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沉闷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倒未必是导演刻意为之,而是源于故事中的人,本来就沉闷至极。
单身老女人马莱娜意外获得一次去旅游胜地帕拉亚萨拉曼德罗双人游的机会,可惜她没有一起去的人。
她找了很久未曾联系的姐姐,但姐姐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却执意要把这次双人游的机会都拿走,马莱娜没法答应她,因为旅行社的人说了不能转让。
可姐姐不相信她的话,还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她,这一刻,亲情瓦解,碎成一地。
意外邂逅旧日同学维克多,她决定和这个偶然闯入自己生命中的陌生人一起去旅游。
维克多也是个寂寞的单身老男人,他和马莱娜,实际上彼此成为彼此的影子,所以,两个沉默拘谨的人在一起,几句话之后就无话可说。
长时间孤寂的生活,马莱娜和维克多,都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盔甲,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无比艰难。
他们也曾试图模仿电影的情节进行交流,但这更将他们彼此拉得更远,连最亲密的鱼水之欢,在他们两人之间,也变得程式化,像两个机器人之间的交媾。
所以,最后马莱娜选择了一个人去旅行,尽管后来她后悔了,尽管导演最后留了一个还算光明的尾巴,但是,那点光亮是否能够照亮他们未来的路,很可疑。
有人说,孤独是现代人无可逃脱的宿命,在这部影片中有完整而又清晰的体现。
这部影片的沉闷,正是来源于对现实的摹写,马莱娜和维克多的生活是如此地不堪,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虽然无法体验影像带来的快感,但是,有人比我们更不幸,我们不堪的现实生活似乎也有了几丝亮色。
有时候,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炮制的谎言之中,就像影片中的那个老女人,她编造了一个美妙的故事,给她的成功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活在真实之中,就像放出笼子的鸟儿,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3年前的畫質,真的模糊。
大多數時間你在種幾乎昏黑里揣摩,慢氳。
不必揪思窮心,更未有難耐的溫吞。
細雨后的情緒,有時偶或忽然而來的沉默,都是在使你靜心。
去靜靜體會她,為什么要到這么久想到自己已不年輕。
會有幾刻想一想他的處境,是不是介于寒酸與幻想完美之間那樣難以調合矛盾。
也是說,他仍是沒有太在意自己的本事,含量太小未能給她創造好的結局。
她便在旅行之邀成行之前偷偷自毀條約,所以他沒理解過來。
他堅定著早該明白的岔子,但沒有辦法,好的辦法,這個世界好的所謂法子都是時刻準備給富人,所以她還會再回,去覆蓋由自己親手撕破損的原布景,接受原世界早備好給她的“完美”。
似模糊,實含渾。
情、惦、活,盡布其中。
电影音乐很好 片子拍的很细腻,尤其注意的是 在两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居然是默片 不由再次赞叹导演的鬼才 深刻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三年前,那会子我还在读大四,懒得考研,工作有了着落,就这么每天每天的醉生梦死,就是偶尔想起来以后工作有点害怕。
那会子简直二笔到了极限,看这片子的时候觉得简直不可理喻,两个明明就没有感觉的人为什么最后默默的选择了结合在一起去面对以后一样这样无聊的人生。
时隔三年,好像能理解了吧,虽然不赞同,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勇气去面对日后不知道多少年一样无聊的人生,机械乏味的工作,抬起头看天也许都是灰扑扑的吧。
工作了两年,好像越来越悲凉了,也看清了所谓现实,理解了何谓门当户对,上学的时候觉得可笑的价值取向,现在似乎也能接受了,虽然还是有点不赞同,但已经不似从前了,所以觉得自己的赤子之心正在一点一点的腐败,何其悲凉。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现在也尽量避免去触及自己心底脆弱的部位,这两年来,也不过只是哭了三四次,好像每次都是被压力压垮了。
一直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虽然现在还是这么觉得,如果像片中的男女猪脚一样,选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麻木冷漠的人去走剩下的路,不会觉得很难过么,一个人是这样,两个人也是这样,好可怕。
女猪脚是个善良且卑微的人吧,就是欠了点情感,一直是一个表情,木木的,也许是夸大了吧,我觉得一个人,即使是境遇再不好,也不会熄了那把期待的火,比如松子,再比如,公司里面单身的大姐,不过,可怕的也是这点子火灭不了,呵呵。
记得电影最后,订了婚了两个人,面无表情,目光空洞的望向前方,镜头越拉越远,只剩下两个车灯囧囧有神,其实当初这最后一幕我觉得有几分可爱,如今可是没有这种感觉了。
哎,这就是传说中的成熟么,不,这个叫做和现实妥协!!!
