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韩国的《捉迷藏》,说实话,韩国在改编一些社会真实案件上还是有一套的,《邻居》、《杀人回忆》都堪称经典之作。
在讨论这部电影的主题之前,我想先整理一下电影的叙事顺序,因为导演通过剪辑和一些细节的处理,是起到一定的误导和烟雾弹作用的。
1.女神经(杀人犯)带着女儿无家可归,在韩城的郊县地区流浪,某一天她们俩侵入了一座大楼(也有称“鬼楼”),杀死了一个老人并入住了该房间,(房号未知)。
细节:男主和大楼管理员来到317房间门口,男主瞥到旁边房间门口有警察封条。
然后,老人的孙子联系不到老人,过来调查的时候发现老人的尸体而报警,警察过来封了房间,此时女神经正和女儿躲在衣橱里(此时的女儿眼睛是完好的),于是他们不得不继续物色别的房间。
2.电影的一开始,恩惠的那段行走是为了交代居住的环境和这里的各色人等,而当她进入电梯遇到的“头盔”正是女神经,女神经进去的主要目的是杀死“哥哥”从而侵占他的房间。
细节:恩惠和“哥哥”的房间中间有被打通,此处我有两个猜想(第一,根据后来警方说哥哥有3项强奸史,所以可能是哥哥打通隔壁恩惠的房间,伺机去作案,因为恩惠看到带有毛发的毛衣,真是被冤枉而堕落的灵魂啊。
第二,女神经在成功占领两所相邻的房间之后打通方便改善居住环境。
),这两个仅仅是猜想,因为导演并没有交代。
就在女神经打死哥哥的时候,恩惠来敲门了,还扬言要报警,于是,为了不再被警察贴封条,为了捍卫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住所,她利用女儿潜入了恩惠家里并将她杀死。
3.男主(当年是被领养的,哥哥才是亲生的)一家四口是典型的富裕家庭,其乐融融,但是两个小富二代明显吃的太好从而情商低下。
电影的惯有伎俩,男主有自己的心病(韩国电影公寓也是这样),那就是小时候的一个谎言断送了哥哥的钱途,从某种意义上,自己和女神经抢占民房的做法其实在性质上如出一辙,哥哥被唾弃,而自己继承遗产后,过上了好日子。
男主在接到哥哥失踪的消息之后,马上到达“鬼楼”调查,继而发现了每一家门口都有的“暗号”(代表了该家庭的人口组成),唯一不解的是有的下面有一个V字,(分析得出这是Victory,也就是胜利占有)。
男主发现哥哥家里居然有女人的物品还有两把牙刷,(这就代表女神经和其女儿在该房间住过)女主在楼下经历一些小事情之后女神经顺利将他们引入“自己家里”(此时女神经已经侵占了317哥哥房间的对面304的大房间,杀害的是一家三口,为了防止有人看懂暗号或者过来调查,于是她撒谎说丈夫在澳洲,这样别人就不会起疑心了)。
当女神经听到317是男主哥哥的时候,女神经恶人先告状地将他们赶了出去,(两个好处,第一是掩盖自己内心的慌张,第二便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坏事是那个哥哥做的。
)当然此时的哥哥早就去见乔布斯了。
4.男主决定留在哥哥的房间一晚等待他归来。
女主开车回家被尾随,(此处尾随的应该是恩惠的男朋友,由于恩惠有点拜金,因此看到有钱男人,该男朋友都以为是恩惠的姘头于是跟踪)。
男主睡了一晚之后在洗手帕(严重洁癖患者),听到响声出来一看,本来叠好的大衣掉在了地上,拿起来才发现钥匙、手机、钱包、银行卡都不在了。
继而他发现了这个房间和隔壁恩惠的房间有暗道的事实。
由于资料都丢失了,担心哥哥会去自己家里报复,男主火速回家(中间还给老婆打了一个电话),还是看到家人遭遇了惊吓。
