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推荐的这部影片,说挺有意思的。
刚好IPTV上有,于是便看了,他奶奶的,尽然都没放完,就“感谢观看”了,太不专业。
于是,立马上优酷,看最后的结局。
果然是一部特别的黑帮片,不像某些黑帮片从头杀到尾,一会儿砍人,一会儿枪战。
结尾部分,其实挺感温馨的。
一家三口在客厅里看电视,其乐融融。
然后出门,跟两个兄弟一块喝酒扯谈……这样的人生其实就可以了,幸福的家庭、两三个谈得来的哥们,夫复何求?
古天乐的表演,蛮到位的。
几个“配角专业户”跟老戏骨的表现,也给本片增色不少。
倒是奶茶的角色,限制的了她的发挥。
挺喜欢看港片的,但又担心自己看的会是河蟹版。
9.1.28中写于外公家
李天恩加入黑社会,独自打出一片天地李天恩结识美宝,女儿喜儿出生李天恩不让女儿知道自己身份,努力洗白李天恩打伤某头目,不得不出头做毒品交易,事发身亡十个古惑仔,九个衰到家-李天恩加入黑社会,独自打出一片天地李天恩结识美宝,女儿喜儿出生李天恩不让女儿知道自己身份,努力洗白李天恩打伤某头目,不得不出头做毒品交易,事发身亡十个古惑仔,九个衰到家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看张艾嘉上康熙,我还不知道这一年她拍了部这个电影,更不知道这电影的名字是一改再改,最后改成了——《我们这一家》?
最近几年看奶茶,总会有点忍不住的小心酸。
明知道她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会觉得她是在故作坚持。
三十好几了,她还在电影开始扮演初出社会的菜鸟律师,脸上的细纹掩盖不住,想起她和陈升的故事,这个女人,还在等待吗?
上次张艾嘉上康熙,虽已是外婆,看起来却青春活泼,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总觉得她跟奶茶是有点相似的,为什么两人的命运却完全不同?
其实我是喜欢奶茶刘若英的。
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是淡淡的喜欢。
我始终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像《20,30,40》的结局那样的一个好男人。
关于她和古天乐——从《生日快乐》开始。
《生日快乐》那样的故事,感觉看书比看电影好。
两人的年纪已经不适合扮演大学生了,而且上次感觉两人的肤色差别太大了,有点不适应这样的搭配,但这次还是手痒的买下来。
不期待,但却想看。
真是奇怪的心理。
因为我固执的认为,古天乐演黑道大哥还是可以的。
虽然其实差点,但肤色很接近嘛!
故事其实很老套,一个黑道大佬有了个女儿后便开始彻底的变化——可以理解,无论是否黑道,哪一个男人做了爸爸后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尤其是有个女儿。
虽然一开篇便是大佬的葬礼,但看到最后五分钟,我仍然相信这个好爸爸绝不可能死。
作为一个黑道大佬,他也许早就该死了;作为一个不算合格的丈夫,他也早该千刀万剐了;作为一个儿子,他也没争气到哪里去;但作为一个爸爸——他就该活着,并且活得很长寿。
唉,因为他还真是一个好爸爸。
电影没有太多张艾嘉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心动》那样的电影。
也许这是她新的尝试,不能说不好,只是还没有感动到我。
当奶茶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她会一直以这种青春少女的打扮贯穿整部电影吗?
这会雷死我的——她怎么能再扮演这种年龄的女孩?!
还好,还好,很快她便成了妈妈,她不再有一惊一诧的表情,她把头发剪短,穿丝绸的套装,优雅坚强。
最后,在丈夫的葬礼上,哭得眼睛红肿——其实,这才是我愿意看到的她的样子。
不是不希望她漂亮,希望她自然,真实。
题外话:我不喜欢看配音版的港片,所以上次看《生日快乐》看得很纠结,因为我一看到古天乐的口型与他的声音不符合我就很烦,结果这一次奶茶亲自上阵全程粤语对白,看得我也是相当郁闷——很怪,灰常的怪。
那怎么办涅?
