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云母亲和程蝶衣母亲的相似性 八云的母亲和程蝶衣的母亲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她们作为母亲的角色上,还体现在她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她们在孩子命运中扮演的关键作用上。
以下是关于她们相似性的几点分析:1. 抛弃孩子的行为八云的母亲:八云(原名菊比古)的母亲是一个艺伎,她在孩子年幼时因为无法抚养他,将他送到寺庙中,最终菊比古被迫进入落语世界。
这种母亲的离弃和无奈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八云的童年和性格,塑造了他孤独而自闭的性格。
程蝶衣的母亲:程蝶衣的母亲是妓女,她在孩子小时候为了生计,将蝶衣送到戏班学戏。
母亲残忍地割掉了蝶衣的多余手指,强迫他接受“自己本是女娇娥”的命运。
这种行为深刻地影响了程蝶衣的性格和命运,使他在艺术与性别认同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混淆和痛苦。
两位母亲都在极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下做出了抛弃孩子的决定,这种抛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分离,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对八云和程蝶衣的性格发展和人生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社会边缘身份与无奈选择八云的母亲:作为一名艺伎,八云的母亲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
她的选择深受社会阶层和职业限制的影响,作为一位单身母亲,她在贫困和无力中不得不做出将孩子送人的决定。
这种无奈的选择反映了她身处社会底层的无助和被动。
程蝶衣的母亲:程蝶衣的母亲作为妓女,同样处于社会底层,她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选择也是出于无奈。
她希望通过将儿子送入戏班让他有一个生存的机会。
她的选择虽然残酷,却也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
两位母亲都因为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条件的艰难而被迫做出将孩子送走的决定。
她们的决定是对社会环境和命运无奈的反应,折射出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无常。
3. 对孩子命运的间接塑造八云的母亲:她的抛弃直接导致八云进入寺庙生活,并间接引导他走上落语之路。
虽然她没有直接参与八云的成长过程,但她的抛弃行为和艺伎身份始终是八云内心深处的一道阴影,影响了他对女性、对母亲、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态度。
程蝶衣的母亲:她的行为直接将蝶衣推入京剧的世界,并且通过早年的残忍举动(割掉多余的手指、逼迫其接受女角)深刻影响了蝶衣的性格和性别认同。
这种母亲的压迫和传统戏剧文化的结合,使程蝶衣在艺术与现实中都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两者的母亲都在无形中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她们的行为虽然出于无奈,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八云和程蝶衣的性格发展和人生走向。
4. 母亲的缺席与孤独的艺术之路八云:八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母亲的陪伴,这种母亲角色的缺席让他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显得格外孤独。
缺少亲情的关爱让八云在感情上显得冷漠和自我封闭,他只能在落语中寻求某种精神寄托。
程蝶衣:同样,程蝶衣的母亲在送他去戏班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母亲角色的缺失让他在戏班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显得孤立无援。
他把情感寄托在艺术(京剧)和段小楼的身上,但这两者却都给他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母亲的缺席导致了两位角色的孤独感和艺术上的极端追求。
他们在失去母爱的情况下,转而投入艺术中寻找寄托,但这种寄托最终都变成了自我毁灭的原因。
结论八云的母亲和程蝶衣的母亲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但她们的角色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她们都因社会的边缘地位和个人的生存困境而被迫做出抛弃孩子的决定,这种决定不仅对她们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她们的缺席导致了八云和程蝶衣在艺术和人生中的孤独和挣扎,折射出传统社会中母亲角色的复杂性和艺术家的悲剧命运。
从多角度看待霸王别姬与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两部作品的联系 《霸王别姬》和《昭和元禄落语心中》都是极具文化深度和情感厚度的作品,它们分别通过中国传统京剧和日本传统落语这两种艺术形式,探讨了艺术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挣扎和追求。
这两部作品在主题、人物塑造、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视角上有着诸多联系和共鸣。
以下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1. 艺术与人生的交融《霸王别姬》:影片通过两位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故事,展现了京剧艺术与他们生活的密切交织。
程蝶衣在角色和现实之间模糊了界限,逐渐将自己视为虞姬,将艺术融入生命,甚至付出了自我毁灭的代价。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落语家八云和助六的故事同样展示了艺术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八云沉迷于落语,但他也因艺术而孤独;助六则活在艺术的自由和放荡不羁中。
他们的生活轨迹无不体现出艺术与生命的不可分割。
两者都体现了艺术家如何将自身投入到艺术中,以至于艺术的成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走向。
这种艺术与人生的交融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霸王别姬》:影片背景设定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动荡时期,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政治和社会变革中挣扎求存。
艺术形式的现代化与传统精神的保持成为影片的核心冲突之一。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落语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
