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边几点

你那邊幾點,你那边几点?,What Time Is It There?,7 to 400 Blows

主演:李康生,陈湘琪,陆弈静,苗天,叶童,让-皮埃尔·利奥德,Chao-jung Chen,Guei Tsai,Arthur Nauzyciel,David Ganans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中国台湾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台语年份:2001

《你那边几点》剧照

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3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4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5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6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7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8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19你那边几点 剧照 NO.20

《你那边几点》剧情介绍

你那边几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亲离世后,来到天桥摆摊卖手表的小康(李康生)同母亲一样,虽自觉与其并无多少情感,却无法摆脱其在精神上的无处不在。因为一块可以显示出巴黎与台北时差的手表,小康结识要去巴黎的湘琪(陈湘琪 饰),自此,精神抑压的他以为同巴黎(湘琪 饰)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关联,获得某种虚空的安慰。 当小康通过把时钟调慢7小时、观看电影《四百击》等形式来表达他对湘琪暧昧的思念时,远在巴黎的湘琪也并没能从生活中找到多少积极的意义。无论同性(叶童)还是异性,她均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到想要的温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下无贼异能男友荒野上帝之手第一季傻儿传奇国标舞女孩聚焦墨雨云间鬼哭神嚎:觉醒真凶难逃女仆大狗民好孩子不是钱的事儿血祭天堂岛疑云第九季先生你会带谁去无人岛?郎在远方男人不可以穷致命学园爱丽丝北方汉子爱的追踪沙家浜追虎擒龙史酷比:神秘的开始索命咒圣母在上4新僵尸家族她的故事

《你那边几点》长篇影评

 1 ) 你那边几点

小康把能看到的钟表都调成了巴黎时间,小康妈以为死去的小康爸回来看她, 湘琪在乎她的表的行踪,小康爸钩起漂浮的箱子走向摩天轮。

突然下起大雨的下午,我又看完了一部蔡明亮的电影《你那边几点》。

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思念的电影。

由于是思念所以是空想,是不可触及,是一厢情愿。

小康妈对小康爸的思念是强烈的,湘琪对故乡的思念是依赖的,为了联系上这两个人物,小康的思念是双重的对父亲隐性的思念,对这个在天桥上买他手表送他蛋糕的女人显性的思念。

思念把每个人物的世界包裹着,互相看不见,给不出,堆砌在身体里。

也许,漂在湖面的那支黑色皮箱,饱饱鼓鼓的黑色皮箱,装载着的就是这种没着没落的感情吧。

这个皮箱的意象在接着的作品《天边一朵云》中也出现了。

虽然不是这一支,因为是白色的,但要传达的东西似乎还是有关联。

因为看的顺序有问题,所以自己很清楚这三部电影的关系《你那边几点》《天桥不见了》《天边一朵云》。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我看反了。

顺序安排的暗号是关于表的台词:湘琪去巴黎前买了小康的表;回台湾的湘琪问“天桥上卖表的那个,你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湘琪问小康“你还在卖表吗”。

可见对白在蔡明亮的电影里是物以稀为贵,重要到不行才会讲出来。

用极少的对白表达出清晰的故事脉络是蔡明亮的招牌,喜欢这种看似松散实质逻辑性极强的表达方式。

上一个镜头里出现的东西你要看仔细,说不定哪一个物件就会暗含在下一个镜头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上一个镜头里突兀的东西不要疑惑,下几个镜头自然会进行解释。

