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什么好电影,那天就下了这电影。
冲着那所谓的忧郁王子--陈坤去的,想看看他的演技。
当然啦,还有那美丽冻人的志玲姐姐...可是阿尼玛,电影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剧情种种扯,演技种种烂....忧郁王子没演出富二代的霸气和那种气质,倒是洋溢着一股畏畏缩缩,小家子的气质,当然啦,还有一股傻逼的气质,傻乎乎的感觉....志玲姐姐的演技呢。。。
,那更不用说。。。
完全就不知道在演什么、电影本身的构思倒是不错,双胞胎姐妹,不同的背景,寻找属于各自的幸福。。
但是,志玲姐姐演出来的感觉就是,婊子女PR做二奶不成又开始和富二代玩起恋爱,想把自己的妹妹拉下来,但结果未遂....全电影的亮点,就是那志玲姐姐忽大忽小的胸。。
,因此志玲姐姐必须拿最佳特效将!!!!
还有那志玲姐姐开的奔驰车.......
志林两姐妹大对决那一段,一个一身白一个一身黑,好像正义与邪恶交战,但是我分明看到,白衣服那个是恶魔,黑衣服那个,是天使。
晓红就是一个一身正气爱憎分明的2b女青年,她不爱的大叔,果断推开,她爱高富帅,就果断推倒。
这样的女纸,头脑清醒,目的明确简单,爱就爱,恨就恨,容易取悦,有钱的男人怎么可能不爱。
就连我个女人都爱!
所以结局她压着陈坤那一番表白,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她这么一枚女纸,确实有诚实这唯一的优点,正是因为诚实,所以才暴露出那么多缺点。
同样是十年的恋情,文艺女青年就处理的没那么干净利索。
她从头到尾对男朋友对高富帅,没说爱,也没说不爱,就那么扭捏纠结的让人想掀桌!
最后那个纵身一跳让人完全不能理解,就她一个人享受在这种矫情的小世界里,最好是摔个粉身碎骨。
我甚至都怀疑她的回归根本就是沉浸在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崇高道德快感里面不能自拔,根本和爱情无关,因为我完全看不出他哪里喜欢那个男人。
就烦这种文艺女青年,拧巴又矫情,不敢面对人类各种原始的欲望,活得累,别人跟她相处也累。
结局那一段志玲姐姐买完一堆手表说“当然 我爱的就是他的钱” ,我喜欢那个笑,笑的自在坦然。
写完《每一个女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豪门梦; 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豪杰梦。
》一文没多久,晚上闲来无事,便找了些电影来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了《幸福额度》这部,林志玲跟陈坤的片子。
,跟这个话题的贴合度还是蛮高的,于是便想着多说几句。
下面先大概交代一下电影的情节,有兴趣的家人可以找来看下。
姐姐李小红、妹妹莫小青虽说是一对孪生姐妹,但性格差异很大,姐姐向往的幸福生活是长大以后变得漂亮,留长长的头发,穿漂亮的衣服,有美丽的鞋子,还有参加不完的舞会,再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遇到一个王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妹妹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是有一栋大大的房子,养一条可爱的小狗,还要有一个大大的厨房,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饭菜,再生很多小孩,当一个好妈妈,从此以后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因为父母离异,这对孪生姐妹便各奔前程,开始了各自摇曳多姿的人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镜头一转已是十多年以后,妹妹为之付出了十年青春外加十年积蓄的男友,却瞒着她把他们的房子拿到银行抵压兑现后,借给了大学时代的一个哥们,然后那哥们就人间蒸发了,这一对处了十年的恋人情感出现了危机。
姐姐呢,她把自己的十年青春给了她的上司,一个又老又丑的有妇之夫。
当然了,像所有肥皂剧的情节一样,那个老男人虽然不帅但多金呀,作为回报,这十年来一直充当着姐姐的ATM,带她频繁出入各种高级会所,混迹于上流社会,给了她一个还算奢华的人生吧。
但这个男人却一直没能给她一个妻子的名份,还埋怨说目前的状态是她不哭不闹造成的。
我一直觉得他们之间情感甚是可疑,充其量只能算作是男需女要,各取所需吧。
但姐姐不这么认为,她以为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不哭不闹,不代表我不痛。
于是两人的情感也同样出现了危机。
她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带她出入高档的会所,教她怎么去驾驭男人。
