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老金喜欢拍一些边缘人的主题。
这些题材往往都不是主流,或者说社会上人眼所见到的最常态,而是一些大工业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后的一些负作用。
老金总是喜欢关注人的情欲。
空房间的和谐式偷情也好;漂流欲室中残忍冷酷的占有也罢;坏小子的因自卑而破罐子破摔相的沉沦;又或者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轮回执念等等,每一部片子里,都或多或少与这个主题相关。
而老金粗糙的镜头语言却总是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压抑。
情,难以抑制,痛,给人真实。
每一次影片的开头,都是与常规方式不同的阐释。
没有交代故事,没有台词,对白,没有大场景大环境。
只是像手持DV跟踪主角一样。
通过一件件小事串起主线,让你在中后期有一种“啊,原来主角的非寻常表现是因为老公的偷情背叛”这样的感慨。
恰如其分的让人感同身受。
世界本来就不是黑白之间,泾渭分明。
总是纠葛在一起。
前一秒,你觉得她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后一秒,她内心的痛苦,虽无语言,但仍能让你切肤体会。
四季变化的探监像是女主报复老公偷情的时间,你出轨一年,那我也要做足这个时间,让你感同身受。
不做足这个对称,对等的报复,两人都无法平静的面对。
复仇,人人都会有的心态,但出现的时间点,前后的强烈对比,才让人觉得本来难以理解的情节,如此恰当。
不禁引发观影人的思考,我若是她,我会如何?
上一次我写长篇的时候就提过,老金总是在影片中,或深或浅的含着救赎。
不是那种简简单单,犯了错误,悔改,承认,就可以完结的。
痛会伴随,真相,不会终结。
金基德所期盼的,不是人的悔改。
而是从最初,最起始的原点上,这些带来悲痛的错误都无复存在。
这也是他之所以大部分影片中都涉含超现实元素的真实意图。
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无法实现的,在影片中构造出的理想的世界里,得以呼吸,得以长存。
我不想讨论情节,我只想说一点我对于这样安排情节的感受。
那就是如我标题这样,在我感受金基德这些影片中,我的理解,所谓的边缘人,也是在特定环境下,由普通人产生的。
只是正常人,加上了那一点正常但特殊的环境。
自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后产生七情六欲而引发的人类本身的罪孽,世世代代为此赎罪。
或许,金基德所营造的,期盼的,是那食用禁果前的无拘无束,难分难离的人与人的沟通和共存。
标注:硬盘里13部金基德的电影,这部是最后看的,所以我是对他这些影片整体做了一个感慨。
这些难以驾驭的题材,让人看后,不觉得费解,仍然有能够理解,觉得合理,而后感人。
难以置信这样的导演仅仅是出自朝鲜半岛上偏安一隅的棒子国国民。
我大中华13亿人口。
怎么说呢,其实,生活挺难的,拍电影挺难的。
《呼吸》,又见金基德,仍免不了荒诞之中再荒诞。
不同地是,这次男主角很帅:张震。
这位编号为5796的囚徒,因杀死妻杀子被判死刑入狱关押,临近执刑的日子里,了无生趣,两次企图自杀。
因工具简陋未遂而住院抢救,传媒对此大肆报道,消息铺天盖地。
此时正逢严冬,经过精心设计却少有人迹、缺乏打理的郊外社区里,住着一对中产夫妻,丈夫是音乐家,妻子是居家SOHO的雕塑师。
丈夫毫不掩饰的出轨,使得妻子倍感失望,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摔门而去,街头流浪了一夜后,她决定去监狱看一看这位著名死囚。
第一次见面,她就被他的漂亮眼睛打动了,一股脑儿地讲出了小时候溺水的死亡体验,笑着说:“那感觉并不差……”。
对于一个待决的死囚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慰藉!
