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正是重新“附近”的过程。
发现“附近”,并不仅仅是指涉与周边的人一同生活在一个社区,或者与他们形成一个利益上的共同体,更是指涉与周遭的人形成“情感共同体”——关心别人的生活,也接纳别人对自己的关心,走进别人的生活,也允许别人进入自己的生活。
只有当个体对“附近”、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丰富,我们才能拥有更多具体的勇气、获得更多来自“附近”的回馈,去面对各种具体的困难。
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城镇化、人口流动化、家庭小型化、住房商品化、邻里陌生化、个体原子化的时代里,重新发现“附近”、重新建构与“附近”的联系,反而成为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也对与人建立关联没有兴趣和信心。
《生无可恋的奥托》则以奥托的转变,给观众带来了温暖的鼓励:奥托原本以为他坠入人生的最低谷,却原来往哪里走都是上坡路;他原本觉得生无可恋、一心赴死,却发现与他人发生关联并不难,“附近”也有那么多美好值得逗留。
心怀善良,救赎他人也是在救赎自身。
重新变得温柔的奥托或许你有过与奥托相似的经历或情感?
或许你也对“附近”既充满好奇,又对靠近“附近”心生疑虑?
或许处于人生低谷中的你,觉得孑然无依、生无可恋?
那么可以看看本周五上映的《生无可恋的奥托》,在感受电影带来的温暖治愈的同时,懂得心怀善良,并尝试敞开心门,去发现“附近”、去与人建立关联、去重新激活情感共同体的活力和凝聚力,晦暗的世界或从此变得多彩。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过这个电影的简介,感觉很温馨很治愈,而且是汤姆汉克斯演的所以就把它看完了,现在和大家说一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1、首先从影片整体来说,故事很完整,叙事使用2条线交织演绎的方式完整性也比较好,演员演技就不用说了,因为其实影片的演员也不是很多,但是男主(汤姆汉克斯)演的符合他的能力,很完美。
女主角(女邻居)演的很好,感情抒发的恰到好处,很符合这部剧的剧情。
总的来说是一部剧情简单的、温馨的、美好的、能让人看完从内心去思考的一部好片子。
2、简单进行一下剧透比较详细不喜欢的可以绕开了: 奥图是一个刚刚退休,妻子刚刚离世的,生无可恋的老人。
他对一切要求严格,自身也是一个严谨自律的人。
在他参加完公司的退休仪式后开始给房子停电、停气、停电话准备开始离开这个世界的计划。
但是当他准备好第一次自杀的时候,命运的十字路口出现了交叉,自己房子的对面来了一对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夫妇。
当然从年轻丈夫托米的种种表现看,这人实在是有点脑袋不够用。
处理完他们后,年轻妻子玛丽素感谢奥图的帮助送给他做的浓酱鸡。
在吃完食物后,奥图准备继续他的自杀事业,在套上绳子踢开茶几的那一刻。
他开始回忆他认识妻子桑娅的场面,那个她丢失书的车站。
可是命运显然不想让他走,也可能是她的妻子想让他继续开始他自己的生活,上吊绳的拉环坏了。。。
在去妻子墓前诉说完后,夜晚的入睡,倒叙正式开始了,那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阴暗的时刻,本想去参军有份正式工作的他没有通过军队的体检,原因是他的心脏肥大。
心情沮丧的他用他仅有的钱买了火车票准备回家,但是就在这个失落的时刻他遇见了他人生中的天使桑娅。
红色长裙、金色头发的她在隔着一个车道的对面出现的时候,奥图就被吸引了,正好此刻桑娅的书掉落了,自己却浑然不知的上了车。
热心肠的奥图冲到了对面车道捡起了书寻找女孩身影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他只好也登上了旁边的火车,在火车上他找到了他一生的挚爱桑娅。
在车上由于他做错了车还得补票,仅有的钱已经买了另一趟火车,看着满脸窘迫的奥图,桑娅帮他解了围,剩下的25美分硬币留给了奥图,从此这枚硬币便成了奥图的定情信物,奥图说自己要去体检桑娅以为他马上要去部队。
剧情回到现在,玛丽素夫妇来借梯子去修二楼的坏了的窗锁,奥图借给他们后,奥图开始了自己第二次自杀,汽车原地点火,靠汽车尾气使自己窒息。
当汽车点火的那一刻,美好的回忆又回到了眼前,奥图主动乘坐那辆火车为了碰到桑娅,当然见面的借口是为了还钱,在接触几次后奥图鼓起勇气约桑娅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桑娅发现奥图基本没点东西吃,在询问下奥图说出了真相,自己体检没有通过父母也已经去世了,本来当兵可以成为活下去的工作,不过他现在遇见了桑娅,心灰意冷的奥图在准备离开的那一刻被桑娅拉住了手。