这一切对于妹妹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继而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些改变,比如像姐姐那样活着。
也是在这里,妹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某公司高管,收入稳定且家庭背景显赫,并在姐姐的怂恿下开始试着交往。
跟前男友分手后的姐姐生活更加颓废,频繁在夜店买醉时也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富二代陈坤,当晚就滚了床单,然后又有了第二次,再然后她就又找到了一个更牛×的ATM。
陈坤是个苦逼的孩子,在遇见林志玲之前他一直是孤独的,没有亲情,没有友情,也没有爱情。
然而就在遇见李小红的那一夜他沦陷了,他突然明白了喜欢一个人、牵挂一个竟然这样美好,于是便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
但李小红一直在拒绝着这份情感,她固执的认为她只是爱上了他的钱而已。
然后又发生了一些事,又遇见了一些人,再然后两个人便渐入佳境,结婚了。
于是公主找到了王子,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妹妹也一样,在同这个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交往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然后她觉得这个男人和这个男人的世界并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她又回到了她前男友的身边。
并为这份感情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纵身一跳。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好吧,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思想传统的人,已然到了要去抓一把青春的小尾巴的年纪,但却悲催的发现,青春原来是只壁虎。
可还是想弱弱地问下,这部片子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妹妹莫小青应该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吧,几十年来她循规蹈矩的活着,遵守着现世社会所有的公序良俗,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很认真的去对待她的那份情感,很认真的去对待她身边的那个男人,很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那怕只是一顿晚餐。
她跟姜成的情感历程影片里面没有交待,但大抵应该是按着情之所至,难免肌肤相亲的次序发展的。
也就是说情在先性在后的。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她不是一个好女人吧,而好女人有一个好归宿,相信是很多人愿意看到也是乐意祝福的。
姐姐李小红正好相反,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她一开始就以一个小三的面目出现的,不管她自己承不承认。
她放荡不羁、挥霍青春,迷恋于灯红酒绿,沉醉在舞榭歌台。
视男人为玩物,视男人为ATM。
在她的价值观里,男人的优秀程度跟信用卡的透支额度成正比,而她的幸福额度也是与这个男人能为她提供多大的信用卡透支额度成正比。
作为交换,她陪他们吃饭,陪他们上床。
这种行为是否应该界定为买卖关系?
买的一方提供金钱,卖的一方提供青春和性。
既是买卖,讲究的是你情我愿,而你还这么矫情,真是要让人恶心死了。
这样的女人不就是一个十足的坏女人么,而一个坏女人如果也有一个好的归宿的话,那对那些遵规守矩、认真生活的好女人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你得承认,无论你的想像力多么丰富,学识多么渊博,在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都发生着你的想像力无法到达,学识也无法理解的事情。
坏女人李小红跟富二代陈坤的交往里一开始只有性和金钱,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情也不期而至,这样故事就圆满了。
坏女人李小红先有性后有情的交往终于修得正果,跟好女人莫小青的先有情后有性的爱情一样,公主终于遇见了王子,从此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在世俗的眼里,貌似坏女人李小红收获的爱情,比好女人莫小青收获的爱情还要光鲜亮丽一些。
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吗?