告别时,5796留下了她的一根头发,也留给了她一个印在玻璃上的吻。
于是,她在另一个更大的接待室里,为他布置了春光、夏景、秋色,载歌载舞,尽力欢唱,给他儿时照片,甚至给他自拍裸照,为他伪造严冬之外的温暖季节,向他讲述心底的情感记忆。
可是,这是爱么?
也许是因为她知道他的死囚身份,可以给丈夫最切肤的报复——我一直这样怀疑。
然而他却认真了,听到狱警召唤时走向门口的脚步,一次比一次轻快。
甚至在被发现谜底的丈夫当面直言“她不会再来了”,他再次举起磨利的牙刷柄刺向自己的喉咙。
只是,这次不是求死,而是求生,仅仅为了拖延处决来临的那一刻。
那厢,丈夫发现秘密后,夫妻俩讨价还价,丈夫回心,诉说着他在狱中看到的秋色,正是与妻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妻子终于妥协——她敲碎了不久前自己塑造的人像,捡回了刚刚扔掉的白衬衫,决定重新面对陌生的丈夫,还有同样陌生的女儿(在她面前老老实实的女儿实则精灵鬼怪)。
但分明还是有一点牵挂需要了结,她最后一次去见了囚徒。
在这个还原本色的冬季接待室里,肉欲狂欢之后,她吻住他,并用手死死掐住了他的鼻子,良久之后放开,嘴角带血含笑,分明在对窒息而咳的他说:“那感觉并不差,仅此而已……” 而此刻,送她来监狱的丈夫与女儿,在大雪纷飞中堆起三个紧紧靠在一起的雪人,待她出来之后,一家人又开开心心地打起雪仗。
回家的路上,她唱着欢快的歌儿,如同在监狱里为他唱的那样。
外形刚峻、平稳行驶的Jeep里,这个三口之家显得多么稳固。
当夜,同住一个牢房的另外三个狱友,死死抱住了5796,由一直喜欢他的小白脸狠狠扼死。
说不清之前抢他女人头发、抢他女人照片的小白脸,是出于同性之恋的嫉妒,还是出于痛不及己的怜悯,但仿佛,这才是爱的极致。
爱是什么?
我觉得像是一场攻守战,很少有平衡点,不是你逃我追,就是你追我逃,根本没有对等付出的机会。
破局之后的出路,极可能是绝望。
就像电视里报道的那样:“5796被捕时,正和死去的家人睡在一起”,谁又能说,他不是爱到极致呢?
有些导演,一辈子只拍一种片子,比如王家卫,比如金基德。
只是已经对王家卫失去了兴趣,《蓝莓之夜》看了20分钟便被我从硬盘里咔嚓掉了。
而金基德,我还没敢看全,唯有夜深人静,心里毫无负担之时,才敢独自耐心去看。
PS:再次强调下主题:张震不只是眼睛很帅,还有那两撇小胡子,如果挑谁来演“有四只眉毛”的陆小凤,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为《天下无双》里已经见识过了。
轮回是永恒的主题,就象四季反复接替~万事万物冥冥之中的纤微关联一被发现拉扯出来就变得巨大、漫长`````呼吸,同一房间,同一城市,还是同一片天空之下?
墙角的呼吸,阳台的呼吸,木桥的呼吸,雪地的呼吸;探望室没有了呼吸的唇闭`````一直不喜欢张震居然也被老金激活了,老侯都未能达到的火候啊老金除去一如既往在电影里潜藏着的主题外,还一如既往的很会挑选女主角,尤其是在“经看”这方面刚播放影片时看到不太漂亮的中年女子,我就能立即肯定我会越来越喜欢她,她越接近片尾会越漂亮,这次依旧没有失望感谢某种延续,就如感谢能持续呼吸强大的力量就是如此容易被人忽视。
别忘了最终是谁结束了张真的生命
呼吸平淡乏味生活,老公偷情女儿隔阂,自己家务闷着雕塑,照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歌,春天:希望欢快生机盎然,夏天:热烈激情,秋天:浓郁厚重,冬天:空旷辽远重温自己的生长过程,跟老公的相遇过程惩罚老公偷情,自己私会死囚,又重温自己过去达到报复目的又是做公益又没有后患。
杀死妻儿还睡在一起的死囚,估计也起向往以前的生活。
过程中也可以唤起他对妻儿的感情。
那小受男代表生活的苟且?
