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的电影,真的有点捶胸顿足,我这是看了个啥?
人群中好人和坏人一般是呈正态分布的吧,或者带着好人标签的人干坏事,被认为是坏人的人也有多面。
这个电影里的麦基,利尔,罗宾,草莓,为什么能够坏的这么纯粹呢?
虽不是大奸大恶之辈,却没有一点好的地方,怎么破败的农村和底层就只能是腐坏堕落么。
反现实的标签我懂,讽刺的手法我也懂,可是这种完全颠覆人物的呈现和长达两个小时的纯脏话骂街有什么区别?
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逻辑自洽的。
破碎的燕尾蝶,还做最后的美梦。
人物:落魄P星的男主设定就足够吸引观众看一眼电影,也是由于这个设定,所以观众对于他去追求小草莓的行为完全认同,虽然他是别人的男友。
影片花了前35分钟来刻画男主和其他配角的关系,也是为他“出轨”的合理性找理由。
男主基本就是一动物,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两场戏表现:1. 女主和女友讨论孩子监护权 2.车祸逃逸 所有的人物都是直给的,一言不合就开干,没有任何城府和思考,这是导演对底层人群的精确描摹。
人物关系:小妖精少女与大叔的搭配算是经典人物关系了,与洛丽塔不同的是,戏里男女主的关系不是占有,而是志趣相投,算是一种喜剧的写法吧。
情节:主角在影片1小时处正式开干,之后和两人有关的戏有:男主和女主的炮友家人茬架,带女主去脱衣舞俱乐部,去游乐园DATING,去女主家里搞并正式提出推荐女主拍P片的想法。
BTW:往脸上吐烟的戏太性感了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有意思且完成度中规中矩的电影,总分我给3星半,不能说拍的多好,但是性喜剧能让观众坐住,2个小时保持高度注意力,性、暴力、喜剧果然是商业片创作妙招啊。
(本文章已在我的B站和Youtube频道「小玄儿的深夜聊碟」发布了视频版,欢迎点击观看)
因为实在是太喜欢《橘色》和《佛罗里达乐园》了,所以肖恩·贝克的新片我每次都超级期待,果然,这次的《红色火箭》没有令人失望。
建议大家先看电影,再来看后面的内容。
这次想跟大家聊聊电影的几个关键词,以及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手法。
肖恩·贝克说,他在NYU上学的时候,自己本来想拍出下一部《虎胆龙威》,这……但是当他看到了侯麦,了解了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国社会现实主义,一直到美国导演约翰·卡萨维蒂。
可以说是《克莱尔的膝盖》引导他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来自CC closet pick)说到美国导演卡萨维蒂,肖恩·贝克与他很像,都是集导演、编剧、剪辑和制片人于一身。
撰写剧本的同时,让演员在镜头前像即兴表演一样自然,并使用纪录片式的影像记录方式。
(我也有收藏CC的卡萨维蒂套装,以后会跟大家介绍。
)在创作题材方面,肖恩·贝克承袭了新浪潮和新现实主义,用镜头对准现实社会中被忽视、被排挤的边缘群体。
他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橘色》里好莱坞街头的特殊工作者们,为了查出男友的出轨对象,撕逼撕到了月球上。
《佛罗里达乐园》里的大人和孩子们,在汽车旅馆里肆意地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冒险生活。
