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充斥着好多刻意而为的剧情?
比如,湖南大学的老师会因为一个学生去参加超级女声而问责室友。
文静的“钢琴公主”会去故意涂老师的车(后来了解到是模仿那个暗恋的男同学 )。
一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学位证说取消就取消。
03年湖南大学毕业的女主毕业后只能在一个小店打杂。
电影开头背景是非典封校,4/1愚人节 室友男友一直咳嗽而向女主发求救,结果电话中的“死了”是指张国荣…好生硬的串联。
还有后面13年的四川雅安大地震。
导演似乎是要把许多时代事件连接在一起,但是有时候也要考虑合适度吧。
还有女三一开始的演戏生涯。
女三在剧组演的跑龙套是乞丐吗?
爆炸头(头上还沾满树叶),满身灰,衣服破烂,不必可以营造凄惨的女三演员生涯吧?
吃盒饭/大锅饭也正常啊?
关于影片中03/04/06/08/13年用的电脑设备先进度我是存疑的。
全学校就一个老师:梅超风。
什么都干,“保安”,“查寝宿管/辅导员”,“教导主任”,牛!
关于男主与女二的狗血爱情故事。
男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窝囊废。
男主明明明白女二的心思,还收过女二的情书,却不对女二表明心意,还暗恋她的室友……当男主去和女二说明白心意的时候,女二知道后下楼梯摔了,左手折了,无法参加五年一次的钢琴比赛,无法去欧洲进修… 出于对室友的“愧疚”让女主放弃对男主的感情,又是“责任”让男主去和女二在一起,后来真在一起了…后来同居一段时间后,女二在整理女主房间的时候发现女主这些年一直未送出去的给男主的生日礼物(这里很疑惑,女二怎么乱翻女主房间的书包,巧了,女主那么些年给男主的生日礼物就一摞全放床头书包里… 友情就不能送生日礼物吗?
而且也没送阿。
更巧了,女二是在男主帮女主公司修电脑的时候发现这些事,还很巧,男主手机落家里了的时候女主打电话问他吃什么、还看到男主给女主的备注……经典狗血转折。
)然后女二在这一幕结尾和男主提了分手,又是多年后,一次情人节约男主一起过,玩真心话大冒险,问男主当初不喜欢她的原因,然后问男主如果自己改掉那些他不喜欢的性格,他们能在一起吗?
男主同意了……最后我以为这段狗血爱情故事就这样HE行了吧,结果女二查出来因为那次楼梯摔跤伤到了脑患了绝症,最后天人两别……(这一对最后能真心在一起我是想不到的,男主和女主确实如女二所说各方面都很相似,而和女二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根据一些知识,相似的人更容易在一起走得长久)女主人设真“天使”,女主因为女二失了事业,爱情……然后女二在撞破女主和男主之间的感情的时候根本不相信她,真实“好心没好报”。
女二还把自己得绝症的事告诉女主,让女主帮她料理所有,之前那是“爱之深责之切”吗?
结尾女主一个因为记过学位证书的人上台代表演讲…学校是不是得先补发一下证书啊。
总结:我们狗血的十年后记:赵丽颖大学时期的造型真的好有少年感。
说实话,这片子是吸引不了我走进电影院的,还花了45元看。。。
但因为是在湖南大学取景,作为在那里学习了6年的我,还是有很多情怀的。
和师姐一起去怀念过去的时光,不过看电影的时候,吐槽了好多。
以及,剧情有点辣眼睛,全程我们校友会的同学都是在看布景吧,主要是看场景有没有回忆感,都没怎么看剧。。。
好吧。。
这1颗星就是给校园灯光的。
和友人吃完饭,还未到五月天演唱会开始时间,于是误打误撞的看了这部电影。
期间,于有人低声耳语的吐槽了一会,槽点比较多啊。
时间段,故事简单,跌宕起伏不够,做不到平淡的细致入微,就不要忽略故事的戏剧性。
赵丽颖演技大大进步,里面让我看着舒服。
带有一点伤痛文学的意味,但是总体上深度还是不太够的。
讲述的是三个性格各异的女生携手走过人生最美的十年,朝着各自的人生目标懵懂成长的故事,她们面对友谊,爱情,梦想的选择,很多细节都和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很相拟,看似平淡,平凡却真挚,像一条细细的流水暖入心间女主张静依为了友情或强出头或悄悄退让,让人有和莫名的心疼感,尤其是和女二断交多年后再次联系时那那欲言又止的克制,那种微妙的氛围令那首《十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原来,友情和爱情,在经历岁月的洗涤和世事的打磨之后,同样令人感摡万千,甚至更加刻骨铭心我们也曾有过那段青春的岁月,我们也有过误会,懦弱,逃避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不是没有这种勇气来处理这种事情,我们总以为青春总是闪闪发光,可是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中的洗涤,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完成人生中的梦想,成功总是从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中成就出来的
