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9 DAY-5《跑调天后》“Music has been, and, is my life. Music matters. "Music does MATTERS!!!大艺展结束后李老师跟我们说的话: “音乐不像美术或其他艺术,它给人的是一瞬间的感动,也许正因为这样,它才更具魅力。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唱合唱了,也要保留那么一点点对音乐对艺术的热爱。
” 有关音乐的一切都会带给我很多很快乐的回忆,我希望我的生活活得像在音乐剧里一样(是个很奇怪的想法,我承认我是个怪咖;关于这件事又突然想到一个点:如果某一天跟我讲话讲着讲着我突然唱歌的话也不要觉得奇怪,可能因为那首歌刚好就代表我的心境之类的。
/这么讲还是好奇怪,还是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好了)。
可能这也是Jenkins想要的,因为很喜欢音乐,即使唱不好也要呆在音乐圈里吧(又是后悔没去音乐系的一天;可恶,只要我还是合唱圈的人我就没有离圈子太远)。
“我们宁可没有饭吃,也不能没有音乐。
”“…It’s not even a choice for us.”(很好我的听译下降了。
直接难过)“But as Beethoven said, a few wrong notes can be forgiven, but singing without feeling is not.”拿浴缸装土豆泥,够drama。
“People may said that I couldn’t sing, but no one can said that I didn’t sing.”这是Jenkins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医生问她的丈夫为什么身为梅毒患者的Jenkins能活这么长时间时间的时候,她丈夫说:“Music. She lives for music.”突然就被戳中了。
这个真的可以成为活下来的好理由。
想起来我和邓丽君建立起来的奇妙连结了:记得小时候我妈总会在我发病的时候很愧疚地跟我说 对不起把我生成现在这个样子,然后总是跟我说邓丽君就是因为气喘死的(这个故事居然成为我小时候活下来的信念:为了活下来唱歌??
这也是个很神奇的经历)。
到现在邓丽君在我心目中都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
人生目标是活过42岁?
众所周知,我是个病人。
我觉得向我的朋友们坦白这件事情有时候都会认为是给他们带来一种无形的负担,所以我宁愿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呆着,等最最难过的时候度过就好了。
我对我现在能活着感到很幸运,对于一年可以接近死亡边缘屈指可数的经历来说,工作突然就不算什么了。
[很好再次偏题了……]甚至觉得这不是一个评影专栏了,而是一个像感想一样很私人的个人连接。
你可能会产生共鸣,可能不会,但是我只管写就是了。
记得曾经有句很流行的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女主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幸运儿。
尽管唱歌跑调,但在周围人善意的谎言中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歌者;尽管身患重症,但依然有个爱她并支持她的丈夫;尽管被真相击倒,但最终又领悟到了“歌唱”的真谛……我喜欢这个女主,她热心公益、纯真善良。
即便已经70岁了,依然像个不曾长大的小公主,被亲人朋友温柔的爱着,在大家合力营造的童话故事里随性徜徉,学习声乐、开俱乐部、公开表演,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总是有人在赞美她、鼓励她、支持她。
如果可以这样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一个严肃的音乐评论家,打破了大家苦心经营的幻境。
面对残酷的真相,公主显得手足无措、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比起批评和质疑更大的伤害是发现身处的世界竟然和认知中的世界不一样,就像《楚门的世界》里描述的一样,一切都是“真人秀”。
还好女主天生乐观,虽然几近崩溃,但最终领悟“他们也许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不曾歌唱”……相信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像女主这样被“温柔以待”,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纽约的音乐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她的帮助,自然会“技巧的”恭维她;有专业人士背书又名声在外,那些不太能欣赏她的音乐的人,也会附庸风雅的赞赏她;有钱、有音乐、有人爱,这样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阳光,这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喜欢她,爱她。
所以,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有起点的话,我相信是“有钱”。
没有穷过的人,不知道人性的险恶。
想想为什么《窈窕淑女》里赫本扮演的卖花女,说话声音难听带有“下层”腔调,被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刻薄对待;想想为什么超模吕燕成名前,不少人说她长相丑,后来脸还是这张脸,但评价却从丑变成了“高级脸”;想想你有没有朋友/领导家的孩子明明很熊,你却要违心的说:他很聪明、很有创造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后熬一锅鸡汤,撒大把鸡精——虽然没有丰厚的遗产可以继承,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有钱人,因为“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爱玛》台词),而富有的老姑娘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所以,赚钱吧!