5.男主发现自己这栋楼的每家每户门口也出现了暗号,而且自己家门口也有一个V字,于是怒不可遏的他再次冲入了“鬼楼”,拿着高尔夫球棒冲入了317房间,自然是一无所获,但这一切都在两双眼睛的监视之下,那就是女神经和恩惠的男朋友。
当男主打算离开的时候,岂容机会溜走的女神经出现了,引诱他再次回到“鬼楼”,但是半路冲出来的男朋友和男主打在了一起,女神经躲了起来,伺机而动。
误会解除之后,男主发现恩惠和哥哥的失踪情况有些类似,都是人不见了,银行卡和手机还在继续使用。
此时,女神经又出现了,将他俩引到了恩惠的房间,男朋友傻愣愣的说怎么房间的布局和摆设都不一样了,男主鬼使神差般发现了恩惠的尸体,就在惊吓的时候,恩惠男友被女神经一刀插死,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搏斗,男主成功逃脱进入女神经的屋子,在和其女儿的一番交流之后猛然发现了自己遗失的手机,并且小女孩的英文发音是跟录音机学的,因此她根本没有在澳洲的父亲,惊吓之余,发现了橱柜里哥哥的尸体(看来哥哥房间实在太简陋,连藏尸体的地方都没有。
)一切太晚了,女神经从天而降将男主打晕了。
6.偷走男主一切随身物品的女神经觉得马上就可以搬入新家了,兴奋激动之下根本没注意检查男主是否已死,就将他随手丢在了储藏室。
(仔细数了一下,储藏室一共出现四具尸体,哥哥,恩惠,男朋友,还有一个估计就是304的房主了)男主醒来赶紧用身上仅有的零钱拨通了老婆的电话。
7.另一边,女神经和女儿去超市买了一点菜打算回“家”吃披萨,与此同时,女主和一双儿女打算出门,却怎么也打不通丈夫电话。
(细节:男主在女神经家里的时候黑莓貌似没电了,女神经在超市,黑莓却在震动,这是黑莓没交广告钱的结果么,而男主原先的三星却坚挺了好几天都有电)。
女主和儿女下楼梯的时候看到有一家人也说联系不上了(这里不是很明白,究竟是还有别的侵占人家的杀手呢还是说导演想表达如今的城市生活让邻里之间都变得非常冷漠,这里不得而知,后面女主从自家窗口看下去,连救护车都来了。
)女主和儿女在停车场,女儿发烧,女主上楼拿药,接到丈夫电话,没有及时报警,发现丈夫手机在家里的超市塑料袋里,于是被打晕,被抢了皮草大衣,儿女等等老妈不来,一通电话惹来了女神经,一场捉迷藏,一顿暴打,一场大火,警察进来打酱油,一切结束了。
8.男主一家准备去美国,给哥哥上坟,也算了了自己当年的愧疚。
新的家庭搬入男主房子,在暗处,小女孩面无表情地躲在衣柜里,也许预示着抢夺资源的又一个轮回。
有人说这片子和仇富有啥关系,我觉得关系有,但导演讲的很隐晦,首先,最后搏斗的双方代表了两个阶层,富裕和贫穷,女神经反复强调“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在她变态的三观里,只要是她们想要的东西就应该得到,而付出的努力就是杀人,那些富人又何尝是通过努力而得来的,无非就是继承或者暴发户而已,而且男主女儿那句这里脏,明显打击了她的自尊,于是她坚定了要去更加舒适干净的地方生活的决心。
这部片子是韩国的没错,但放在日本和中国又有何不妥呢,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定律到处都是,想要变富有,进入上流社会,通过录音机学英文有用吗?
还不如撒谎、杀人和侵占来的容易的多,这是一种近乎原始的方法,却暂且看起来有效的多,在这样一个冷漠而为富不仁的环境里,谁会在乎某一个“蚁穴”里死了一只蚂蚁呢。
电影只是电影,但导演透过这种讨论现代人安全感的方式告诉我们,如果无法改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算去了美国,到了月球,又有何用呢?
