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的男孩

Nowhere Boy,摇滚天空:约翰蓝侬少年时代(台),约翰连侬:不羁前传(港),约翰·列侬的少年时代,无处可去的男孩,没出处的男孩,无家男孩

主演:亚伦·泰勒-约翰逊,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大卫·斯瑞弗,乔什-博尔特,奥菲利亚·拉维邦德,凯莉·海斯,Angela Walsh,保罗·里特,理查德·西姆斯,安-玛莉·杜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处的男孩》剧照

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2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3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4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5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6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3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4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5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6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7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8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9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20

《无处的男孩》剧情介绍

无处的男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讲述了约翰·列侬的少年故事。列侬(亚伦·泰勒-约翰逊 Aaron Taylor-Johnson 饰)从小被姨妈Mimi(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收养,直到15岁才与亲生母亲Julia相认,他的姨妈更和他的母亲展开了对他的争夺。列侬的母亲带着列侬走上了音乐之路,给他买了一把吉他。后来列侬认识了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保罗·麦卡特尼(托马斯·桑斯特 Thomas Sangster 饰),保罗矫正了列侬的吉他技法。列侬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矛盾。直到有一天,列侬的母亲车祸死去,列侬下定决心离开Mimi,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利物浦,去探求更广阔的天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仪式坚离地爱坚离地偶然家族我的雷人男友大鱼离上床只有1小时希望宅邸暴发户决战富人里遥远的街区老婆大人八墓村特工总裁小辣妹PMAM之美好侦探社醉颜红尘史努比上太空第一季传奇王子打包袱:盗取命运魔偶奇谭11:崛起绝命空间站先知暴烈妈妈圣诞梦抵达之谜苏丹娜的梦水俣病青春之囚海狼行动伤不起的女人傲娇恶役大小姐莉泽洛特与实况转播远藤君和解说员小林夺命公寓

《无处的男孩》长篇影评

 1 ) Mom,you are fucking rock n roll

我写不来影评,但我好久没写字,想说话。

最让我抓狂的是影片开始时那一声“bang--”后居然接的不是A hard day‘s night。

就这一点,电影配乐0分。

取这个标题是源自于电影中Mimi告诉Lennon他妈妈当初为了荒唐的“为了有人陪伴”而一次又一次抛弃婚姻与家庭和不同男人混在一起时Lennon望着妈妈说出的话“Rock n roll,Mom”这似乎是影片想表达一下Lennon在现实中遭遇悲伤故事的时候的反应,好比开头George叔叔突然离世时,Mimi从医院回来很镇定的告诉John,叔叔已经离世了时列侬的第一反应,像听了一个笑话一样开心的笑出了声。

但事实上,我觉得这更像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的性格,Paul才是那种出了大事时第一反应是掩藏自己真实感受,然后调侃一下最后把自己锁在工作室里痛苦一天的那种人,而我们被千万人拥戴的John Lennon则是会在大脑中将这所有不开心不愉快的事情一股脑放入一个新建文件夹,并命名为“永远不要打开”或许还会将它设为隐藏状态。

我还挺想知道Mimi要是看了这电影她会是什么反应?

要知道在Lennon的描述中Mimi其实就是一个喜欢做出一副上层社会人物的样子,将自己与普通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影片中Mimi与Julia在餐厅碰面点茶的时候故意点什么皇家XX茶就看得出来)有点虚荣有点斤斤计较有点苛刻但对列侬却是百分之百的喜爱,一生未孕却像母亲一样给了列侬家庭生活。

虽然在列侬自己的描述中Mimi特别烦特别爱管事而且还是个老顽固,对他的服装眼镜甚至挑选女朋友等等都要指手画脚,就连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Paul和已经为列侬怀了孕的女朋友Cynthia似乎也没能在Mimi面前获得多少特别对待。

但OMG,她也容忍了大变态列侬多少毛病啊!!