监狱里周围人见不得他有更好的生活,不切实的希望?
百般阻挠破坏?
不再是等待死刑的漫长日子中的一天,而是重新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会和期待?
冬天和别人做爱,和老公女儿玩耍享家庭的温馨?
婚姻的后期真是这样的悲剧?
作为生物本能的性欲和浪漫心理只能从别处找,而家庭的温馨只能从熟悉的老公儿女上找,生活只能这么苟且?
两个人为骨干的大家庭,其他人逐渐剥离开,还是只剩下孤零零两个人。
呼吸?
水里临死时喘不过气来又很美妙的濒死体验?
平淡乏味的生活慢慢把人淹死喘不过气来?
孤独的中年女人和无语的死囚之间的救赎感情。
和《空房间》很相似,同样一个男人介入某个家庭,弥补爱情的创口;同样是一个囚犯徘徊在生死的两岸,为了拯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
金基德吧自己安排成坐在摄像头后面偷窥的监狱长,面对妻子,丈夫是明目张胆的背叛,面对死囚,妻子是明目张胆的靠近与救赎。
用摄像头和监视器,把最隐秘的一切暴露给观众。
一会推进一会拉远的偷窥,一会是欲望一会是纯洁的切换。
还有死囚和狱友的断臂之情,束缚压抑,却饱含更深的救赎。
结局永远是让人窒息的。
于是乎,金基德式的不留余地的悲伤,使得故事永远在灰色的影调里勾勒偏执的人物肖像。
肉眼可见的物体,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要么有,要么无;唯独情感、情绪这类的东西,可以游离在两种极端表现之间,有时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有时会停滞在一点,有时则不断地回荡在其中,爱与恨也许就是这样吧...人类对于情感普遍都是钝感的,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都太迟,然而处于常态的人们喜欢在一个临界点去考虑事情,考虑目前的状况以及过去的经历。。。
当我们觉得在某几种情绪之间的时候,会难以辨别真伪,所处的情绪越多,越难弄清自己的真是感受。
要么爱着,要么恨着。
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相爱的人分手了不能在成为朋友甚至不能联系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潜在的认为,要么爱到极致,要么恨得彻底。
我们不承认很多情感存在中间态。
尤其是爱情这个事情....女人不算漂亮,因为她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中的人物,不是光鲜电影明星,不是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只是一个有真是情感的人,一个女人。
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导演展示了一些情感,把它外显出来,让我们看到,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有意识的刻意回过神来想我们的生活,想潜藏在我们内心的世界。
我慢慢心生疑问:那女人是在报复么?
我似乎也都开始怀疑,她是否曾是他的女人。
两个可怜的男人,加上一个卑微、胆小的小男人。
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那女人,在她脸上我看不到恐惧与无助,只是一种坚韧的无所畏惧的内在力量。
是什么铸造了这般力量,无人知晓,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只与自身经历有关,导演也许只是想去让你变成其中的一个人,或许你是那个女人,或许你是那个囚犯中的一个,再或许你是那个看似操控整个画面的监狱长,导演也许只是想要让你从某个人身上,剖析你自己....我很感谢人类发明了电影,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一切只因我们活的太‘真实’了。
而‘真实’也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电影这个东西,把他人的生活暴露出来,我们就像是偷窥者一样的穿着隐形衣窥视着别人的生活,人类为什么钟爱电影,电影为什么可以不断发展,这样表现人类边缘情感的和“非正常”情感的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我们到底能把电影挖掘到什么样的一种境界....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到利用科技创造的电影。
我们这一部分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回归到无声影像。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真实',有希望用另一种形式去揭露真实,而揭露的同时,我们又无意识的“失真”了,不断循环,弄得我们已经分不清真假虚实。
奇怪的是我们可以又爱又恨,爱恨交加,而为何不可以做到边呼边吸呢?
