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修正了我的择偶观,外貌不再是第一选择,能够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战车2依旧拥有吸引眼球的众多元素,燃烧的骷髅头,滚着火的各种轴承机械,衰败一切的视觉效果……这一切就像是一位美女,身材火辣,样貌姣好,可是一开口,就觉得这人荒腔走板,沟通是个难度五颗星的问题。
找对象得找能交流的,看的电影也不能太不着调了,是不。
凯奇老兄用男三号的精力演了个男一号,嗑掉两个鸡腿盒饭,拿着工资条就闪人了,没什么内心戏,没什么特技,更没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这就像是让松岛枫去拍露点照片一样,完全没挑战性,凯奇哥在拍摄完之后心里肯定浮现了那两个字:走你。
也许说带2的片子都很2,有太多的感情和认知的元素在作祟,但是凭心而论,这部复仇之魂真的挺2的。
如果我没看过第一部我肯定不会打三分,一分给特效,一分给主演,一分给主演演技。
第一剧情,完全弄不懂在搞什么,突然好好的警恶惩奸的恶灵骑士变成了个类似魔鬼附身的东西,就像蜘蛛侠里的毒液附身?
看了很久一直没看到想看的审判之眼,直到看到去救丹尼的时候打那些混混,把混混拉到跟前对视了很久,硬是不用审判之眼,就感觉是盯我一定要盯死你,时间不够,对视来凑?
然后后面就没看了。
第二特效,时代进步了科技也发展了特效也会有进展,恶灵骑士造型被塑造成这样也无碍,的确贴实了点,但总感觉导演想给观众带来一种酷炫帅的恶灵骑士,在我看来真的是很烂
我不理解恶魔和Johnny契约的意义。
如果说和Nadya签约是为了制造容器,和Carrigan签约是为了抓住孩子,那最初和Johnny的签约呢,难道是为了拯救地球?
签约后的Johnny被恶灵附体,每次恶灵出现都能大杀四方,刀枪不入。
可恶魔却在人的躯壳里威力大减,只得制造混血容器,一等就是13年。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直接和Johnny签约自己进入他的身体。
Danny被当做人养了13年,刚一遇到恶魔老爸就学会了全部技能,甚至直接不用契约,喷火将恶灵注入Johnny身体。
真是高手,就如当年舍弃咏唱就能使出断空的蓝染,不用结印就能再生细胞的柱间,难道Danny才是大Boss。
恶灵附体的时候应该是不分敌我的,可最后一战,恶灵居然在战斗途中看到Danny被动而出手相助,实在是太过人性化了。
黑暗系英雄都这么光明,让人情何以堪啊。
特效还是不错,尤其是地狱火工地车很拉风,Placido的烟熏妆也让我乍一看以为是萝莉。
Moreau死的有些可惜,Carrigan死得有些奇怪,恶魔死的不知所谓。
2023-04-13男朋友推荐看的《灵魂战车》因为没有爱奇艺和腾讯会员,B站要付费看,所以直接看的《灵魂战车2》。
他说1和2,影响不大,就直接一起观看了。
个人本是对于奇幻和玄幻之类的感兴趣,这个题材是我看影片第一个作为类似玄幻小说中的死亡骑士的角色。
整体观看下来,体验感挺不错的。
故事大概情节是恶灵骑士不想再被恶魔控制,变身时他无法掌控自己。
当有人告诉他,他可以取消和恶魔的交易时,他心动了。
这个条件是他要去保护恶魔之子。
恶魔之子有净化的能力。
恶魔想要以特定的日期时,将自己的灵魂进入恶魔之子的体内,以此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故事就此开展,恶灵骑士保护恶魔之子,从至目的地上帝的地方。
确实也实现了恶灵骑士的愿望,解除了他与魔鬼的契约。
但并没有保护恶魔之子,上帝信徒以恶魔之子不配活着,他活着灾难就不停止要杀他,结果被恶魔的手下腐蚀怪全部杀了。
最后在特地日期当天,恶灵骑士、恶魔之子的母亲和一直守护恶魔之子的黑人朋友一起去拯救恶魔之子。
但失去了契约的恶灵骑士根本不是对手。
恶魔曾说过:就像子承父业那样,Like father like son.所以恶魔之子重新跟恶灵骑士签订了新的契约。
然后经过一波激烈的打斗,追车,成功救出了恶魔之子。
恶灵骑士通过这次的重新契约,也能控制变身的自己。
全部看下来就是一个拯救自己,拯救他人的故事。
结构很简单。
一个半小时的看的还是挺快的。
看的很通畅。
当中的特效很绚丽。
第二次签订契约后,恶灵骑士变得更加炫酷了。
