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The Station Agent,下一站,幸福

主演:彼特·丁拉基,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鲍比·坎纳瓦尔,乔什·帕斯,保罗·本杰明,Jase Blankfort,鲍拉·加茜丝,理查德·坎德,林恩·科恩,瑞雯·古德温,马拉·苏查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3

《心灵驿站》剧照

心灵驿站 剧照 NO.1心灵驿站 剧照 NO.2心灵驿站 剧照 NO.3心灵驿站 剧照 NO.4心灵驿站 剧照 NO.5心灵驿站 剧照 NO.6心灵驿站 剧照 NO.13心灵驿站 剧照 NO.14心灵驿站 剧照 NO.15心灵驿站 剧照 NO.16心灵驿站 剧照 NO.17心灵驿站 剧照 NO.18心灵驿站 剧照 NO.19心灵驿站 剧照 NO.20

《心灵驿站》剧情介绍

心灵驿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芬巴·麦克布赖德(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 饰),一个一心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普通男人,而他天生四尺五寸的矮小个头却格外引人注目。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声中,芬巴只得避开人群,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各式火车上面。 当唯一的好友过世,芬巴决定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搬到纽泽西乡下朋友留给他的废弃火车库房独自生活。然而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访客,让原本希望离群索居的芬巴不情愿地开始了他的邻里生活。刚刚遭遇丧子之痛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哈里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健谈热情的热狗小贩乔·奥拉马斯(鲍比·卡纳威 Bobby Cannavale 饰),以及其他新朋友。渐渐地,在他们的温暖关怀下,拒人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敞开心扉,他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有了微妙的变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江河日上罗布泊幽陵白箱女子监狱第一季绝不认输小小乔出走女朋友获得快乐非常保镖关于艾玛颜心记我的助理不简单幕后玩家半糖初恋皇太子的初恋谍影迷情第三季哈啰少女网路胜利组爱马的女孩探长薇拉第三季沐浴之友最后的肖像天作不合的我们第一季娜塔丽一村之长之从头再来堀与宫村警中英雄但丁酒店毒海风云枪侠

《心灵驿站》长篇影评

 1 ) 这就是生活

好久没有这么安静的看完这么生活的一部电影了。

这是一部相当好的电影。

虽然没有养眼的俊男美女,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是三位主角的表演却让我觉得,原来这就是生活。

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平静,寂寞,小溪一样流过。

Fin的生活,有痛苦,很隐藏。

Joe的生活,很平静,很自在。

Olivia的生活,有痛苦,有希望。

但是三人交汇到一起之后,各自敞开心扉,变成好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有那么几个人。

最亲的家人,爱人,知己。

如果生命中这些都完整了,多么美好!

但是总会有不如意。

三者中总会有缺失。

多么希望,我拥有完整的这三者。

 2 ) 温柔地靠近:自卑、补偿、超越!——影片《心灵驿站》心理解读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专家、主任心理咨询师 叶艳《心灵驿站》,又名《下一站,幸福》,这是一部平淡、细腻而温暖的影片,细节处总能轻轻碰触心弦,心生疼地想要流泪。

影片讲述侏儒身材的芬,外形高大俊朗、话语滔滔不绝的乔,遭受丧子之痛、深陷抑郁情绪中、美丽善良的女画家奥丽维娅,三个人因各自的痛苦走到一起,相互陪伴的故事。

自卑:芬,因为身体侏儒,而拒绝和外界打交道。

他选择着一切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购物,他一个人,挺着胸、昂着高傲的头在那些高他一倍的人面前走过,然而,他还是躲着的,他选择关闭一切、关闭他的耳朵、他的心,任由他们的嘲讽、挖苦,尽可能远离与人的接触。

他用这些行动告诉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不要关注我,请忽视我的存在,请别来伤害我……这样乞求着。

同时,他又筑起高墙,小心防备着随时而来的伤害——被动保护自己。

芬板着脸、硬着身子,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小心翼翼地从人前走过。

他的身上时刻带着一个怀表。

有人说,他是控制。

控制感,往往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生活的可控,让芬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被欺侮、嘲笑的可怜虫,他还是可以主宰,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

芬,像怀表一样精准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控制着自己。

对于芬来说,从这份可控感中,他获得着些许自我成就感、安全感、安慰感。

在一段铁轨场景中,沿着铁轨走的芬,发现后面跟着一个胆怯的黑人小女孩,他转过身,毫无防备地、充满热情地说:hey,黑人小女孩羞怯地飞快逃去。

透过这个场景,我们看到芬的内心其实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惧怕受伤害,对人的不信任,让他将自己用铜墙铁壁包裹起来。

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故事《铁炉人》,讲的就是一个惧怕受伤害,或者因为受伤害,已经失去对人的信任的一个人,他将自己封闭在铁皮里面,扮成冷冰冰的样子,拒绝人走近他。

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人。

说到控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凡是控制的人,都是安全感缺失……控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具有控制欲的人,另一种指,做事具有控制能力的人。

具有控制欲的人,不一定对事情有着很好的控制,而在做事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人,未必一定是一个控制欲的人。

回到芬的话题,芬内心的渴望交流,当他遇到更弱小的人时,就会表现出来,或者当他确定这个人不会伤害他,他感到安全时,他才会打开心扉、敞开自己。

比如,超市的那位与他甚为默契、相知的老黑人,后来的乔与奥丽维娅。

因为身材矮小,芬遭受着恶意或无意的伤害,对于芬来讲,因为自卑,便会让他更加敏感,即便是一个无意的伤害,也会在他的内心掀起浩瀚风暴。

所以,芬——控制!