《红色火箭》也是一样,这位昔日的男优惹了一身麻烦只能落魄回乡,却妄想着自己还能东山再起,整日在德州的小镇上东奔西跑,做着赚大钱的白日梦。
肖恩·贝克的电影总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光鲜亮丽背后的地方,好莱坞街头的阴暗角落,奥兰多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周边,曾经辉煌的德州石油小镇。
影片里呈现的那些社会边缘人物,一样有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是追梦的方式常常是笨拙又滑稽的,努力的方向更是可悲和可笑的。
1. 白日梦《红色火箭》的故事,就是从男主角Mikey在大巴车上睡醒开始。
整个故事甚至可以说是Mikey作得一个荒诞不羁的白日梦。
喜欢作梦的Mikey,在大城市的男优梦破灭后,惹上了一身麻烦,只能回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和婆婆家祈求收留。
在找工作无果后,开始帮小镇的「话事人」倒卖特殊「烟草」。
好不容易过上了帮助妻子铺贴家用的稳定生活,直到他遇见了在甜甜圈店打工的「草莓」女孩儿。
其实Mikey是个没什么计划的人,逃回老家是真的无处可去。
当婆婆和妻子问他到底要住多久,回来干什么时,Mikey完全没有答案。
无所事事的他,白天就在外面睡大觉,真的是白日梦专业户。
当他看到「小草莓」后,就像是看到了「原钻」。
在被经纪公司操控了20年后,他觉得这次轮到他发掘新人了,一颗摇钱树正在他眼前闪闪发光。
他要做的,就是拉这位未成年的高中女孩儿下水,攒够一起私奔和开始拍片之前的钱。
什么妻子、家庭、友谊、爱情和道德,在他的心里完全没有位置。
他是一个见钱眼开,见事就跑,彻头彻尾的小人。
他把生活里的一切不幸都归结于妻子的错。
朋友遇到危险,他马上藏起来。
在导致朋友遭遇车祸后,立即让朋友发誓不认识自己,可谓是没心没肺到了极点。
影片过半,我一度不忍心看他进一步糟蹋「小草莓」。
Mikey和这个死气沉沉的破败石油小镇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怀揣着自己的「小电影」梦,穿着女式T恤,骑着女士自行车,整日奔波在准备「逐梦演艺圈」的道路上。
2. 甜甜圈甜品店,尤其是甜甜圈店绝对是肖恩·贝克电影里的标志性场景。
廉价的咖啡和甜品,6美元就可以获得一顿虚假的满足,全然不顾里面油炸和糖分过剩的问题。
像极了美国社会的甜梦,做梦总是廉价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
肖恩·贝克为我们不加遮掩地呈现了这些脆弱、贫穷、麻烦不断的边缘群体,他们的生活里虽然有着五光十色的梦,但是也伴随着阴森灰暗的未来。
我们作为电影的观看者,清醒地意识到角色的痴心妄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差距有多大,从而在剧作上形成了一种荒诞可笑、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男主角Mikey正如影片的海报一样,深深地陷入自己的粉红梦境,一个彻头彻尾的甜蜜陷阱。
就像大卫·林奇说的,这是一个甜甜圈,它中间有一个洞。
(开玩笑)人们都说这部电影是肖恩·贝克政治表达最为明显的一部。
那么我觉得这个甜甜圈的甜蜜陷阱,同样适用。
无论是映射川普的连任美梦,还是各党派不断为美国人画的大饼,影片都是在表达,可能最终陷进这个甜蜜陷阱的就是做梦者本人。
3. 最后10分钟的爆笑反转整部影片128分钟,在114分钟时Mikey又开始做梦了,这次是在妻子的床上,梦想着明天就可以带着小草莓去逐梦演艺圈了!
