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得很出色,来来回回的狩猎与被狩猎中揭示人性中的那一点善。
很多的事情发生了就永远的发生了,我们不能改变什么,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犯了错,不去改正,还要一错再错下去?
影片画面很有味道,在不急不缓的讲故事,然后把思想一点一点的表述出来。
这本就是一个有点超现实的电影,非要追求完美无暇,那这个故事就不会出现。
人性本就是在对和错中上下浮沉,最终找到一个自己能过接受的平衡点。
五颗星……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猎人前往山中猎熊,遭遇,力有不逮,被熊爆菊;时隔数日,心有不甘的猎人再次上山,遇熊,爆菊x2;卧薪尝胆的猎人修养许久第三次进山,殊死较量后,熊一边剔牙一边对胯下的猎人说“你丫是来打猎的,还是来找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应该直面内心真正的渴望,不要用谎言欺骗自己,到头来遭人鄙视。
《杀戮季节》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和上面的故事殊途同归。
罗伯特德尼罗、约翰屈伏塔这两位年纪加在一起超过110的老大哥在森林小屋里以复仇之名证明了基情万岁的真理。
影片开始,有模有样的加入战争背景,让观众了解这场记恨几十年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从二十世纪等到二十一世纪,眼看着仇家老到脖子都快埋进黄土了,老兵A一脸忠良地接近老兵B,为了复仇不惜卖笑陪唱,直到条件成熟,老兵B简直就快把他当成莫逆之交相见恨晚之际,老兵A突然反水,告诉老兵B“妈蛋,谁跟你嬉皮笑脸,老子是来杀人的”。
后面的情节就突然进入了AB循环模式,一会是屈伏塔把德尼罗吊起来玩绳缚艺术,一会又是德尼罗将屈伏塔绑在案板上大搞男体盛,在之后的互博追逐戏中,山林里不时传来两位男主角愉悦的嬉戏打闹声。
当我已经出离愤怒,觉得“导演你玩够了吧”的时候,两个人竟然在影片结尾面对夕阳手牵着手坐了下来,顿时我心中数万头草泥马以大合唱的形式念出一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说老年人的情感世界,我们终究不懂啊
有些东西是摆脱不掉的 不管你喜不喜欢 Sometimes things become part of you wehter you like it or not.凡事可能出错的事 必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我讲个简单的道理 随遇而安 I`ll give you a very simple one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s...
从头看到尾,没有任何的惊喜,白白浪费了两位实力派老影星.唯一惊喜的,只有那个德尼罗讲的那个故事: 老头最后问神父:我是否该告诉那个美女战争已经结束了. 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跟片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硬要把人性和救赎 跟战争对人的摧残扯在一起有点牵强.从故事的结构来看,太老套了,猎人和猎物的角色不断互换,然后互相折磨,最后大家彼此坦诚相向,原来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而已.最后,happy ending, 两位主角都很开心,从来回到自己的生活,也重新打开自己的内心,投入到世俗的温暖中去.从德尼罗的儿子开车离开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游戏开始了,而且我们也很容易猜中游戏怎么进行: 既然你是来复仇的,自然是有心结打不开,那么我就通过游戏打开你的心结,最后发现自己的心结也打开了.这样的故事显然是土的掉渣的故事.---它是多么刻意的说教. 当然, 对于大多数来说,也许我们没法理解这些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感受,但我相信,从战争中幸存的人, 绝对不会只记住个人的恩怨情仇,他们会思考战争给人性带来的摧残,会珍惜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仅仅记住那个拿枪对着自己的那个人的脸.也许,我是错的.
真的是岁数大了,对老年片很着迷,像是伊斯特伍德坚持拍的那些片子一样,情节上并不吸引人,也不会有太多特效,反倒是会出现很多老伙计,好像退休后一起聚聚那样,挺带感的。
这部片子典型的老年片,有漏洞,并不想现在好莱坞的大片追求画面完美、情节完美、人物关系完美。
明显的就是老伙计们凑在一起发挥发挥余热,认真看完它还挺有意思的。
起码给我两点感悟,一个是人和大历史背景到底什么关系?
