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
角色延續了邱禮濤前作<<黑白道>>的後臥底處境,臥底回歸警隊後不被同袍信任,乾脆回黑幫繼續混至於他怎樣不被砍死以及取得老大信任,是沒有交待的若然,恐怕Laughing的戲份要減少到當配角了。
2. 除了<<黑白道>>也呼應了<<無間道>>,阿一叫追隨他的Laughing去考警察,在警隊裡當他的線眼,這就開始顛覆電視劇<<學警狙擊>>原本的設定。
警隊反過來叫Laughing去當臥底,跟隨阿一。
這就深化了 Laughing兩邊不是人的困境,成為「臥臥底」,把真我雙重壓抑。
不論他在黑幫老大面前還是警隊上司面前,他還是不能完全把「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
3. Laughing效忠於誰呢?
似乎警隊和社團都不是他效忠的對象。
社團要對付Laughing的時候,阿一還會維護著他,他只能忠於個人的情義。
一切都由 Laughing決定跟隨阿一開始。
因為阿一和他都有著臥底的共同經歷,互相明白不被人信任的痛苦。
但決裂的turning point也始於他們互相猜疑。
這是臥底的悲劇,以出賣朋友為目的的存在。
4. 吳鎮宇飾演的座頭,本來極力反對親妹Karen與Laughing來往;以社團之名更要殺Laughing。
座頭突然轉過來要幫Laughing逃亡,放下對社團的忠誠,也是為了個人情義,願意為妹妹作出犧牲。
戲劇的趣味就在於:本來座頭要殺Laughing,阿一則要保護Laughing,這時二人的立場卻逆轉了。
5. 阿一為何要殺Laughing?
電影沒有很明確地交待。
很多提示都是在回憶片段中出現的:二人在海邊,阿一問Laughing怕不怕身份被揭露?
Laughing問:你指哪一個身分?
警察還是古惑仔?
會被揭露的只會是真正身分,但他有兩個對立的「真正」身分,就兩個都不是。
於是「存在先於本質」,結果只待他抉擇。
阿一再問:那你害怕哪一個身分被揭發?
Laughing無語。
當兩個選擇都不好的時候,人只能猶疑不決。
但當警方已知Laughing的臥底身分時,就意味著Laughing將要離阿一而去。
阿一竟對潘sir(黃日華 飾)坦言Laughing是自己安排進警隊的,但潘不信,因為「哪有人不當差去當古惑仔?
」這是前後一致的,因為阿一從當臥底後復員開始,到如今回到黑幫當老大,也同樣得不到潘的信任;這是前後不一致的,因為阿一就是不當差去當古惑仔了。
阿一的抉擇是,他要相信Laughing會走自己的舊路,還是會選擇回到警隊?
他傾向後者,所以兄弟情就完結了他接受不到Laughing日後要以警察的身分對付他。
6. 阿一叫Laughing去考警察,是向警隊報復,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是他把自己不能當個好警察的心願,投射到Laughing身上?
若然,他又怎會因為Laughing要重投警隊而動殺機?
但他最後為何又好像有意無意地死在Laughign槍下?
他的畫外音說,哪有老大不看顧小弟的?
這角色心裡好混亂;背著社團保護Laughing幹了那麼多,突然又想殺他,最後又好像為他著想……矛盾的狀態深究下去,「臥底」的生存狀態就不只是效忠黑、白哪一方的問題;兄弟情義遭受考驗,個人內心都是矛盾的。
莫說要效忠於集體,連忠於朋友也太貪心根本不能忠於自己,自己反自己,這是對自己做臥底。
阿一的自我變節,比Laughing更徹底。
後者像劉健明,想「做番個好人」。
身分與回憶有關。
劉健明為了掩飾個人歷史,就要殺人滅口。
Laughing殺了阿一,也就沒有人知道(潘sir不相信,也就不算「知道」)他最初的效忠對象是社團。
7. 但Laughing回歸警隊不是會重蹈阿一當年之覆轍嗎?
