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

ルックバック,Look Back -蓦然回首-(港),Look Back

主演:河合优实,吉田美月喜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4

《蓦然回首》剧照

蓦然回首 剧照 NO.1蓦然回首 剧照 NO.2蓦然回首 剧照 NO.3蓦然回首 剧照 NO.4蓦然回首 剧照 NO.5蓦然回首 剧照 NO.6蓦然回首 剧照 NO.13蓦然回首 剧照 NO.14蓦然回首 剧照 NO.15蓦然回首 剧照 NO.16蓦然回首 剧照 NO.17蓦然回首 剧照 NO.18蓦然回首 剧照 NO.19蓦然回首 剧照 NO.20

《蓦然回首》剧情介绍

蓦然回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令人怦然心碎的感人至深的有关于青春、梦想和友谊的故事。自信的小学生藤野一直以来都在校报上连载四格漫画,也因此享受着同学们的追捧赞美,直到她意外得知一个“家里蹲”不上学的同学京本,也想要尝试在校报上刊登漫画。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她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对漫画的热爱。然而,有一天,在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一切都改变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迷雾之境雨爱千金新撰组异闻录铁前篇想道再见枕边人神舟生命的选择天定情缘毛毯猫虫师续章王者联盟之神秘病毒王妃芳龄三千岁法律与秩序:组织犯罪第二季厄普肖一家第五季风尘舞蝶紧急救援假面骑士月骑彩色世界小旋风柴进之丹书铁券昨日之歌WEB短篇动画等着你一曲成名初恋未满内衣少女高岭之花宇宙战舰大和号梦境人生我为猪狂爱你,维克托第一季惊变28周光环:夜幕

《蓦然回首》长篇影评

 1 ) 大银幕再看,还是很感动

说实话有点惊讶,竟然能在本地看到三个观影团开同了一部影片。

那当然是选一个宣的最早、物料最多的啦。

最早看到这部作品,印象里是几年前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豆瓣和微博很多人都在推荐这部刚出炉的漫画,出于好奇我也找来看看。

于是我在一个豆瓣相册里看起了这部漫画。

一看作者是藤本树,印象里是“对他使用炎拳吧”23333是个稍微有点奇怪但对上电波就很喜欢的作者。

《炎拳》连载期间一直有追着看,那个时候某漫画app还没死。

由于只看过藤本树的长篇心里还犯嘀咕,这人也能画短篇?

看完了只想说,藤本树老师,我错了!

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身看起来像是平平无奇的青春漫画,但是在结尾突然来了一记标准的藤本树式脑洞,直接被击沉。

之后看到一些作品的解读,比如两个女孩是作者的分身,比如311地震,比如是对现实中京阿尼纵火案的映射(虽然老师从来没有承认过,但就当一份默默的哀思就好)。

之后又陆陆续续看了老师很多短篇作品。

简体版出版,也在第一时间购入。

观影过程心情也很复杂,时而陷在故事之中,时而又跳脱出现实。

动画和现实的悲剧交织,泪水几近夺眶而出。

电影整体来说还是满意的,漫画和动画两种载体发挥了各自的魅力。

电影的配乐很出彩,该留白的时候留白,需要情绪的时候很饱满。

推荐看了电影没看过漫画的一定去看一下,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一部能充分展现漫画分镜魅力的作品。

要说哪里不太满意,应该是藤野在雨中的一组镜头,没有漫画里的那副定格来得震撼。

或许人生而孤独,但希望大家都能遇见自己的藤野/京本吧!

 2 ) 这正是你我友谊的故事

吹爆这部电影,神作!

神作!

电影篇幅很短,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女孩因为漫画结缘的友情故事。

女主性格要强活泼,女二孤僻内向,看似水火不容的二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漫画,结缘,一个人画故事,一个人补充背景各发所长,铸就辉煌,像极了一家初创成功的公司,漫画发布连载像极了公司上市,那种喜悦用定格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两个人友谊的萌动与成长。

小学画四格漫画,女主觉得素未谋面的女二画的比自己好,暗中较劲精进了技术;女二一直崇拜女主画风,也在其中不断学习技巧。

素未谋面的两人,神奇的在正想进步,这种感觉真好,让我回想起了考研英语刘晓燕说她自己考研时有一个研友每天学习到很晚,她跟她较劲的故事一样,多年后两个人都功成名就讨论此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对方没有放弃,自己才坚持,所以,选对人很重要。

戏如人生,阳光灿烂下也藏着风暴雨骤,随着两人日渐长大,人生轨迹的齿轮把两人也带到了不同的轨道上,又是说别离,这次一别就是生死永别。

故事设计的特别巧妙的就是用女二家的门衔接了两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女二得救,两个人因此相识,天注定似的相识相知,重燃友谊之火,也算是对第一个破碎故事的补救。

因为我有过这种只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的深刻经理,所以能深深共情,也明白天各一方的无奈,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3 ) 《蓦然回首》读后随记

我突然意识到,《蓦然回首》里,最后的“藤野没和京本见过面,学空手道的藤野救下京本”这个情节。

根本不是什么时空穿越之类的展开。

一切不过是藤野自己的幻想罢了,用来把自己从悲伤中稍稍拉出来喘息片刻的幻想、自我安慰罢了。

因为京本喜欢画的是背景、是风景图。

即使是校报的四格画上,画的也全是风景。

这种有剧情的小漫画,一直都是藤野画的,特别是最后结尾带点小幽默(镐子扎在了来英雄救美的藤野背上),这种风格,一向是藤野的做派,内向的京本,不会画这种幽默无厘头的剧情的。

