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泰国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是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简单地说就是用“意象”表现“潜意识”,所以通常这类电影都会比较新奇、抽象。
解读起来也会略带个人色彩,当然这也是这类型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大狗民》作为亚洲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在制作上具有非常独特的电影风格,首先一点,就是鲜艳的色彩,整部影片犹如油画般绚烂多彩,极具视觉冲击力,第二点,在音乐上,具有典型的泰国地域特色,又与故事十分契合。
第三点,凝聚了亚洲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东方人的角度向世界展示亚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影片采用片段式结构将不同人物巧妙的通过主人公“邦”的经历串联在一个故事里,每个人物都在表达着不同的人生感悟,看似零散,却又共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主题。
故事开头,奶奶对准备离开家乡前往曼谷的邦说:“当你找到工作,第二天屁股就会长出尾巴。
”于是“尾巴”就成了整部影片的主要线索,要想看懂整部影片,实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尾巴”的含义。
但是想弄明白,就必须把影片看完,这是多么深的一个坑呀!
没有梦想的男人——邦(没有理想) 来到曼谷的邦在一家沙丁鱼罐头厂打工,他喜欢敲食指(生活空虚无聊),总觉得别人别人碗里的食物比自己的好吃(羡慕别人的生活,而没有自我追求)。
一次偶然事件,邦的食指被切掉(打发无聊时间唯一的嗜好都没有了),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的食指,却无意间找到了别人的食指,也因此认识了旭(原来空虚无聊的人不止邦一个)。
因为不想再切掉手指,邦换了工作——一家大公司的电梯警卫工作。
但是有人一起乘坐电梯,他就会紧张(社交恐惧)。
但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喜欢的女孩——晶,因此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因为晶坐公交会出红疹,邦为此又辞掉工作开启了计程车,这样就可以接送晶上下班(和晶在一起成为了邦的理想)。
由于晶的拒绝,邦想到了自杀(没有了爱情,他的生活依然无聊乏味)。
受到打击的邦回到了外府的老家,家乡的节奏变得特别慢(与城市快节奏相对比)。
当他再回到曼谷,曼谷的所有人都已经长出了尾巴.......
这幅画很有意思,羡慕别人生活的人。
的士电单车鬼——康(罔顾安全) 一个曼谷常见的的士电单车司机形象,与众不同的是,他竟然死掉了,而且变成鬼之后还可以继续骑车载客。
更为讽刺的是一个电单车司机竟然是被头盔砸死的(其实这样的超现实设置意在表达“安全”的重要性,电影中康每次骑车都不戴头盔,导演用“不戴头盔却被头盔砸死”这样的讽刺的手法提醒着人们安全的重要性,至于一个鬼还能继续骑车载客,其实康活着或者死亡已经不重要了,这样不注意安全,出事故只是早晚的事)。
邦的手指搭档——旭(缺乏自我) 旭之所以和邦成为朋友是因为弄错了彼此的手指(两个人同样的空虚无聊),因为邦辞去了工作,旭也辞去了工作;因为梅的离去,伤心欲绝的旭学起了中文;因为看到邦和晶幸福的生活,决定忘掉梅,开始追求新的爱情(无论是工作、学习,谈恋爱,旭都是在受别人的影响,完全没有自我,他的生活从来不存在主动,就如同丢手指事件中所说的一样“找不到一直想要的东西,不如先停下来不找,失物可能随时找上门来。
”)。
皇帝女——梅(极度幻想) 幻想着自己是中国皇族后裔的梅最终离开了爱着她的旭去了中国(生活中有的人就是有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自己还深信不疑)。