以后这两个人的搭配,在我心里该怎么平衡?
这俩名字起的实在很有水平,听起来像小学生作文题目一样没有油水……至于海报,如果看完了电影才见到,多少有一点切题。
可惜我是先看到海报,只以为《绝世好B》里的小宝宝长大了。
昨天看了,发现不错。
~李天恩十多岁就在黑社会里喊打喊杀,一路杀到老大,天天带着一帮小弟出入赌场三温暖,可以一边吃零食一边决定砍别人哪一只手。
黑帮片,少不了正恶势力的角逐,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血腥暴力的场面,兄弟情谊还有美人花瓶——可这是张艾嘉的电影,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电影怎么也逃避不了女人的味道。
于是,美人不但不再是花瓶,还一下变成了三个,她们带给李天恩家、爱情、亲情,她们是李天恩人生中最珍惜最柔软温暖的部分。
“你的运气迟早会用光!
你女儿迟早会知道你的身份!
你迟早有一天死在街上!
”“你怎么老是咒我!
——你每次都故意弄痛我!
”这一对母子永远都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大吵一架。
该说这位天恩妈实在是太强悍了吧。
选什么职业不好,专门给黑帮看跌打。
年轻的时候拿个鸡毛掸子追着儿子到处跑,居然练就李天恩一身好功夫,还在儿子婚礼上教儿媳妇说男人就是要用打的才能管的住……(觉得那孩子能活下来也很强悍……)想来李天恩那一身男子气概到说不定是跟她学的。
后来她老了,病了,和儿子吵架也还是中气十足:“我就是口是心非,你第一天认识我啊!
”这一句竟击得人心里忍不住要颤一下。
如果不是生活太过艰难,她也未必性格这么强硬吧。
她咒了儿子大半辈子,也为儿子担忧焦虑了一辈子。
现在她要离开他了,不可能再看住他,保护他了,她放不下。
美宝,年轻的时候是个天然系美少女,脑子正常情况下都缺根弦,工作第一天跑去和小混混一见钟情加私定终身加做天然系美少女不应该做的事。
男朋友不要她她就挺着大肚子拎着行李跑去敲婆婆的门。
“你不是第一个了。
”“但我会是最后一个。
”美宝扑闪着大眼睛。
“会洗衣做饭拖地(省略)吗?
”“我可以学。
”美宝自信地微笑。
(有点像我找工作的样子……)她是个很浪漫的女人吧,所以才会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舍弃一切追随自己的青蛙王子。
这样的女人通常没什么好下场,因为她们太傻,太不现实,太重视感情。
她似乎真的像仙女一样不用考虑人间烟火的问题,不管男朋友有没有钱,不管老公是不是黑社会。
她只是扑闪扑闪大眼睛就把这些缺点当作特点接受了。
那双眼睛也有黯淡的时候,比如婚礼上李天恩拒绝和父亲通电话,比如李天恩搂着别的女人走在街上,比如李天恩打了她。
女人爱上你了,是不会在乎你的缺点,但是会介意你对她的伤害,哪怕一点点。
只是因为你在她心里体积撑得太大,一点点阴影也会放大到无数倍。
至于李天恩最爱也最怕的那一个,更是招人爱到不行。
美宝一样天使的脸蛋和纯真,加上李天恩式的脾气。
都说李天恩爱喜儿爱到无以复加,她爱父亲也是爱得很深。
喜儿很小就已经知道了父亲的身份,但是不让任何人知道。
“为什么要说出来?