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控制起自己受伤害的脆弱的内心,也许它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发抖,但是他完全表现出“钢铁人”的样子,装作无枪不入。

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把受伤害后,自己愤怒、委屈的情绪压抑下去。

胆怯和弱小让他不敢发泄,因为他不确定发泄的后果是否是更大、更让他恐惧的伤害。

所以,他必须“控制”!

然而,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会因由你的控制,就消去。

压抑,只是隐而不发,只是不断地积累而已。

芬的情绪宣泄有一个途经,那就是火车。

芬,酷爱火车。

在心理学中,火车的象征是什么?

火车,大概是最有气势、体形最庞大的交通工具了。

由此,我们不难想像,这对身体矮小的芬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

芬将心理需要投射到火车上,来获得一种对强大外形的满足。

不仅仅如此,火车,动力很强,跑起来,呼呼响着,甚是气势磅礴。

对于情绪总是压抑着的芬来说,火车这种气势会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快感,压抑的情绪,借由火车进行了释放、表达——情绪的替代宣泄,情绪的“发声”。

黑人小女孩,也酷爱火车,常常一个人在火车上玩,这个孤单的小姑娘,她内心有着怎样的情绪呢?

交通工具,象征情绪的发声。

这在我们的沙盘游戏中很常见。

一段时期有着比较大的情绪的人,在做箱庭时,往往也会选择火车、飞机、火箭、赛车这类运输工具,这些无意识选择的小玩具,象征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波动情绪。

芬的情绪,在他醉酒后,站上吧台,大声嚷嚷时,达到高潮。

醉酒,意味着失控,控制达到了极限,情绪冲破控制。

站上吧台,大声嚷嚷“你们都来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丑陋身体……”这时,他放弃了假装,放弃了躲闪,看吧,看吧,这就是我!

他开始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由此开始。

于是,控制打破——怀表被轨道上被压得粉碎。

他敢于接受黑人小女孩的邀请,走上讲台。

当问到身高时,他神态自若地如实相告,他不再惧怕被拒绝,依然坚持去关心奥丽维娅……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而不是掩饰、假装,不是去追逐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

简单说下乔和奥丽维娅这两个角色。

导演用乔——一个外形高大俊朗的形象来演绎另一类人。

如果说,身材矮小的芬自卑,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

那么,拥有高大俊朗外形的乔,就一定特有优越感,特自信,是上天的幸运儿吧?

乔,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痛苦。

乔的出现,在打电话。

乔的每次出现,总是在说话,不停地说话。

芬用火车表达、释放他的情绪,而乔,则用说话来表达、释放他的焦虑,不安。

和芬的方式不是的是:一刻不停地说话的人,内心充满着恐惧、不安、焦虑,他试图用说话,用与人的忙碌交往,来掩饰、掩盖、回避这些情绪。

如果说,芬回避的是来自外在的伤害。

而乔,则是在回避内心的恐惧感,他用“忙碌”来麻痹自己,不是在说话,就是在打电话,或者在做饭……奥丽维娅与芬进行成人般的对话,而对乔,只是像对孩子般一样无奈摇头。

高大俊朗的乔,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男人性感的情节。

乔一直像一个大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

耍宝,逗乐,带给大家快乐,往深里看,这其实是他用来与人交好的一种讨好行为——让所有人都喜欢他,这样,他处在人堆里,就不用害怕。

猜想一下乔的家庭,影片有不多的情节有提到:父亲生病,他来替班,和父亲一起去酒吧,父亲的突然病重,会让他慌乱得吓得半死……父子间的这种过度缠结,似乎在说明,乔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异,或者母亲在他早年过世。

父亲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乔对父亲也是过度依赖,以至于到了成人的年纪,依然是一个孩子样,甚至不工作挣钱(“父亲生病,他来替班”似乎在说明乔一直没有工作),这在精神分析中,称作“庵割焦虑”,对父亲的依赖,以及,对自己成年会威胁到父亲的权威感到惧怕,于是就仍然扮孩子状,来讨好父亲,也来讨得被照顾。

再来看一下奥丽维娅这个角色,一位丧子、离异的母亲,她将自己封闭着,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的发声表达方式是:绘画。

