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狗为何跳楼?
因为主人工作时总把它锁在狭小的阳台。
狗如此,更何况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鞋盒子”公寓的人。
当然,这样离奇的事件也只有在马尔克斯生活的拉丁美洲才会如此“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提起阿根廷,我们会想到足球、会想到探戈,但很少有人会记起这个国家曾经的繁荣,就像今天很多人热衷于移民澳洲一样,一百多年前,阿根廷也是春风得意的发达国家。
本片开头的独白,既是男主角的内心写照,也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这个城镇化畸形发展的国家其建筑是多么的奇葩:现代的、过去的、未来的;豪华的、简陋的、破旧的。
混搭的建筑风格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得到了最天马行空的融合。
这片光怪陆离的土地是一切离奇故事发生的温床,就连这儿的狗也如此有个性。
它的自杀导致男女主角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集,两人分别为受伤的行人打电话叫救护车。
从短暂的秋天,到漫长的冬天,再到久违的春天,本片的风格就和显示季节的字母一样俏皮。
《在人海中遇见你》可以说是阿根廷版的《向左走,向右走》。
看过漫画、也看过电影、甚至还买过手办。
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受几米的影响,但拉丁风格的《向左走,向右走》却多了几分随性和洒脱。
女主角很喜欢看一本叫《威利在哪里》的插画,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知道找的是谁,都找不到他;那当我不知道要找谁时,我怎么能找到那个人呢?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都市男女的心声,寻寻觅觅很多年,却不知道要找的那个人在哪儿?
如果真的存在缘分,那么一定如几米所说:“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所以当她希望有人停下来看她设计的橱窗时,路过的他刚好在窗边驻足;所以当他和她在路边停留时,导演画了一个小小的心;所以她和他在各自的屋里同时看伍迪-艾伦的老电影;所以当他和她同时在侧墙处新开一扇窗户时,看到从巨幅内裤海报中探出头的他,她会心一笑。
看《向左走,向右走》时总担心男女主角会一直擦肩而过,看本片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即便因为停电,网上聊天的两人错失了留下电话的机会。
我想,一定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过于慵懒的缘故。
最后的相遇来的很突然,依然是“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就那样随意的一瞥,便看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穿红白横条纹的“威利”。
在人海中遇见你,四目相对,笑容是如此甜蜜,传说中的幸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的城市什么时候能告别电线,是哪个天才用建筑物挡住河流,用电线分割天空,那几千米长的电线真的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吗?
还是把我们隔绝在自己的空间里?
移动电话侵蚀着这个世界,它承诺会让我们永远沟通顺畅,文字信息、新的十键输入法系统将最美妙的文字转化为原始、局限和以及蹩脚的字符,空想主义者认为光线孕育着未来,他们宣称,我们能够在办公室操控家里的暖气。
没错啊,因为我们回家时也没人在等我们,欢迎来到虚拟关系的时代。
”
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看电影,以为习惯了孤独,其实心里偷偷地渴望遇见另一个人。
偶尔勇敢地尝试,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伤了心,于是又默默地缩回壳里,回到一个人的状态。
不是没有过可能,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让自己由衷开心起来的人。
遇见你,仿佛耗尽了我最大的运气。
只差一点点,可能就永远地错过了,也许自己还不自知。
生活好像被点亮了,阳光照进了房间,只是一起做一些简单的事,好像就无比地快乐。
真好,可以每天都看到你,跟你分享一切。
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快乐。
没有很强烈的喜欢,某些情节却有不可遏制的抵触。
女生吸烟,然后咳嗽,嗑药&性……这些本该有些回避的东西,在这部影片中太过浓郁,甚至渲染。
而且,阿根廷的色调是那样灰暗,观影过程给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难免让人心生厌恶,几度看不下去。
故事情节没有什么新意,从开头就可以猜到的结局。
每交一个新朋友的床戏,感觉主人公太随便了。
他们的生活中就是吸烟和嗑药。
没有一点新的东西注入,整部影片或许是那些生活在逼仄空间都市年轻人的写照,反射出他们的压抑和无聊。
生活如一潭死水一般,有如那句话所写,有些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
对爱情的理解仅仅期待为相遇就心动,没有太多深层次的东西,看完没有内心毫无波澜,或许正是这样,才让我们对有阳光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反思。
生活也是如此。
像极了每一个人。
年轻人,走出房间,看看世界。
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读书健身,就如新开辟的窗户,阳光洒入,灵魂重生。
4年意味着48月35040个小时和一个错误的人在一起,慢慢地消费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想到这里她多么希望她的大脑和她的电脑一样工作正常,点点鼠标就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
她没有换城市来疗情伤,还是住在原来鞋盒式的公寓里,她通过拍照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寻找不易被发现的美。
她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人,她不停地约会,最后觉得约会就像麦当劳里的自助餐,它们在图片里看着又大又好吃,但每次在现实生活中约完会后就像被麦当劳的巨无霸骗了一样。
但她没有放弃,她相信真爱最终会找到她,在这之前她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一天,他找到了她,虽然相隔很远,真爱会让他们在一起!