至于这四格漫纸条从门缝里飘出来的场景,这不过是藤野的大脑为了保护自己不过度悲伤而产生的幻觉。

实际上,这四格漫,是藤野自己在门口画的,正如小时候,她在门口,突发奇想画的“京本加油,不要出来”漫画一样。

而且藤野之后推门进入房间后,其中一个画面里,墙上贴着几张四格漫纸条,但都是空白的(好像是,我记不清了),这进一步印证了,“英雄救美”四格漫,不是京本画的(要不然为啥这几张是空白的,就刚巧飘出去了一张画满的是吧)。

所以,看似圆满的故事,实际内核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藤本树式悲剧,整体故事结构和《炎拳》莫名有一种呼应之感(死掉的京本对应露娜,幻觉中的京本对应尤达,藤本树真的很喜欢画这种故事)。

甚至最后结尾的这一笔“完美幻象”,也很有《再见绘梨》的感觉。

电影名《蓦然回首》,《ルックババック(直译:look back)》,似乎也是在暗示,最后的这段“美好结局”,只是基于回忆的幻想。

而非穿越时空后的向前看。

 4 ) 画动世界,相信吗?

作品即事件2021 年7 月 19 日日本时间零点,藤本树原作的短篇漫画《蓦然回首》发布在集英社旗下的漫画网络平台“Jump+”。

如果说该漫画引发的奇迹是一个互联网事件,那么押山清高执导改编的动画电影版也应该称得上是一个事件。

随着创作工具的进化、门槛的降低,现在已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的时代,在网络上任何人都有机会获得自己的观众读者。

藤本这份关于创作者的“私漫画”抓住了这份时代的共振,引起了所有创作者共鸣,评论家们纷纷争先恐后唇枪舌战……这竟是一部一次过刊载即完结的短篇漫画,无须靠连载来逐步酝酿话题引爆热度,单靠一次发布即引起网络轰动,这在漫画界大概是前所未有的,至今该作都是 Jump+ 平台数据最高的一次完结漫画。

无论从篇幅还是靠网络自发的病毒传播(并非是靠官方大力宣发)角度来看,这部漫画以精而小的模式引发了震动从而成为一个事件。

三年后的动画电影版在日本复刻了这一现象,中小体量发行、在日本走独立院线为主,一路靠口碑把票房推上了 20 亿日元,排行年度前十五名。

真要说的话押山并没有什么复杂的魔法,他只是单纯地将漫画翻译成动画媒介的表达,同样把赞歌献给了画者乃至创作者罢了。

在藤本的原作中,在桌前画者的背影成了作品的标志性画面,押山也“自觉地”在开头使用了一段一分多钟的长镜头展现藤野画漫画的背影,这定调了整部电影。

然而真正让电影区别于漫画的定调是“动”本身。

绘画与身体在押山看来,动画版的改编应该忠实原作,但并不只是让漫画动起来、照搬漫画那么简单。

现年 42 岁的押山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出身原画师且画技精湛,写过剧本搞过美术,做过角色、机械等设计,最近还在另一部改编藤本树原作的动画《电锯人》里负责设计恶魔造型,几度参与吉卜力动画的制作。

他认为不直接描绘现实中的现象,而是巧妙地撒谎迷惑观众,表现出一种让人信服的真实的感觉,这在动画行业是很普遍的理念,然而在为宫崎骏导演的《起风了》绘制原画期间他才真正理解通透这个理念,他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被“绝对的世界之存在”这一狭隘的框架束缚着,宫崎骏使他看到了一扇通往“可以扭曲时间和空间的以人为主体的知觉世界”的大门。

《蓦然回首》的动画创作很多地方能看出押山在吉卜力工作期间受到的影响。

如开头画面从天空坠落到地面,“摄像机”(动画毕竟不存在真正的摄像机)就像有意识的主体一样找到了藤野房间的窗户,这一段连续运动的复杂画面全靠手绘完成。

押山认为这是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一部影像作品”,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是一部以作画为核心的动画”。

在《起风了》时期他就认为,比起更精准的 3D ,用不那么完美的手绘也会更有趣,这种不规整就是绘画的力量。

于是《蓦然回首》中,多处本该用 3D 来表现的大幅度运动镜头他都让原画师直接画出来。

正因为画本身具备的人工性,由不同原画师绘制出来的动画各具个性,于是画作为一种物质,将画者不同的身体性延伸到了画之上。

画是有生命、有意识的,这一点尤其是在动画的不规整中体现,动画之所以会有向前流动的影像时间恰恰是每张非连续的单张画之间产生了关联。

独立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指出“动画不是能动起来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动的艺术。

在每帧(frame)之间发生的事情,要比各帧上存在的东西更重要。

”动画影像时间的间隙似乎有着这样一种生命力,它拒绝一成不变的僵化、陈规,具备永恒运动和形变,导演、艺术理论家谢尔盖·爱森斯坦将此称之为“原生质性”。

《蓦然回首》的运动镜头即使写实地表现了空间变化,但由于手绘的原生质性,它绝非仅忠实地表现摄像机如何在物质的空间中运动,而是构成空间的线条如何经由手绘的身体性在画面上主观地运动、图形如何主观地形变。

即使是写实的空间描绘,它也是一个“扭曲了时空的知觉世界”。

对于押山来说,或许没有比绘制动态更能让人注意到这是“画出来的动”这件事了。

在藤野久坐画漫画的长镜头中,押山加入了许多小动作,他甚至在藤野桌子上“放”了一个镜子映照藤野的脸,我们能在银幕中看到那张小小的脸显得多烦恼。

在长镜头中我们不难在固定机位的镜子中注意到什么地方动了、哪里变化着,我们意识到这些“静止的动”在动画中远比实拍同样的镜头中要显眼得多,因为它是“画”,画在永动的幻觉中尽力呐喊。