电影又回到了现在,就在奥图将要失去意识的时候,笨笨的丈夫可是说是必然的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被救护车拉走了,玛丽素来车库敲门让奥图开车送她和孩子们去看丈夫。
在玛丽素和另一个邻居捡起冻坏的野猫进入他房子的时候,另外一段回忆开始了,大学顺利毕业以及求婚的成功是他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刻。
时间又拉回现在,又一次自杀尝试开始了,他来到了火车站台,刚要准备离开的他发现旁边的老人不小心掉到了铁轨上,站台上所有的人第一时间不是救人确是拍照发朋友圈,情急之下奥图跳下了站台救起了老人,但是他还是继续自己的自杀,就在此刻他又回忆起了桑娅,脑海中就是那句给我你的手。
等他反映过来发现真的有一只手伸向他准备把他从铁轨上拉上站台。
第三次自杀失败的奥图回到家不得已认养了那只他们救活的野猫。
从此生活出现了不一样,他仿佛开始融入了邻居们的生活,参加聚会,叫玛丽素开车,遇见了亡妻的学生,帮邻居看孩子。
但这些都是假象,在一次玛丽素提议帮他把亡妻的东西收拾起来,他应该开始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奥图爆发了,他不想要自己生活,他的人生因为有了桑娅才开始出现色彩,现在桑娅走了,他也需要尽快去找她。
这时他开始了自己第四次自杀尝试,用猎枪结果自己,但是拿起抢的那一刻,回忆再次出现在眼前,工作生活稳定后桑娅怀孕了,他们决定在孩子出生前去做特别的事情,去了尼加拉瓜大瀑布,结果那次旅行却成了悲剧的开始,在返回的途中车辆因刹车问题出现了翻车,桑娅半身瘫痪、孩子没了。
就在按下扳机的那一刻,门铃又响了起来,桑娅的学生因为性别认同问题被父亲赶出了家门,需要奥图收留他过夜,有人住进了家里,第四次自杀计划也随着破产了。
在之前最好朋友的房子要被黑心地产开发商夺走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他没法结束生命,冥冥中桑娅想让他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在大家合力破坏了黑心地产开发商的计划和解除心魔后,奥图的生活正式进入了正轨,但他的心脏也无法承担他的身体,已经开始预警了,在生命的尽头,他选择把自己的一切留给了玛丽素夫妇。
看完电影后我其实默默的留下了眼泪,不是前面的回忆是后面他意识到桑娅想让他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部感人动画片《飞屋历险记》,在那部电影的最高潮的时候也是男主在打开女主留下的日记本,上面写着:感谢你陪伴我的人生冒险,现在去开始你的新的人生把。
很奇怪我每次看这部动画片看到这句话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这种托付一生的莫逆和对爱人的期望永远让人动容。
今天是520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厮守一生的那个他/她。
#电光幻影# 《生无可恋的奥托》,你感念在这个世界留下过的痕迹,每一刻或者都可能不如意,但总有希望深藏光亮。
听说是翻拍片,北欧的调子,生挪到了美国的移民大环境下,保持着某一种热络的氛围的国家,和欧洲,特别是北欧的清冷距离感应该很不相同,但是因为没看过,于是不会做出任何比较。
倒是这个故事梗概看了下,妻子离世,并无子女的毒舌老爷爷,在几次寻死的路上和新搬来的邻居相遇,把生命的故事又谱写了下去。
感觉这个剧情看没看过其他作品并不重要,似乎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都搜到过这个内容,还是记忆深刻的,于是对这个内容颇为感兴趣,特别主演还是汤姆汉克斯,感觉上一次在国内的大屏幕上看到他,还是电影《萨利机长》了,所以内心,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作为近期看的电影来说,这是我最近哭得最多的一部电影吧。
没办法,剧情就铺垫成了这个样子。
人只要一讲起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步一步生活下去的故事,往往就是令人动容和充满感动的,特别是像这样的失去了周遭可以依赖和留恋的一切,要独自前行的人和故事,就特别的有一种并不是寂寞和孤独,而是苍凉的感觉。
天地这么大,世界这么好,我们的生命确实还有这么多,但是,为什么就是这么冷清和单薄呢。
