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幸存者必看电影女主本是一个独立自主,乐观向上的女律师。
直到遇到渣男。
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女主如何被爱轰炸,然后被快速绑定。
男主运用各种心理操纵手段,投射,煤气灯,语言乱炖,卖惨等,男主吸毒,出轨,一直用前女友三角测量女主,并且前女友也是受害者,为男主自杀。
女主被一次次伤害 ,经常情绪爆发变成一个大家眼里的“精神病” ,并将攻击性向内,自虐,自杀,自我洗脑,自我pua,抑郁,最后陷入习得性无助。
并且无法走出来。
男主将一个自私,巨婴,毫无责任心npd诠释的淋漓尽致。
爱情过山车,情绪暴力,控制,威胁,在离婚阶段,男主瞬间暴露出真面目。
遇见渣男在爱轰炸阶段很难不心动,哪怕是女主这样的女性。
但是女主有无数次机会走出来。
希望每一个幸存者都珍惜今天,你能离开npd最早的一天。
1. 女人和男人在一段关系中的思维模式真的太不同了 女人看感觉 男人看结果 2. 男人身上那些让女人fall in love的特质 到了婚姻中竟成为了让女人憎恨的特质 但也千万别忘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你才会爱上他的啊3. 对于女人来说 尤其对于一个有着独立的思考和经济能力的女人来说 似乎爱情 婚姻 要么就是一边倒的妥协 要么就是全然放手 她没法与普通的男人相处 没办法真正享受普通的日常 因为她本身就比普通男人强大 她想要新鲜刺激 但这些总会随着普通的日常而消散 她尝试去跟年轻男人打成一片 也许在此过程中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前夫始终跟一帮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 因为其实大家都追求新鲜和刺激 但婚姻却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24h/7d的婚姻太难了 比上班还难 4. 也许女人需要修炼的就是如何不被男人完全掌控的能力 能够一边爱着 臣服着 又能够一边让他感受到提心吊胆 让他时时刻刻想拉紧一点风筝的线
爱恨纠葛,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没有深爱必不会有太多的渴求女主与男主从一开始就处于渴求与被渴求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感情纠葛,女主经过爱情的洗礼逐渐成长起来~但在最后一息,女主认为自己已独立成为可独当一面的女王时,在不经意间还是败在了男主的脚下~这,正是此片“我的国王”的用意~他能不能称“王”,只有你(ai )才能决定
傍晚时分看完《我的国王》,内心怅然,只好去小区里散散步。
走着走着天就黑了,马路对面的医院大楼上巨大的霓虹灯亮了起来,白色的灯光铺满了我的路。
电影没有讲什么我不知道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奇迹,不过是一对情侣相爱十年,分分合合的故事。
当然了,其中的很多细节,铺开了讲,换个风格讲,都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可是甚至不用把它放到整个人类社会,或者宏大宇宙的背景下看,仅把它放进你走过的这一生中去看,都会发现,曾经你所谓的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是如此稀松平常。
电影的女主人公汤妮,也是个相貌平常,看上很老实,不太引人注目的姑娘。
和许多这样的姑娘一样,她有些自卑,对自己的魅力没有自信,但她也有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十分不俗的地方,那就是她内心澎湃的激情,她的身体里有蓬勃的生机和一种巨大的能量。
我想这也是她自己都难以置信,她竟然能吸引乔治欧的原因吧。
他英俊洒脱,气质迷人,有艺术品味,拥有一家自己的餐馆,谈吐幽默,出手慷慨大方,他性感逼人,他的魅力男女通杀,前女友全部都是超模和明星,而且在分手后还对他恋恋不忘,死追不放。
要不是喝多了酒,汤妮恐怕是没有胆子主动去勾引男神的,而他竟然也上钩了,但这还不是最不可思议的,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爱上了她,用各种方法讨她的欢心,向她求婚,想和她终身厮守,抱着他们的儿子,幸福得流泪。
而汤妮和他在一起,则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打开了她的身体,也打开了她的心,从前的老实姑娘一旦疯狂起来,连男神都吃惊,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也为她骄傲。
但是……是的,但是来了。
她渐渐的发现了他的种种问题,不负责任,总想扔下她去和自己的朋友去玩,欠一身债,把她妈妈留给她的家具拿去抵押,前女友反复纠缠,甚至闹自杀,他狠不下心拒绝,甚至为此和她争吵。
逃避婚姻生活里的琐事和争吵,就干脆租个房子搬出去住。
希望在婚姻里保持自己的独立空间,她怀着孕去看他新租的房子,却发现他正准备开趴体。
她也不甘示弱,经常大吵大闹,在他的朋友面前撒酒疯,指责他所有的朋友,指责他,给他难堪……亲戚朋友都劝她离开他,他也不是不放手,可是每次过后,她又忍不住去道歉,去找他,哪怕知道他是瘾君子,依然无法放弃他,甚至两个人在离婚之后,还没出政府公证处的大门,她已经开始忍不住想把他追回来,又开始去勾引他,想回到他身边,而他每次都会上钩。
她对他怨念深重,内心满是委屈,为了爱他,她倾其所有,放下自尊,受尽痛苦和折磨,一遍一遍的原谅他,接受他,挽回他,可是他为什么就是不能改掉这浪荡子的习性呢?
