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
Kursk,潜行浩劫96小时(港),深海救援(台),潜舰K-141,The Command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主演:科林·费尔斯,蕾雅·赛杜,马提亚斯·修奈尔,迈克尔·恩奎斯特,马克斯·冯·叙多夫,奥古斯特·迪赫,史蒂芬·威丁顿,潘妮拉·奥古斯特,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库尔斯克》的故事聚焦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沉没事件。彼时进行作战训练的库尔斯克号艇内鱼雷自爆,118位船员全部罹难。事件也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潜水艇事故。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之一,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像“泰坦尼克”号超级油轮一样,库尔..详细 >
依导演的能力,其实可以做得比这好吧?现在看来完全是一部标准样式的灾难片,平铺直叙,亮点稍欠。另外全程英文对白是什么情况,这不是俄罗斯的故事么?
脸老师真好看,穿制服的脸老师更好看!
2019.06.07
又尼玛合伙黑俄罗斯!
节奏有问题,这么好的题材,拍得清汤寡水的。
真的好气 生命在国家面子前面一文不值 本来可以挽回23条生命 可以让23个家庭美满 艹 只想艹 MMP
法国投资丹麦导演用法国演员说英语讲俄罗斯故事
多少还带着点政治倾向... 洗脑总是这么悄无声息的。 影片拍得不错。4星
绝望的事故,电影一般
抛开剧情,法国投资,丹麦导演,加上来自英国的脸叔法国的邦女郎和一群北欧演员去拍俄罗斯的故事。23333
最后绝望地让人窒息
英文台词 意识形态 黑苏联有点把观众当傻子了
(4.0/10)库尔斯克号的意外和救援就这一事件本身来说并没有多少值得书写的必要,又因为不存在幸存者或促成现实的改变所以也无法通过其他人的牺牲来达成某种救赎。类似题材有的拍成了传记,作为传记死亡并不是失败而只是必然的归宿。也有的将矛头直指漠视生命的陈腐体系,这种情况下还是出事的国家自己拍出来自省比较常见。由对立方甚至哪怕是新近才解除对立的一方来拍,总会饱受批评的,因为电影的意义并不只表现在自身的美学价值上,也表现在它反映的社会背景中。另外这剧本编得也的确是毫无头绪。两次变画幅的操作成了唯一的亮点。
如果真的想大家说的,这些人并没有撑这么久,也没有这么戏剧性的,差一点就能撑到救援,那也太悲哀了吧?其实,爆炸后,沉船后的一切都是猜想了,无人生还,无法证实和证伪了,可一群被牺牲的人(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是为国牺牲的),还要被各种意识形态利用,消遣,当枪使。柯林叔实在是太帅了,对这样的英国佬,讨厌不起来。
鱼雷刚爆炸时,为不再发生切尔诺贝利悲剧,艇员为冷却反应堆挺身而出;剩下的人在冰冷和黑暗中等待救援。同时,救援艇的备用电池卖给了美国人装在泰坦尼克号上,充电需12小时,军方指挥阶层却在绞尽脑汁欺骗“稳定”家属,拒绝外军的帮助。《切尔诺贝利》《库尔斯克》《伊卡洛斯》……国家面子重于民众性命,人为或突发的灾难无法实现预测和模拟,可苏俄历史中的悲剧总是惊人的相似。 画幅变化很切实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城昔(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01031/大副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Find another man to love, for I'm the moment in your life but you are my forever.”总以为结局好的,但是现实就是残酷。所以喜欢看电影,因为它虚幻,它告诉你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老毛子的真实灾难故事被别国拍了,所以不知道真实还原度有多少;其次,作为灾难题材来说未免节奏太淡定了吧。针对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核潜艇沉没这件事本身来说,我是痛心的,但此片没改编好也是硬伤,很多情节流于表面,看罢我都没能找到哪个点去深思。启程前的婚礼狂欢、沉默求救以为相安无事却继续遭遇爆炸、家人争取营救政府拖延、全员遇难、开追悼会。。。嗯,就这样完了。
2000年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演习,鱼雷爆炸,躲过爆炸的船员集中在尾舱。俄海军装备不足,救援失败,为了保守军事秘密,拒绝了西方的救援。船员在尾舱与漏水、缺氧作斗争。最终全部未能坚持下来。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灾难性的场景表演,生动地反应出来,对当时的国家、世界、家庭都有所展现。
看完心里憋
丹麥導演找來一群法國、瑞典、德國、英國演員拍一部俄羅斯題材的比利時電影,怎看都覺得捌扭,2019.06.08@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