日常动作的表达和道具的运用以及豁然开朗的情景设置让蔡明亮的电影有迷醉人的趣味,至少我如此觉得。

我看着小康爸走到饭厅,端饺子,坐下,抽烟,叫小康,转身到阳台,把阳台的花草搬到另一边,仔细观察的我知道这些动作是在说故事。

语言的表达只是浮夸和不可控制的,动作却说不了谎。

语言是快餐,一句一句奉送到你耳朵里,不管是口水旁白还是高深语录都会禁锢你,而行动不会。

每个人独特的动作习惯传达到你眼里激发的是你独特的认知,因为那些小动作是用再多语言也粉饰不了的。

猜想蔡明亮就是想用戒除废话的方式,将人类的生存状况原本地展现在屏幕上。

看啊,这世界就在你眼前飘动。

除了表达的方式,蔡明亮电影表达的内容也由于方式的不同而更加无法阐明。

既然不是用语言表达,也就很难用语言描述。

蔡明亮说没有什么看不看得懂,有那种触及到的感觉就对了。

事情没有遇到过,感受却曾经承载过,没有体会的人就很难理解。

我看《天边一朵云》能看哭,别人不会,那是因为女主角的心情是什么我明白,只是说不出也说不清。

看完《你那边几点》再翻出《天边一朵云》,直接跳到把我惹哭的那段看,还是难过再难过,我明白我了解我懂。

连续看蔡明亮的电影,让我对常以内裤形象出现的小康的身体再熟悉不过了,他身上什么地方有道疤我都知道。

小康是个演员,却让人觉得他是路人甲,因为表演实在太自然。

我第一部看的是河流,看到一半才确定他就是男主角。

当时就想这个男主角也太惨了吧,接个这么难为人的角色,我甚至以为他真的患有脖子类疾病。

等全面接触才发现,他是从头惨到尾,已经惨了有十多年。

也许小康和蔡明亮自己都讲不清是谁改变了谁。

当蔡明亮无意间让闲逛的小康参与了单元剧的演出后,他们在电影上就再没分开过。

之后的若干部电影简直就构成了小康之后的整个人生。

蔡明亮在新片《黑眼圈》的电台采访里也说,固定用小康这一个演员,通过多年在荧幕上的合作,其实也是一个生命发展过程的展现。

导演、演员、观众在一起成长,一起衰老。

他感谢小康把生命献给他的电影。

我想小康也感谢他吧,因为小康自己也开始当导演了。

如果不是那场邂逅,小康大概永远都只是生活中的路人甲。

关于07年这个夏天的记忆似乎就是看了很多蔡明亮的电影,而且准备看全并一直看下去。

河流、爱情万岁、青少年哪吒、天桥不见了、天边一朵云、你那边几点,看过了,还有洞、不散、黑眼圈和几部短片,没有看。

看完后我会按小康年龄增长的时间顺序再看一遍。

找到一部和自己气场吻合的电影非常不容易,找到一系列这样的电影就更加难得。

感谢这个夏天遇到蔡明亮。

蔡明亮是低低大力推荐给我的,说我肯定喜欢,这才促使懒惰的我找来看。

谢谢低低。

 2 ) 可逆转的时间

在这部片中,时间是一种可逆转的存在:小康一次次篡改各种钟表,甚至企图篡改整个城市的时间。

作为一部向特吕弗致敬的电影,蔡明亮刻意选取台北和巴黎两地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

小康寂寞凝视着特吕弗的影片《四百下》的片段,而当年电影里的小男孩Jean Pierre Lenaud,历经岁月荏苒已成为《你那边几点》结局时巴黎街头长椅另一端的老者。

本片因其开放的人物线索与空间架构、时间假设,使蔡明亮的电影具有了更多想象与阐释的可能。

 3 ) 思念

父亲的幽灵就附着在李康生送给陈湘琪的那块手表上(这也是父亲为什么最后出现在法国)因为最后那只手表去了法国。

他将台北所有的时钟都调成巴黎时间表面上是在思念陈湘琪,实际上是在暗合父亲灵魂依附的手表上的时间。

小康可以毫不犹豫的丢掉陈湘琪送给他的蛋糕,却不肯再带上任何一支新的手表。

你那边几点?

是蔡明亮向父亲发出的一声轻柔问候。

 4 ) 林忆莲、叶枫、沈春华

看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并且睡过去好几次,现在回想后劲不弱:李康生只因和陈湘琪的短暂交集的就开始了荒诞的单相思,这种幻想应该在很多人孤独茫然的时候都出现过,但是蔡明亮抓住了。

这也让挽仪老师回想到十几年前一度迷恋林忆莲,有一晚梦里和林忆莲如电影般波澜壮阔地度尽劫波,最后她中毒死在了挽仪老师的怀里…但是陈和陆的角色就过分抽象而无感。

演员里神奇地有叶童、蔡闺、陈昭荣,戏份依次减少,后两个甚至知道也没认出来。

电影里还有另外三个彩蛋:第一个是李康生买碟片的时候,一个npc来问老板有没有“尤敏、林黛、葛兰”,然后马上提到“星星月亮太阳”,which是尤敏葛兰叶枫主演的,怀疑蔡明亮在黑叶枫…第二个彩蛋是李康生开车的时候听到了关于高速上狗的新闻广播,连挽仪老师都在它播完之前听出来那是沈春华的声音…不过片尾字幕是英文所以没看到是否有出现她的名字。