相比很多动画喜欢隐藏自己作为画的一面,尽量不让观众出入戏,尽可能相信动画里的世界有血有肉的,《蓦然回首》保留了动画师的笔触,甚至还保留原画的穿透线(这种做法可不常见),暴露运动与形变的踪迹,我们意识到画的存在时,便会一定程度抽离地观看这部动画。

房门之外 背影彼端藤本树用多个格子绘制不同时间下、坐在桌前画画的同样的背影来达成本作的视觉标志,但正因为是重复的同一并排着出现,读者在了解到时间流逝的情况下更能从视觉层面感受到这份创作初心不变的震撼。

动画似乎意识到了这份属于漫画的静态是不可翻译的,其标志视觉似乎不是久坐不动的画者背影,而是走出房间的人:小学毕业的藤野去京本家时走过乡间小路;为了第一时间看自己的漫画是否刊载在杂志,藤野拉着京本在雪中走向便利店;在阳光洒满金色的马路上,藤野拉着京本度过一段如梦似幻的时光。

而且动画为角色赋予灵魂总是从走路开始,动画人的“圣经”、迪斯尼动画师弗兰克·托马斯与奥利·约翰斯顿著作《生命的幻象》写道:“行走一直是动画制作过程中问题最多和最复杂的部分,(中略)每个动作细节却都是表达角色的关键。

”相比这些客观的镜头,更重要的是运动时周围的一切主观变化。

动画中,藤野首次看到京本的漫画后感到落差感,因为不甘心,她在放学后拼命呐喊着奔跑,周边田野的矩阵好似不断后退。

这段情节连接到第二段奔跑,躲在房间不出来的京本似乎感到了“藤野老师”的召唤,穿过走廊跑出家门,跑动时,她家中的走廊就好像不断向画面四端“扩散”。

就好像在这两者的汇聚之下,两人成好友后出行游玩,京本看着前方拉着自己的藤野、藤野回头看着京本,在升格镜头的非现实时间中,周围的风景以她们身体为中心流动。

漫画中的那段著名的藤野雨中舞也注定会用运动来表现,藤野在获得京本的崇拜成长后,逐渐跑起来的步调、挥起的双手、舞动的身体,她小小的身体似乎能牵引起整个世界的线条,再不可撼动的客观现实也在主观的动画身体性面前变得不可靠。

又及,两次画纸就像突然有了意识从手中逃脱,从门缝飘入或飘出京本的房间的段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摄像机的躯体跟随着画纸运动,空间的线条以画为中心变化,宛如在说画有着能可以主宰一切的主观能动性。

“谢谢藤野你带我走出房间。

”这句在漫画里只占一小格的台词被动画剧烈地放大。

与其说是押山导演选择了这种表现,不如说受到这部作品的启示,顺其自然被引向做出这样的选择。

押山得出这个答案实在是太理所当然了,遇上了献给画者的漫画原作,做成动画就以画者之心,去做只有动画才能做到的事情。

无论是漫画版和动画版,《蓦然回首》注定都带有一种后设的视野:与漫画不同,动画能在时间中暴露每张原画的非同一性,这种抽离提醒着我们这样的“动”也是由人一张一张画出来。

押山将作为漫画的《蓦然回首》拿了过来,做了一部献给每个动画人的《蓦然回首》,动画的《蓦然回首》让导演的权力变得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画者们达成一致目的、用高超画技来执行才能达到效果,押山自己也必须得是画者的一员,不分高低。

反过来说,这部单纯的作品同时也是投机的,在这部以画画为题材的动画里, 似乎只要利用动画之动让人意识到这是画,就能想到不同的笔触各有主人,并为之感动。

但正如动画研究者土居伸彰对麦克拉伦的批评:对动画的定义只看到了帧与帧之间,但动画还有“帧之彼端”,即观众的主观能动认知。

《蓦然回首》以动为本的方针总是忽视了静的力量、观众对画本身的感受力——除了片末藤野坐在巨大玻璃窗前画画,外面的光线变化就像是时间的尘世下凡,是画者创作出作品之前唯一的见证者——观众对画的注意处于被动的位置。

《蓦然回首》做到了动画师的平等,但面对观众,这部动画又笨重地向他们灌输古典主义的动画教条,画中的世界一切都生动而流畅,就像押山所热爱的吉卜力动画一样(而吉卜力动画这条脉络又能往上追溯到早期东映动画电影、迪斯尼手绘电影的原典),但动画《蓦然回首》那些生动的画又是那么单薄,只能因帧与帧连接之流畅而彰显自己的存在。

但藤本树那并不精湛的画工为何能感染读者,恰恰是因为他能精准的将原本会动起来的内容变成漫画的静止,但静止却不削弱画向着下一刻演变的蠢蠢欲动——雨中跳舞的藤野,那张大跨页的画正有着冲破停滞时间的魄力。

作品呈现给观众时,观众只能看到画者用身体之本能留下的画,但他们一定能窥探到画前的那驱身体活过的痕迹。

画只是表层,而画者的背影也是我们唯一能窥到的表层,正因为无法正面看画者把怎样的妄想赋予形体于纸上,无法读出在专注桌上的人此刻所经历的一切,表层才会唤醒观众的想象力。

我们观众要做的,是只需要见证作为事件的作品,看见那活着的画。

大概藤本和押山都相信,画能贪婪地呈现世间万物,虚构能踏出那个房门,小小地改变世界。

于押山而言,他或许认为动画应该画“动”世界。

那么,看过《蓦然回首》动画的你相信吗?