舔东西男——德(失去思想) 德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唯一拥有的怪癖就是随处乱舔东西(有的影评中把德这样一个人物解读为是对社会冷漠的讽刺。
我不能苟同这样的解读,舔这种行为完全是动物属性,是对没有思想的人的一种讽刺,电影中邦和德在出租车上相识的一段接下来的镜头是一只狗狗在舔自己的幼崽,而后来被德舔过的乘客也大骂德是狗转世。
当然舔是一种爱的表达,但是这是动物的表达方式,不是人类的意识行为)。
是女孩还是女人——敏(幼稚缺爱) 22岁却长着一副童颜,抽烟还爱打游戏。
(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虽然已经成年,但内心依然没有长大;渴望朋友,却任性、缺乏交流经验;总在抱怨,又不愿意改变自己。
他们整日以游戏和手机为伴,无法融入现实,只有活在虚拟世界里。
但是影片在短短的篇幅里也分析了造成这一下现象的原因——家庭的冷漠。
敏是缺少关爱的,唯一的倾诉对象也只是一只玩具熊)。
悲惨故事——熊熊(受虐痴爱) 超现实主义是无所不能的,一只玩具熊也能说话、抽烟,最后还和人结婚了。
(其实玩具熊在电影里依然是一种意象的表达。
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总是扮演着痴情汉的角色,一次次被需要,又一次次被抛弃,结果仍痴心不改。
)影片最后熊熊还是和敏结婚了,理由是他们发现世界上没有其他的倾诉对象(一个缺少关怀,一个极度痴心,两个极端的人遇到一起,那当然是最相配的,无论多少人觉得这样的爱情是可怕的、不被理解的,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辈子只有彼此是最适合自己的)。
伯爵与莲香——(童话故事) 一对连载杂志故事里的情侣,晶眼中幸福的一对。
(晶的精神寄托,善良的晶把自己的感情需要完全依附在故事里。
而当她自己认为拥有了自己梦想的时候,故事才真的成为了故事)。
活跃分子——彼得(幻想神灵) 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导演给彼得的称号为“活跃分子”,可能翻译上存在着一定的异议,但是这不影响对这个人物的解读,彼得的存在,就如同那本白色书籍的存在一样(象征着某种至高无上的神灵)。
追寻梦想的女子——晶(信仰、纯真) 来自乡下的晶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她喜欢整洁(强迫症),她喜欢看连载爱情故事(情感寄托)。
最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奇怪的梦想——看懂一本从天而降的白色书籍。
单纯的她认为这本书是上天给她的旨意。
所以她决定搬到曼谷,在街上偶然遇到一个外国人也拿着同样的一本书,于是晶认为这个被她称为“彼得”的人能够帮她解开白书的奥秘,机缘巧合,晶误认为彼得是一位环保卫士,于是就跟随他的脚步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白书好比一种宗教信仰,“彼得”好比“神灵使者“,不能说的太深,但是纯洁的晶将自己所有的美好愿望都注入到这种信仰之中)。
于是当真相揭开,纯真的晶顿时崩溃。
轮回转世之后的壁虎——奶奶(东方智慧) 影片中所表现的轮回区别于中国人灵魂转世学说,更具有哲学思想,有一点类似”尘归尘,土归土“的意味,万物皆有灵性,万物轮回。
于是这样一位智者告诉邦”尾巴的故事“。
那尾巴到底是什么呢?
尾巴——生活到底是什么?
工作?
—— 奶奶说”当你在曼谷找到工作,第二天就会长出尾巴。
“但是到曼谷之后有过两份工作的邦并没有长出尾巴,所以尾巴不是工作。
理想?
——邦是一个没有理想的男人,所以即使他有工作,依然没有长出尾巴,但是追寻梦想的女子晶也没有尾巴,所以尾巴不是理想。
爱情?——当最后邦和晶在一起之后,邦第二天也长出了尾巴,那么尾巴就应该代表着爱情?
但是最后旭并没有等到梅回来,也没有遇到下一份爱情,但是他也长了尾巴,所以尾巴不是爱情。
了不起?
——当邦和晶第一次谈起谈起”尾巴的故事“,晶说”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没有机会,只有了不起的人才会长出尾巴,例如政客、名人,有钱人。
“但是后来整个曼谷的人都长出来尾巴,反而没有尾巴的邦成为了名人,那么按理说邦既然成了名人,已经算是了不起的人了,但是他也没有长出尾巴,而全曼谷的人都成了了不起的人?
