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说实话真是看过很多部了,别管是中国人自己拍的,还是好莱坞引进的,可谓各个角度,各种表现形式的都有。
而将于7月1日上映的这部叫做《终极胜利》的电影,背景同样是发生在二战期间,把故事的视角安插在了一名苏格兰人的身上,从另外一个,我们不多见的,略微新鲜的角度来解读这段历史。
约瑟夫·费因斯饰演的李爱锐,是一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曾经获得过奥运会的金牌,与此同时,他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在二战期间,一直在天津的一所学校教孩子们化学,他原本可以凭借自己奥运冠军的身份享受相对优越的生活,以及不受战争困扰的平静,但是当日本全面进攻中国,侵略中国的时候,身在天津的李爱锐放弃了和自己的妻女去往加拿大避难的机会,留在了这个他热爱的国家。
与在中国结识的好朋友,好兄弟徐牛(窦骁饰演)一起并肩作战,机智地对抗日本侵略者,保护中国难民,救助被日军在潍县难民营关押着的2000多名各国战俘。
窦骁饰演的徐牛应该是这部电影中,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的形象,他外表憨厚、老实,内心却坚强、勇敢。
作为一个最为普通的中国人,徐牛与李爱锐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他们的友谊甚至超越了朋友、战友般的情谊,更似是亲人、亲兄弟般的情感。
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最大的目的是可以在活下去的前提下,与日本侵略者对抗以及想方设法救出被关押着。
你可能很难想像,在《终极胜利》中的徐牛与在《山楂树之恋》中略带文艺与羞涩,清纯与美好的老三截然不同,也不是《狼图腾》中那个潇洒、不羁,开朗、浪漫的杨克。
窦骁此次在《终极胜利》中饰演的徐牛,一边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一边又说着地道的陕西方言,质朴与憨厚的农民形象已经让我们完全忘记了曾经被誉为“文艺男神”时他干净的大男孩形象。
其实不管是当年在《金陵十三衩》中客串那匆匆一瞥的教导员战士,还是《破风》中敢于冒险,拥有牺牲精神的邱田,我们都看到了他在用于突破自我,在塑造新的角色道路上的不同尝试。
《终极胜利》是一部拥有大量战争戏份的影片,窦骁饰演的徐牛,他不仅是李爱锐的朋友,他更是帮助李爱锐在天津给孩子们上课,救助中国军队伤员,照顾关押在潍县的战俘的亲密合作伙伴,他不仅会拉人力车,还会开大小汽车。
电影中更是有不少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炸弹中舍己救人的场景。
窦骁此次演绎的徐牛,身上既有一位地道的中国普通百姓的平凡与坚韧的气质,还有那种不服输,有骨气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勇气,他自身散发出的硬汉气质充斥着整个角色。
如果观众没有看到他以往作品就直接看这部《终极胜利》,我们也许会真的忘记了他之前饰演角色的样子了,可能就会被《终极胜利》中窦骁饰演的徐牛所吸引,他有胆有识,义气方刚的硬汉形象让大家很容易记住这个别样的中国普通劳动阶级的形象。
而此次窦骁与约瑟夫·费因以及很多外国团队和演员的相互配合,也很是精彩,把他与李爱锐之间的战地兄弟之间的情感演绎得感人至深。
电影《终极胜利》,在我看来它的片名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层是电影本身的二战背景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终极胜利,是一种时空上的胜利;一层就是李爱锐在集中营里面与日本军人为了自由,为了生存,为了活的希望的,为了自己的朋友、同胞,在战场上奔跑的终极胜利,是一种人性上的胜利。
在看电影的时候掉了很多眼泪,比如在大家一起唱《奇异恩典》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在还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首赞美诗歌会出现了);比如,小女孩在弹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小石头听的时候;比如最后Eric赤脚跑步胜利的时候;比如……不是说每一个片段都拍得有多么震慑人心,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也就是说,曾经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些人,做出过这样的一些选择,然后,再如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死去,被埋葬,被覆盖,被留下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有些故事,一旦发生便不会在历史尘土中被掩埋,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
想起曾和某人一起探访过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基督徒墓地。
在别人都在岛上忙着小清新的时候,我们两个基督徒,却开始了一段很妙的“寻根之旅”。
那条小山路,很阴凉。
一路上的石阶,还有着各种拼音字母,走几步就发现一个,宛若探秘。
估计像我们俩这样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多吧,所以一路上没有看到别的人。
在鸡山路拾阶而上,走到半山腰,发现一个小菜园,里面有一块比较详细的碑文,当初拍了照,后来想想总觉得不太尊重,又删掉了照片。
守院子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继续往上面走,还有一大片公墓,在鼓浪屿岛上总共有五百多位传教士葬在这里,有些还有名字查考,有些已经连名字都没有了。
那时候,这些公墓,给我的印象都只是一个个名字,或者一片片地方。
但因为这部电影,会发现,一个墓碑上的李爱锐Eric,背后有他望眼欲穿的妻子,有他未曾谋面的孩子,有他的伙计,有他的朋友,有他的爱好,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信仰。
他们本来可以在战争之前就以外国人的身份,离开这个国家的,但他选择了留下。
如果早早离开,那会是很聪明的选择吧!