昭和时代,日本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落语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作品探讨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现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反思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了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找到艺术和生活的平衡。
3. 师徒关系与传承《霸王别姬》:师徒关系是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部分。
影片中,师父与徒弟之间既有严苛的训练和文化传承,也有深厚的感情与矛盾。
师徒关系在艺术和人生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落语的传承同样依靠师徒关系。
八云与助六之间既有深厚的师徒情谊,也存在竞争与冲突。
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更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学习的复杂关系。
两者都体现了师徒关系在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关系在艺术传承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师徒关系,作品展示了艺术传承的复杂性和情感深度。
4. 历史视角与社会背景《霸王别姬》:影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呈现了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京剧和艺术家的冲击。
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深刻影响了角色的命运和选择。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故事背景设定在昭和时代,反映了战后日本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
战后经济复苏、现代化进程等背景下,落语这一传统艺术的困境与变迁成为主要描绘对象。
两部作品都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来展现传统文化的命运,反映了在政治和社会剧变中的艺术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5. 性别与身份认同《霸王别姬》:程蝶衣的性别认同和角色认同之间的模糊界限是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在生活中对段小楼的感情也模糊了性别界限,表现了个体在社会角色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虽然这部作品对性别认同的探讨没有《霸王别姬》那么直接,但通过角色们的情感纠葛和身份转变,也揭示了在性别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微妙平衡。
结论《霸王别姬》和《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但它们在探讨艺术家命运、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师徒关系与艺术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联系。
这两部作品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反映了艺术和人生的复杂交织,体现了在变迁时代中艺术家们的困境和追求。
这种多维度的相似性使得两者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具备很高的讨论价值。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何曾识汝名】
少爷第一次见到信的时候,就是一次被唐突的恼怒。
但是身份的独特,即使生气了也仅是皱眉,打落递来的手。
就像人前人后被称呼的一样,“少爷”,显而易见的傲气,还有,疏离。
信的出场就像他的落语一样,一惊一乍,起承转合间,大开大合,跳脱张扬。
说得上因缘际会了,性格迥异的两人同时拜入了第七代八云的门下,开始了一段各自不同的落语修行。
信的落语不拘形式。
从小段落语的哈哈大笑,到长落语的妙语连珠,信总能在寄席上获得一片掌声。
情绪性极强的落语风格也暗示了观众即时的反应是信在表演时的唯一参照物。
为了他人的快乐,这是信的落语,也是他日后一直秉持,同时,也是与落语前辈的根本矛盾所在。
从一开始被赋予初太郎这个名字,到后来的助六之名,似乎信一直在与主流的传统落语格格不入,直至渐行渐远。
对于少爷来说,就又是另一条路了。
寄席上表演的时候,“有乐亭菊比谷”是他的另一个身份,菊比谷这三个字贯穿了第一季,在成为八云之前,少爷一直活在这三个字下。
因为腿受伤而不得已学落语的少爷,在最初的起点就和信背道而驰。
信说,我就是为落语而生的。
少爷说,落语是我活下去的希望,是不被再次抛弃的希望。
苍白的少年冷漠疏离。
眉眼细长,精致的面容在换了女妆时又是一番可以以假乱真的妖娆。
但是,那种冷清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质,是骨子里的脾气。
这也表露于他的落语上。
说不了那种豪迈大气的落语,腹部发声总是有困难。
信说,你可以试试不用大声发声的妩媚落语。
但是,刚刚在寄席上获得微末之位的菊比谷,白日里还要去学校学习,哪有什么时间去考虑到底何种落语才是适合自己的。
光是背下前辈的落语就已经让人筋疲力尽了。
为了不被抛弃,他几乎付出了全部。
感情于他在这个时候远没有对信来得那么强烈。
但是,他确实又被抛弃了。
信以观众为标准的落语风格,观众兴致越高,他的表演就越卖力。
后来,战争来临,师父决定带信去战地进行落语慰问。
在得知自己被抛弃的一瞬间,菊比谷不是没有愤怒,“所以,我就像一只宠物一样被再次抛弃了吗。
”自己日复一日努力似乎只是感动了自己,却让观众笑不起来。
第一季里所有的人情世态冷暖在菊比谷这一声冒犯的质问到达了高潮。
可是,“我将你养这么大就是跟我顶嘴的吗?
”一语惊醒那个自以为,只要全心全意埋在落语里就有一身之处的菊比谷,再次恭敬低下的头是十几年寄人篱下的当头棒喝。
后来,战事结束,师父和信安然回来,喜极相拥的背后似乎将过往的一切都冲淡了。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人们的娱乐生活的丰富再次带来了落语的黄金时代。
这一次,助六和菊比谷的寄席生涯似乎变得截然不同了。
菊比谷在偶然的一次表演中终于抓住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落语风格,眼波流转间,观众的目光无不随之而动。
助六依然秉持着自己不拘一格的表演,对于传统落语的因循守旧也越来越看不惯,对前辈的落语也愈加嘻讽,不以为然。
老一辈的落语家对助六也意见颇大。
不注重台上仪表,邋里邋遢,比起菊比谷的恭敬,助六的叛逆无疑是众矢之的。
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助六的落语与传统落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你看看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现在谁家没有电视?