少女!
题外话:我以前真不能理解喜欢杨超越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就理解了,她也许唱跳都不行,但她有她的魅力,也许就某一个闪光点就让你无可救药的成为她的粉丝,哪怕她唱歌走调、跳舞划水,依然值得你兴高采烈的为她欢呼喝彩。
怎么办?
突然也有点点喜欢杨超越了呢。
(一篇逻辑不清的评价,还望谅解)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是很高的,因为有我很爱的梅姨,而且,这种期待没有落空,确实是一部值得期待小半年的电影。
引用片中的原话说,“Jenkins宠坏了她身边所有的人”,而她自己,也确实被身边所有的人“宠坏了”。
原以为Jenkins是知道自己唱歌不好听的,也知道自己身边的人都在恭维自己而只是想要从她这里得到资助;原以为Jenkins身边的人是因为钱才夸耀她歌声动听。
但是,后来的故事发展狠狠的打了我的脸。
所以说一切都不要看表象,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比如声乐老师(指挥家)那在钢琴师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夸耀,就好像是装出来的一样,我确实很就是这样想的,这不是摆明了睁眼说瞎话吗?
但是,我看见的仅仅是这一段声乐老师对Jenkins歌声赞美的片段的故事,而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其他故事(脑补中)。
再比如钢琴师(他在生活大爆炸中的角色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我很难客观的看待这个角色),看见他小声说话的样子,觉得是因为来艺术家的家中应聘所以要低调,而且也因为他在面试时耍了一点“小聪明”,而后发现他确实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的人物(不过这种性格真的好可爱呀)还有丈夫,丈夫有情人这件事也是意料之外但是又情理之中的一件事吧,后续的发展也可以说逐步揭示了其原因还有丈夫的真实态度。
在Jenkins拿出包里的遗嘱的那一刻还是蛮惊讶的,厚厚的一大本,也不知道是高考单科历年真题的几倍。
因为钢琴师鼓励她,她感觉到了这种真心的鼓励,因而在遗嘱中加入了钢琴师的名字,可见遗嘱的内容是多么的详细,以及涉及的范围之广,毕竟她和钢琴师之间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浅的。
可见Jenkins对她身边的 人的真心。
正是因为她的真心,朋友们才真心的为她喝彩,媒体们的评论也都是赞誉,其实媒体们的评论还是蛮客观的,几乎都没有评价Jenkins的歌声。
但是最后一位不买账的评论家说出了实话。
Jenkins说她一生没有收到过如此的奚落,可见大家对她的评价应该几乎都是好的,至少在她面前是这样的,还有在大众传媒上,而其原因则不外乎是Jenkins的善良、友好、温柔。
从那位来借钱的歌唱家也可以看出来,因为丈夫都已经不耐烦了,但是Jenkins还是很乐意借给他,还说这一次歌唱家给了自己一张唱片呢!
(Jenkins语气)关于丈夫,丈夫对Jenkins的感情是一步步的显现的。
首先演出结束后,在Jenkins的床头“讲床边故事”(然而我不知道是哪里的台词,羞愧)直至Jenkins睡着。
之后出现转折,丈夫离开家来到了另一栋房子里,里面还有自己的情人,便使得我还以丈夫对Jenkins的爱是真是假,之后再Jenkins练习唱歌的时候不断夸奖她,更让人觉得丈夫是为了Jenkins的钱才呆在Jenkins身边的(从床边故事可以看出Jenkins和丈夫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是极好的)。
后来Jenkins开小型独唱会,丈夫也是特意挑选合适的观众,层层把关,为了让Jenkins不觉得自己唱歌很差,其实是很用心的。
之后Jenkins私自把录制的唱片给广播公司和订卡内基班演唱会,是在那一天丈夫和情人去约会的一天,那一天丈夫不在身边,Jenkins失魂落魄,可见Jenkins有多爱她的丈夫,也可见丈夫其实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待在Jenkins身边,而他自己的事业呢?