失去了亲人之后的世界,如果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毫无依恋了,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就是呈现着一种这样的状态,直到某种程度的慢慢融合,终于有了不一样的故事。
其实人往往都是很善良的。
可是善良这件事,和自己所获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会回馈给我们的善意,并不完全挂钩,有些时候,碰到什么人,遇见什么事,有了怎么样的未来和期待,真的都是运气。
影片中的一切也是如此,其实一个人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难过一些,少了支持和牵绊,生活的乐趣还是在的,但是眷恋和希望就是完全不同的设定。
这是不同人生的某一种不同宿命,可以理解,但是碰到的人终究是伤感的。
其实这部电影里,我一开始对于西班牙语的邻居的聒噪感到头大,后来发现,其实那可能不是聒噪,是生活的一种热闹,只是角度的不同。
影片中汤姆汉克斯的奥托还是有一个令人遗憾的一生的,当然,他也深深的幸福过,但是这个世界的一切有得有失,有时候没好过,有时候又需要还回去。
而选择了还回去之后的他,就是那个不知道要怎么生活的人。
电影里,所有让我哭泣的,几乎都不是悲伤和凄凉的部分,而是当生活的幸福瞬间一下子涌过来的时候,就突然的一下闪亮,好像一条看似无尽又充满沉淀的路上,突然亮了一站可爱的路灯,光照的也不够深远,但是就那么可爱,不止是照明,还点缀了风景,那种心情,喜极而泣。
还是推荐的,这部电影,虽然平静的演了下去,虽然汤姆汉克斯偶尔阿甘的憨脸上头,但是依旧是温情的讲述,是生活的故事。
作者:小佛搞特
影片中奥托因为妻子离世总想离开人世去陪她,他们之间这种不涉及物质的纯粹爱情令我很是感动,奥托一直生无可恋但生活总是出现一些让他放不下的人事物,最后奥托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邻居,这种邻居之间的情谊也是不可多得,我在想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有这样的情谊嘛,好像随着村落的消失,随着院子的消失,邻里之间的情谊也随着发展消失了影片中最令我感触的就是奥托带着邻居体验新车,他说这才是生活,我觉得很对,这才是生活,有时候太好高骛远就会忽略眼前拥有的东西,我觉得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现在只有爸妈,看完这个影片,他们那种平淡的生活琐事让我觉得我不能缺席爸妈的后半生,我觉得我不能远在他乡,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回到家乡回到他们身边,即使辞了这编制又如何,如果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空有编制又怎么样呢,世上本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要做我认为对的事就行了,就像奥托一样,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算不枉此生这才是生活
周末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兴趣社团的聚餐,坐我旁边的是一个刚刚毕业两年从四川来上海打拼的小姑娘。
餐厅很吵,餐桌很长,大多数时间,是只能和身边小伙伴聊天。
很多聊天的内容我都记不清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小姑娘聊到,她现在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在哪里,甚至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这么宏大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只能给她两个建议:1. 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你对人生感到迷茫,你看这一桌人,大家年龄、背景、工作各不相同,但是我敢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曾经,甚至现在,都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2. 去想人生的意义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如果换一个问题?