尤其是影片最后列侬告诉她,他和他的乐队要去德国汉堡碰碰运气时,Mimi低着头念了两遍“Hamburg, Hamburg”在她这种老固执的心中大概是永远不理解列侬为什么痴迷于摇滚乐而不是柴可夫斯基与巴赫,不理解为什么列侬不能就满足于在学院祭典上随便弹几下就好了,而要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名字居然还叫汉堡的地方去把他年轻的生命浪费在一个谁都不能预计会不会有未来的事业上。

这部电影太给Mimi加分了。

Kristin Scott Thomas与Anne-Marie Duff真的是电影中拿来撑场子的戏骨了,要是说这电影让我重新对Julia还有Mimi有了新认识的话这两个演员绝对是重要首要原因。

反正乐队演员的表演又不会影响我对乐队成员的真实看法。

影片并没有把乐队从成立一直讲到在汉堡大获成功,甚至连乐队名字几经更改也没有怎么说,重点放在“浪荡男孩约翰列侬在深受母亲的影响之下爱上摇滚乐在遇到了他人生中的Mr.Right保罗麦卡特尼后组建了他们的乐队”不过,走的是亲情路线,打的煽情牌。

我本期望看到年少的他们一起做着荒唐的摇滚巨星梦呀我本想看到保罗和列侬之间那种暧昧的关系啊但影片的重点在于家庭环境影响呀列侬的母亲Julia喜欢摇滚,喜欢猫王,并成功的影响了列侬,她躺在沙发上与列侬相拥一起听着唱片机,她和列侬一起去看猫王的电影,在小酒馆里伴着爵士乐跳起舞,(所以把列侬培养成了一个有恋母情结的人吧)说到列侬的恋母情结,Julia的离去对他的打击是他倍加思念以及美化妈妈在他记忆中的形象,后来是Mimi的照顾有加跟电影中说的一样每周都会和Mimi联系,离开mimi后是保罗,再然后就是小野洋子啦总之列侬这个混蛋就是在不断的寻找一个母性爆发的人给自己温暖。

看电影之前我就只认识这两个女主演,其他的人包括他们的八卦我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也就唏嘘一下咯难怪走的是琼瑶煽情路线咯!

BTW,电影配乐真心不好。

 2 ) Nowhere movie

3周前看的 不知道写什么 总的来说还好 但是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看了cast以后 本来也没抱什么特别大希望 但奔着young beatles 就义无返顾的买了怎么说呢 这孩子是很英伦 很漂亮 先不说是不是很列农吧 因为我确实也不知道他年轻时候是怎么样的 但是潜意识不太能和他演的小混蛋挂钩 单就演技来说 觉得演的有点过 就那种坐电影院刚想要情绪上升 不知怎么的就泄了 虽然看的出来他挺努力 也很有野心 不过演技还是有点青涩 前途还是有的要说抓不住情绪的高潮 可能更多是导演问题 节奏节奏 很重要倒是对于列农很重要的两个女人演的很不错 尤其是姑妈 但她本来就是好演员 没什么值得惊艳的 大致上是个挺放松的故事 风格也还算主流 带上女朋友爆米花什么的去吧 她有可能在最后小哭上一下 准备点纸巾推荐下他演的青春爱欲吻 给爱看帅歌偶像剧 的(女)孩子们 因为一 他帅 二 里面没有美女 三 最终要的是 这电影是在我原来住的那老年村儿拍的 很可爱我就想不通 才2年他怎么就壮成这样 而且喜欢装的像的快20好几的人 给上2又四分之三个星?

算了 就给上三颗吧

 3 ) Julia and Mimi

1.John:You're very special to me.In that I hate you all equally.Apart from you,mum,obviously.2.John:There's just no point hating someone you love.I mean,really love.3.John:I was just getting know her.She's never coming back.4.John:I'll be gone a couple pf months.Maybe even more.Mimi:And is this with the new group the,what are they called again?John:Do you care?Mimi:They all sound the same to me.John:We leave Saturday.

 4 ) 我爱你,妈妈。

恋母情结是一种被普遍认知的心理内容,约翰列侬的恋母情结想必也早被普遍认知了,至少看完这部影片,可验证的部分均是甚为符合的。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离别恐惧感的梦境,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对父母一方的强烈妒忌反映能够产生足够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就是产生恐惧的根源,并因此对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产生永久性的困扰和影响。

这种梦境在列侬的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尤其是在他处于恐惧和焦虑的恋母情绪之下。

影片在情节逐次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条理清晰、内容复杂地看到恋母情结在列侬身上的次第展开。

一共有五种恋母情结,均非常显著的出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第一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发展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

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更有可能是吃掉。

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

乱伦禁忌和族人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听上去真是恐怖,不过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血淋淋的现实传说,但不能否认的是,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的确来自于母亲,他们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这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3至6岁即可形成第一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列侬是在姨夫姨母家长大的,他与姨夫同性,相似引起认同,使他以姨夫为榜样,向他学习和模仿,把姨夫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列侬在得到那个口琴礼物的时候,内心里是一种完全的被认同的成就感。