可惜,他醒来时面对的现实不是美梦,而是一场噩梦。
妻子和婆婆在他毫不自知地睡下后,在窗下抽烟对视的那一眼,绝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惊叹不已,这片子的结尾要来“女拳”啊,超级反转。
精华都在最后的十几分钟里,结尾更是神来之笔,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
正如影片的核心关键词,我们将在影片的最后一幕,看到Mikey眼中的「白日梦」。
4. 导演的消失和突然出现肖恩·贝克的影片大部分使用纪录片一样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感受不到导演和镜头的存在,时刻沉浸在故事主人公的生活场景和抓狂的情绪中。
然而这次《红色火箭》多了几处明显的快速变焦,也就在关键剧情和对话的时候,为了关注人物的反应,将焦点瞬间推到人物脸部特写的景别上,加剧了临场感,更强调了摄影机,也就是人物的观看视角。
影片中还故意设置了一些无处不在的隐藏视角,邻居的爷爷,还有妻子家里的狗苏菲。
每天Mikey出门准备去把妹的时候,他都会看到门廊上的狗狗苏菲。
看着在草坪上打滚的狗,Mikey笑了,不过再别人眼中,可能Mikey更可笑。
肖恩·贝克的剧作能力之厉害,再边缘的人物,也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
例如「话事人」家里,黑哥哥找辣椒酱那一幕,真是的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妹妹之后对两个壮汉哥哥的神吐槽。
再荒诞、无脑的小人物也有着高光时刻,「小草莓」自弹自唱的《Bye Bye Bye》改编版,妻子在Mikey背后拜托邻居小哥照顾他,妈妈背着女儿要求Mikey留下照顾女儿,小镇上「话事人」女儿对女性的打抱不平。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帕索里尼早期的黑白电影《乞丐》,也是讲述一个皮条客的故事。
反正正经工作肯定是不会去做的,皮条客需要的只是找到下一个摇钱树。
肖恩·贝克的电影没虽然帕索里尼的宗教性,但是同样展示了妓女、流氓、皮条客,以及那些被社会唾弃的人们生存的状态和生活的世界。
影片中使用的2000年超级男孩的爆款单曲 Bye Bye Bye,像极了Mikey在告别了一场噩梦后,又疯狂的陷入另一场自以为是美梦的噩梦,生活将无限的在告别过去中循环,他始终不知道自己错失的是什么。
最后再提醒一下这部电影是R级的,包含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和台词,大家请谨慎观看。
好啦,这次就聊到这里欢迎分享你对电影的观后感。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2022年2月7日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每周分享新片测评与CC电影蓝光套装蓝光碟收藏|侯麦六个道德故事|诗意的哲学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视听的愉悦与观看的自由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电影细读|陀螺新片《玉面情魔》2021 VS 1947 剧作改编电影细读|芬兰导演的小众佳片《六号车厢》一起寻找生活的出口严肃影评|《驾驶我的车》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会有一点点不一样电影细读|无意识的偏见《犬之力/犬山记》简·坎皮恩作品严肃影评《上帝之手》用最温柔的目光,回顾命运的捉弄你的关注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麦基,喋喋不休地扯淡是他的特长(还有裸奔时大d也算是),欺软怕硬,在罗尼面前秀肌肉以及各种吹牛炫耀。
但是遇到事情就是逃避责任。
交通肇事后,罗尼没有供出他的那一刻,表演得很到位。
他谈不上是大坏蛋,但是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欺骗,答应丽尔要留下来,答应不卖给石油工人大麻,对小草莓基本上就是各种撒谎。
……莱西,无所事事的女瘾君子。
通过麦基和罗尼的对话,大致知道。
莱西以前的生活,以及她还有个别人的孩子,希望麦基留下来,但从一开始从未真正相信麦基。
当然麦基也不值得相信。
最后相互撕破脸,赶走麦基的时候也是早有准备。
小草莓,未满十八岁的漂亮女孩。