当乔和芬第一次来到她的家里时,他们俩对她的画都表现出惊异的样子:那些画,色调灰暗阴沉压抑,人物的表情扭曲或疯狂的样子。

这是她内心的表达。

补偿与超越:生命的成长,无论哪方面,都要回到关系中,在关系中修复,透过关系来完成生命的圆融。

三个人因为不同的痛苦,吸引着走到一起。

三人不同的情感缺失,在关系中被无意识地得到补偿、满足。

乔是一个向外求的人,他热烈而善良地讨好周围的一切人。

这让封锁自己的芬无法拒绝这份没有任何伤害企图的热情。

芬的内心一直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对人的不信任、多年来的伤害让他不敢敞开自己。

然而,在乔不断地热情攻击下,芬开始有些牵强地、勉强与之交往。

芬的钢铁人面具开始有裂缝,然后在不断地与乔、奥丽维娅的交往中,被一点点消熔……在这两个人的交往中,芬的沉浸内心,内在的强大,也让乔不得不学习安静。

在有芬的陪伴下,乔开始安静下来,静静地共同午餐,安静地观火车,安静地沿着铁轨散步。

神圣的静默,静默常常能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变得清净、智慧。

这份安静,静下来,对乔来说,是难得的心灵休憩时刻——乔的内心开始停止慌乱地外求。

影片名《心灵驿站》,具有深刻的寓意:驿站,火车的一个小停站处,休息处。

当火车停下奔跑,当情绪,平静下来。

当我们放下争斗、纷扰,不被恐惧、焦虑所困,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时,智慧便在我们内心升起,我们才能够清明地、自由地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停下来,安静下来,是获取心灵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总是要回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

影片中,只有芬和乔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芬和乔间的关系更多是满足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伙伴关系。

心灵的独立、圆融还需要一位女性,一个母亲角色。

美丽、善良的奥丽维娅,沉浸于丧子、离异之痛中,这份忧伤无法排解,她拒绝使用手机,拒绝与外界交流,把自己关在痛苦中独自饮泣,直到遇到芬。

芬的外形缺陷,这个孤独、脆弱,假装坚强的灵魂,让善良的奥丽维娅内心升起一份母爱般的疼惜、怜悯。

她开始主动去关心芬,去温暖他。

这份爱,超越人性中的欲求,圣洁而纯粹。

如果说,乔用热情攻破了芬的防线,奥丽维娅充满温暖、柔柔的爱,就像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完全的安全、放松,没有伤害,没有拒绝与防备,让芬内心多年筑起的坚硬堡垒开始消解、熔化。

对于乔来说,芬、奥丽维娅更多是他的父母亲角色。

这个早年缺失母爱的大男孩,在与芬、奥丽维娅的关系中,再一次回到父亲、母亲的关系中,将这份来自生命深入的恐慌得到补偿和满足。

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讲述,我们猜测的话,乔将会在这样一份充满爱的母亲身边,在静默、淡定、接纳自我缺陷、不再控制的父亲身边,脱乳,成长,真正实现他心灵的独立。

奥丽维娅,仿佛一位女神,美丽、善良、圣洁。

我对她怀着强烈的情感,热烈地爱着她。

这样一份移情,我想不仅仅来自我内心的投射,导演的寓意也许就在于此,芬和乔,一定也怀着热烈的情感爱着这位女子。

她将丧子之痛,对儿子的那份爱,更大地给了需要爱的人,而不再只是狭隘地,自己的儿子。

完成了一个从人性之爱到神性之爱的蜕变过程。

再回顾一下三人的关系吧,沉默的共进午餐,疯狂地与火车赛车,沿着铁轨散步,夜间小叙,相互间用细微的温暖陪伴着对方、陪伴着自己的痛苦。

在这样一份淡淡的、缓慢贴近的爱中,心灵碰触,彼此懂得、疼惜、温暖,生命开始不再回避、开始有力量敢于去面对那些苦痛。

经历过痛苦、风雨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下一站,幸福!

 3 ) 一部送给自卑、自闭、孤独者的温暖片子

《心灵驿站》一部送给自卑、自闭、孤独者的温暖片子,三个孤独者抱团取暖芬:由于身体的缺陷,在日常不被社会接纳,被社会嘲笑,内心自卑而封闭自己,只想安静地过完自己的时光,日常看看火车,看看书,走走铁轨奥利维亚:丧子离婚封闭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常就是画画乔:看似热情的一个话痨者,却必须照顾瘫痪的父亲。

虽然热情开朗,其实可以看出他也是比较孤独的围绕着三个中年,一段非常平淡无奇的乡下安静无趣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痛楚,在现实和逃避中挣扎,这恰是给“不堪”、”失败“、”自闭“ 们带来了的温暖

 4 ) 孤独是一场修行

我们都曾孤独 我们都曾困于混沌之中 但我们又都曾存在过 奔着小恶魔来的 全剧没有多少台词 但却直戳人心 你不是我 你有怎么知道我的感受 芬是经历了多少 才……唉 我怎么写不出来呢🙄 总之就是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他人 你不是人他 你没有经历过他的经历 你不会明白他的感受不要通过外表去判断一个人 高尚的灵魂往往都藏在并不出众的外表之下怎么样都要开心的活着 不幸的经历谁都有 看你对它了 啊呀呀 豆瓣第一次影评 太失败了 词穷啊 算啦算啦 都在心里了