列侬与姨母不同性,互补而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的根基。

虽然他很反感姨母的严厉苛刻,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当列侬听到姨夫辞世的消息时,瞬间的潜意识表情是仿佛高兴的微笑,随即而来的真实痛苦表现是抱着姨妈痛哭。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

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

第二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英雄的、贵族的、光辉的“身世幻想”,就是想象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各方面都要好很多。

影片中更是机缘巧合,只不过列侬的第二恋母情结发生的对象才是他的亲生母亲。

不难看出,摆脱第一母亲咪咪姨妈,为自己寻找第二母亲是他当时最急切的心理。

于是他在瞬间产生了对亲生母亲的完全迷恋,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在这一部分,恋母情结的暧昧情感表露无遗。

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导致非血统妄想,即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影片中的表现是列侬强烈的反抗姨妈对他的管教,非常的排斥。

第三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形成第三恋母情结。

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可以参考列侬在这一时期和他的乐队成员之间的友谊。

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可以参考列侬与一个酷似她妈妈的女孩第一次做爱的片段,特别是几经特写的红色指甲。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

这种相似和互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作,一种是对抗。

开始的时候,合作和对抗分别指向不同的人,即与某些人合作而与另一些人对抗,注意列侬对保尔的态度,以及后来的转变,就很微妙地反映出了这种心理过程。

互补作用也分为精神恋爱和性两种形式。

分别指向不同的异性,把女人分为女神和妓女,所以红指甲女孩很明显是性取代的对象。

随着人格的不断成熟,许多人都能够把对立统一起来,人际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同时也能够把爱和性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完成不了这种统一。

大野洋子应该是列侬的统一,不过我们依然看得出那大六岁中的恋母情结。

第四恋母情结等待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父母意象就被孩子取代了,这就是第四恋母情结。

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列侬的第四恋母情结了,却可以很真实的看到他亲生母亲的第四恋母情结表现,对列侬的完全宠爱,甚至不上学也能得到溺爱,虽然被冠以音乐上的支持,但是大多数母亲是无法出其右的,咪咪姨妈就是例子。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亲偏爱儿子也是普遍现象,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婆媳大战了。

更为常见的表现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自己的标准教育子女,让子女成为自己这样的人或自己理想中的人。

第四恋母情结开始的时候,也是纯洁无瑕的,到了后期便掺杂进了性和暴力的成份。

此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面对亭亭玉立的女儿,做父亲的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身强力壮的儿子不再对父亲唯唯诺诺,父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

对母亲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女儿成了对手,儿子则成了诱惑。

第五恋母情结第五恋母情结是在第四恋母情结受到压抑时,顺理成章产生的。

随着第四恋母情结的压抑退场,子女之外的年轻人取代了亲生儿女。

影片中可以看到,列侬的母亲对保尔的态度,产生了很明显的相互吸引情愫。

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是五花八门,有些老人钟爱学生,有些老人喜欢认干儿子,有些老人爱人家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些老人溺爱孙子,经常为了孙子而跟儿子闹矛盾,也是第五恋母情结的表现。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开始思考母亲这一神圣的称谓,以及理性的看待她所代表的情感因素,认真的处理母亲对自己,以及自己对母亲,甚至是将来自己做了父母,所应产生的影响。

无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唯一的,你不可以选择的,要深爱的人,而你也将因此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个性完整的,被爱着的人。

 5 ) 我们把列侬送去天堂

列侬是个任性的人,认识他的会这样说,不认识他的看了他的生平故事也会这样说,但列侬确实是有着孩子脾气的大男孩。

肆意妄为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气,让年轻的列侬就拥有着一股子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冲劲,所以他对所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会去尝试,都会无休止的去努力。

但我们还是把这样一个童年或者说少年有过多阴影的孩子的生平看的太重了,重得他自己都会去无人之处偷偷喘息。

他是个音乐家,是个摇滚歌手,这是他第一个能让别人承认他的身份,也许也是最后一个身份。

天才们总是带着光环上窜下跳,以为上帝一定会让他的生命延续到世界末日,但生命里的坎坷确实超出了天才们的承受能力,那胸口的一枪一定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绝对不是诅咒,但也许是嫉妒。

他不该如此,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想,也许这样的性格让他导致最后的死亡,那么列侬一直在慢性自杀……长久的猛烈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我想不是的,我们把一个人看太重了,重到他们自己都承受不了,不管是恭维也好,批判也好,那都是过了。

列侬死于地上,说明地上的人们杀了他。

那绝不只是一个人,是每一个人!