他是个演员,他说他想作为一个演员大放异彩。
丈夫和情人在小酒馆约会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嘲笑Jenkins的歌声,气急败坏,不顾自己当时陪伴的是情人,而对嘲笑者出手,可见丈夫对Jenkins的爱超过对情人的喜欢更多些,而且还有丈夫也一直在对Jenkins隐瞒自己有情人的事实,即使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如果不是知道丈夫是真的爱Jenkins,一定会觉得他是为了钱在这在做的,但其实,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Jenkins,保护这个真实、善良、纯净的Jenkins,保护她不受伤害。
丈夫是个演员,他说他想作为一个演员大放异彩,他说他是Jenkins人生中一生的演员,为了“欺骗”她,为了保护她,因为爱她,因为爱这个爱着自己的她,因为在她的纯净、真实,爱这个原本的她。
丈夫在Jenkins的人生中作为演员大放异彩,只为Jenkins一人“表演”。
其实,最让我触动的是Jenkins和钢琴师之间的那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感情。
当丈夫对钢琴师说I know you love her的时候还蛮惊讶的,觉得这都被你猜出来了!?
但是丈夫接着又说she regards you as her friend(之类的)的话,原来此love非彼love啊,是我太独断了啊,抱歉。
但是,确实存在love,一开始钢琴师在第一次练习之后是笑着回去的,是嘲笑,笑Jenkins的歌声,之后也不止一次的说自己不想给Jenkins做演唱会的现场伴奏,怕自己没有前途,但是,每一次的最后他还是都在场上,在钢琴前,在Jenkins身边,在最后去卡内基演唱的时候也是迟到了很久,但是最后还是出现了,虽然他说他是被那些海军拦住了去路,但实际上应该是他在内心纠结要不要去这次演奏。
这次,他也开始“欺骗”Jenkins了,但是“欺骗”的开始,就是爱的开始吧。
Jenkins在卡内基演唱会之前十分紧张,一直在找钢琴师,其实,对于Jenkins而言,钢琴师也是那个支撑她内心的一股力量吧。
那天Jenkins去钢琴师家的时候,给钢琴师洗碗,可见Jenkins是一个多么温和的人,待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即使钢琴师家只是在一个小巷子的一户人家的大约阁楼的位置,但是,Jenkins对待钢琴师的心是真的。
之后Jenkins想要弹琴,但是因为病情的缘故左手没办法弹奏,于是用右手弹奏,这是我在想的是钢琴师快点上去和她一起谈呀,之后也确实一起弹了,不过即使在希望之内,也让我很触动,这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的认同或者说是交融吧,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一起完成一部曲子,还有和你一起弹琴,让你能够弹琴,让你能够弹你喜欢的曲子的那种为你满足现在的确实的心愿。
有多少朋友会在你只能一只手弹琴时帮你完成另一只手的部分呢?
之后再卡内基的演唱会,钢琴师及时赶到,是用真心在鼓励Jenkins,让她充满勇气和信心上台演唱,以致于Jenkins感受到这种发自内心的鼓舞后把钢琴师的名字加在了她的遗嘱里。
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是一定可以传达到你想要传达的人心里的。
在Jenkins昏迷不醒的那段时间里,钢琴师一直在她的身边伴奏,没有离去,那时Jenkins的身边只有三个人,丈夫、女仆和钢琴师,丈夫是Jenkins的一生所爱,是精神上的寄托,女仆是生活上的管理,那么钢琴师呢?
他留下的用处在哪里?