不知道为啥豆瓣评分有点低,大概是看过1,再看2,有个心理预期值。
或者是有的看的会更深刻一些。
我看这个目前感觉还行,过程很愉快,还可以学点英语口语。
期待改天看恶灵1。
啊,我一直以为看的是恶灵骑士,结果名字是灵魂战车😂。
好吧,全部改正。
这部电影的评论不太好,就像凯奇叔近几年的一堆注水作品一样,很容易将其划归至烂片行列,而且北美票房也不太好。
不过作为一名凯奇饭,而且有对这类带有黑暗色彩的堕落英雄情有独钟的人士,略书此文,带有主观色彩,不是为本片平反,也不是为其立个牌坊,而是挖掘一下《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是否还有潜力。
《灵魂战车2》是俺Marvel追过为数不多的原著漫画之一,主人公兼具恶灵、骑士双重身份并有别于超人、神奇四侠、美国队长等光明使者,更偏向于再生侠,地狱神探等这类的黑暗英雄,而他背负的诅咒和可怕造型则让他具有反传统的游侠性质。
电影的黑色风格很浓重,有别于第一部的西部风格,搭配上宗教味道,背叛灵魂的骑士一边惩恶扬善,一边要与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相抗争因此从漫画到电影,恶灵骑士是那种典型的反英雄角色。
这类人物一般都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徘徊,正义与邪恶之间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线之隔,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是他们的居所。
他们的世界观狭隘,具有黑暗、冷酷的心灵,孤僻的性格、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这些由漫画过渡到电影当中的角色与其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漫画英雄中一道怪异的风景线。
因为这类人物的小众化,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挖掘人性和亦正亦邪的深层剖析,电影拍起来很不容易,拍的好的就有《黑暗骑士》、《乌鸦》、《刀锋战士》这类,而未能突出人物内心或者拍的一般的电影就有《惩罚者》、《再生侠》、《夜魔侠》云云, 《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就属于后者。
第一集《灵魂战车》就在这方面栽了个跟头,第二集照旧,片中主角出卖灵魂的情节很象《再生侠》,但是我们的骑士大人却没有《再生侠》失去灵魂后的那种内心的煎熬和折磨,大多只是体现在了肉体方面,一味的歇斯底里怪叫。
尼古拉斯凯奇也不如《地狱神探》里基努里维斯的一酷到底和颓废到家。
片中大都是在表现恶灵骑士如何制敌和一心向善,忽略了主人公内心世界。
导演在这一方面的处理过于薄弱,与第一集大同小异。
而电影的剧情无非是本片另一个争议之处,几场打斗场面下来,之间的过渡剧情虽未让人昏昏欲睡,但却也极无营养。
平心而论,电影整体还比较紧凑,从头到尾以公路片的模式一贯到底,不过但凡此类电影其剧情必定会囊括大量信息量来交代故事。
但本片的信息量很少,从对白到情节给人的感觉衔接度不强,跳跃性挺大。
电影的故事四平八稳,发展过程很快,这倒是符合二位怒火导演的一贯作风,个人风格很重,不同的场景变换和镜头的快速切换并不感到意外,电影风格很像MV,在视觉效果之下,呈现出一种cult感觉,所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在此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说到电影视觉效果,可以说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本片宣传时期,电影的投资为7500万美元,已算是中等偏下制作,可在官方实际公布的数据中,本片的投资只有5700万,在如今电影制作动辄上亿的年代,这点投资微不足道。
因此本片呈现视觉效果的地方只有三处,也就是恶灵骑士三次变身的时候。