他明明是爱她的。
最后,还是乔治欧一句话戳中了她的要害,他说,是你先勾引的我,然后你又反复的勾引我,因为你就是喜欢我这样的人。
如果不是我,也会是其他和我一样的人。
他问她,你当初爱的不就是这样的我吗?
可是你又要改造我。
她这才恍然大悟,乔治欧其实比她以为的还要了解她自己,因为她自己太平凡,自卑,内心的野性不敢释放,所以她才会迷恋那个狂妄自大,有着国王般自信和骄傲,野性难寻,放荡不羁,不负责任,充满了性感的迷一眼的乔治欧。
因为他就是她的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的人,她希望自己拥有他那样的能力和魅力,她希望自己在众人眼中也像他那样炫目迷人。
正因为她自己无法达到,所以才对这样的男人深深的迷恋,她想借助他的力量释放自我,所以她不能恨他,不应该恨他,因为他就是她的一部分,是她的生命,是她渴望成为的那个自我。
而她一旦真的得到了她,她的另一部分的自己,那个普通的邻家女孩,又想要找个好男人过有安全感的婚姻生活,她不能接受他。
对于他来讲,她恐怕也是这样的意义,他比她更清楚,她只爱他像国王般荣耀光辉的一面,而只会唾弃他脆弱的一面,因为他宁可嗑药苦撑着自己幻觉,都不愿意让她看到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他比她更清楚,她虽然希望他变成的那种热爱家庭生活,平凡的男人,但如果他真的变成那样,她就不会爱他了。
而对于他来讲,这个一遍一遍让他重新爱上的女人,也是他无法成为的那个自己。
真是令人唏嘘啊,爱情最令人心碎的,不是你爱错了这个人,而是你从小到大,幻想过无数次的理想爱人,完全是错的。
你完全爱错了一种人,你喜欢的这一种人,对于你来讲根本是不适合的,也是你搞不定的。
可你总以为是这个男人的错,于是换下一个,再换下一个,却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每一次都在重复的爱上同一个人。
爱情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得到了之后,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你终于明白,所有你曾错爱过的人,无非都是曾经的自己。
可是明白了又怎样,这种事没有最终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你爱上一个国王,享受他带给你的荣耀和炫目,充满激情的生活,就注定无法共度琐碎平庸的婚姻生活。
她终于懂得了自己,也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可是懂得了,又他妈的能怎样?
在电影的最后,他们已经重新有了各自的新生活,一起去儿子的幼儿园见老师,她看着他走了进来,拿着他的摩托车帽,穿着牛仔酷,白球鞋,英气勃勃,还是那么洒脱不羁,性感迷人,她看着他的头发,他的耳朵和鼻子,久久的凝视着。
和他在一起十年之后,她变成了他,她比以前更自信,也更强大了,她不再需要一个国王,因为她想得到的都得到了,然后又失去了,她已经没有了不甘心,她可以接受和一个平凡的男人过日子了,可是她从此也注定更孤独了。
她将永远爱着他的国王,但是他们不会在一起了。
欢迎添加公号:水木丁,这里文章更全
不知道看了这部法国片《我的国王》,是对纠结的前任释怀呢,还是对爱情释怀。
当初喜欢他的那些特质,不正是他后来可以伤害我的因子,是我自己选择了冒险,却又承担不起这样的结果。
在心里,默然跟那个曾是我的国王、也曾是常人说的渣男说再见,其实不再瓜葛才是最好的结局。
要尝试多么疯狂美好的爱情,就也会承受相等份量的痛苦,爱与恨本就是纠缠不清。
所以,不要那么爱,或许才是平淡生活的领悟。
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个男人,他自由,浪漫,多情,性感,他会在酒吧门口好像还带着点恳求的说“来我家吃早饭吧”,会问你想不想要他的电话号码,紧接着把自己的手机抛给你,会在晚上紧张的要起来熨衣服,只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
如果有这样一个男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谁能有抵抗之力?