此时此刻,你愿意死去吗,不愿意的话,是为了什么?
也许这个答案,就是你对于人生意义是什么的答案。
周末聊天没有过去太久,昨晚就碰巧看了这部《生无可恋的奥托》,这部电影的原版,相信常看电影的小伙伴更熟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很多影评已经聊了两者的不同,在我看来,汉克斯版的的奥托,比瑞典版的欧维,看起来更加的年轻,而年轻人(相对而言)的自杀相比与老年人来说,本身就更有戏剧张力,更加震撼人心。
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汉克斯,本身也更有路人缘,大家对他更熟悉,他的故事会让你更有亲切感,仿佛不是在看万里之外的一个美国人的故事,好像这就是个发生在隔壁小区的事情。
更加震撼,和更加亲切,相比瑞典版而言,这是我对美国版的评价。
其实我更想聊一聊剧情,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中年丧偶的男人,原本打算自杀,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事,认识了一些人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决定活下去。
如果说,这部电影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那就是,为什么原本生无可恋,一心求死的奥托,决定活下去?
先说一下他为什么要死。
对于一个没有孩子,父母过世的中(老)年人来说,配偶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和人类世界唯一的连接,甚至是活下去唯一的意义。
当配偶去世后,请问这个世界于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继续物质的享受?
追求感官的体验?
对于男主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对于很多经历了太多、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的中老人来说,年轻人向往的各种享受和体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要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感受到这些享受的快乐,要么因为阅历的原因,厌倦了这些浮于表面的感官刺激。
真的,如果我是奥托,我也无法想象继续活下去的意义,所有世俗的追求,对我而言是如此的虚无;同时,这个世界也不再需要我,没有人再需要我。
如同相恋的两个人,当彼此都不能在对方身上感受到快乐,彼此也都不再需要对方,那么除了分手,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当你和世界,都不能在彼此身上感受到快乐和需要,最好的选择,也是和这个世界分手,和这个世界告别。
不再被这个世界需要,我也无法再感受到快乐,这,就是奥托求死的原因。
那他后来为什么选择继续活下去,答案也就有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这个世界所需要,他发现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快乐。
搬来的墨西哥一家需要他,需要他的帮助,需要他对孩子的爱;那个跨性别的女生需要他,需要他的肯定,需要他在自己无家可归的时候,给与一张沙发过夜;曾经的老对头需要他,需要他帮助自己对抗无良的开发商;那只流浪猫需要他,需要他给与自己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给自己一个家。
当你被那么多人所需要的时候,你们之间就会产生连接、羁绊。
这份连接和羁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割舍。
当你回应大家的需要,去帮助大家的时候,这份连接和羁绊会逐渐加深,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奥托给与墨西哥一家帮助,帮忙倒车,教女主人驾驶,送男主人去医院,帮忙照顾两个孩子。
他的帮助,为这一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也是内心的幸福。
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社区感受到爱和温暖;同样的,他给与跨性别女生的帮助,给与老对头的帮助,给与那只流浪猫的帮助,这一份帮助,不仅仅解决的是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更多的是给与了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力量。
当一个人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并且他用自己的爱和行动回应了这份需要,那他和这个世界就产生了连接,他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快乐,寻找到留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周末聚餐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相信她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找寻到人生的意义:爱这个世界,帮助这个世界。
绝佳的一部电影!