大概是編劇未想到這一點,但也可理解為:阿一早把這經歷告之Laughing,所以Laughing決定以「臥底」(而非「臥臥底」)身分繼續混下去。
8. 其實電影的最大敗筆,是為Laughing設計了「臥臥底」的身分,卻沒有好好交待為何他會有一個「當好警察」的心態。
潘sir那一句「哪有人不當差去當古惑仔」早已被阿一反證了。
Laughing效忠的對象一直是阿一。
他在警隊的上司和阿一這老大相比,前者遠沒有後者的同理心,很難說服人 Laughing對上司的感情比老大更好。
Laughing進學堂前後都一直在黑幫混,根本沒有環境和經歷培養一個警察的心態。
他當黑幫臥底的表現也遠比警察臥底為佳,所以給警隊的情報通常都沒用,因為只是阿一利用他發假消息。
給警隊遞著的,也是因為黃德斌這另一個臥底在阿一身邊通風報信(沒明確指明,但此解合理,否則不需設定黃為臥底)。
或許導演想觀眾看過電視劇,「Laughing想當好警察」已是共識,就不需解釋但劇集裡Laughing是對「三年之後又三年」的臥底生涯反感的,又和他決定繼續當古惑仔的結局銜接不了。
9. 很奇怪,黃秋生和吳鎮宇演戲的力度和層次已比主角更優,連造型也要比Laughing突出,那就把觀眾的焦點從主角身上分散了;謝天華沒有甚麼造型可言,平凡真是當差當古惑都分不清。
10. 黃秋生的造型和排場很突出,METEROSEXUAL的衣著和化粧造型,每次出場都是美女擁簇,然後跟著的才是男性手下,當中有不少是南亞裔人。
浮誇的外表可能是高度壓抑的內心的反彈,從外對內補償。
有趣的是「臥底」是缺乏信任與忠誠的邊緣人,接收最多的情報資訊,像知識分子,被流放在外。
臥底、女性、少數族裔、知識分子,都是相對於黑/白社會建制中的他者。
无法形容 Laughing Gor 给我带来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 影片有点回归当年看《古惑仔》的味道... 很纯正的港产片 ... 整部影片里面 谢天华 有一处的表演真的相当到位...就是他在被黑社会追杀的时候换上了警服被路边的小孩打招呼...当时他的表情真的演得太到位了... 自己其实本身就是个警察,可现在是以小混混的身份假扮警察...这段短短的几秒穿插剧情真的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非常喜欢这个亮点 ...
趁着laughing哥热(对于我个人来说,反应很迟钝),把laughing哥的大电影《laughing gor 之变节》也看了。
令人失望的是,laughing哥完全被黄秋生和吴镇宇压住了,也沦为了配角。
laughing哥演电影,气场还是稍弱了。
不得不说港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片很像是《无间道》和《古惑仔》结合的怪胎,而且还是TVB演员的大联欢。
导演很喜欢通过故弄玄虚来引发扣人心弦的效果,结果没玩好全玩砸了,拍得一团混沌。
黄秋生的演技还是很棒的,这片都有点像描写他的心路历程。
(画外音:可怜的laughing哥沦为配角!
)黄秋生也同样是卧底出身,恢复身份后在警队里得不到尊重和认可,索性直接去混黑社会。
从此造型多变引人注目,批个毯子时还以为卡扎菲附体。
黄秋生的故事同样值得回味,他究竟为什么从警察变为卧底,又恢复警察身份,又直接做回古惑仔。
也就是因为信任二字吧。
与造型妖娆的黄秋生相比,吴镇宇低调点啦,不过还是延续神经质的演员本质。
他对妹妹的感情还是值得写一写的。
给妹妹的寿包和红包还是挺感人的。
人的感情真是难说,他自己是古惑仔,却不准妹妹和古惑仔在一起,因此而痛打laughing哥。
后来在妹妹以死相逼之下同意了他们私奔跑路。
最后为了给中枪的妹妹挡枪而死在了黄秋生枪下。
他们这兄妹情都比laughing哥的爱情感人多了。
黄日华长了一张极其正义的警察脸,却丝毫起不到推动剧情的作用。
黄德斌在里面就是打酱油的,偶尔发个线报,然后中枪了才说出自己是卧底,也没太看明白他卧了点啥。
黎耀祥更是一个很挫的角色,很不招人喜欢。
如果说黄秋生再次混黑社会,他这种人就是推黄秋生上路的人。
一群男人中,吕慧仪饰演的一哥女友还是非常出彩的,跟几个影帝飙戏都毫不怯场。
她长得总有点舒淇的味道,却更美。
相比之下,laughing哥的女友就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像个道具一样。
该出场时出来,挂了就领盒饭了。
她和laughing的爱情也有点奇怪,这个男人到底哪里值得她连大哥都不要了,缺乏剧情铺垫。
片子再烂,也总有吸引人的地方。
laughing哥逃出医院后为了躲避别人的追杀,打昏了一个警察并且换上其服装。
一个孩子给laughing哥敬礼,他也回礼。
那一刻,laughing哥的内心一定是感慨万千的。
laughing哥一瘸一拐地到病房探望洗sir,病房门外的一幕和一句“洗sir 一定没事的。
”还是挺让人泪奔的。
影片最后laughing哥调戏吴卓羲和陈键锋这两个小警察,恢复了laughing哥一贯的风格。
就是那个斜偏分是在难看了,有必要把laughing哥搞得这么非主流和杀马特吗?