女主托尼也同样没有,她是个律师,象征着绝对理性的力量,她自信又快乐,她会在酒吧看到曾经见过的乔治就主动和他搭讪,会禁不住去他的家,会不顾一切的进入他的生活。
乔治爱这样的她,所以他说“我眼里的你一点都不普通”。
就是这样一个浪漫的人和渴望浪漫的人,他们在一起,会毫无顾忌的大笑,会随时随地亲吻,会躺在床上玩幼稚的游戏。
爱的时候有多美好,不爱的时候也就有多痛苦。
自从艾格妮丝的存在让怀孕的托尼感到痛苦后,她就开始游走在崩溃边缘,她不再自信,不再游刃有余,曾经让乔治爱上她的那些个性,她如今所剩无几。
她变得更敏感,更多疑,更歇斯底里,经常发脾气,经常哭泣。
所以乔治离开她,似乎也不太愿意看她。
其实我觉得乔治在爱里,是很严格的,他不允许爱人出错,不允许对方变成他不喜欢的样子,一旦不是他喜欢的样子,他就不再钟情于对方,甚至会伤害对方。
托尼要离婚的时候,我震惊的是明明看起来是乔治伤害托尼更多,但他似乎并不自知,他永远有本事说出“托尼,我不能按照你想要的样子活”这样的话,还让人无法埋怨他。
而后他们离婚,但关系却变得更亲密起来,因为托尼又变的快乐,自信,成功,这又深深的吸引着乔治。
但他们却不能再在一起,因为托尼深知乔治不适合自己,真正适合在一起的人,应该是包容对方的一切,而绝不是只有在对方展现出优点的时候才愿意趋之若鹜的人。
电影只从托尼的角度来进行讲述,毕竟名字是“我的”国王。
所以我们无从知道更多乔治的过去,他在独居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女人?
他和艾格妮丝的关系到底是怎样?
他怎么会欠那么多钱?
但即使没有这些,我们也不觉情节发展的很突兀,因为整部电影只聚焦到托尼和乔治两个人的情感纠葛,只聚焦托尼爱着乔治过程中的快乐与煎熬,其他的,我们通通可以不计较。
其实我觉得乔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永远有本事带给人快乐,永远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
他会在沙滩上牵来两头小马,会在餐厅为了给儿子过生日假装出糗。
他有这样的本事,只是在于他想不想展现。
他自由散漫,但又富有风情,你前一秒恨着他牙痒痒,后一秒又疯狂的爱他。
我觉得任何一个和他在一起纠缠长时间的人,都没法依然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
所以托尼和前女友那些极端的反应,都反应出乔治有多大的魔力。
题外话:文森特.卡索是我见过最性感的男人,他不是典型意义的帅,但他浑身散发着一股斯文败类的气息,所以看他饰演电影中的乔治,觉得就是他本色出演。
最后放一张他的帅照结束
#影# 2015《我的國王》《Mon roi》8/10“膝蓋意味著放開手的能力,意味著讓步,甚至後退……這是一個只能向後彎曲的關節……”很少在電影開頭3分鐘就被一擊即中,疼得不能自已:一方面看到女主那受傷畸形的膝蓋,稍微碰碰就倒吸冷氣的疼,另一方面聽完醫生這段話,心墜入黑洞的疼……這是個關於愛情SM的故事,男的不壞女的不愛,作天作地互相折磨,兩隻刺猬擁抱在一起既溫暖又互相刺傷,但分開後卻發現結疤的傷口離不開對方……一開始我都還站在女主這邊譴責渣男,但最後女主和一群男病友瘋癲的時候,終於明白這類自作孽不可活的事情,其實沒啥好同情的:女主看似受害者,但從頭到尾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在SM的關係中,主導者看似是施虐者,但真正的掌權人一直都是受虐者。
愛了又恨,離了又合,真的是需要那種疼痛來刺激無趣的人生嗎?