努力的让自己成为大集合里面的一个元素,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愿意嫁给我吗”,她毫无悬念地点头,然后他们轻轻靠过头,接吻。
然而这根本不是爱情故事。
也不是喜剧。
他们之间连只言片语都破碎,他还是问了,她还是答应了。
就像当初她问这个她根本就不记得的老同学“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他毫无悬念地点头一样。
比起她,他对还算得上对生活微存期待。
否则,她的出现,也不会带给他呼吸新鲜空气一样的欣喜。
但本质上他和她一样。
他们约会,是寂寞所迫,而非爱情所驱。
他们是两块冰试图靠在一起取暖。
他们唯一一次有恋爱中的表情是在电影院。
他们对着大银幕看着别人的的爱情戏露出了微笑,愉悦,安然。
他们各自精心为约会挑选衣服,她画上 蓝色眼影,对着镜子说着电影里的台词,这是整部影片里数不多的笑容。
然后他们像电影演的那样,跳舞,接吻,上床。
干瘪生硬地水到渠成。
在这场关系中,他们是两个永远没有进入角色的人。
我在想Marina这个人。
曾经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透露了一点线索。
她去拜访姐姐,姐姐因为没有达到让妹妹让出双人游名额的目的,阴沉着脸对她说:“你不过是嫉妒我,至少我还有个可以为之奋斗的老公,而你却是个老处女,永远也嫁不出去。
” 她听到“滚”这个字之后,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关上门走了。
故事没有顺着讲他们一起去度假的事,实际上,那样是讲不下去的,任何浪漫都注定不会发生。
她失信地抛下他一个人去了海边,然后像从来没有背弃过他一样写明信片给他,他出于愤怒撕碎了明信片,但最后像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样在车站等她回来。
最后一幕,他们的小车隐喻般地停滞在了大雨夜被淹没的隧道里,他忧郁,她无神。
求婚过后,寂静,最后她说:你觉得车子现在可以发动吗?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寂寥的片子。
它漫不经心,又好像是蓄谋已久地揭露某些事情,每一个细节都是隐喻。
孤独,寂寞,空虚,沉闷,尴尬,无意义,无目的,无所适从,得过且过,人生。
它注定了值得赞赏却不会被喜欢。
就像电影里的男女一样,我们坐在屏幕前其实是为了在别人戏剧化的生活里获得短暂的欢愉和逃避,而并不是为了眼睁睁去审视真正的现实人生。
不知道这个中文翻译是什么意思,《蓝色眼影》,我一直以为会是类似阿尔莫多瓦的电影,浓烈的,重重的拉丁味道,色彩分明的画面。。。
看了半天,都不是!
而且是恰恰相反!
如果把演员的脸换一下,就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温柔而又残酷的青春,寂寞的语言,不多的表情,一点也看不出墨西哥人的话痨:)一直以为,拉美人个个都是热情而又不靠谱的:男人和女人只要一对眼就可以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感到寂寞,就可以三五成群去喝酒和泡妞,没有想到在那里也会有寂寞的人,没想到他们的寂寞也是这样的无奈。
玛丽娜和维克多是在墨西哥城的两个剩男和剩女,以我的估计,都有30左右了大概(外国人看起来显老),工作一般,没有激情;收入一般,没有金钱;长相一般,最多75分;性生活因此而贫乏,基本都靠自己解决。。。
总之,他们是我们这个世界最最普通的男人和女人。
生活,就是喜欢开玩笑,玛丽娜得到了一次免费旅行的机会(双份),她需要有一个伴侣,一个可以陪伴她而不令她讨厌的人。
这个时候,维克多出现在她的面前,不知道是不是,他把她当成了大学的同学(终于看到了不靠谱的影子,他们没有一个同学是互相认识的,而且,说实话,我真不认为他们的样子像是读过大学),而她,也只能是接受,否则,还能找谁呢?