他又不是第一次出来当古惑仔,大佬总有大佬样啊!
剧本垃圾——后无间道时代的衍生物,只是把车轱辘话再多说一轮,还说不圆。
猪脚垃圾——我是说谢天华和陈法拉。
谢天华好歹也年纪一把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演得可真不咋地,这点他得好好像机动部队-绝路中的曾国祥学学。
拍得马马虎虎,但太多闪回闪得让人心烦,本来没那么多事,闪一把就显得会叙事了吗?
这片就一个看点:看两位大佬飙戏。
秋生哥抹着暗红唇彩,潮中带阴,阴中带狠,幽幽的声线让人不寒而栗;而吴镇宇则奉献了他在旺角揸fit人后最飞扬跋扈的一次表演,演到动情处几个小动作就压住了场面。
这戏已经有够烂,若不是他俩,还不知道会被怎样轰至渣……
65/100看完这个电影,我发现座头是一等一的好男人。
座头的妹妹也是死的很惨,如果说没有看透一个人或者说这个人不好真的害死自己还有家人一起扑街。
黄秋生里面的表现有点离谱,首先是他的设定,很娘,还有很多妹子。
这些跟着他的妹子有两个还是挺不错的,有脾气有对白。
结果就是我看不懂的就是变节。
确确实实我更加原因相信会变节的人,因为很多人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就会容易变得黑。
不相信光,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制度。
laughing就是好例子,最后谁都不信,又有很多人帮他,新的轮回就开始了。
秉着学警狙击里laughing的热度,TVB制作了这部电视剧的前传。
Laughing从一部电视剧的配角成为一部电影的主角,可谓奇迹啊。
这部电影,说真的,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期待,因为我在学警里萌的是三哥啊但是现在,潜行狙击的风行,我为了不失潮流,也来膜拜一下Laughing。
说是电影,其实蛮电视剧的感觉,一众TVB的演员,一不留神还以为又是TVB的贺年电影。
另外,电影里黄秋生的造型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么地无语。
但是谢天华不再是学警里的寸头,还有初见陈法拉那魅惑众生的一笑,真的很行!
电影里解析那五元硬币的来源,还有最初laughing为何做警察,这里完了双重无间道的设定,还是蛮有趣的。
另外,电影作为学警狙击的前传,尽力与电视剧情接轨,但是还是有错漏啊。
1.电视剧里laugh明明有个在当警察前就有的女友wendy,还和他一起考警察,在电影里换了KAREN2.最后,laughing说今晚找孝哥,接着碰到学警两男主角,当时两男主角还穿着绿色军装,时间应该是电视第一二部的时间,但是这时候,孝哥明明还没有出场,电影里孝哥穿越了我好期待三个的飒爽孝哥再次出场总的来说,电影叙事有点错乱,不断用回闪交代过去,但是过去与现在并没有清楚分界线,以至于有时回闪过了,还以为还在讲过去的事,真够可恶的,但是总算把过去交代清楚了,也算是把laughing再次深刻的刻画了一次。
据说潜行也会怕电影版,希望TVB在潜行电影后收手了,不要把laughing拍多边烂了,也不希望谢天华只能固定在laughing中啊
一1997年之后,香港出品的具有纯正港味的电影越来越少,大部分港片(其实是合拍片)因为要打入内地市场,不得不作出调整甚至妥协。
“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波德维尔语)的港片日渐式微,坚持制作纯正港片的导演越来越少,杜琪峰无疑是其中最难得者,他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不惜放弃内地市场。
邱礼涛是另外一位坚持者,他近10余年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头七》、《Laughing Gor之变节》、《雏妓》、《选老顶》、《失眠》等片,都港味十足。
下面主要以《Laughing Gor之变节》为例来谈谈香港电影的“茶餐厅之味”。
邱礼涛是个快枪手,一般短短几个月就能够拿出一部作品来。
邱礼涛也是一个“杂食”的导演,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拍过。
许多人竟然因此骂邱礼涛为“烂片导演”,似乎数年磨一剑并且把一种电影类型坚持到底就能够不拍烂片,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其实,影片的好坏,跟制作的时间和归属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看过邱礼涛导演的十余部电影,平心而论,经典之作确实少见,但这些作品大都在及格线以上,离“烂片”还有很大距离!