#紫粉太阳影评# PS:真爱会找到你,你会发现那人曾是你的朋友。
(略有剧透)本来只是因为这是难得一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拍的本土电影才会专门翻出来看,对这座城市有太多太多的情感。
男女主角所住的Santa Fe大街真是让人没法不回到过去,这是所有BA人都知道的从0到5000号贯穿这座城市东西的大街,无数的咖啡店,设计师店,皮包店,餐馆,公寓,还有各种各样让人流连忘返的橱窗.......在这里住过的人都知道:BA, 和大多数拉美国家很像,曾经辉煌得在20世纪初就有了12车道的大道,可现在这“南美的巴黎”却破败的像影片中那些画面一样,无数的电线,鞋盒子般的公寓,破旧的外墙,和一些昭显着当初辉煌的建筑印记....; BA, 又不像其他的南美城市,她是阿国唯一的大都市,大多数愿意追寻梦想的年轻人们都不怕孤单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就像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一样。
这座城市甚至有和纽约SOHO类似的设计师街区Palermo,影片中的天文馆就在那里,还有男主角和那个会多国语言的金发妞一起吸烟的餐馆也是那儿附近....这座城市的气质也决定了,有这样的男主:专情,有爱心,文艺,却敏感;也有这样的女主:忧郁,执着(就是不去顶楼吃晚餐),宁愿寂寞也不随意表露内心....他们的相遇大概是必然的吧,即使是无数次的错过,即使是男主最后没有那样的行为(不多剧透了)....除了关于BA的回忆,想必影片中的各位男女配角和场景,甚至独白,城市中敏感偏执的男女们大约都有或多或少的共鸣,这也是在前一小段冗长的单角戏后,吸引我持续看下去的原因之一。
PS, 几百年不写影评了, 阿根廷最近几年难得除了几部好片子,值得一看。
男:紧邻高楼旁,是一栋小公寓。
一栋有特色的楼房,被法式建筑包围着。
在法式建筑旁的,是一个没有所谓样式的房子。
这些个不规则或许正反映出,这就是全然的我们。
一种没规则可言的美学与德行。
这些建筑物,描绘着没有逻辑的思维,展现出糟糕的空间规划。
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我们没有任何主张要这些建筑变得成如何如何,我们生活得好像把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成转机航站。
我们创造了一个“客居文化”。
建筑物越盖越窄,同时分割的住处又更小了。
规划整齐画一的号码房公寓,五个阳台房间排成一列,娱乐室、仆役房、储藏室,被并入套房组合的公寓大楼,真可谓“鞋盒式套房”。
像是所有的人工制品一样,人们居住的建筑物也是有区分的。
有前栋、后栋,高楼层与低楼层,幸运的有权势的就是可以拥有独门A户,甚至再多一个B户,糟糕的是公寓住户要在一整个字母表列中寻找。
现实条件中,很难同时找到又有景观又明亮的。
怎么可能期待都市又重回到当初发展的河畔呢?