毕竟能够远离硝烟战火是多么理智的选择。
当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些公墓上的,就好像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作为一群外国人,他们本可如鹰飞翔,但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我能懂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他是奥运会短跑冠军,他优秀的教育家,他是出生在中国的英国人,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他便是传奇人物李爱锐。
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时隔25年李爱锐的传奇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部由冼杞然导演时隔20年再执导筒的历史战争大片《终极胜利》7月1日全国上映,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选择在7月1日上映显得格外有意义。
《终极胜利》的开篇便给人带来一种欧美大片的赶脚,就连字幕都是欧美大片的调调,作为一部根据抗战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冼杞然导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这部影片的逼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男主人公李爱锐由好莱坞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饰演,而其跟班徐牛由窦骁饰演,在片中两人虽然没有过于明显的基情戏,但两人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暧昧,两人对此拿捏的相当精准。
当然不能否认,我个人对窦骁是相当喜爱的。
但相比约瑟夫·费因斯和窦骁的基情(友情),让我更为动容的还是刘小倩和窦骁的爱情。
在片中,刘小倩饰演的农村妇女凤英,与窦骁饰演的徐牛是一对夫妻并育有一子,在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抗战的日子里,刘小倩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相依为命,一位内心坚韧刚强的朴实农村妇女,在与窦骁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里,她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当窦骁去战场战斗的日子里,她就是有再多的抱怨仍然要独立撑起一个家。
最让人感动的是,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到了潍县集中营,刘小倩也带着孩子赶了过去,当抗战胜利的时候,日本人要杀光集中营中的所有外国人,窦骁不顾刘小倩身怀六个月的身孕,只身前往营救约瑟夫·费因斯,奈刘小倩怎样哭求都阻止不了窦骁营救基友的心。
最终窦骁光荣牺牲了,剩下刘小倩孤儿寡母。
在片中,刘小倩有大量的哭戏,对于首次触电大银幕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要和窦骁这样演技精湛的实力派演员飙戏,不得不说刘小倩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历来不好演,需要演员很好的悟性和表现力,特别是这样一部历史战争大片,不过这个女主角真的是赚足了男人的眼球。
虽然刘小倩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位农村妇女,但是刘小倩拿捏的非常到位可圈可点,绝对算得上是影片的一抹亮彩。
刘小倩作为歌手出道,此番的形象颠覆着实令人惊艳,首次触电但和好莱坞演员合作,刘小倩的起点很高哦!
相比刘小倩首次触电饰演农村妇女,赵薇、范冰冰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挑战农村妇女之一形象,不管是《亲爱的》里的赵薇还是《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范冰冰,她们演绎的都非常完美,但就是少了刘小倩身上的质朴。
此次在《终极胜利》里,刘小倩将一个妻子的辛苦和隐忍诠释的十分到位,同时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战争中她从阻拦过窦骁,但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她是真心不想让了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失去父亲,虽然她内心知道留不住窦骁,但她还是要争取,因为她是一名母亲。
可以说这是无奈,这就是战争时期女人的真写照,因为她们爱在战火纷飞时。
冼杞然也就是一香港二流导演,牛皮却吹得挺大的。
这部号称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前已经有数部这样号称的国产片,如《栖霞寺1937》、《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但都成了笑柄。
不久前看到冼大导的一篇采访,说是正在筹备拍摄英雄史诗大片《海上丝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题材),还说耗资不少于3亿云云,郑和是航海家,几时变成了英雄?