我反而很佩服邱礼涛导演,他的工作效率在当今的香港影坛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而他操刀的电影若论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
二总的来说,《Laughing Gor之变节》不能说是一部出色的影片,剧情布局、人物塑造都有很多漏洞,这部影片在制作上也略显寒碜,让人记忆深刻的场面欠奉。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优异之处在于其纯正的港片特色。
影片的节奏很快,每场戏之间几乎没有过渡,让观众完全没有放松的时间。
邱礼涛还通过大量的闪回镜头省略了很多交待性的戏,这在加速电影节奏的同时,也跟观众玩了一下悬念。
影片的剧情其实是非常过火的,各路人马聚焦在Laughing Gor身上,各有打算,于是,规则、利益、情义、爱情等因素交汇在一起,热闹非常,尽皆癫狂。
仔细追究,我们自然发现剧情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比如Karen为什么会爱Laughing Gor爱得那么死心塌地?
又比如一哥离开警队之后是怎么成为大哥级人物的?
这些内情,都会让观众十分费解,但港片就是这样,不求完善,但求过瘾。
《Laughing Gor之变节》正是无视所谓的剧情合理性,才能够做得那么尽,拍得那么好看——若面面俱到,很容易落得画蛇添足、败事有余。
如今的很多港片,都能够看到内地电影人的参与,而《Laughing Gor之变节》之为纯正港片,还在于它是一部完全由港人制作的电影。
影片中追车戏、打斗戏、枪战戏,几乎都是典型港片的类似场面的再现,这些戏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让我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从而无限缅怀那个港片纷呈的时代。
而演员的表演,因为没有内地演员的参与,不存在表演方式的互动,也就不会有变味的感觉,完全是自然而又夸张的表演方式。
黄秋生、吴镇宇和他们的小弟们更是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古惑江湖”的时代。
三《Laughing Gor之变节》是一部前传。
谢天华在TVB剧集《学警狙击》中出演Laughing Gor一角,该角色火爆荧屏与网络,Laughing Gor一时成为网民景仰之真心英雄。
TVB看到这样的盛况,自然知道有利可图,于是,《Laughing Gor之变节》提上日程。
网民的热情是有时限的,要在他们的热情降温之前捞一票,自然得让快枪手来抢拍(邵氏公司当年常在与别的电影公司打擂台的时候以此招制胜)这部前传,于是,邱礼涛在《学警狙击》落幕仅半年,就拿出了这部《Laughing Gor之变节》,顺利地帮邵氏公司捞了一票。
由于制作《学警狙击》的时候,是没有想到要拍前传的,所以,《Laughing Gor之变节》的剧本并不容易写。
Laughing Gor盛名在外,他的前世今生要是讲不好,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票房惨败,骂声震天。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对Laughing Gor的身世的叙述虽然勉强,但貌似还说得通。
而且,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到,Laughing Gor实在是命运多舛,女朋友死了,在警察局和黑社会两头不是人,最后只能在卧底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他作为悲剧英雄的结局在此已经埋下伏笔。
对卧底的悲剧命运的描述,邱礼涛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6年,邱礼涛导演的《黑白道》讲的是一个重返警局的卧底最后被逼死的故事。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整个故事的概念可以说跟《黑白道》是一脉相承的。
