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去世的时候,我看着他瞳孔放大,真没感觉多难受我笑着应付来悼念的亲戚,笑着安慰那些想逗我哭的亲友比如,某小姨,当然,她父亲,也就是我么爷,走的也很早很突然,用通红的眼睛盯着我的👀,说,子欲养亲不在了啊,我笑了笑,尽量露出安慰的表情,看着她疑惑不解又难受的表情,看着她甚至有些指责的意思,好像在说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怎么还是小孩一样,这么不懂事通宵守灵,万籁俱寂,我还是没有什么感觉,在灵堂一张一张的烧着纸钱,熬着时间,听我妈絮絮叨叨,只觉得夜晚过的真漫长无趣第二天仪式过完,火葬场,抱骨灰盒,葬礼,回家亲友们来我家逛了逛,然后被安排去吃席,走前对我来了一轮最后的叮嘱和嘘寒问暖,我只觉得吵闹,甚至没礼貌的说,你们赶紧吃饭吧,我好困要睡了,看着他们陪笑着离去,我却没啥不好意思等人走完,我妈也跟着去了酒席,关上门,只有我一人在家,脱衣服上床睡觉,睡的天昏地暗,醒来好饿,吃完饭,计算着回去工作的时间,毕竟刚换工作,没几天就请假回来了,准备订票等等各种杂事之后结束一切,坐上火车去工作的城市,只是隐约觉得心里似乎有些空荡荡的,我认为,那可能是刚换工作的期待与紧张去了新工作的公司,我感觉自己性格似乎有些变化,我从一个上一个公司里不怎么说话的小透明,成了新公司最逗的最受欢迎的人,面试的时候,老板问过问题,西游团队四人,你觉得你会是哪位,我没好意思说是唐僧,也不好自比悟空,说,我是悟净吧,只是没想到,好像我成悟能了我随口的都是段子,逗的大家哈哈笑,工作也有激情,还居然会经常加班,我莫名其妙有了个人魅力我会做各种张扬的事情,包括霸占了公司里面放bgm的电脑,各种安排我喜欢听的歌当歌单,好在我谁的歌都喜欢,所以每天轮翻不重样,大家也没意见,当然,不包括晚上加班的时候会放相声,鬼故事或者自己用电脑钢琴模拟器,弹棉花一样的弹着各种世界名曲,陶冶(折磨)同事情操 我会经常和同事们吃饭,唱ktv,但是从来不给钱,我会用各种荒诞搞笑的理由恬不知耻的贱兮兮的让人请客吃饭,当然,我会不情不愿的出大家上网玩游戏开黑的网费,或者游戏城游戏机的币,或者路边烧烤摊的烧烤,嗯,后来他们结婚,我都随了好大的礼有次和同事打赌业绩输了,本来就是随口一说的事,我剃了光头,大家惊讶的看着我,调侃来调侃去,可能是觉得有趣,第二天大半男同事也跟着我剃了光头,下班一起下电梯遇到别的公司的员工时候,客户来公司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都很微妙,可能是他们也在奇怪,这是啥公司啊,这么不拘一格,招了这么多刚放出来的人才,都是提篮桥毕业吗?