我原来一直没想明白我们很多长辈都经历过66年到76年,但他们很少提及那时候。
后来我想明白了,人在大历史环境下的状态不会有太多变化,就像我们经历了非典一样,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不得了的。
但有少部分人不同,他们会有不可磨灭的回忆,那种创伤我们很难理解,就好像战争给少部分人留下的创伤,甚至会延续到老,甚至下一代身上。
二是长辈对下辈的关照。
很无形的,父亲不会和孩子说那天你去看我,有个家伙准备放箭射你,是我拦下了他。
其实长辈在后背身上下了很大心血,但不会明说,只有我们做同样的事情时候才能体会到。
影片分数的确不会很高,但不能否认这是两个老戏骨的用心之作,是拍给有同样体会人看的,希望我们能从这样一部片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你杀我是因为我杀你,我杀你是因为你杀我。
所以我们杀来杀去咯,最后,我不杀你是因为你不杀我,你不杀我是因为我不杀你。
这就是电影《杀戮季节》的整个剧情。
全片就是两个大叔像在玩跷跷板一样你杀我我杀你你再杀我再杀你……在24小时内如此反复大约十八回之后——两人一起坐在山顶看日出感觉又可以再爱了。
这两位大叔,一位是罗伯特·德尼罗,一位是约翰·特拉沃尔塔。
相信大多数观影者都是冲着他们或他们其中一位去看的——没想到他们在影片中如此这般相互血腥折磨——所以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真心希望喜欢的那位大叔赶紧干掉不那么喜欢的那位大叔,结束这场无聊的杀戮游戏。
说句良心话,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我认为摄影相当不错。
导演以此种角度反映战争,可谓奇技淫巧。
好吧,结尾那个冷笑话我笑了。
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神父,我是否应该告诉她战争已经结束?
下午看了马克的《杀戮季节》,两个男主角也都是大牌,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美国老兵福特,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演赛尔维亚老兵科瓦奇。
虽然故事情节单一,但内涵却很是丰富。
信仰这东西,在西方人看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是为了信仰,便产生了两大元素,战争与宗教。
作为影片背景的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让这部两个人的影片笼罩上了恐怖的气氛,加上洛基山脉里荒草丛生、死寂幽暗的丛林,心灵的压抑始终难以拭去。
两个老兵为了各自的信仰,像两头巨兽一般在黑暗里互相倾轧,直至其一于死地。
这一过程当然是整部片子的重头戏,情节与很多战争片相似,但有些细节却显示了在晦暗的环境里人性的暂时性扭曲,与那种若即若离的苏醒。
如,被用线穿透小腿肌肉倒挂着;被用柠檬盐水浇灌流血的两腮;在张弓却又未射下逃脱的儿女;彼此为赎罪重复着忏悔辞。
最终,当金色的阳光驱散阴霾,仿佛也照亮了缺失光明的灵魂,一切罪孽都被原谅,人活着才是最好的救赎。
就像酒吧女郎送来的酒:Live long。
看完了,最让我震撼的镜头是两个死敌并排的坐在山崖边,看旭日的初生,其中颇具深意。
喜欢外国的电影,就像喜欢外国作家的小说一样,因为里面没有多少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环境、心理等真实的影像打动读者。
如此,便喜欢深林,喜欢枯萎的老树,喜欢忧伤的旋律,喜欢不卑不亢的坚持。
哎,主旨牵强。
两位老人家辛苦了,拍的,呼呼喘气,累坏了。
可是,哎妈呀,剧本是谁写的呢。
约翰·特拉沃尔塔,整个就是一个话唠,哎,少说几句会死啊,哈哈,不过,估计是憋屈了18年给高变态了。
可惜两位演员了,总之,牛刀杀鸡了,演的假假的。
很想写点赞美词,是在无语。
晚安吧。
这两位可太能折腾了。
也难为德爷爷了,那么大岁数。
不说遭那么多虐,就在家自己做引体向上,俯卧撑就够可以的了。
约翰叔百变造型又来了,一出场居然没认出来。
两个在战场上的对手,这么多年后又重逢,为了当初的复仇。
一给我一箭,我又给你一箭。
你打我小腿,我就得钉你脸上。
你给我一刀,我就得踹你一下。
其实,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光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更多的是心里上的,残忍,暴力甚至变态畸形。
也许每一个战士,在开枪的一瞬间,都会有一丝的怜悯滑过脑海,但容不得他多想,对面的是敌人,而不是“人”。
前一个小时,一直觉得,也就三星了。
但是,最后,人性的升华。
爷爷没杀叔,是因为不想再把罪恶加深,而叔把孙子的照片还给爷爷,也证明,两个人的心里还是向善的,美好的。
爷爷回到家,儿子说,我带你见个人。
其实,我想说,难道,他老妈又离婚了,可以和爷爷复婚了嘛