这种几率似乎不是很大吧!
所以尾巴也不是代表了不起的成就。
否定了这么多,依然无法找出尾巴到底什么的答案。
其实回到尾巴最原始的意思——尾巴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这是对尾巴的解释,也就是说”尾巴“是动物才有的器官,人类 因为进化之后,是没有尾巴的。
也就是说“有尾巴的是动物,没有尾巴的是人”。
然而我们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对于“尾巴”的描述都是一种褒扬态度——奶奶说”当你在曼谷找到工作,第二天就会长出尾巴。
“;晶说”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没有机会,只有了不起的人才会长出尾巴,例如政客、名人,有钱人。
“这样看来“长出尾巴”应该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但是到了影片后半段,当邦回到曼谷时,所有人都长出了尾巴,只有邦没有,而邦却成了名人,成了受众人追捧的对象。
虽没表述“长尾巴”有多好,也没表述“长尾巴”有多不好,但是曾经担心自己结婚后生出和自己一样没有尾巴的小孩的晶,竟然面对邦说:“我们结婚后,你也会长出尾巴,我们的孩子也会长出尾巴,变得和普通人一样”。
显然,她所表达的是对“长出尾巴”的忧虑。
为何前后有如此差别呢?
其实我们无法给出“尾巴”的确切含义,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运用排除法一一将不合理的答案排除。
然后加以分析理解。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尾巴”看作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本片中文名字译为《大狗民》,英文名字《Citizen Dog》,我特意请教了身边英文比较好的朋友,还是比较恰当的译名。
那么“大狗民”也可以看作是“狗公民”。
再引申一下也可以解释为“像狗一样的人”,那么再进一步解释也可以看作“像狗一样活着的人。
” 如果这种解释合理的话,再结合“尾巴”是动物特有器官这一属性,主题就一目了然了。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像“旭”一样完全失去自我,跟随着别人的脚步,人云亦云?
是像“梅”一样活在幻想里,做着白日梦?
是像“德”一样失去思想意识,完全靠动物本能存活?
还是像“敏”一样永远长不大,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其实都不是,我们看到曾经没有梦想的“邦”最终还是长出了尾巴。
而他长出了尾巴是因为和晶在一起。
而他们的生活也变的简单而纯粹;而曾经追求梦想的“晶”在失去所谓梦想之后也长出了尾巴。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每个人也都会迷失,但是不必强求那么多,也不必因为失去而自卑,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自己,像动物一样平凡的生活,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简单自在,就是最好的存在。
”当我们看着别人的生活羡慕不已,当我们成为别人又会后悔失去当初的自己。
别人怎么样生活,那是别人的生活,未来怎样生活那是未来的生活,不必计较错与对,不必忧心未来,不必在乎得失,即使再伟大,我们也只不过是这世界渺小的一个生灵而已。
“(原创文章 抄袭必究)
这是一部很像《天使爱美丽》的泰国电影。
邦(Pod)是个善良的乡下小伙子,去曼谷工作之前,嬷嬷说在那里找到工作的话,上就会长出尾巴哦。
再加上乡下金黄的田地和紫色的衣服、暗红的天,一下子就让片子充满了魔力。
邦先是在一家鱼罐头厂工作,他看着批量生产的罐头,真不明白世界上的人怎么能够如此迅速地消耗罐头!
邦在切鱼时不小心失去了自己的左手食指——掉进了罐头里,后来找到了有同样遭遇的工友Yod的手指,两人不打不相识,交换回各自的手指。
他们都觉得这个工作实在不安全,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指,就辞了职。
邦的新工作是电梯保安。
和他同乘电梯的每一个人都使邦感到局促,除了清洁员晶(Jin)。
这个女孩在来曼谷之前,家乡有过一次空难,掉下一本白封皮的书,写满了她看不懂的文字,而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可以看懂这本书。
她坚持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有它该呆的位置,井井有条。
清洁工作之余,她就对着那本白封皮的书看。
邦觉得晶真是太可爱了,她的井井有条,她的白书,她喜欢的无聊杂志!