”在她眼里的父亲不是坏人,只是一个刺着小猫纹身,西装革履,总是小心翼翼护着她的爸爸。
她知道爸爸一直害怕自己了解真相,所以愿意永远继续这样的戏码。
这是小小的女儿对父亲的保护方式吧。
如果说《20 30 40》写的其实是张艾嘉,或者所有一个女人的过去与现在吧。
在每一个十年中,女性都有着不同的迷茫彷徨,忧伤快乐,张艾嘉只是把它们记录下来,伴之以淡淡的祝愿,告诉我们是怎样的成长。
那么《一个好爸爸》里,三个女人,代表女人扮演的三种角色,母亲,妻子,女儿。
对比两部影片里的女性世界,该说前者是更自我的审视:40,离婚后开始对新生活新定位的寻找;30,从有几个男友到最终独立而孤独;20,年轻女孩之间介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暧昧情愫。
对于男性世界是由有到无或者开始就直接排除的封闭状态。
而在本片中,李天恩的出现,使这一部比上一部要开放许多。
其实李天恩也不能说是一个纯粹的男性世界的代表,李天恩总说自己没有爸爸,不需要父亲,他甚至拒绝称呼岳父爸爸。
在“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代表两性世界的角色之间,他绝对是站在母亲一边的吧。
另一方面,年轻时候的他却像是吴宇森那种惯常的拒绝女性只有友情的“大男孩”角色。
和母亲的相处也总是叛逆少年的表现。
直到他遇到美宝,直到他第一次把喜儿抱在怀里哄她入睡。
不知不觉间,大男孩开始长大了。
他慢慢地学会了承担家庭和责任,保护自己的家人。
虽然自己慢慢变老,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力不从心。
但是到最后一刻,李天恩依旧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家人。
这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男人吧。
整部影片中,男性与不同角色的女性关系是融洽的,两个世界在沟通,在互相帮助、依赖,彼此保护。
至于黑帮的部分,基本都是做漫画式处理,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警察和黑帮的关系也变得十分有趣:美宝和李天恩第一次邂逅就是在某sir(记不得了)的审讯室。
以后某sir更是好脾气的放任这一位嫌疑人和他的律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争论他们的爱情结晶有没有生气的问题。
再后来干脆当了亲家。
我倒是奇怪最后为什么让鸡仔当线人,由李天恩当不是更加顺理成章?
反正他早就想从良了,到后来干的“坏事”也主要是研究怎么和别的补习学校争夺生源……(黑帮老大混到这程度……)
张天恩用一分钟的时间加入了黑社会,却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逃离。
这是看完电影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有时候我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个选择,之后却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无奈地承担着这个选择带给我的痛苦。
又有一些时候,我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个选择,经过很久很久以后回头看看,发现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给我带来了美好和光明。
一分钟很短,后续的故事却很长
昨天終于看了這部電影,看完的時候已經早上5點了.最近忙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可是我的腦袋卻沒有因此罷工,讓我在這部電影里投入那麼多感想.越來越喜歡張艾嘉,古天樂,劉若英的組合。
我記得我有買臺灣版的“生日快樂”,看得我淚水流不停,感慨曾經的感觸那麼多.他們的電影和封面一樣,是如此細膩。
每次看到爸爸這兩個字,我都感覺既陌生又親近.小時候對爸爸的記憶很模糊,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愛,關懷,我和他以前多麼好。
如今,一年一次的見面,讓我覺得我和他怎麼就疏遠了呢.我總拒絕打電話給他,和他出去,是怕增加心中的那份不安的情緒吧,我想不好該要怎麼做,所以我選擇不去面對。
爸爸的含義,我終究參不透人在江湖,真的身不由已吧..天恩后來說,他用了一分鐘加入黑社會,卻用盡后半生想要退出來。
某些人,也許只消一眼就愛上一個人,卻終其所生去懷念那個人。
是不是就像人家說的,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而已。
其實我不喜歡模糊的結局,我拒絕幻想,拒絕變數.我需要一個定格的畫面,親眼看見的幸福
张艾嘉的片子,有些个套路,比如苦衷啦,隐瞒啦,直到发现真相,而爱人已不在那种。
本片的风格有点怪,基本上可以砍成三段。
相识一段,是比较无厘头的风格,甚至加了刘若英的两段唱,不知为何。
女儿的成长期,是比较温馨的,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熟悉戏剧的人都应该想到,越是幸福温馨结局就越惨,这才叫冲突,这才叫戏剧效果,是吧?