”“我要说的落语是让大家都开心的落语。
”“我想开创出一条落语能持续存活下去的道路。
”
于是,在两人背负着不同的努力共同升为“真打”(落语等级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 “ 前座见习”、“前座”、“第二目”、“真打”,到了“真打”就相当于台柱子了)后,矛盾也到了最后的截点。
这其中,还有一段隐秘的,关于第七代八云与前代助六之间深刻的心结。
【为名而活,落语心中】助六和菊比谷的师父为了继承第七代“八云”之名,挤走了前一代助六。
前一代助六正是信的落语启蒙师父,为了继承“助六”,信自己提出在“初太郎”之后改“助六”之名。
这对于第七代八云来说,无疑是彻底的讽刺。
再加上此前助六点种种叛逆行径,师徒之间的矛盾终于在一个夜晚爆发了。
助六被逐出了师门。
菊比谷与助六之间关于落语的纠葛在外力之下戛然而止。
在感情方面,时间轴向后倒退,到菊比谷还在为寻求自己的落语而郁郁之时,他遇到了美代吉。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们遇到了美代吉。
这个艺妓出身的美艳女子,一颦一笑间都是摄人心魄的风情。
这是个深谙男子弱点的丽人。
美代吉的出现,将原本在菊比谷和助六两人之间游游浮浮的感情,明晰了起来,直白而彻底。
性格迥异是表象,在美代吉出现后,那种深埋心中的隐秘欲望才被毫不留情地扒了出来,赤裸,残忍。
于美代吉而言,这个明明比她小五岁的男子,却能让她时刻感受到一种沉稳的安心。
更何况,菊比谷又那么漂亮(是的,漂亮,有时候,男子的美丽比起女子的艳丽都要有杀伤力),眉目清冷,不说话就能让人安静下来。
美代吉看到了菊比谷的另一面。
也是通过美代吉,菊比谷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落语之道。
菊比谷无疑是爱美代吉的。
这个脆弱美丽的女子,是他郁郁惶惶之时的短暂依靠。
可是,他不是助六,感情张扬,他也不是寻常的男子,落语才是他的一切。
在师父一次隐晦的提醒下,他放弃了美代吉。
美代吉绝望了。
她以为这个表面看上去冷淡的男子仅仅是表面而已,她以为他只是太忙了,只要他累了,他还是回到她身边的。
可是。
说不上是突如其来的绝望,只能说,那种潜行暗伏的失望终于在这一刻焚心而来,死灰不燃。
“我一定会报复你的。
”
“不如死了变鬼去找你吧。
”“下次,地狱见。
”
菊比谷沉默了。
爱不爱又能怎么样呢。
但是,没了落语,他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助六对美代吉的感情在一开始就是含蓄而恰到好处的。
因为他知道美代吉喜欢自己的师弟,那个少爷。
尽管在助六与菊比谷之间爆发争执的时候,尽管当助六喊出“你是少爷,那个人人疼爱的少爷”的泄愤之语时,他还是让了一步的,或许让了更多。
也许,那个初见时就在他面前哇哇大哭的瘦弱少年,早成了助六心底里的不可触碰。
再加上,自己可是师兄。
虽然菊比谷很少承认这一点。
不得不插一句,我对助六的心疼更多的就是来自于这个“自封”的师兄。
这个傻瓜,以为辈份上高一截就够得意了,殊不知,这背后是一生的责任与退让。
唯独在继承第八代“八云”上不退让。
但是,被逐师门,这一切也都随之破碎。
于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个心如死灰,一个前途尽折,抱团取暖的最后又直接成了下一辈的“陈年旧事”,耿耿于怀。
第七代八云去世的时候,才承认自己逐了最出色的弟子,“八云”这个名字带来的不是寄席上的风光,而是一生的心结与不甘。
这个时候的菊比谷无疑是继承第八代“八云”的最佳人选。
但是,菊比谷知道,有一个人比自己更适合,也更有能力继承。
当他在乡下找到落魄的助六时,当两个人再次同台表演落语时,当他构想着以后在师父的宅邸一起生活时,命运又来了一次转弯。
这一次,落语还是他的落语。
但是。
《死神》是菊比谷在师父去世后,第一次登台表演的落语,这也是他整个落语生涯的完美代表作。
《曝尸荒野》是助六之女小夏最爱的一部落语,也是助六的起点。
《死神》中的讥讽,嘲弄,冷眼旁观间的淡漠世情,是菊比谷的结局。
《曝尸荒野》的荒诞,滑稽,嬉笑怒骂下求不得的自嘲,是助六的结局。
【END】
被八云(菊比古)的女装扮相吸引而来,发现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娓娓道来的故事伴随着抑扬顿挫的落语,叩开人的心房,令人沉醉在昭和时代的一幕幕悲喜剧中。
纯粹从制作的角度而言,《昭和元禄无语心中》作为TV动画算不上顶尖水平,然而它的好处在于各个方面质素的均衡,尤其可贵的是它如同一缕清风,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为日益浮躁的我们送来了一份沉静与细腻。
成功的音画配合不仅还原了落语这门已然走向衰亡的曲艺,也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昭和时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诗意与怀旧。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叙事和人物刻画方面的“写实”性。
这当然是相对于大部分主流日本电视动画而言的。
这里没有刻意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乖张的喜怒哀乐,有的只是普通人之间的相遇相知。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物形象设定的平淡温婉,契合故事本身的细水长流。
主角集团一共有三个人物:菊比古、助六和美代吉。
值得一提的是美代吉这位中途插入师兄弟之间的女性,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其神秘、性感、不安以及由之而生的极端的爱恨成就了角色突出的性格特质。