兩個主演演技無法挑剔,唯一可惜就是歲數大了,演十年前浪子玩女,皺紋實在讓人很難裝嫩。
男主撩妹技巧高超,法國壞男人那種雅痞讓人臣服,特別是一開始問“我可以給你手機嗎?
”女主以為是手機號碼,想不到他一下子把手機拋給女主,隔著車子把手機密碼喊出來,帥到爆,大寫的“服”!
可惜角色有點單薄,像個紙片人,在和父親與前女友的展開環節沒有把握好豐滿角色的機會。
女主就不一樣,笑得撕心裂肺,哭的稀里嘩啦,說流淚就流淚,而且還是毫無美感的鼻涕眼淚一把,這角色豐滿得讓人糾結——恨不得一把刮醒她,但又想抱緊她讓她哭個夠。
Emmanuelle Bercot演技杠杠的,2015年戛納影展最佳女主角實至名歸。
沒有比片裡女主結案陳詞的原話更好概括她這段膝蓋斷裂的虐愛:“一切都会被毁掉吗?
就好像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就好像这是第一个清晨一般?
就好像仍在黎明破晓之际?
真相已经被毁掉造就我们幻想破灭的是我们的自由你必须一无所有才能全心全意的爱你必须超越眩晕的高度才能鼓起勇气扎入水里你必须经历帝国的沦陷和最肆虐的暴风雨才能在那个瞬间相约同行你必须切身体验你必须先毁灭过无数次才能真正和你在一起当爱是崭新的 干净的 纯粹的时它一无所有暴风雨前的爱不是选择而是命令当大事件 事故或机遇来临待在那儿 站着寻找语言 动作和表情是的我的爱人在那个瞬间相信我我不会消失在那一瞬间我会在那儿”是的,愛情從來都不是選擇,而是命令。
圖片:豆瓣
超级喜欢这个电影,很真实。
我大概知道女主每次失望愤怒伤心的点是因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后本能的占有欲和天性多疑的第六感在作祟,但剑拔弩张并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它不会改善彼此的关系,甚至会将相爱变成相恨,正如男主所说,你喜欢的是原本的我不是吗,我不可能过成你希望的样子,不可能为了你而改变自己,我知道男主是爱女主,但太过一意孤行做自己,结果就是伤害了那么爱自己的人,也伤害了自己,和这段恋情。
女主第一次生气离家时男主道歉了,但女主不接受。
第二天女主为她的冲动行为道歉时,男主不接受。
原因可能我也理解,但当一方将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来认错时,我们不要任性,好好的感恩对方的在乎和珍惜好吗,原谅彼此好吗。
不要在爱情里跟自己较劲,不要如此倔强,这样会让自己不开心也让对方难过,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不要被生活打败了好吗,我们彼此包容,彼此让步 彼此信任,彼此珍惜,彼此付出好吗,爱情是双方的,是需要彼此来反馈的,你开心我也高兴你伤心我也会难过,谁让我那么无可救药在芸芸众生中爱上了你。
在网上看到电影演员表的时候,一眼瞄到“文森特·卡索”,立马决定当晚挤出两小时看完这部片子。
文森特·卡索是谁?
前几年娜塔莉·波特曼凭借《黑天鹅》拿到奥斯卡影后,很是火了一阵。
他就是《黑天鹅》的男主角。
看过电影就知道,他在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爆发下仍然——我不愿习惯性地用“杀出重围”——潇洒轻巧,举重若轻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在看《黑天鹅》的时候,我自动忽略了芭蕾舞团中的莺莺燕燕,看着他排舞的样子,脑子里冷不防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魅力”真的有个人形的化身,大概就是这样吧。
在这部《我的国王》中,他终于将魅力发挥到极致。
看完了片子,第一时间当然会认为男主角是一个大写的“渣”,但他就是让人对他恨不起来。
片中,他饰演一位风流英俊,洒脱不羁的餐厅经理:有钱,单身,骑机车喝大酒吃美食,前女友是眼高于顶的模特。
女主角则是一个长相平平,被前男友嫌弃的普通女律师:社交圈基本就只有自己亲弟弟和弟媳妇,工作严谨守时,偶尔上酒吧,有点小风趣。
就是这么南辕北辙的两个人,神奇地在酒吧看对眼了。
是呀,用《午夜巴黎》的男主的话来说,在这儿自己未婚妻出轨都是情有可原的。
为什么?
