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喜欢篮球足球比赛的人来说,大爱这个系列。
赛场上你追我赶、在每一分英寸间的竞争,赛场外对手之间带着尊重的调侃,训练中研究对手的录像,深刻剖析自己的优劣,以及大量训练中挥洒的汗水,都能让我联想到篮球与足球,看的职业比赛亦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一部里关于老去的哲学思考也特别特别棒。
前半段看到麦昆在一次次拧着自己寻求更快的速度,我的心情仿佛也拧了起来,也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各种拧巴;可是后半段给了我非常完美的答案,当smokey说出麦昆已经老去,速度已不再是优势,我仿佛也一同松了口气;当看到麦昆找到自己灵活性的优势,却依然不敌kruz时,我的心又揪了起来;但是当看到麦昆拯救了kruz,帮助kruz重新燃起信心——信心真的如黄金一般珍贵——并且通过形象的词汇激励kruz夺冠,我想,这真是我看过最棒的关于如何优雅的老去的结局——又或者,其实根本没有老去,而是重新开启了一段崭新但同样精彩的人生。
关于kruz信心的段落真是特别有共鸣,踢足球的时候信心对实力的影响真是特别明显,包括工作和生活中,信心也会极大影响发挥。
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否定自己,这是我从这部影片里学到的。
还有作为一个团体,那种零摩擦的信任也真的太美妙了。
除锈老板对麦昆的信任,律师对麦昆的信任,还有门牙的信任,都太棒了。
团队运动的美妙之处,也许亲密关系的美妙之处,皆在于此。
从追寻导师的步伐到自己成为导师,反派很弱,酷姐赢得太容易,板牙戏份也少,看的只是11年的情怀。
“用我的最后一次换你的第1次机会。
”结尾泪目。
比起对梦想的渴望,输赢真的很重要吗,比起梦想这个词它真的轻多了,那对于梦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态度。
闪电麦昆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守护心中对赛车比赛的热情,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来超越新人,赛车比赛那里燃爆了,但结尾太过伤感,无法接受。
哪怕赢了比赛在退居幕后我都可以再给这部电影加两份。
《赛车总动员3》在这个炎夏姗姗来迟。
从2006年《赛1》到现在,十一年的时间,66号公路上的水箱温泉镇依然印象鲜活。
麦昆5次夺得活塞杯,然而这并没能帮助赛车英雄逃脱蓝天博士、车王等前辈们的宿命,以一道优雅而残酷的弧线结束了职业生涯。
不同于超人、孙悟空等荧幕常青树,或许英雄迟暮已逐渐成为2017好莱坞动漫电影的关键词,正如《金刚狼3》结尾那个斜置的十字架,众英雄的纷纷退场,宣告了他们各自时代的落幕,也带走了无数人的梦想与情怀,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与唏嘘。
长江后浪推前浪,无论有多么不甘与不舍,接受与放弃是唯一的选择。
纵然精神与使命有了传承,坐在恩师曾经的位置上,不知身穿蓝色外衣的麦昆是否会在挣扎的心中默默浅唱: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Cars 3##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系列剧进入第三部以后都会出现英雄迟暮的感慨,这样的窘况蔓延到了动画领域了。
我们的天才车手闪电麦昆遇到了瓶颈,自己的动力性能已远远跟不上了以杰克逊为代表的新生代。
为了保持自己的荣耀,它拼命的想找回自己已逝去的辉煌年华,剧情发展到最后反而变成了传承的意料之外感动,皮克斯在一个老题材上花足了细节的打磨,不愧为是动画片制作之王。
第2166部2017年,喜剧冒险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 Cars 3》第三部了,虽然第二部有点板牙外传的感觉,这部倒是回归了正常风格了。
(果然尝试也是救不了这个系列)就是主题比较伤感了,不过也确实是陪伴了大家这么多年了,从一个新人到退役,难免还是要伤感的说。
先不说这个。
技术上,确实是肉眼可见的提升,感觉比前两部要细致和逼真很多了感觉都带闪光的 哈剧情上也是跌宕起伏,让人不容易猜到结果,还是有皮克斯的一贯水准的说这点还是有保障的别的也没有多想说的,话题比较伤感,不过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收尾了,很完美,很闭环,也很多感触。
(我都不敢想25年出的第四部会不会狗尾续貂)算了,不想了(不会又是板牙外传吧)
不过这些新车真的挺酷的哈哈,时代在进步,下一部该有咱们的电车出场了吧那才是值得一看的。
就这样吧,不错的收尾。
很好。
我是传承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星半,传承,系列的收官,完美的闭环。
这部电影我相当的期待,麦昆在比赛中被新型赛车所超越,他决心去改变自己,去使用新的技术训练自己,但他的极速还是没有超越200,而他最在意的对手黑风暴最高时速已经超过了210.他在自己最后一场比赛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该让位给更合适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教练。
他把自己最后的一场比赛的机会给了自己的教练,而她也使用博士的技巧最终赢得了冠军。
皆大欢喜。
但剧情有点牵强:黑风暴这类的新型车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甚至车的动力更好,而麦昆的教练在没有任何实际赛事经验的情况下击败了各路英豪获得了冠军。