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
渴望脱离沉闷的生活,对待前男友的做法可以看出年轻一代的迷茫,麦基的那段忽悠深入她心。
罗尼,干瘪的身材,些许愚笨的脑袋。
梦幻着自己的美国大兵梦。
和麦基称兄道弟,结果很凄惨,可能锒铛入狱。
黑人一家四口,德州小镇的mini势力集团。
提供大麻,提供保护。
除了老娘有那么点老大气质,三个孩子庸碌无为。
一堆美国底层人士构建了整个电影,让人们看到的是胶片感的时代,颓废和荒诞的故事,相比特朗普电视中呼唤美国再次伟大更真实。
《红色火箭》,每一人心中的梦想,正常或是不正常。
曾经一句“I have a dream”把漂亮国的梦想化成了一代人穷尽一生的追求,如今这样的梦想却变成了为了一己私欲的幌子,追求的到底是造福一方的愿望还是中饱私囊的欲望呢。
麦基作为一个五夺avn(请自行百度什么是avn)的演员却落魄回到德州,德州是著名的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地区,而麦基不得已要为黑人老板卖力工作以换取东山再起,可见其落魄的程度。
前妻和前妻母亲的嘲讽、穷困潦倒的生活环境,这一切直到他遇到小草莓,是他在黑暗中挣扎前行时能看到的最后一束光,可悲的是小草莓也是麦基东山再起的一个棋子而已。
影片在色彩上十分亮眼,明媚的阳光、耀眼的霓虹,小草莓的每一套衣裳。
正是这样鲜亮的色彩,也把一个又一个生活在底层普通人的梦想讽刺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不应该去嘲笑每一个为生计而努力奔波的人,但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而脱离初心是无法肯定的。
2015年用IPHONE5拍出惊艳效果电影长片《橘色》的导演肖恩·贝克的新作。
此片之于我惊艳感远逊《橘色》。
一个有些拉垮的故事。
失意的前A片男明星回到家乡小镇,从孤立无援人际关系濒临绝境起步,如何一步步重建信任重新赢得“成功”的故事。
故事中的关键,是他取得一个18岁不到漂亮又性观念前卫的少女的芳心,最终准备将她带往好莱坞寻求更大发展,一个所有“大叔”都梦想的萝莉故事。
通片喜剧效果。
结局开放性,但暗示了男主角“美国梦”的功亏一篑。
因遭失意前妻的忌恨,引来毒贩抢走他钱财。
使其带着萝莉高飞的梦想失去了金钱基础。
整个故事是平淡的。
矛盾隐藏在看似阳光灿烂和一帆风顺的外表下面。
此片据解读是“讽川”之作。
浮华、肤浅、过气A片男明星式的、不乏反道德的性观念的,最终也是镜花水月的美国梦。
失去了“讽川”这个基础,此片就是个小有情趣、意思不大的平淡之作。
快速剪辑至3秒甚至1秒的床戏穿插很有动感与喜剧效果。
影片一开始的镜头像广袤的宇宙,随着镜头拉开,发现只是大巴车残破的靠背,一个油腻男睡在那里,说明影片就是讲一个不着调的人,一个不着调的故事。
主题曲超级男孩的BYE BYE BYE 也提示了故事就是讲如何逃离。
随着影片的进行,这个故事逐渐完整起来,一个过气的成人片男演员,惹上了麻烦,回到家乡德州避风头。
他讨厌这里,这里有他曾经的搭档兼妻子,但是他觉得他失败的根源就是因为她。
他不在乎家庭。
这里还有他的一个迷弟,很羡慕他看似光鲜不羁的生活。
他有了一个可以获得崇拜的和倾诉自己种种不满的对象,看起来他有了一个朋友。
但是在一次开车外出时,由于他的错误指令,朋友开车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他立马要求朋友抗下了所有事,然后一个人逃之夭夭,他不在乎友情。
在甜甜圈店,他勾搭上一个女高中生,他收获了爱情。
利用未成年人对于未来过于理想化的期待,为她(主要是他自己)规划了一幅看似美好的图画。
只不过,这幅图画是要拉她下海,而他自己则坐收渔利。
他也不在乎爱情。
和斯文败类相比,本片的男主渣的更纯粹,更直接。
虽然从电视里能看到2016年美国大选的消息,以及身处德州这个地方,也许有那么一些影射川普的意思,但更多还是把镜头聚焦在了白色人种边缘人上。
哪怕有一点利益,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背叛和抛弃,奔向自己向往的大都市和美好生活,哪怕,是在深夜裸奔。
PS 影片中Strawberry的演员是真的会自弹自唱,片中她弹唱了改编版的 “bye bye bye”,也算是最“好看“的一个版本了
影片是描写美国底层的生活状态,刚开始观看时,被落魄男主角喋喋不休的话语所厌烦,慢慢理解了这就是他的生存状态和武器,依靠这个本事,开始在生活底层线上奋斗,也可以叫挣扎。
我想起一部国产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也是描写一位生活在生活救济线上下的底层男士,怎么来面对麻烦?