电影属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你无法质疑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在现实世界里发生,你只能质疑它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再说爱情这东西,你要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除了缘份,大约还要有一点点运气吧。
既然如此,我们心存美好,怀着一颗善良的心这样揣测:假如有10个如李小红一样的坏女人,其中有9个都晚景凄凉,剩下的一个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同样的也有10个如莫小青一样的好女人,其中有9个都晚年幸福,剩下的一个也只是运气差点而已。
然而悲催的是,几百部影片中,自己贱贱的又点开了第二部片子《抠门兔的精致生活》,情何以堪呀。
同样,先大概交待一下这部片子的情节,总体来说比较简单。
是说在一个女富二代的极力怂恿下,闺蜜来到了这个城市跟她同居。
这个闺蜜面容娇好。
而且一心想嫁入豪门。
女富二代虽然出自豪门,但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城市从容、精致、优雅的活着,于是就应聘到了一个男富二代的公司作一个时尚类杂志的策划,碰巧的是她跟这个男富二代至少在大学以前就认识。
这个男富二代垂涎女富二代的美貌却又惧怕她的凌厉,便以“不雅视频”要挟了大学时代的一个铁杆室友来公司做女富二代的助理,并兼职卧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男富二代遇到了女富二代的闺蜜,于是男需女要干柴烈火,当晚便滚了床单,然后又有了第二次,再然后的情节与《幸福额度》基本雷同。
不过这次换作男的一方对这份情感从拒绝到难以割舍,再到关系确立。
女富二代跟卧底男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是日久生情,虽然有些波折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性在前情在后的坏女人再一次与情在前性在后的好女人一样收获了一份不错的爱情。
当然了,别说是两个样本,即便是再多几个样本也不足以说明什么?
何况又是艺术创作。
但让人纳闷的是,编剧或者说导演们为什么总是喜欢这样的题材,还有这样的结局?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
电影是需要受众的,这是票房的基础。
每一个女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豪门梦。
其实电影就是造梦,现实中不能如愿的种种,就让电影中的他/她去实现,我们在黑喑中默默的注视,就假装那是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
(全文完)
更多文章请移步公众号“西园小筑”
诸君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幸福额度》与其他都市爱情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基本上没有有意识地进行类型和事件的融合,故事推进动机很单纯,就是两对三角恋各自的感情角力,用的全是内功。
如果拿科幻作品做个类比,科幻是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的,硬科幻就是靠基于自然科学的技术演进来推动情节的,软科幻则更多地融合了人文学科的背景,科学理论的作用被降低,从而让情节和人物发展具有了更发散的社会属性。
按照这个区分,《幸福额度》属于硬情感电影,剧力都来自于爱情当事人之间的感情互动,里面有很多警句式的爱情箴言,还有带有思辨色彩的微博体对白,但却没有让人物感情发展依附于其上的外部事件。
这里的事件是指具有一定的假定性,能够贯通情节和人物的情节框架,比如有一段戏是李晓红和莫晓青姐妹俩交换身份,如果这个情节能够作为影片的中心事件贯穿下去,《幸福额度》则会成为一部以身份交错为噱头的爱情电影了,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王子与贫儿》式的喜剧模式,也更有利于观众对影片的故事走向产生期待。
当然《幸福额度》志不在此,它是要做一个纯粹的情爱宝典式的电影,其风格与安妮宝贝的鸡汤小说十分类似,特别是那套自我解释的话语体系,有着深入观众内心撩拨思绪的企图,姑且不论成功与否,影片确实在努力地探讨着一些事情。
不过爱与不爱这种事,本来就不是可以用什么定理式的东西可以解释的,所以我觉得这部一直在证明自己的合理性的电影看起来有点累,关键还是在于缺乏故事的牵引力,情绪的转折和感情的归属更多地靠对白来阐释,于是讲述者和聆听者都显得有点吃力。
尽管如此,影片之所以看起来还算有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林志玲一人分饰两角的噱头。
我一直无法把林志玲当作一个演员来看,所以也没必要去讨论她的演技是否达标的问题,只是看角色是否适合她发挥就好了。
应该说在我看过的林志玲参演的电影中,《幸福额度》是最适合她的,无论是张扬的妖艳还是低调的素颜,林志玲都在应有的状态之中,与陈坤和廖凡之间的对手戏都不乏火花。
陈正道作为一个80后的台湾导演,在这样的一部纯商业制作中,尽管收敛了一些创作锐气,但还是让影片带有了一些文艺片的纯净气质,时尚元素的融合也毫无山寨感,在主题多义性的挖掘上也做了努力,从而避免了流俗的知音体表述方式。
其实对于影片核心层面的爱情信用额度问题,我一直也没太搞清楚,或者说不愿意去搞清楚,《幸福额度》在某种程度上与《单身男女》有类似之处,都是让男人自卑,让女人意淫的电影,好在影片最后给出了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结局,但有一个让我禁不住自我拷问一下的问题是,这个一直试图精神出轨的女人是否还值得接纳呢?