所以,接下来第三段的发展也不出所料,比较沉重。
但结局又把这种沉重化解了。
所以我看不懂张导演到底想表现什么东西,一个好爸爸绝对不是李天恩那样的,这纯粹是一个都市童话而已。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片子和张以前的片子一样,有些矫情。
张艾嘉追求的是一种完美到极致的东西,但我偏偏是不信完美的人,于是,我也就没有被感动。
结局的处理也值得商榷,把完美的东西打碎,才是现实。
现在这个结局,太CCTV了。
在这个被删减过的电影版本里面,不仅看到了完整的故事,找不到太多剪辑上的瑕疵或者情节上的断裂,甚至不完整的结局里面依然让人看到了那束强而有力的光。
确实是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尽管从表现形式上而言如此的黑色幽默。
故事的情节不算特别出奇,话题甚至都很老套。
而张艾嘉的过人之处在于用了几组很好的冲突来表现整个所有人都知道是虚构却非常乐于深信的美好故事之中,为一些很巧妙的细节暗喜,也为很多感人的部分落泪。
冲突一:男性与女性男主角李天恩是黑社会老大,长在单亲家庭之中,母亲是为黑社会兄弟疗伤的医师,是整个圈子里难得出现的女性。
“父亲”这个角色对李天恩来说一直是缺失的,这导致了他起初并不觉得自己可能成为一个父亲。
他的所有生活就是和兄弟们一起出去打架,母亲本身也已经缺失了,直到他遇到自己的妻子陈美宝。
而在李天恩决定和陈美宝结婚之后,他的私人生活就完全被女人所占据:母亲、妻子、女儿。
李天恩生活的两个面向就被男人的群体和女人的群体所掌控与主导。
他自己心里的天平一直在往女性的群体倾斜。
一切的动力都是来自他的女儿,李喜儿。
对陈美宝来说,父亲则意味着另外一种强力、权威和温情。
他毫无悬念的严肃而温暖,与李天恩母亲身上的有爱而无法言说完全协调了起来。
可以说,整个片子里面所有的异性关系,在形式上都是冲突的。
冲突二:事业和家庭男性和女性给李天恩带来的冲突的实质,是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
兄弟是手足,女人是衣服。
衣服和手足对男人来说到底哪个更重要,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每一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对这个看似严酷的黑社会老大来说,都是把他不断推往家庭的力量。
于是,他只花了一秒钟决定踏入黑社会,却用了一生来走出黑社会。
人都是因为得了以后,才开始失去,才开始珍惜和争取。
冲突三:黑色的古天乐和白色的刘若英张艾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很明确的指出,之所以再度让古天乐和刘若英搭档就是因为两个人一个黑一个白,很有戏剧的效果。
古天乐诠释的古惑仔的形象已经很经典也足够深入人心,刘若英的清新纯美也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她的认识。
固有的形象是需要借用的,但并非是导演想要表现的主题。
硬汉柔情和弱女的坚忍,是张艾嘉更想表达的东西。
比之《生日快乐》里的小南和小米,古天乐更能在《黑爸爸》里体现他的演绎优势,刘若英也能更多的远离“结婚狂”式的悲情,展现她在演技上过人的张力。
如果说《生日快乐》只是奶茶写的日常小品,《黑爸爸》则是在玩世不恭的黑色气氛中,把一些残酷和一些温情,统统幽默了一把。
冲突四:警察和黑社会老大有古惑仔的地方当然就有警察,每次也都是警察在根本上改变李天恩的命运。
然而出场最多的那位警察不仅和李天恩本身没有仇怨,甚至他的儿子最后成为了李天恩女儿的心上人。
很多时候,最懂得所谓罪犯的人恰恰就是看起来和他们势不两立的警察。
所以,这部片子里面警察也绝对不是以古惑仔的对手的形式以负面的形象出现的。
从塑造警察形象来说,这部片子也非常的正面有力,很难得。
冲突五:关公和耶稣然而说到底,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冲突,本身也是香港特性使然。
张艾嘉会选择古惑仔这个极度典型的香港主题,更重要的目的当然是在表达对香港特性的一种理解。
李天恩本身是两种符号交互的产物,以黑社会为代表的传统香港文化和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
他可以为了让女儿上好学校而受洗,每个星期去听讲道,却不影响他每天出门拜关公。
陈美宝在向女儿解释这个情况的时候,用的是“义气”和“仁爱”两种价值互不冲突作为让女儿在父母的信仰之间找到平衡的方法。
这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逻辑,然而实用背后同样存在一种深层的影响力。
最终李天恩真的走向了外国的神,香港也确实走向了西方。