其实较原著而言确实是少了一部分内容,不过也不影响这部影片的完整性。
汤姆汉克斯确实是老了,饰演了一个古板老头退休后孤独一人怀念亡妻多次想自杀殉情,由于各种突发状况未果,这期间与邻里间相互理解发生一系列美妙的故事。
的确,人都会变老,人老了好像会变得奇奇怪怪,我曾想过自己老了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活得很无趣,会不会被许多人讨厌,会不会有很多看不惯的事情,会不会有些什么与自己长年来坚守的有所违背,会不会很孤独,等等。
糟糕的是,现在的我已经开始有这些苗头了,想想也是,活了三十年,离退休还有三十年,然后就老了,还是有紧迫感的。
总在思考一个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爱吧,只能是因为爱吧,只能想到这样了,毕竟我不能维护世界和平,也无法促进全球命运共同体,但是爱又很容易将一个人困住,想想还是无望,三十年后,自己一个人到处被讨厌就很怕,毕竟现在已经很孤独了,尽力想与这世间有更多的联系,应该会有所改观。
时间久了就发现,当我向生活发出求助寻求联系的时候,也发现有其他人向生活发出了相同的求助,我渴望有人可以向我伸出援手的同时也愿意向他人伸出手,所以联系形成了,生活的意义又多了一些,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吧!
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这样才合理,自私冷漠什么的也没啥意思。
所以生活这个事情嘛,可以美好一些还是让他美好一些吧,尽管诸事不能顺遂,但还是要松弛一些,不那么紧绷,让自己变得坚强的同时更需要让自己保持柔软或许更重要,利人利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紧绷了。
换一个角度来说,当你觉得生活不美好,无能为力,前途黯淡,甚至是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的时候,其实尚有诸事未竟,比如帮邻居修个洗碗机,换个灯泡,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收养街头的猫猫狗狗,总有自己能做的事情,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尽管生活没有这么好,但也不会是那么糟。
Ps1.我倒是觉得这种影片真的还是要多拍一些比较好,至少很温馨,至少可以帮助到一些人,或者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Ps2.这评,我瞎写的,不通顺,表意不明很正常,我只不过是想码点字。
这部影片看完后,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本来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以为他又会是一个无聊而又煽情的故事,但是看完整部影片后,总体给我的感觉是温馨中带着泪点幽默,但又不失去他本身的内涵,作为一个独立主角的叙述性故事,汤姆汉克斯用很有层次的表演,塑造了一个孤独又受到创伤的老人形象, 整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就是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这个角色奥托,首先来说,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代入感很强,在看完人物的塑造后,让我联想到了,当我自己老的时候,我的形象会是怎么样的?
当然,人物的塑造还是很具有层次感的,运用了一些心理蒙太奇,交代了人物形成的性格原因,以及他在故事线中一步一步所形成改变的具体变化,形成对比,人物的塑造递进也很有阶梯,并没有让人感觉到突兀的感觉,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对奥托这个人物很厌烦,我以为是讲述他悲惨一生的故事,但没想到是讲述的他自我的心灵被救赎,人物的心理形成变化和转变的过程,人物的层次和丰富度都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物与社会和建房公司的矛盾并没有交代的很完整,我觉得如果把他和房建公司的矛盾再交代的更细节一点,把他们的矛盾处理再强化一点,也许奥托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也更容易让观我理解他之前所做的行为。
另外就是感化奥托的一家人,导演用很细节很平实的方式将一家人的人物性格很好的区分起来,很能够引起奥托的共鸣,从而将人物情绪和人物状态传达给观众,总体上来说,作为一个男主类的叙述影片,这部影片的人物塑造的还是很成功的。
其次就是整部影片的剧情,影片的剧情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讲述着现实生活中奥托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他新搬来的邻居所救赎的故事,而暗线解释了他的性格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前后之间的对比,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奥拓前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剧情的走向很清晰明了,并没有让人感觉过多的冗长以及过多的煽情,剧情相对饱满完整,观众也能清楚的一步一步的见证了奥托的转变。
另外就是整部影片的影调和镜头,我觉得导演也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就比如在交待奥托内心发生的变化的时候,镜头发生了轻微的晃动,其实是暗示着他的心理也在发生了转变和剧烈的波动,还有就是整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线索,蒙太奇一步一步的印证了奥托的转变,其中包括小猫饭盒,这些都是使他变好的重要线索。
导演在细节方面的处理让奥托这个人物更接近现实,代入感更强,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调动观众的兴趣。
最后其实,看完整部影片之后,让我联想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了社区的问题,社会医疗问题,当然,更多的还是有关于老人的内心心理健康问题,我看完后时常在想,我老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是否也会因为没有受到心理关怀而产生病态呢?