尽管美代吉是多变的、依附他人生存的寄生者,但是作品本身给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其不幸的身世也能够引发人们对于那个动荡时代的想象。
美代吉的生命轻如飞蝶,飘然而至,翩然而去,为着一星微弱的火光燃烧殆尽。
这星火光就是菊比古。
菊比古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最为核心的角色。
从哀伤的弃子到孤独的落语表演艺术家,菊比古一生寂寥,倾慕自己的女子、广受欢迎的天才师兄终究成为了生命中的过客,相伴始终的唯有落语带来的想象世界,在表演落语的过程中,菊比古才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立足之处,找到适合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菊比古是一个沉默、敏感、忧郁的男子,对周遭的一切报以不同程度的漠然。
师兄助六的意外离世更是卷走了这个角色身上激情的痕迹。
菊比古多情而又无情,他是落语舞台上操控角色和观众情绪的大师,他是演出的主宰者,是传奇的“八云”先生,但他不为观众而为自己表演落语。
在同落语结缘之后渐渐地将自己的一切倾注其中,在坚持艺术传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愈行愈窄,几乎成为了落语的殉道者。
与之相反,散漫乐观的助六师兄虽然在落语表演方面有着傲人的天赋,却以一种入世的平易近人的方式看待表演,他是落语的改革派,希望通过自己不拘一格的演绎来迎合不同时代观众的口味,为落语注入新的血液。
然而立志“为观众表演落语”的助六英年早逝,他的离去在动画中暗示着落语注定衰落的前景。
菊比古、助六、美代吉,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执着的人,执着于自我,执着于创新,执着于爱情。
为着一点缥缈不定的美好决然前行。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这部动画涉及的命题有很多,但主要是传承、宿命与羁绊。
片中菊比古与助六的相遇相知令人动容。
在世时,助六是菊比古最主要的竞争者和最重要的朋友;去世后,助六成为了菊比古落语世界的一部分,化作一股执念深埋在其心中。
持有相反理念、性格迥异的两人在风云变幻的昭和年代碰撞出了情感和艺术的火花,在一方离去之后,另一方孤独坚守,以自己的方式悲悼和铭记对方。
所谓灵魂伙伴,不过如此。
能够遇到助六,是菊比古人生中的幸事,而能够看到《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是这个夏天我的幸运。
让我们一起守望艺术,享受孤独。
<图片1>作者:mjn当听到这片第一集有10多分钟是主角在讲落语时,我直观以为这片会是很慢很无聊的动画,因为作为一个传统文艺节目,肯定玩不出什么花样,单口相声变成动画还是单口相声啊。
几年前同样是以落语为题材的《女子落》,就有很大挂羊头卖狗肉的成分,借了落语家这个特殊身份讲女子群口相声而已。
<图片2>制作方非常诚实:《女子落》这部动画是展现女孩子的可爱之处,让观众享受一些成不了困扰程度的,简单有趣的对话节目。
但是实际上《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第一集远比我想象中好看,可以说是这季最意外的片子,整整10分钟的落语观众的心都悬着的,落语部分反而是整集高潮部分,每分钟都看得惊心动魄。
前因是与太郎入狱前的大哥回来找与太郎让他再次入伙,师父八云给他一次机会去证明自己落语的价值,如果这次失败,与太郎的落语生涯可能也就此宣告完结,但是之前与太郎并没有对自己实力满意,经常失败。
在开始进场的场景,镜头就极力在强调与太郎紧张的情绪。
<图片3><图片4>这里还用了一个主观镜头的背景动画,借此表现与太郎紧张得走路晃悠,最后还摔了一跤。
<图片5>作为一个不知道后面剧情的观众,看到这种极端强调紧张的演出,心中八成也认为这场落语要失败了,因为男主开场的表现实在太差,对其下面的发挥更加担心。
落语正式开始之后,与太郎状态越来越好,但是对于刚才被吓过的观众来说,失误不代表不会再出现,而是成为了心里的定时炸弹,演出在镜头方面也使用了一些花招。
<图片6><图片7>如上这种机位并不是很正的局部镜头,镜头中存在大量不明部分,就能给观众带来持续不安的感觉。
其实对比第一集后半八云师父的落语,我们也能发现与太郎的姿势其实和师父有很大的差别。
师父整场膝盖都没有离开过垫子,而与太郎为了表现人物,全身基本都在动,动作越多失误可能性也越大。
这方面来说也增加了不安要素。
<图片8><图片9>到了落语后半,轻快的背景音乐出现,局部镜头变少(几次局部镜头都是表现与太郎的出汗),单镜头整体时间也变长,观众的心也缓下来了,而落语本身也进入最搞笑的地方。
之后就用落语本身的吸引力一口气冲到结束。
此外第一集第二次的高潮是八云师父的落语部分。
老师的表演突出一个“稳”字,较多用正面非常规整的构图,基本没有局部镜头,整体灯光设定色调都是非常稳重的深色。
<图片10>不安要素体现在台后的与太郎身上,落语正讲到关键处,与太郎因为昨晚熬夜开始打瞌睡,发出呼噜声,声音传到台前。
这里可以说是下半集高潮中的高潮,如何表现也明显看得出花了工夫。
<图片11>声音出来的时候,先朝幕后一个很不正常的角度给镜头,之后给八云师父一个之前没有的脸部局部镜头,神情表现得非常意外,一直板着脸的师父也露出了这种表情,屏幕前的观众也能感受到大事不好了。
<图片12>演出方面在这时应该是故意放空,较长时间的静止张,增加意外感,如果师父太快反应的话,这次不小的事故会显得有点轻描淡写。
之后师父机智救场。
但是事故是否就这样完了?
观众的心并没有放下,与太郎还没有醒,呼噜声再来怎么办?