剧情需要更充实一些,甚至可以把这部分单独拿出来拍第四部。
看了看上面的评价,我已经很自然的把它当成了一部真人拍的电影了。
皮克斯还是那个皮克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下面的两张图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麦昆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不到。
这种自信是真的棒。
2017美国动画片《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全球累计票房3.83亿美元,定级G,豆瓣评分7.0,时光网评分7.3,IMDb评分6.7,于2011年8月25日引进国内上映。
《赛车总动员》+《速度与激情》+《洛奇4》。
本片的剧情像极了史泰龙的拳击片《洛奇4》,厚道朴实的传统赛车手迎战目空一切的高科技赛车,只是片尾结局不同,《洛奇4》中主人公重振雄风,本片则是主人公退居二线、将荣耀留给了他人。
本片和前两部的风格有所不同,第一部重在找寻自我的心路历程,第二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火爆动作大片,而本片则是一部纯粹的赛车片,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赛车,除了城市赛车和赛道赛车,增加了泥地撞车和沙滩赛车的戏份。
本片的水准整体来说低于前两部,中间的剧情部分较长,节奏有些慢、笑点有些少,但片尾决一胜负的高潮戏很好看,节奏明快,紧张激烈、张弛有度。
在第一部惊艳亮相、在第二部中荣升主角的拖车板牙,在本片中戏份极少,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中的配角。
本片的结尾,主人公闪电麦坤由赛车退役成了教练,这一情节设置不知道是否意味着本系列的终结,或者第四部将是闪电麦坤重出江湖的复仇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赛车总动员》的中国上映日期都碰巧在8月下旬,第一部为8月22日,第二部为8月24日,第三部为8月25日。
前两部的中文译名都没有副标题,第三部则画蛇添足地加上了副标题,而英文原片名是没有副标题的。
国内片商近几年特别愿意故作聪明地给进口电影加上副标题。
《赛车总动员》对汽车拟人化的构思是独创的,在此之前汽车拟人化是以车灯为眼睛,保险杠为嘴巴,而《赛车总动员》则开创性地将风挡玻璃作为眼睛,这使得汽车的表情更加丰富,情感色彩更加传神,角色个性更加鲜明。
本片在CG技术上非常优秀、几无破绽,表情、纹理、运动特性、力学特性、光影效果、物体间的接触和互动.....等体现CG技术水准的元素都非常精良,体现了好莱坞一流的3D动画制作技术。
三部曲的中文译名《赛车总动员》是错误的,赛车只是众多种类汽车中的一类,应该为《汽车总动员》才更为贴切,因为本片实质展示的是汽车王国,所有角色全都是汽车。
青春总过得太快,而我们接受这个现实有点慢。
转眼十年已过,第一部汽车总动员上映的时候我才上大一,而现在已经是职场阿姨。
汽车总动员中的麦昆也是一样,皮克斯的动画总是反映着现实的世界,有一点温情又有那么一点无情,就连主角有一天也要褪下主角光环,承受仿若突如其来的衰老、失败。
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
训练不够刻苦专注吗?
加班不够多吗?
为什么我们没那么敢说话了?
为什么做事情更保守了?
为什么变得老练而缺乏新意?
时光赋予我们经验的同时,拿走了新鲜和锐气。
我们无处抱怨,因为我们不再年轻。
世界不会再听我们的抱怨,每一声叹息也只会如石沉大海,总有那么多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对世界投怀送抱,世界是属于他们的。
一开始麦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谁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呢?
第一次被叫阿姨的时候,也想纠正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应该叫姐姐吧。
诸多不甘心,希望借由新的训练、新的环境、新的设施来弥补。
总想着人定胜天,毕竟之前赢过那么多轮。
就像纸媒一样,曾经那么辉煌,可现在就连秀场前排做的都是自媒体了。
再深度的报道,再精良的拍摄,终究抵不过速读时代的大潮。
管理学中有个特别著名的理论是第二曲线。
讲的是人需要在第一曲线达到顶峰之前开始第二曲线,才有可能保持上升。
万事万物盛极而衰,一旦过了最高点之后变会下滑。
不间断的胜利常常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很多企业,包括诺基亚在内,在经历第一曲线的成功之时,并没有想到衰败的迅速降临,当他们回首的时候总会叹息,当时我们应该那样做的。
却是为时已晚。
不愿意退役的麦昆在参与比赛的时候终于发现,95时代已经结束,更年轻的新一代赛车终将取代他的位置。
与其恋恋不舍,不如予以传承。
总体来说,汽车总动员系列不是皮克斯最佳的作品。
之所以会出3的原因,大概是衍生品卖得不错,就连电影里也加入这个桥段,麦昆被新老板要求退役,转而去代言挡泥板。
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出4,但这部传承的主题也算是一份不错的答卷了。
我们无法拒绝岁月的每一份馈赠。
但我们可以选择接受的方式。
至少让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有的选吧。
作为即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你的第二曲线,准备好了吗?