奥托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的邻居,他的心灵得到了温暖,他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在电影的最后,他选择了新的生活,不在沉寂于旧的生活中,但如果没有人去救赎他,那么他的下场会不会是一场悲剧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过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虽然有一些小的瑕疵,但总体上温馨中透露着人性,有一些搞笑幽默的小段,也有一些伤心的片段,看这部影片前,我很烦躁,甚至点开这部电影后,就想立刻关掉,觉得她是一个无聊的人物类型的故事,不过我还是最终被她独特的人物以及曲折的剧情所吸引,走进了奥托的内心,去了解着他的人生,当最后的那一刻,他的心灵得到了救赎,他的身体得到了解放后,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感,但同时又被暖暖的温馨所包围着,这种复杂的感情,也许只有看过原片之后才能够体会到。
另外,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还没有看过瑞典的原版,不过,他讲述的温情故事确确实实能够让躁动的我得到了一定的平静,如果他能把人物的矛盾再塑造的激烈一些,那么也许这部影片会更上一个台阶,总体上来讲,他还是一部不错的温馨的影片。
也许正如整部电影最后表达的,也希望最后,能够历尽人间,觉得人间值得。
这是翻拍的。
之前看过原版的,有些还不清楚,这翻拍的到时解释清楚了。
我觉得这片更好。
很美国风讲道理,我觉得咱中国人很多安慰的话只是纯纯安慰,而他们的劝慰是真的有点道理在里面的。
原版,一个叫xx的人决定去死。
那片没有解释为什么他要去死,或者说解释的不是很明白。
这片就很好地解释了。
男主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女。
真的很好的女的,还会助男主攻略自己。
让他请自己吃饭,看出男主没钱也把所有的钱请自己吃最好吃的,自己却没吃,求婚的时候也是。
遇到这样的女人,真的可以确信不会有比她更好的了,就算有那也不是她。
所以她离世后自己也没活下去的念头了。
男主拒绝收拾她的遗物因为就是不想忘记她啊。
而女邻居的劝解也很有道理,生活太难了,没人可以独自一人承受,有时候还要学会接受在别人的帮助,承认自己需要别人。
男主教女邻居开车时他鼓励的话也很有道理。
说她从那么远遥的地方来到了这里,嫁给一个笨蛋老公生了三个孩子,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已经很厉害了,有些白痴都能学会开车没理由你不会啊。
教训后面按喇叭的人也是很有节制的。
这里我还要吐槽下国内拿驾照的方式!