他留下也许是因为他想要留下,想要陪伴在Jenkins身边,想要陪伴到Jenkins直到好转或者直到Jenkins生命的最后一秒,因为钢琴师把Jenkins视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人,而不仅仅是那个雇佣他来帮助联系唱歌和演唱会伴奏的雇员。
医生说Jenkins患有梅毒还能活到现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丈夫说那是因为Jenkins一生都是为了音乐而活着,音乐在支撑着她的人生。
在Jenkins人生的最后,她听见了自己的歌唱,看见了满堂观众的喝彩,她听见了自己唱的那首动听的歌,那首在她的脑海中一直围绕着的歌,关于她和丈夫的那首歌,那首唱给她丈夫的歌。
支撑着Jenkins的正是音乐,是这首歌,是她对丈夫的爱。
几乎对于所有人,唱歌跑调的Florence Foster Jenkins都是一个上了年纪、傻乎乎的富婆,没有自知之明,倒有着一腔不知道从何而起的热情。
人们或奉承或讥讽,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圆个场面。
只有她那个“夜夜偷欢”的丈夫,竟然就真的把她捧在手心里,永远把她看作一个少女心爆棚的亲密爱人。
于是,如果这不是一部打着喜剧标签的电影,观众大概都在等“情杀骗遗产”的桥段了。
可惜,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还真的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丈夫是精神伴侣也是真爱,哪怕没有办法在生理上依偎,心理上他一直都和自己的“小白兔”爱人紧密相连。
对于一个没有天赋却依然充满梦想的人,走近这个梦想首先需要很多钱,但在此之余,必须得有一个无论何种情况都会尽心照顾他/她的伴侣。
钱可以收买观众、收买专家、收买评论,不过,如果有个人真的无论对方有没有天赋都愿意全心夸赞,用深爱的眼神凝视那个只在他/她心中完美的爱人;那么,梦想早就已经实现了。
正如Florence最终释怀的那句话——人们可以说她不懂唱歌,但是,他们不能说她没唱过。
有钱真好。
你想唱歌,一排钢琴师随你挑,最顶尖严苛的声乐老师也要来奉承。
别人要奋斗一辈子未必有机会计入的演奏厅,你五音不全却不妨随意开个演唱会。
皇帝的新衣露馅了也没关系,仍然有人叫好,观众乖乖听到最后。
想出唱片就出唱片,录音师还得听你的。
想送电台就送电台,说播还真能播。
偶尔有人说出你也知道的大实话,却总是有人默默处理掉麻烦,为你留一片美好的世界。
到后世总该有个公认了吧,来,我们拍个电影,找一群大牌,变成搞笑励志故事。
有钱真好。
帮人洗两个碗的恩情胜过人家妈妈洗一辈子碗。
和几个朋友去喝茶还能穿得俏皮如少女。
有钱真好。
你到了80岁,头秃子,牙掉了,美人迟暮,却还有个王子模样的人,在你床边,轻抚你的头,给你念故事,吻你作晚安,然后叫你,我的小兔兔。
影片中,当一段演出结束时,Jenkins倒了下来,因为体力不支请来了大夫,才慢慢的展开了她的故事,原来她在第一段婚姻中染上了梅毒,梅毒在当时的年代里是不治之症,而Jenkins以自己的奇迹默默的度过了无数个年头。
也因此,Jenkins与休叔扮演的现任丈夫Claire一直是无性婚姻,甚至丈夫已经另外居住,也有一个日日相伴的情人,所有混乱的关系在那一刻让人冷眼旁观,仿佛闹剧才刚刚拉开序幕,却不知道埋下的一切都是爱的种子,而爱蔓延在每一个角落里。
圣克莱尔是个成功而伟大的演员。
是他细心的呵护成就了florence的梦想。
而无畏与有爱,终究盖住了一切走音。
生活,比音乐,更美。
影片的几个细节颇打动人。
休格兰特在片中朗诵的莎士比亚;生活大爆炸工程师竟然会弹肖邦;无论是否自知走音,她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是无比真切的,它们也给足了她慰藉。
她右手和钢琴师左手一起合奏的肖邦前奏曲,我差点哭出来。。。
(题外话,这两天刚巧听到两种不同方式演绎的肖邦,一次是在一个一般的国产电视剧中听见28之7,我以前每次弹都觉得好忧伤,最近一两年是彻底忘记怎么也弹不出来了。。。
电视剧却用了轻快的节奏变成了轻松调节气氛的串场曲。