尽管我不是“无限卡”先生,但也有男人的尊严的。
总的来说,《幸福额度》是一部时尚感很强的电影。
很多把自己宣传得很洋气的电影到头来往往都逃不出一个“真土”的名声,但《幸福额度》不论从人物还是衣物上来说,都是真的蛮有时尚感负责时尚唯美这部分的林志玲(晓红)、陈坤(张泉)和杨佑宁(沈涛)以及绝大多数客串人员(临时演员就不好特别要求了),例如泉哥和涛哥的家人,都真正是从骨子里透着很上流社会很有身份很有地位很有钱,和那些名车豪宅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当然,电影也有一部分是很烟火气的。
志玲姐姐(晓青)和廖凡同学(姜成)以及相关客串人员,诸如廖凡的好哥们,都有很自然和生活化的演出。
这部分的场景和人物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但从画面角度来说并没有给整体的时尚感减分,毕竟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美。
不过因为两部分内容比重差不多,一边是童话世界,一边又把人拉回现实,偶尔还是会掌握不好平衡其次,这片子讲的故事虽然不是多复杂,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是很深的,而且,其实想说的还挺多的。
在爱情里的纠结思考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又或者未来必将经历。
选择对的人,hold住自己的幸福,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
谁都猜不中结局,你怎么知道哪个是对的,又怎么知道选哪个自己才会幸福?
凡事都在一念之间。
电影里将这个难题抛给了姐妹俩,也抛给了观众。
要真爱还是要钱?
有钱就一定没真爱么?
没钱能幸福的了么?
又要怎么样,才算是真的爱呢?!
面对一个真爱你的人,你要怎么去回应这份爱?
心里想保护所以一次比一次更重的去伤害还是心安理得的接受虚情假意的应承?
每个都不好回答,每个都要做一番抉择,而每个抉择都必须要经历内心的挣扎。
剧中人的选择不见得是你的。
我想,电影也并不是要告诉观众应该怎么样,只是给你一个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去反省自己的心。
剧中沈涛妈妈说的一句话让人很是受用“其实女人啊,爱钱,耍诈,说个谎,这都不是什么大错,女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
”如果心不愿意,那么,请别选!
说到演员的部分,我首先得夸一下志玲姐姐,应该说这次她的突破很大,毕竟这片子本来就是女性视角,所有的纠结基本也都在晓红和晓青姐妹俩身上,所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志玲姐姐对两个人物的塑造都还是比较到位,可以看出她刻意的区分了两个人走路的姿态、看人的眼神,甚至是说话的腔调和声音的高低,虽然偶有娃娃音出现,不过大体上都还不错。
窃以为拜金姐姐演得更好更自然一些,那种时尚御姐范儿着实被志玲发挥到了极致!
陈坤的部分正像他自己在制作花絮中形容的,他突出了张泉身上小孩子般天真纯洁的感觉。
大部分时间,他都用着好奇宝宝一般的眼神看着晓红和她周遭的种种。
看得出,这个直言爱钱却又在内心深处等待真爱的女生可能确实让这个敏感的阔少爷感到特别,于是就义无反顾地让自己陷了进去,一颗心掏出来给晓红,单纯而执拗地想要给她幸福。
套用现在很火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真是“一眼之念,一念执着,注定就此飞蛾扑火”印象很深的是片子里那一句“可是我爱你!