年会上,我们在ktv表演完节目,我唱着一首古早的摇滚乐,带着同事们在沙发上跳着唱着嗨着,把沙发都踩坏了,老板脸上笑呵呵但是心里麻卖批的给赔了钱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一年后,我离职了,好像就是没理由的辞职了换了一个公司,工资更低,工作环境更差,公司的领导都是老板亲戚,一看就没啥前途的小公司,我恢复成了公司的小透明似乎给我带来的影响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好像能抚平一切,只是经常会做梦,梦到我爸,他和往常一样,醒来才发现,噢,做梦了又是好几年后,一次在家工作,中午做好了饭,端到电脑面前,一边打开听歌软件,播放了李宗盛新歌,准备赶紧应付了这顿,继续做事那首歌是李宗盛的,一首新写的旧歌其实我都没怎么注意歌词,这老小子开始几句之后,我的眼泪就开始止不住的飙我根本没注意后续他还唱了啥,那天整个人都只有难受与悔恨,一整个人都是在回忆与流泪,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当时才恍然大悟一般意识到一点,,,我爸是真的走了噢,真的不在了噢,然后浑浑噩噩的的上床睡觉,心想着这几年我妈该有多难受,我是不是该让我妈过来跟我到这边生活至此以后,梦里再也没有我爸照常出现的样子,反而是各种奇妙冒险的梦里,在紧张刺激的逃脱或者追踪时,突然疑惑了起来,我爸又跑哪去啦,等我醒来才难受的想起来噢,对,我爸早就走了
悲伤就犹如墨水会一点点散开,要想修复破碎人生只有先全部推倒重来。
戴维斯,克里斯和他母亲都是被困的人,只有破碎之后才能重建。
他不是不爱妻子,只是没有认真经营,就像豪宅前的小树。
最后修好的旋转木马就代表着戴维斯的成熟,他得到了岳父岳母的认可,也终于放任与妻子的记忆拥抱自己而不是继续逃避。
正如影片所言:如果雨天你没能看到我,那么阳光会让你想起我。
Demolition最早片名是翻成「爆破/拆除」,最后改成「破碎人生」。
在香港的翻译是「爱情上半场‧完」。
台湾则是「崩坏人生」。
就跟片名的翻译一样,这部片相当难诠释,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破碎」、「拆除」、「崩坏」跟这部片的连结,非常喜欢这部片,但有点难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觉得导演用一种很细腻而独特的方式,在诠释「重要他人」死亡之后的「悲恸」反应。
心理学提到悲恸反应的时候,提到三个阶段的反应:(1) 震惊期:哭泣、感伤,或者…「情感麻木」、「不真实」的情绪反应,心态上可能会否认或怀疑失去的事实。
(2) 反复想到已逝去的亡者:有些人会出现愤怒、悲伤、失眠,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动力等等。
(3) 找到新的方式淡化或取代悲恸反应:情绪较为稳定,较能回忆起与死者过去的开心时光,回复生活。
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每个人对于重要他人逝去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我最喜欢这部片的地方,它试图告诉我们:「每个人呈现痛苦的方式都是独特的。
」从男主角来看,他人(比方说妻子的家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他面对妻子过逝,为什么没有"常见"的悲恸反应,比方说:痛哭、情绪低落,他呈现的似乎是一种「淡漠」、「麻木」的情绪反应,照常上班、回到家。
但难道他没有出现悲恸反应吗?
电影里没有很刻意去描述他内心的痛苦,而是呈现在情节中,举例而言,当中有个桥段是他在工作场合拆卸厕所的门、在家中拆卸冰箱,试图修理,但难以回复。
这几个桥段让我实在印象深刻。
电影没有过份刻意强调他的悲恸,但是展现出来的就是…他的人生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崩坏的」、「破碎的」,他想要「修理」,让人生回到正轨。
然而后来,主角也发现这件事难以达成,他的生活真的无法再回复原来的模样了,因为少了那个「她」。
杰克•吉伦哈尔在里面的表现真是无可挑剔,实在太棒了,真实、自然而很有感染性。
我终于理解了成年人的悲伤,表面上平静的电影,实则是内里的分崩离析。
他面无表情,像我,像你,在伤心欲绝的时刻毫无波澜,失控和狂想着奇异的念头,他是一台残忍的冰箱,被肢解被拔出线路,生活事与愿违,情感被深深地积压意志之下。
你在麻木的时刻起舞,从道德的困境溜走,此刻只剩下你和你的工具,它们如你般木讷,你们拆解生活,拆解让人混乱的感官。
荒谬寂寥,幻象重重。
人们崇拜过山车的宣泄,你为旋转木马而着迷,在海边翻跟头,学鸥鸟飞翔,生活没有一步步的教程,我被这无法自拔的忧伤给吞没。
被钉刺,被枪击,失去感受的他在与痛作伴,好不容易拾回了创造的快感,却被以前从不在意的事情泼了冷水。
生活是建造和维护,而活着是破坏和毁灭,我们编成肉灵,活成异形。