对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另外就是今天听见前奏曲被以这样的方式弹奏,florence说她的左手神经坏了无法弹奏,但她的右手还依然记得旋律,当本来只是可能因为钱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接受荒唐工作的钢琴师一起弹奏时,我相信他开始把她当友人了。
是啊,前奏曲并不只有忧伤,它也可以微笑着哭)所以,看完此片,感谢伟大的演员,出演这部片子的人们,以及被演的曾经真实的人物们,他们也真正演好了自己的生命角色。
有莎士比亚的词,有肖邦的音乐,有天鹅,哦,还有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配乐大师的配乐,就是顺着找他的专辑才让我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影片。
最后,作为英语老师,此片的含蓄礼貌的英语,以及很多言下之意,简直太可以作为教材了。
sing, for life, cheers
爱一个人,竟然连谎言都是美好的,贝菲尔德在这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皇帝身边的大臣吗?虽然同样是谎言的制造者,但他比大臣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爱。
贝菲尔德是佛罗伦斯的第二人丈夫,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他还是位演员,年轻时的他拥有野心和雄心壮志,但成年后,他逐渐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当然也从中找到了许多乐趣,他会在每天睡觉前为爱人讲睡前故事,亲昵的称呼他的爱人为“邦妮兔”,他说:“若有变节就改变,若遇强势就剥离,那就不是爱情···”
用钱筑起来的音乐梦主人公佛罗伦斯从小便学钢琴,十六岁时爱上了一个银行家,可父亲不同意,并断了佛罗伦斯的经济来源,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他私奔,却在新婚之夜染上了纠缠她一生的梅病毒,左手也因病无法正常弹琴。
她非常热爱音乐,唱歌是她这一生都要执着的事,她会请最好的乐师陪每天自己练歌,父亲去世后留给佛罗伦斯一笔巨大的遗产,金钱和地位成为了她实现舞台梦想的垫脚石,可她唱歌跑掉极其严重,可以说是呕哑嘲哳,她身边的每一个都在为她小心翼翼的守护这个秘密。
佛罗伦斯很懂得欣赏音乐,她自己也开了很多小型的音乐独唱会,到场的听众大都是会员或者是丈夫贝菲尔德用2美元请来的演员,每次演奏结束后,赞美和掌声都会持续很长时间,各种报社也都会报道佛罗伦斯的歌声是多么的优美动听,佛罗伦斯也一直沉浸在这些赞美中无法自拔,有钱真的可以很任性,那些我以为的不可能用钱换来的荣誉和赞美,佛罗伦斯已经拥有了半辈子了,虽然都是假的。
对追梦的人善良一点,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一开始确实很讽刺,这和《皇帝的新衣》没什么两样,他俩都是被虚假的赞美迷惑了双眼,当谎言被揭穿,当美梦变泡沫,有多少的赞美就会有比赞美多百倍的嘲笑。
当小孩自以为当了英雄,“自豪”地指出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的事实,可以想象皇帝被当众揭穿谎言时有多么出糗,好像全世界都在反抗着你,而你就站在世界的中心,一丝不挂。
佛罗伦斯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出,她为一千多名士兵派送了演唱会的票,希望能用自己的歌声为士兵们尽一份力量,在钢琴师柯思梅和丈夫贝菲尔德的鼓励下,佛罗伦斯鼓起勇气站上舞台,不出意外,女主人公一开口便“震惊”所有人,当然在这里是讽刺的意思。
我以为佛罗伦斯会受不了打击在舞台上当场昏厥,但是音乐会出乎意料的顺利,可能一部分听众以为台上的人在表演喜剧吧,但雷霆版的掌声依然不间断,而这场音乐会也成为了最受大众喜欢的演出之一。
偏见是什么?