虽说大家都相信天才们都是在天堂里,但谁知道这些个无处男孩,他们在天堂还好么?

我也只是想说,要是当年跟你同班同学,也会跟你一起玩吉他。

这不由衷的让我想起我过往岁月里的朋友们,你们真的还在坚持自己么?

不管有没有,都加油吧!

 6 ) 被生活拋棄是解除一種不幸的一勞永逸

(局部劇透了1、Julia, the own mother, she's so cool and easy to be with like a pal. Wonderful and amazing as a always dream. But what do too much dreams benefit people? Nothing but endless disappointment. 2、生母那麼輕易就得到了久違的兒子,獲得兒子全然的好感。

君不見約翰注視她彈奏班卓琴的模樣?

他主動戴上眼鏡,眼睛發出沈醉的光。

而最先使他著迷的,與其說是琴音之美,不如說是女性肢體語言之美(鏡頭特意給了塗了鮮紅色甲油的手指,以及雪白手臂),這美的力量甚至讓他不敢逼視(摘下眼鏡,好像從美夢醒來,回到現實)。

3、生活中還有甚麼時候是可以忘我地,全然地投入和關注?

第二次主動戴上眼鏡的時候。

也是學琴,保羅教他和弦。

4、love actually里追女生的小男孩 VS 落選的harry porter:保羅看起來像個小四腳蛇,約翰看起來像個奶油點心5、It is better been abandoned than being played around by life. 所以是時候自己去創造生活了。

6、被生母'拋棄'的時候,你在某種意義上妨礙了她move on。

而再次遇見你的時候,你就成了她生命里的驚喜。

那麼,我可以認為這是緣於時間的魔術,或者愛的力量?

7、OST很帥,服裝也很好;利物浦腔調很正8、生孩子一定要深思熟慮,不是每個不幸家庭的小孩都能得到上帝給的額外補償(如音樂才華),畢竟約翰列農只有一個

 7 ) 《无处的男孩》上帝的神来之笔有了那无处不在的列侬

鲜有人不知道他,或许也有人不知道,甚至鄙弃他们也是有的。

但,就我而言,他似乎是存在过某一个时段,那一个时段中对其音乐反复视听,却从来没有关注过歌词含义,对他的了解也更多的来至美国,只是知道他们四人都是来至英国一个叫做利物浦的那个地方,但那里我从来没有去过,所以无从知道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所以,此片的介绍多少让我心怀探奇的心境观看。

或者更多的是带着看传记片的心态,总是想知道,一个怎样的地方以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缘巧合,能够让一个人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并以此让人们相知相识。

可是在看到的时候,让我惊讶的确是,此片所涉足的角度竟然如同《时尚先锋香奈儿》,是列侬在成为那个全世界都著名的列侬之前的,青葱岁月。

又是一次大胆的角度,又是一次让人有些害怕担心的时光,但是我却万分的开始有些着迷,因为,让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回归自然,那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抛去那些光环,就像那晚在大理夜晚的藏青色天空中,两道月晕围绕着那明亮的月亮,就算如此清凉美丽,可终究美丽发光的还是月亮,不会因为月晕的消失而失去光彩。

所以当这个列侬出现在我眼前时,画面中仿佛有一层自然的光晕,隔离着某种神秘不可测的历史,那里没有虚妄的自我神吹,也没有回避尴尬的家庭,这很英国这很不中国,所以当去年《孔子》上映时,我便听过一个所谓企业家对我说的话,孔子是神,为什么把他拍成一个乞丐,这完全有毁那精神形象。

而我却说,或许那毁灭的只是我们的无味的面子。

于是像这样的传记电影,估计也会被冠以有损文化形象而被唾弃吧,就像那些曾经唾弃过列侬的那些人。

我常喜欢看名人的传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此的痴迷,还是总是希望能从中找到某种规律,从第一部关于猫王的传记电影,到现今的这部电影,都似乎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未曾回避这些伟大传奇缔造者的晦涩人生。