还有她漂亮的蓝色制服裙……喜欢上晶的邦呀,看到所有的人头都变成了晶的脸,墙上的招贴画、李小龙的海报……一切。
所以他那天出门上班时,侧着头不敢看小狗们,怕小狗的脸也变成晶。
哈哈。
蓝裙子的幻觉更是奇妙,所有的人,男人女人,所有动物,都穿上了和晶一样的蓝色制服裙,邦变得飘飘然了。
由于晶坐公车总会起红疹,邦决定做出租车司机来帮助她。
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城市里的毛病吧。
比如有个见了东西就要舔的失忆人,还有爱上噪音没有朋友的敏宝贝以及她那个会抽烟的玩具熊熊。
敏宝贝总是不断地遗弃熊熊,抛出车窗、扔进垃圾箱,但一次次地,又在大雨天去路上、垃圾站里将他捡回来,然后抱头痛哭。
邦治好了晶的红疹,他很高兴能这样。
但是晶遇到了一个叫做彼得的白人。
晶以为他能够帮助她解开白书的谜,同时又误会他是反塑胶运动的英雄,崇拜至极,遂投入反塑胶运动的里,也冷落了邦。
她的家门口堆起了一座塑胶山,家里种满了植物。
……再遇到彼得的时候,他告诉晶,那本白封皮的书根本就是意大利色情小说,他也不是彼得,而是安德。
晶的白色梦想都被打碎了,人也消失了。
邦回到乡下,发现节奏好慢好慢,于是又回到曼谷。
他一回来就成名了,因为他成了整个曼谷城唯一不长尾巴的人。
Yod说连晶也长了尾巴。
邦在塑胶山上找回了晶。
塑胶山变得很有名哦,所有的情人都喜欢去那里约会,它可以直达月亮!
主题曲很好听,可惜下不到。
歌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当天空仍未变蓝,太阳仍未照耀,鲜花仍未绽放,美梦仍未将我释放之时,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星夜来临之前,我的人生,了无意义,在我失去信念,还有最后一口气之前,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这冷漠的世界里,我的心与灵魂,属于你,我答应在这一生,永远为你奋斗,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但是软软的泰国话的感觉我说不上来,总之是很温暖的。
故事说完鸟。
半年前曾被这部电影魔幻的插图所吸引,全网搜索无果后悻悻而返。
今天翻看豆瓣,无意中发现它竟上架b站,欣喜之余,当即花近百分钟时间品味。
总的来说,电影难得的高于预期。
在现实的框架上构建魔幻的事件,而魔幻又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发展中又有新的事件,最终在几路交织中升华,达到顶点。
构图风格独特,镜头编排大胆,几首配乐也十分好听。
从未涉足过的泰国电影,开篇就给了我极好的印象。
唯一有些困扰我的,大概就是怎么听都是一个味儿的泰语了。
男主邦来自乡下,没有自己的梦想,在工厂里穿着与他人一样的衣服,干着单调的流水线工作,代表着大量的底层人民。
他笨手笨脚,也不明白世间的真谛,但他心地善良、愿意帮助他所遇到的任何人,对于爱情,他愿意付出一切、至死不渝。
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他终于是站在塑料山之上,就那么直白地说出了电影所想表达的核心。
而魔幻又现实的生活,大概也是对美好的回答吧。
旭。
因为手指的对换相识,是邦爱情的引路人,同时在后半程也有与邦相通的思念。
晶。
女主,长相还蛮耐看,她与邦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电影的主线。
洁癖、黄色小说、风车、约翰树、塑料垃圾山。
大量的前后呼应、大量隐喻要素,导演在她身上倾尽所有。
她是全电影最重要的人物,自己成长的同时,指引着邦逐渐成长。
当一切没有意义,自己追寻的只是泡影,又该如何?
摩托大叔、泰迪熊、失忆男人...配角在探讨问题的同时,也大多起到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的作用(尤其是邦的形象)。
例如邦最终给泰迪熊买的那一部手机和一包烟(或许是一根?