看了一部韩国犯罪电影,只能说韩国导演在这个上面真的还不错,不恐怖,有一点小惊悚。
剧情一开始就一直在误导。
凶手早已出现了,一个占有欲强的女人,可能是心里疾病吧。
为了屋子杀人,再把尸体藏在衣柜。
一次次犯案就为了换成新的更好的房子,心里扭曲之严重啊。
人的欲望或是精神方面的错乱,让凶手变得强悍,一个普通的女性,却杀了那么多的人。
结局更是有趣啊,男主一家幸免于难,并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凶手自然是死了。
电影最后一幕,定格在一个衣柜上,而衣柜里面是那凶手的女儿,同样心里扭曲的女孩。
故事构思很好,不过具体情节处理上有点跳,讲逻辑的观众肯定跟编导较劲,类似的因为贫富落差巨大而引起矛盾的片子还有《维多利亚一号》,其实编导想说的是一个贫穷单身母亲被生活所迫无处栖身而臆想着鸠占鹊巢的故事,片中男主一家在女疯子家里做客的时候,她不是在打听自己所租房子是不是要拆迁,还说了句每次刚熟悉环境,就又被赶着再次搬家的无奈嘛,她只是想要个家,安定的家,可现实的贫穷让她无处栖身,一个很悲的故事。
男主小时候撒谎,让哥哥失去了继承权,他心里一直愧疚,才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可又担心哥哥会对他不利,经过这番变故,他才发现自己根本对不起死去的哥哥,所以片尾会有他上坟的镜头。
编导想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可是逻辑性很差,先说男主的父母,就因为哥哥犯了强奸罪,就彻底抛弃他,甚至把财产交给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主,这逻辑上不通,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犯了再大的罪也不可能不管,否则就不会孩子杀了人,做父母的顶罪的故事了,这也是最大的漏洞,其次在女疯子和男女主打斗过程的中的无数个漏洞,已经有不少网友吐槽,我就不说了。
漏洞太多,逻辑性太差。
在无数优秀的韩片中,这个有点中下水平吧。
表面上这是一部惊悚片,可实质上它从另一面揭示了韩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以及穷人在贫困中寻求改变的极端例子。
导演先是把悬疑的线索全部引向了那个回忆里的“哥哥”,在把哥哥找出来的过程中一直有一双背后的眼睛瞧着这一切的发生,于是真正的阴险在暗处滋生生长。
谁又能想到哥哥其实已经遇害,真正的凶手是小女孩画里拿尖柄雨伞的女人!
有这样靠谋取别人东西来取得自己幸福生活的妈,女儿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女孩也染上了歇斯底里的恶习,包括怎样引诱猎物上钩,怎样夺取本不是自己的东西,手机,娃娃,等等等等。
女孩妈妈给女孩听英文磁带练标准英语口音也是粉饰太平的一种方法,让别人以为他们真有一个在澳洲的爸爸,那么再有怀疑也不会生疑到他们头上了。
全剧明线里还有一根暗线,男主人公之所以一开始以为是他哥哥找他报复完全是因为童年时候冤枉他哥哥强奸的往事,他的一句谎话毁了他哥哥的一生,可惜那个时候身为孤儿的他只想拥有一个没有人会分割爱的幸福的家庭。
很好运的因此他还分得了养父的所有财产成为了富人,而哥哥不仅坐牢还被父亲家庭所唾弃过得穷困潦倒。
男主人公不是没有内疚(悔恨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或许要他用现在的富足生活去和他哥哥的贫困做交换,他还是要想一想的吧),这份内疚扭曲了他的某一部分交感强烈地表现在了他神经质的洁癖上。
他一直擦一直擦马桶,洗手台,餐具。。
就是想洗掉他不择手段夺取别人美好生活的污点过去。
讽刺的是,现在他的美好生活正在被另一个同样来自底层的妇女所谋划。
于是最后那场戏,他威胁放火烧了豪华的公寓,妇女慌了(因为大house是她的终极目标)而他真的做了(因为他想这一切结束,不仅是洗脱他自己的罪孽)。
如果人总是通过占用他人的幸福而幸福的话,那份幸福的根基也不见得有多牢固,心里的内疚也会时刻侵蚀着自己的良心。
所谓的幸福也变成了表面的光鲜。
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人人都有,可是衣食无忧靠的应该是自己的双手,哪怕你不能成为富人,幸福感在简单的生活中也依然会出现。
无论穷或者富都逃不开一日三餐,每晚而眠。
社会可以有穷富的界限,可是每个人的心里千万不能有,一旦有,就是入了魔鬼的圈套进了地狱,万劫不覆,但不一定能劫后余生!