第三个彩蛋是李康生吃面的流程/声音:挽仪老师观影时候把它记做彩蛋之一,整理文案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具体是为什么了…

 5 ) 你那边几点

一直以来,痴迷却又逃避蔡明亮的电影。

简短的话语,繁琐且细碎的长镜头,面无表情的小人物,平铺直叙爆发开来的高潮。

勾勒出,一派寂寞的光景。

他和她,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因一只表,片刻寒暄。

他和她,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等待相遇,守着一只表,斟酌霓虹下脆弱的身影。

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如强迫症般,拨快你所触手可及的每一只表的时间。

在思绪万千的夜里,对一只鱼,说许多的话。

形单影只坐在空旷的房间,逃避一切光线,吞咽毫不可口的食物。

这样的习惯,此去经年。

随后变成一个症结,在心里繁衍生长,贪婪吸取体内的营养和能量。

冲破皮肉的囚笼,与你的影,合而为一。

每个人,在相同的时间,拥有着不同空间。

每个人,哭泣或者欢笑,相拥或者倾诉,相聚或者分离。

每个人,企图跨越出各自的空间,倚靠他人能量,聊以慰藉。

可最终。

我还是无法,得知你那边几点。

可最终。

我还是不能,走入你心里的伊甸园。

可最终。

寂寞。

依旧。

如影随形。

 6 ) 寂寞强迫症

其实我一直满怕和别人一起看片子的 我害怕本来该有的与片子共鸣的情绪会被一些因为缺失孤独的小满足取代。

喜欢蔡明亮喜欢到想认他做老爸。

这个片子我和熊一起看 却依然看到眼眶溢出泪水很多年前看这个片子的介绍 说有多么意识流与沉闷 讲得几乎像不是人看的东西一样。

蔡的片子这样一部一部地看下来 再回头看这个 去TM的意识流与沉闷 已经算是蔡作品中台词比较多的了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幕 是小康阻止妈妈把家里的缝隙封起来。

妈妈的孤独缘于爸爸的死亡 她总是以为家里太亮 爸爸就回不来看她。

她的眷顾表现在对一只蟑螂的保护 对一条鱼的哭诉 还有在深夜吃晚餐。

其实爸爸生前与妈妈的关系究竟怎样都是未知的 与其说那是对死者的眷恋 我宁愿相信那只是孤独与空虚的作祟罢了 只是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那种轮回的荒谬片子开首 苗天端出一盘饺子 喊小康出来吃饭 喊好几遍都没有任何反应。

父子的关系应当并不亲密的 第二个镜头即是李康生那张从来这样有点委琐与无表情的脸孔 语气平淡地说了一句“爸 要过隧道了 你要跟来哦”。

爸爸死后 他甚至害怕在自己家里上厕所 他与妈妈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从《爱情万岁》里推销骨灰盒到这里的在天桥卖手表的小生意 小康从来都不会做所谓有出息的事情。

他的地位显得很让人不齿 身边自然不会有什么人对他在意与关爱。

陈湘琪的一盒小蛋糕几乎要让小康受宠若惊。

巴黎 时差7小时。

小康开始像患有强迫症一般把自己所能看到的时钟都调慢7小时 企图想与在巴黎的湘琪有一丝联系同样患强迫症的还有在巴黎的湘琪。

她语言不通 又没有朋友 看起来也不象去工作的。

她每晚在自己的床上睁着眼睛听头顶上的脚步声 猜想着住在楼上的人到底是谁。

她甚至连去餐厅点菜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买很多干粮回家吃 或者只在咖啡馆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 一直喝到吐。