编剧是要将他变成侵略者、殖民者,还是拯救世界的希望啊?
真是脑洞大开。
感觉这3亿巨制是拿项目来扎钱的。
其实郑和的题材,弄得好是可以变成《加勒比海盗》一样的超级IP的,但冼大导的水平让人高度怀疑,要么烂尾,要么扑街。
说回本片,也是冲着扎(投资人)钱、骗(观众)钱来的。
真的很一般。
以为找两个老外来演就高大上,就能吸引外国的评委拿电影奖,然后再回国上映蒙观众。
太天真了。
窦骁等中国脸都是来衬托老外的。
崇洋媚外在这部片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拍二战题材,为什么都想着用老外演员来给自己增加拿奖拿票房的筹码呢?
为什么就拍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二战片?
再过10年,中国也不可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
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的。
以历史为题材的战争片,抗战剧既是有纪念意义,又是饱受大众非议的。
饱受非议的是,近些年抗战剧泛滥,出现了各种神剧,十八般武艺,手撕鬼子等夸张的镜头频频出现。
神剧的出现,基本上是以博人眼球为出发点,已经偏离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初衷。
《终极胜利》以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徐牛的中国人顽强对抗凶残的侵略者,救护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各国侨民战服的故事。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还原历史方面,剧组还是花了不少功夫的,用了将近十年收集历史资料,包括访问生还者的后人。
在故事表现方面,以情感路线为重,在残暴的日军的行为对比下,情感的表达体现得更加细腻。
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教育片。
仇恨不能被延续,但历史不能被遗忘。
勿忘历史,以爱制暴。
中国当自强!
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图片2>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最终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事迹应该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白求恩,毕竟白求恩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跟这个人,并不是白求恩。
跟白求恩在医学上成就非凡不同,今天的主人公是1924年奥运会四百米短跑冠军、苏格兰人李爱锐。
李爱锐是苏格兰人,但出生在中国天津,他曾获得世界奥运冠军,但是却放弃了国外优质生活而选择回到正在遭受日本侵害的中国天津教学。
教学期间,窦骁饰演的徐牛一直是李爱锐的司机,两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却因为对和平的向往跟对侵略者的憎恨而成为莫逆之交。
1943年李爱锐被送进潍县集中营关押,徐牛只身前往,并假扮成附近村民,不断给予李爱锐帮助。
在集中营身心饱受摧残的李爱锐竟然拒绝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一位怀孕的妇女。
悲剧的是,1945年2月21日李爱锐病逝于潍县集中营。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以李爱锐夺取奥运会冠军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烈火战车》,该片曾荣获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如果将这段故事当做李爱锐的前半生,那么显然《终极胜利》就是《烈火战车》的续集之作。
只不过,冼杞然十年磨一剑,在《终极胜利》中将视角更集中于在战火纷飞的硝烟里,那些在现代观众看来是视觉冲击的战场上,曾经的李爱锐经历了那些非人版的待遇!
关于二战集中营为题材的电影我们经常看到,但似乎都距离我们很远很远,《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及去年的大热片《索尔之子》,看完或许很震撼,但终究不像《终极胜利》这样,活生生的人就曾经真实的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残忍压抑的集中营就曾经真真切切的矗立在山东潍坊。
带刺喷火的电网围墙,不寒而栗的滥杀无辜,会让人在那么一瞬间觉得人类生命的渺小,在无情的大时代面前,人如蝼蚁,生死难测!
《终极胜利》台前幕后阵容豪华惊人。
导演冼杞然虽然近几年鲜有动静,但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掀起不小的波澜,包括后来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上都是通过在冼杞然导演的《三人世界》中担任执行导演而被大众所熟知。
在营造大场面史诗感方面,冼杞然绝对称得上专家级导演,多年前的《西楚霸王》,如今的《终极胜利》,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无处不在的大气磅礴却始终贯穿全片。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负责本片配乐的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鲍比达,他的名字令很多人牵起那些早已湮没的记忆中的歌声,如今他为《终极胜利》担任配乐工作,在情绪烘托方面功不可没。
李爱锐直到病逝都未能如愿见到自己的第三个女儿,我想这是他终其一生都难以解开的心结,然而,时代面前,每个人都充满着无奈,只不过,李爱锐将这份无奈转化为坚强和无私。
在战火硝烟中散发的人性光辉,李爱锐值得所有人尊敬!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名字这么逗比的电影居然在我校军训前作为红色电影进行放送,更厉害的是,这电影还几乎和红色扯不上关系!
