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汉语普通话,缅甸语年份:2014
简介:老人想让儿子靠骑摩托车载客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然而,贫穷的一家人根本就拿不出买摩托车的钱来。东拼西凑之后,老人用家中最后一头小黄牛作为抵押终于换得了摩托车,半年之内他必须用钱赎回小黄牛,不然小黄牛就将命不久矣。然而,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好做。 一次偶然中,儿子结识了名叫“三妹”的被拐女子,和三妹一样被拐无法和亲人..详细 >
八分五。
台湾的贾樟柯!
唉………
5.5分,兜兜回回就是那几句...
我知道那头牛注定被杀掉,当它被刀割开喉咙,喷涌的鲜血被急促的喘息鼓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一种疼痛。男女主在状似坟墓的土丘上溜完冰后,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女主的轻声哼唱里两人骑着摩托车的颠簸摇晃的场景,大概是我今年为止最喜欢的镜头——也是男主唯一的一次发自内心地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快乐的方式只有一种。再然后就是永远地疯掉,天干了,烧地了,结束。
既然是冰毒,为什么没表现的更赤裸裸。。。。。性呢?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台湾人去缅甸演大陆人
各自孤独又又聚集在一起,游离在中缅边境地区,追求求生之道
没法说 太碎了
今天新闻说缅北开始干仗了,大批缅甸难民涌入云南,诅咒那个说云南不好的女主角
“用接近纪录片式的写实手法,刻画离台湾甚远的缅甸侨民/华侨的悲歌,在贫瘠无助的环境中,迸发令人动容的人性”。(台湾导演赵德胤《冰毒》将参与奥斯卡争夺,以小成本文艺片的格局打败了蔡明亮《郊游》、钮承泽《军中乐园》、马志翔《KANO》等强敌代表台湾参赛的推荐理由。)→无聊无趣还被过誉。
朴实,但不动人。最后的屠宰场面不忍直视。向法斯宾德致敬吗?
阿彼察邦✘贾樟柯,隐约已经有了大师质感,比贾樟柯更聚焦琐碎,比阿彼察邦更孤独荒凉。紫色滤镜密室里左爱般的吸度和卡拉ok,案板上待宰濒死的小牛与老人,烧荒篝火旁边跳起舞蹈,摩托车与黄牛,香烟与毒品,消失的父亲,背叛的女人,榨油表叔,葯头表哥,锡纸饲育的欲望,贫民堕落的悲剧。要感谢导演独特的切入视角与影片诚意,在缅甸✘中国的二元对立中逐渐转化变成了印象中最深刻的乡土中国。作为从乡土中长大的人,电影里面的一切都那么亲切,即使现在是在几条纬线外的北温带乡村,也能找到电影里的相似情景,相似的衣着相貌精神,都市遗忘的老久民俗,车站里揽客的司机,闻得见空气灼烧的烧荒,黄沙扬起的乡村土路 “中国也有很多田地种玉米”,如果阿比是绿色的话,导演就是黄色,荒草泛黄之色。心碎的结局,穷人之伤,值得铭记的好电影
看不下去
个人挺喜欢nina wu的 但这部的水准着实一言难尽 吴可熙有点惨 挺清秀一张脸被各种谜之角度刁难
......這種題材蔡明亮拍會有趣許多。
前段铺垫无数,描摹缅甸腊戌华人的生活状况,丰富而形象,可惜略欠层次,显得冗长平淡。真正惊艳的地方在最后20分钟,染上毒品的两人,在毒品堆砌出的经济和精神的幻梦中,由短暂的自由欢乐走向毁灭;这是一开始就被写就的命运,正如影片最后被屠杀的黄牛。
聊完送毒的事情一场还意犹未尽,下一场紧接着一个三妹吸毒的镜头,这种突如其来的顺理成章太厉害了,而且一定是电影才有的技巧魔力
本来只值3分 前一个小时故事基本没有推展 导演用了一个小时的篇幅去勾画出缅甸华人的生活处境 很写实 但剧作能动性非常弱 最后30分钟把两个人物推向了贩毒的道路 先是女主躺在石头上唱歌 紧接着就是女主被抓 男主逃跑 但男主却逃不了自己内心的空洞 最后加一星给杀牛的戏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八分五。
台湾的贾樟柯!
