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啸雾都》是因为喜欢《后天》,那种灾难来袭的危机感和花大把银子做出的真实感让心可以狂跳两个小时。
瞅着宣传画还顺眼,宣传词比较劲爆,就进去看了。
结局是――整个晚上都在后悔我花的那500积分,就这么白糟蹋了!
作为一部烂片,《水啸雾都》从开场两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显示其狰狞一面:洪水滔天,一个小房子“轰”的一下,倒了。
然后两个老大妈在聊天,水就从房子的门缝里进来了,然后门“轰”的一下,破了,老大妈A不见了,老大妈B就在观众的注视下貌似被淹死了。
没有对比、没有节奏、没有逻辑……这是我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开头,偏偏偏这种糟糕的状况居然一直持续到了结尾。
开场10分钟,还是没法辨认出,谁是主角。
因为人物太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是出来晃一下,就没了下文。
有个老头向那些科学家要资料,看起来像是民间科技爱好者,真理一向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电影惯例),貌似是主角出现了。
然后,镜头继续晃到一个不相干的人身上。
一个中年花姑娘打电话,叫老头来参加他“孙女”的洗礼,还谈到了不知道是谁的某某,老头怀疑那个某某不会来。
(按照这些词推断,这中年花姑娘是老头的儿媳妇,那个某某估计是她老公。
)然后花姑娘就碰到了一中年帅哥,他就是某某,某某对老头极度不满,原因是自己母亲去世时老头不在……直到洗礼的时候,老头赶来,还说自己是“外公”(明白了,原来不是“孙女”是“外孙女”,翻译台词的人是吃白饭的!
)。
在此期间,洪水就像广告一样,插播了几次。
洗礼完毕,各走各路。
中年帅哥被派到一座大坝去,在那里他碰到一美女。
美女打扮得非常时尚且正式,我之前一度以为她是电视台主持人,没想到,是大坝负责人。
这美女还跟中年帅哥曾经有过一腿,貌似由于老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论而分手。
(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此间,洪水继续插播。
然后老头也来了,美女还帮他联系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领导人本来一直相信那些著名科学家,对公众说没啥问题,不肯发布预警,突然就相信了老头的话(原来老头也是体制内的主流科学家,只是属于另一个机构)。
帅哥突然也对老头的话相信得死心塌地,两人确定洪水会涨得高过大坝,于是叫美女走,美女叫她手下走,手下却不肯走,于是美女也不肯走,于是老头跟帅哥也不肯走,于是洪水来了的时候他们就上演了一出大逃亡。
最搞笑的是,帅哥说唯一的求生办法是跳进洪水里(那时大坝上的屋子还比洪水高好多哦),然后就拉着美女跳,把老爹一个人留在那里。
然后老头就被政府派直升飞机救走了。
帅哥和美女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洪水中游啊游,游进了伦敦的地下设施,跟两个倒霉的地铁检修工以及若干乘客一起逃啊逃,终于逃到了地面上的一座没有被淹没的房子顶楼。
(这一段的洪水还算能看)然后……令人诧异的是,老头要求政府派飞机把他们也接走了。
帅哥就开始拜托还活着的那个地铁检修工照顾其他人,音乐就响起来煽情,那人就点点头,大家就挥挥手,把帅哥和美女送走了。
老头设计了个方案,要打开大坝让洪水倒流,同时让涌进来的海水跟洪峰对撞,消减去势。
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太相信他,他就说方案由他儿子、儿媳以及他自己去实施,领导人就信了(咋不想想,万一这老头反人类反社会,要用3条命去换几百万条命哩?
)其他科学家这时候就像霜降后的蚱蜢似的,啥也说不出,咋说咋错,后来为首的那个还自杀了。
美女研究了大坝地图,说要去一个密封的房间开一道门,去那里是“跟死神的约会”。
几个人就开始争谁去,帅哥美女开始长达5分钟的儿女情长的时候,老头就自己去了。
这时军队提出来把大坝给炸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同意了(咋不早点想到呢?
)争分夺秒啊争分夺秒,最终还是没炸就泄洪成功了。
那密封的房间也打开了,老头的尸体也抬出来了,就是老头背上的氧气罐叫人想不通,为啥这么点时间都撑不过去,背个大点的不就不会死了吗?
然后音乐又响起来,又开始煽情……然后,片子就完了。
感觉,前面一半抄的是《后天》,后面一半抄的是《海神号》,而且抄得还很烂。
啥都想说,又啥都没说清楚;想微微讽刺下政府,却又硬生生地把话吞回去了;特技不是不好,只是普通,而且安得不是地方。
最让人郁闷的是,可能是钱不够了吧,那洪峰对撞的特效,导演居然没拍。
在电影院看的,虽然画面许多不真实的地方,但是配上音响效果也还勉勉强强凑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第一,那个老爸的僵尸脸,我好像没从他脸上看到过其他表情第二,面对能推到房子的洪水,居然会跳下去,且说不然没有活路好吧,我承认我对这电影有蛮大意见,不过要是放在随便看看的位置上,也还可以当娱乐
05年的夏天,我坐在没开电扇的宿舍里,寒冷,顺着脊椎在头皮上爆炸。
这是《后天》给的刺激。
所以当号称是英国《后天》的《水啸雾都》华丽丽上映时,我强烈想去影院看的。
但在电脑上浏览了一遍之后发现,这银子省对了。
同样是环保题材,《水》对《后》的模仿痕迹很重,影片风格也很好莱坞。
但是表现力就……甚至不过2天时间,我竟然都忘记了电影的结尾是什么,只记得男女猪脚在管道里爬啊爬的,一个老头莫名其妙的的在开阀门的时候被爆出来的零件(忘了是什么,总之是个小零件)插进胸口刺死了!