因为这可是巴黎啊。
影片以两条线索交错的形式前进着:一条线中,女主角滑雪摔伤了膝盖,在康复中心进行日复一日的复健练习;另一条线中,女主角回忆着她与男主角相识,相爱直到最后惨淡收场的过程。
毫无疑问地,他们有过一段非常好的日子。
相遇的第一天晚上,两个人从天黑聊到天亮,一点也不闷;去看赛马,女主角紧张兴奋地嚷嚷,男主角孩子气地假装和她不认识,却忍不住看着她微笑;女主角进行律师演说,男主角专程跑去听,认真又自豪。
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是,第一天晚上聊完天之后,男主角和女主角及其弟弟一家告别。
男主角:我能给你我的手机号码吗?
女主角:如果你想的话。
男主角:好,接着。
把自己的手机扔给了女主角,对着她说了两遍手机密码,摆摆手走了。
真想不出哪个姑娘能对这招不为所动。
多少对男女,到了老夫老妻的时候了,都说不出“我手机你随便看”这样的话。
他倒好,前一晚才认识,自己还设了手机密码:把手机内容当作个人私密的表现。
到了她面前就这么赤裸裸大喇喇地摊开来:你随便看,随便玩,什么都可以拿去,什么都可以知道。
后面就十分顺理成章了:上床,怀孕,结婚。
噩梦来了。
这种噩梦是有点可笑的:婚后她所不能容忍的,正是她爱上他的理由。
她爱他活得随性自由,婚后却成了只顾享乐,没有责任感,因为觉得两人同居一室没有私密空间而在同一条街上又自己租了个房子;她爱他交游广阔,三教九流都是朋友,婚后却成了和一群纵欲者满世界做生意、旅行甚至酗酒嗑药;她爱他孩子般的天真,婚后却成了撒娇般地软磨硬泡着要酒喝,轻信他人以致负债累累;她爱他敏感多情,婚后却成了因前女友为他自杀而负疚,暂时抛下怀孕的妻子也要去看她,甩下一句“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要照顾她”。
最终,女主角直接被他逼成了躁郁症,离婚收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到底是谁错了?
男主角说:你当初之所以和我在一起,答应我的求婚,不就是因为爱那样的我吗?
你爱的就是那样的我,为什么我要变成另外一个人呢?
为什么你又要改造我呢?
《踏血寻梅》里郭富城饰演的警察的前妻说:当初没结婚,你这样(神神叨叨地说案子)我觉得你好可爱,我在一边就当听故事。
可是结婚之后,你总是这样,我真的感觉好辛苦。
为什么?
因为男女主角对“婚姻”的理解完全不一致。
女主角是个律师,觉得婚姻是给予了双方“丈夫”和“妻子”的社会身份,进入婚姻就需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与这个身份不相符的特性,扮演好这个角色,担负起这个角色附带的责任——收起玩心,拾起责任感,时刻以家庭为重,否则就是不称职。
男主角则把婚姻当成是两人关系稳定,感情深厚的象征和更为便利地生养孩子需要获得的一种资格——结婚,是为我们亲密无间,互相关心并将合力抚养孩子作证明。
婚前婚后,我依然是我,无需改变,也不可改变。
那么,究竟谁对谁错?