人们看到别人很好的东西就会经常想:那个东西要是我的就好了。
这个念头也许一闪而过,也许记在心里自己默默努力存钱去得到。
而有那么一类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就想要那件东西,认为那个东西就是他的,他要拿回来。
这种人,说的就是韩国电影《捉迷藏》里的罪犯一个看似及其平凡的母亲。
她觉得别人的好东西都是她的,她就杀掉原来的主人,那个东西就“物归原主”了。
电影里男主与男主哥哥就是倒霉蛋,遇到了这种人。
哥哥已经被杀害,那女人占有了他的房子物品。
可是男主来到,打乱了“女主人”的计划。
男主事业有成,一家四口住在高级公寓里,女人到他家侦查,发现这房子更好啊!!!
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搬家计划”。
女人步步为营,逼得男主老婆要放弃这个房子,男主被逼的到处找线索,想解除疑惑。
迷雾渐渐散开,男主终于发现那个女人才是凶手,家里她早已去过,家中已不再安全,可是为时已晚。
自己,家人生命受到威胁。
这种人其实就是一种变态杀人狂了。
典型的鸠占鹊巢的那个鸠。
为了更好的巢杀掉一个又一个鹊。
电影最后这个女人死了,可是她的女儿却一直“住”在了那个小区,“继承”了她母亲的衣钵,那一带高级公寓已经不再安全与平静。
就这一点就让人细思极恐。
家本来是多么安全的一个地方,男主的孩子遇到危险也往家里跑。
可是那个女人俨然是那家里的主人,门禁卡,房间密码什么都一应俱全。
她要做的只是磨掉这里原来的痕迹就好了。
而原来这家小孩一句一个“这是我家”让女人彻底发疯。
电影里的追逐戏是非常让人觉得带劲的。
小时候喜欢跟小伙伴玩这种游戏,比谁先到家,关门。
那时候的心是紧张的。
而这个电影就是放大一百倍的紧张。
一个人摆明要杀你追着你,等待门禁开启,等电梯来那种急迫的心情观者感同身受。
整体氛围营造我觉得是很成功的。
当然电影还是要有些bug的。
比如这女人怎么这么神通广大,门禁什么都在手里,安保那么好的小区居然让一个头盔人出入自由?这些都是没有交代的。
不过忽略这些。
整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想要享受那种惊悚,细思极恐的感觉,就来看这个电影吧
悬疑电影总不像是鬼怪型的恐怖片,最好的一定是根据现实的社会或者人性来决定。
近两年来的韩国惊悚电影异军突起,大部分内容讲述的也是深埋于平凡人中间的罪恶。
这样的悬疑电影并不宣导鬼神,而是被整个真实社会缔造出得悲剧。
这样的悲剧是抓人的,因为熟悉人们才有切肤之痛。
当我们在观看悬电影的时候,真正让人恐惧的地方并不是所谓的特效或是鬼怪而是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跟踪、绑架甚至是死亡。
我在观看《捉迷藏》之前先看了安圣基和中国合拍的《笔仙2》。
这部水土不服的作品从侧面再一次印证了在国内现有的电影限制下我们很难炮制出真正的悬疑片。
如果导演并不能按照真实的社会为蓝本进行创作,仅仅依靠架空的几个故事片段惊悚也只是隔靴搔痒。
同样是精神病,可以像《笔仙2》一样分裂的一惊一乍,也可以像《捉迷藏》一样偏执的鸠占鹊巢,只是给观众的感觉截然不同。
正常人很难遇到像《笔仙2》那样具体的遭遇,在现实和电影中很轻易就完成了自我疏离,再紧张也是隔岸观火;《捉迷藏》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于世间存在着,每一个角落都掩藏着罪恶,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房间中生活着的唯一一样。
韩国类似《捉迷藏》的类型片很多,大体也都是构建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利用的是人们心中潜藏着对熟悉环境未知的恐惧。
看介绍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取材的,效果上自然事半功倍。
《捉迷藏》的影片质量中等,整体气氛渲染的相当不错,诡异的氛围及被监视的恐惧很好的嵌入了电影中。
唯一的问题是韩国电影惯有的拖沓,再刺激的桥段时间一长也失去了抓人的可能。
为了突出紧张感《捉迷藏》中的保安和警察都幻化为马后炮般的小角色,主角一家永远在独自战斗,外界所能给予的安全感也仅仅是在受惊后的补救。
片中的父亲儿时为了在家中站住脚而撒下了谎言,如今害怕报复才急切的寻找亲人,却在这之中让真正的“猫头鹰”插入生活,这样的反转安排的不错。
