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不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顾忌。
正因为大多数时候同家人习惯干啥说啥都不吝,所以才容易爆发大规模非武装冲突,搞得子女同父母之间伤透感情。
与朋友的矛盾好解决,是因为彼此没有血缘关系,更容易从利害角度去分析问题。
涉及利害,便往往会问“如果我是他我会如何如何”这样的问题……与家人的矛盾不好沟通,正是因为缺乏了这个“如果我是他”的环节——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吝惜以这样的方式思考家人的内心呢?
父母为子女做事理所应当,子女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大家都这么想,所以大家貌似都很自私。
越自私,就越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家庭战争,就是这么来的。
说白了,还是应该多换位思考。
我想这部电影说的就是“换位思考”,只不过拍的更彻底,是真换而不是假换。
试想当今身为子女的我们,真要过一天父母过的生活,会不会受得了?
而父母变身成我们,又是否能在这个信息网络社会应对自如。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做孩子的,还是多多体谅父母的心情吧。
不管他们如何“专制”固执,出发点,仍旧是为了孩子好——这也就是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想如果我将来做了母亲,我应该会多和孩子沟通。
我会给他自己当年没有享受但应该享受的某种自由,因为,我曾经为此而遗憾过。
父母多想想自己做孩子的时候,是如何过来的;子女也多思考一下,自己将来会成为哪种模式的父母。
我想,如果大家都能这么通情达理地看待家庭中每个人的角色和关系,生活,也就和谐得多了。
附记:《海军罪案调查组NCIS》的队长,Mark Harmon,演的是片中老妈的新老公哦~~帅呆了!!
青春期的孩子和人到中年的父母总会有很多冲突,其实很多时候都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没有真正的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本片以夸张的“变身”作为契机,让母女两人真正体验到对方的工作、学习、生活,让二人开始理解对方。
其实这也是一部教育喜剧片,带有明显的教育意味,以轻松愉快直白的形式传递中心思想,还挺适合分享给父母和青少年儿童观看的。
因为喜欢Lindsay lohan,昨晚又将她经典的《Freaky Friday》翻看了一遍!
扮演单身母亲的Jamie Lee Curtis演得真好!
无论是变身前,作为心理医生时严谨、一丝不苟,还是变身后的激情与感性,都让人觉得光彩照人!
尤其是当变身后的她,一身性感蝴蝶袖蕾丝长裙,无限强悍地从时装店出来,那一刹,真是惊艳啊!!
(还是惊讶?!
)还有令人叹绝的是,外表是母亲的她,与小男友Jake在聊音乐,聊到眉飞色舞,双目含情,意犹未尽……娇态与媚态流露无遗!
演技啊!!
(插一句:小男友Jake在她们家外面大唱“Baby one more time,也实在太搞笑了!
哈哈!!
勇敢而疯狂的年轻人!
)还有就是她去参加哈利的家长见面,看见哈利最崇拜的人居然是自己(安娜),心里那个开心啊!
看见哈利忍不住开玩笑地勾一下他,哈哈!
……说回Lindsay lohan,出彩的地方不多,唯二记得的:一是当她回到订婚现场,含泪望着莱恩,然后背过脸去,求女儿将婚礼延迟的时候,那时的情动一刻,却又是无比的痛苦:“请你一定要告诉他,我是多么的爱他……”二是当她恢复原貌后,与小男友Jake在舞池里的甜蜜一吻……那是多么娇俏可人的笑容啊!!
实在很喜欢这部戏,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专辑曲目★☆★ 01、Ultimate-Lindsay Lohan02、Happy Together-Simple Plan03、What I Like About You-Lillix04、The Art Of Losing-American Hi F05、Brand New Day-Forty Foot Echo06、Me Vs The World-Halo Friendlies07、Take Me Away-Christina Vidal08、Baby One More Time-Bowling For Soup09、Backstage-The Donnas10、-I Wonder-Diffuser11、Beauty Queen-Lash12、Just Let Me Cry-Ashlee Simpson13、What A Wonderful World-Joey Ramone14、Fortune Cookie-Rolfe Kent
有时候只是想随便找个片子,没有吸引力的,却有催眠作用的,然后默默的睡着的。
但偶尔就会遇到让我兴奋的好片子,结果就会看到后半夜。
比如上次看的极具黑色幽默的《金库大劫案》,比如昨晚的《辣妈辣妹》。
辣妈辣妹讲的是一个换位思考的故事。
换位思考是我一直觉得最有利于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我常常说情人之间,朋友之前都要常常沟通,让彼此知道彼此的心理历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彼此。
在换位思考的时候能够更准确。
其实不光家人朋友之间,职场里其实也很需要换位思考。
所谓在其位,谋其事。
每个人在职场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会相同,如果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就会变成永远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冲突永远不能解决。
虽然我自己很能接受每个人以各种各样的性格与处事风格生活。
不过偶尔我也好希望能遇到好人,偶尔也能换到我的位子为我考虑一下。
不过人能控制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任何人,不是吗?