我确信分手、离婚、家庭暴力,有线电视台播放太多这类色煽腥节目,乏味的传播信息,整个让人无力。
冷漠、沮丧、自杀、精神病、恐慌发作、肥胖、紧张、不安感、忧郁症、压力和需要久坐的生活形态,要归咎于建筑师和建商。
除了自杀以外,我经历了这种种的疾病。
这就是我的套房,400平方英尺。
悲哀的是,仅有一个窗对着一个呼吸困难的肺。
圣达菲路,1105号,4搂,H房。
我坐在计算机前已经10年了,却感觉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网络是不是我的未来我不知道,但我已迷“网”多时。
我设计网站,这是我的电子世界。
我不知道我进入这行是来得早还是来得巧,但总之我很忙就是了。
因为恐慌症看病,我开始帮我的心理医生做网站。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星期要见他两次的原因。
打药丸游戏是为了失眠病患对抗用药成瘾问题做的。
我的心理医生告知我恐慌症复原的方法。
由于一再发作的恐慌症,我曾把自己锁在公寓里好几年。
在专家级里,我赢过17次冠军,4次全胜,9次破纪录。
在温布尔登网球赛中,我击败网球天王费德勒4次。
我变成电影《教父》中的教父,我完全被孤立,我恐惧着。
我的医师帮我想了一个度过难关的对策,针对我害怕恐惧的都市:去拍照。
透过对这城市及人们重新认识的方式去发掘这城市内在的美好之处,同时训练着观察力的敏锐与否,或是透过别种方式来观察。
但我捆住了自己。
我不搭公交车或出租车,极少次坐地铁。
我从没搭过飞机,我都用走的。
带着我的救生背包,里面有:千万像素等级的莱卡D-LUX 3相机、强效解忧剂、强效抗生素、关节止痛药、太阳眼镜、轻便雨衣、21种功能的瑞士刀、装有电池的手电筒、保险套一组三个、400元的小额现钞、60G的ipod(里面有超过8000首歌)、3片塔帝的DVD(早期法国搞笑哑剧)、笔记本和塑制纸卡...上面指示如何处理意外事件的流程,或是恐慌发作。
这包包重5.8公斤,是我体重的7%。
女:我当过两年的建筑师,但什么建筑也没做过。
没盖过建筑物,没盖过房子,甚至做浴室...一件也没有。
只设计过不能住的模型,甚至比例问题也没真的做出来。
我也没机会去接触其它的建筑物,念了四年建筑全部没用上,尽管我努力的撑着。
如果我的生命是一场纸上游戏,我必须退后走五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还呆在这里。
杂乱的人生被装在27个盒子里,坐在12公尺长卷的泡泡裹条上,跟这么多凸出的圆泡泡一起,只有我不会“砰啪”的一声爆。
这是我新搬入的旧“鞋盒”。
最可笑的就是只有五个阶梯的所谓“双层公寓”。
很怪异的还有半片窗、半个阳台,一整年太阳也照不进来。
圣达菲路,1183号,8搂,G房。
像胃发炎一样。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是我最爱的建筑物。
这是最好的地方,也最有趣。
用我最喜欢的建材做的——混凝土、钢铁和玻璃。
这栋是全世界里极少数建筑地基底用等边三角形的。
它的设计是从土星及其外环得到灵感的。
即使大多数人看它像个飞碟。
我进来看,是期待着起飞离开这个世界。
但事实上,天象仪把我的方位指了出来,提醒我,我的世界并没有绕着我转。
我是一颗星球里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宇宙中,在银河里的一小点。
如同成千上百的银河系从宇宙分裂出的一部分。
这提醒了我,我是永恒的、无限的整体宇宙的一部分。
在重返建筑师工作之前,我现在在做橱窗设计师,借此转移我脑中纷杂的想法。
我相信这些橱窗就好像我遗失的部分,它们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一个可以抽象化和施展魔法的空间。
它们映射了我内在的一部分,在此同时,这些默默无名的人能使我镇定。
或许有点蠢,但我深信:如果有人停下来欣赏,是因为我,才引起他们注意的。
我14岁时拿到这本书。
伟大的作者,请宽恕我,这是一本影响我生命的关键书,是我恐惧人群的原点。
这书里画的是真的存在的。
它戏剧性的描绘着,可想而知的恐惧是,我会是在百万人群中迷失的哪一个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解答出谜题中的一个问题:“威利在城里”,我找到威利在买东西、在机场、在海滩,但威利不在这城里。
或许我的焦躁遮蔽了我的视线,所以我很疑惑:当我知道谁是我要找的那个人时,而我却找不到他;当我不知道谁是我要找的那个人时,我如何找到那个人?