我的盈眶热泪告诉我,或许我是信的。

本文原载于杂志《环球银幕》 2024 年 11 月号,对原文有所修改。

 5 ) 【访谈】【翻译】“尽可能保留原画的细腻感”——押山清高导演将《蓦然回首》视为“绘画赞歌”进行制作的理由

原采访:https://moviewalker.jp/news/article/1204698/翻译·整理:和麦,校对:钱币2021年,藤本树的长篇独立漫画《蓦然回首》在漫画发布网站「少年JUMP+」上公开后,迅速在SNS上引发热议。

该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喜爱,还赢得了许多著名漫画家和创作者的高度评价。

如今,这部作品被改编为动画电影并在大银幕上映。

作为制作担当工作室( スタジオドリアン,Studio DURIAN)的代表董事和导演,押山清高分享了他与这部作品的初次相遇和作为创作者所产生的共鸣,以及在动画化过程中倾注的心血等关于剧场版《蓦然回首》的感想。

得意自满时被挫锐气,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渡仪式”《蓦然回首》讲述了在学年报上连载四格漫画并被周围人称赞“能成为漫画家”的四年级小女孩藤野(声优:河合优实)和同年级长期缺课的京本(声优:吉田美月喜)持续专注于画漫画的故事。

押山表示,在了解到《蓦然回首》引起的热议后他立即去看了这部作品“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藤野第一次看到不去上学的京本画的四格漫画(中的画)时的表情。

藤野此前一直被称赞‘画得很好’,而这是她第一次被他人超过自己的天赋所震撼。

那种震惊,或者说是扭曲的表情的画法十足令人感到‘这是藤本(树)老师的品味(センス)啊’。

不需要用台词来过度解释,表情和角色的姿势就能传达一切,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部充满“画力”的作品。

”,他如此回忆首次阅读原作时受到的冲击。

创作者们对这部作品的如潮好评似乎也与这些点有关,而押山也是如此看待这部作品的其中一人。

“藤野看到京本的画后感到沮丧的场景,是幼时常经历的‘小小的挫折’。

无论是运动、学习还是打游戏,第一次意识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正得意自满的时候,被更厉害的家伙挫了锐气。

我想对于藤野来说,与京本的相遇也是这种‘过渡仪式(rite of passage)’,而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也就不会成为一名漫画家。

”押山自己也曾是在小学临摹当时流行的《龙珠》、或在笔记本上画漫画的喜欢画画的小孩。

“作为‘班上画得最好的家伙’度过了少年时代,想做与画画相关的工作!

我这样想着进入职业领域时,发现这里是聚集着‘班上画得最好的家伙’的世界。

”他笑着回忆自己职业生涯的初期。

“邻居奶奶非常宠我,我曾经常去她家玩。

她家里放着让我随意使用的铅笔和蜡笔,每次我画完画给她看,她都会夸张地说‘真厉害呢!

’(笑)。

因此我一直都喜欢画画,即使在职业生涯中遇到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也从未想到过放弃。

或许也多亏了她的鼓励,我才能坚持到今天。

”在参考了藤本树对原作的考量后倾尽全力绘制的一幕

原作漫画的名场景在电影中也十足有力押山在电影中特别着力描绘的,是藤野在毕业典礼当天初次与京本见面并交谈后回家路上的一幕。

“读漫画时那一幕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藤野在雨中一边做出很夸张的姿势一边奔跑。

这次(在电影中)这个场景总共占据了一分半左右的时间,藤野的动作是全原画绘制的。

(注:一般的制作流程中,原画师只需要画出部分画张及指示,其他的中间张由动画师来完成。

全原画是指每张都由原画师来负责的制作流程,一般用于非常重要的镜头。

)藤野是一个经常隐藏自己内心的角色,但在那一幕中,藤野的‘喜悦’情感得到了充分表现。

她一直认为自己无法超越的京本,竟然知道她还读了她的所有漫画,甚至说自己是她的粉丝。

‘即使没有任何其他人的认可,只要她认可了我一切就都是值得的’,那是一个有着这种情感上的宣泄、同时也是决定藤野命运的重要场景。

此外,那一幕在雨中进行也很有意思。

雨水浸透全身,仿佛让内心的情感渗透出来,有一种‘已经湿成这样了,一切都无所谓啦!

’的感觉。

藤本先生也说过,‘关键是要在那一幕之前牢牢抓住读者的情感’,所以我特别用心地描绘了这一部分。

”虽然原作漫画没有过多依赖说明,某种程度上将很多部分交予读者自己解读,但在这次动画化的过程中,押山导演联系了原作者藤本,以确保对各个场景的理解一致。

“对于那些可能会因观众不同而产生不同解读的场景,我都会询问‘在藤本老师心中这部分的意图是什么?

’,然后在确保没有重大误差的情况下进行描绘。

”电影中追加的开头场景的意义押山在电影开头增加的一个场景也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半夜藤野坐在书桌前的背影。

这里所展现的是恐怕已经为仅仅只有四格的漫画苦恼了好几个小时的藤野的身姿。

“藤野这个角色虽然爱逞强,不轻易表露内心,但我认为展现出她在家里花了相当长时间画漫画的样子更好。

如果电影中没有这个场景,观众可能会觉得藤野有点讨人厌。

另外,我还希望这个开头能给电影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观众在影院之外的场合观看,我想在影片开头把有点‘奇怪’的部分扩展一些。

虽然一直是藤野的背影,但她会挠挠头、做一些小动作之类的。

我们留下这些在普通的动画剧集里不会被保留的动作,制作出了赋予作品性格、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在电影开头增加的藤野的场景为藤野和京本那些平凡而决定着命运的日子增添色彩的,是haruka nakamura的背景音乐和主题曲。