她必须要时时戴着从小康手里买来的表 倘若它突然消失了 她就开始到处翻找 那只表仿佛成了她的一个慰籍。

或者她在台湾的时候亦是没有任何人在身边的 因此她如此急切地想要离开 而那个最终愿意卖表给她的人就成了她唯一的牵挂。

我想知道她在拉雪兹公墓里站着看了很久的究竟是谁的墓。

后来在墓园的长椅上遇到JEAN PIERRE LEAUD 在她想要找出小康的电话号码的时候 她得到了这个陌生法国人的电话与姓名 忽然间使她安静下来蔡明亮把片子的高潮还是习惯性地放在了最后。

妈妈拿爸爸用过的枕头自慰 回过神来究竟还是一个人空落落躺在床上。

小康因为无法忍受妈妈的神经质 吃住都在自己的车里 湘琪给他的蛋糕放得太久已经腐坏了 他居然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将它扔出了车窗 妓女 激烈地发泄性欲 一箱子手表被窃走 所有该留住的都没有了。

湘琪与叶童暧昧的亲吻后 依然没有找到她需要的温暖 在离开之前 神色慌张地在叶童的床上寻找手表 巴黎似乎很冷 冷到湘琪的眼泪冻结在布满血丝的眼眶上苗天在巴黎公园的出现太让人惊讶 那个拿雨伞勾起浮在湖面上湘琪的行李箱的动作仿佛让人感到了一点温度 只是 所有的一切定格在巨型摩天轮与渐行渐远的苗天的背影上后来去看片子的官方站 在“细说伙伴”一栏里看到 湘琪在巴黎地铁站遇到的华人居然是陈昭荣扮演的 他当时已经因为电视剧大红大紫 而蔡明亮一句话 他就千里迢迢跑到巴黎去演一个路人甲。

看到这里我几乎是抑制不住地感动。

这足以说明蔡明亮一伙人已经几近一种行为艺术。

即使有大众的认可 所谓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 还是需要一些个别的、确凿的、细微的与自我的东西去体现本身真实的价值 而它们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力量 去感染。

与被感染下楼的时候 我问熊这片子好看不 她不假思索地用力点头。

我想她也应该在心里默默回想过好几遍了 很明显 她开始喜欢他们只是请你记住 蔡明亮的作品不是寂寞的药 却是寂寞的食物

 7 ) 观《你那边几点》

相当好,相当相当好。

片中的布景灯光时刻充盈着画面的张力,虽然全部是固定镜头,但实际上镜头的流动已经通过美术上的设计做到了。

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气氛就好像是:你从不知几点的夜里梦醒,隐约听到远处公路漫长汽车声。

其中近乎完璧的孤寂,恰如一株肃静而自恰的植物。

车行驶在前灯投制的路上,车里的人俨然是你,即便如此,这也还全是别人的事。

 8 ) 关于蔡明亮,村上,和王家卫里的孤独

突然想到比较他们的异同,其实是在今天看了蔡的《你那边几点》,近期看了村上的《1Q84》(未完结),以及长期以来以梁朝伟和烟还有杜可风手提摄影下的霓虹作为萌点,时不时温习王家卫的电影的机缘下,捕捉到他们一些相似的气质,突发奇想所做的评述。

相似之处,大而化之地概括为一个词汇:孤独。

最初接触到蔡的电影,是《青少年哪咤》,那个“噔噔噔噔噔噔……”的背景音乐加之故事的气质,简直太让人痴迷了!

再后来是《天边的一朵云》,,《爱情万岁》,和《脸》,结果后来才知道因为一直以小康作为主角的关系,他的电影其实是有分前后顺序的。

《你那边几点》其实是应该在《天》和《脸》之前的。

最初《青》给人的感受是很强烈的,那种闷着一股劲先前一直在酝酿,知道会爆发,就一直等着,结果发现没有一个所谓集中的高潮爆发点让人记忆犹新,回想起来,反而是那些散落在整个影片的闷点更有力量,比如飘在厨房里的拖鞋,一锤子砸掉车窗的瞬间,还有小康偷听父母的谈话,逃补习课……。

最近又看到一篇文章说,持续的情绪会影响人的面部表情,长期的话会使外貌发生由环境因素诱发的改变。

看到小康那张脸,我就觉得那是一张被孤独的情绪固化掉的面谱,电影作为图像表征的集合,脸作为最要的表现手段以至于本来就是内容,不知道蔡导最初是不是就是相中了小康的面相才一路气息相投地一路作伴呢?