今天学校拍毕业照,我恰好又看了一部关于毕业,关于离别的青春校园剧。
有点小伤感。
十年之后的我们会不会再见面,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谁又能说的好,朋友总是走走散散,前几天关系不错的同学还在说她研究生毕业就回家,对,我身边的小伙伴就是这样走散的,高中毕业,走了一波,求完学留在异乡和故乡的都有,对,我也是那个坐标不同的异乡人,大学毕业,同样的轨迹,又别离了一群,对,我还是那个坐标不同的异乡人,这次,哈哈,换了个坐标,估计研究生毕业雷同的剧情还会上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可是那些懂我的小伙伴,弥足珍贵,却都不在身边,我想,这可能于我而言有很大的缺憾吧。
对别人的好可以有千万种,可我就想要懂我这一种。
幸福很简单,你懂我就好。
窗外的风景再美,也抵不过一句,你懂。
青春,追忆,酸甜,青涩,,,青春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现在回想来却是生命中一路走来最炫丽精彩的一程。
现在都不明白故事中的男主为什么能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和她的好朋友恋爱!女主的选择应该是大多数闺蜜会做的,搞不懂男主,难道他也是爱依诺的?难道这就是青春?个人很不喜欢男主的人设! 看到静依给依诺打电话说:我想你了!瞬间泪奔,太多的感情藏在其中,一切委屈,抱怨,怀念,疼爱都在这四个字里面!自己也曾遇到过这种事,庆幸的是隔了六七年后重拾了当年的友情!^O^
影片没有太大的高潮起伏,没有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吸人眼球,但却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活,平淡中夹杂着偶尔的叛逆,除去爱情我们还可以有友情有责任。
关于爱情,有为爱奋不顾身的也有为爱退让包容的,我们不了解为爱退让或者宽容友情的做法是对是错,但我很庆幸的是没有看到两位女主角为爱反目成仇。
回忆里的大学生活,不论是喜悦或是悲伤的都抹上了一层柔光,以至于多年后的我们回想起来,能记住的也只是那些快乐愉悦的时光碎片吧,尽管那些片段在当时的我们看起来并不完美。
影片以一种正能量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信念,那些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活在当下,踏实过好每一天,是对我们人生中每个十年的最好回馈。
三星给影片,一星给赵丽颖。
机缘巧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看了部分短评或长评,几乎都是关注于专业性的分析。
在这里,我不想谈专业的东西,纯粹只像说说自己的感受。
因为乔任梁我才看的电影。
这个目的性很强。
自从Kimi离开我们后,我常常想起他,一想起他,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看着电影中的他,仿佛就活在我身边。
我很想他,希望他在一个只有快乐没有烦恼的世界。
范逸臣的演出,我认为是这部电影中的点睛之笔。
03年非典,张国荣哥哥去世,我是知道的。
但那时候还很小,没多大感觉。
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感触良多。
陈奕迅的《十年》,多年前我还不能听懂,也是通过这部电影,我才有所理解。
感谢词曲作者!
影片的最后,乔任梁弹着钢琴,另外三人错落地坐在椅子上。
镜头从书架中的通道往前推,视觉慢慢开阔,展现了共9个凳子。
九九归一。
十年,也许只是一个循环,兜兜转转,可能还是回到原点。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十年之后,你不属于我。
从电影的片名来看,这部云集了赵丽颖、乔任梁等人气偶像的电影确确实实是一部青春片。
在如今青春片都被吐槽的情况下,《我们的十年》,又能如何吸引观众的目光呢?