《致命对决》注定是一部硬汉电影,虽然曾经是美军上校的罗伯特·德尼罗从塞尔维亚战场撤军后,隐居山林已经有了十八年,但面对着当年战场仇敌——塞尔维亚敢死队的约翰·特拉沃尔塔,还是丝毫不见颓势,沉着冷静而又毫不胆怯的应战,茂密的丛林和林间的木屋,成了两个人的战场,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人恍惚觉得时光又回到十八年之前,枪与弹,弓与箭,你来我往,但这一次,却多了些英雄惜英雄的意味,你争我夺的你死我活,也伴随着觥筹交错的知你知我,影片就是在这样复杂而矛盾的情绪与氛围中,拉开了一段迟到十八年的仇杀。
影片有着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即使在观影前知道了前情提要,知道了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埃米尔,是前来寻仇,但依然无法放宽心的跟随剧情踏实走下去,因为你不知道突然在哪一刻,这看似和谐的画面,就是被无情的刺杀所击穿,所以,当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本杰明一如既往的在丛林中生活,并且在大雨的路边邂逅这位颇有机缘的狩猎爱好者的时候 ,谁都知道这是一场《农夫和蛇》的故事,早知道蛇会苏醒,咬人,只是不知道会发作在哪一刻,两人相遇后的故事,充满了巨大的张力,观影者似乎比剧中人更紧张,那是来自内心的悬空,反倒是待两位在狩猎时突然“撕逼”之后,这种心理纠结放下了一些,只是取代而来的,则是激烈的斗勇和惊险的斗智所延伸出的视听快感。
不久前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展映的《美国往事》,当年的罗伯特·德尼罗风头正劲,虽然是内敛及深邃的演出,但丝毫盖不住一身的英气,成就了一代的经典,而今再看《致命对决》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不禁有英雄迟暮之感,但任凭沧桑的脸颊和苍苍的白发,依然掩盖不住那犀利的眼神,如今的德尼罗,极其符合片中隐居十八年之久的美军上校的角色诉求,尽管心已无战,但并不代表 他的各路触感有所退化,反倒是在“战火”被瞬间点燃之后 ,敏捷的身手,精准的判断,令人目瞪口呆的反败为胜,都令观众刮目相看,若盘点好莱坞老当益壮的动作大叔甚至大爷,罗伯特·德尼罗必定占有一席之地。
再说下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个曾经的青春潮流的象征,后来被吴宇森再次发觉,凭《断箭》和《变脸》二次翻红之后,又陷入了不愠不火的尴尬境地,特别是他主演并导演的《地球战场》,简直是好莱坞制片史上的巨大灾难,但 这一切都不能掩盖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个性光芒,他依然是人群中最出挑的那抹亮色,只是在《致命对决》中,又一心隐藏自己的外形和身份,并神不知鬼不觉的获得了伯特·德尼罗的信任,然后在他刻意的安排下,展开了充满玄机的复仇。
在最恰当的时间和最恰当的地点,展开双雄对决,这种公平的竞争,体现的是他作为一个复仇者所遵循的武士道精神,或者是江湖的道义,无论怎样解析,这里面都饱含着残酷战争背后的冷静反思,但本片又无疑是致命仇敌化身忘年好基友的佳作,当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来自敢死队的死士,要正大光明、公平对决的取下罗伯特·德尼罗的性命时,一场迟到了十八年的复仇之战,就此开启。
当绳子穿越小腿肌肉时 一顿窒息
挺喜欢战争和相互虐的梗,开始以为是成人版本的水果硬糖~环境真美啊~荒野求生什么的
弓,画面,看不下去直接跳过的5分钟 5星方便记不起名字的时候好找
没有金钢钻 别揽瓷器活
玻璃钢才不会那么容易破掉哈哈。等我搞到我的四驱第一件事就是背上我的弓去玩玩。
主题太模糊,两老家伙打打杀杀搞出基情。。。特拉沃尔塔的口音真好玩。
前半段的风景很好,单身生活的描述也很棒,后面转折来转折去的部分就格外傻逼了。这两个卖老的家伙,呸
磨磨唧唧瞎折腾,真没劲。
三星半 一切都不错 就是有些过时了,还是我们变得接受不了这类反战电影?
德尼罗大神您那边老骨头别折腾了...
所以结局是这两人幸福的在一起,做一些blow jobs and shit things吗? 这电影看得我浑身疼
boring
两个人之间的猎杀。男配很脸熟,原来是《英雄》里演拥有着吸收他人超能力的神奇功能的男护士彼特
战争会让每一个参与者受到伤害,不管是发动者还是压迫者。两个老戏骨在山野中博弈,没有谁胜谁负,只有更加深刻的伤害,最终在黎明筋疲力尽时,放下一切仇恨,两人得到解脱。导演目的太明显,台词过于刻意,反而在削弱了电影的精彩度。
SM爱好者老罗和老屈就这样基情满满的在湖光山色的人间仙境里攻过来受过去,为了点屁事儿傻呵呵的折腾了好久也没个痛快儿的…片子着实想讲点什么,但太多的噱头,从风景到血腥场面,生生的把这点什么冲的淡淡的,最后变成了一盘鲜血泡着的小清新杂烩派
倒是可以给俩人一人一颗星…MSJ真是个绝世沙币…
一星给德尼罗大爷,一星给屈伏塔,一星致曾经他们的辉煌。。。片子本身?不提也罢。
看起来是忏悔和赎罪,两个人相互夺取话语权,谁拿到麦谁就滔滔不绝,不过情节觉得牵强,也没有什么共鸣。
兩位很不錯的老中老帥哥!
喜欢罗伯特德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