在对卧底的内心挣扎的描述方面,《黑白道》要更为详尽一些,但说到卧底这份工作的残酷性,冼Sir最后给Laughing Gor两条路走的那场戏,Laughing Gor一语就道破了。
作为一部没有先兆的前传,《Laughing Gor之变节》勉为其难地完成了对Laughing Gor的前世今生的阐释。
这个阐释当然是不尽人意的,但也已经差强人意。
四这部影片的名字叫“Laughing Gor之变节”,而“变节”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黄秋生的履历是:警察-卧底-警察-古惑仔,他最后从警察“变节”为古惑仔。
而Laughing Gor的履历是:古惑仔-警察-卧底(双重卧底)-卧底(警察),他最后成功洗底“变节”为警察,他虽然身在黑社会,却是一名真警察。
最后的“变节”者是通过枪杀原先的“变节”者而成功实现“变节”的。
从道义上来说,Laughing Gor射杀自己的“大佬”,是要遭到唾弃的,但他别无选择,唯有如此他才能拯救自己。
Laughing Gor最后成为一名悲剧英雄,说明他在“变节”之后,成了一名忠诚的警察,而他作为双面间谍的那段往事,变成了他的做出人生抉择的成长过程。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Laughing Gor之变节》这部影片的一个出色之处,它没有美化一名悲剧英雄的前世今生,而是真实再现了人性的复杂。
五在丰富繁杂的香港的饮食里面,山珍海味固然诱人,但最能够体现香港特色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茶餐厅。
茶餐厅的美食不及酒楼丰盛,也不像西餐那么讲究品位,但它却是每一个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味道深入每一个香港人的肠胃。
我以为,纯正的港片,如茶餐厅之美食,尽是茶餐厅之味!
茶餐厅的消费是非常大众化的,而纯正的港片也大多走快餐路线,如果港片偶尔让你有吃上大餐的感觉,那是因为料好、厨师好,而不是因为档次有了多大的提高。
《Laughing Gor之变节》说到底也不过是一道电影快餐,好在用料还过得去,而邱礼涛的厨艺也不失水准。
像《Laughing Gor之变节》这样的纯正港片,本该如茶餐厅那样在香港遍地开花,如今却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品种了。
这实在是港片的悲哀!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称,港式茶餐厅在内地的市场是不断萎缩的,这是内地餐饮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之下的必然结果。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娱乐消费的主力军,所谓纯正港片的粉丝也在不断流失,香港电影中的“茶餐厅之味”恐怕也会逐渐消失。
首先我是觉得一哥是最后一刻才决定要帮Laughing的。
从头至尾,一哥其实一直在迷惑,所以大家才对他的看法不同。
这在一哥一开始做警察的时候也反映出来,其实他蛮犹豫不决的。
一哥起初派Laughing做警察,其实也不能说是很有预谋。
只是突然觉得,为什么古惑仔不能去警察那里做卧底?
之后,冼警官又让Laughing去做警方的卧底,让一哥想起了以前的自己,于是对于Laughing的态度开始犹豫不决。
一般来说,这种卧底里的卧底,还是干掉比较妥当,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把握去掌控一个人的人心。
于是,之后一哥帮Laughing逃难,想让Laughing脱离这种生活。
可是逐渐,他心里的古惑仔心里又出现了,于是他又开始犹豫不决地想要置Laughing于死地。
最后,当一哥杀了座头之后,他也是试着想要一同干掉Laughing的。
(不然他没事乱开枪干嘛,他有把握一定躲得掉Laughing的子弹?