其实换位思考很简单,好好听对方在讲什么,你就会懂对方的想法。
人的生活和态度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其实也全是有迹可寻的。
真的不要非要装到对方的身体里才能明白他的处境,这其实也并不是很有趣的经历。
片子里有个讽刺的地方是女儿在妈妈的身体里要去帮妈妈工作,是做心理医生。
然后跟她说“倾听很重要”,可是她自己也没有好好在倾听女儿。
也许可能有句话的说对“关心则乱”因为是自己很重要的亲人,所以没有办法很客观的去看等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其实我看完这个电影还想说,原来每个小孩都是好孩子,关键在你有没有去关心他了解他。
比如说黛丝开头还以为安娜暗恋的杰克因为是在悔过室认识的,杰克就是坏小孩。
结果了解后才发现杰克是去悔过室打工,而且杰克也是成熟的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小男孩。
有时候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大人觉得小孩子不好可能只是对他有了误会。
这也是沟通的重要性。
一部挺让我惊喜的电影,演员都挺好。
黛丝的男朋友莱恩很帅很成熟很稳重,安娜的男朋友杰克年轻朝气热情。
老外公满头白发,老是听不见别人讲话,还很喜欢和小外孙哈利吵架好可爱。
家里有老有少是最幸福的事情。
还有造成他们换位的中国老太太,超具喜感。
我在想,这种故事其实我们香港片里应该也早就很多,不过我们常常用鬼上身的形式来表现。
中国人对于老外来说真的是很神秘的吧,所以他们会选一个中国老太太来具有这样的能力。
另外音乐很好听,因为里面的安娜在玩地下乐团,里面两首歌都很好听。
每次在电影里看到这种乐团,总会想到林肯公园。
想起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和蜜友去电影协会组织的看电影,然后他们会长很爱林肯,总会在电影开头放林肯的演唱会。
惊为天人!
我们那些无处可追的青春!
世界上总有很多无解的人或事也许换位思考一下你会觉得其实ta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恶以前过几米的一句话“每个害群之马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可是谁都不曾去那“背后”看看现实生活中谁都无法经历那样切身的换位有时候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可难免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可是 只要用心去好好感受用真切的语言好好解释用时间好好的沉淀我相信一切误会终将慢慢消散多想来一次这样奇妙的旅程让我感受我所不了解那一切
很好看,一句话总评,真的很好看!
这种角色互换的电影我其实看得真的不多,所以出来一部就觉得很新奇,尤其我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性格更喜欢看种乱得一塌糊涂的电影,乱子出得越大越好。
林赛的戏份趣味性不打,扮演妈妈没什么好玩的,两点在于和妈妈互换了身份的女儿身上,真的是辣妈啊,看着她那个疯狂的样子就觉得很过瘾,一把年纪的人了,演戏要演成这样很辛苦啊,哈哈哈,很多动作都很好笑,其实妈妈的演员长得不怎么样,打扮起来也不够漂亮,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狗HIGH,我喜欢,安排男主角喜欢上妈妈的情节真的是很棒啊,一个帅小伙追着个满脸皱纹的女人,真的是很好笑,恶趣味。
结尾当然是大团圆结局,叛逆的女儿和古板的妈妈最后都对对方敞开了心扉,互相都理解了对方,一家和和美美的。
电影中居然还是中国台词呢,而且也算是戏中的关键所在吧,很好玩啊,中国话说得很好笑,我还特意放回去看了呢。
故事发生在一位单亲母亲和她的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身上。
母亲苔丝是一位心理健康医生,丈夫意外去世,身为贤妻良母的苔丝里里外外照顾着她的小儿子和15岁的女儿安娜。
而正值青春期的安娜却和母亲对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有着不同的看法,苔丝不理解安娜对音乐、衣着、发型的追求,安娜也不理解母亲作为心理医生的责任还有即将加入到自己家庭里的继父。
她们总是在争吵着,不知如何理解对方,走进对方的心。
女儿安娜热爱音乐却遭到母亲的鄙夷并觉得母亲不关心自己。
母亲苔丝也认为女儿根本不体谅自己。
碰巧安娜的演唱会日期与苔丝的再婚婚礼彩排重合了,两人矛盾加剧。
在一家唐人饭店里,两人同时冒出一个想法,让自己变成对方,让对方看看自己去如何应对的。
而在一位中国老奶奶的幸运签饼的参与下,她们真的互换了——也就是妈妈变成了女儿的样子,女儿变成了妈妈的样子。
解决办法就是两人都能无私的体谅对方。
无奈于此,她们只好走进对方的生活:妈妈就女儿的学校上学,女儿去代替妈妈做一名心理医师。
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对方,也让母女双方重新学会彼此。
影片中的母亲在丈夫去世三年后,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并要和他结婚。
但她未曾去问过有思想和自尊的女儿是否乐意。
而女儿实际的思想是:没有人可以代替我的父亲。