本片的视觉风格更加黑暗,前作光鲜的骷髅头造型在本片中北炭黑色的骨骼代替,配上熊熊的火焰,给人一种烧焦的感觉,而主角身上的服饰,也是黑色的衣着上大片焦糊的质感。
再加上同样烈焰的雅马哈摩托(由第一集的哈雷换成了)因此战斗之时,在3D效果下烈火与黑色的浓烟成为主料,导演用自己标志的凌厉风格,显得动感十足。
三场打斗第一场牛刀小试,第二场采石场大战为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结尾日光下恶灵骑士的飙车大战也有风驰电掣之感,原著中恶灵骑士的审判之眼与地狱火的运用在电影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
总体而言,这部100分钟的电影里,三场打斗加起来时间也不长,但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片微薄的投资下,这样的视觉效果应该为本片记上首功。
但本片反派太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也是两集《灵魂战车》一贯的作风,恶灵骑士没有一个像样的对手,也让为数不多的战斗场面转瞬即逝。
几段打斗虽然短小,但没有像第一集那样到高潮时已死去,记得前一集电影动作场面也是炫目,但不过瘾。
本片的动作场面起码在有限的基础上能做到过瘾,资金微薄让这些场面未能延展开来,可称遗憾。
其实作为一部大明星主演、漫画改编的电影,原本非常主流化。
但本片的原著早已限定了粉丝群体,而且在克·耐沃尔代和布莱恩·泰勒的风格之下,显出了一种B级片的感觉。
重金属配乐颇为劲道,比起第一集克里斯托弗·扬较为温和的交响乐与电吉他搭配的音乐,本片的配乐David.Sardy的配乐绝对符合恶灵骑士这个形象。
也许这二位来自《怒火攻心》的导演根本没打算把本片拍成一部主流娱乐电影。
还记得第一集的标志场面是什么吗?
两代恶灵骑士互飚的场面,配上西部主题曲《ghost riders in the sky》,是整部电影中最棒的地方。
而第二集的标志场面?
无非就是恶灵骑士给小正太演示“火焰喷射器”那段,恶趣味十足,也非常符合原著。
由此看来,这部《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很暴躁很暴力、以主流电影的姿态去拍摄一部B级片,很小众,很黑暗,灵魂更加扭曲,也更加符合原作的风格。
从音乐到打斗,一切都是为了刺激观众肾上腺素而来,而有限的投资也限制了电影更多视觉效果的发挥,而剧情也是饱受诟病,这大概也是本片在北美票房失败的原因了。
作为一部Marvel的漫画英雄电影,本片原本是在计划之外,大概是Marvel被迪斯尼并购让索尼公司担心失去这个角色的拍摄权(Marvel与迪斯尼合并之后,原各家公司所拍摄的漫画人物形象继续保留几年,到期收回),才抢拍出炉,仓促的痕迹也就不可避免的变得更加突出。
这部电影虽然票房失败,但里面的黑暗风格却是我比较喜欢的,抛开乏味的剧情与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无知态度,这个反英雄的电影虽说未能成名,起码动作场面是非常精彩,只是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这种心理有点微妙,因为,娱乐电影,其实本来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而让人看了会抱有一点遗憾态度,下意识是因为觉得它本来可以更好一点——也就是说,《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本身起码对于个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可赞美的地方,因为它们可以让你想象,哎呀,本来可以更好!
才看了不久……感觉相比第一部最大的区别就是骷髅头从白色变成了炭黑色,还有就是那衣服,也脏得可以,每次变身都好像从原油泄漏的海面钻出来的水鸟。
不过那个腐烂超人倒是个亮点。
尤其是开卡车吃东西那段。
从中发现:塑料包装还是有点优点的。
说来最讨喜的还是那男生正太。
清秀,时而有耍酷的表情,是我喜欢的类。
期待十年以后。
第二部中的凯奇明显老了很多哈他就像一个刚从墓里爬出来的一样,完全失去了第一部中那种洒脱明快的阳光,做如此的打扮是为了现实他的颓废吗?