押山解释道:“之所以选择haruka nakamura,是因为藤本老师在创作《蓦然回首》时作为背景音乐听的就是他的作品。

藤本老师曾说过《蓦然回首》是他投射着自我的作品,我这次也想着尽量加入藤本老师的个人元素,于是在画分镜时听了他的音乐。

如此一来,觉得他的曲子非常契合这部作品(笑)。

刚好avex老师也推荐了他,于是我们就请来了haruka nakamura老师创作音乐。

”凝注于“绘画”的珍贵,精心创作的作品押山将这部作品形容为:献给所有“绘画者”的“绘画赞歌”。

“仔细观看《蓦然回首》就不难察觉,线条微妙颤动或是没有完全重合的‘手绘感’被保留了下来。

‘虽然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但如果用原画来画就会这样呢‘——我们特意采用了这种作画。

随着技术的进步,AI可以制作视频的时代正渐渐来临。

在商业动画的世界,追求‘美丽且均匀的效果’的同时,原画师‘真正想通过这幅画表达的内容’有时会被作为‘噪音’而被除掉。

完全如《蓦然回首》一般的押山导演的工作室通常商业动画是以原画到动画、上色、完成为顺序进行制作。

为提高制作效率,负责动画的人会根据原画制作动画,去除原画中歪斜和多余的线条,使其变得均匀且易于上色。

“例如一块面前的橡皮擦,要如何捕捉并表达其存在的方式呢?

负责原画的人绘制的橡皮擦,应该充满了他为了捕捉其形状而努力过的存在感。

然而在动画生产线上,这些细节有可能会因为被视为多余信息,为了不降低制作效率被删除。

结果,可能包含着画者的努力或其他想要传达的信息的橡皮擦,在动画中就变成了失去存在感和细腻感(ニュアンス)的‘普通橡皮擦’。

对于画者来说,这就等同于舍弃了线条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实在非常可惜…。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两个立志成为漫画家的角色,因此我希望能直接表达出画者的意志,在制作时尽可能原样保留原画的细腻感。

我认为我们在画面中成功保留了原画所蕴含的画者的生动性与生活方式。

作为影片的隐藏主题,我们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演出,因此期待会有观众进行深度解析!

“这是通过绘画彼此了解、建立起无法用“友情”一词完全表达的深厚联系的藤野和京本的故事。

不仅限于创作者,这份既感伤又温暖的情感一定会传达到每个人的心中。

 6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核心是“创作”但更重要是“我的第一个读者”。

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来自暗自嫉妒的对手的认可。

她喜欢我的故事,从三年级就喜欢,她意识到我的进步,察觉我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拼命努力,技法的提升。

她是懂行的读者也是厉害的作画者,她喜欢我,她——崇拜我。

藤野是可以画画,也可以放弃画画去学空手道、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摇摆不定者。

说她是完全为了自己而画画,或许在未来可以做到,但在最初,让她拾回画笔的,是那个始终信赖她、追随她的同伴。

想要画出让她觉得“超级厉害啊!

”的作品,这是冒雨踢踢踏踏舞步回旋跑回家,连雨水都来不及擦蹬掉鞋子狂奔回房间,在桌前坐下就开始画画,一直画画,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动力。

没有京本,如果不是遇见京本,藤野不会继续画画,不会像这样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日复一日坐在桌前。

而没有遇见藤野的京本,也还是会画下去,为了画出更好的背景勇敢地踏出家门,去上美术学校。

藤野看似强势,而直率地、能够坦白说出心声的,从来都是京本。

看上去是弱者的“家里蹲”的京本,像沙漠里的植物顽强而坚韧。

被这样的京本所认可,在房门长年挂着有自己签名的衣服,翻看着第一部参赛作品的草稿露出满心被吸引的笑容,是无上的、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幸福。

如果不是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部作品不会那么动人。

如果不是那个巧妙与偶然的命运回环,藤野无法得到拯救。

她们在过去相遇,也在未来相遇,在另一个时空有另一对藤野和京本,实现这个时空所未能达成的圆满。

 7 ) 画家是挡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人

改编自重口连载漫画名作《炎拳》《电锯人》的鬼才漫画家藤本树的清新小品,在小篇幅里一吐经年埋首于漫画创作所积聚的痛苦与狂喜。

导演押山清高是原画师出身,曾为宫崎骏的《起风了》创作原画,太清楚漫画家的生、心理状态,也在这部电影中使用大量的篇幅描摹画家作画时的背影。

看上去就像是静止画面,却因为桌上的一面镜子闪烁出全力以赴、深陷烦恼的小脸,观众在静默的长镜头里努力与主角进行着“动与不动”的角力,也从那长时间凝固的背影中体悟到绘画的顷刻间由多股力量胶着抗衡达成的“悬停”。

英文片名Look Back语义双关,既是蓦然回首,也是望其项背,那是画家作画时的体位,正面迎向并怀抱着一整个拼尽全力想将其“誊写”下来的世界,而将背影留给观众。

画家是挡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人,宏阔、高拔、多敏、尖锐、疯狂、偏执、自恋、分裂、边缘……相信只有自己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为了向我们转译天地间万千气象所包藏的玄机,用眼用手用心与世界撕扯缠磨,他们与我们站在一起,比我们离世界近了一步。

 8 ) 蓦然回首,香港大陆观影对比及彩蛋

十一假期之前,听说蓦然回首时长不足1小时无法在大陆上映,立马骑着共享单车出门前往自助签证点,出来下地铁再转广九高铁,刷着八达通一路来到尖沙咀的英皇电影院。

一路跋涉来回花500块钱看一场电影,我心中默默怀疑自己会不会后悔万分,连在诚品书店看见《联合文学》出的蓦然回首特辑的时候,我都还和朋友微信念叨着这种东西没必要从香港带,回去淘宝买便宜多了,一心希望减少自己冤大头的含金量。