偏见就是不理解纽约时报的记者在听到佛罗伦斯跑调的歌声后愤然离席,他评价道:“我从没有看见过如此可悲、虚荣且自负的人”,“音乐是很严肃的,不可以拿来玩弄”,我不能说他错了,这是一部分人对音乐的定义,在他眼里佛罗伦斯就是一个富婆,仗着自己有钱玩弄音乐而我作为正义的使者绝对要把真相公之于众,但是撇开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所谓“诚实为本”的教育,他错了,他错在没有把音乐和个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错在还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就妄下定论,或许我们都该善良一点,从电影的一开始就应该那样,对那些勇敢追梦的人,能少一些偏见,多一些鼓励,可能皇帝就不会被百姓面前难以自处,佛罗伦斯或许还有对生活的希望。
You can say i can't sing, but you couldn't sayi didn't sing.人们可以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没唱过。
梦终于要醒了,一次纽约时对她的负面报道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佛罗伦斯躺在床上,她问贝菲尔德:“所有人一直在笑话我吗?
”贝菲尔德微笑着说:“我从来没有笑话过你,你的声音是最真诚的。
”“人们可以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没唱过。
”佛罗伦斯耳边好像响起了她的歌声,仿佛看见了自己穿着雪白的礼服,她在一遍遍地歌唱着“我再也不能唱歌···”,这歌声是多么的优美动听,也许这就是她每次站在舞台上演唱时自己眼中的样子吧。
电影以这样的方式结尾对佛罗伦斯太过残忍,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这个谎言可以持续更久,我希望她还是那个永不不服输的追梦者。
可她最后还是释然了,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接收到了真诚的祝福,只不过偏离了最初的预想罢了,那又怎样,唱过了,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部电影虽然评分不高,但对于梅姨的表现,我想十分都不足以体现她的好。
凭借这部电影,梅姨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球奖等多项奖项的提名,感谢她的演出,给了我一场不一样的音乐之旅。
不,她的丈夫并不爱她。
没人知道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什么样,但根据这部电影的铺垫,St. Clair并不爱她,原因如下:1. 他和所谓“情妇”关系很好。
“所谓情妇”是说,如果不站在弗洛伦斯的视角来看,明明这一对才是正常夫妻,各方面都很正常,有共同爱好和社交圈,一起吃饭睡觉,弗洛伦斯那根本是工作关系。
2. 实际生活中,在弗洛伦斯死后,St.Clair 和一个叫 Kathleen的人结婚了。
虽然没有证据说K某在实际生活中一直是St.Clair的地下情人,但电影选择把他的情人叫做“Kathleen”,意味着电影故事结束后,St.Clair和他的情人破镜重圆。
或者说是修成正果。
这怎么看都是真爱啊。
3. 电影用种种细节给我们展示St.Clair在弗洛伦斯面前装成另一个人。
他的本质是热爱爵士舞的大俗人,但在弗洛伦斯面前是个禁欲、高雅、动不动满嘴跑莎士比亚的英国贵族。
假得让人全身发麻。
戏精成这样,连5%的真我都没有,还谈什么真爱?
4. 弗洛伦斯看到的St.Clair根本不是他的真实人格,所以几乎完美无缺,事事尽心,百依百顺。
两个人从来不发生矛盾,从来不吵架,出了事都是St.Clair带着周围的人哄骗应付她。
这叫谈恋爱吗?