 5 ) 走下去

7.8/10有着各自故事且个性鲜明的三主角抱团取暖的温情小品。

前一小时带入感很强,会随着主人公或忧郁或开心,时不时被小情趣触发笑点。

再加上铁轨与周围自然融合的美丽景色,美好得真像个Wonderland。

但可惜,虎头蛇尾,矛盾的出现仅仅附上一层阴霾,而矛盾的解决似乎软弱得令人回忆不清。

火车轨道从一个站通往下一站,抬头坚持走下去,景色会大不同。

 6 ) 与不堪的生活和解也许就在下一站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想要掩饰的特质、障碍、记忆或处境不是吗?

否则也不会有双眼皮贴、美白霜、生发剂、束腹带、高跟鞋,不会有修颜类App、情绪管理类培训班,甚至不会有可供隐遁的竹林和无限向往的桃源。

但这样的人生不大至于被怨恨,因为即便不掩饰也不至于很异类,即使有点异类也可以掩饰成不那么异类。

但如果上天给你的就是无法掩饰的异样呢?

该如何面对各种目光,该如何面对生活以及无力的自己呢?

影片《心灵驿站》又译作《下一站幸福》中的芬,成年的他却没有小学生高。

“侏儒”这个无法掩饰的标签几乎吞没他的一切,喜欢火车的他不能学驾驶、甚至上火车都会被调侃该买什么票,可以想象他被吞没的一定也包括无数次的挣扎和努力。

他无可选择地成为善意或恶意调侃取笑的对象、有意或无意被忽视的存在。

这当然不能怪他,甚至都不能全怪那些捂着嘴议论他、举着相机对准他的人们。

芬慢慢成为某种“光疏介质”,本能地反射掉所有不尊重、不友好的目光,甚至,所有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生活也没有放过芬。

他唯一的同好、“Golden Spike”店主,他唯一可以一同参加火车社团活动、可以用吸烟和听火车打发漫漫时光的朋友,同样孤独的亨利突然去世了。

亨利在遗嘱里把其拥有的位于纽芬兰半英亩土地上的一个老火车站留给了芬。

于是终于成为孤独星球的芬,沿着铁轨前往陌生的城市,以及并无期待的新生活,毕竟即使是新环境也可以猜得到他人反应与目光。

可即便如此,生活也没有放弃芬。

火车站外面横着的热狗摊、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冲向芬的汽车,把两个不期而遇的人带到芬的生活里。

从曼哈顿过来,替父亲看热狗摊的古巴小伙乔奥拉玛斯;从普林斯顿过来,为疗愈丧子之痛的女画家奥莉维亚;两个不同经历,莫名吸引,同样孤独的人,在芬不断地拒绝下,飞蛾扑火一样尝试着靠近芬的生活。

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成了两个人的尬聊、三个人的聚会;一个人的梦想成了两个人的疯狂、三个人的分享。

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却也不缺少故事。

沿着铁路收集道钉的小女孩,因为男朋友脾气暴躁不敢告知怀孕的图书馆女服务生,因为前夫纠缠而伤心欲绝的丧子母亲,因为父亲身体不好而奔波辗转的儿子……在别人的生活里,芬同样看到了孤独,原来谁都带着伤痕与彷徨,谁都揣着秘密与沉重,只不过有些人摆在脸面上,有些人拖在影子里而已;只不过有些人选择惺惺相惜抱团取暖,有些人选择用虚张声势粉饰不堪罢了。

如果不是得而复失,芬也许都没发现,常常挂在嘴边的否定变成了肯定;看见就头大的热狗摊不见了竟然会怅然若失;沿着铁路散步的终点竟然成了她家的门前。

那些上赶地陪伴竟然无奈无奈就成了牵绊,那些无端地主动忍耐忍耐就成了想念。

如果不是失而复得,芬大概无法体会,无法摆脱的不同竟然成为拯救自己的安排;曾经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然也可以没什么大不了地挑战;昨天还如坐针毡的相处竟然成为怡然自在的今天。

那些坚硬的冰壳温暖温暖就春风化雨,那些固执的坚持松动松动就萌发改变。

所以,不用灰头土脸又急赤白脸地与生活争辩,也许和解就在幸福的下一站。

影片在细节中埋下了生活的暗喻。

笔直看不到边的铁轨也会在某处交叉,彼此孤独的灵魂也会不期而遇;而“Golden Spike【注】”的芬也会辗转到NEWFOUNDLAND,被不友好对待的生活也终会找到新途(new find land)。

注:“Golden Spike国家历史遗址”是纪念历经千辛万苦参与从加州圣克拉门托到普罗门特里段700英里铁路施工的华裔劳工。

Golden Spik拱门在华人呼吁要求下由“中国佬”(China man)更名为“华裔门”。

 7 ) 下一站的幸福——[The Station Agent]