好吧,李康生就是这第一个孤独的符号。

其次,第二个符号,空洞的肉欲。

《天边的一朵云》与《爱情万岁》都是讲现代人因为无聊与空虚转而在肉欲中寻求暂且的寄托与安慰,《天》里面其实是《你那边几点》故事的延续,女主角从《你》里面远在法国的思恋的对象变成了近在咫尺的肉欲诉求对象,而且加以天马行空歌舞情节,有一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色彩,在这种幻想中,也是蔡导让小康得到释放的方式。

所以其实,蔡描述的更多是着力于描述被忙碌的都市生活掏空后的现代人,解决内心空洞的方式——肉欲和幻想。

在《爱情万岁》里最后阿美那个长达6分钟的哭泣,是失落与孤立无援,房子卖不出去,是生存的压力,和阿荣也仅限于肉体,是爱情的失落,所以名为爱情万岁,旨在质疑在现代生活中,身陷恶劣生存环境下的群众,当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对生存资本的残酷的争夺战中去的时候,怎么样去维持对爱情的热力与信仰?

现实世界是利益世界,爱情追求是精神世界,买骨灰,买房子,买衣服,他们都是现实世界的利益链中的底层销售者,并不具创造力的工作意味着单纯地用时间与精力和金钱进行交换,为了继续生存,用仅有的生命资本换取继续生存于世的生存成本,重复与繁琐磨损着心灵向往,躁郁又火上添油,精神追求让渡于生理需求,那么呈现在他们眼中的爱情或许已经是被裁剪得最为简单的行为模式。

那孤独就成为一再重复且欲罢不能的尴尬处境。

可以看出,蔡虽对孤独的状态进行描述,但多带着消极的灰色的态度,孤独在他那里被转变成因压抑而滋长的闷与无聊和无奈。

村上的小说,与蔡对孤独的否定态度相比,村上反而是积极的评价了孤独这一状。

村上的小说中多是同类的主人公,无牵无挂,无亲无故,孑然于世,又安然自得,过着一种像猫一般的安逸的独居生活(猫这个意象基本也出现在他每一部作品中,看来是情有独钟呀),并且生怕这种恬静的生活被外来入侵者打破,扰乱自己建立起的充实的精神世界。

这和村上本人的性格不无关系,他是个长跑爱好者(记得另外一个日本长跑者说:“长跑有一直孤独的美感。

”),每天跑几公里的马拉松,在《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也透露了他个人规律的作息,每天十点睡觉五点起床,跑步两个小时,写作三个小时,“和妻子和猫安安静静地营生”。

精彩的小说是一个不同于真实的独立世界,所以作为一个要构想新世界的小说家,他的孤立是创作的前提,他的规律反应了他不希望被外界过多打扰的愿望。

所以他的小说虽然说主人公孤独,但作者的态度总是肯定这种孤独的,反而抗拒被席卷入一个人际过于纷繁的世界。

这种现象可以用sheldon的妈妈的话解释,说这人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内控(inner-directed),一种是外控。

内控的人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与人交涉,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自己自足的精神世界,他们畅游于此感到欢欣鼓舞,并且充实,所以不太需要其他外界因素进行填补,也不大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类人多见于科学家啦,小说家啦,像sheldon啦。

外控则恰恰相反,他们喜于社交乐于交谈,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且通过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自我认识遵从“镜中我”理论,这类人比较害怕孤独,因为他们丧失了映射自己的镜子,又没有一个可以完整的精神世界提供足够的补给材料,所以一旦孤独,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空虚,所以会自觉回避孤独的状态,这类人多见于。。

就太多见了,如penny。

言归正传,村上文字之魅力正在于这种对孤独的褒赞与享受,我想,享受孤独也是现代文明趋势人类进化的必经之道,从感性到理性,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村落的熟稔到社会的陌生,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人口集聚越加庞大,陌生人就越多,除了依照传统遗留下的礼俗以及法律明文规定的约束以维护公共道德与秩序,信任危及永远存在,因为空间之大让人永远担忧某人某物下一秒就会消失的可能性,那么个人生命的常数又该依附在哪里呢?