不是中年危机,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婚后抑郁。
男主正在经历的,正如片名所述,是破碎的人生碎片,是那些散开就无法拼出意义的字母,我看到了挣扎,那非常非常需要勇气,绝大多数人连那份勇气也没有。
“将我的婚姻彻底摧毁”。
我的脑海装不下人生的每个片段,但电影不同,它浓缩了所有的所有,将混乱的梦呓诗意地连接起来,并将那里夷为平地。
肖邦的夜曲,弹出了这迷幻而窒息的生活的痕迹。
突然你就笑了,我不知你是哭是笑,大概是在哭吧。
那种被阴霾遮罩了大半人生,砸完一切之后,突然哭出来的感觉,真的太窒息了。
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真棒。
PS:人生真的可以麻木到失去任何感情,但是你会发现只是自己陷入了泥潭,旋转木马旋转的天地,人间的真情不在前进,而不停往复画圈。
即使没有像男主演那样在人流中肆意舞蹈,能够走出独属于自己的步调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天,当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你的整个人生时,生活却若无其事地照常进行。
破碎的情绪可以排解,可以砸的稀巴烂,但失落的情感该安放何处,何以为家呢?
再会吧,各位。
无论如何,都会迎来新的一天,开怀大笑还是潸然泪下都没有关系。
最近非常疲惫,想看一些主角也很疲惫的电影,于是找到了这部影片,主演是吉伦哈尔,是我为数不多认识的外国演员,而且对他印象很好,像香港的梁朝伟,日本的染谷将太,那就决定在这个下午看这部影片。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并不是叙事和结构上有什么硬伤,而是杰克,我忍受不了在妻子去世不久,他就找到了另一个女人,不论怎样去理解,我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设定。
因为我知道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准备的说是我做不到。
我发现了我和杰克并不是同一种人,我无法从他这里获得共鸣,去从身体外去观察自己的疲惫。
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穷其一生寻找的,都是另一个自己,找到另一个自己,就不会孤独,因为自己将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更大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
并且,观察另一个自己能获得延长生命的体验。
我没能从影片里看见另一个自己,所以实在看不下去了。
再次重申,并不是影片不够好,而是我无法获得共鸣。
延伸到生活里,我找到了每天疲惫至极的原因,因为我在周围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我无法从周围获取感动,也无法认同,我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像是鱼扔上了天空,鸟沉入了海底。
在久闻大名后终于看了的一部电影,在看之前我大概已经看了有五六个解说博主的视频了。
但当深夜打开电影时,终究是和那些视频里不一样的。
戴维斯的生活,在看电影时就像照一面镜子,其中讲述的关于在面对死去的爱人时,他没有悲伤的感觉,甚至连哭的表情都是去假装,可这不能代表一个人真的不在意,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心的所想,也时常会探寻不到大脑深处到底对ta是什么情感。
时间会带着你找到答案,其中是否有爱存在,是否真正在意过。
戴维斯的生活一直循环往复,他泡在这里面,连爱不爱都已经看不见,当真正的变故产生,当对方真正的离开了你,才慢慢发现了许多。
“如果下雨,你看不见我;如果天晴,你会想起我。
”在剧中戴维斯的行为,其实有说过他不断拆解各种东西是因为他记得想修好一个东西就要把它拆开去看看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他拆掉冰箱、电脑,拆掉他的家,他在找寻该维修的地方。
他做出许多是曾经没有过的行为与事情,就好像打破了曾经的一切规则,打破自己过去的人生,找寻该如何去治愈这一切的办法。
破碎人生,不是放弃人生,不是人生无可救药,而是找寻崭新的自己与生活,将人生重组,将自己重组。
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
很爱这部电影,回忆的画面加背影音乐组合的太美好了。
细节做得非常细腻,多处前后有呼应。
悲伤故事的开头,结局是欢乐的、阳光的。
I love it. 这并不是渲染悲伤的电影,而是麻木。
身边人再多的关心问候无法减轻你的感受。
也许在妻子出世之前,他满脑子都是工作上那些数字生意而很少关心现实生活里的细节。
他没有人们预料的悲伤,却一切看起来很正常一样,他甚至怀疑自己不爱自己的妻子,不然为什么她死了他并不悲伤呢?