”,还有那愤愤的眼神和委屈的表情以及埋入双手的脸颊和瞬间滑落的泪水,都让人心疼不已。
这种心全给你钱全给你的好男人,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稀有品种啊!
说完爱情的部分,也来说说张泉本人。
这个富家公子哥就像导演所形容的,他是很孤独的,家人朋友都没有给他足够的关怀,所以他自我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面是看透世事的凄凉无奈,一面是不谙世情的简单执着,所以他的很多行为让人看起来有些怪异甚至是不可理喻。
对你好时全心全意,可以为你买下整个世界,生起气来也是全情投入,可以不顾场合,什么都忘记。
所以,不管你觉得陈坤这次演的好也罢,不好也罢,《幸福额度》里的陈坤绝对是你以前没有见过的。
就像剧中泉哥和红姐的最后一段对白,真真让人出乎意料。
至于廖凡和杨佑宁,在剧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是这两个人物本身都缺乏特别的性格魅力,让人觉得有点遗憾,可能还是剧本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发挥空间。
相比之下,喜欢杨佑宁的表演多一些。
沈涛这个人其实也不太正常,但是杨佑宁确实把这个略微不正常的人物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他的不正常透露出真诚可爱的一面,而且也奉献了一个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笑点,大家去电影院看就明白了,实在很好笑啊,哈哈。
说到情节上,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姐妹二人四段情感关系,其实留给每段关系的篇幅都不算很长,虽然内心的犹疑和情感的纠葛表现得都很细腻,但是爱情的进展都显得太过迅速,可能需要观众自己脑补其中的细节,并且说服自己相信,他们真的很爱很爱很纠结很纠结。
比较喜欢的是,影片节奏很是紧凑,毫不拖沓,剧中人物的对白有一些也蛮有嚼头,笑料也不低俗,着实让人欣喜。
总之是一部可看之剧,时尚养眼,又让人有思考有感悟。
希望大家看完也能喜欢.
作为当代文化工业的重要产品,电影与时尚的关系不言而喻,长久以来,城市时尚题材电影在国产电影中却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内地骨子里浸淫千年的农业文明使然吧,生搬硬套的把一堆时尚元素和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呈现在大银幕上,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随着内地社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港台电影人的“入侵”,我们不无惊喜的发现:我们真的可以拍出属于自己的、时尚气息十足的华语电影了——真的。
《幸福额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毫无疑问,某银行的资金在这部电影的运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片中加上了一段稍显生硬的植入广告(包括片名),这也不难理解,好在广告的持续时间较短,跟剧情也有结合,轻松活泼,尚算有趣。
既是时尚,那一定少不了俊男靓女的爱情游戏,来自宝岛的80后导演陈正道向来深谙此道,《盛夏光年》里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都被他择清楚了,《幸福额度》里这点痴男怨女的破事儿,自是不在话下。
林志玲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从人物设置上看,这一对双胞胎的生活经历显然有些牵强,不过这并不重要,本就是一部轻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片中的光影声色都有些夸张,剧情夸张一点,自然也被观众豁免了。
虽然是来自海峡那头,但陈正道的拿捏很接地气,大陆影人塑造所谓的“上流社会”,要么是极端夸张的反讽(以《非诚勿扰》中的范师傅为代表),要么就是不知所云的廉价商品堆砌,神马“上流社会”,统统成了煤老板暴发户!
(在此不便举例)《幸福额度》里也有挖矿的“大爷”出现,但那是一个障眼法,观众们都心知肚明,不会当真。
而陈坤所饰演的富二代,不仅气质非凡(陈坤算是内地少数几个有贵族气的年轻男演员了),而且其情路的曲折和内心的善良,倒真能令人信服——不知是不是因为导演来自那头,心中没有充盈着仇富心理,故而能打造出此等可爱的纨绔公子哥形象来。
故事情节当然很老套,必须地,这是时尚爱情片,又有志玲姐姐压阵,当然要通俗易懂。
她所饰演的双胞胎,无非就是时下女子们所遭遇的惯常情感问题的凝缩:跟着穷男友哭哈哈的过日子,一俟有富二代出现,是选钱还是选情?