村上的小说,给我们的答案就在于此,无力感到达极致之时,对外部世界的参与就要适可而止,孤独不是什么坏东西,坏的是你害怕孤独,退守回操作性较强的精神领域,静静耕耘内心的农田。

巩固内在性的世界也是东方的处事哲学。

孤独其实也可以很美好的,一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或许,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

”那王家卫的电影呢,他是把个人的孤独放到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他们之间的一种氛围,也就是疏离感。

所以他不是谈一个人的孤独会怎样,而是在渲染一群人的孤独放在一起所呈现的景致。

他的表现手法不同于蔡明亮的闷,他会把个人的孤独展现得很有范儿,作了艺术性的处理。

比如重庆森林的小警官,被女朋友耍了的那种孤独,金城武也好,梁朝伟也好,他们不同于小康,小康是太无力了,但小康是有牵绊有根的。

而王家卫电影里的人物则更像是穿梭在城市间华丽的游魂,有自恋式故作孤独的嫌疑。

包括王家卫对演员的选择,很多都是有款有型的,像张国荣,张曼玉,王菲,梁朝伟,金城武,林青霞……他们都是仪式化过的演员,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带出各自的气场,人物聚在一起,光是他们彼此间自然的化学反应就是看点了。

所以他电影里的孤独,是一种经过戏剧化处理的浪漫主义诠释,包括那种经由错落的镜头营造出的疏离感带来的美学体验,它是一剂内容为孤独的placebo。

他喜欢借由一些浪漫的台词去支撑一个松散的故事,这种散漫恰好也正契合着那种华丽的孤独所需要的节奏。

不同于蔡里孤独的底层阶级空虚无聊,他更多是孤独的文艺小资们的闷骚。

适合蒙太奇,真实的感动会少一点,但是虚幻的华丽还是很赖看的,它高度关照那句被引用过度的对电影的一句话概括——“电影的本质是,梦。

 9 ) 香蕉+水的寂寞

一直一直都不能忘记的一个小情节是陈湘琪从巴黎路边的小商店买回一袋子香蕉和一瓶子矿泉水,她回到旅馆,一个人坐在床上开始掰开香蕉,吞咽,拧开瓶盖,咕咚咕咚,寂寞的水声。

是很闷很冗长的一部片,但我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陈湘琪在电影里的样子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看到我自己然而 这次痛苦的旅行 也是有意义的吧

 10 ) 我不适合看这种电影

Oh God的,看网上的影评发现蔡明亮的电影就是一个系列,什么《天边一朵云》,《河流》什么的,从第一部的《青少年哪吒》里的人物一直延续到后面。

这部电影没有配乐,只有最后字幕起时听到了不到一分钟的音乐,其他不知所踪,所以剩下的半喇子字幕也是单薄无声地就上去了。

冗长!

法国式的手法不适合我!

我蒙太奇不来!

我耐性还算好了还愿意查点资料看点影评……

《你那边几点》短评

对嘛,“你那边几点”分明是一个孤独、空虚、失落的发问。

5分钟前
  • YYYs
  • 还行

沉闷,围绕低气压情绪的一部片子

9分钟前
  • 1995-Autumn
  • 较差

每个个体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不仅小康和湘琪有着时差,母子和父亲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寂寞源自情欲得不到满足或者说它的无止境,是母亲呼唤丈夫拿枕头在黑暗里自慰,是小康扔掉了蛋糕和妓女在车内做爱,是湘琪同性异性都无法满足。他们都失去了箱子。父亲走向旋转的摩天轮亦如轮回。

10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2024年7月26日一观镜头的“窥”感,台湾与巴黎,两个近似“陌生”的人在不同空间上的联系,“我”在台湾陪你过巴黎时间。

15分钟前
  • 山慈明
  • 还行

no

18分钟前
  • 我是一条毛巾
  • 较差

蔡明亮的电影是失眠必备,但真是好看。一个一个简单的固定镜头,或短或长,然后平静的焦躁就从屏幕渗透进来,我开始观看我的生活,仿佛也是...