《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些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
——有志女青年一开始看金基德的《呼吸》会莫名地想到蔡健雅的一首同样叫做《呼吸》的老歌,“呼吸,呼吸没有你的空气……呼吸我需要多一点空气,思念几乎让人窒息沉溺漆黑无声的海底。
”后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我才从我那莫名地的感觉中走出来,歌里那明明唱的是歇斯底里的爱情,而金基德的《呼吸》里关乎的却不仅仅是爱情。
我不能认同,大部分人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为人妻母的女人和一个死囚的禁忌之恋,可我分明没有看到爱情的影子。
爱情大抵应该是纯洁的,抑或是激烈的,或是绝望歇斯底里的。
《呼吸》中的是有那么些些爱情的影子,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和一个注定死亡的死囚之间那互相救赎的感情,只不过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因绝望而产生的肉体的碰撞,如此简单明了,固没有爱情故事那般的纠结。
看金基德的电影,等待最新的金基德的电影,无形中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
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导演之一,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是《漂流浴室》,我脑中永不能忘记那深入女人体内的鱼钩,和那一湖水草青苔肆意生长的湖水,孤独的女人海藻般浓密的黑发……我想,有太多的中国影迷如我一般这样喜欢金基德,探讨金基德,抑或迷恋那些故事中永远处于失语状态的人们。
有那么一种导演,一辈子都在拍一部电影。
你看,王家卫,一辈子在说着孤独。
金基德同样是这样偏执的人,一辈子拍着一种格调的电影,一辈子关注着那些处于极端边缘的人们,他们的极端是温和无力的,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和发泄。
他们的悲伤是隐忍却又是毫无遮拦的,他们的希望总是在绝望中后生。
总是那么些灰色的人物,像那素描画中的人物那般简洁明了却无法拥有水彩那般多彩的颜色,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他们无法再用语言去表达感情,这不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的,而只是想用尽力气把悲伤在安静的状态下发泄,他们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他们是金基德电影中的人物,你永远琢磨不透的人物,大抵你也不用去琢磨,你不凡去相像你就是那患有失语症的人,那时,你定不会说,金基德的故事不合情理的太多,那些人物也过于飘忽了。
大可不要再拿《呼吸》去和金基德之前的电影相比较,比来比去,你永远会发现,金基德啊他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的一辈子在拍一部电影的导演,他的故事从来不会让你昏昏入睡,尽管从《空房子》开始,失语症已经逐渐蔓延在这个导演安排的每一个人物身上,整部电影下来我们却看到了精彩的故事和情节,以及那些会永远留在记忆中的细节。
你看,我记得《空房子》里男孩打高尔夫球的样子,你看,我也记得《弓》里那长年漂泊在大海中那一搜船上的一个已经破烂的单人沙发,你看,我也记得《时间》里,女人用被单蒙住脸的动作。
忽然之间,觉得自己也近乎于偏执的边缘。