)。
个人观点,外婆是最为神秘且恐怖的人物。
在最开始便预言了一切,同时自身又无限投胎,最后更是投进女主肚子里...太恐怖了。
壁虎长个外婆脸。
真的太恐怖了。
那么,尾巴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梦想,同时也是欲望。
导演在很多地方探讨了城市与乡村间的差异,甚至不惜用乡村的时间过的更慢这样直白的方式。
曼谷是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有着目标,节奏越来越快,便都长出了尾巴。
在走出阴影之后,旭长出了尾巴。
在泡影之梦破碎、找到真正的梦想之后,晶也长出了尾巴。
如此,男主在最后终于拥有了梦想,曼谷便再也找不到一个没有尾巴的人。
可以看出导演想说的十分丰富,长辈与孩童间的隔阂、同辈的陪伴、环保、梦想......以及最重要的,生活的美好与至高的爱情。
只是前面那些,也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离完美,差了那么半步。
“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好的事情,有许多不幸的事情,多到让我们忽视了生活的美好。
”再见了,阿邦。
当看到这篇影评时,恭喜,你在全世界70亿人中找到了一个不到一万人发现的小小岛屿。
ก่อน - 之前
新浪漫主义这个词似乎在小甜妹泰勒斯威夫特唱过之后便“普及”了起来,但是这部2004年的泰国小成本电影,却确确实实地新浪漫了一把。
整个影片的行进,就好像是略带戏谑的平民版《天使爱美丽》:主人公去大城市打拼,他受过伤、换过工作、感情受挫又终成正果,他被爸妈唠叨、和心上人没有共同语言却又觉得工友太浮躁……但是他切断了手指又接上,他外婆变成了壁虎,他所在的曼谷下安全帽雨。
电影呈现的世界无味又非典型,好像导演想向观众证明些什么似的。
新的部分,主要在表达方式上体现。
旁白和配乐单独拿出来都是既优雅又流畅的轻音乐和童话,还有堪比《天使爱美丽》颜色的调色板,与《布达佩斯大饭店》异曲同工的构图……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片尾原声还是由一支盲人乐队演奏的。
章回式的故事情节看起来颇有黑白电影时代的怀旧感,但是却又跳跃清新,章节和章节之间是很规范的藕断丝连,每一章的主色调又好像不太一样,增加了独立感,同时又规避了小成本电影的短板。
浪漫则在电影的氛围。
氛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而电影中把几种感受用“人的尾巴”这种意象连在一起,既有哀婉的夜,又有卓别林般的悲喜,还有解构的无厘头段子。
从一些细微的镜头语言中能看得出导演的态度,开头的歌舞里除了男主之外都顶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去唱歌,还有几个和主线毫无关系的细节安排,都透出了别的电影中不太感受得到的轻佻的浪漫。
即使是表达悲伤的镜头,颜色也要鲜艳得充满视觉冲击力,从这些细微的镜头语言中就能看得出导演的态度。
现在的生活节奏其实很难让谁去感受感动,更不用提这种一点一点积累的感情。
这篇影评写成时阿富汗正在发生政变,又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类似电影男主邦一样的空荡荡的躯体。
但是邦收获了爱情,至少达成了自己的梦想,是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会像电影一样呢?