)可是,之后黄警官被他挟持住,Laughing出现,他猜下定决心想要帮助Laughing。
他终于觉得自己多年来的迷惑得到了解答:只要一天穿过警服,就是一辈子的警察。
他换枪,是为了引诱Laughing开枪。
给Laughing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解脱。
在那个情况下,换枪的动作是肯定会让Laughing开枪的。
事到如今,他不可能回去,也不可能继续做一个古惑仔。
至于影片最后的那个一哥、Laughing、警察的镜头。
我异想天开地认为那个警察是黄秋生……为最后这三个人一同做了个铺垫…… 还有,一哥给那个警察补了一枪,应该是想伪造自杀…… 总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警察也有很坏的。
比如冼警官摧残Laughing人性…… 古惑仔也有很好的。
比如座头为了妹妹不惜一切……
Laughing Gor 之变节,邵氏公司时隔22年重回影坛的开山之作,沿袭无间道题材,邱礼涛导演,黄秋生 吴镇宇 曾志伟三大影帝加持,谢天华以及一众无线艺员参与。
Laughing 一角出自tvb剧集学警雄心,因角色深受喜爱而改编成电影。
因好奇瞄了一眼,看不下去。
好多人觉得 这部电影 好多都是老梗,没什么新意,但是我却觉得这是一部很纯正的港片,(请一定看粤语版)讲一个双料卧底如何选择的事情。
Laughing哥谢天华能发挥的空间到是不多,像黄秋生和吴镇宇那都是成了精的人物,演大佬更是驾轻就熟,最爱看的就是这两人飚戏的场面 有够过瘾。
自从97后,为了打入内地市场,合拍片增多,港片变得不伦不类,少数合拍大片虽然卖座但是口碑确差强人意。
无间道仿佛成了一个里程碑,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彭浩翔导演就抱怨过香港电影独立性的问题,要是总是依赖内地的市场,曾经的电影之都,将一去不复返。
也许是看到弊端,香港电影人在为复兴香港电影而努力。
像岁月神偷以及安非他命这样的港片 已然博得了好口碑.如果可能 请尽可能看粤语版,听国语版的估计就感觉是一部烂片了。
也许,声音真的就是表演的一部分。
很好看啊,为什么要跟无间道对比?跟无间道完全两个主线的两个类别的剧情。
最反感那些只看过无间道,没看过学警的人。
这部电影都说是人物传记了,就是因为当年梁笑棠这个角色太火了,才拍的前传。
这部趋于描述梁的前半生,本来就是传记类电影,所以所有都是围绕主角展开的。
本身电影剧情就没有交代目的性,还一堆人说炒无间道的冷饭,这帮人肯定没看过学警
TVB再次证明了 有些警匪片里的“卧底是卧卧底”的180度逆转结局
老吴啊
看两个戏精兢兢业业地演绎这种白痴作品,叹惜。
边个话陈法拉靓0既…… 其实剧情好不错啊,当然好多人说狗血,点讲呢,条线转来转去,不够纯粹咯。
三半。镜头调度是小邱电影中难得的用心。剪辑不停跳视角,却没有可喜的效果。这里黄秋生有句台词是,为什么黑社会不能放卧底到警方——成本太高啦,能捱得住纪律部队的苦何必行古惑。其实同是暴力团体,警黑大有机会转换,庙堂之大局亦或民间之情义。本片当然辄止于《无间道》情节的突变,情感刻画表现亦不突出,既没有《龙虎风云》情与义的挣扎,也不够《无间道》正邪难辨的纠结。题讲Laughing,黄秋生演的一哥戏份几乎飙到双男主,转折(turning point)又不明显,让人一直疑心他还是卧底。吴镇宇妹控就更是冤大头,纯粹被编剧摆布。配角一众都很不错,人狠话不多李思捷,看他中枪死,想到《喜剧之王》。转瞬即逝梁烈唯,NiceMeetU徐忠信。
当前传过过瘾
秋哥酷毙了
學警狙擊讓大天二迎來了第二春?
还不错,虽然有点俗套,但还不错。
反转了,杯具了,可笑了,死光了...
佩服邱导的高产呀今年 片子就没什么新意 不过好在是抱着看人的心态....造型很潮的古惑仔 动作指导实在是烂~另 1无线搞的很像迷你剧 感觉欠佳 2我越来越不喜欢谢天华 演技一般般 实力没壮大 架子倒挺大
我怎么就这么喜欢黄秋生在里面的造型呢~
喜欢围着一哥的两个聪明漂亮的妹子天天双飞的感觉
操你妈的,烂的一比..
卧底卧底卧卧底
黄秋生和吴镇宇每次都是死的结局……
一黑到底的剧情,卧底在黑白之间的挣扎,很有几分港片黄金时代警匪片的感觉。谢天华的laughing哥初具气场,黄秋生吴镇宇两个老大坏得特别有魅力。 熟悉的镜头感及叙事节奏,再加一帮TVB熟面孔,全片就是一缩短版的TVB剧啊!
不功不过
对白太搞笑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