影片开头,在黑暗的背景下,影片的标题缓缓浮现在银幕上。
终极胜利???
我是不是看错了???
真的不是我要求高,你取名好歹取一个红色胜利啊,实在不行也可以单单胜利两个字啊,能不能不带终极?
能不能不学港台腔。
整个故事以巴黎奥林匹克短跑冠军李爱锐(又称里艾瑞)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与当地百姓友好相处共同遭受战火的艰难历程为主线,将日军将士残暴无比与我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做对比,反衬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终极性。
你以为整部影片是这样的?
根本不是!!!
从头到尾根本看不出哪里终极了,甚至除了片尾的玉音放送以外,整部片连胜利都没有。
是的!
根!
本!
没!
有!
冼杞然也就是一二流香港导演,更别说与其合作的美国导演迈克尔·帕克。
你是根本听都没听过!
去翻了一下豆瓣,你发现他的资料中只有终极胜利一部影片,而且也没有照片。
好吧,资本主义世界的电影导演在豆瓣上没有脸其实挺正常。
于是我又去IMDB和烂番茄翻了一下Michael Parker的资料,居然也没有照片!!!
一个在电影圈工作了30年的老电影人居然没有照片???
还有这种操作???
导演就说到这里,其实中国类似题材的电影拍了也挺多了,像拉贝日记啊,金陵十三钗,栖霞市1937等等,大都讲外国人在抗日时期没有回到祖国,并承担风险以私人名义保护中国人,然后顺便黑一把日本人这样。
前几部提到的影片中,大多都是因为主题不够深刻或者烂尾反正就是不行。
而今天的这部!
没有!
主题!
到处!
是坑!
首先影片开头是主角李爱锐在集中营的悲惨一幕,然后就回到开头从李爱锐在中国教化学讲起,李爱锐:一个外国运动员,因不满英国制度来到中国,期间,他还有个在中国工作的哥哥(还是弟弟来着),期间,日本人进攻中国。
然后,李爱锐就不得不目睹了自己的学生惨死日本炸弹下,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继续在中国教书。
当时天津的一家医院因为受到日军的进攻,病人被迫移出医院,李爱锐就将自己的学校开放给难民(姑且算吧),然后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教中国高中生化学(还用的是英语)除了教书外,李爱锐还有个爱好:在寒冷的的冬天一大清早拉着一村人跑步。
这倒也还好,最可怕的是他在跑步的过程中还顺便拉了旁边的一个小乞丐(也许)一起跑,然后这个乞丐就变成了后面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What???
你没看到那个小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吗,随便拉一个乞丐在大冷天跑步你真的不怕冻死吗?
李爱锐除了家里老小,他还有认识的朋友,徐牛:一个会英文的马车夫(?
),徐牛和他一起抚养了小石头,然后在之后也一直帮助他。
这时,原本安全的李爱锐等外籍人士由于日本和美国正式开战,风云突变,日军将外国人集中于山东潍坊进行统一管理。
集中营的将领不多(一共就两个),一个少佐一个大尉。
少佐是个变态运动狂,每天除了和大尉比剑道就是和大尉比跆拳道。
一见到奥运会冠军就像眼睛放了光一样,他承诺给主角好吃好喝好装备,就为了公平决斗一次。
男主答应了,然后他私底下把少佐给的食物分给了其他人,自己每天还是饥肠辘辘。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天,男主果不其然,没有跑赢。
就当我以为结束了的时候,一个傻逼突然跳出了大叫:这场比赛不公平,你看他都饿得不行了!
What???????
你们偷吃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说!!!
少佐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把这个傻逼和男主关了起来。
过了几天,徐牛突然出现在地牢门前,把他带来的水和食物分给了傻逼和男主,原来他勾搭上了游击队,可能,大概,也许,游击队把徐牛送了进来。
因为后面游击队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被解放的男主和傻逼被石灰水消了毒放回了集中营,结果米大伟就得了炎症,要死要活的。
男主只好请求和少佐再比一次,以换来半个小时的和外界物资交换的时间。
少佐一开始没答应后来被男主的诚心打动只好同意。
男主果不其然赢了少佐,却没想到大尉在最后关头反悔并电死了小石头。
大家都很难过,于是去教堂祷告。
这时大尉又冲进来,把休打死了。
时间漫漫,男主也因疾病死亡在了日本投降前。
在天皇玉音放送之后,日本人决定屠杀所有外国人泄愤,然后就发生了本电影里最脑残的设定。
徐牛在家里用刀磨木头,然后!