不过比起主角一家的战战兢兢,一直执着夺取他人的反派似乎厉害的有些随意,她则好像是杀不死的小强,要引了天火才能将其毁灭,这确实能凸显出大B0SS的神勇,却在无形中也拖沓了整部影片的进程。
事实上,《捉迷藏》中在竭力经营的是一个“家”的概念。
“家”被看做是人心灵最后的避风港,不管外界如何纷扰总是能给人以安全感,我们在家中放松的释放着内心的柔软,与社会对抗的铠甲也在家中被悉数卸下。
《捉迷藏》中的寄居者从一开始的跟踪到后面的企图破门而入,在一步步的行动中摧毁的正是男女主角对家的完全依赖——当“家 ”不再是供人休息停泊的港口而变成了随时可能丧命的魔窟,它就只能成为一间被遗弃的“屋子”。
而这个担心—恐惧—逃离的过程,也暗合着主角们内心防线逐步崩盘的过程。
即使最终的恶魔已经离开,他们的安全感却再也找寻不到,只能匆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捉迷藏》中最令我回味的镜头,其实并不是小女孩最后出现的脸,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早在她母亲燃烧后我就想到了。
真正令我有些感慨的其实是一个拉远的镜头,在几栋公寓楼上空,每一个窗户都代表一个家庭,看上去连在一起,却又实际那么的疏离。
这感觉每一次我跨进住宅区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曾经住在邻里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对于这样的陌生会更加得敏感。
当然,这不仅是现代建筑的问题,因为即使老旧的房子也可以变成猫头鹰的巢穴,依仗的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戒备。
我老妈在看新闻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和受害者的差异扩大化,比如“不那么晚出去也不会出事阿”、“打黑车当然有危险”之类的,但事实上遇到罪恶的可能比想象的要巨大的多。
这是一种繁华的冷漠,是喧嚣背后必然出现的罪恶,我们没法了解身边每一个人,只能忐忑的保护自己。
这是群居生活下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并不仅仅依靠友善的与邻居相处就能获得解决。
《破产姐妹》里max她们想认识邻居,结果发现邻居脖子栓狗链吓了一跳。
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表达着对熟悉环境安全的质疑,却也不能提供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影片中公职人员对于住宅安全的疏忽令人胆颤,影片外我们只能万幸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再好的题材也阻挡不了我的吐槽》各种设定都很新颖,开场也很有氛围但是,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吐槽的焦躁情节什么的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想说不想说的都被大家说过了何况韩国的罪案片总体优质,加上此片又没有精神分裂这种老套到家的设定,所以说,片子还是很值得看的就冲着我没猜到结局这条,推荐也是必然的但是我忍不住又要说但是了导演啊导演编剧啊编剧你们到底是想闹哪样好好的一个犯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杀人杀的那叫一个顺溜,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心狠手辣能干大事的主,怎么一到了男女主人公这里就脑残了,敲一杠子就撂下不管了,是死是活有气没气都不知道检查一下,这种虎头蛇尾的行为简直就是有预谋的自杀果然,男女主人公很给面子的逆了天,脑袋壳是灌过水银还是怎么着,钢管敲个一次两次愣是死不了,最后还来了个欢欢喜喜的大团圆,估计是阎王爷怕他一家人拉低了地府的整体智商,直接给赶回来祸害人间的总之,最烦敲了犯人不补刀的主人公总之,最烦敲了主人公不补刀的犯人翻来覆去的倒下又站起又倒下又站起,是对观众神经的严重挑战只能说,实在是太急人了只能说,实在是太让人抓狂了于是看完电影去菜场买猪蹄,看着美丽的老板娘利索地把猪蹄一劈两半,看着美丽的老板娘手起刀落地把猪蹄剁好装袋,我突然间觉得,犯人也好、主人公也好,何止是弱,简直是弱爆了!!!