我不好说。
所以祝大家都能从现在这样子生活的角落中扣出一些浪漫,愿以后的日子感动不会离我们很远。
这部电影远不止以上的内容,读者们可以到哔哩哔哩上亲自免费观看。
《大狗民》是那种只看一眼能就看出好来的电影。
第一个镜头,是男主角那张茫然的脸,跟大头贴一样,风格完全出来了。
然后镜头一拉开,是一个乡村劳作的画面,颜色和背景漂亮得像一幅画,风格也出来了。
然后展现的是本片最让我喜欢的风格——荒诞而现实的故事。
邦是一个从乡下来到曼谷的年轻人,在罐头工厂上班,不小心把手指切到了罐头里,他就开始了寻找手指的历程。
邦吃了很多罐头,最后却是让手指找到了他,因为那根手指在邦手上的时候有敲桌子的毛病。
找到手指后,邦觉得不对劲,因为他觉得这个手指比原来的长一截。
这时他又听到了敲桌子的声音,看见自己的手指正长在一个工友的手上。
他们互换了手指,非常满意,并且成了好朋友。
就故事而言,我觉得开头非常好,节奏快,而且荒诞到了极点,还很有现实意义。
女主角出现后,节奏就好像慢了一拍。
但不能否认,女主角很漂亮,是那种清纯得像水一样的女子。
她迅速地成了邦的梦中情人,她叫晶。
晶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子,在写字楼里做清洁工,随身带着一本根本看不懂的白皮书。
白皮书就是晶的精神支柱,她能从乡下来到曼谷,完全是白皮书的力量。
而邦是个没有任何梦想的人,如果硬说他有梦想,那只能说他梦想和晶好。
邦和晶好上的过程很曲折,导演就此延伸出很多枝杈性的人物,比如骑摩托的男人,遭遇了一场头盔雨,被砸死后还要工作;整天带着一个毛绒熊坐出租车去打电玩的小女孩,总是觉得自己以及足够成熟了,最后和毛绒熊结了婚;前面说的邦的那个工友的女朋友梅,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贵族,毅然去了遥远的中国;还有邦的外婆,经过几世轮回,变成了一个壁虎,给邦指点迷津…… 片中的主题曲很好听,尤其是开头的一个大合唱,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可惜的是,我竟然在它拍出来的三年后才看到。
由此可以想象,岁月流逝中,我们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好电影。
题目这句话是我朋友ARK的MSN签名,我想它正适合拿来诠释《大狗民》。
影片的一开始嬷嬷站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对邦喊道:“邦,你在曼谷找到工作,第二天醒来就会长出尾巴噢”。
邦到了曼谷,在鱼罐头厂找到了工作,可他并没有长出尾巴。
后来邦爱上晶,向她吐露这个秘密,晶不可抑制的大笑,说:“只有了不起的人才长尾巴,名人,有钱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不会长尾巴的。
”在《大狗民》的世界里,长尾巴是件多高尚的事情啊,但没有梦想的男人—邦,却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好处,对他来说,有没有尾巴不要紧,只要每天能看到晶,就是最大的幸福。
晶却是个追寻梦想的女人,她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想要读懂从天而降的白色书本,想要拯救地球,她说:“邦和晶这样的穷人怎么能结婚?
我们没办法给孩子尾巴,也谈不上梦想,我没法忍受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想孩子埋怨我,给他们没有梦想的人生,那比没有尾巴更残酷。
”这番话让可怜的邦差点自杀。
直到最后,晶的梦想破碎,邦成为曼谷唯一没有尾巴的人,他们站在晶坍塌的梦想堆成的塑料瓶山上再次相遇。
邦对晶说出的话,又轻易的骗走了我的眼泪。
“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
……就算你仍喜欢由早到晚拖地,抑或开心时摇腿,或者挑走炒饭里的香菜,甚至继续追求梦想,长出尾巴,你所做的一切,依旧令我着迷。
”邦这样单纯的人,往往最能接近幸福本质吧。
就像天使爱美丽,或是伊丽莎白镇的空姐。
他们单纯得可爱,给周围的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他们没有沉重的梦想,只是努力把握眼前的小小幸福。
这样动人的人物,虽然只是电影和书籍中的存在,也能让我们看到自己阳光的一面,并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生活下去。
若能像邦那样简单,该有多好。
就像小时候一个冰激淋带来的快乐就可以充满我的小小身体,而现在,欲望的沟壑却越填越大。
那条无用的大尾巴,一旦长了出来,怕是一辈子也无法甩掉了。
无数人嘴里念叨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啧啧向往田园牧歌,实际上却摇着尾巴,骄傲地在这城市里越走越快,越走越快。