这次师父肯定没法再像刚才一样救场了。
镜头这里也玩了一个花招,给师父手里一个镜头,一个搓扇子的动作,对比刚才所有表演动作来看这个动作是没必要的,暗示师父也紧张了,要知道这个时候是呼噜声停了稍微过段时间的,师父还在紧张,就暗示事故还有再发生的可能。
之所以用这个小动作来体现,是因为从其他方面来看是没法表现师父心情的,作为一个老道的落语家肯定不能从神情上表现出慌张。
其实这里的紧张气氛和落语剧情是同步了,并持续到结尾,观众提心吊胆到最后。
结束之后,如何处置与太郎就是观众们接下来担心的了。
落语在动画上的表现除了考验声优实力,也非常考验原画师们的作画力,动作神态表情的表现要求必须非常高,不能过真也不能过假,过真显得不像是落语演戏,过假又不能表达剧中人物想表达的感情。
从这个方面来看制作方也是花了心力的。
把落语部分设置为高潮的构思本身就非常大胆,剧情本身和落语也有相当高的同步,无论剧情和演出在TV动画中都是非常出色的,也看得出DEEN是认真在做这部动画。
去年听到了《遠き日に》 里面有一个评论 “再也不想看讲述别人一生的故事,不管那是一个怎样的人生。
因为他穷尽一生兜转着的命运,却被我用几个小时看尽,实在是过于沉重,承受不起啊……”其实每个评论都非常好 我想这个番一定特别好看 昨天下午开始看的 今天早上就看完了 我想我今天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了 大概是要连续丧好几天
可惜我词穷 除了那句诗实在想不到别的 也是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只剩唏嘘 菊 很想念助六吧 助六怎么可以走的那么心甘情愿啊 菊父亲死的时候都很平静 每一次落泪都是因为助六 每一次和助六拥抱的时候都笑那么开心 说他不喜欢助六谁信啊 很难让人不想到《霸王别姬》 但菊比蝶衣坚强多了 助六也比段小楼男人多了
人的一生能承受多少失望 怎么不管怎样都要活下去 如果没了愿望和心理支撑呢
由于文化的差异十分不理解女人那“得不到你也绝不让你好过”的价值观,太自私了,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希望她得到幸福吗?
不管这个幸福是不是自己给的,只要幸福就好了!
弹幕好多说少爷太暧昧没有说清楚的,我想说其实比他暧昧的甚的多了,这不是他的问题,他也几次三番明里暗里表示了,女人是明白的,只是不想接受罢了,这不能怨少爷,一个人爱你可以没有理由,那不爱你也可以没有理由吧?
在我看来最错的是信,他明明有天赋,有师傅的宠爱和兄弟的支持,可他太自以为是,太恃才傲物恃宠而骄了,除了落语说的好之外就会酗酒了,甚至故意挑战权威搞得大家排挤他,只管观众是否喜欢,不管同行长辈的一点感受,太嚣张了,所以师傅把他逐出师门除了有旧情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他自己的原因,是他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他不珍惜身边的人,还爱上了明明心里只有少爷的女人,既然在一起了还有了孩子就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就算不说落语也有很多谋生的方式啊,然而他还是每天酗酒,赖在屋里,完全不长进,没有收入,女人只好出卖色相养家,搞得女儿非常瞧不上妈妈,他都混到这个份上了,竟然还有脸和女人殉情,想必女人就算变成鬼也瞧不起他不愿意和他一起吧?
还是那句话,女人喜欢的不是信而是少爷,和信在一起也只是想让少爷难受,信那么聪明不会不懂,但他就是自欺欺人,一错再错,最后还完全不考虑孩子去殉情,实在是幼稚,少爷作为心理成熟的大人只要无奈的为他们善后,养孩子,说到底,少爷不欠他们啊!
就算女孩说如果少爷不来找他们他们就不会死,那这些也不是少爷造成的啊!
他明明是一片好心想要信振作,想要帮助他的,谁能想到那女人那么死心眼,信又那么愚蠢,最后连累了少爷,女孩心里其实也明白,只是苦于薄命无处发泄,就把怨恨矛头都指向了包容她一切的少爷。
少爷对信的感情都说想霸王别姬的程蝶衣,确实很像,他不仅把信当成师兄弟,还把他当成榜样,对手,伙伴,丈夫和儿子,他是最爱信的,可是那个傻瓜却不领情,非要追求自己注定得不到的东西,罢了,他死了,世界也清净了,少爷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说落语和接受各种信本来追求的那些的荣誉了。
少爷收徒弟也是因为他太像信了,仿佛是信的轮回转世一般,所以当下就决定了。
而且一般师傅看到徒弟学别人,认可别人胜过自己是不愿意的,可少爷完全没有抵触,就把他往信的方向培养了,也是一片丹心寄予厚望啊。
唉,人世间的阴差阳错啊,从未停歇……
19-8-27很不错啊,开头似乎有些闷,但是渐渐有大片开场的感觉。
音乐很棒。
再看看先。
被评论剧透了好多。
19-8-29看完撒花🌸~超级好看欲罢不能,非常有魅力的一部剧。
白天要上班没法看动画,所以去找了漫画解馋,稍微提前剧透了。
但是动画也有别样的风采,最迷人的就是CV对角色的精彩演绎了♥。
虽然是日语,我猜想很多语言上的精妙处因为转移的问题无法体现出来。
但是声优的语气语感声线变化仍然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和落雨故事,紧紧地抓住了我。
好佩服配师傅的演员啊,不仅要表现同一个人老中青的人生变化,还要表现落语中的不同人物,太牛逼了。
关于故事情节,我觉得这部动画的题材比较像《一代宗师》还说得过去,这绝不是同性题材。
从表演技艺上来说,六助和菊两人分属表里,一个擅长外向型表演,一个擅长内心戏,一个热衷创新和取乐观众,一个传统技术稳扎稳打,让听者深思。
可能在舞台上来说,六助更加一鸣惊人,少年天才,而菊则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表演愈发吸引人。
所以才会认为振兴落语,给这门技艺带来新出路,两人缺一不可。
对于师傅来说,美代子和六助分别代表了他生命中的灵与肉,安于世俗生活和不懈追求技艺完美的矛盾,两人双双猝然离世,让他的生命之火熄灭,从一个对憧憬未来的向上青年变成行尸走肉的厌世之人。
从此落语席上再无知己,日常生活中也再无惊喜人事,只是挣扎活着,如落语《死神》里说的那样,只等死神从脚边走到头边。
当时的菊身处落语由盛转衰的节点,因为眼中唯一能并肩振兴技艺的人已死,看不到一丝希望,只想带着名号和技艺一同埋葬,因此不接收徒弟,也不愿小夏说落语(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女人不能说的传统?