作为今年暑期档棒子电影票房中的一匹黑马,剧情硬伤不少,但叙事节奏紧凑,悬念设计不错,气氛营造烘托出彩,背景音乐契合度很高,仍不失为一部好片。
影片选材和视角都很独到,其主命题是关于贫富差距悬殊造成的一种极端仇富结果:鸠占鹊巢。
故事之所以发生的症结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合理。
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合理心态,人人都想过富足的生活,追求的手段无疑应该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从中获得回报,当然排除不劳而获这种情况,由于机遇、学历和经历等多种因素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产生巨大差异。
当人们长期为生计挣扎于贫困线上时,总有那么部分人的心理会在重压之下发生变化,他们心怀愤怒,对社会现状存疑,将人性恶的一面逐渐挖掘出来。
我想片中那位同样身为人母的女杀手最后表现出来的疯狂状态不应该是一天练成的,影片中女杀手对他人和对自己女儿态度的极端反差说明她应该不是完全丧心病狂的杀戮机器。
影片中有一段亮点是男主进入到杀手女儿房间时看到的各种布娃、钱包和手机,这段场景不仅让男主不寒而栗,同样也让观众不寒而栗,这说明有多少无辜的受害者沦为冤魂,女杀手曾经侵占过多少鹊巢,这种变态的心理已经累计到了何种程度。
从小培养女儿标准的英文口语发音和最后为扑灭“自家”的大火而哭号着葬送火海,无不证明了这种不顾一切手段摆脱贫穷境遇的极端心态。
而影片其实也隐含着一个子命题就是在如今的城市化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它与主命题相辅相成,契合度颇高。
故事之所以可以发生,与这样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如果邻里间相互熟知和关心,我想鸠占鹊巢怎么可能发生了,没有了滋生恶魔的土壤,女杀手哪会在社会舞台上心安理得的越战越勇。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片还有不少亮点:1.捉迷藏的片名,影片从两个方面回应的标题,其一虚写:女杀手带着女儿犹如隐形人混在普通人家的状态,难道不想是在躲猫猫么,其二实写:片尾女杀手和被害者一家人之间捉迷藏般的杀戮与求生。
2.家门口的神秘符号的设计给人一种被无形监视之中的恐怖质感。
3.男主是个有故事的人,男主是孤儿,应该算是和“精神病妇女”属于同一阶层,大家都一无所有。
被富人家收养后,靠撒谎陷害富人亲生儿子(即片中的哥哥)而获得牢固的家庭地位和继承家产。
他撒谎,妇女杀人,虽然他和女杀手所用的手段不同,但力争上游成为富人一份子的坚强意念是一样的。
他的往事实现了他和杀手彼此之间的映照,颇值得玩味。
4.男主的幻觉设定使得影片的紧张程度更为加深,其中一个哥哥压身的场景恐怖氛围不亚于鬼片。
5.片头和片尾的场景配以杀手女儿关于隐形人生活于他人家的旁白,真的让人鸡皮疙瘩一地。
6.导演引导观众认为凶手为男主哥哥的设定实现了一个较好的反转。
当然本片也有不少硬伤,如果这些硬伤的话,估计可以挤进惊悚类型佳片的行列,以下硬伤也存在于大多数惊悚类型片中:1.打死我也不报警和求援,不知道被害男主一家人是怎么回事,不管何时,绝对不会在第一时间想着报警,还得先上药等;干啥事都是一个人,完全无警惕感,出现状况,也不知道叫保安。
2.女杀手和被害男主一家人从来保持着一种只打昏不打死的君子协定,不停的相互捉迷藏,要知道精神病妇人是个连续杀人狂,在遇到男主前,可是见人必杀之而后快的。
本片特有的硬伤:1.片尾处男主在没门禁卡没钥匙的情况下,为了回家,一个劲的往地下车库跑完全是无厘头,而不是寻找物业保安帮忙。
男主既不知道他孩子在车库为何而去,实在不明。
2.男主和他老婆从来进门都大开,好像欢迎杀手入住,在出现状况后也不对孩子做安全教育。
3.片尾女主将自己孩子留在车库,她毫无安全意识。
4.杀人后房里的血渍怎么全没了,如果不是重新粉刷的话,是绝不可能做到不留一丝痕迹的。
5.男主的洁癖且强迫症的设定的确让人物更丰满,但用处不大,与影片主线有割裂感。
个人感觉唯一可用之处在于促使他在儿时撒谎陷害他哥,因为他哥不仅占据宠爱,而且身上的脏乱和脸上有恶心的痘对一个有洁癖症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相处。
6.就因为女杀手身穿深色羽绒头戴黑色头盔,片子的嫌疑者基本全成这种打扮了,为了增加惊险度而过于刻意。
7.话说女杀手深夜打扮得像黑衣骑士出现在人烟稀少,地处偏僻的贫民区进行抢占资源的活儿还是可信的,那么把这一套工作模式放在一个身处闹市的高档住宅区就很有违和感了。
另外,片中有些地方还存疑:1.男主哥哥家和隔壁女受害者家的暗门是谁打通的?