我喜欢金基德,于是我喜欢他的所有电影,就像我拥有了无数的珍宝,我永远无法把它们比出个好坏来。
到了《呼吸》,依旧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我喜欢这个故事极致的痛却又简洁的情节,我喜欢女人那张不漂亮的脸蛋和她偏执极端的行动,我喜欢那些看上去永远不完整的雕塑……我喜欢这个故事永远灰色的影调。
我喜欢的金基德依旧是他的电影该有的样子,我知道他的骄傲和倔强终究不会屈服于外界的评论之下。
《呼吸》里的人物,死囚、妻子、丈夫以及一个坐在摄像头后面偷窥的监狱长,面对妻子,丈夫是明目张胆的背叛,面对死囚,妻子是明目张胆的靠近与救赎,金基德把自己安排为一个喜欢偷窥的监狱长,然后用摄像头和监视器,把最隐秘的一切暴露给观众。
一会推进一会拉远的偷窥,一会是欲望一会是纯洁的切换。
于是,《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种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
人物就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简单明了的素描肖像。
故事中的女人,她必定是偏执的,但是关于她的内心关于她的过去以及她为何要接近和用肉体以及希望去拯救一个死囚即将结束的灵魂,并最终要亲手结束死囚的生命,每一个观看者定有不同的猜想和感受。
这个女人,是《呼吸》中最为偏执与神秘的人物。
我第一次看金基德电影的时候,是17岁,那时候的理解注定是非常浅显地停留在感官上。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看金基德的电影必定有不同的理解。
我想,当我现在看到《呼吸》,我为之感动的是女人的偏执以及与死囚同室的另一个囚犯的疯狂,如果硬要说《呼吸》里有爱情,那么这爱情一定是那个囚犯展现出来的,我看到最后那依旧异常绝望,却无声无息痛苦冰冷的结局,我只是习惯下的平静,习惯了金基德这样近乎于让人窒息的结尾,依旧是不留余地的悲伤,我是多么喜欢。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纯粹的极致的阴郁。
爱的尽头终于还是恨。
或许也不是恨,而是一片荒茫的绝望。
妻子粉饰着绝望,吐露着绝望,用绝望的倾诉浇灌出张真的求生欲,又让这希望以死为结局。
大概从一开始,她便仅仅是想让那双漂亮的眼睛盛满自己无处安放的煎熬心绪。
何其任性,何其讽刺。
对于一个死囚来说,求生欲又有何用,更别提导演直接安排他死在行刑前。
其实张真在妻子意图令他窒息时就已经活不成了。
他恐惧刑罚,他思念成疾,于是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刺穿自己的脖颈。
但那时他挣扎了。
被妻子堵住鼻口,他猛烈挣扎,难以置信。
妻子嘴角犹带血,却笑得轻快,俨然是清醒自持而从未深陷泥潭,当局者迷的只有张真。
结尾真有意思,车行风雪里,一家人的面目都模糊不清,像是在指向着这对夫妻之间隐晦的感情暗涌——看似皆大欢喜,实则覆水难收。
而张真是被单恋他的同性囚犯掐死的。
四季之歌已唱完春夏秋,一度轮回即将圆满,就让他死在冬天。
歌声里的春夏秋皆是虚妄,贴满墙面的生机也都是假的,只有未曾唱给他的冬日之歌才应和了现实的脚步,一切在漫天飞雪中重回“正轨”。
由爱故生恨,杀完人的男孩躺在死去的张真身旁,正如杀完人的张真躺在死去的妻儿的身旁。
没有光。
只剩从爱中生发的恨,从希望中生发的绝望。
呼吸,如向死而生的恶之花。
死囚犯与良家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介绍都这么说。
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这样。
主角可能是死囚犯与良家妇女(这称呼真搞笑),但真正涉及爱情的还是女人与其丈夫。
另外再算上死囚犯与另一个死囚犯的男男爱。