两个自以为互相认识的人要开始恋爱了,而且,从一开始,他们就想着要去参加一次那么丰盛的假期,天哪,多么难受,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一开始,他们就假装开始了热恋!
他们一起去野餐,他们一起去跳舞,哈哈,和我一样,实在是和陌生人没有话说呀!
有时候,面对一个陌生的客户,我知道他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怎么办?两个人完全没有感觉,甚至互相讨厌的人要坐在一起吃饭、喝酒 ,培养对对方的感觉,这就像是做爱而没有爱液的感觉吧。。。
最终,他们也没有一起走成,玛丽娜一个人走了,她自己去了,女人有的时候会比男人更疯狂,因为,作为女人,她知道,没有爱液的感觉可能就是疼痛吧?
而男人,他们的高潮永远不会是这个活塞运动的过程,他们追求的高潮,是一个简单的终结吧。。。
影片的结束,是维克多接到了返回的玛丽娜,两个人开车在黑暗的隧道中。。。
曾经有做过的爱,会到那里去呢?
演到中场,渐渐透出一丝疲惫,片中男女还是箭在弦上一般,紧绷着劲儿,只是导演好像率先撑不住了,后继乏力。
两人像是在做某项化学实验,你多一点、我少一点,或你退几步,我就再进几步,总之没什么化学反应的两个人,更擦不出火花,只好人为地加量,再加量。
舞厅里,火热的舞曲尽情缭绕,他们是两个不和谐的音符,不仅冷得像冰,而且拒绝融化——何苦来?
为什么要一约再约?
女人只不过想找个旅伴,男人只不过有人听他忆旧……都是寂寞的人,何苦伤及同类?
在门口约好了:明天,17点的火车,15点我去接你……之后,两人各自在家收拾东西。
他们会有什么结果吗?
我想,很难,连同旅行都得泡汤。
不然故事/两个人该如何收拾残局?
果不其然,下一个镜头急转直下:男人准时到楼下按响门铃,并无应答。
这算什么?
镜头环视女人的房间,人去楼空。
黑屏,我以为这就是结束了……谁知银幕又亮了。
男人回家,把衣服放进柜子,他被抛弃了?
不知道算不算,既然不曾拥有,是否谈得上失去?
反正挺失落,就像被抛弃的孩子……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很平静,是了,就该如此收场。
男人回到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去,好像动作比先前快点了,依然是为别人复印厚厚的文件,如同复印一模一样的日子。
几天后,他收到一张明信片,上写:我是笨蛋,我很想你。
如果你原谅我,去火车站。
最后一个镜头:大雨倾盆,男人送女人回家。
他买了一碟CD,是他们跳舞时的那段乐曲……汽车在桥下熄火了,只有雨刷一遍遍来来去去。
声音渐大,似是一个人的心跳声。
男人问:你可以嫁给我吗?
你听,他说的不是愿意,仅仅是可以——这就行了,也就足够了。
女人没言语,可能算是默许。
积水越来越深,黑暗的隧道中,两人在熄火的汽车里接吻,然后,目视前方的瓢泼大雨,各怀心事……说真的,这个结尾并不出彩,而且让人凭空、且无端地为他们受累,就停在黑屏那段挺好的,感觉还有些意味——不辞而别——不了了之。
导演肯定不满意于那样收尾,所以感觉有点生拉硬拽,破坏了一气呵成地老练和坚忍。
若是退一步说,假如导演只是想让观影者耿耿难言的话,那么,他做到了……他们要找的、或要等的,并不是对方,他们肯定心里清楚,但是要和寂寞孤军作战,一个人仅有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和爱情无关,他们需要,而且迫切需要携起手来,共同抵御寂寞大规模地侵蚀,或是小面积的蚕食。
尽管他来了,因为他还想做些努力,尽管很可能是徒劳的。
而她走了,只是因为她无力给予,我觉得这是个明智的决定,不是逃离,也不是抗拒,而是在两者之间留有一点空间,是可能的继续。
一边在雨里找比较熟悉的路,一边回想影片所呈现的寂寞的光影:影调很暗,也很浓重。
黑得很黑,红得很红,脸上有生硬的姜黄色调……是久经寂寞,沉郁的色彩。
寂寞,或许本身并不具备什么重量,就像手里的这把很轻的、灰蓝格子的伞,只有在风雨中才能为你遮风挡雨,只有在深重的寂寞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才算获得价值。
此间的寂寞,或许也是一种坚守,一种顽强地抵御。
不能回头,只能演好这一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回忆,他们只能独自品尝各自的寂寞,没有交点和融合的部分。
都市中的男男女女或许都是这样,算是一种常态,不用大书特书,借题发挥,也不值得歌颂。
有人会用浅薄或粗糙的快乐去稀释,也有人宁愿浓缩,在一种相对恒定的浓度里,潜心品味,不容勾兑,也是一种真味。
两个人的寂寞,能否让彼此逃离寂寞,甚至拼凑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温暖呢?