)。
在六助和美代子这两人来说,也有类似的关系。
三人的命运纠葛,错综交缠互相牵连的人生选择,让这部动画的人物动机变得更接近现实的生活世界,表达的价值取向更复杂多元,而非普通少年漫、少女漫那样只有一个单一的价值观,which前者通常是努力奋斗就能出人头地,后者通常是恋爱大过天。
个人觉得这部动画更像一部剧情片,而不是少年向或者少女向的正能量动画片。
我是在优酷上看的,里面的弹幕环境很不友好,一言不合就开始扣帽子,动画人物一旦不符合传统道德取向,就开始站队或厌弃或鄙视角色,很让人糟心。
我倒觉得道德应该是一种自我约束而非对他人的评判标准,动画的每一个人都是又可爱又可恨的,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善恶来评价,正是这样,所以这部动画的人物才十分的丰满立体,像一个个现实生活中会存在的人,而不是少年漫中一步步走向“伟光正”的男主角,或者少女漫中永远我见犹怜需要守护的女主角。
最后补充一点,配乐太精彩了,没想到日本和乐和西方爵士会这么相得益彰,撞出那么奇妙的火化,也恰好对应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新旧交替,传统和现代碰撞交融。
佛说七苦,生老病死,憎怨会,爱离别,求不得。
八云往事篇七苦遍尝,话话见伤,倒真是极其符合此作名目间心中这幽怨的物哀之调了。
要说此篇在设定上有何独特之处,毫无疑问,反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作者通过人物境遇的反转做到七苦集结的虐心弹无虚发,无外乎看人愈发沉浸,愈发内伤。
菊比古不喜欢落语却因被父母抛弃被迫学落语为生,温泉乡感受到落语生涯希望的时候又被助六的死扯入深渊,无求八云名号却被迫接受(原作里,菊在落语协会会长面前答应袭名的时候,用了 背負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这个表达,不是承让,而是沉重的背负,这词真是用得十分痛苦又精妙),无意传承落语血脉却鬼使神差捡回了与太郎(这道算是好事,不过于八云却未必了,笑),寻求接纳与归所却最终落得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助六钟情落语却被逐出师门,流落温泉乡无法以落语为生,求八云名号而不得,好不容易决心重出江湖却因意外英年早逝;美代吉红颜多劫,想得知己而不得,心爱之人亦无情,渴求良缘却无缘,一如薄命花魁,美则美矣,却也是浮萍之命,处处身不由己。
所有的角色,都陷入在命运造化之中,无处依凭,落语师也好,艺伎也好,都是卖笑营生,卑微的艺者(作品的时代价值观里面),谁道台前风光,幕后冷清寂寂。
现实的伤与痛,反而反哺为笑料,放逐自我,舍弃尊严,把自我一点点粉碎,流尽血泪,捧着这片片魂魄,只为博君一笑,这是多么凄美而心碎的技艺。
笑的背面是苦,这堪称本作最大的反转基调。
由此衍生,无怪乎菊不愿收小夏为徒,说落语不适合女人,女孩子应衣锦着花,享受寄席之乐,而不是台上做卖笑的营生。
这并非是冷酷无情,花柳游廓段子里,那些被嘲笑的青楼女子,可哀可叹,她们也曾是鲜活的生命,却只能付作有色段子里的游魂,枉作笑料,这等苦,被舞伎世家抛弃的菊怎能不懂,放浪形骸自渎于此所求为何已然欲辨已忘言,只留得深深的苦涩。
然而年轻的菊却在美代吉面前表演品川心中,无疑对美代吉是一种当面的羞辱,在亲子会上表演紺屋高尾,对自己于美代吉的关系是一种反讽,另一种现实的反转,故事中终不负君意,来年常相会,却落得现实中最终的绝情告别,一生的辜负。
(对菊来说,落语是生存的凭依,是自己活下去的寄托,美代吉的这份心意也只能辜负了)对小夏与美代吉的这矛盾态度混杂了八云内心的挣扎,阴暗,以及忏悔。
这份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复杂的情感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亦是角色塑造的精华之处。
好在终幕八云终于与小夏和解,答应收她为徒,认可了女性与落语的关系,两者不再是不可调和泾渭分明,也是八云对自己表演生涯对人生的一份临终告解。
七情六欲甜蜜苦痛,都是表演生命的养料,也是成全艺术人生的基础,无法否认,唯有包容与接受,待得绽放之时,转化而得升华。
想必这是这位虚拟的昭和落语大师心中的领悟吧。
(某大大那篇该作落语考据文珠玉在前,无颜再深挖,对第一季有些想提及的观感,姑且留之。
)
图文版请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M4MzE0Mg==&mid=402249583&idx=1&sn=6f6a56ff3479828dc309fb41d88e819e#rd《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动画第一季完结了。
想出来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大概是开年一月新番中最好的一部,而赞誉之词对于好作品总是无力的。
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两部与之类似的片子:动画《坂道上的阿波罗》,以及《霸王别姬》。
这三部作品都有着相似的设定:两男一女的三角恋,横跨近一个世纪的宏大背景,专注于传统艺术“不疯魔不成活”的执着劲。
相似的题材之下,它们又各自有其特点。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与《坂道上的阿波罗》的人设可谓极其相似:心思敏感纤细,家道中落不得已寄人篱下的旧时代“少爷”;家境贫寒,外表大大咧咧好似热血笨蛋,实则有自己细腻之处的男二;牵扯于二人之中跟两人都有感情发展的女主角;乃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电灯泡”的三角关系(笑)。
从时代背景来说,《坂道上的阿波罗》截取的是战后五六十年代这一段,主要是主角们中学时代。