而当她们变成彼此之后,女儿作为“未来继父的未婚妻”终于真切的了解到继父的想法以及继父对自己和母亲的爱……是继父答应安娜去演唱会表演,这让还在扮演着母亲的安娜深深感动了。
如果不是这次的互换,也许女儿永远都无法知道继父的爱。
而在女儿身体中的母亲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她依然在舞台奋力表演着,这让安娜终于体谅了母亲,原来母亲依然关心着自己,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在最后的婚礼上,安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的爸爸是最棒的,但如果是你的话,我们家可以为你留个位置。
片中的母女像现实生活的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们给了孩子们所想要的一切,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所以以自已的方式去给予他们。
但孩子们也不乐意,你给的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们抱着各自所持有的态度相处着。
当她们互换身份时,她们才真正的了解到彼此的生活
原本我是想要看1976年版本的《辣妈辣妹》,但苦于字幕实在找不到,只得看2003年的翻拍版。
这是个关于母女互换灵魂身体的故事,除了最早的1976年版本外,此后还翻拍了好几个版本,是一个颇受欢迎的故事。
由于没有观看原版,我无法进行对比影评。
因此,咱们这一回只谈论2003年版本的《辣妈辣妹》。
尽管是翻拍的电影,但目前《辣妈辣妹》在豆瓣上也有7.4分,超过5万人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辣妈辣妹》,我觉得「仓促」二字颇为合适。
这个电影的片长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次情节其实还挺多的,剧情密度比较高。
尽管《辣妈辣妹》的故事相对完整,但是很多次情节并没有较好的融合成整体。
这并不是说《辣妈辣妹》的剧情不好,实际上这个故事还是颇有看头的。
《辣妈辣妹》是一个魔法故事,我对这类想象力较高的影片还是比较喜欢的。
电影刚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对中产阶级母女的矛盾冲突。
母亲是个保守旧派的心理医生,而女儿正值青春叛逆期,喜欢前卫的新潮文化。
母女二人彼此看不上对方的品味、习惯、观念,二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代沟。
在一次意外魔法中,母女灵魂身体互换,母亲身体里的是女儿的灵魂,女儿身体则由母亲灵魂控制。
这是一个有趣的设定,互换身体之后,母女二人的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成了电影的看点,并且也能引导观众的开放式思考。
「如果我是别人,会发生什么?
」——这可以说是一个大类的魔法故事类型,由此衍生了很多变体。
此前热播的《勇敢者游戏2》,就是一个变体「如果主角成了游戏角色,会发生什么」。
而《鞋匠人生》的主角穿上别人的鞋子后,就能变成别人的样子,这又是另一个变体,魔法载体是鞋子。
如果看到父子或情侣互换灵魂身体,也不必吃惊。
人们从来没有停止想象“如果自己是别人会发生什么”,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意识不互通,不能像网络一样互传人生经历、情绪、感情、思绪等。
每个人都是意识的孤岛,这让人不禁好奇别人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想象力由此激发。
关于这个话题,如果要展开的话未免篇幅太长,还是按下不表吧。
言归正传。
自母女二人互换灵魂身体之后,电影就逐步揭示彼此的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次情节随之衍生而出。
一方面,当母亲以女儿的身体去生活,她发现女儿的高中生活并不容易,儿时玩伴不断找女儿的麻烦,老师故意给不及格,儿子找茬不断。
同时,女儿和一个男孩还落入情网,乐队伙伴也要求女儿跟母亲表达参赛请求。
另一方面,当女儿以母亲的身体去生活,她也发现了不少辛苦之处,尤其是工作上。
但是,女儿变成母亲身体后,剧情整体以玩乐居多。
女儿将母亲身体进行了大改造,换了发型和服饰。
女儿还在母亲的采访节目中率性而为,以母亲身体与暗恋中的男孩相谈甚欢,最终女儿将母亲形象变成“辣妈”。
可以看到,在母女二人互换身体后,电影几乎将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了一遍。
站在女儿视角上,校园社交、乐队爱好群体、姐弟关系、家庭生活、恋爱情感,这几乎涵盖了一个学生的生活。
站在母亲视角,职业生涯、家庭情感、社会地位等方面也都一一涉及。
想要讲述这些生活,必然会增生人物角色,不同人物角色与母女主角的互动就会增生次情节。
很多电影的不足都是次情节太少,内容不够充实,而《辣妈辣妹》则陷入另一个极端,次情节太多。
次情节数量一旦太多,想要处理好它们就会非常困难。
在《辣妈辣妹》中,次情节处理不当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辣妈辣妹》有不少信息并没有交代。
女儿与儿时玩伴为什么反目成仇?