不断地满身伤痕地生活,以及他内心追求幸福生活的冲动和愿望。
西蒙.雷克斯的表演非常生动而到位,略显夸张的表演腔也可是男主的性格。
周边配角的表演也生动刻画了底层人群边缘化状态,影片的地点在德克萨斯小镇,多次出现炼油厂的背景,摄影色调显得复古怀旧的铁锈色,工业化进程放缓后,受到冲击的首先是底层人群。
刚看过《奇迹》,虽然两部片子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可以说毫无可比性,但因为都是描写底层人物,所以难免一起考虑。
《奇迹》像个命题作文吧,就算困境里的底层人物,也要选择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有专业,有韧劲,有方向,有想法,即使过程中遭遇大环境的动荡,还是能坚守底线,所有的正向努力毫无悬念会有好的结果,并且还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总之就是以后一定会更好。
命题作文嘛,还要有个明确的合家欢的结局。
《火箭》算是黑色幽默吧,同样困境里的底层人物,要选个过气而且很难咸鱼翻身的中年人,再怎么抖机灵左右周旋也很难翻天的那种,才好发挥讽刺的效果,即使有根大屌又有个屌用呢。
麦基也有自己很擅长的事情,但再怎么努力,结局也可以预见。
影片是个开放结局,看似可能有个好结果,但观众都是成年人,谁不知道会怎样呢,美丽的都是泡沫罢了。
虽然两部片子不能代表两国的所有电影,不过文化上的差异是肯定会影响电影表达的。
适时选择适片,对自己很重要,我们有这么多选择,用不着褒贬,开心就好;哭了笑了的,爽了就好。
独立电影人Sean Baker习惯编剧、导演和剪辑一肩挑,他只需要一个有才华的摄影师。
他愿意尝试用各种不同的设备拍片,包括35毫米胶片、iPhone和《红色火箭》使用的16毫米胶片。
他的这部最新作品对准的仍然是被美国主流镜头遗忘的角落:收入不高、牙齿不多、家里的窗玻璃不完整的群体,他们生活在不断刺激耳膜的争吵中,无法挣脱毒品的滥用。
这部电影主体部分的拍摄只花了3天时间,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主角Mikey从年龄看离50岁不远,从行为特征看更像接近15岁。
他在色情电影行业活跃近20年,已经很难在没有伟哥之类药物的强力干预下继续表演,星光褪色后,他的主要资源只剩下色情网站Pornhub上的百十来个追随者。
他被迫怀揣20多美元从洛杉矶回到家乡、濒临墨西哥湾的得克萨斯小镇。
Mikey自恋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他的脑子跟木头一样灵活,意志却跟岩石一样坚定。
他不太可能买得起Samsonite之类的品牌行李箱,虽然浑身上下携带的负担异常沉重,步履蹒跚中他从来没有意识到错在自己。
哀求分离多年的妻子和岳母收留以后,他的地位由睡在客厅破旧的沙发上逐渐提升至卧室破旧的双人床上,但他的视线并未停止搜寻,即使只有自行车作为艳阳照射下的主要交通工具,炼油厂的设施就在视线的不远处。
他的目标是在甜面圈小店打工的姑娘。
她的塑造跟Baker前几部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样独特,只是显得维度单一。
人人叫她“草莓”,她也跟全天然、没有经过转基因处理的最佳品种草莓一样鲜嫩多汁、香甜可口,跟Costco里大而无当的那些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只是现实生活中恐怕无法找到这种随时处于待摘果实状态、带来乐趣而不带来任何麻烦的年轻人,除非3D打印出来。
Mikey希望借助草莓的吸引力重振自己的影视事业,全然不顾小姑娘虽然看起来合适,但根本还不合法。
整个故事安排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和希拉里两位候选人对政见的阐述和选民的欢呼作为背景声,毒品交易、基于谎言的诱惑游戏、生龙活虎但毫无爱意的炙热性活动处于前台。