然后!
然后!
他就冲去集中营去刺杀少佐了What????
兄弟!
你刀呢???
全剧终!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情扑朔迷离,和电影题目毫无关系,人物性格十分扁平,连李爱锐这个角色都塑造的没头没尾,毫无说服力。
整部剧智商上线的居然只有日本人?
活该这么久打不赢。
而本片的两个“引子”,风筝和手表,穿插的都十分生硬。
很多资料,关于李爱锐( Li Ai'rui , Eric Henry Liddell、埃里克•里德尔、李岱尔)的介绍是这样的:1902 1945,英国苏格兰宣教士、体育运动家、教育家;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赛冠军。
在天津从事宣教和基督教教育20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二战胜利前夜,因病逝世于集中营内。
1981年,好莱坞导演休•赫德森将李爱锐前半生在英国生活的传奇经历,拍成电影《烈火战车》,影片用倒叙的手法,由1978年哈罗德•亚伯拉罕的葬礼开始,回溯了英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短跑选手(埃里克•里德尔,哈罗德•亚伯拉罕)振奋人心的跑步,成为奥斯卡史上个人奋斗的最佳体育励志片,勇夺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并且荣获1981年第34届戛纳电影节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和金棕榈奖提名,在影坛上享誉盛名。
《烈火战车》是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片中只描述了主角之一的李爱锐前半生故事,后半生仅是寥寥几笔的字幕。
李爱锐在跑步中他能感受到上帝在微笑,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让他在巴黎奥运会上放弃参加周日的百米比赛,但在别的选手转让400米比赛名额后,打破纪录获得冠军,体育+信仰,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信仰、荣誉和运动带来的激情。
而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最新执导的《终极胜利》,则把李爱锐后半生最为传奇和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精神的经历搬上了银幕。
盛誉之下的“上帝骄子”李爱锐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和陕西人徐牛(窦骁)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他将其运动家精神完全投注于教育和福音事工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并且李爱锐衷心地期望贫穷落后的第二故乡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
远东战云密布,李爱锐将怀有身孕的妻子弗洛伦丝•麦肯齐,以及两个女儿送往加拿大避难,自己坚定地和徐牛一道进行敌后抗日,参加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的活动。
珍珠港事件后,李爱锐和两千欧美籍人士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坊集中营,身心饱受摧仍旧坚持抗争,直到最后拒绝了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怀孕的妇女战友,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潍县集中营,至终都未能见过最小的女儿一面。
冼杞然是香港老牌导演、德宝的第二代掌门人(个优秀的电影管理专家,他任职德宝执行总裁期间没赔过钱),同时也是拍中产阶级白领喜剧片的代表人物之一(《三人世界》系列》),在涉及到战争、动作、历史、传记性质的的作品,冼杞然也有《西楚霸王》(张艺谋监制)、《黑猫》系列是代表作。
冼杞然拍摄的《终极胜利》有约瑟夫•费因斯(《莎翁情史》、《偷香》、《温柔地杀我》等男主)压阵,也有窦骁加盟,并且看得出影片投入成本不小,但和《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面纱》等片一样,是意义大于水准。
海外大咖领衔,窦骁的功能也如周润发、张静初、黄秋生在前边几部片的功能,影片视听技术都没问题,但缺失了真正的灵魂,究其原因,一来是没有拍出真正的纪录加历史味道,只能说是个故事,二来手法有些陈旧。
尤其是窦骁在片中抛弃妻子一路追逐着约瑟夫•费因斯,老港片兄弟情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眼当下则基情满满。
上帝骄子以爱制暴,短暂人生两个传奇!
有时候,电影更大的价值偏偏就是意义大于水准。
文/满囤儿这几年参与惊悚片的创作比较多,听到资方或导演最多的一条要求就是:“我们要表现人性”。
的确,在他们眼里,惊悚片就是通过大量的血,来渲染人性之恶。
可是,人性就一定是人性之恶吗?