为什么一定要去驾校学车,为什么明明身边有多年经验的老司机不能教你呢,非要去驾校被教练肆意辱骂,讨骂。
安慰人的时候我们只会说,忍忍吧,什么明天会更好啊,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会这样啦这种纯纯安慰。
otto的电影发生在匹兹堡郊区,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居住的社区,他是一个刚失去心爱老婆索尼亚的鳏夫,镇上脾气暴躁的怪人,经常插手管理小区里和他无关的小事,比如外来车乱泊车,不分类的倒垃圾。
他被丧妻的悲痛压垮了所以尝试了好几次自杀,但都被新邻居(1位墨西哥裔孕妇&蠢父亲&2个年幼女孩)有趣地打断了:屋顶的绳索断了,尽管汤姆汉克斯粗暴的拒绝他人进入自己一人的生活,但孕妇玛丽安娜特维诺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很关心他人,她对生活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最终消除了脾气暴躁“不通情达理”的汤姆汉克斯,他有了变化,开始照顾流浪猫,重新在小区里巡逻,帮助亡妻之前的跨性别学生。
好像是又一部“死去的女人”的电影。
/翻拍外语电影,大多数是比原作更平庸, 比如改编日本黑泽明的《ikiru》的《living》,《A Man Called Otto》简单翻拍了2015编剧Hannes Holm瑞典原版《A Man Called Ove》,原版是根据Fredrik Backman的2012 年小说改编。
otto编剧大卫麦基保留很多原作的东西,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Ove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是第3大观看次数最多的瑞典电影。
/电影和《living》一样都是一个人晚年觉醒,在最后的日子里想有所作为,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生命的价值。
otto通过几次自杀时hanks倒叙回忆亡妻的苦乐参半的片段,避免变得过于好莱坞的糖精的甜蜜。
和《living》一样都有一个次要情节,不然剧本太简单了,ikiru和living都是讽刺政治体制,就像terry吉猎姆的《brazil》,otto有一家贪婪不可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关于汤姆克鲁斯版本中添加“社交媒体调查”并不好,ikiru>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living>otto,好看的排列顺序。
/原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音乐节奏很棒,开场。
瑞典演员rolf lassgard罗夫.拉斯加德选的更好,rolf lassgard一看就很难缠,甚至有点像俄罗斯puting,汤姆汉克斯太正气太阿甘,就像让美国队长去演灭霸,估计都会有很多人追捧,hanks就算装出脾气暴躁也很讨人喜欢,甚至在电影里呈现出迟钝懦弱的气息。
瑞典原作里他是看透俗事一针见血但刀子嘴不饶人的糟老头子;他是怪到连抢劫犯都不想下手的硬骨头怪人;他嘴上看谁都像白痴很厌恶人类实际是邻里守护者,他关心街坊邻居但故意冷血无情,他关心国家命运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尖酸刻薄;他一点小事都会一点就着暴躁地据理力争;Hanks谈到otto的性格时说“和很多脾气暴躁的人不同,他不会维持现状,otto希望共享这条街道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平衡&公平,而共享这条街道的最佳方式就是爱护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 他通过自己的一套崇高标准来看待生活,如果人们做正确的事,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只是hanks希望一切都按照他的方式进行,并且是他自己强加的,他会批评那些违反他规则的人,因为他认为其他人都是白痴。
看到他就像看到老年的自己,其实这样的人是最热血不麻木的活生生的人,现在推崇的高情商会说话&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底是he she 还是it。
/hanks从不允许奥托陷入自怜or刻板印象中的“脾气暴躁的老人”。
年轻的otto奥托由汉克斯的儿子杜鲁门扮演,父子同框;特雷维尼奥 Treviño女演员在她的祖国墨西哥以喜剧角色闻名,这解释了为什么她能够为角色带来如此轻松的感觉
Otto是不是真的生无可恋?
他有明确的兴趣爱好;他热心巡查社区秩序,老有所为;他有一见钟情,挚爱一生的爱人,并且几乎可以说白头偕老。