离婚后,因为共同抚养儿子,两人依然保持联系。
最初的冷淡相对之后,两人的相处又变成了“约会-上床-争吵-和好”的无限循环。
没有了婚姻责任的束缚,他活得更加潇洒放纵,她却在两人若即若离的关系中更加失去了自我。
这就是片名《我的国王》的寓意:她把他当作自己的国王来崇拜和仰慕,在他面前失去理智,失去原则,失去自己。
他们关系的进退完全由他掌控。
他知道做什么会让她恼怒,怎样看着她会让她答应他最无理的请求,什么俏皮话可以逗得她开怀大笑,怎样的语气可以让她觉得自己太过自不量力,而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熟人”而已。
这时,她纠结,挣扎,感情全因这段关系的起伏而波动,几近崩溃。
于是,在影片开头,她去滑雪,歇斯底里地极速滑下,摔伤膝盖。
心理医生对她说:“膝盖是一个只允许向后弯曲的关节,膝盖之痛意味着一个人不愿接受他生命中发生的事故,以及不愿接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治疗。
”随后她不得已进了康复中心定期治疗,在膝盖慢慢恢复的过程中,她的心理也在慢慢变得平和宁静:膝盖一天天变得更灵活,交了一群“病友”,和他们一道出去逛街喝酒,谈天说地,互相开玩笑,不用见到那个男人,专心梳理自己的心绪。
最重要的是,不用有他,她也可以开怀大笑。
她的膝盖好了,她的人生也走上了正轨。
接到了所有律师都梦寐以求的案子,更懂得了享受生活中的乐趣,这正是他教她的。
影片最后,两个人因为儿子的老师需要与家长见面而又重逢。
他变老了,却依然毫不愧疚地迟到,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手中还玩着机车头盔。
镜头随着她的视线在他身上流连:骨节分明的修长的手,胡茬没剃干净的下巴,春风一般的笑容,挺拔的鼻梁,她的眼神里全是爱意。
会谈结束,他站起身,没有寒暄和邀约,轻轻说了句“再见”,头也不回地离开。
她有一瞬间的错愕和遗憾,而后释然一笑。
真好啊。
有影评说这一段是全片的败笔,标志着女主角最终面对“国王”仍然卑躬屈膝,丢盔卸甲,可是我看见的不是这样。
她依然爱着他,但他不再是她的“国王”,她拥有自己的生活,也不再是他的附庸。
她看着他的眼神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欣赏和爱慕,不是臣民对国王的敬畏和对权威的服从。
她真正地成了她自己,一个完整的人,并且仍然爱着他。
我想不到比这更好的爱了。
正是因为这样,她不再像随波逐流的小船,在他那阴晴不定的海中惴惴不安。
船仍在海面,却靠在岸边,风雨也无法击倒。
所以她不再因他的热情或冷漠而狂喜或怨愤,他说“再见”,她有不舍,最后报以一笑。
这时,她才真正地爱上了他——爱上了一个有无数缺点却总能吸引她的人,而不是自己心中以他为原型构建出的完美无缺的“国王”的幻象。
张爱玲给胡兰成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正是女主角最好的写照:她卑微地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
那朵花是她自己。
关于爱情似乎是永久的命题,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就没有断过关于爱情的故事。
张爱玲说“爱上一个人,会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可能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爱情中会被对方完全的掌控,被对方的一举一动牵引着自己的情绪,会因为对方的小小的关心开心一整天,会因为对方的冷淡伤心流泪一晚上。
片子里的Tony更是如此,对于一个离婚的女人来说,会有一个如Gerogio一样潇洒帅气的男人主动爱上她,让她瞬间沦陷其中。
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彼此完全是两个世界。
一个是律师,代表着理性的生活方式,圈子只有弟弟和弟弟女朋友,一个是多金的风流男,前任都是年轻的的模特,彼此被对方身上的特质吸引,是容易相爱。
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不是和我们相似的人,而是完全与我们性格不同的人,彼此潜意识会被对方吸引,以此补全自己不曾拥有的一部分性格或生活。
片子从Tony滑雪受伤开始,穿插两个人过去的回忆,就像用身体的伤痛和心里的伤痛做对比一样,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膝盖的伤是很难恢复的,同样心里的伤同样难以痊愈。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Gerogio是一个纯粹的渣男,可能仅仅是在其想要找个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刚刚好遇到了Tony,两个人一拍即合,相爱、结婚、生子。
