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
Grand Tour,东游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主演:贡萨洛·沃丁顿,克里斯塔·法亚特,Cláudio da Silva,陈浪溪,Jorge Andrade,约翰·佩德罗·瓦斯,João Pedro Bénard,特丽莎·马德鲁加,Joana Bárcia,曼努埃拉·库托,迪奥哥
类型:电影地区: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语言:葡萄牙语,汉语普通话,泰语,法语,缅甸语,越南语,菲律宾语,日语年份:2024
简介:二十世纪初,大英帝国殖民官员爱德华被派驻遥远的东方,他从仰光搭火车前往曼德勒,等待未婚妻莫莉搭船到来。孰料蒸汽船即将靠岸之际,他却丢失了勇气,跳上前往新加坡的船仓皇离去。即便如此,爱德华的懦弱之举,并未让莫莉却步,反倒上演一场你跑我追之旅,也借着横渡暹罗、西贡、马尼拉、大阪、上海、重庆、成都,在陌生的远东大陆上,..详细 >
-
真够自恋的。确实跟《风流一代》很相似,并不止于形式和故事,还在于它们共享着同一种创作姿态:理念一旦确定,剩下的就只是水到渠成地循着既定路径挑选和组织素材。并不指望再去发现什么,只是重复着自陈衰弱的喃喃之语。一面搬弄玄虚,实际上又恨不得时刻把意图写在脸上,使一切显得既混沌又过分清晰。看半个小时跟看两个小时,好像也没太大区别。不仅磨人,还要玩几个制造间离的把戏等着观众做阅读理解,但是不好意思我实在也没琢磨出这背后真有啥新鲜的洞见。。。
7.5。虛構段落中復古的棚拍黑白影像,與紀錄段落中用在地語言形成的故事講述者口吻,共同組成了在當代社會上空飄盪著的傳說幽冥。與《禁忌》如出一轍的兩段式結構,將相似的旅程演化出男性漫遊和女性尋夫兩個不同的變體。戈麥斯的手法還是過度規整。將在中國西南和東南亞採集的豐富的紀錄影像服務於第一世界舊故事,仍不免陷入東方主義的視角爭議。
8.1 是日访古,一场盛大的对叙事和文学叙事的棚拍,我们作为听故事的人来一同游历。其中虚构的宏大姿态(时而望向电影史的过去),也许同《新桥恋人》如出一辙。
年度失望电影。松散无序,中国方面带着些刻板印象,我有理由怀疑其他东方国家的讲述也一样。用了多种技法,有点像看老电影。属于影评人电影,我看我的友邻一个两个分析的头头是道。
我好像现在看电影逐渐不再关注主题的精确性、广泛性,而是抽离出主题来慢慢发现影像本身的蔓延和流动。
米格尔·戈麦斯的形式感是可以放心的,一般的电影是把假的拍得像真的,他这部把假的拍成了假的,每次女主角杀猪般的做作笑声一出来,就是例证,其实又是一则像出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电影分成两半,一半是棚内布景部分,摄影、灯光很雕琢,一半是外景实拍,很随性,男女主角出现的部分基本都是棚内,外景部分通过各种语言的旁白来弥补,等于摄影机重走了一遍两人的心路。到最后导演还不忘抽离出来,通过大棚底下的灯光师提醒你,就连竹林都是两种竹林,一种是实地实景,一种是人工造景。所以别太当真,从头到尾就是一种文本实验。
哈哈哈这片对主竞赛来说真的too much了,但从戈麦斯自己的体系来看却是妙趣横生:虚构/纪录关系对传统叙事的挑战,必须作为主要情节的三角恋,禁忌开启的殖民主义讨论,惯用的两段式结构,充满巧思的声画关系……壮游是一个极富活力的变体,也是与一千零一夜并驾齐驱的精彩作品。景观穿越,语言驳杂,戈麦斯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故事”、最能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之一。
1.5倍速还是坐牢。导演在亚洲旅游了一圈,回家把拍的素材丢给ai,让ai随便瞎编,唯一要求是要完美符合西方洋大人对亚洲的刻板臆想。其实女主出现后,没那么难看了,不过就是要打1星
全片的错位感很强,文学性用影像填补,我是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的,宛若室内剧的电影,东方主义元素之外又有太多叠加和再构,结尾说不上点睛之笔,也算得上喜欢,目前四星 沉淀沉淀思考值不值得五星
完全看不懂,完全不喜欢。
感谢这部片子具象地告诉我老白男是怎么看待东亚和东南亚的。成都入藏的路人都说着北方话真的笑死,台词说竹林可以看见西藏雪山,连人文地理都没搞清楚,何尝不是一种影像的Chinoiserie。就像小红书上八天七夜欧洲十国游vlog,打了卡就等于去过了。
排队一个半小时看片两小时,我很贱的三个半小时
听说在戛纳首映后有长达十分钟的掌声让我们不禁脊背发凉,猎奇下的东游之旅亚洲成为失语的背景,大师当然可以这样拍,但所谓新颖的实验性的世界观内核却是悲哀的。都2024了,带着一堆人费劲拍出个这个电影何必呢?本来挺好的机会对殖民主义进行解构,但可惜完全看不出应有的反思。好吧,人家拿戛纳最佳导演了。
是梦的碎片
电影诞生之初的travelogue与情节剧融合,最后一镜拯救了女主也让电影媒介回魂。
说书的游魂贯穿国界,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显形,传统的余韵与当下媾和,概念是不错的,处处可见导演的意志,但人味少了一些。年纪大之后,其实已经开始有些抵触艺术气息含量过重的电影了,多亏是在影院看的,在家中肯定不再会有耐心看完。
看了这个才后知后觉,同样是西方中心的(后/反)殖民视角(已经开始失去兴趣了),阿克曼的《奥迈耶的痴梦》是多么ethically sound,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阿克曼的给三星,那这个最多两星了。
一部幽默的意淫电影,充斥着网红打卡和漫无目的的漫游,即使作为闯入者的一双“眼睛”也远远没有《日月无光》那般深邃。
#VIFF24# 对于这部非典型游记来说,一切当代的,现实的,时效性的解读都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