@ mk2 parnasse
我想称赞一下镜头,构图,但是想了想好像确实除此之外就没啥好说的了。两个小时的电影太长了,体量也匹配不上时长,冗长且寡趣。
2021戛纳主竞赛入围。7分。AV男星回乡记,还是比不上《弗罗里达乐园》,真找了个AV男星来演,居然演技还可以;剧作上面倒是玩了一两个叙事诡计(包括反高潮的写法),还有意思的。当然这部片子最大亮点可能就是德州工业小镇的环境(《弗罗里达乐园》也是那个汽车旅馆太有特色了)及其“人格化”。不过,作为“被加州白左洗过脑的红脖子”,男主及与家乡的冲突其实写得还不够立体(也没匹配上导演明里暗里黑川普嘛)。体现“导演意志”的几处zoom镜头有意思。
前半部分一直纳闷,看似一部低俗片,却有一些说不说的点可以继续往下看
pimp
难得进入一个 white trash 人物的方式以及照映 shit yourself 的情景如此一致且自然 拉远长途车座的超特写 Bye Bye Bye 以及推向嘴的超特写 Pimp 哈哈哈 从昏睡到奔跑 p.s. 搜了十几个短 Donut Jokes _(:з)∠)_
除了身处德克萨斯州的男主与川普所形成的讽刺比喻,其实还有男主背后的洛杉矶色情业与美国政治的比喻,若是过去的贝克则可能较为侧重后一对比喻,但此次不同。对边缘社群的描写趋向于单极,不再在影像的游荡中渐渐剥离出指向性的表达,而是从一开始便在已然定性定型的系统中持续兜圈,然观点已经明确。曾经从鲜活的底层中走出后又最终回到底层的贝克,变成了悬挂在底层客厅的电视新闻,虽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却毫无切身感觉的悬浮信息,甚至反被“喜剧效果”支配而更加失真。
很烂
一切仿佛有所值,从娱乐之都LA以“闯入者”面目的过气AV男优侵入得克萨斯红区,利用三寸不烂之舌,从衣不遮体只剩裤衩出场,也步步为营,鸠占鹊巢,甚至俘获二八少女的肉体与芳心。肖恩贝克似乎还是在后川普时代以嘲讽之姿势来控诉这位小丑政客。片中的主角小丑也塑造的没有什么魅力,可笑而可悲。但电影毕竟不是如此简单的檄文。这种直指也似乎不那么有意思,呈现红区美国人一种颓丧,笨拙,充满原始欲望的形象也分不清是讽刺还是写实了。
也就2分吧!7分怎么来的?!
昔日pornstar,折腰洛丽塔。男版待绽蔷薇,残酷搅拌温柔。
Wait, does a porn star really still enjoy fucking?
意外很喜欢,就是不懂simon为啥套个假dildo
色情片男演员退休回老家再就业的故事,挺新颖的
好!失!望!被男主恶心到不行!
每次看肖恩贝克的电影,都有种跨越太平洋的同呼吸感,真就同一批人民,同一个梦想。电影最迷人的瞬间是男主在萧瑟无人、充满现代石油工业锅炉的背景前摇晃着骑自行车,这不就是小武,这不就是东北么。影片对贝克之前创作可谓一次总结,继承了《待绽蔷薇》的批判美国成人性产业母题,并将《佛罗里达乐园》底层女性的施害者——男性性剥削者搬上荧幕。过气成人男演员回乡吸血,年轻女性继续充当他们的“糖果屋”,无法走出的底层撞车连环,贝克的编导思路依然富有强烈的底层批判色彩,最令人唏嘘的是被吸血一生、用完即弃的莱克西,编剧故意不让两名女性角色接触可谓反戏剧,因为她们就是两条时间线下的同一个女人。电影对皮条客心理、形象讽刺足够入骨,但不免老生常谈,小草莓热切地渴望投入火坑的当下年轻人心理却只有旁观,其实这块更富当下讨论意义。
拍的到是挺流畅,看到男主和甜甜圈女的那里就感觉很尴尬,尤其要骗一个少女有点受不了。
很滑稽,很聒噪。
器大活好,在生活里未必一帆风顺;人渣男loser,也未必没有一丝善良 - 因为人生里不止有高潮
用所謂關注小人物的視角來創作,並不意味著就是好電影。勉強因為畫面(攝影)多給一星。不是太喜歡,us的本質問題一點都沒有碰到,在圈外轉,圍著繞。對白上總是讓我想到一些美劇,電影應該比電視劇走更“遠”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