所以他和现在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却根本不知道上得是什么班的我们;和进了单元门发现有人等电梯,就在外面待一会,等他上去再过去的我们;和被七大姑八大姨送作堆,过了好几年还是宁愿在车库里听歌也不上楼回家的我们,谁更生无可恋一些。
说回电影,原本已经将头套在绳索里的Otto,就因为看见Tommy糟糕的倒车技术,就忍不住出头。
真是人之将死,闲事也管。
在奚落一翻之后,将车倒正。
然后获得了人家的感谢。
这要不是电影,第一句话一出口就可以打架了。
然后就是每当Otto将要成其好事的时候,Marisol都来借这借那,说好听的是没有边界感,说不好听的忒没眼力见了。
君不见人家满脸写着抗拒么。
碰一鼻子灰当花泥,还种起来了。
和Reuben的好友反目本来就显得孩子气,你粉扬基,我爱红袜,楚河汉界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想开了,算了,不一样不一样吧,一起看球时还能打打嘴架,其实也别有一番风味,正准备冰释前嫌,却发现你他妈居然看世界杯了。
Jimmy也是一样,每次碰上都兴高采烈的打招呼,就没遇到过好脸,冷嘲热哈哈,看谁都像白痴,尤其是你。
然后你发现,这整个社区,似乎除了Otto,所有人似乎都不会生气,所有人都心态平和,所有人都相信这倔老头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论你怎么作死。
所以有Otto不是这个社区之幸,相反有这么一群“白痴”却是Otto之幸。
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能打动我。汤姆·汉克斯塑造的这个全新的“欧维”也是跃然纸上,令人打心眼里喜欢。内个,强迫症严重的我或多或少会担心晚年的自己就是个倔强刻板不好说话的孤独老太太,没有子女,身体还算硬朗,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看不惯的事物就会去多管闲事…希望以后的自己也能遇到善良的人,能被善意对待。
你永远可以相信汤姆汉克斯
改编得依然不错,加入了跨性别、开发商拆建和车的情节以及符合现代自媒体的热点,也为了让故事价值上得更高一些。不过个人还是喜欢第一版《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虽然两个版本的邻居都描述得太过完美,怀孕的女人就像上天派来拯救男主的余生一样,但是第一版里的男主更生活化,更令人感到讨厌,汤姆汉克斯的光环太大,演员在镜头里做什么事都让观众觉得充满魅力,反而虚弱了角色本身令人讨厌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两个版本都是生活励志的好故事。
除了主角,其他人都太表演了。。
老汤的声音一出来就是治愈系,两版改编对比原著都有因地制宜的巧思,但是看原著带来的第一份感动永远弥足珍贵;或许我心中的欧维是专属于更加带些个人想象建构的形象,而两部电影里都有偏差,但不妨碍再一次重温熟悉的故事情节,在结尾处收获人世间一点“善”的暖意。
飞机上看的,结合当时书看得哭出来,这部片子还是挺感人的。
例假快来的前几天窝在沙发上盖着毛毯吃冰淇淋好好笑一笑再流几滴泪的电影。从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到整个片子的调色,都比原版温暖许多
打低分的原因是即使是汤姆汉克斯也无法超越原片的气质。好莱坞翻拍超越原作的,印象中就是老马的无间行者了
20230324这个怪异刻薄的怪老头其实外冷内热,他看起来暴躁可一直在帮助别人!他内心的柔软只是一时被悲伤所掩盖。美版虽然有一些剧情细节的改动但整体基本跟原版差不多,也许没有太多的惊喜但也没有拉胯,可以静下两个小时让你可以有笑有泪温暖一下的温馨小品,最重要的是演绎这个怪老头的是汤姆汉克斯,好莱坞最后一个好人。
不爱看,这种温情劲透着一股悬浮,不如原作那种冷。
靠汉克斯的演技撑起来,剧本压缩的有些无力,但情感还是有的
可能是阅历不够,两个版我都挺无感的。但是看着是挺舒服的,他讲了一些平常我们不会刻意发现但是确实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情。比如想死了就去吃点好吃的,去看看邻居有什么要帮的,去把自己懂的东西教给别人,总之就是要与他人产生联系产生羁绊。片尾字幕好像有行字是说要是需要帮助可以联系他们的,啊现在的电影都有这么强的公益性了吗。诶我记得我的教练是教我先踩刹车再踩离合的诶。
emm 有点平平无奇,并且我讨厌没有边界感的邻居。
翻拍也不赖,主要是靠汤姆叔叔撑住
是冲着我喜欢的汤姆汉克斯去看的。讲的人生落幕时,该怎样告别过去,与自己和解,和有尊严的离开……风过无痕,你我也一样。
还是会为奥托和索菲亚人物设计而感动
跟原版相比没有什么更出色的地方
汉克斯演技贼舒服,女邻居也演的很可爱。
好莱坞电影的水平直线📉,汤姆汉克斯都救不了,还是找回原版看吧。
经典改编加美式煽情,还是会被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