但作者对校园生活以外的时代描写也很细腻,摇滚乐崛起、左翼学运都有涉及,让普通观众也能了解日本的战后风貌。
而《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时代则更广阔,从主角们登场的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平成时代来临,几乎就是小半部近现代史。
但片子本身对时代背景的着力并不多,改变世界格局的二战也只是一笔带过。
再加上场景相对局限,视角主要集中在表演落语的寄席、师父大宅中、艺伎闺房等,而落语家们日常又主要穿着和服和西服,无论是服饰还是街景,都看不出很明显的时代特征。
而让两个片子交汇的点在于,为了让落语片段更好看,制作组花了大量心思,其中一个神来之笔便是在讲落语时加入爵士乐作为bgm,例如《tenya wanya》《RAKUGO blues return》《DEKIGOKORO》等都是剧中耳熟能详的爵士插曲,与讲述爵士乐的《坂道上的阿波罗》有灵魂相通之处。
看起来异想天开,想来也能理解,《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第一季的主要故事正好发生在5060年代,正是爵士乐在日本火爆的时期。
而优雅中又带着诙谐,古典中又含有幽默的爵士能衬托气氛,与江户人情故事最是合拍。
而说到传统曲艺题材,自然会联想到《霸王别姬》。
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举世无双的杰作,许多方面原本它可以做得更好。
不过今天我们的主题并不是它,这个话题暂且不谈。
《霸王别姬》与《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两男一女的设定,传统曲艺行当作为题材,以及横跨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霸王别姬》是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大约1900到1980这个时间段,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三朝,而京剧在这百年中从盛极逐渐衰落。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我没有看过漫画版,动画版中时间线不是很明确,大体推断是1920到1990。
落语在此期间也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及广播、电视等媒体冲击,战后也逐渐衰落。
所以这两部片子的暗线都是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以及传统行当衰落的悲剧宿命。
但相似的主题之下,二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霸王别姬》着重描写的是大历史之下的个人命运悲剧,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比如民国时期给军阀唱戏,抗日战争中给日军唱戏,新中国成立后的提倡新戏,袁四爷被处死,从“戏子”到“人民艺术家”的身份转变,再到文革时期被批封建余孽,人物们每一步行动都是跟历史息息相关的。
而主角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只是大时代浪潮中的一个小小水滴,人物的悲剧几乎就是国家历史悲剧的一个象征。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可以说是“向逝去的时代致敬的挽歌”。
“元禄”是日本年号,大约在17世纪,落语的诞生就是在这个的时期(几乎跟京剧同时,非常巧合)。
“昭和”这个年号大家比较熟悉,大正之后平成之前,大概1920-1990年代。
“心中”是一个日语词,涵义之一则是“殉情”。
例如菊讲过的一个落语《品川心中》就是关于年老色衰的游女殉情的故事。
有人将“昭和元碌落语心中”解读为“与诞生自元禄、终结于昭和的落语殉情”大体是没错的。
但结合剧情,这个题目还有更深的涵义。
“心中”的殉情之意,第一层是菊与终结于昭和的落语殉情。
剧中可以看出菊是一个固守传统落语的人,锐意改革的助六对他说,“我来考虑迎合时代改变的落语,守护传统落语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助六身故后,这句话成为菊一生的枷锁。
第二层则是与助六之死象征的旧时代殉情。
菊一生的至交助六永远地停留在了昭和,背负三人沉重负担的菊,独自一人守着落语活下去,想来是极其寂寞的事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身边的风景不断变幻,故人的身影只能在年复一年的扫墓中逐渐模糊去。
念旧的菊与过时的落语注定不属于这个时代,当那个一起共度过的昭和旧日也到了终结之时,也就到了菊的归期。
有些人,注定属于过去。
至于有没有第三层,菊与故交的殉情,就任凭观众想象了。
有人说,《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12集讲的是“死”,那么13集讲的就是“生”。
向死而生,这部片里微妙的人物关系与指代含义都非常有趣,值得慢慢咀嚼。
助六看到古典落语必将衰亡而决心改革,却自己先身而去。
秉持传统落语一成不变的菊,却成了三人中活到最后的,与落语同亡。
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落语流派中两个名号“八云”与“助六”的世代纠缠。
从七代“八云”对天才师弟“助六”的嫉妒乃至对其扫地出门,导致助六抚养了流浪儿第二代助六。
向往“八云”之名的两代助六都求而不得,而助六却开玩笑般把传承的扇子送给菊,要其做第三代“助六”。
直到师父去世都一直推辞的菊,却因助六的意外身亡最终继承了“八云”之名。
多年后,又把“助六”之名传给了嫡传弟子与太郎。
而“八云”呢?