那天是周四下午,香港场人不多,坐我身旁的三人小组外貌打扮可谓一眼宅,但是坐我身后的却是一位头发微微花白的阿姨。

距离我看漫画已经过去至少两年时间,我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第一次看的作品欣赏,第一个感动点来得很快,在钢琴和弦乐衬托下藤野不分季节埋头作画的镜头尤为动人。

藤野的放弃也击中我的玻璃心,身边的人在朋友圈发布着自己的丰功伟业,而我仅仅是维持岁月静好就已经耗去所有能量,和藤野一样向对天哀嚎——天赋离自己好远。

繁中和简中第一个明显的翻译区别,出现在剧情第一个转折点——京本的四格第一次连载,藤野的同学评价说,对比京本的画藤野的画显得好普通。

两地翻译具体的区别我记得不太清楚,但是肯定是不一样的措辞,繁中的措辞配合突然拉远的教室画面,观众深深感受到藤野被刺痛的感觉,似乎大家都在感叹京本的画,藤野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坐在最后一行的普通人。

第二个明显的翻译区别是老师让藤野给京本送毕业证书的原因,繁中老师说,你们是曾经一起连载的战友,声优老师此处的语气也是非常随性,藤野能在校刊上画那么稀奇古怪的四格,站在幕后守护他们的老师必定不会是省油的灯,这一幕繁中很好地体现出老师也是有个性的人,而且还洞察到了京本和藤野两人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

接下来说说彩蛋部分,第一个彩蛋是片尾声优名单中最后的一个名字:坂本真绫!

片中出场角色不多,两位女角的声优大家也很清楚不是坂本真绫,那这么一位大神的声音到底出现在哪里了呢?

答案是,全片开场的第一句台词,四格漫画女主的声音是由坂本真绫配的。

我觉得这个决定绝对是有致敬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含义在,否则一个只有四句台词的角色实在没有必要请坂本真绫配音。

第二个彩蛋是京本和藤野两人穿过雪地去便利店看刊登了作品获奖消息的Jump,那一幕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想起了大雪纷飞的《炎拳》,作品里陪阿格尼在雪里漫步过的人有融合了爱人角色的妹妹、有追随者、有鞭策者,而这些角色在《蓦然回首》中则成了京本,当然更简单的意向是,京本和藤野是风雪同路的人。

藤野单飞开始连载《鲨鱼飞踢》,书架上第一二话的单行本都是一本,第三话开始陆续出现同一话多本,这个镜头是通过“重版”说明作品越来越受欢迎。

以Jump来说,新人作品单行本印刷会以10万本为单位,而人气作者的单行本一般是15万本为单位,卖完就再“重版”(加印),每次重印的单位会视市场需求决定,一般也是10万本,一旦一本作品某个单行本卖超过35万本,基本就可以保证在两年之内不被腰斩。

藤野的书架上有重版的书很正常,毕竟责编应该会带给他,但是京本的书架上也是连重版也收集齐了,可见京本对藤野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普通粉丝,当然更加明显的暗示还有桌面上填写到一半的读者问卷。

最后一个彩蛋是好友Rinka酱发现的,京本在美术大学画的那个门,在《电锯人》中也曾出现,似乎是藤本树非常喜欢的一个意向。

作为一个阿宅,门里和门外对他来说是很不一样的世界吧?

左边为B站漫画,右边为Rinka酱买的日文原版《电锯人》电影的配音来自藤本树自己画画时会听的中村遥,导演为了代入心境,在为这部电影作画的时候,也一直在听中村遥的音乐。

配乐实在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很多台词没有说出的心声都通过音乐很好的传达,片尾的圣歌第一次听的时候真的惊为天人,香港场不少观众看完都是一脸震惊,久久不能平复。

(香港场结束我赶紧跑了去厕所,从厕所出来,发现阿宅三人组还是一脸震惊的表情)顺带一提,电影中两位主角画面全部都是由导演自己画的,他也几乎对所有原画都做过修改,所以整部电影的作画看起来比藤本树更藤本树。

以上知识点均来自看完电影,马上奔跑回诚品书店购买《联合文学:蓦然回首特辑》里导演的专访,里面还有藤本树和导演的对谈,以及藤本树所有作品的评论分析,非常值得一看。

(淘宝的人民币价格与香港港币价格一致,港币折合人民币之后实际上比淘宝便宜)

特意去香港看完电影两周左右,大陆就宣布了上映的消息,而且上映的电影院名单里,有一家就在我家门口。

看过一次之后,一直很想再看第二次的我完全不觉得大陆上映是对我特意去香港观影的侮辱,反而非常开心能在家门口二刷三刷,特别是网上陆续出现的盗摄效果非常差。

今天这篇文章正是二刷之后,才敢写下的文字。

但是之前也说过了,不够一小时片长大陆无法上映,今天看完我才知道引进方做了什么努力。

大陆上映的版本增加了导演和声优的采访,片长拉长到了75分钟,这部分采访是香港没有的。

在《联合文学》蓦然回首特辑的开篇词里面杂志主编写了这么一个事情,这本杂志制作的时候恰好是联合文字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文学比赛,今年有选手一举拿下诗歌和散文组的第一名,可以说是五十年一遇的天才,面对这种年轻有为的作者,主编也会自卑自己一把年纪也无所作为,但他同时也很庆幸自己蓦然回首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停笔。

天才的故事就像一碗毒鸡汤,显得普通人的努力如此笨拙,可是如果不曾努力,蓦然回首的时候甚至不能有所追忆。

 9 ) 《蓦然回首》:你有过同性的灵魂伴侣吗?