这叫哄富婆。
5. 弗洛伦斯要求St.Clair晚上留下来,St.Clair 在她身边和衣而睡。
-以下有剧透。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
上世纪40年代,纽约有个富有的老太太叫弗洛伦斯。
她继承了大笔遗产,没有家人和子女,生活中只有一个“丈夫”——比她小N岁的St.Clair。
弗洛伦斯热爱古典音乐,经常赞助不赚钱的音乐会,在这个圈子里声望很高。
她自己也喜欢唱歌剧,自己开了个社交俱乐部,在里面登台演出。
这里面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弗洛伦斯啊,她唱歌实在不怎么好听。
因为她是个大好人,也挺有鉴赏力,这个俱乐部也捧出不少有才华的人。
所以她有很多朋友、著名音乐家、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来捧场。
大家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弗洛伦斯其实是懂音乐的,只是她有点汞中毒,加上年纪大了,加上大家都哄着她,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唱歌跑调。
特别是St.Clair,把整件事情包装地像模像样。
尽管他从来不住在弗洛伦斯家,而和一个“情人”住在一起。
周围的人都知道St.Clair另外有家,但是大家都不告诉弗洛伦斯。
大家都觉得弗洛伦斯这么老,大概快死了,让她生活在童话里到死吧。
但是阴差阳错,弗洛伦斯灌了一张唱片,仅仅只用来送朋友,也给她打开了知名度。
她又觉得二战中的士兵太辛苦了,为了慰劳他们,决定在肯尼迪大厅开一场独唱会,请士兵们来听。
这次演出中,泡泡戳破了,观众哗然。
负面评论登上报纸,弗洛伦斯看到以后病逝。
但是她觉得毫无遗憾。
-看到一半,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这被分类为“喜剧”。
明显的笑点只有梅姨唱歌跑调。
第一次还挺搞笑的,场景设计也刻意搞笑,可再往后就不好笑了,我见过唱歌难听的人多了,从来没觉得很好笑。
只能把本剧理解为“黑色喜剧”。
前半部分是挺黑色,虽然画面温暖喜庆,人物可爱,然而难以掩盖整个故事讽刺的基调。
钱无所不能,有钱就能实现梦想,古典音乐家为了钱陪一个唱歌跑调的老太太玩,英国贵族后裔整天说着恶心兮兮的情话傍大款,暴发户参加滑稽可笑的音乐会附庸风雅,前线打着二战呢一群纽约富人搞这些乱七八糟。
这是个“皇帝的新衣”式笑话吧……然而后半部峰回路转,表面上要谋财害命的St.Clair突然真心维护起弗洛伦斯的声誉,以前也笑过弗洛伦斯的人突然大声指责现在嘲笑弗洛伦斯的新观众。
神秘的手提箱里不是什么感动人的秘密,而是一份长长的遗嘱名单。
新加入的钢琴师本来是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现在被加入遗嘱名单,成为皇帝的共犯。
这是什么发展啊?
这是什么强行HE啊?
更大的可能是,创作方受到某些压力,最后时刻修改了结尾。
这样硬扭的结果是,观众最后十分困惑,把一部本来至少7.5分的电影拉到7分以下。
不过我还是想给它找补一下。
这样强行温暖的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电影中的)St.Clair固然是谋求遗产而来,但不妨碍他入戏太深,代入角色。
就算人生如戏,演员也可以在自己的角色中给其他角色真情实感。
就像《甜蜜蜜》中的张曼玉,傍上黑道大哥曾志伟完全是为了荣华富贵,并且心里一直想着以前的“好朋友”黎明。
但曾志伟死的时候,终于成了人人羡慕的“有钱寡妇”,却由笑转哭。
他们聚集在弗洛伦斯周围,都是为了钱。
弗洛伦斯又何尝不知道。
只不过她实在太爱唱歌了,她在梦中不可自拔,最后带着众人在这场戏中沉浸式演出。
他们真把自己当成弗洛伦斯的爱人、专业歌手的伴奏、歌剧名角的追随者……所幸这场梦随着弗洛伦斯去世,很快结束了,每个人都完满完成了自己的演出任务。
许久没有看过落泪的片子了。
众人笑我痴,我只独醉而不醒。
剧情很俗套,富家女为圆梦,挥金如土。
失意老公,为爱为钱两面生活。
周围龙套友谊出演。
为了爱,为了梦,又有何不可?