22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神神化化

23分钟前
  • Shiro
  • 较差

曾经最想看的蔡明亮电影,却再次验证了蔡氏把电影引入死胡同的闷骚功力,无愧“电影杀手”。。。惟一亮点只在出场五秒钟,说着“what do you looking for ”的让·皮埃尔

26分钟前
  • 逍遥容与
  • 很差

8.0/10。①三条线并行:台北的男主对有一面之缘但已去巴黎的女主的暧昧想念(甚至试图过巴黎时间);男主母亲对她逝去丈夫的思念(甚至总觉得他的灵魂回来了);女主在巴黎无聊孤独并不快乐的各种生活。②疏离氛围的营造:极少的对话/台词;零画外配乐;全程皆是固定或运镜缓慢的长镜头;环境音/杂音;大量通过强化音响反衬人声的稀少;大量疏离的构图/摄影。③作为主情绪电影不该用群像并行叙事(问题同质于《河流》);女主那条线有些情节较缺乏趣味(也许是因为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深入有力,也许是因为影像表达较冗余,等等)。

30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只有真正体会了才知道吧,生活如此空虚寂寞。找点事做吧。这种时候看这种片真是内伤

31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还行

恩……好……被感动过

36分钟前
  • P
  • 推荐

个性的蔡明亮,个性是个性了,但是文艺片既不文艺,又无美感,现实主义?这不是电影艺术,在我看来是属于把纯文学剧本没有艺术加工的copy到了电影里。我知道他想表现毫无亮点的普普通通的人物各自的寂寞、孤独、茫然、无助……,但我心里的电影艺术不是这样的,这种已经近乎流水账的纪录片了;唯一艺术性的是最后十五分钟,艺术是抽象提纯出来的,自然是不需要艺术家再copy一次的。

37分钟前
  • Z
  • 较差

苍白

38分钟前
  • erikakaka
  • 较差

SB矫情台湾文艺片,受不鸟啦!!!!

41分钟前
  • 艾米
  • 较差

很多年之前看过最有名的两部蔡明亮之后一直对他有stereotype,认定他不近人情、严苛疏离,用无聊来强迫观众瞻前顾后。但《你那边几点》里的蔡明亮却又绝非如此,它幽默(但仍没有到《天边一朵云》的bizarre)而满怀乡愁。甚至最后宛如渡过冥河、走向无尽时钟(即徐缓的摩天轮)的幽灵父亲的沉默一望,所表露出的是一种同情,而非手术刀般的剖察,更非讥诮。另,陈湘琪的角色是一个十足的“被入侵者”,一切人都可以通过声音/语言来侵扰她,但却又不把她拉入他们所隶属的空间。于是她像一只玻璃动物园里受惊的奇宠,时时刻刻忍受着玻璃另一侧没由来的敲打声,但他们不过是逗弄她,而无论她的惊惧。

45分钟前
  • moonlightmile
  • 推荐

长镜头诉说的都是寂寞

47分钟前
  • 樱桃
  • 较差

蔡明亮:蔡導懷念「四百擊」之情,表露無遺,女主角在法國語言不通的隔離及寂寞感,一貫的淡然及疏離。

48分钟前
  • echo
  • 还行

似乎有点太好理解,一步步地复述生活,对于我而言毫无惊奇。与自己的世界观完全贴合,反而有些乏味。

53分钟前
  • uma y
  • 还行

我不想去管导演要表达什么高大尚的思想,反正他就喜欢夸张的手法去讲孤独和空虚。我反正觉得故事很无趣很闷很慢,两倍速加跳帧看,男主这就是有病呗,做的事那么莫名其妙,人家买表的女的跟他也没什么,而且男主的妈也有病,男主还叫他妈不要发神经,实际上两个人半斤八两,孤独的人就一定要这样吗。最后老头子把箱子从水里捞出来也没看懂。马上再去看看后续《天桥不见了》和《天边一朵云》。男主家怎么把战船招财鱼和金鱼养一起,一个冷水鱼一个热带鱼,而且它们不会打架吗?另外我想问什么手表这样砸都不坏?

54分钟前
  • Zack Zhao
  • 较差

台湾部分拍得极好,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呈现,至亲死后两代人的不同态度,而在法国的部分处理得过分刻意。然而,用两地时差的概念将两条叙事线和三个主要人物连结的手法实在令人惊艳。蔡明亮对细节的执着令这个讲述孤独的故事不时爆发出感染力十足的幽默感,也令人忍不住陷入对时间和死亡的沉思。

59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