列侬的成长环境缺乏正常家庭的事实,在母亲以及姨妈之间有些两难的痛苦徘徊,渴望母爱的羞涩以及对似乎有些单调人生的叛逆,这其中有多少都是,一个平凡人才会有的苦恼。

此片没有回避那些可能的污点,没有父亲的生长环境,到音像店偷窃黑胶碟,趴在绿色双层公交车顶以躲避购买车票的恶作剧,还有和女孩在丛林中乱搞,这似乎都不是一个伟人应该具有的品行,可是这就是列侬,想想他之后在美国所做的那些看起来荒唐的事情,想想这并不足为奇。

敢于面对,才是一个天才应当有的诚实。

就像片中的Jay Hawkins的那首“我对你下了咒语”,狂野不羁的爵士实则却是骨子里爆匿着摇滚的直白,加以沙克斯短促起伏和沉稳的鼓声,如此的音乐,难道仅仅只是一场看上去华丽的表演吗。

列侬在亲生母亲的熏陶之下,开始学弹班卓琴,也是在母亲对音乐的敏感之中最终决定要成为像猫王那样的人,在那场看似时间在飞速流转的画面之中,只有一个专注练琴并享受自我的人,在那里沉静的如一个自然之人。

而后组建了最初的乐队,并以此认识了保罗,当那个有些怯懦并带着某种过于优雅的保罗出现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人来演绎保罗。

但是,谁也无法知道当时的列侬和保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青葱模样,所以正因为无人可以演绎,那么神似的并且篆入某种神智的,胜过那张脸。

而我却感受的到,从列侬以及保罗的扮演者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这两位伟大人物内心以及精神的诠释。

当初两人的相遇到最后的分崩离析,也可从两人相遇时的紧张气场感知到,一个伟大的乐队容纳了两位举世无双的人,而那时他们还未迈入成年。

最感人至深的是那场列侬在母亲去世后,拿着母亲为他储蓄的钱到录音室录制单曲时,可以感知,一个男孩终于在亲情短逝后,转身而成熟银灰深沉拥抱爱在心中的男人,我潸然泪下。

如果你想要成为像列侬那样的人,势必要接受那般的童年以及亲情的两难,如果你在嫉妒那些可以成为传奇的人,想要从一张又一张曾经的过往中找寻痕迹,或者想要质询自己的无能时,我想这一切都是无需所为之事,因为,神来的一笔,也需要你,积极主动的找到那张可画的纸。

那张纸,是一种力量,可以将忧愁和恨,融融地化成温暖晨曦。

如同那首歌“In spite all of the danger”:尽管危险重重,我仍会为你付出一切,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真心对我,尽管伤感心痛,都是你带给我,我仍会为你付出一切。

我会照顾你,我从未为谁这么做过,我会挡住其他人,不让他们来打扰你,尽管危险重重,尽管一切不确定,我仍会为你付出一切。

如此的坦诚面对,神来的那一笔,岂非是虚晃的。

2010-5-9

 8 ) 无处男孩:约翰列侬何以成为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

无处男孩,英文名是nowhere boy ,一开始没看英文将处理解为了处男,汗!

电影很简单就是讲约翰列侬的成年之前的生活,别跟我说你不认识约翰列侬(我觉得这是基本常识)。

他之所以成为甲壳虫也就是披头士乐队的主唱,成为无数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人,其实在翻开他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原来一切有迹可循。

所以这部电影着重讲的是他的成长经历,如何爱上摇滚,原来是受了妈妈茱莉亚的熏陶,如何组建乐队遇见保罗麦肯特尼,经历成长的伤痛最终成长为一个男人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反正觉得这部电影还可以,心灵有被震撼有被感动,值了。

 9 ) 无题

此片给了三颗星,完全是为了给列侬的。

整部片子看的我热情全无,翻到这片子也是无意间的影视杂志得知,一看有关John,一看有关Beatles,再配上Nowhere Man的名字就一直刻在脑子里。

影片的最后几个分钟拉动了前进条一下,听完《Mother》,直接拉到垃圾箱。

一遍遍的数落介绍这部影片的违心影评人。

也许是对John了解些,影片里那些陈词滥调的事件令我乏味,且演技实在不想苟同。

导演在整部影片营造的气氛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加重John的恋母情结,片中母亲的Julia眼睛里都透着勾引的意味。