男:七年前,我的女朋友去看她爸妈,在美国纽泽西,她想在那儿停留几周。
但她打电话回来,要我镇定的听她痛苦的说,她不会回来了。
美国是她的新家,而且她也体会到她是非常美国化的。
真奸巧,把阿根廷贬下去,就觉得她很美国,事实上是我和她的狗不足以留她在这里。
为了她美好的目的,她也离开她的狗。
她认为转换语言对她来说很难。
刹那间,我失去了我爱的那个女人,和我坐飞机的能力。
女:你怎么可以跟别的人亲热?
在一起四年,真是一个愚蠢到不行的结局。
四年是48个月,1460天,35040个小时,都跟错人了。
有天晚上我看着他,领悟到所有的事,第一次感受到他是如此的疏远,好像他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
突然间的害怕,我怎么单独的跟一个陌生人在一起?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
在同个屋檐下,我却被遗弃似的和他生活在一起。
在同样的镜子前,四年多了。
男:网络让我接近世界,但也让我远离生活。
在网络里,我可以汇款、读杂志,用网络下载音乐及听电台广播,在网络点餐、在网络看片子,用网络聊天、用网络做研究,玩在线游戏、看色情网站,还有找...狗狗保姆。
女:我跟聂鲁达的关系对应了我的电子年龄。
在开始交往的那一年,我买了相机。
这四年来拍的档案数——第一年拍了380张;第二年176张;第三年97张;第四年,也是最后一年,四张...简单的理论,时光不能倒流,我的四年就是38.9Mega的档案大小,如果我的脑袋运转可以和我的Mac一样,按一个键就可以忘掉这一切。
男:在21世纪最令人沮丧的莫过于面对一个空荡荡的电子信箱。
幸运哦,有朋友从阿曼写信给我,他刚好也要去也门,需要我去帮忙提款9500万元,从某个地方银行。
他有一阵子没写信了。
这真是一个没道理、单向发展的朋友关系。
女:在我有电梯恐惧症之前,我曾去城里的卡梵纳大楼参观,我很正常的坐电梯上到15搂。
这城里最美丽的超高摩天大楼有31层高,在1930年末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
这建筑物在历史上可以非常突出显著,但它却隐蔽着。
可琳娜卡梵纳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出身于富有的平民家庭,当她与一个年轻的贵族相恋时,遭到安氏夫妇反对并从中破坏。
安氏最重要的地产是山克拉门都大会堂,他们盖了个教堂,后来变成他们安氏家族的祠堂。
安氏大宅院在公园的对面,当他们计划盖栋新建筑紧邻着大会堂(并与大会堂相对),此时,可琳娜卡梵纳卖掉三处农场,并盖了一个超高摩天大楼,只为了一个理由——想让安氏的大会堂见不得天日,并且让安氏从大宅院处看不到大会堂,只能看到“可琳娜卡梵纳巷”。
我生女儿的话,一定帮她取名叫可琳娜。
男:从水泥墙发芽而出,在不该它们长大的地方长大,坚韧不拔的往上长,展现出意志力与尊严。
这些不好种的、野生的,植物学家都不知如何分类的,却有着奇妙的、蔓生的、诡异的美丽。
它们装饰了这些极其灰暗的角落,没有特别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拦它们。
这象征着什么?