暗恋的小男生怎么从喜欢母亲到喜欢女儿?
女儿和生父之间的关系如何?
母亲与继父之间的爱情是怎么发展的?
母亲为何对女儿不管不问,只顾关注儿子?
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她们在这期间所做的事情将如何影响到两人各自的生活?
由于很多次情节都浅尝辄止,没有过多深入,导致电影有些次情节有头没尾,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
其次,《辣妈辣妹》的次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没有过多益处。
次情节的诞生,与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剧情矛盾有比较直接的关系。
如果要刻画人物形象,必然要谈及人物维(即矛盾的性格)。
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他需要有多条人物维,譬如既冷静又冲动、既温柔又无情等矛盾性格,不同的性格往往需要与不同的角色互动。
在不同的互动过程中,次情节就诞生了。
《辣妈辣妹》中的诸多次情节,往往是表现母女二人的生活,并借此制造喜剧效果。
然而,很难从这些次情节上看出母女二人究竟是怎样的人。
我们已经看到了母女二人的生活、性格的表面,但我们更期待表面背后两人的真实面貌。
母女二人都已经互换身体了,电影更应该让观众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真相。
第三,《辣妈辣妹》的次情节让矛盾冲突有些散。
很多时候,为了增加矛盾力量,电影会增加次情节。
如果顺利的话,还可以借由次情节来对比主情节,增加电影主题的丰富性或讽刺性。
而这也是次情节诞生的原因之一。
但无论如何,次情节始终是为了主剧情服务的。
倘若《辣妈辣妹》精简一下次情节,深入挖掘那几条与主线剧情有比较直接关系的次情节,那故事整体会更加优秀。
电影的主线围绕两个事件展开,女儿的演唱比赛和母亲的婚礼。
这时候,女儿与继父、女儿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到婚礼,而母亲的决定、继父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演唱比赛。
针对主线剧情来设计矛盾冲突和次情节,故事就能比较凝聚。
说到底,母女互换身体的魔法,是为了让两人更好的理解彼此。
因此,情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尤其是继父这一角色,其作用其实比暗恋小男生更能影响这个家庭,也更能触动母女二人的情感情绪。
他在电影中少量的戏份让人感到可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部分原因在于电影可能为了讨好受众而向女儿的生活倾斜,于是青春恋情就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然而,电影看完之后,能看出母亲的经历让她更加包容理解女儿,而女儿的经历却不能反映出她对母亲的理解。
换言之,在这次灵魂身体互换的魔法之旅中,母亲完成了更大的改变,女儿的变化则稍显流于表面。
可以看到,《辣妈辣妹》对次情节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人物剧情等各方面。
如果细看每个场景,从场景的戏剧张力到喜剧效果,表现都很不错,剧情衔接也很紧凑,故事味很浓。
并且,互换身体灵魂的剧情往往是对演员的巨大考验,女儿演员要演出母亲的感觉,母亲演员要演出女儿的效果,这确实不容易,而《辣妈辣妹》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但是,放眼全片,稍显粗糙的次情节处理加上一个半小时的片长,给人的感觉就是“仓促”。
倘若片长再长些,处理再细腻些,相信会是一个更不错的电影。
欢迎关注同名头条号、公众号(伏龟影评)
这个少女老是能见到,不论是丑女贝蒂里那个漂亮任性坏脾气小仙女的贝蒂同学,还是那天偶然在凤凰电影瞥到的她演的一个为避免被开除而冒充怀孕的女编辑,典型的美国女孩,热情洋溢,活力四射,青春荡漾。
戏是老套的换位戏码,因为吃了中餐厅里中国妈妈的“幸运饼干”,母女二人就换了外形,or 换了头脑。
貌似这样类型的片子很多,开头肯定不习惯不适应互相埋怨,后来在尝试各自适应身份的同时终究因为换位效应理解了彼此的思想、苦衷,发现爱是拯救一切的一个大法宝,最后皆大欢喜。