当年麦昆也是像黑风暴这般横空出世、风光无量。
但是那时我还小,只看到了麦昆的闪耀,没有看到老一辈离去的落寞与失意。
最喜欢少年麦昆和莎莉在公路上谈笑兜风的镜头,年少成名美人在怀。
喜欢麦昆的狂傲,喜欢莎莉的知性,那时他们很年轻,身上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当然没有谁能够当常胜将军,麦昆也不断成长,历经辉煌、坎坷,到了第三部也已经走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势必有另外一个“麦昆”出现,将他打败,我想麦昆在黑风暴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皮克斯拍的从来不是给儿童看的动画片,而是给成年人看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从来如此。
运动员都会有一个巅峰期。
我曾经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运动员们不在巅峰期功成身退。
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110米栏平了世界纪录。
08年北京奥运会因伤跳着走完全程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在04年之后刘翔就退役了多好。
那他永远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不必再忍受之后多年的病痛以及国民无知的谩骂。
我却忽略了一点,运动员除了是运动员,也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会遇到学业、事业上面的失败和困境,运动员也是。
但他作为公众人物,不得不把这些困难展现给公众看。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言弃,何况充满拼搏精神的运动员。
我想这是运动员很少急流勇退的原因。
急流勇退是一种勇气,在伤痛的折磨下战斗到最后也是一种勇气。
麦昆同样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寻找新的出路,但是无果。
最后在前辈的启发下转为教练带出了新的冠军。
电影前半段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英雄迟暮(一个比喻,麦昆也不算老),面临着职业生涯可能要终结。
这十分的现实。
这种人生的困境,无论青年、中年、老年都会遇到。
后半段如何让麦昆从危机中走出来,编剧想到的是让麦昆成为教练,把赛车精神传承下去。
从蓝天博士到麦昆,一、二部用很多篇幅来刻画师徒间的羁绊,麦昆的成长。
但是从麦昆到酷姐太突然了。
没有谁可以一下子变得这么强。
百炼才成钢。
这个结局太仓促,我甚至觉得还不如让麦昆被黑风暴打败,不得不结束职业生涯。
毕竟没有人是不可战胜的,面对失败也是一种成长。
麦昆在朋友的鼓励下,用新的科技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训练方法,开一家赛车培训公司,来培养小赛车更有意思。
我很喜欢麦昆的小伙伴,一个好的系列电影也是因为有了这些出彩的配角。
这些小伙伴也会成为很有趣很有意思的老师。
像板牙这种的,有一套独特的人生理论。
虽然这样少了麦昆胜利的反转,但是人生重在的是后来漫长的大反转。
蓝天博士只带了麦昆一个人,但是麦昆将赛车这项事业和精神发扬光大,我想这样更有意义。
所以对结局略失望,不然黑风暴算什么,这么轻易被打败了。
这是对这个角色的不尊重。
我所期待的结局是麦昆看着自己的学生,看着电视中的黑风暴,想到自己的老师,内心是欣慰和期待,未来迟早是你们的。
彩蛋可以是多年后麦昆和黑风暴一起笑谈当年的战况以及探讨最新的赛事。
少年终会褪去戾气,变得沉稳,学会互相欣赏。
人生就是如此神奇,你年少的对手多年后会变成一生的挚友,这才是人生的大反转。
一部比较“正”的动画片本来没有写观后感的必要,但是电影中有一些逻辑瑕疵,我觉得值得说一说。
Cars3主要讲闪电麦坤作为车王遇到了新一代赛车的挑战,麦坤还是遇到困难正面刚的架势,但是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被埋没的女赛车拉米雷斯(酷姐),麦坤退位,强推酷姐。
一方面宣扬了酷姐不忘初心的精神,即使最初没能成为职业赛车,但是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事业,当了一名教练,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麦坤的帮助下,实现了梦想。
另一方面,也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成熟了的麦坤,不仅是那个顽强拼搏的赛车,还是一个学会了“放下”,给别人机会的伯乐。
价值观的东西就没什么说的了。
第一个逻辑瑕疵,片中的所谓“新一代赛车”并不是使用了什么新型材料或高级燃料,也没有任何作弊,也就是说从车的角度来看,与老一代的赛车的技术架构是一样的。
只不过他们使用了新式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设备。
这本身没有什么不道德啊?