少年的那种随性在我眼里尽是造作,那不是John。

根本找不到《A Hard Day's Night》里咧着嘴眼含笑意,浑身上下透着不甘落寞的约翰列侬的影子。

距离看这部影片一个月,细节只是那么一些。

如果看得人只是好奇列侬,可以看。

但我还是希望你去看《Imagine: John Lennon》。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479/

 10 ) 你像我见过的那个少年

世界是如此的小,我们无处可逃;世界又是如此的大,我们常常没地儿可去,只好四处游荡。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光,无比空荡。

不想在人群中欢笑,也害怕独处的寂寞,就算找个人聊聊都没有兴趣,即使那个人是你的挚友或亲人。

我常常在这样的时光里等待。

有时候这种等待会很快过去,有时候它会长达数年。

看完这电影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就是这电影中的Nowhere Boy。

这种等待缺乏理由,也漫无方向。

我只能跑到图书馆或者某个咖啡店躲起来,在人群中心安理得地失重。

听Desperado或Hey Jude,听John Lennon唱,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I'm not the only one.等待结束之后我发现人生往往只有回望时才会有清晰的脉络。

就像你听过Beatles后才会在乎Lennon的少年往事。

如果没有他后来那些音乐,谁又会想去了解,那个渴望爱的少年?

《无处的男孩》短评

中文片名的翻译实在有够让人遐想的了

8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还行

太玩票了吧...

11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Superb on big screen. This film's got everything right - script, acting, score, camera work, you name it.

12分钟前
  • vin
  • 推荐

Thomas小姐可不要成了当气场强大绿叶的专业户啊。

14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演paul那孩子...又一个残了的正太...

17分钟前
  • Violet
  • 还行

为什么我原先一直以为是讲猫王的呢。。。

21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如果抛开列侬和Beatles什么的单纯当做讲摇滚小青年的片子其实还是可以的,哦不它是个传记片。

24分钟前
  • 泽帕
  • 较差

和冻冻初次面基就在so特别的百老汇和一群老头老太太看电影,片子始终处在一种草率的跳跃状所以我觉得这枚导演的水平其实并不太好Aaron你愿意为她生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给我说说23333不过因为喜欢里头的各种利村元素所以看得还是很愉悦哒!

27分钟前
  • Nolita
  • 还行

合格的传记片,主演神形兼备,为影片大大加分,歌迷们请不要过分奢求史实细节与戏剧冲突的统一,这个不是纪录片。不足之处是对John的内心刻画不足,成长爱情音乐未来,还有对母爱的矛盾心理,完全值得更多篇幅展现。电影最后呈现的样子让观众觉得是看一部老套的伦理剧,只不过主角名字比较耳熟

31分钟前
  • Mlle.61
  • 推荐

我对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实根本就不熟,完全不熟;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想,也许他对于他生母那样奇特的感情会延续到他的妻子(如果他后来有妻子的话)

32分钟前
  • 水红
  • 还行

唱了好多好多歌。。。

35分钟前
  • 贾马尔·马里克
  • 还行

太烂了。。。。。。。。。。。。。。怎么能选那么白痴的人演保罗???剧情简介简直是放屁!!!!!!!!!

36分钟前
  • Jennifer李噗噗
  • 较差

男主的妈是一美的老婆!!!!!男主的老婆就是导演!!!!!窝关注点从来不在点上

37分钟前
  • T_____T
  • 还行

补标

38分钟前
  • 阿格莱亚
  • 较差

没意思

43分钟前
  • 胡子博
  • 很差

What a messed up early life. It wasn't easy for him.

47分钟前
  • 疾走
  • 力荐

演列侬显得太肌肉,演保罗又显得太单薄。其实完全可以抛开传记片演一个摇滚男孩成长的青春故事。对披头士感情太深的人应该很难接受这几个小孩对他们的诠释。

48分钟前
  • 邓若虚
  • 还行

音乐还可以,那么久的歌现在听海觉得不错的..,,,很有感觉..故事剧情还可以.拍摄的表演,都还不错.不会让人觉得很无聊.想睡觉的,感觉....我还是很认真的看完..很难得,.四星.觉得好像还差了点什么.最好他慢慢死让人很郁闷..美好的生活刚开始就这样快的结束了.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53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推荐

i need you, but you didn't need me. you know she's gonna hurt you.

56分钟前
  • James忘了昨天
  • 推荐

2010.05.05

58分钟前
  • P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