他甚至幻想医生检查他的心脏发现他的心脏缺了一块。
问他你上一次非常在意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候?
啊 那是很小时候了,他就想比别的小孩都跑得快。
而如今自己,什么都不在意了,工作、生意、房子,家具。。
所有都变得黯淡不重要。
戴上耳机在人群中麻木行走,“这个世界与我无关”。
此时,一群小孩奔跑的画面倒放,他们退回到原点。
麻木,某种程度它保护我们不被悲伤的现实伤害,可是,你也会厌恶麻木的自己,需要寻找一些方法让自己感到痛, 以此感受活着。
脚被一根长钉刺入时,他剧痛钻心却同时感到很兴奋快乐。
"If you want to fix something, you have to take everything apart and figure out what's important, what will make you stronger. Repairing a human heart is like repairing an automobile. Just examine everything, then you can put it all together. "这是男主为什么拆解破坏各种东西的原因。
发现妻子背着他出轨怀孕堕胎,他像是不再悲伤了。
但是不经意发现的车里的一个纸条“If it's rainy, you won't see me ; if it's sunny, you'll think of me. ”,”Stop being such a drip and fix me already. ”在太阳晒到的车里他突然哭了,想起他与妻子曾经的快乐和相爱,知道自己跟她曾经是有爱的。
然后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无用后本该被拆毁的旋转木马,他带妻子生前工作的福利院的残障儿童去坐旋转木马了,旋转木马再度变得有用,带给了孩子们欢乐。
这时他兴奋地与一群孩子奔跑努力跑前面,他又开始有在意的事情了。
哪里是不够悲伤?
只悲伤到不敢去回想想起我失去我她时候的坚强想起我失去我她时候的境况一个人的孤单一个人的独唱sorrow solo就是那样的悲伤见到的所有事情 变成了metaphor过去的所有过去 变成了notmyfault我就那样逃避着一切的现实躲避着所有的苦难有杰克一个人带着墨镜,带着耳机的片段他的耳边只有音乐,他的脑中一片空白,在没有人认识的马路上走着,跳着,马路上的人来人往,一切却皆与他无关,一切都不再重要,一切都被需要对 就是那样的感觉对 就是那样的悲伤人世间的悲剧 result of this sorrow人世间的美好 rebuild in this sorrowthis kind of sorrow
我们总渴望拥有美好,一开始我会羡慕男主的生活,生活有规律的进行,看似富裕优越的生活,实则过着麻木不仁的人生。
他不会察觉身边美好的事物,妻子的死亡让他发现生活中充满隐喻,慢慢他会留意身边的东西,他想抛开事物的表面去看其内在的结构,破坏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人们说他是瘾君子,我想他只是想改变麻木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无意打开车上遮光板,里面有一张褶皱的便条“你不会看见我,天晴了,你会想起我。
”,男主留下了第一滴泪,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容易让人忽略的美好。
男主拆除了他支离破碎的人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美好的生活,我们也不禁反思,破坏与重建的关系,没有拆除旧有糟粕的东西,怎么重建更美好的生活。
拆掉心中的麻木做回自己,拆掉了,才能重新愈合。没有了机械式的麻木,才能发现平时发现不到的东西。人生也不过就是不断地失去和得到。一部另类的治愈电影,银幕中JJ 非常帅气迷人。
其实我是没有看懂的,特别是看到豆瓣评分这么高我更弄不懂了!感觉男主的每部片子都很晦涩,然而转念一想,naomi watts的穆赫兰道更难懂。果然是文青男女。