当小三当到肝肠寸断,怎样能走出这段畸形的情感漩涡?
说来道去,还不就是这点事。
人类就这点事,特别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们,不要动辄指望他们关心关心世界和平,那是美国漫画英雄们的保留曲目,对于都市白领来说,能把他们的情感困惑呈现在大银幕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然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值回票价了。
只要不买IMAX3D或VIP票,《幸福额度》还是物有所值的。
从纪委公布的情况来看,某阶层中的男女关系越来越乱,电影嘛,是造梦的工具,为爱不为钱,好人有好报,诸色人等各安天命,也能把两性关系捋清点,往大了说,这是普世价值,往小了说,商业类型片就得这么拍。
《幸福额度》告诉我们一个颠仆不破的道理:爱情不是买卖,不是你想买就能买,不是你想卖就能卖,拿钱买来的,不管有没有结婚证,长期卖淫而已。
木公子同学看完电影特别推荐我看,说难得剧本及格的电影,没犯什么大错误。
木公子最近研究剧本有点走火,经常半夜给我发短信说想到了什么终级问题。
今早又问我有没有看过斯蒂芬金的小说,然后问我怎么还没睡。
我看看表都八点了,也不忍心告诉他我都睡满七小时了。。。。。
我要能像木公子一样执着,说不定现在已经成功空越了。
这剧本虽然的确没什么毛病,但也不至于像木公子那样激动,他现在看电影可能都在心里举个小本画轴线了。
转承起合时都得在心里拍着拍子才行。
这剧本过关的原因很简单,把一个电影掰开讲两个人的事,再加上台湾导演惯有的小机灵,小情趣,配上不出问题的音乐,节奏不错就不会让人觉得那么闷而已。
不过掰开讲故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像《全球热恋》就没弄明白:掰开得是桔子瓣,合起来还得是桔子。
两个姑娘的事,但讲的也是同一个情感。
到这木公子对剧本的阐述就会上升到情怀高度,剧本要表达的普世价值是什么?
不是两熟女谈恋爱,要的是什么,表象虽然不同,但根本是一致的,就是要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事没人能说明白,导演也不能,他只能告诉你,就算两长一样的双胞胎,要的幸福也不一样,别看,你别说俗套,也别说假。
拉来豆半任何一个熟女,剩女。
都能说出一本书的故事,其中一定有拒绝多金男,富二代的事。
要是哪个剩女说不出自己拒绝富二代的故事,那丫就不是剩女,是处女了。
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随时告诉自己,还有更大的幸福在等着自己。
操。
王老师找我吃饭,写不完了。
王老师,你看到廖凡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是我又是长得难看1.5倍的他呀。
文/tomato《幸福额度》明显诉诸于女性观众的口味更多一些。
看完电影,我欣然接受,而老公却手心冒汗——似乎男性和女性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
片中,女人是选择的一方,而男人是被选择的;女人是主动的,而男人是被算计和被定义的。
大男人主义者当然会感到各种不爽。
电影遵循商业时代的高概念(high concept)法则,将男人的价值等同于他的信用卡额度,以此作为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而演绎出一段都市爱情,再加上林志玲、陈坤等魅力影星的加盟,打造一出时尚的、明艳的、光鲜的、速食的爱情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大都市生存的女人面临婚姻和爱情时的抉择问题。
不管是不是个花瓶,林美人的出席是给电影加分的,她演活了双胞胎的姐妹俩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色。
她的娃娃音不再显得突兀,她的美貌让人相信男人们对她扮演的角色一见钟情,弥补了剧作上简单和不足。
一直对张一白导演的都市化影像心存偏爱,在他的把控之下,这部爱情小品在影像上也同样赏心悦目。
电影总体而言较为流畅,它不奢望像一个文艺片那样去深度地表现世态人心,挖掘内在人性,而是试图用鲜明流畅的视觉语言,让人在短暂的观影时光中收获快乐。
个人感觉,电影的前半部分要优于后半部分。
后半部分在叙事上处理地稍显草率,人物感情和内心表现方面不够细腻,某些行为过于突兀。
电影中一些段落还是较为煽情的,散场之后,我听到一些观众的在谈论,讲到某些段落令他们有落泪的冲动。
而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电影中的一些小细节。
姐姐李晓红假扮妹妹莫晓青,却被廖凡饰演的男友一眼看穿,这样一个信用额度最低的男人,却是最相濡以沫,彼此熟知的另一半。
最终,姐姐妹妹都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姐姐得到了信用卡可以无限透支的金龟婿,而妹妹选择了一文不名的穷男友。
姐姐和妹妹,就像一个城市里双面的韦罗妮卡。
是金钱重要还是忠实于内心的真爱重要?