《蓦然回首》根据集英社同名现象级漫画改编,是一部只有六十分钟的动画片。

一个热爱画漫画的四年级女生藤野,所有人都觉得她是校报大拿,每个人都在等着看她的四格漫画。

一天,老师突然把她的四格漫画版位给了另一个女孩——由于性格原因从不来学校的京本,她才发现,有人比她画得更好。

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她奋起直追,但某个巧合机缘下,她们反而成了好朋友,在合作漫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终有一天,她们走散,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相遇。

这是关于漫画的故事,用漫画讲述画画人的甜与苦,然而更是关于友谊的故事,用漫画事业讲述为信念的拼搏中,友谊的可贵。

年少的友谊弥足珍贵,可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一点。

自负、自私、占有,一方强势而一方弱势,很容易将这友谊打碎,而成年多年后,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当年打碎的友谊可能是人生路上与你最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同性的灵魂伴侣,而这友谊再也回不去,不论是何种原因。

影片选择了最残酷的一种原因,然后虚拟了十分钟的平行世界。

如果她们从来没有认识过,那么结局会是如何?

她们还会画漫画吗?

还是藤野学了另一个强项空手道,成了体育生?

京本还会遭到命运的不幸吗?

在漆黑的房间中,藤野凝视着窗外,那一排排的四格漫画如此触目,那是她们交流的桥梁,也是支撑她一直走下去,成为职业漫画家的信仰。

谁年少时没有这样的朋友呢?

上课说说小话,下课谈谈明星八卦,打个电话就能接起聊个没完,吵架了写个小纸条就能和好。

但在人生的路上,大部分朋友都走散了。

有的是因为距离,有的是因为长成了不同的人。

有的还能再见,但已经变得无话可说,唯一的共同语言是当年的经历。

“我们当年怎么那么能聊啊!

”说完,笑看对方。

片子是好片子,但并不完美。

片后导演在采访中说,漫画使用了很多静止的画面,在拍片时,一大挑战就是怎么把这些静止的画面变成有意义的动态。

可能是为了克服这一点,影片的进程过快,我觉得完全可以拍成一部90分钟的长片。

很多“画中画”的镜头一闪而过,还没有理解作者的幽默就过去了。

后半段的转折过于突然,对藤野心态转变的描写也过快,让人觉得草草结束。

优点当然是日本人的好审美,以及导演用电影镜头语言拍动画片拍法。

日本乡村小镇的风景尽收眼底,一年四季,雪山皑皑,女孩的脚步在田埂上一步步成长。

最好的一段是藤野得知京本原来是她粉丝的那部分,“我最大的敌人竟然崇拜我”的感觉太好,走着走着不自觉跑起来,雨点笼罩着整个世界,巨大的镜头从天空俯冲下来,心情像鹰一样自由。

所有能在艰难世界中走下去的人,都需要这样的一点信仰。

也许是最在乎的那个人说的一句话,也许是一个读者,也许是一个希望。

其实这样就足够了。

我的影评公众号

 10 ) 给创作者的赞美诗

进影院之前,我只知道这个片子正片时长很短,但对于作者是谁、讲了个什么故事,没有做过丝毫的了解。

看完之后,立马去找来漫画看了。

才知道:啊,原来藤本树就是《电锯人》的作者啊。

我确实不属于二次元,但也知道这个漫画很出圈。

对于这些取得“成功”的创作者,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天才。

但藤本树这部底色悲伤、但又充满亮色的作品,讲的是天才被看到之前,和普通人无异,甚至也有笨拙的时刻——我们忽略了他们“不疯魔不成活”的苦练阶段。

前1/3,藤野和京本相识阶段,非常的“我的天才女友”;中2/3,我看到了《霸王别姬》《月亮与六便士》那种人在成角儿、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做出的种种牺牲;收尾3/3,转折发生得非常突然,两个女孩平衡的世界,突然被社会外因打破,令人遗憾。

回顾整个作品,我最爱的一场戏是1/3处,藤野一直嫉妒京本的画功,但得到京本肯定后,她冒着雨点,撒欢奔跑的镜头。

柏邦妮对这一段总结得很好了:《暮然回首》里跑得好“丑”,毫无女性意识,正是如此,才震撼人心。

没有意识到美不美的年纪,没有意识美不美的空间,一个人最核心的东西被重重的肯定了。

回来看评论,没想到很多原作党把这一段给批评了,因为没有还原漫画里定格的那一幕。

但我认为,漫画与电影还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各自有各自的艺术语言。

电影里,先是给藤野的蹦跳的脚、晃动的书包一个局部特写;然后像用无人机拍摄般,从高空远景突然向角色俯冲下来——这一刻,我的心像要飞起来;接着仰拍她丑丑的奔跑姿势,还撒了一把水花,这一撒更是神来之笔。

在被无数人夸奖后不断膨胀的自我世界里,藤野第一次认识到「他者」的存在,从此膨胀的自我世界有了边界。

还很打动的画面是她们在四季流转中,作画的背影。

漫画也成功做出了蒙太奇效果。

天才不是突然成为天才的,疯魔的阶段没有被人看到而已。

突然反思曾想成为编剧的自己,这几年拉过多少片?

码了多少字?

在小学、中学的藤野、京本面前,我惭愧得低下头。

《蓦然回首》短评

平行世界也会遇到危险,而危险从来不是你带来的。反而是你,永远带给我希望,把我拯救。

10分钟前
  • 山暮路隐林深
  • 力荐

不如漫画的节奏和张力。河合不错。犹记得电子版刊登的第二天早上上班途中看完了幕间堂(混成連合會)连夜做的汉化,每翻一页都是冲击。上了初中还画漫画会被当成死宅,但动画化之后走进影院是都市现充人的合理消费。啊啊,大众娱乐。

15分钟前
  • 時錐
  • 还行

我绝对不是唯一嗑这对儿的人!@siff

17分钟前
  • 重返闇夜
  • 推荐

不明觉厉

18分钟前
  • 踢地哥
  • 较差

谁允许你们在电影院给我放ppt看的?