然而女儿虽然很早皈依,很早能对父亲讲道,却也会因为义气二字出手打人惹祸。
骨子里自身原本的文化传统,并不会真的因为形式上对信仰的丢失而完全被忘却。
香港同时顺服了两个体系的信仰,也最终在自己的不断调整中找到了平衡点。
人心最终只要向善都是好的,信仰不是标签,要教会人们的最重要的道理是宽容。
尤其对现世来说,排他并非是带来幸福的路径,信什么神绝对不是让人和人之间相互疏离,或者贴上一个个带有社会分层色彩的标签。
我们最要紧的是懂得宽容与理解,而非留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后便绝尘而去。
宽容的最后,是一种共融的不再孤独的幸福感。
如果说《伤城》仍然在把“失城感”的主题不断重复的话,《黑爸爸》则已经走出了那段叙述困境,指出了港人现在的心理定位。
父亲的失场因为女儿的出现而终结,于是自我本身完成了从无所依傍的状态进入了新的认同塑造并已经看到了确切的方向。
诚如某位业师所言,中国人不必为自己没有成熟的宗教体系而自卑,因为中国人并不缺少信仰。
只是,对融合和宽容的期待可能是女导演才有的慈悲与理想主义吧。
张艾嘉同样也是提到了选择性死亡的问题,如何向死而生。
这个命题很有宗教感,而在此刻看来又有特别强的鼓励人的力量。
我们选择失去与放弃恰恰是为了成全与拥有。
永恒永远在“无”之中,而不在“有”之中。
舍于是得,无欲而刚。
有人说:想耽误一个女人,就给她一面镜子.想耽误一个男人,就给他一个女儿.我却想说:神啊!给那些坏人一个女儿吧!
我用一半的时间看了上半截,然後被人叫去了本市最热闹的酒吧里与相识、不相识的人把酒言欢,再已经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被前男友送回家,在凌晨2点37分,从13楼飞奔而下从最北边向最西边投奔他,第二日,中午回家,在床上接上了这部电影的下班段。
好吧,我要说的是,我放不下的人,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我还是说不上一个这样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只是,我一直面带笑容,觉得温馨和美好,果然没有辜负这个经由千辛万苦才改来的名字“我们这一家”。
它显得那麼的私有化,却又让人觉得能融入其中。
幸福得让人嫉妒,嫉妒得让人遗憾。
突然之间,我希望自己不曾这样拥有过,那麼即使最後就算是失去也不会太过悲伤。
李天恩要离开的。
从一开始就知道的结局,怀着这样的遗憾,从最开始到了最後。
原来,即使能够预见未来,也还是会充满遗憾。
我们对在身边的事物永远充满着贪心,无论如何,都有不能满足的事情。
美宝,是一个让人觉得可敬的女人。
她勇敢得义无反顾。
大学教授家出生的女儿,应该朝着香港最出色的律师职位前进的女人,做着常人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她一见钟情,她未婚先育,她嫁给了黑社会老大,她忍耐着被判,她不顾后果开着车冲向了自己许诺要永远在一起的男人。
在爱情这场战争里,她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不知道。
那个当初离家出走,拿着行礼说着要成为最後一个的女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凭借着一个小生命就将这个男人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我们只看到了结果,却不知道,这个女人是不是在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偶尔也会放下冲动想象过今后的生活将会有着巨大的不同,是不是在多年后女儿被朋友孤立的时候後悔过曾经如此匆忙的下嫁此人,是不是每晚数下一根一根头发时也在是原谅还是离开之间徘徊。
终究还是舍不得。
第一次。
第二次。
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如何让身边爱着的人对自己不离不弃。
这是个难题,很多人用一辈子时间都解不开的难题。
倘若你不愿意妥协,那麼在没有程式可参考,没有规律可遵循的情况下,除了靠自己,必须还要依靠那异于常人的运气。
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运气来的时候就应该要好好珍惜。
在耶和华面前,许下承诺的两个人诚恳的说着永不分离,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总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请不要言及永远。
她最终成为了那个家里最後一个女人。
在波澜壮阔的前半生过后,在女儿的婚礼上,转动着无名指上戒指的女人不知道是否後悔过。
才爱了一半,还有一半的时间,应该如何度过?