也许就与菊一起随着时代而亡。
生生死死,起起落落,谁也不能说“八云”与“助六”哪个笑到最后。
说回电影的话题。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并不执着于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而把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旧传统与旧时代的逝去,是与《霸王别姬》浓厚的家国情怀不同的。
硬要比较的话,可能更类似近年来的《一代宗师》《师父》《箭士柳白猿》等电影,更着眼于那些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传统行当,回到过去进而缅怀一整个逝去的时代。
旧时民国的种种武林规矩,昭和年代的落语盛况,在今天都近乎绝迹。
孤独于新时代中求索的菊比古,和《箭士柳白猿》中“士为知己者死”的“匡一民”,身影渐渐重叠在一起。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一下,日本对于振兴传统文化真是不遗余力。
光落语这一题材,这些年就出了多少动画电影电视剧。
从早前长濑智也与冈田准一主演的人气日剧《虎与龙》,到一代经典《花与爱丽丝》里的落语社,再到几乎跟落语没啥关系的《女子落语》,以及今年新春出的二宫和也与北野武主演的《红鳉鱼》,到从ova预热最终第二季决定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能将对普通观众没有吸引力的落语世界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传统行当注入活力。
这种全民自觉性确实很厉害。
更不用提落语之外,《窈窕舞伎》的歌舞伎行业,《花牌情缘》的花牌游戏,《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的和歌,《元气囝仔》的书法等等传统文化推广。
然后反观一下国内……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看,但是让人胃痛。
喜欢以前说日语的那个调调,比现在冷酷无情的日语有趣多了(bushi。
又一传播日本文化的力作,去看了几个落语段子的完整版,真的蛮有趣的,师匠的演出真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希望有机会能看现场。
除了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内容,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剧情的节奏,画面的切换,都精准地表现出氛围和情感。
但人物关系让我有点困惑,我本来以为菊肯定喜欢助六,和助六在一起的时候话也多了,表情也生动了。
而对美代吉只是不好拒绝的迎合,眼神和肢体都充满了抗拒。
可他为什么又能说出喜欢美代吉,最后的吻也不像是假的。
同时美代吉对菊的病态的执着也让我费解,本来还觉得能理解她的,最后试图逼菊一起殉情瞬间让我讨厌她了,戳到我雷点了,甚至死了也让我觉得是自作自受,还连累一个爱她的男人一起死了,留下孩子一个人。
只可惜在助六终于有机会重新说自己喜欢的落语,助六美代吉一家人可以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的时候,在这样的希望刚刚产生的时候,突然一切都像泡沫一样,啪地消散在空气中,实在是让人唏嘘。
对菊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啊,他的心也在那一刻彻底死去了吧。
哎,真就是造化弄人。
最让人感动的是菊和助六的双人落语,不用交流,菊就顺畅而默契地加入到助六的落语中去,两个人分别用自己擅长的风格演绎角色,和谐而默契,从中能体会到纯粹由友情和落语本身带来的快乐。
这两个人本可以亲密无间的配合下把落语带上新的高度,无论是传承传统落语,还是开创新的落语,我相信如果是这两个人的话一定可以做到。
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一起说落语,也是唯一一次,然而也是最后一次了。
最后,菊的脸和外形,说话的腔调,有些别扭的性格,还有声音,完全就是我的菜。
师匠,给我一个机会天天听你说落语吧呜呜呜。
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现实的题材用动画的方式来表现总显得轻浮。无论苦痛还是悲伤都不够有厚度,讲文化传承也不够有现实之感,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
能乐、落语,你们的所谓艺术还真够逊...
看不太下去啊…一话半弃~
传承了百年的是不变的人情故事、不变的日本灵魂、不变的师徒羁绊。非常感动,终于get落语的魅力。
严重虚高 还真不是看不进落语这种主题 反而落语的片段算本剧最有特色的了 这两颗星一颗给制作一颗得给落语 最后总结就是神人番 一剧的癫公癫婆 关键是你要颠能不能早点表现出来 装了11集突然在结尾全发癫了 助六的残局你就学吧 伪装成冷门番的烂番
这个故事讲得太好了,配乐,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意境,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细节,落语本身的魅力,声优的演绎,每一个地方都做得那么好,真的好棒,期待后续!
人情落落似残棋。
以前看番,很关注剧情,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但是这部番,第一次让我关注角色的命运,想知道接下来这个人会怎么样。
故事老旧,也许好的是制作吧。
…………………………这故事怎么能这么没意思。你们人类不行。
原来还有一种东西叫落语!
2016-04-11 十分风流 林原めぐみ占七分 昭和占三分 想成为菊 但我会爱助六 大概这样
这番牛的离谱,最后要当孩子的爸直接给我无语住了
很美,但并没有打动我
很闷哎……故事并不引人入胜……
看在声优、音乐和作画都那么优秀的份上,本来想给个四星。不过助六实在太讨厌了(属于我最讨厌的一类人,自以为是又不负责任,莽撞又懦弱,有点小才华又不能坚持),而且不喜欢整个剧若隐若现的BL氛围(菊比古太执着于助六,太看轻自己了吧)。剧情才是核心,其他一切都要为此服务,我这么固执地认为。
三年后终于为标记画完了句号,文化这个东西需要沉下心逐渐浸染,第一季第一集一小时的长度曾经看到一半被劝退,到第一季终因为一场落语同剧中人一同泪目,你以为的事实可能是经人美化后的情节,你也是剧中人也或未可知。八云把这个迷带走了吧,小夏应该至死都不会知道。
个人观点,这个故事的魅力点还是在八云师傅、助六和美代吉身上,所以及时收手是对的,之前的OVA和第13集都没有1-12集好看,所以如果出第二季也不会看了。另外也感觉这个题材拍动画不合适,其实拍电视剧也不合适,因为很难把握落语和剧情的平衡点,容易两边不讨好,挺尴尬的。菊比古时期很棒。
不知道哪里好。
要搁十年前,这种级别声优阵容都不用打广告就能万人空巷。昭和+落语+Jazz+49岁的石田彰,简直无法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