紫霞霭云,电影一开场就有和以往的影视作品不同的地方,导演本身就是一个广告导演,在于用色、构图和美术上都是极华丽和炫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整个电影的氛围更显得与众不同。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部电影《意外》,也是风格强烈的电影,有着很多常规电影不会有的电影元素。
回到这部《大狗民》,整体的美术风格更偏向于油画,有着南亚风情的油画。
但是《大狗民》绝对不只是形式风格有异样,他所要表现的主题也是很有趣也很深刻。
邦是一名从村子来的孩子,想要到大城市曼谷去工作,也是普遍泰国青年的梦想和去处,因为曼谷是最有机会成龙成凤的地方。
但是,一个从村里来的孩子什么都不会,除了被体制化的工厂收编,基本上也只能在曼谷这样的大都会做一些底层的工作,所以其实邦由始至终的表演都是木纳的,因为原以为到了曼谷会长出“尾巴”——即代表出人头地,但是来到城市,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尾巴,城市的绚丽也是需要有人去支撑的,而邦他们这一群人就是支撑城市的劳动者,他们无权拥有尾巴。
并且,城市也不是那么的靓丽。
每天在城市穿梭着不同的人情,他们各有各的烦心事,他们都有城市人的通病:寂寞、体制化、拜金等等问题,他们的生活也不一定快乐。
比起城市人,邦的生活其实更简单也更纯粹,纯粹的爱着一个人、纯粹的做好一份工作、纯粹的对一个人好,在需要的时候生出援手,这可能就是最后场景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长出尾巴的人吧?
尾巴不一定是好事,他只是一种象征,但是抛开这些虚有的幻象,其实纯粹才是世界难得的东西。
最后,电影带我们以一个荒诞的设定把我们带进两个世界,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美的,在美丽的外表下,其实蕴涵着很多道不尽的心酸,走过来时路,方才知晓选择是很自由的,不一定要局限在特定的空间或地点。
不能小觑泰国电影啊,好作品真的越来越多了,创意和镜头表现很有冲击力,色彩很鲜艳。
一个国家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能体现文化的进步,比如韩国,原来崇拜香港,日本流行文化,现在反过来影响它们。
泰国的音乐也很有味道,流行性中带着特有的柔美味道,最后几个戴墨镜的有点土气的乐队唱的歌挺好听,有点温柔大叔版BEYOND的感觉
一部充满了泰国风情的男版艾米莉 绿色的色调变成了蓝绿色 里面那段男主角奶奶投胎的rap实在拍得精彩 确实是一部很炫的片子
那是个几年前百无聊赖的傍晚,还在学校上班时。
校园广场上堆满了学生,去洗澡的,打球的,缠绵的,酒吧喝东西的,空气之中飘散出许多种味道,诸如洗发水、奶茶、汗水味夹杂在一起,形成了特立独行的香臭味,各种嘈杂的声响不绝于耳,我只能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站在人流穿梭中,在大眼镜小黄哥家的碟铺选DVD,几乎每天下班我都会来花一两百,买几十张。
所以加重了我每每搬家时的负担。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过目不忘的电影。
很特别。
就像我最初所说的那样,和你之前看的电影都有点不同。
从一开始的有点耳熟的像港台歌曲的原声音乐开始。
嬷嬷告诉男主人公邦到曼谷工作会长出尾巴是个隐喻,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尾巴--被别人踩到就会致命的尾巴。
全都是大城市的价值观影响所导致,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变得浮躁、不安、焦虑、寂寞、混乱、空虚、金钱。
所幸邦是个纯真的孩子,并且善于思考,加上固若金汤的执着,成为了唯一一个曼谷没有尾巴的人。
看电影时,弟弟、妹妹都觉得导演不至于飞叶子那么简单,或许LSD或者蘑菇之类都有在享用。
很有可能。
嬷嬷转世投胎那一段,决定了这只能是位亚洲导演。
女猪脚晶的出现,让邦看到了真正的爱情,可惜很多时候,生命里的美丽尽是如此残缺不全,好似大师艺术品般,所以吴冠中老师更值得我们敬重,他常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画烧掉,说那些画有毛病,这样自己死后,留在世上的作品就只有完美。
爱情或许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在邦爱着晶的时候,晶爱上了彼得---这个她自己想象出的理想男子。
一切都如此纠结,为什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仅仅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么?