显然不是,影史上有很多电影,在展现人性的时候,都彰显了人性之善,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城市之光》等。
人性之恶拍深刻了能令观众不寒而栗,人性之善拍深刻了能令观众脱胎换骨。
冼杞然执导的战争电影《终极胜利》中虽然飚了许多许多的血浆,但他彰显的是人性善的那一面。
在这个集中营中,以爱制暴的人性光辉就是生命奇迹的源动力。
谈人性,并不是仅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
内地电影人都说自己要表现人性,却罕有能够在人性层面上打动观众的作品。
为啥?
因为他们其实自己都没有体会到人性的核心。
人性之恶的表现,在内地惊悚片里往往流于面对死亡威胁时的贪生怕死。
这就显得太肤浅了。
而肤浅导致的恶果就是惊悚片都变成了依靠洒血浆来营造的视觉刺激。
同理,人性之善的表现,也不能流于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和喊口号,否则也会肤浅成抗日神剧或主旋律。
《终极胜利》的故事也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主人公也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过它既没有在战斗中给英雄开挂,也没有把主人公李爱锐(约瑟夫-费因斯 饰)写得毫无瑕疵。
他是众多在华外国人中的一个,虽然有长跑的特长,却并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
他没有任何特殊的能力或超然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武力。
面对同伴的遭受虐待、面对日本人的出尔反尔,他都不得不忍下。
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他才能从一个人类的层面上,去激发出人性之善的力量。
和人性之恶一样,如果你只是丢给他一个情景,让他条件反射般地做出抉择,并不足以挖掘其人性的深度。
至少要给主人公加诸一个独特的环境,并提供几条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难有易、有危险有安全、有利人有利己。
主人公在选择的时候还得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才会让他的选择在其它选择的对比下,体现出不同来。
其实李爱锐的境遇比辛德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他被抓进了集中营,但是相对于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扫荡和屠杀,营内的生存几率还偏高呢。
李爱锐也并没有什么会惹怒日本军官的刺头,完全可以做一只绵羊,熬下去。
然而人与绵羊的区别,正在于人具有人性。
李爱锐使用他仅有的特长奔跑,展开了精神层面的斗争。
为了被欺侮的同伴、为了被践踏的世理、为了不让人沦落成待宰的牲畜,李爱锐用奔跑宣战了。
这是他的自主选择,这个选择的动力便必然来源于他人性中的善面。
为了他人而奔跑,为了抗争而奔跑,令奔跑的李爱锐散发着神性坚持和人性光辉。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动之余,更增添了内心的温热、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非常感人
再见amazing Grace
剧情没有感染力,人物最终选择很傻,导演故事都讲不清楚
很好的题材被拍得稀碎,徐牛这条线违和感太强。奥运冠军埃里克·利德尔(李爱锐),一个真正的义人。【天津人为嘛成了大不列颠的英雄】 https://b23.tv/5Yo8NBZ
导演你过来
不好看,睡着了。
下载很久了,终于有时间一睹风采。赞扬了外国人的大爱精神,知道了潍坊还有个集中营,陕西话好像后配的,对不上嘴型。以为最后至少解救一两个人,没想到白白送死。
英文片名不错
这世道,懂电影的不好好拍片,不懂电影的却在认真拍。
怎么最后搞得中日抗战变得中国人好像很多鱼?
Eric Liddell 只好五星。
窦骁演技赞!!!配乐比剧情感人。整体一般,战争相关叙事片千千万,这部真的真的很一般……
CCTV 6 垃圾洗钱
结尾太狗血,为了牺牲而牺牲,牺牲的毫无疑义。死了也没带走一个鬼子,充分体现了夫妻生活不和给男主带来的阴影,宁可去送死也不想在家当奶爸。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人生赛道上的终极胜利,只能用生命去赢得。
排片电影院都好偏,时间还在早晨和凌晨的电影,注定亏本的电影,支持一下,看之前,可以看看神圣的终点这本书。“基督精兵的勇气和坚定,最荣耀的显现是,他仍维持着神圣的平静,谦逊与爱来抵挡所有的风暴、创伤、怪异的行为和来自邪恶与不合理世界的搅扰”
窦骁居然演过这个。
演的有点太用力吧
抗战时期,欧美澳侨民在山东潍县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又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
看着说着英语的人听懂中国话,说着中国话的人听懂英语,好跳戏啊……加之爆炸戏太过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