最后的集会怎么搞得有点像食死徒,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哈利波特。
场景拍的很昏暗,不像第一部那样明朗,很多东西也不像第一部那样炫,此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风格,所以感觉没有第一部拍的好,不过好像变得更牛了,白天也能变骑士了……第二部对骑士的身份做了重新的解释,总感觉除了人物、骑士等没有变其他的好像和第一部片子没什么关系,故事背景、人物关系设定基本上都变了。
哎演员虽然没换,但其他的换的挺多的,说实话,看系列电影最不喜欢换来换去的了。
回了北京。
看了《灵魂战车Ⅱ》的首映。
很不喜欢第一部。
太保守。
除了角色外,通片找不到一点漫画原作的气质。
第二集说是要改掉这个毛病,走回到更哥特、更黑暗、更恣肆的路子上。
这是我喜欢的东西。
而且电影也确乎是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
可看完了,为什么并没有更兴奋的感觉呢?
我看过的漫画不多,从很有限的阅读量上来说一点体会。
漫画(无论其题材为何,风格平实还是夸张)的世界是经过高度简化的。
即使其分镜手法再接近电影,漫画的静态画面(画面与画面间的割裂和不连贯)、对于表现内容的高度自主性(譬如只要作者愿意,可以完全将背景空间从画面里抽离,而几乎不会引起读者在阅读上的不适感)等等的特色,都使得漫画在剔除冗余信息、从而在一个更简化的层面之上构建起一个更主观、更随心所欲的世界的能力上,轻松地便拥有电影所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
如果把电影比作满载辎重的主力部队,那么漫画大概就是轻骑兵,灵活机动,没有包袱,可以更轻易地突入到更深入的那个部分里去。
换句话说,漫画的热血、残酷、深刻……是一种简化了(经由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拣择)之后的、以纯粹取胜的热血、残酷、深刻……。
这是与漫画自身的长处紧密相连的。
但是,当同样的题材,要从漫画移植到电影的时候,由于电影对于“真实性”的高度要求,对于还原一个真实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是完全虚拟的)的高度要求,使得电影的世界里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
真空被打破了,大量有害的、无害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气体涌入进来,虽然用肉眼难以分辨,但实际上,从漫画到电影,叙事环境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原本的热血、残酷、深刻……很容易因为生存土壤的变化和消失,在另一个世界里变得苍白、肤浅、可笑……个人觉得,这才是从漫画到电影,两种体裁转换之间,创作者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诺兰的《蝙蝠侠》系列真的非常了不起。
它那么漫画,又那么真实,那么娱乐,同时又那么洞透和深刻。
它用电影的复杂性来反哺漫画,给出了一个极好的让漫画在漫画之外生存的范例(想了想,要讲的太多,没什么准备,就不撒开去在这里讨论《蝙蝠侠》了)。
而另外一种解决方式,是索性更大程度地接纳漫画的手法进入电影,将之锻造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用所谓的“风格化”来继续在电影这种介质里维护其“漫画真空”,譬如《300》和《罪恶之城》。
《灵魂战车Ⅱ》的方式,实质上更接近后者。
导演马克•耐沃尔代和布莱恩•泰勒拍过创意过人(但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的两集《怒火攻心》,是很懂得拿B级片范儿来给自己做噱头装点门面的人物。
这回也是想如法炮制,以更忠实原作的路线来讨好漫画读者,至于由此引出的由漫画移植过电影而产生的种种虚弱处(如前述),则试图拿B级片的风格强行盖过以求一逞。
只可惜这十几年漫画改编片的水准突飞猛进,《刀锋战士》那个年代的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另类英雄形象早已经不再新鲜,而且,除了这样一个炒冷饭的人设之外,电影再也没有别的细节来支撑主人公的这一核心困惑,就只剩下尼古拉斯•凯奇在空洞的故事背景里无节制地挥洒着他的“嗑药演技”。
《灵魂战车Ⅱ》很火爆,中段和结尾的两场动作戏都很彪悍,影院哐哐的音效更是从头震你到尾,但电影的空洞,始终是B级片范儿的虚张声势所掩盖不了的。
看着凯奇卖力地在银幕上企图复制他从前的青春和张狂,心里忽然有一种即使是造梦的电影,也无法让你回到过去的伤感。
还会有第三集吗?
什么惊悚,什么奇幻,真不知哪里能跟本片扯上联系,依我看就是个尼古拉斯凯奇版的缩水《变相怪杰》而已。
低成本制作,纯粹娱乐片,加些3D元素便能称之为大片?
国家电影总局的水准真不敢恭维啊!
我跟十二岁的儿子讨论,说本片是部儿童电影,儿子却不同意:就冲那个喷水枪,它比儿童还低,也就算个幼儿电影吧!