是哥哥么,为了色欲?
又或者是女杀手,片子他哥哥的房间里出现了2支牙刷和卫生巾,而且女杀手自己也说过她喜欢搞扩建工程。
2.杀男主哥哥是为了什么?
为房还是为财?
3.女杀手入侵的304室的门口上标有1男1女外加1小孩,这是指原住家的成员就是这样的组成而且可知都被干掉了?
还是本来原住家的成员就只有1男即照片中的那个男人,被消灭后,女杀手把自己和女儿另加上去了?
《捉迷藏》是韩国导演许政的长片处女作,故事取材自2004年发生在韩国首尔西南冠岳区新林洞的连环杀人事件。
该案件在当时令首尔居民全部人心惶惶,警方组成的专案调查组因无法抓住疑犯而绞尽脑汁,直到凶手自己主动暴露行踪,才被得以落网。
而这位变态杀手杀人的原因更加令人震惊:仇富!
现实中,变态杀手接连杀死19人,从退休老教授,到按摩店的应召女郎,杀手杀人只是因为痛恨富人和女性,这样的动机在当时给韩国全国居民造成了很大心里冲击。
而在《捉迷藏》中,杀人凶手的行为则比现实更带有目的性,像是一部黑暗版本的《宫锁沉香》,底层的人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不顾一切的用弥天大谎占据原本应享受荣华的人的位置,只不过在《捉迷藏》中,占据一个人的位置的手段不再只是靠撒谎,而是靠杀人。
麻雀为了飞上枝头变喜鹊,先杀死喜鹊全家,让自己成为喜鹊,又想要变成凤凰,于是再去杀死凤凰全家,自己做起了凤凰。
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总是有着不可遏制的向往,尤其是当这个社会上的穷人再怎么奋斗也无法改变现状,富人什么都不做,却天生含着金汤匙的时代里。
当社会把穷人挤兑到尽头,底层的人民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破坏欲,而一个人为了物质而产生的破坏欲,是几乎可以冲破任何束缚的。
贫富差距越来越巨大,尴尬的中产阶级却成了社会底层力量仇视的对象。
他们无法像真正的有钱人那样去雇人保护自己,也无法靠自己的财力抚平底层人民心中的唳气,然而他们却又真的过着看上去很美的生活,甚至有的时候后会因为同样的生活艰辛而忘了自己应该保有的道德。
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并且可以预见的一定会发生在炫富风泛滥,土豪遍地开花中国内地。
在未来,也许就像影片的导演所说:人们害怕的不再是鬼神,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可触恐怖感。
那些生活在你身边的穷困者,或者你无论如何也按耐不住的仇富心,才是最恐怖的力量,因为穷与富之间的矛盾永远不会消散,只会越聚越深。
(文/宋小卡)
刚看完觉得故弄玄虚,还以为能像标准惊悚片一样在结尾处给出一个兄弟之间的前尘往事,没想到啊 哥哥老早就挂掉了。
然后看点影评 仔细回味下 很多逻辑上还是说的通的 比如最为亲们诟病的是哥哥这条线索 细思之,如果没有哥哥的失踪,男主和疯女人也就无法相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不过导演大哥一直让我们以为哥哥的失踪是为了报复男主,最后真相了 不是失踪 是game over了 难为这个哥哥背了这么久的黑锅还有男主的洁癖 个人认为是为了洗刷掉过去的罪恶 一些豆友认为男主生来洁癖 所以厌恶脏乱差的哥哥 也很有道理豆油们说的男主和疯子 同属一个阶级 有着同样的目标 只不过手段不同 很得启发 不得不说 这部片子的题材真的很新颖 要是写论文的话 一定能用上“填补学术界空白”这句话门口做记号 打钩意味着做掉了 惊得我一身鸡皮疙瘩说点个人认为的瑕疵片头男主看到的乞丐老头出现在他家的幻觉 要说明神马,只是说明男主有幻觉吗 还是男主各种受不了脏乱差?