失控的生活。
这些似非而是的理论,促使我面对我的弱点。
报名游泳以来,这是第15次。
但这第15次,我不要去。
我爱游泳,但我讨厌游泳前跟游泳后的每件事。
我讨厌淋浴的前前后后。
我讨厌脱衣服穿衣服。
在冬天要吹干头发,湿的浴巾放在包包里,湿湿的泳裤,湿湿的人字拖...我讨厌氯的味道。
我讨厌会员卡。
还有用药调查,有必要让别人看我脚趾间有什么吗?
我讨厌有人在水中尿尿。
我讨厌泳帽和蛙镜,让你戴起来一脸痴呆样。
而我最讨厌的,就是泳池里满满的人群。
女:毫无疑问的,所有的建筑都有没有用的一面。
不是在前面就是在后面,公用墙或边墙。
大面积的表面外观隔开我们的视野,在瞬间的视线中飘过的破乱的烟雾状霉斑。
“公用墙”展现出我们最恶劣的特质,它们反映出容易变质的、会破裂的、不长久的解释,像是我们从地毯下扫出来的脏东西。
唯一能回忆的,就是这些都是很优的建案盖出来的。
坏天气侵蚀多时后,这些墙像是在广告滤网一样。
“公用墙”被用来当做广告的另种媒介。
好看的广告并不多。
通常,这些广告可以指点我们距离还有多远。
超市,往下走,再往下走;快餐店,在这边左转。
乐透广告给我们中大奖的希望。
最近,这提醒了我们从没想过的入帐机会——闲置的空间。
有个方法可以解脱住在鞋盒式套房的压迫感,一个逃生路线。
所有的逃生路线都违反了规定,但都市计划章法有规定必须清除违规的地方——一些很小的、违建的、不安全的窗口,也可创造奇迹般的日光浴,让光明照进我们的黑暗。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成没有电线的都市?
怎样的天兵才会堵死河流,并把房屋跟天空布满电线?
几公里长的电线把我们捆在一起了,还是把我们隔离?
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地方,手机通讯大举入侵这个世界,还允诺我们随时可以联机,文字信息、新型10键输入法,把最美妙的语言转换成信息,取代了原始的、有限的母语字汇。
我们的未来在光纤网络,说起来还真梦幻,他们宣称,未来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操控家中的暖气机。
没错,当我们回家时,也没半个人在等门。
欢迎来到虚拟人际关系的年代。
收录自QING.WEIBO.COM 查看原文
阿根廷的电影,看见自己未来系列。
一个需要吃抗抑郁药的女主和一个需要吃抗抑郁药的男主。
生活在一样黑暗的只有一扇换气用的窗户的四十几平方的小公寓里。
两个死宅,女建筑师在做橱窗设计家里摆满了塑料男模,社交恐惧,幽闭恐惧,只走楼梯。
男网页设计师有一个5.8kg占体重8%的救生包每天背着,到脊柱出问题,不乘坐交通工具,只走路。
都爱游泳,会私自在墙上开窗,会想自己动手试一下,会停电马上去买蜡烛,点上就来电。
算是一个爱情电影吗?
然而电影前80多分钟男女主都没有认识,就是平静的双线条叙述着两人分别的生活。
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爱情上,那么爱情的叙述少之又少,你可能会注意到两个人的帽子在擦肩而过时那颗心,可能会注意到男主在女主的橱窗前驻足,或者是在留电话号码时的停电。
结尾是给所有在等待缘分的人一个交代吧,世界上是有那么一个人的,跟你一样的,你在找的等的那个人,愿你在窗前凝望时,他刚好出现,然后两个人都变成更好的个体。
比起爱情是更加文艺的电影吧,男女主的独白甚至无关的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比起爱情更加现实的电影吧?