完全没法入戏。扭曲和怪诞都是可以的,但是观众一旦开始琢磨“为什么要这么神经病?” 那就完了,玩脱线了。唯一的欣慰是又看到女主
七拼八凑、照猫画虎的剧情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编剧对自己剧本根本就缺乏深刻的同感。俨然是两个精神病的一出戏,片子里并没有令我有感触的情节。Naomi Watts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以停止接拍自我折磨的戏码了。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前面又无趣又讨人厌的角色是如何在最后治愈得一塌糊涂的?中断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快被男主烦死了。人有时候就是如此地不了解自己的心,“我不爱自己的妻子”这话说出来也可以迷惑自己,但心却痛着痛着就被啃噬了一半,是爱情吗?不一定,但是“我想你”。豹纹男孩寻找自己,也动人。
Jake好忧郁,我都看得已经冷淡+说不出话了。人物很少,话也很少,感觉真的犹如失去心爱的人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看着男主一次次拿起工具砸房子,砸各种东西,还有最后的爆破,好像看到了些希望,又好像觉得未来面对这个世界很困难。这番纠结滋味全部都演进电影里了。
疲倦而麻木的生活,只好用不爱去掩饰,心被吞噬,唯有破碎之后的拼合。吉哈真的越来越好。
在《破碎人生》里真正破碎的不是人心,而是资本主义原则所贩卖的自助产品。一场车祸所摧毁的也不是男主角的感性人生,而是现代人的职业人生。理性中心主义——这棵被连根拔起的树也正是他人生的起点。写字楼里失灵的操作系统再也无法被修复,维持机器运转的逻辑如同那些密密麻麻散落在《第七大陆》上的零件,既无辜又显得很可恶。显而易见,瓦雷为投诉劳动分工制度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而且他还试图将中年危机、以及男权主导的社会结构通过《言语的秘密生活》编织在一起。遗憾的是,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的作者貌似有些消化不良。男主角的自救模式被他宣布无效,为此他只能依赖客服。可惜本该聆听古典的男主却偏偏跟金融金属成了死党,导致影片对于现代工业主义的猛烈抨击最终也没砸在点上。愤懑、委屈和迷茫——对于体制《不忠》的现代人像个亟需长大的孩子。
前半段的倾诉还有那么点意思,后半段是什么鬼。。5/10
3.5,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凉。怪哉,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两人
从抗癌斗士到暴走女神,再到这部鳏夫自愈记,导演让-马克·瓦雷逐步回归平庸,或者说本来就资质平平,但总有好演员和好题材加持而已,就像这部里的杰克·吉伦哈尔依旧奉献了优秀的表演,但主人公心态上的推倒与重建过渡得并不好,到拆房子为止还很歇斯底里的风格,结尾收得未免太牵强。
砸东西挺爽的
婚姻的真实,自我的真实,世界的真实。
东京飞悉尼的航班上看的,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评分那么高。只记住了一句台词:Everything has become a metaphor.
结尾太阳光,以我的心境看,是败笔。
这样的电影得有合适的心境才能看得下去吧。要像男主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真我,想象中很美好,可也得有物质基础支撑吧。吉伦哈尔演技真好,非常喜欢。
什么屎都有苍蝇叮
好拧巴,一个拒绝承认爱过,一个爱着但是出轨了
在飞往多哈的航班上看的,没想到居然是爱情小品,鳏夫偶遇人妻偷情这种情节太司空见惯,无惊喜而言。后半段杀出同性恋小男孩那条线索让我觉得很突兀。摄影和配乐感觉是加分的重点。曾经在《穆赫兰道》里惊艳的女神Noami Watts已经光彩不复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