男主他们一家子 为啥都不知道补刀 补棍子 这点算是个bug疯女人战斗力爆棚 同看的小伙伴说精神病都是大力士 好吧 不知道有没有科学根据虽然最后兜兜转转把很多逻辑解释清楚了 但也改变不了导演刻意地把观众往坑里带的本质最精彩的惊悚片应该是观众虽然掉了坑 但最后只能埋怨自己的智商 仰视导演和编剧的智商
其实好多东西可以去掉,问警察呢?
鸠占鹊巢。女主演技浮夸。总体看来还是很流畅的,但是故事本身有严重缺陷。
风格阴郁。前面被吓得半死,后来剧情直转急下,颇有断裂之感;男女主都蠢爆了,而且好多逻辑BUG,一般般。
家庭安全教育大片
以后入住新居一定要仔细检查,看看是不是藏人了。
关于神秘人尾行杀人替换身份的故事,开场不错,但同类片子看多了,边开始怀疑起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临场反应了。160斤的男人打不过100斤的女人?尸体压身上有如泰山压顶动不得了?电梯里出现怪人不会找物业找警察?硬伤太多,不建议观赏。
很不错的都市传说,摩托车帽神经病杀人狂的设定足够惊悚,不过一些误导线索铺垫过多太喧宾夺主了一点,最后解决老怪的方式有点让人无语……
什么破电影,不过神经病女主演技点赞
开局惊艳,布局扣人心弦,可惜无敌模式的凶手一现身,全片狗血逆转,结尾令人凌乱。总体来说,还是不俗。
变态的故事总是特别刺激,看完又特别恶心。。。。。。。。
没觉得吓人 没觉得压抑 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有太多勉强的地方 比如说她妈还上去拿药干嘛啊 还不如直接开车去诊所打个针 而且那个女孩发高烧竟然能自动好起来 立刻活蹦乱跳的。那个变态女就像个寄居蟹一样 看好的房子就要得到手 还挺霸气的 就是智商不够 结果没占房成功。
三星半。。前半段悬疑感保持的很好,后半段有些落入俗套但紧张感保持的很好。剧情上虽然有些bug,但整体来说算是不错的悬疑电影。ps:突然觉得追击者这部电影对韩国犯罪题材的电影影响很大。。追击者以后,几乎每部同类型电影都得和反派来场追逐戏!
前半程情节紧凑氛围到位,后半程直接秀智商下限——论补刀的重要性。
棒子已经在剧情小惊悚的路上越走越带劲了!!赞!!
真的够惊悚。那个中年妇女演得太好了。小朋友们演技点赞。看得心砰砰跳,真的有吓到。
猪一样的家人,猪一样的罪犯。猪一样的编剧。
一般 里面bug很多 那女的真能打
最后一段太毁了,为了反转而反转,典型侮辱智商,中国还翻拍,烂成翔不意外
有点用力过度的赶脚,8过女疯子和她家娃儿倒是给足了气氛。。。
看国内又眼巴巴地去翻拍,还以为多好。看完感叹不已,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前面讲述了好多男主哥哥的事,以为是哥哥回来报复,后面又来的疯女人才是凶手。疯女人跟哥哥的情节断层太大,没搞清楚。至于想杀死房子主人而占有房子,疯女人的情节表现得足够惊悚。不值得看,不过比国内好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