还是休做他想吧,也别回头,只能演好这一场。
与寂寞有染的男男女女,或许或留下一个隐隐的烙印,相似的人或许会凭此相认,如暗号。
你寂寞,不如我寂寞,Say You,Say Me,啦,啦,啦……趁着天还未亮,睡吧,睡吧,好好睡吧。
“如果一个人单身在久,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味道,一种由孤独、腐蚀、渴望组成的混合味道,你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看完这部电影,脑海中想起了这句话。
蓝色代表着宁静和安详,画着蓝色眼影的女人代表着神秘,鸟代表着自由。
两名孤独太久的男女,已经不习惯爱的感觉,恐惧逃避与渴望憧憬并存,两个人是同一类种的人。
这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影片中女人的逃避,影片结尾时男人的犹豫,而结局是否像影片开头时,由护理人员定期看护的年迈女士——一名白天坚强晚上孤独无助喜欢鸟服装公司的老板所说:“47年前我最后一次看见幸福的来临。。。。。。。
”
冲着对海报的喜爱选择了看这部小众文艺片,说实话整部片子看下来觉得挺压抑的,写下这段评论是因为在看这部片子前,我无法确定自己有一天是否会随波逐流,而它坚定了我的想法。
在这个人际关系淡漠的社会,你无法想象一个从天而降的免费旅行大奖对于像Marina这样没有朋友、没有爱情,每天两点一线的女生意味着什么,是竟然找不出一个人与其共享的压力,让她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
于是,在被奸计未能得逞的亲姐姐骂道“你这个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后,她那点仅剩的自尊使她决定豁出去。
Victor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理所当然地,他成了Marina必须牢牢抓住的一根稻草,天知道当她说出“我一直对你有好感”这句话时心里有多么的别扭,但这句话对于同样长期缺爱并自卑的Victor来说显然很受用,他们开始约会了。。
虽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处于恋爱季节的适龄男女,不成全自己也就罢了,还不成全别人,枯萎了也活该。
但成全于我理解是遇到对的人时主动争取机会,或者是有对的人向你送出秋天的菠菜时不逃避不扭捏做作,坦诚相待,总之成全无论如何不等于凑合。
所以在接下来Marina与Victor的约会中,出现N多的不和谐也不足为奇。
每次当Victor没话找话地向Marina问起“你还记得xx吗?
”的时候,你都能从Marina的表情中读出极度的不耐烦,Oh可怜的Victor,他俩曾经的同窗生涯是他绞尽脑汁唯一能想到的共同话题。
更杯具的是野餐时,Marina竟然无聊到一根一根线地拆解野餐布,不单止Victor连我这个观众也有够无语的,看到那个片段的时候我真想在他俩中间摆上一张茶几。。
为了性而性注定了无爱,在没有前戏、没有激情地ML后,Marina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她放了Victor鸽子,独自一人去了旅行。
如果电影到了这里结局的话,显然又是另一个套路了,呼应了片中那位突然顿悟的孤独老妇人放飞所有鸟儿的情节。
让我失望的是,Marina最后还是败给了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内心的饥渴敌不过自尊的Victor也一样。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糟糕最无奈的求婚了,Victor一脸茫然地问“你愿意嫁给我吗?