电影用一对孪生姐妹的故事构筑起了一个完美的爱情童话。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爱情重要,金钱必不可少,在电影中,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两姐妹其实是一体的,她们使世界变得完满。
电影是童话,却是现实生活的最好折射。
在这个物质的年代,有人已经公然高喊出了“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座笑”,浮华的世界、商品的消费,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裹挟着每一个人,既是诱惑又是重压。
拜金无罪,“嫁个有钱人”已经不再是令人鄙夷的口号。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宝马车上哭,总好过于在自行车上哭。
女人变得物质,电影也变得物质,然而现实却在扮演着最残酷的角色,而你能怎么办呢?
将幸福的额度,等同于信用卡的额度。
这个明显不适用的法则,在现代社会中却找到了它的立身之本。
可惜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还是尊崇自己内心的选择吧,想起《新周刊》上的一句话,在大时代里,过自己的小日子。
今天在电影院里看了《猩球崛起》,震撼之余,本着看一部好片就要搭配一部烂片的原则,用qvod看了《幸福额度》。
说实话,不是非常意外,但还存在惊喜。
很喜欢姐姐的角色——李晓红,是李晓红,不是莫晓红。
片头她边收拾东西边大声地说着“从今天起,我是李晓红了。
”那种干净利落,那种看似潇洒又楚楚可怜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又有点心怜。
所以,我决定喜欢上这个女子,倔强而软弱。
虽然她最物质,最无情,就像陈坤演的富二代所说的“爱钱,任性,霸道,喜欢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爱干净,连选的吃饭的地方都难吃。
”缺点真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完;虽然她自以为是,想为妹妹慧剑斩情丝,拆散她十年的恋情;虽然她躺在浴缸里,悉心教导她小清新的妹妹,“男人的价值就在于他信用卡的额度。
我们会选错,但是银行不会”;虽然她大声嚷嚷着,“张泉,我爱的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你看,我到了这个时候都不掉眼泪,可见我是个坏女人。
”;虽然……但转过身,她却总是捂住自己的面孔,弯下腰,哭得满脸疲惫。
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坏人?
好人?
爱钱?
爱人?
我只知道她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
她不会逼跟了十年的男人离婚,不会去他家里闹;她害怕富二代爱上她,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人;她会对着狂刷信用卡的妹妹说,“你不是我,你不要学我”,也会在妹妹下了决心要找有钱人时,叹气,然后教她“第一次约会,你要问一个很大的问题,让他能够侃侃而谈。
”什么样的女人是好女人呢?
清纯不食人间烟火?
坚信绝对的爱与奉献?
我只知道清纯意味着纯粹,而纯粹常常是尖锐而危险的,那是未经世事的执拗狂妄,是自我中心的牺牲与偏执,将爱当作一场飞蛾扑火的献祭,但既然可以无畏的将利刃刺入自己胸膛,那双刃的刀锋也一样能刺入自以为是享受着她的爱的男人胸口。
我喜欢的是历经沧桑后的复杂,尝尽百味后的沉淀,或许失了单纯,却更加坦诚而自在。
看到李晓红,我禁不住想起玛丽莲的《绅士都爱金发女郎》,想起她微微嘟着嘴说“我爱的是您的儿子的人,但是我爱您的钱。
”想起她穿着经典的粉色小礼物,大声唱“女孩都爱钻石”。
走过了女孩的岁月,步入女人的阶梯,谁能分得清自己爱的到底是那个人,还是他的背后所代表的一切。
否则我们又怎么会在相亲时频频询问对方,是不是有房,是不是有车呢?