女人的家庭丈夫出轨,女人却只是沉默,或者不停的做雕像,雕像是一个有一支翅膀加一支断翅的女神像。
再不就是带孩子,和女儿一起做幼稚的事情。
甚至会神经质的拿别人用过的发卡带在头上,凶狠地拒绝丈夫把发卡拿下来。
不与丈夫讲一句话。
她表面是安静而顺从的,内心却无人可知。
她冷眼瞧着丈夫因接外面女人的电话时露出的笑容,不发一声。
终日追踪关于死囚犯李真自杀的新闻,近乎执念。
她是爱他丈夫的,所以默默忍受丈夫加之于精神上的伤害。
但承受是有限度的。
因此,当忍受到一定程度时。
她去看了死囚犯李真。
李真其实只是一个通道,让女人重返她与丈夫美好爱情的通道。
正如女人对死囚犯所说的关于死亡5分钟的事。
她死了有五分钟,变成一只鸟在天上飞。
在她模糊的记忆中,那是及其美好的五分钟。
所以有时候,她想重返那遗失掉的五分钟。
但她无法找到重返的道路,正如他无法重返丈夫的心。
而囚犯在电视上出现了,他即将死去,或许他是离死亡最近的一种人吧,因此安全,不会背叛。
可能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她去见了死囚犯。
她像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一样出现在李真面前,为李真讲述她 的故事。
她尽其能地让他看到再也不会见到的监狱之外的自然美景,以四季 的形式展现。
把会面室用墙纸布置的充满有季节特色的氛围,如满目的繁花,或清凉的海滩,或鲜艳的枫叶。
而且每次她都会穿上相应季节的服装,带过来相应的道具(游泳圈等),亲自为其演唱一首歌,最后递上一张自己的私人照。
女人在死囚犯面前尽显其风情,显其温柔,显其宽容。
但一回到家,脸色僵硬,仍然不发一语。
男人终于忍不住了,他问,你在外面是不是有别人了。
女人当然没理他,第二天照去。
男人决定跟踪。
在监狱保卫科长的办公室里,他看到监视屏上女人与死囚犯吻得热烈,还有墙壁上似曾相似的长满枫叶的山。
死囚犯被拉走后,男人放大女人的表情,发现女人的脸上是深深的悲伤。
很深很深的悲伤。
虽然没有一滴泪。
男人仔细看着放大了的女人的脸,不发一语。
或许就在这一刻,他才终于发现他伤女人有多深。
之后,男人断绝了外面的女人,专心的想让女人回来。
男人虽然之前有不对,但终究回头了,而且对女人宽容而有耐心,甚至是令人感动的。
女人最后一次见了死囚犯后,看到男人和女儿堆 的三个雪人,便加入他们的雪仗。
最后,一家三口坐着男人的汽车回家,车内女人和男人低低的唱着冬之歌。
女人终于还是获得了爱,宽容与救赎。
而死囚犯在监狱中被恋着他的死囚犯勒死了。
终究是死去。
死囚时张震演的,一时没认出来。
眼神闪着噬人的光,赤脚,像只野兽。
电影基调有点灰暗,但最重要的是,女人终获救赎。
女人与死囚犯间应该没有爱情。
根本没这个可能。
女人其实是多么深爱她的丈夫。
丈夫其实也爱她,但他在久远 的时间中已渐渐遗忘,所以才会做出伤害女人在外面找女人的事情来。
女人可能这样对自己说,我把所有的爱都放到死囚犯身上,然后,在他行刑的那天,就能带着我的爱永远的消失了。
我也不用再爱,不用再痛苦了。
她原本是这样打算的,秘密的孤独的绝望的进行一次精神性自杀。
她把自身置于幽暗的无法见到日光的地下通道,踽踽独行。
宛如那死去的5分钟一样。
但是深爱她的丈夫终于发现了,他向他伸出了手,向她重现了光明。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时间遮掩、层层叠叠被深埋地下。
但是,一旦爆发,能量巨大。
一场沉默的拯救。
昨天看完金基德的新片《呼吸》,因为里面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张震,因为是金基德,因为一直很想看,所以特别期待。
金基德的电影很特别。
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成本,有种“巧合”,关于叙事的技巧他游刃有余。
在我看来,他的电影可以稍微归类一下。