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当市面上很多青春电影都在感慨青春不再,昔日情怀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故事,用十年的光阴,感悟人生的蹉跎与时光的荏苒,见证了一个叫做“成长”的故事。
与当下青春片的模式不同的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的模式完全相悖,《我们的十年》虽然也是段落化叙事,但以大事件为时间节点,从2003年非典时期到张国荣身亡,到2013年雅安地震前后。
影片采用线性叙事,依循时间发展的顺序显现几个年轻男女跨度长达十年的青春故事,剧情上以时间为节点,划分为青春、现实、改变、时间等四个章节,用以对应大学校园的欢乐、初入社会的烦恼、事业的艰辛打拼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这种编排形成一种岁月变迁带来的纵深感,易于人物的集体成长进行着纯粹的描述。
同时又能从主题上的差异,划分为两大部分。
电影前半部分以赵丽颖、乔任梁、吴映洁等主要角色的众生相为切入点。
在几位主角青春时期的描述中,展现了各自的形象定位,赵丽颖就是现在流行的“女汉子”,够义气讲朋友;乔任梁当年也是“小鲜肉”,擅长IT喜欢游戏同样也经常打架;吴映洁应该算是校花+才女的完美组合,很多男生都爱她。
我们的青春的确都有一个女汉子、一个爱游戏也爱打架男同学,还有一个校花。
俗话说“青春,就是一段单程的疯狂旅行”,打架、泡妞、早恋等等故事,无论是清纯还是懵懂始终如一,该片在这部分内容与时下青春片有类似也有不同,类似的地方从女性视角的展示的闺蜜情,男女之间的情感。
不同的地方,该片没有打胎、没有劈腿也没有姐妹间的夸张撕逼。
而这才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十年。
与众不同之处正是该剧后面的部分,可以说该剧在几位主角青春时期的展示只是一小部分内容。
众所周知,很多青春片都将重心放在了“青春”二字之上,对这段时期进行大段展示,并通过现实的简单对比,感悟时光不再的情绪。
但该片则恰恰相反,主题内容却是几人毕业走向社会的故事,创业艰辛、社会层次、爱人离开与青春时期的对比,更增添了几分现实无奈和生活气息。
其实《我们的十年》所描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很大,十年为一个节点,电影的核心主题还是“成长”二字。
十年,我们都成长了多少?
改变了多少?
用《匆匆那年》的主题曲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 其实青春电影往往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成长”。
从哲学的角度,人的一生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自我否定的内涵是对自己不足的承认,也是对过去的忏悔。
我还记得我高中开学不久后染了一头金发去上学和老师吵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搞笑。
尽管时下这些青春片讲述的不是你我的故事,但我承认我的青春很狗血。
所以青春片的发起点,乃至所有冲突和矛盾都是建立那些看似狗血的事情,其实有的电影并不是拍得烂,而是这种模式本身就很容易遭致非议。
那么多的痴缠爱恋,那么多的校服往事,什么时候才能说完?
而个人觉得《我们的十年》新颖的一点在于青春片的故事不再拘泥于学校和青春世界,而是更多的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等等,这一点在同类作品中比较突出。
没有一味的怀旧青春,而是面对生活的压力勇往直前,从校园假小子到打工仔,从学生仔到进入社会。
赵丽颖饰演的张静依这个角色身上体现的是成长,同理还有工作狂郭宇辰,华丽的校花陈伊诺,三人之间从学生时期到步入社会,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彷徨和决心,以及梁小艺与卓峰之前的情感波折,在甜蜜虐心交织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这才是《我们的十年》完成度是比较高的地方,导演马伟豪深知青春电影的弊病,没有在叙事结构上玩什么花活,老老实实的平铺直叙,情节没有跳跃感,但也没有太多新颖之处,三个女孩之间的故事,成为整部电影的戏剧冲突化点,张静依这个拥有文静名字的“假小子”,几乎引导了电影的走向,电影不算一气呵成,但以十年中几个时间节点为分水岭,以毕业为前后分水岭带来不同的侧重点,前半部分故事性强,后半部分情感刻画强。
几位角色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生的变故,全剧将校园、家庭、都市、社会等话题元素巧妙的进行了交织。