故事发生在发展不完善人口密集的城市。
“高楼挨着矮楼。
设计合理的挨着设计不合理,法式建筑挨着毫无式样可言的建筑,这些不规则,或许就是我们自身的绝佳体现,即使在审美和理论上不和谐,这些毫无逻辑可依的建筑,展现了城市糟糕的规划,正如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们将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做中转站,创造出客居文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张张建筑的动态图生硬的路过,背景音乐更多的是简单的节奏,偶尔还有施工的敲击声。
有的是地上的视角,有的是高一点的视角,有的建筑在建造,拍摄的片段也只是相机角度都不会转动的,工人站在平台上偶尔动一下,表示这些片段不是照片……“房子越盖越小,里面的居住空间就更小了,公寓的大小决定了房间的数量,从带阳台,娱乐室,佣人房和储藏间的五房式公寓。
到只有一间房的鞋盒式公寓。
"讲这里时五房式公寓用的是建筑效果图……“正如所有人工制品一样,我们的住房也是有差别的,有前有后,有高有矮,有权有势的人的门牌号为A或B,门牌号在字母表里排的越靠后,意味着公寓条件越差,现实中很难找到既有视野光照又好的房子,对着一个用后背对着河流的城市,我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我深信分居,离婚。
家庭暴力,电视综合症,交流匮乏,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抑郁症,自杀,精神衰弱,恐慌症,肥胖症,神经紧张,缺乏安全感,妄想症,压力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都归咎于建筑师和建筑商。
除了自杀我忍受着所有这些病症的折磨……”电影到这里,结束了背景音乐……开始的实际上还是男主的独白之后穿插着女主的独白,做了两年建筑师没有建过一栋房子,无论是大楼,房屋还是浴室……念了四年建筑系,并没有什么卵用……膝盖啊中了好多枪……“如果我大脑和我的电脑一样工作正常,我点一点鼠标清空所有事情”想让前女友的小狗习惯和别的同伴在一起,男主认识了托管狗狗女友,实际也只是觉得生活无聊在劈腿的玩家……走进又离开……留下孤独的男主和狗……独白再次开始,说着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长在墙上的植物“这里本不该是它们生长的地方,它们坚韧不拔的生长着,充满意志力和尊严,由于没有科属又是野生,植物学家也无法给他们分类,它们的美,奇特,旺盛,不循规蹈矩,装点了这些暗淡的角落,它们不顺从与任何事物,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们生长,相比之下,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弱点”女主独白失恋独白也是一样 “明媚的晨光,让我清楚地看到玻璃上的倒影,过了一会,一如往常一样,我意识到橱窗上的倒影是我,就像人体模型一样,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冷冷冰冰。
”春季终于到来。
“毋庸置疑所有的建筑物,都有一面是没用且毫无目的的,既不是它的正面也不是背面,是它的侧面叫做界墙,把我们分隔开的巨大墙面,让我们想起流逝的时间烟雾和污迹,界墙展示出我们最恶劣的特质,反映了易变裂缝敷衍的解决办法,以及我们扫在地毯下的灰尘,我们只在特别的时候想起它们,当天气不好时,界墙上的广告就显露了出来,界墙已经变成另一种广告媒介,但上面好看的广告并不多,总而言之,这些我们到超市和速食店的距离彩票广告给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希望。
最近这些广告又提示我们经融危机让我们无业可就,有一种方法可以逃脱住在鞋盒公寓的压抑感,一条逃生路线,和其他逃生路线一样,这也是非法的,一些违反城市建设的小窗子,让一些不可思议的光线高粱我们的黑暗。
”镜头停留在一个涂鸦上,上面蓝色的大大的写着“HOPE”“我们的城市什么时候能告别电线,是哪个天才用建筑物挡住河流,用电线分割天空,那几千米长的电线真的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吗?
还是把我们隔绝在自己的空间里?
移动电话侵蚀着这个世界,它承诺会让我们永远沟通顺畅,文字信息、新的十键输入法系统将最美妙的文字转化为原始、局限和以及蹩脚的字符,空想主义者认为光线孕育着未来,他们宣称,我们能够在办公室操控家里的暖气。
没错啊,因为我们回家时,也没人在等我们,欢迎来到虚拟关系的时代。
”男女主第一次交集就这么开始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这一个个密集的小盒子装满整个城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密封的,人们自闭,孤独,整天宅在家里,网络让我们接近世界,但也让我们远离生活!
如果你愿意打开你的盒子,也许茫茫人海中穿红白格子的wally就会在你醒来的某个早晨出现在你的楼下!