然后在发现彼此一直在反复的出轨、争吵、上床、和好之间循环,两个人最终离婚。
有时候想想离婚可能不是两个人关系的结束,毕竟有孩子在其中,两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会因为孩子有交集,连老死不相往来都做不到。
婚姻最初的美好都会被后面的琐碎、争吵、痛苦给击碎,只剩一地鸡毛才是最常见的情况。
离婚后两个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恋爱时的美好,彼此希冀对方的肉体和情感。
Tony心里似乎从未停止对他的爱,只不过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经营生活和婚姻。
随着在康复中心认识新的朋友,Tony的膝盖慢慢恢复健康,心里的伤痛也慢慢痊愈。
电影的结尾处,男主女主一起去开家长会,男主全程没有和女主说一句话,女主从开始的惊讶到后面的释然,完成彻底的放下。
这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女主从一个被对方一举一动影响情绪波动的状态,到最后的心态平和释然,女主也许一直还在爱着对方,但是女主更多的是自己,不是被国王囚禁的爱人,而对方再也不是她的国王。
本文首发公众号【沉默的阿光】欢迎关注
看过最差的一步影片…………
对于爱情 留点空白比较好
什么👻
精神虐待太可怕了
看不出男女主之间有一点化学反应就是在楞演,到最后无论是男女都让人看的生理不适
以为是男导演拍的,结果竟然是女导演,这该得多大的仇恨和祸心
#豆瓣春日影展# 第三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故事》!剧本相当精准且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的一地鸡毛,丝毫不留情面地揭示了为何婚姻是坟墓,为何糟糕的两性关系会毁掉一个人。电影最高明之处,是它没有强行走入女权主义的政治正确窠臼中,没有把个人的矛盾引导到男权与女权的矛盾上,只着眼于婚姻自身的纠葛。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故事前三分之一稍显平淡,把女主膝盖受损和婚姻问题交织的处理,也略显刻意。
你瞒着我,我亦瞒着我,太合衬
老子没看过这片,但是这封面太恶心了,而且还不能屏蔽,每次打开电影板块的首页,就一直显示,关都关不掉,操。
竟有点伯格曼<婚姻生活>和特吕弗<床笫风云>的质感。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爱情电影”。不是一对男女酸文假醋的谈情说爱,不是单纯讲一个恋爱故事,而是在尝试思考和破解情爱的本质。讲述耐心节制,并不停留于说故事罗列情节的层次,而是在描摹状态、呈现关系。大量带着生活质感的琐碎细节,
天哪!麦温的这部电影竟然让我想起伯格曼《婚姻生活》,对人物情感的纠缠刻画的淋漓尽致,我能目不转睛看个十遍。我割舍一段情就像断掉一只腿,我能走路了它还是会隐隐作痛。距离产生美,美则渴望采撷,采撷却造成伤害,矛盾的情感,遗憾的人生。[B+]
电影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法文映后谈和导演的对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文化差异,几乎所有来自中方的问题都像是语文阅读理解题,对于某些话题的聚焦,比如女性主义,再次凸显了理念进程、创作土壤的云泥之别。
不,怎么会对爱情失望,一点也没有。结局那一幕,他看到手表,她打量他,都还是爱人的眼。十年前也是爱,一个人是心电图,另一个是水平仪,都爱,方式不一样。这场情感的厮杀从来就没办法势均力敌,却又胜负未分。他们的婚姻失败了,但爱情胜利了。我迷恋的法式爱情中精确的,思辨的部分,都在这里了。
本片又名“世界上最不完美的离婚”。爱了又离、离了又爱的两口子,作天作地、精神互虐了整整十年。前半部分各种俗套的撕逼手法,后半部分才看到进入戛纳主竞赛的理由——拍出了时间上的绵长感。最后3分钟可以多给一星~
以女性视角看婚姻起落,情绪如过山车般经历甜蜜与唏嘘,女主演绎得极好,算是成功的关键,交叉剪辑的复健段落稍显平庸,虽然很明显是在比喻女主的自愈之路,但缺少了些许戏剧冲突,最后定格的点也是略为突兀,或许爱情本就难以捉摸。
看完感觉经历了一场精神虐待。从头到尾女主的崩溃善妒自卑与占有欲,我都懂。
他自我自负,魅力多金,我对他一见钟情;纵然他伤我千疮百孔,甚至让我抑郁自杀,但归来我仍爱他的故事……
最后女主仔细端详他的喉结胡茬细纹鬓发,眼神里的爱仍然掩饰不住。该死的爱情。迷人的爱情。破碎的婚姻。燃烧的情欲,果然,在感情里,身体才是最诚实的。
超级影响心情不开心的电影。
蒙洛伊。好久没进电影院了,结果一进就看了部渣男片,还好是魅力值爆表的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