沉闷+虚假+莫名其妙的情节还不如《通缉令》好看。
顺便说一下,出来把子弹像足球一样射成弧线,那个片也什么好看的。
找到了是Hayley Westenra唱的但不知道具体是啥名儿。。
看的时候没注意听歌词。。
囧
今天中秋节,孤独的不行,去UME晃了一圈,以为这是个大片,就去看了。
很不紧凑的剧情,相当拖沓调度中心的电话打来打去,毫无逻辑,毫无终点下达任务毫无魄力煽情音乐我怎么听都想 沙拉·不来慢 唱的 油和米最后轰炸mission abort的桥段真的是老的不行了特技。。。
都是航拍视角的,一点都不震撼音效。。。
sorry,没听到演员。。。
sorry,看完都忘了英式发音真不习惯还牵扯到了很多私情,比如那个调度中心的头头竟然用职务之便派人去搜寻自己的孩子,顺便向她的秘书透露电影剧情哎。。。
差点睡着
許多人喜歡將這電影和後天比較,但我沒看過後天,所以我不評論後天這電影,而是談談對水啸雾都的感想。
在我看來,電影處理手法還是有一定的特別,就電影本身而言,是虛構的(理論點來說,是抽象主義),但是卻用了現實主義的攝影方法-紀錄片的形式進行拍攝,這樣的處理手法另到電影會造成主角的隱蔽,簡單來說,就是主角的不明顯,哪個人都是主角,但同時因為主角的不明顯,才比較容易引導我們客觀進入電影。
所以我認為,如果有人認為電影刻畫人物不鮮明,這似乎有點欠妥,因為其實許多人物都有鮮明特點,只不過我們不能將以紀錄片形式的電影人物與劇情片的電影人物相比,因為劇情片必須要有鮮明的主角,而紀錄片可以沒有。
而電影本身文本上面,其實是比較簡單易明-讲述的是暴风簇拥着洪水,沿着英国东海岸流进泰晤士河,肆虐英國霧都伦敦。
為英国人們驕傲的防洪大坝卻沒能發揮作用,洪水涌進伦敦,引起了巨大損失,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然通過眾人努力,在几小时内化解危机,拯救了伦敦。
可惜電影缺少了緊湊性,雖然導演在陳述重要事件時增加了鋪墊,如用飛機炸防洪大坝營造緊張氣氛,但總體來說,部分鋪墊缺乏張力,許多鋪墊都是性質相同-用洪水引起險情,這顯然會令觀眾覺得沉悶,容易造成電影的不流暢,累贅和疏散。
最後,特技處理上面,我不想多加品論,我本身就不愛看特技片,在我看來,最好看的電影是在許多矛盾激發引發思考的電影,而不是靠特技吸引人眼球的電影。
特技只不過是電影的輔助工具
那推荐你来看看这部电影,很多很多水,流来流去的,配上多余的音乐,古典的绅士英式英语,经典的每部电影都可发现的老套桥段,可以挑战你的不困极限。
当然,如果你看过水,还是不用来看电影了。
把自家水龙头开到最大,盯着水池子1个半小时,别忘了打开奥运圣歌《我和你》,嗯,基本上就这感觉。
在一次512地震报道会上,一位发言人冗长地让人昏昏欲睡的发言结束后,他忽然变换语气,他说,“我的女儿8岁,地震之前我跟她一起看碟,就是一部灾难片,后来地震那天,她是他们班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
”于是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多看一点在灾难片。
正是这个时候,flood出来了。
在这样的心情下看灾难片很难说不是报着一点学习和储备的态度,可是flood还是让我失望了。
为了塑造一个英雄而扭曲一个情节。
下闸让水回流直接炸掉大坝就行了嘛,为什么还非得牺牲一个人去人工放闸?
这就是没有实际经验,没有像我们“宝宝”说的那样,要把人放在第一位。
本以为跟后天至少一个水平的,还特意跑去德基看了大银幕,结果。。。。
很失望啊。
情节拖沓,剧情漏洞频出,一些细节交代也不清晰,唯一能看的就几个震撼人的灾难镜头,也有些太刻意。
1.开头苏格兰的洪水场景让我相当恐惧,那位女士难道真的打不开窗子,就此……?
2.纳什议员为什么比代理首相还牛?
不过看了之后,我就觉得女性还是情绪更加外露一些。
难怪目前一把手还是男的多。
3.有一段大家逃生后在顶楼上求救的镜头,给人感觉很像“后天”。
4.别的地方,感觉比后天沉闷。
总体而言:来电影院是为了在去北京前把我的电影礼券有掉。
还行。
我觉得挺好看的就是有点慢节奏
特效有点假,为毛英剧总是要这么长时间?这不是电影,超长版英剧而矣,另外看到好多熟脸,就是想不起是哪部英剧里的 T T
一人救国?屁咧!
3.9
很久沒看災難片了。激動死我了。還沒看。貌似這片子罵聲比較厲害。不過對于災難迷來說。都是很好的題材。英國人拿自己開刷的電影。
10
NO14
我想学游泳!
其实还是不错的
很英式。。。没有想象中那么烂啊
真实而且残忍,一向如此
我就说我看过这个来着。
教授的死蛮感动的。其它的就不说了。
三星给伟大的教授
本片和<后天>一样好看,音乐 画面 演员都很好看,音乐很符合故事,值得一看
是爱 !阻止了 风暴!
剧情有些复杂,但是特效很棒,而且最后很感人。
一塌糊涂的英国佬。
可算好片 有哭点
这个烂片毁了我和女友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