文/故城火车缓缓驶过,手中的手表在阳光下闪着古铜色的颜色,眉宇轻轻一瞥,顿时百感交集。

他是一个侏儒,身高与普通儿童相似,脸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而且远远不止如此,他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不公,歧视和负担。

上帝赐予的畸形让这样一个成年人自闭,忧郁,内心空虚。

他生活在世界的边缘,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本可就这样生活得平淡,他本可让孤独和寂寞陪伴他这样平稳的度过一生,他本可以让眼前的Golden Spike商店成为一生的归宿,他本可不去了解什么是幸福,他本可继续封闭内心封闭感情。

但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去定位自己的人生,不得不再次逢迎冷嘲热讽,不得不将久闭的心扉微微敞开。

然而迎接他的是幸福还是更大的不幸?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的话,不要去打扰那些天真的笑脸。

那些生存在大山中的孩子们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他们将会永远地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中。

他们不了解外界的繁华,也不知晓外界的苍穹,仅仅与大山相伴,守住自己的一片天空。

这已足矣。

而当你向他们展示外面的花花世界的时候,当一切琳琅闪烁着,欲望被挑起的时候,当诱惑的旋涡深深吸引着他们的时候,物欲与虚情假意已经慢慢袭上他们的肢体,并且驻留,扩散,最后成为了永远的负担。

男人的浮幻人生在这样一个杂货铺开始,他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与世无争,和老人友善的相处。

黑人和侏儒,这两个被世界遗弃的人就这样相依为命。

然而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无助让老人在一声平淡的“Lunch”后撒手人寰,而律师口中的"Nothing"无疑宣告了他新生活的开始。

铁路蜿蜒的尽头那座白色小屋是老人留给他的唯一遗产。

和远处荫蔽在丛林中别墅相比这座小屋相形见绌,而男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低人一等,这不仅仅指的是个头。

随后的两个人物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也许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只是让自卑牢牢控制着时间,让时光滴滴答答淌过。

乐天派的古巴热狗小贩首先来到他的生活,他喋喋不休和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让他稍感欣慰,但即使这样,这种愉快也仅仅在他的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Patricia Clarkson的出现则颇显意外。

在空荡荡的乡间公路上,他短小的四肢是那么容易被忽略,在女艺术家丧亲之痛还没有平抚之际,仓促的碰撞发生了,也许此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次相遇与第一次惊人相似,却不如第一次的平淡,带有几分滑稽与嘲弄的笔调绘出了女人心不在焉的慌忙,而男人那双逃避整个世界的眼神是这样的让人难以接近,以至于女人的万般歉意被一堵无形的墙阻隔在外。

男人总是习惯于一个人漫步在铁轨旁,就像他对热狗小贩盛情邀请下冷漠的回绝,就像他在便利店被店主如看马戏团小丑似的摄影留念后的脸角一皱,因为他知道当那张成熟的脸和幼小的身体合二为一的时候是多么地不协调,结果就会像片中铁路上尾随的黑人小姑娘在一声“Hi”后仓皇而逃。

他与女艺术家的第三次相遇在有前两次相遇的铺垫显得非常合理和流畅,"You are safe, no car.",我想看到这一幕的瞬间我们都会会心一笑,如此精妙的言语将三次邂逅天衣无缝的衔接,也让压抑的空气荡漾出了些轻松的气氛。

女人也是一个封闭的人,与丈夫的离异以及不能从2年前丧子中排解开来一直困扰着他的生活。

她讨厌电话,讨厌交流,但却在这个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侏儒面前畅开了心扉,倒出了女人受伤的内心世界,这就如平静湖水中泻落的一滴清泉,男人心中被掀起了点点涟漪。

他们有着共同的遭遇和相通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默契让聆听在这个时候来的如此美妙和沁人心脾。

都说搞艺术的女子有着精致的精神,其实精致的同时也代表了脆弱与敏感。

遗落的手机是牵连两人的线索,热狗小贩热情的到访让人感到明媚而愉悦,他的“怂恿”与热切的沟通欲望也渐渐叩开紧闭的心灵。

第四次相遇在小镇的图书馆,女人的善意又一次遭到了拒绝,也许刚开始的邂逅还参杂着同情,那么现在则更多了些知己的关怀。

第五次是在热狗小贩的饭桌前,男人第一次吐露想拍关于火车的电影的心愿,女人细心地记下并买下摄影机赠予他。

接下来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对话,交流与微笑,男人逐渐也可以容纳热狗小贩与他一起的漫步,漫步人数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最后增加到三个。

随后他也能从容走过镇边的小路与图书馆女助手寒暄,幸福的笑容也在慢慢回到男人和女人的脸颊上。

直到有一天,镇上的小男孩天真可爱的笑脸、顽皮地踢足球让她再一次想起了失去的儿子,她匆匆离去,眼中挂着的液体偷偷洒落,不经意间我们突然意识到过去的伤感是永远不能逃避和忘记的,它总会在一个明媚健康的晴天,一个细雨绵绵的阴天,一屡云彩掠过,一丝雨水滑过的时候悄然降临。