所幸彼得如同无情的现实一般告知了晶:自己叫安德瑞,那棵精心栽培的彼得树也只是棵玉米,那本白皮书是本意大利色情小说。
晶至此崩溃。
可我觉得她是幸运的,至少安德瑞是如此诚实和坦白。
没有欺骗。
最巧妙处在于,导演用旁白说:那本书张开翅膀在云端飞翔,仿佛又在找寻和欺骗下一位无知少女。
最后邦来到垃圾山终于找到晶,只有他能猜到,她一定会在那里。
最后他们站在垃圾瓶山顶相拥的场景,不觉让我想起世界末日。
是的,在末世到来之前,通过导演的一次透明放大的夸张,竟发现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无一例外地站在堆满垃圾的地球上构想美好生活和谈论爱情,这是多么讽刺?
说环保警示之作亦不夸张。
cult片是我的最爱,这部呢,又是部混合型超强的cult片,治疗我的混合胶囊。
所以从无论从画面色彩构成、高饱和度,扯淡的夸张表现,还是从那么多类似装置和行为的艺术作品堆积,都不难看出导演是学美术出身。
好莱坞式大圆满结局过于美式,不是爱看悲剧的我所喜欢的结局。
生活就是悲剧,每天每一秒都在失去中。
不过,人总会有改变状态的时刻,最近又满怀希望的重新看了一次。
哼唱着片里的歌儿,真好。
正如电影里,邦说:“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这次,我看到了。
1我们寻找失物,未必每次都能如愿,但有时候不刻意去找,反而会自动送上门。2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3明艳绮丽的配色,舞台剧般的表演。让我想起卢梭的画。
眼花缭乱过后,在“我们的孩子也会长出尾巴”的拥抱里流了俗。
符合GRE作文要求
更多是给的形式 内容的表达。。。
奇趣清新的小電影兒 壁虎那塊兒太逗了... 四星半
@2020-01-19 21:30:16
晶挺美。开始挺不喜欢,到最后有一点喜欢并接受片子的风格了,诡异的故事反而让我觉得真实,好像就在生活里发生的爱情。
天马行空色彩明艳剧情散漫
明亮的色彩让我想起爱美丽~~
形形色色,光怪陆离
有想法和能力不够的导演,漂亮的摄影,以及一开始就莫名其妙的无厘头,别说我不懂泰国人的幽默。
其实我没太懂尾巴的意思。。片子一开始的色彩和风格就注定是我喜欢的类型噻~撒花~~男主从头到尾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忧郁捏~即使笑也很忧。结尾觉得有点勉强,可能导演也不知道给这么个神奇的题材怎么结尾吧,嗯我理解~
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幸福一直在你身边,关键在于你自己相不相信,你眼前的,就是幸福。
底层没有梦想,只有生存,没有爱情,只有生存和繁衍
精致影片,创意十足,可惜演员脸不太欢喜,也不够怪,难创经典,特效也差点。倒是寓意积极:两个没有尾巴/梦想的人同样能开出花。我们能找到意义吗,找不到的话你愿意同我一起行走嘛。
朵朵》一样的风格,但是不好看。情节,唉,我不懂了~~人们都单纯得有点犯傻
cult 电影。奇幻,超现实,关于一个屌丝男保安的爱情。被小圈子的人喜爱和推崇,并非迎合大众的口碑,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拍摄手法独特、题材冷门,并附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评价和争议性。一般都不会迎合主流市场的需求吧,在某个圈子内却能够被很多人接受而大放异彩的异类电影。
剧情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画面和色彩很美~
画面很多姿~颜色很绚丽!泰语超难听!
三脚猫冒充什么武林高手。色彩非主流。徒有其表的比喻象征。急于想表达什么,露怯。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