唉………
5.5分,兜兜回回就是那几句...
我知道那头牛注定被杀掉,当它被刀割开喉咙,喷涌的鲜血被急促的喘息鼓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一种疼痛。男女主在状似坟墓的土丘上溜完冰后,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女主的轻声哼唱里两人骑着摩托车的颠簸摇晃的场景,大概是我今年为止最喜欢的镜头——也是男主唯一的一次发自内心地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快乐的方式只有一种。再然后就是永远地疯掉,天干了,烧地了,结束。
既然是冰毒,为什么没表现的更赤裸裸。。。。。性呢?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台湾人去缅甸演大陆人
各自孤独又又聚集在一起,游离在中缅边境地区,追求求生之道
没法说 太碎了
今天新闻说缅北开始干仗了,大批缅甸难民涌入云南,诅咒那个说云南不好的女主角
“用接近纪录片式的写实手法,刻画离台湾甚远的缅甸侨民/华侨的悲歌,在贫瘠无助的环境中,迸发令人动容的人性”。(台湾导演赵德胤《冰毒》将参与奥斯卡争夺,以小成本文艺片的格局打败了蔡明亮《郊游》、钮承泽《军中乐园》、马志翔《KANO》等强敌代表台湾参赛的推荐理由。)→无聊无趣还被过誉。
朴实,但不动人。最后的屠宰场面不忍直视。向法斯宾德致敬吗?
阿彼察邦✘贾樟柯,隐约已经有了大师质感,比贾樟柯更聚焦琐碎,比阿彼察邦更孤独荒凉。紫色滤镜密室里左爱般的吸度和卡拉ok,案板上待宰濒死的小牛与老人,烧荒篝火旁边跳起舞蹈,摩托车与黄牛,香烟与毒品,消失的父亲,背叛的女人,榨油表叔,葯头表哥,锡纸饲育的欲望,贫民堕落的悲剧。要感谢导演独特的切入视角与影片诚意,在缅甸✘中国的二元对立中逐渐转化变成了印象中最深刻的乡土中国。作为从乡土中长大的人,电影里面的一切都那么亲切,即使现在是在几条纬线外的北温带乡村,也能找到电影里的相似情景,相似的衣着相貌精神,都市遗忘的老久民俗,车站里揽客的司机,闻得见空气灼烧的烧荒,黄沙扬起的乡村土路 “中国也有很多田地种玉米”,如果阿比是绿色的话,导演就是黄色,荒草泛黄之色。心碎的结局,穷人之伤,值得铭记的好电影
看不下去
个人挺喜欢nina wu的 但这部的水准着实一言难尽 吴可熙有点惨 挺清秀一张脸被各种谜之角度刁难
......這種題材蔡明亮拍會有趣許多。
前段铺垫无数,描摹缅甸腊戌华人的生活状况,丰富而形象,可惜略欠层次,显得冗长平淡。真正惊艳的地方在最后20分钟,染上毒品的两人,在毒品堆砌出的经济和精神的幻梦中,由短暂的自由欢乐走向毁灭;这是一开始就被写就的命运,正如影片最后被屠杀的黄牛。
聊完送毒的事情一场还意犹未尽,下一场紧接着一个三妹吸毒的镜头,这种突如其来的顺理成章太厉害了,而且一定是电影才有的技巧魔力
本来只值3分 前一个小时故事基本没有推展 导演用了一个小时的篇幅去勾画出缅甸华人的生活处境 很写实 但剧作能动性非常弱 最后30分钟把两个人物推向了贩毒的道路 先是女主躺在石头上唱歌 紧接着就是女主被抓 男主逃跑 但男主却逃不了自己内心的空洞 最后加一星给杀牛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