不过有一点比较意外,是在欣赏电影之时get到的信息,剧中在角色价值观变化的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青春时期那股疯狂的冲劲以及对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被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用热血的体验回击一切。
电影通过成长时间轴的跨度推进,将一个本属于青春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讲述青春爱情过往的甜蜜与苦涩时,通过几位主要角色步入社会之后的变化,也多角度的剖析现实生活中的矛与盾,并从张静依、陈伊诺等几位角色本身出发,片中的三男三女都是纯情之人,男人没有脚踩两只船的劈腿行为,女人也无横刀夺爱的无情举动,情感上的聚散离合都是以非常健康的方式加以显现。
传统成长经验,让经历成长波折的角色们,在成年世界中重新体验青春的疯狂,也是电影的特殊之处。
青春,就是要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奔跑,就是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向外边的大世界。
屡败屡战的勇敢热血,和一份青春永恒的冲动,人生,就需要我们像青春年少时期那样大步的奔跑,而不被彷徨的世界所左右。
在夏天快要告别的时候,记忆随着光影缓缓而来。
青春虽短暂,被人挥霍又珍惜;友谊却比爱情长久,默默付出最先退让。
“喜欢”二字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从前我以为,人生最美好是相遇。
后来大了才明白,人生最难得的是重逢。
如果相遇是久别重逢,希望我们别来无恙。
曾经的我们,或许留下很多遗憾,可我想这就是青春。
赵丽颖的大圆脸真的不适合大荧幕,镜头放大真的不好看啊,演技也不行,还是好好演电视剧吧
看过全片后依然会被其中的各种感人情节所深深打动。十年确实能让每一个人都变化很多,回味过往的日子,总有无数记忆历历在目,影片很好地做到了共情这一点。
喜欢看青春电影,哪怕是逻辑有bug
可惜了kimi最后一部电影。演员都是好演员,这样乱七八糟的本子拿过来拍是对演员和主创自己的不尊重。
让我想起《十年》这首歌,看这部电影还不如听歌呢
再见,乔先生
谷阿莫6分版。十年不走样!好婊!
十年之后,你会在哪里。纪念我们的青春。
赵丽颖和杨幂真不是同一个人?
胆子太大了,弄了个跨度这么长的故事,确是路边摊的水准。女主白莲花之母,简直醉人。最终点是,在一群又丑又傻的演员中,赵丽颖简直是表演艺术家的存在。
之前看的时候还在大学吧,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就是很零碎,那时还读不懂里边的遗憾,只记住歌好听了,现在有点懂了。以前纳闷为什么假小子的静依会先结婚,但现实确实是这样的。赵丽颖最开始的短发造型真的阳光又漂亮,可惜她自己没有在戏剧学院念大学,也没留下校园剧,后边的长发造型梦回百合,清冷感又出来了。以前觉得十年很长,现在一想,我高中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但并不怀念,也不想再来一次。只是偶尔会感慨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小时候以为的并不一样,可能那样的生活只存在想象里。其实我更像依诺,没她漂亮,但懦弱,骨子里追求一点叛逆,喜欢有点叛逆冲动的男生,可惜我没有静依这样的朋友,也没找到那个男生。最后感慨,一个人很难改变,都说姐变了,但我觉得她在选材上一直坚持做自己,并非讨好市场与观众,表演功力有提升是真的。
电影本身最多两星 剩下一心给我大长沙
比小时代强点
赵丽颖…………为什么我总觉得跳戏
不考虑配音出戏、打光师下线、剪辑碎片化、剧情格式化、人物遇到问题不解决只逃避的问题之外,还是可以学到点东西。比如,追男人要自己来,不能靠闺蜜,要投其所好,还要下血本[微笑]唯一感到害羞的镜头估计就是吻戏了,结果只剪到回忆杀里,依诺就这样挂的莫名其妙,可怜的男主变符号
三星给乔任梁和我们的十年。再见了。
为了小赵同学看的。愿少点烂俗,多点真诚。挺喜欢小赵同学的,电影中小艺从跑龙套一点点奋斗成大明星,隐约间看到了小赵姑娘的影子。大约经历相似吧。作为一个刚刚毕业几个月的姑娘,没啥情怀可言,但也会小小憧憬一下在某一天,会有伯乐识我,懂我,不再懵懂,不知路在何方
喬任梁一路走好。
剧本差,场际联系很弱,表演僵硬,摄影把长沙拍出了小镇风,不以过硬剧情和叙事为支撑的煽情就是耍流氓。人物塑造倒还好,初衷也就是在电影里看看学校而已(居然还照顾到了北校区)(亲眼目睹评分一天之内从5.0涨到5.7降到5.2,水军你好水军再见)
这是一部比《那五年》厉害2倍的电影,比《西藏七年》厉害1.4倍,但是不如《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