时间并不会带走一切,只会让记忆封尘,只会让封存的记忆不会变质腐烂,当某一天我们拿出来回味的时候依然新鲜和纯净。

随后的日子和快乐别无二样,他和小贩会一高一矮活动于整个小镇,高低交错,和森森绿树连绵起伏,调子流畅得让人沉醉和恍惚。

他会因为图书馆女助手夸他“have a nice chin”而与同伴分享,他会和女人聊起爱情、和小贩聊起性,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当幸福触手可及的刹那又迅速崩溃,其速度之快让人促不急防。

飞驰驶过的女人的汽车对他们视而不见是友谊破碎的先兆,女人扔出20 dollar后一声再见像是与他素昧平生,酒吧外被图书馆女助手男朋友粗鲁地推倒在汽车上,歇斯底里的撕叫着“我不是你的女朋友也不是你的母亲,你也不是小孩,滚开”顿时将他从天堂投入了地狱,热狗小贩又因为他暴躁的脾气似乎永远的远去了,这一切的种种都无异于在他刚刚治愈的伤口再次被涂抹上了盐巴。

借酒消愁后他忍无可忍,委屈,不平,愤怒,悔恨一涌而上,推倒酒瓶,他站在酒吧吧台上,让丑陋的躯体暴露在众目睽睽下,让悲痛来得更猛烈些吧,他踉跄跌出酒吧,留下的是尴尬与面面相觑。

男人仰卧在枕木上,耳边是若隐若现的火车轰鸣声,逐渐接近的火车拉出其长长一鸣,可怜的人哪,你还在静静地承受这一切。

如果这一切都是虚幻,那么让虚幻继续。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我相信老天这次终于也青睐了他,老天给了他这样一次重来的机会。

朦胧的世界,眼前留下来的是怀表被碾碎的残骸,他已经不需要时间去衡量整个生命,一切的眷顾和幸运让他再次踏上了寻觅女人的路途。

坚韧的人们应该向他致敬,因为生命的勇气在这一刻化为力量感染女人,也在感染我们。

三个人的幸福,也是下一站的幸福,火车的轨迹不仅仅是眼前的铁轨,因为它总是中规中矩没有因任何一辆车的驶过而改变,火车的轨迹也不仅仅是烟囱划过天际留下蒙蒙烟雾,因为一阵风吹过会让它无影无踪,火车的轨迹是三人的步子,是踩着枕木的踏实,是默默细语的滋润,是承载回忆的轻吟。

在寂静的夜,顷刻间,轨迹化作点滴的幸福,弥漫整个空间,我想到了[十里香],醉了: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04/05/11 19:27

 8 ) 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里男主他一只生活在很压抑的空间,一直陪伴他的朋友是与他有着相似的爱好者,火车追逐猎。

男主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知道他的朋友离世,也或许是上帝给他独有的照顾,朋友将他的在火车站的小房子留给了他。

他开始了他人生中新的起点,一切都是新鲜的气息,之前的一切都从新开始。

邻居给了他关心,让他从生活中有了一丝新有了温情,他逐渐从一个“心被冰冻“转换成了有了暖流,甚至有了自己的爱情,当这一切逐渐发生在他的身边的时候,他发现了,他身的朋友都是曾经受过很深的伤害的朋友,家人的心灵上的背叛,朋友的易怒的性格,意外怀孕的图书管理员,这一切的一切,但是这或许是伤害太深,大家开始相互拥抱相互理解,开始和朋友一起喝着“讨厌的啤酒”。

这里是治疗人心底最深的伤害的地方,彼此相拥,走到最后。

以上,是给我感受深的一些感触。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好想在里面看到我了自己。

出生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交往的朋友,我感受到了很很明显的“女人最多的就是为难女人。

任何事情上,举个例子,马路上我尝试借10块钱做公交,女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冷眼相对,男孩子就会很爽快的借给,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还给对方,百试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反响,但是每次肯定是让你最受伤的。

也或许是我太自卑。

不知道写些什么了,一路走来,我很想放飞自己,让自己放纵成长。

END

 9 ) 平淡得一踏糊涂!

美国佬拍了很多好片,也拍了很多的烂片。

相对来说,好看的电影,美国片还是居多的。

近年来,印度片,韩国片,甚至是伊朗片,都有迎头赶上的势头,时不时冒出一二部令人惊喜,让人刮目相看的好片来,比如《瞒天杀机》,《寄生虫》,《我是伊丽》,等等。

反观我们的国产片,那几个曾经出过佳作的所谓知名导演,要么江南才尽,要么不务正业,已经好长时间折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了,而所谓的新生代导演,热衷于歪门邪道,另类精怪的题材,根本没有拍旷世精品大作的情怀和能力。

我们的国产片真的要加油啦!