可是哪有那样的事情,终究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现实里无法彼此互换身份,所以每天我们还是在抱怨,在委屈,在感叹他/她不理解我,在幻想如果他/她懂得……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他/她尊重我、认同我、喜爱我,就应该明白我、了解我、知道我。
多说无益,一切尽在不言中,沟通是徒劳的,解释是多余的,交流是矫情的。
于是误会、矛盾、纠结就永远地留下了,到最后也许都忘了是因何而起,却永远埋下了心结。
只愿有一天我们能明白彼此,云破日出。
每个人都有自已生活的状态,不是因为我们倔强的就要这样,而是你们并不了解真相。
片中的母女像现实生活的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们给了孩子们所想要的一切,但是却并不理解,所以以自已的方式去给予他们。
但孩子们却也不理解,既然给予了一切,为什么却还要有限制,所以我们抱着各自所持有的态度相处着。
当她们互换身份时,她们真正的才了解到彼此的生活,或许处在她的位置你会比她做得更恶劣,就像妈妈被女儿的朋友考试所害,在受到帮助时,她竟恶意的去报复。
当噪音不再是噪音,当继父并不是恶父时,她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别人的生活,以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没有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不要对别人的做为轻易的Say No!我也希望我的家人会如此,不要对我的决定只有一句No来解决,我需要的是他们更多的去了解与他们沟涌,因为我没有那样神奇的Cookies!
介绍给朋友同学看,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
好吧,演技不错,里面两个中国人比起其他找华人充数的作品的中文好的多,电吉他那段太震撼了~
当年看过的最搞笑的电影~也从此开始关注那个小男主
两颗星星,给个面子Lindsay Lohan....
OH MY GOD姐看过这个以前
总觉得她们应该可以演的更好~~
误打误撞选上《英美影视与文化》还不错~~~情节俗套一点
Mondays are manic. Wednesdays are wild. And Fridays are about to get a little freaky.
互换身体后小伙儿爱上“老妈”的故事 ~ ————— 📀 2003 👉 美国【3月【➊】】【2021 ▲ 180】【≈ 96分钟】【国语 ★ 没有字幕】【⭐】◀▶【⭐⭐⭐】
这种人设很多。但是妈妈和女儿差距不大于是笑果不够,父女比较好。
《天生一对》五年后的Lindsay Lohan ~~
灵魂互换,母女相互体谅,单亲妈妈独自拉扯着一双儿女,每天上班都要听着一堆病人哭诉,女儿叛逆不学无术,成绩永远垫底,跟同学产生矛盾,没个正形喜欢摇滚乐,打骂弟弟,被妈妈认为是个坏女孩。当妈妈成为女儿,才意识到摇滚乐有多么酷,女儿会玩音乐有多么优秀,她的同学又是多么可恶一次次陷害她,秃头老师因为妈妈读书时拒绝他而报复女儿总是给不及格,原来桀骜不驯的坏女孩弟弟也很喜欢
Jamie Lee Curtis的精彩演出功不可没
说实话没想到这部剧在豆瓣会有这么高的分,影片只侧重于母亲理解女儿在学校的委屈和困难,女儿则用很任性的方式伤害了母亲的病人,搞砸了母亲的访谈节目,女儿并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压力,比如对病人的责任,抚养儿女的责任,更年期……这部电影青少年会喜欢但作为担有社会责任的成年人恐怕不会太感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看的,那段时间几乎把所有林赛罗汉的电影都看了,这部觉得一般般其实,just for fun
没有什么缺点。作为一个翻拍片,两个女人演的太棒了。
美国人那么喜欢心肉对调的梗...?
HOTT。 剧情已遗忘
我挺反感迪斯尼的青春片的,但这部挺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273193互相理解,解开心结。喜欢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从来不喜欢杰米•李•柯蒂斯。单身妈妈不容易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yMTUzNDA5Ng==.html关于灵魂互换的五部经典喜剧,个个脑洞清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31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