哈哈这话尼古拉斯凯奇真该好好听听。
事实再次证明如果你的电影只有二三流水平而感到信心不大时,拿到好莱坞预告剪辑师手中,它看上去就像一部五星级电影一样让人期待没错,当看到预告里翻身慢镜射击、锁链从天而降、大火焰起重机这些场面时,就非常激动地期待它了虽然正片出来后很多人骂爹骂娘,但我想两个新晋导演这么卖力地拍摄,怎么也比第一部好吧(我没有说第一部差),可能是人们太挑剔了而已等到真正一看时,出现预告里的场景依然很激动,背景音乐也有大片Feel,除了偶尔乱入的街头音乐和莫名其妙的人物反应外还是不错的,但是……越往后看亮点越少,我不知道为什么恶灵骑士每次抓住别人时都在那吼,我想“要吸灵魂了,要吸灵魂了!
”,却啥事都没,继续吼了半天后我又想“终于要吸了!
”时他就把那罪恶的人放了,要不就烧成烟...我说,我不是喜欢看吸灵魂的特效,而是看那人罪恶的一生毁于复仇的正义手上感觉很好,你要是不吸的话,为什么要吼呢?
吼一下可以,为什么吼那么多次呢?
吼那么多次可以,可为什么每次都吼半天呢?
每次吼半天也勉强接受了,为什么吼一半的时候要酷酷的看一下屏幕再继续吼呢...不过影片里面的小幽默还是不错的,例如小反派在车上找东西吃那段虽然说本片预算很少,所以特效粗糙是可以理解的,战斗场景弄成坑爹的黑白风格也算了,最终战斗爽一下总可以吧,却依旧小打小闹于是,整部电影剧情不能看,音乐撇去乱入的摇滚还不错,特效粗糙了点但挺有新意,嗯...作为消遣看一看还是挺好的总体评分:3.0/5.0最后的仪式可行性太低了,人总是很容易受诱惑堕落,这么说的话诞生电影里所说的大魔王的几率太高了,毕竟恶魔又不止一个,而且,最后就那么一丁点人守着这么重要的仪式...圣所太坑爹,什么能力都没有,本来还以为圣所和反派会大战一场的,在脸上画了那么多符咒却还是被秒杀...最后的公路战就摔来摔去,太坑爹了
这片儿令我深信——凯奇兄绝对是受了诅咒的……
没想象中那么难看~ 支持下Cage!
泥煤最后打完BOSS才升级蓝色高温火焰,第3部啊啊啊
虽然毫无剧情,虽然凯奇大叔一直走下坡路。但是着火的骷髅头还是非常的酷!
没啥好说的,烂片大叔凯奇
很酷
一看见骷髅头冒着火出现,就像拿桶水浇上去~~~~~~坐我边上的小朋友看的好high啊,这种片子审查都能通过,不怕小朋友们没事儿放放火么,用手去抓rose的胸部比这强多了。
去碎石场之前那段真不错,不过依然只有2星
豆瓣为什么不能打负分??
还是挺喜欢的,设定太棒了!CULT的三维动画很过瘾,宗教段落也很吸引人。音乐比第一集带劲儿,不过机车的话,雅马哈就比第一集的哈雷逊了点。
好无聊的片子
不管质量怎样,反正我就是喜欢那颗燃烧的骷髅头和拉风的机车!
从一开始把这部电影的续集交给怒火攻心的导演组就是个错误。节奏确实比前一部快了很多,但是磕了药的节奏、莫名其妙的炫技、胡乱燃烧经费彻底让这部电影口碑和票房扑街。凯奇的演技和电影质量是同步的,好电影贡献好演技,烂电影贡献烂演技。可这部电影里凯奇的演技确实不知道比电影高到哪里去了。
我能不能说只是因为Cage才看的呢?!
又刷下限了...凯奇啊
还行,这样的片子确实让你吃惊!但是似乎看多了也没那么给力了!
在影院看的3D的二,又回来看的1。还是第一部比较不错,当然第二部毕竟看的3D的,效果会好一点。娱乐娱乐休息休息了~
帅呆酷毙无法比喻。。。我给10分
还能拍得多无聊
剧情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