 10 ) 《心灵驿站》:人要经历、超越、生活

我喜欢这部片子,它太契合了我这段儿时间的心境。

整部片子营造的是淡、慢、真、静的氛围,非常适合一个人看,它的故事发生环境、音乐的调子、人物角色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编排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篇幅着眼比较多的人物依次是芬、奥莉维亚、乔、克莉奥、艾米莉。

芬,中年侏儒,性情孤僻,火车迷,爱阅读,他的朋友亨利在遗嘱中给他留了火车站一处房子,生活中因为身体处处受到别人“特别注意”,然后再亨利去世三周后,他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一段与往日不一样的生活。

奥莉维亚,金发美妇,身姿曼妙,嗓音性感,经济优渥,两年前儿子山姆从单杠上摔下身亡,来到前夫戴维留下的这处别墅里,来躲避周遭邻人的“指点”。

乔,西班牙裔,话痨,喜欢美女,性格活泼,因为老爹生病,暂时接受餐车生意。

克莉奥,黑人小胖妞,可爱萌,小学生。

艾米莉,青春靓丽,金发妹子,图书馆管理员一枚,与男友克里斯关系时好时坏。

剧中很多细节让人拍手称赞。

芬是步行从店铺到火车站的,每当出现火车在铁轨上跑,音乐就会很欢快。

便利店老婆婆第一次见芬竟然给他拍照,看得出他是无奈拒绝的表情。

芬将桌上小人撞倒,亨利倒下死亡,一种征兆。

奥莉维亚无名指戴着戒指,说明他还爱着戴维,艾米莉在图书馆第一次见到芬时,吓得摔倒了,体现她心里的不安,在后面的剧情中透露出他怀孕了,可她还没告诉任何人。

在芬刚到小房子门口,回头张望,看到了乔留下的凳子,真说明他随意不羁的性格。

乔在奥莉维亚家留下的纸条上写着“for a good time call joe 9173150”,表明心意他很想泡她。

而躺在沙发上奥莉维亚对芬说,你是叫不醒他的,说明奥懂乔可能不是真的睡着了,就是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从后来乔问芬的话里也可以得出,奥问芬是否恋爱过,乔问芬是否有性经历。

从乔跟克里斯见面时的对话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之前应该是一块儿厮混过,后来老爹生病,不得不接手餐车,他也抱怨期盼他爹快点好。

克莉奥对芬说她喜欢奥,说明她跟奥在车厢里玩的很开心,也可以想象到奥跟儿子山姆在一块儿的时候是多么开心,接着芬回答了,他也喜欢奥。

奥有两个电话却不接,芬没电话,乔一直不停的接电话,说明了三个人的生活状态,抗拒、孤独、烦躁。

奥随时都是车来车去,芬一直都是步行,后来也许是乔真的以为芬是勾搭美女的高手,想跟他一块儿呢,才会有乔跟芬一块儿散步,接着又会有奥加入进来,而且三个人穿的鞋子也不一样,芬一直是皮鞋,奥是运动鞋,乔是帆布鞋,顺便也可以看下三人着装,芬一直衬衫,乔大裤衩,奥倒是一直得体呢。

奥的画中是一种破碎、凌乱的感觉,她的心态应该一直如此。

芬拿出的书签上写着奥的名字。

奥裹着浴巾下楼开门时的娇羞表情。

芬的房间至始至终只有一个沙发,所以奥在的时候他睡浴缸,艾在的时候,俩人睡一起,但是镜头不是一个整体的构图给的特写,在两人中间还有一根钢筋,说明两人什么都没发生。

大量特写镜头的运用很奇妙,它不是直接告诉你什么,让你去意会,除了画面,每句对白也都有深意,就像冰山一样,只看到表面的,剩下80%以上的内容在水里,在把故事讲明白后,又给人极大的想象的空间。

剧中反复出现的还有奥的“shit”,芬的表,乔的啤酒,这些是很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还有对芬躺在沙发上,火车通过,光线跳闪,奥在灯光下单独坐着,一次画画,一次吃药,这些在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都恰到好处。

如果说奥是为了忘却失子之痛,芬是躲避别人对他鄙夷好奇的眼光,乔是接替老爹的生意,奥、芬的状态,很难主动将故事推向高潮,乔就是那个活跃气氛的粘合剂,虽然他有“私心”,但三人心知肚明,不是吗?

为什么芬能引得奥、艾对他倾吐心声,也许恰恰因为他是个侏儒,引起人的某种同情和信任,不会对她们有大的伤害,剧末,奥因为戴维还有一子而吃药,艾还没告诉男友其怀孕,虽然她告诉了家人。

故事推动的主线当然也是三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一块儿散步,拍摄并观看火车猎手录像,到最后又坐在一起调侃,主要是芬与奥之间情感冲突,第一次他去奥家,将电话放在门口就离开,和乔一块儿去奥家party,主动给奥送外卖,被拒绝进入房子,他生气,把主动跟他搭话道歉的乔给吼了出去,再次主动去奥家,被奥骂出门外,去磨坊酒吧,跳上桌子,吼道“我在这儿,好好看吧”,这会儿就已经将故事的要义表达的差不离了,一切的原罪都归结为,他是一个侏儒,他不能得到陌生人的尊重,也不能得到爱情,他醉醺醺,倒在铁轨上,想着被火车轧死,结束一切,结果,只是轧碎了他的表,却也轧醒了他的人生,他重归平淡,再一次去看望奥,发现她躺在厨房里,他救了她,却重回到自个儿呢房间,让乔接他一块儿去看奥,最后,三人又坐到一起。