”,Marina同样一脸茫然地点头默许,在他俩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有的也许只是终于摆脱了寂寞的庆幸,但对于未来的日子,谁也没有把握。。
这是个寂寞泛滥的世界,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甘于寂寞、享受寂寞。
寂寞只是一时的,如同黎明前的黑暗中隐约透出的光明,令人充满期待,而害怕改变必然会向寂寞妥协,殊不知却从此脱离不了内心最深处的寂寞。
如果你的心仍是单人房,又怎能容得下爱的双人床?
因为欠缺所以不懂拒绝,别说终有一天会有感觉,你我都知道拥抱不代表亲切。
若是真爱,又怎会不忠于直觉?
寂寞是电影的主题,这个大家都说了。
不过,在片尾女主角的明信片前,我还是想到了另外一个跟寂寞相关的主题——人生的孤独与厌世。
没看完电影前,误认为这是个西班牙电影。
如果是个西班牙电影,那当然是个非典型的西班牙电影。
整个电影慢慢地在忧郁的个性、乏味的生活中进行。
女主角不会爱、也不会接受爱,对生活也似乎没有多少激情与希望。
男主角虽然也是孤独的人,但从他购房、给女孩留电话号码、讲述学校里的事情,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只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结合制衣厂的女老板,我觉得导演的重点偏向女孩。
所以在片尾制衣厂奶奶表现出的对衰老的身体、无趣的生活腻烦了、甚至厌世的感情后,接着男生按响没有回应的女孩家的门铃,我强烈的认为,导演应该就此停住女孩的角色,就此消失,给观众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看着几次重复的按铃。
我自己就这么猜测,女孩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杀了。
这在男孩看到明信片前,公寓楼下的救护车声音得到了寓意。
再然后,男孩看到电视里的女孩在自己的公寓自杀的新闻,男生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也自杀(这对片中一向带着生活的希望的男生这个角色,有点问题)。
制衣厂的奶奶也自杀。
电影所要表象的人生的孤独无助,人群中存在的这么些对人生厌世的情节也就表现出来了。
可是电影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发展,笼子里的鸟自由地飞翔了,而且飞到了男生的窗口。
男生也受到女孩的明信片了,男生生气过后开车到车站接女孩,回头对望的男孩女孩又在一起了。
生活似乎就要改变了,人生似乎也就要有转机了。
可是,可是,就在生活有了真实的希望前(主要来自女孩的改变),汽车行驶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男孩女孩双亡。
可是,电影再次没有朝我想象的发展。
电影最后落幕于寂寞这一主题,寂寞的人继续寂寞下去。
PS: 女孩蛮漂亮的,蛮有气质,似乎有点眼熟,不知道在什么电影里看到过
一定要淡定!可是,这两个人,让我蛋疼=。=
人闷起来好可怕…
淡淡的像镜子里的暗影,有的是女主40岁的落寞脸
都无聊了凑和一起了吧
莫名其妙的几个转折点,莫名其妙的结尾.两个人的内心活动都浅尝辄止,怎么会有那么的寂寞?完全没有交待.为何要抛开别人一个人走,完了还要男人继续对你死心塌地?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女人都TM那么想的美好啊,欠你的??
适合无聊人看的无聊电影!!!
多么委婉的故事!!!
墨西哥小清新小文艺……
僵硬的爱情仪式
有点无奈~有点悲哀~
沉悶到不行,但是畫面也美到不行,不建議睡前看,否則一定堅持不住...
西班牙宅男宅女电影。越看越觉得我像里头那个老奶奶orz,不想活那么久。。
电影音乐很好 片子拍的很细腻,尤其注意的是 在两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居然是默片 不由再次赞叹导演的鬼才 深刻
看不懂= =忒沉闷了吧!!!!!
孤单,从他们的毛孔里源源不断地留出来,甚至淹没了看着他们的我
两个爱无力者无可奈何的爱情,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看此片一定心有戚戚焉
当大龄绝望女青年遇上大龄绝望男青年。两个人的生活也就没那么绝望了。
开始觉得孤独 后来觉得没劲
喜欢片中他们为了那个夜晚在镜前打扮自己的小细节,那音乐配的真好。
个人觉得说西班牙语的是世界上最聒噪的人群,而墨西哥人则是聒噪中的聒噪。不过呢,人家再聒噪,也能拍出这种无敌寂寞的闷片,所以说,也算是不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