李喜儿也是值得让人羡慕的女子。
她从一个男人过渡到另一个男人,没有经受半点挫折。
运气好得让人从羡慕得有点嫉妒了。
这毕竟只是电影,我们不是美宝,也不是李喜儿。
不过,可能,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像李天恩这样的男人。
改纹个hello kitty
李天恩和美宝的相遇相爱让人想到《让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看过《让》会觉得这个桥段还满有意思的,可惜,我已经看过《让》了……虽然故事有了一个黑社会的背景,但电影仍旧很张艾嘉。古仔还是在《门徒》里面的表演更shock。
一个从前笃信关公的古惑仔最后在主的恩荣下重获救赎。影片前半部真的值4星,即便一如既往是张艾嘉电影过于明显甚至泛滥的文艺范儿矫情,以及各种刘若英没来由的音乐剧桥段和古天乐没来由的主观银幕自述……,但影片依旧充满张艾嘉标签式的丰富的细节、缜密的编排和充沛的情感;影片是对黑帮解构题材(《江湖告急》)和传统黑帮父女舐犊情深题材的再创作;片中古天乐、刘若英,以及古母苗可秀三人似乎都可展开故事丰富的人物小传,因此每个人物都显得真切立体。及至影片进入到古天乐正道事业遇到滑坡,剧情走向开始变得乏味无聊,直到影片结束。张艾嘉的“常青”绝不在于其出色的天赋,而是在于其超出常人的勤奋,这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资深艺人。影片对于女儿的选角非常失败,一个整容脸……,人物塑造也比较塌陷,是一处败笔。
只是希望做一个好爸爸,奋斗半世,嗯嗯,一个好爸爸,感动
第一次哭,我不知道,是你告诉我的;第二次哭,你不知道,而我已经没法告诉你。这句话我差点哭出来,但是尼玛这结尾也太搞笑了,嘛玩意。李喜儿简直就是越长越难看!!!
呵 古天乐还拍过亲情题材 厉害了 我以为几乎都是警匪片 入江湖易出江湖难哦
浪子回头金不换,一物降一物
出来混的,欠的总是要还的!香港圈套。救赎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如此而来,你懂了一个女人怎么爱一个男人,也懂了一个男人如何矛盾
关于家庭、亲情的小煽情片,文艺范儿+搞笑元素,值得一看
这……
很无聊的表达~
离<生日快乐>已经一年半了,然后我觉得张艾嘉其实真的不是什么才女
剧情有些牵强,逻辑漏洞不少。这让我想到了张艺谋的《英雄》,主题很好,但其实超烂。
老爸被抓后,跟警察两人各掏出自己儿女的照片聊天
一部很特别的作品,用小品剧的方式讲述一个黑帮大佬想退出江湖却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窘况。古天乐的表现值得一个影帝提名。
李天恩或许不能算是一个好爸爸或者一个好丈夫,但很多地方我还是觉得好感人~><
如果以后中国的黑帮片不再有纹身我就说好纹身太土。
张艾嘉就是张艾嘉。古天乐都长大了,影帝迟早是他的。
乱炖,四不像。古天乐搭上台湾的文青们,作品莫不充满矫情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