但是把黑风暴杰克逊和以他为代表的新一代赛车渲染成以不公平竞争优势来欺负前辈的形象,逼着老赛车无路可走,只能退役。
这很奇怪诶,你们也去用模拟训练器不就行了?
自己为什么不进步呢?
再说你们都是有成绩的赛车,赞助商也有钱,应该更早的使用上最新的训练器材啊?
反而是,大家应该学习最先进的方法,为什么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如此重要,第一避免身体受伤,第二营养和科学的训练能够最大发挥人体机能,创造更好成绩。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运动员都要重金找最顶级的教练。
第二个逻辑瑕疵,比赛中途换人,还理直气壮不违规?
无论是赛车运动还是竞技体育,把号码布扔给别人,就可以合法合规的换人比赛了?
闻所未闻,这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引导呢?
是不是考试找枪手,也是OK的?
因为我的考场座位上只要有一个人,就是没问题的。
一个举着公平竞争大旗的战士,自己先玩赖,这属实不能算瑕疵,这是bug。
第三个逻辑瑕疵,酷姐到底靠什么赢的黑风暴?
电影中间部分一直交代的是麦坤的训练补救措施,试图追上黑风暴。
一个场地赛车跑去海边沙滩练速度,然后又在泥坑撞车大赛里逃过一劫(没看出有什么收获),至于在老莫那里接受的训练,在拖拉机中见缝插针、躲避草垛,在黑森林里躲避障碍,其实就一个训练项,灵活度。
另一个就是牵引气流,老莫提了一嘴。
最终比赛时,车祸让灵活度的训练发挥了优势,但是速度咋追上的?
酷姐怎么就一路向前了,直接怼到黑风暴屁股后面了。
太牵强。
当然了作为主要受众的小朋友,能感受到拼搏、不放弃,团队和友谊,以及精美的画面,都是很好的。
皮克斯最终没有失掉那份纯真、温情与创意,在花样翻新的好莱坞动画中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既传统又有新意,既鲜活又有情怀的励志佳作
皮克斯的情怀谢幕作,虽然整体上挑不出毛病,但也失去了系列初创时的惊喜与激情。
感觉这个系列依旧没什么存在感啊…完全不记得前两作的内容,本作也是看的一脸懵逼…没有了前两作的加持,也没什么感动的地方,就平平淡淡的结束了还挺意外。不过单就影片而言,讲退役这件事还挺好,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辈子当第一。还捎带扯到女权上,算是有了附加分吧。总之皮克斯质量还是过关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天再玩命的努力,也比不过先天的优势。
江山代有飞车出 输给小鲜肉心塞 最后竟然直接放弃了 海报骗人 皮克斯也是英雄迟暮 吃到偏梨 吃到偏梨
新老时代的pk,就创新,不服老~
作为皮克斯死粉,虽然本来赛车就算垃圾奶牛线,拍成这样也还是无限伤感。
这年代,连动画的主人公都到了英雄迟暮的岁数,我们是不是越来越老了?
今年皮克斯重头戏还是Coco. 先导预告片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系列终于严肃黑暗起来了,其实没有。第三部其实是第一部的精神正统续集,第二部更像是拓宽了世界观的外传。和保罗纽曼的师徒关系挺感人,但Hud的离去从没有被直接提及过,第三部里莫名其妙就成为剧情重心了。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他什么时候死的…
最后意料中的翻转居然还小激动人心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的平淡。岁月不饶人啊,闪电麦昆都从新人变老骨头了。
半年来睡得最熟的一个午觉,开头播完闭一下眼睛直接睡到散场开灯,救命…
皮克斯的水平下降得可怕
剧情好无聊就算了,看似是要对世代更替/技术迭代/年龄歧视的反思,结果没一个落到实处,全都敷衍了事中道崩殂,结尾又来了个无厘头的后浪拍前浪、女性解放的突转,完全没有任何铺垫。
不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超级可爱逗趣的汽车人~每部都要看~
看cars 1的时候闪电还是个新人,如今都退休带新人了。还是迪斯尼传统的成长故事,女主是拉丁女性,如果要是穆斯林同性恋就更完美了。
看得出创作者各方面都已经很尽力了,尤其很努力让故事不落俗套,但是对这个无趣的系列实在没有太大拯救。
结局真好,太好哭了。很喜欢女赛车克鲁兹。麦昆,英雄迟暮,不悔当初,壮志凌云今犹在。成就别人何尝不是另一种伟大。"Racing wasn't the best part of Hud's life. You were. "太感人了。想不到如今板牙已经变成了边缘化人物,哎。
比起第一二部来说真的蛮差了……略失望……而且买到了坑爹的国语版,虽然没有熊孩子,但1个半小时的剧情还是略显乏味,剧情简单但却并没有很吸引人,2星不能再多了
结尾还算有点儿新意,不过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