只要你愿意等待,愿意寻找,I believe 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
布宜诺斯艾利斯,我爱密集独特的高楼大厦,我爱那创意的广告墙,我爱每个造型独道的时尚橱窗,我爱白色墙壁上那一抹彩色涂鸦,突然就很想去这个白色密集创意感十足的城市。
抛开剧情不说,整部电影像是一张张明信片拼凑而成,让我有一种看#城市画报#的感觉,无论是建筑还是人物画面感都是我喜欢的style,很美很美〜这就所谓一部电影让你爱上一座城市。
看了侧墙,年轻导演的处女电影,放任自己过得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什么时间输不起,不必要去讨好谁,不必要怕自己的呼噜声会吵醒谁,只要我不是故意的就可以了,因为再怎么痛苦的事,不过是吃不下,睡不好,一个人蜷在角落慢慢的哭泣而已,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放任时间去流淌,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和兴趣去那么讨好一个人静静等你来的脚步,无所谓的打发着时间,看着片儿,睡觉前,翻几页书,没有人的时候,去健身房跳跳舞,一个人来去自由没有什么高尚的品质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成没有电线的都市,怎样的天兵才会堵死河流,并把房屋跟天空布满电线,几公里长的电线把我们捆在一起了,还是把我们隔离,因为每个人你都在自己的地方。
手机通讯大举入侵这个世界,还允诺我们随时可以联机文字信息,新型10键输入法,把最美妙的语言转换成信息,取代了原始的,有限的,母语字汇我们的未来在光纤网络,说起来还真梦幻,他们宣称,未来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操控家中的暖气机,没错,当我们回家时,也没半个人在等门,欢迎来到虚拟人际关系的年代我12点起床,因为我5点才上床,我应该去游泳的,我1点才吃早餐,我在吃关节炎止痛药,两点开始工作,我是网站设计师,5点吃午餐,八点要去复建,我吃了第二颗止痛药,电话铃响,谁找我让我高兴了下,打错电话的,现在我在吃晚餐,聊完天后,我要重敲脑袋,然后可以昏睡,明天要开始去游泳你离线了吗?
是的,很好,你今天做了什么?
心情调试中,被甩了又开始单身生活这个我很有经验,都可以写本书了,我是那种活在当下的保罗科尔和今天很不好,心情很悲的,我有个方法,天生就会的,遗传到佛教徒的基因,就是乐不要太乐,悲不要太悲我想知道你每天几点要起床,9点给你我的电话号码,9点叫我起床激励我去游泳给我你的电话号码
Where's Wally
我终于找到这部电影叫什么啦!当时看完就很想买《威利在哪里》那套系列书,结尾找到他时我哭得稀里哗啦。
外国版《向左走,向右走》,可惜情节拖沓,大量内心独白,十分沉闷。结尾yutube是亮点。
3.5 导演是建筑师嘛?
跟建筑、人的关系相关的小清新电影。不算矫情,打发时间看也还是不错。
我什么时候才能遇见你……
我有细红白条衣服
宅男终遇屌丝女
男屌丝,女宅女,都得具有那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对方的能力。
文艺
get到所有的梗……关于城市……建筑……橱窗……游泳……烟……《曼哈顿》……铁臂阿童木的心……where's wally……这部电影太美好了。
阿根廷王家卫企图描述互联网时代的文青吗?这是病,得治。
宅男宅女的爱情故事,附加城市森林的心理状态,不错的剪辑,相当棒的音乐。where is wally?
设定不错,就是有点无聊
妓女自杀的宠物狗,冰冷的人体模型,鞋盒式套房,铁臂阿童木,围巾地毯被子三用,中国绿茶。其余毫无触动
最后她在人海中一眼就发现了她的“wally”
不太能欣赏这种孤男寡女只靠描述两人生活加内心独白的片子 大文艺.
够无聊的,中美爱情文艺片最起码会有个段子,西班牙连段子都不加,谁看的下去啊?
人设还行,镜头挺好看,就是内容也太空洞了
遗憾的是没有多描述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的情况。在人海中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