22分钟前
  • 说好早睡的呢
  • 还行

哈?主角(作者?)也太自恋了吧,无论现实中还是幻想里,永远把自己当成朋友的主导者和拯救者,人家活着不是只为了当你跟班的啊……这段友情简直太畸形和廉价了,自闭的女孩永远固定在跪舔和牺牲的处境里,感觉有藤本树的性癖投射其中。《电锯人》里这么玩我觉得还好,但以现实为背景的两个中小学女生……呃。

24分钟前
  • JoyToday
  • 很差

所有求学者望见那厚厚的草稿本;所有求爱者望见这牵手的逛街路;所有求认同者望见那写着你名字的旧衣服。

28分钟前
  • Peko
  • 力荐

藤野一直在利用京本啊,说残忍点是在剥削,但是导演为什么就不能戳破这种假的温情呢,不懂。

31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一扇门的前后是两个人精神世界的相遇和重逢,一张误入门缝的四格漫画成就了平行世界里两个自己相互成全的童话。精致且治愈系的小小说,尽管那些定格画面的闪回多少显得有点偷懒,但却是撩拨记忆,触动情感最有效的方式。

3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看海报还以为是男女故事…分镜还不错,可这类题材还是没看出新的地方,牵手的特写给的真多。

39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还行

amc与hunter,比较平庸,很多地方处理得都很机械简单。我:这两个主人公长得有点像我有时候分不清,H: racism,笑死…但看完问了H很多关于编剧的问题,学到了很多。我编故事编不下去他就问我说我为什么想写这个故事,这和我怎么相关,我就跟他讲说我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他就问我说那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人物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持久的relationship,我就真的开始分析起来,说因为他们都对自己不够自信… 编剧都非常intellectual. 他说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就觉得很好笑,我说那你头发是这个发型是什么原因,他就说因为他觉得短头发的人都比较外向…(笑)我们又站着一起等车,他就说你看这个地上的箭头,它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需要让开车速度快的人看见,它为什么是白色的,因为…它又crack了,因为…

43分钟前
  • 🫗
  • 较差

很多时候都像恐怖片 主调是一个塑料味女同爱情故事 总之跟画画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 你要真想看画画还不如去看爆漫王或者蓝色时期呢

45分钟前
  • 椎名果园
  • 较差

7/10。开场镜头随夜空翻转,逐渐拉近至一栋民宅,特意强调了藤野伏案作画的背影,她不耐烦地挠肚子、抖起腿来。藤野被设定为逞强、不易表露心迹的角色,书桌前的姿态强调了她的努力,第一次看到京本的漫画时,不够优秀而内心受挫的藤野被镜头逐渐拉远,淹没在密集的教室人群中,但同为创作者的京本对藤野没有妒忌,只有痴于艺的钦佩,雀跃的藤野终于释放内心,起舞似的奔跑溅起了水花。引发两人冲突的导火索是京本选择进入美院深造,她决定迎接独立的创作者身份,让一直相互扶助的藤野脱离了被认可的地位。京本遇害当天,藤野面对窗外阴沉的天空,抖动着脚拒绝介绍工作助理的通话,追梦之心逐渐屈服于平庸时,面对年轻生命消逝的触动,方纸上的四格漫画在门外与房间内穿进穿出,展开的双重时空幻想,使得藤野认识到那份长久陪伴的幸运,值得靠创作延续。

4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那些时光,像一团旧烟火,回忆牵我。

47分钟前
  • 小瓶子不装水
  • 推荐

如果说一部元电影经常充斥着干涩的自我指涉和in-jokes,那么一部“元动画”就其本身而言却一定是被最直接的情感所构成的,因为在这样一种后设的视野下,一切线条的起伏、一切背景的或是人物的运动都不再被视作任何它物的摹本和拟像,而是只是作为它们自身存在着,即创作者一笔一画的劳动,而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是为了重现出人们自己默默伏案工作的背影。比起藤本树相当刻意的原作故事,动画师们的工作更真诚,也更令人难以回绝。@Annihilator

52分钟前
  • 异见者
  • 还行

看前10分钟就已经知道这一定是一部仅浮于表面的电影了。努力是不需要讲过程的、转变是自然而然的、毕业是不需要上学的、因为抄袭遇害也不需要讲清原因的……与其说是一件件的巧合,不如说是一处处的设定所导向的结果,这样所形成的故事是远远不足以感动人的。“你上大学遇害是‘我’多年前一张四格漫画导致的”更是不可接受,像是“你遇害是你出门的原因”的受害者有罪论,而真正的凶手所说的“抄袭发布在网上的作品”却没有解释清楚,本该作为本片最大的感动点,也是情感转向的关键点,却远远不够支撑。这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后面“门缝交换的时间线”想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也不成立。一个小时紧赶的剧情,像是为了对观众的情绪“偷鸡”式感动,一旦没有落入这个情感陷阱,满眼尽是失望

54分钟前
  • 爱吐泡泡双氧水
  • 较差

结尾好丧,所以京本自始自终都只是个工具人啊!那我情愿她从未来过这世界…(受不了一些骨子里的自私和自恋)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献给京阿尼的悼亡片,整体可以被高度凝练为“偶然与想象”,一种日本创作者独有的温情笔触

58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劇情和台詞都非常弱,單薄的故事用幾段輕快積極的廣告曲渲染情緒配合PPT穿插,像流水帳一樣。藤野單方面享受著京本的崇拜和精神養料這算哪門子的友情。京本死後甚至臆想出一套解脫負罪感的劇情,一個小時漫長的像三小時。

60分钟前
  • CHERYL AI
  • 较差

什么!

1小时前
  • bb安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