一开始都是光鲜的绸缎,慢慢展开出背后的疤。
年少轻狂的错,要用一生来弥补。
即便后面遇到了贴心爱人,也难掩悲伤。
梅姨的演技还是一如即往的精湛,休格兰特的演绎是自洛丁山后最棒的一次。
钢琴师在初听梅姨歌声时的表情,颇为华彩。
全篇透着旧日纽约的浓浓风情。
即使是要钱,即使是要欲,但是还是有爱,责任和坚持。
这种老派作风着实让我感动。
终于看完了,一部试图看了3次都没看下去的影片,这些年真是对梅姨审美疲劳看不进去,这次为休决心一看,专心看他的戏份,他和Rebecca的缠绵戏,跳舞那场戏,还有他吟诵Bright Star… 都是循环看了两三遍,他真是宝藏,依然还是那散发着无与伦比charming的格兰特
讲真 演跑调也不容易。休叔虽一把年纪可是配梅姨还是老少配得很违和。//这是最诚挚的声音。。
4/10
休叔已经老到跟梅姨演夫妻没有违和感了……梅姨的跑调唱功(我在说什么,跑调要唱功嘛2333)相当成功,然后gay里gay气的西蒙也是亮点,看完边上两个妹子在讨论,这位女主本人的生活肯定是相当精彩www不过我最大的感想是急需好听的音乐洗耳朵www
用笑话的方式来讲一个笑话,得到的一定是个笑话。其实有多么好的情感内核可以挖掘,可惜在片中只是偶尔闪现
也许只是螳螂捕蝉的戏中戏,不只何方神圣在观望着我们这些观众,谁嘲谁笑是个考验。以前觉得梅姨应该主动放弃提名,晋身表演名人堂,这次觉得她应该拿奖,演得实在太好了(哦,刚想起来还有于佩尔阿姨,那就算了)。连Hugh Grant都献上了他生涯最棒的表演,两人对手戏情浓过雾霾。
梅姨说排练时先练顺了正常版,再琢磨Jenkins的跑调版。Simon Helberg, 好一个性格演员!居然忘了你其实叫Howard。另外,休叔是本色出演吗?在电影院又笑又哭的下午,很美好。感谢!
拍的很好,但是原谅我真的get不到,真的。就不能该干嘛干嘛么?说句不好听的,每个行业都是要尊重的。为什么她因为热爱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个世界上热爱的人还少么?就因为她有钱有title??
全部星星打给Hugh Grant, 剧情很尴尬
三星全给这则真实故事吧,或许事实本身就是如此戏剧化,却并非我所能接受的表达。不过,觉得休.格兰特在片中那段舞蹈要比《爱乐之城》的好多场戏都好看
可以深挖的料不少,但却没有从任何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倒是和流于表象的表演相得益彰。
"People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t sing."
纯精神式的爱情吗,这个女人不就是被老公宠坏了咩,但是我可能实在不懂,这个男人因为哪一点那么爱她
看了法国版的,这个版本就显得平庸了,梅姨没法唱出那种天生五音不全的调调。
过去之伤痛,不改当下之天真。
梅姨和休的演技小品,我其实不太懂我为什么选了这个片子看,既不深刻也不感人还不发人深省令人思考人生。只想看看这俩又演了啥,而且,俩人演技纯熟,电影看着反倒让人很投入,所以,人还是活在细节里,远处的意义,就还远远的放着吧。
这种奇葩还是在欧洲更有市场,要不法国拍完英国又拍,感觉跟美国没什么关系了。
华丽的咏叹调,巴洛克霍华德,休格兰特女王的新装。我也想唱花腔。
盲目的崇拜和爱情都好可怕 如果我是这样 我希望爱我的人能告诉我
男人不管多爱一个女人还是需要性。#刻意曲解主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