不过,我们又何必非要分的清呢。
即使我们大叫着我就是爱你这个人时,这个人不也是他背后的钱,权,地位,身份所打造出来的么,离开了这些,他还是原来的他么?
所以,我们不必对自己太严格,也不必对别人太严格。
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个没有实体的抽象概念,每个人下的定义个不相同,为什么非要认定你的defination就是真理呢?
最后,表示支持陈正道,一个台湾导演在中国苦熬了这么多年实在是不容易,陈坤说他会参演这个电影纯粹是为了支持陈导,那我码这么多字也全当表示对他执着的敬重了。
“就算有一万个一样的你们,我也一样就能看出哪个是我们家莫小青。
”就姜成这一句,猛戳泪点,最后他俩要没在一起我这辈子不看电影了。
我家叔不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从最初的要在梦里以跟张国立有一腿的方式来报复他自己游山玩水,转变到一天比一天深刻地意识到他是怎样地在我生活的各个细枝末节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意识到我曾经多么忽略了这些这些的重要性,所以电影里的莫小青和姜成生活片段的回忆又戳泪点。
思想意识的提高直接加剧了连绵不绝的牵挂惦念摇身变成娇羞小萝莉苦苦盼归期。
至于另外一对就不说什么了,“除了这个这个和这个,统统打包。
”总之最后生活回归到西红柿厨房和一点都不帅的恋人,多么美丽。
看电影就够浪费时间的了还有时间胡诌= =
幸福额度。
坤哥太迷人啦!!我是坤哥的脑残粉!!!
林志玲的胸部再次像春晚上那样玩起了变罩杯的魔术,至于廖凡,扮相怎么看怎么基情四射,苏打绿的歌曲加分不少,至于电影,依旧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级别,是拍给神仙看的,懒得说什么了。★☆
教育程度上对女生来说还是比较承认,愿意接受的。。。女人最大的错误在于选了个自己不爱的男人。。。音效赞,就是主角那声音。。。
冲廖凡多一星
在西安宾馆跟姐妹边聊大天边看,就和着就看完了。就当自己看了1个多小时服装秀,赏心悦目。
把“不接地气”变成了一种风格。
我觉得晓青和沈涛才是最配的啊
加一星给陈坤那句:“我不想再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每个渴望爱的人,都困在自己心的小房间里
故事蛮无聊 但是林志玲还是很美的嘛~
蠻無趣的一部電影
晓红晓青傻傻分不清楚,但你要分清你要的是富二代还是经济适用男。
实话实说啦 每年有这样一部浪漫轻喜剧还是不错的调剂啦 向非常完美之类的....即使各位顶着鱼尾纹无耻卖萌演着无脑剧情什么什么的.....好啦 我就是喜欢林志玲啦 好伐......
最后结局真是雷到了。。。
有钱的不一定合适,没钱的也不一定就差。钱固然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但并不是绝对标准,只是无可厚非有钱太有优势了;遇到性格很搭的同类人也未必就是合适的另一半;可是有有多少位男士可以在青涩时期就“骗”到一位女生呢?其实我真的更向往更羡慕那些拍拖10年后结婚的一对。《幸福额度》后感。
一个林志玲已经够闹腾的了,这回还来两个,搞到最后每个人都在检讨自己。
比我想象中的好太多。是配乐的缘故吗
反正我挺喜欢林志玲的 而且这次确实演的不错 我是廖凡脑残粉 哦也~
富二代能像張泉那樣?!
花瓶表演还不错。ps那个姜成哪里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