当然他对乔,也是从拒之门外,到一块儿散步,到将艾说的他的下巴很性感这样的话都告诉他,到答应他去磨坊酒吧喝酒。

无论怎样,这个偏僻荒凉的地方是芬的春天,他有了太多的改变,他有了朋友,甚至去学校作演讲,尝试着去追爱。

在原本跟亨利这个老头待在一起时,根本不可想象的,从枯燥乏味到有滋有味,逆天的翻转。

这里是他的“世外桃源”啊。

其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人要经历、超越、生活。

2017.01.17

《心灵驿站》短评

PD does have a nice chin! 跟柯基犬一样治愈好吗!!!

7分钟前
  • 没森
  • 推荐

寡然无味

12分钟前
  • 橘子红了
  • 较差

她是图书管理员的梦想,伙计,摘掉眼镜,放开头发,书扔得到处都是。哦,对了,她不带眼镜,那,去给她买一副也值了

16分钟前
  • 轨迹猫
  • 力荐

Newfoundland是个好名字~

19分钟前
  • 宛儿
  • 还行

当看到一个人站立在他能够站立的最高位置——天台上略显淡然地抽着烟的时候,我们望见了一份淤积在他心底沉默如金的忧伤。当看到两个人身处在他们能够身处的最清净的地方——铁路边一起抽着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形容孤独的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然而穿过阴冷的隧道,驶向《心灵驿站》的迷你火车却为这句寒凉的话带来了一个积极而温暖的解释。彼得丁拉基的身高显然限制不住他的魅力和才华,这位小个子演员能够成长为行业里一个标杆式人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擅长以内敛而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也正是由于其身材的特殊性使得影片将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了联结,并让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发展成为一部成人童话。三辆人形火车最终肩并肩在终极孤独和必然与人交流的悖论里相伴而行。

2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令我想起了《心是孤独的猎手》

24分钟前
  • 没有就是没有
  • 力荐

This is our world.Welcome to the weirdness.

28分钟前
  • 伊斯布兰达
  • 推荐

7.7远离网络和手机的日子也能很有趣,时光都消磨在追寻火车的轨迹,值得深交的朋友看人不戴有色眼镜,热情融化了孤寂,残缺的心灵相互依偎慢慢靠近,生活需要一个驿站好生休憩再继续走下去。喜欢这样自然安静的随性。

32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所谓友情,正是可以和你一起无聊,一起悲伤,一起欢乐,一起度过低谷,一起迎接希望的那些人。淡淡的有点儿忧伤,只有结局喜剧。—— 2011.7.27 百度电影社团 晚7点场 观影

37分钟前
  • Miss.云♥
  • 还行

在看过了让人怀疑人生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之后,这样一部口味清新,张扬美好的片子真的是可以把人从丧的边缘拉回来那么一些些,终于知道原来什么样类型的导演和剧本,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

39分钟前
  • Kinooo
  • 还行

男主把孤独演绎的很好。画面也很美。只不过爱情来的太突然,走的也很尬,似乎很生硬。

44分钟前
  • liwudao
  • 较差

剧情比较薄弱,故事性比较弱,但要说的话还是可以的,解说版看了两遍,刻画出人性的孤独还有各种不同的破碎人生

46分钟前
  • 瑾59924
  • 较差

走桃花运的侏儒。

48分钟前
  • 飞天PP猪
  • 推荐

平静,另一个译名很好,下一站幸福

50分钟前
  • 夏荞
  • 还行

养眼、养心的电影,铁道迷的辛福生活,“小恶魔”气场太强了,孤高,善良,坚韧,自立,新泽西州乡下外景太美,绿荫如盖,处处葱茏,活水淙淙,铁道漫长。一般来说很多著名导演的精致小品,都很值得看,拍得比较松弛自由,甚至比代表作迷人,汤姆·麦卡锡这部也不例外。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Olivia非常典型呀 电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 joe很像那个有名爱情片里面的男主 片尾音乐很喜欢!

52分钟前
  • avocadotoast
  • 还行

孤独的人彼此倾听,相互温暖。火车,铁轨,下午茶,平淡的故事却能触碰到你最柔软的内心

55分钟前
  • 咖啡照常搅拌
  • 推荐

真的比较一般。各方面都算是平庸。淡如白开水的影片。

57分钟前
  • 裸奔仲夏夜
  • 较差

美。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和解的过程,Finn和自己(身高)和解,Olivia和死亡和解,Amily和爱情和解。我刚看完抱怨没有结局,现在想来生命还未到尽头,何来结局。

59分钟前
  • 小鬼
  • 推荐

安静,祥和,温馨,值得一看的影片。

60分钟前
  • ᭄ꦿ姗姗婡孓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