关于水的印象的例如《弓》和《漂流欲室》是一类,固定发生在水面的木制空间中的超越年龄的爱与一个妓女对一个杀人犯的爱,弓与鱼钩成为表露内心的唯一道具;他电影里根据“由一个念头”而产生的事件的有《海岸线》和《撒玛利亚的女孩》,海岸线因为一次挑衅,一个监视海岸巡视间谍的士兵打死了一个村民,从此该士兵的生活只能伪装,敌我关系最后诠释得很决绝,而《撒玛利亚女的女孩》想法更是荒唐,两个为了去欧洲旅行的女孩为存钱去做妓女,其中一个女孩接客(她也是《弓》的主演),一个女孩放风。
女孩接客的时候遇到警察搜房,然后跳了下来,坠楼身亡。
另一个女孩开始按照死者的笔记本,找出通讯录里的一个个男人接客,杀掉。
而女孩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他接受不了自己女儿是妓女的一切,跟踪后刚好发现女儿在人民公厕解决完一个男人。
这名父亲终于选择毁灭自己的女儿;之后的金基德电影思考就更深入了,更有种探讨的意味。
除了《冬去春又来》这类和尚题材,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命理分析外,《空房间》、《时间》、《呼吸》,其实都是在探讨一些过于苍白的,七年之痒、爱情成为过去式的话题。
《空房间》里擅长开锁,最后练成幽灵身法的男人;《时间》里为了保持恋人新鲜感,整容后勾引自己丈夫,丈夫却不相信她的女人;《呼吸》里抱着画纸却汉城监狱探望张震,在摄像头前唱歌、接吻、做爱的女人。
金基德的电影已经从之前的简单、突然的人性之爱与恨转移到了探讨时间对爱情的历练与璀璨。
《呼吸》里的女人的生活是苍白的。
自己丈夫有外遇,她在电视里看到死刑犯张震自杀的消息,对于死亡的记忆让她想见他。
她从家里电脑里找出昔日和自己丈夫记忆里的片段,把探监室布置成春天、夏天、秋天的景象,给他唱歌,和他接吻、和他做爱。
看到故事的最后(女人的丈夫在监狱外等她,她在监狱里和张震纠缠一起,窗外下着大雪,丈夫和女儿在堆雪球打雪仗),我都不能确定她对张震的爱情是否存在。
她只是找到了一个缺口,仿佛找到一个干净而清白的人,把他当成一个载体,灌输着自己幻想的、曾经存在但当时人已经忘记了的,关于爱情的记忆。
呼吸与窒息是一个孪生的命题。
电影叫窒息未尝不可,5分钟死亡记忆,身体膨胀,像气球一样浮了上来。
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层淡淡的膜,因为只是一层膜,很近很近,只要稍微再靠近一点,两个人就能像一个人一样发生任何关系;因为的确存在一层膜,纵使很薄,却始终存在,因为这一层膜,看不见对方,于是很孤独,于是,在膜之外的另一处寻找着突破口,人没捅开应该捅破的膜,却捅开了另一层膜。
被五彩画布装饰的房间,很美好,很漂亮。
充满爱。
女人为他几乎唱了整个四季的歌。
一开始是春天,当时的歌词是: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我们的心窝里;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无边的原野中;绿意盎然,新春降临啦……那是女人第二次见他的时候。
她一共见了他五次,在第五次,本来应该唱冬天的歌。
但她没唱,在短暂的时间里,她获得他的身体。
是的,在那一刻她明白自己的一切,她送过他照片,她为他拍过全身,她最后一次见他时,她的丈夫已经答应不搞外遇了。
所以最后一次,她什么也没说,让一个死囚获得他应该得到的。
最后一阵狂热的吻后,张震像个成全女人获得原本爱情的工具,被抛弃了。
而结尾时,女人和丈夫在孩子跟前唱着心照不宣的歌。
在歌声中,张震被犯人锁着喉咙,窒息而死。
那一段歌声是这样的:雪花纷飞,你已远走;雪花纷飞,我心寂寥;梦中作画,暖暖微笑,覆盖白雪,我看不见,目视你远去,我仿佛被雪击中,即使我悲伤的呼吸,唯有雪花纷飞……
故事讲得还过得去。剧本怪赞的。不过木有看出来那是张震,就当韩国人去了。呼吸是一种围绕着死亡的行为。春天还远着呢。故事便在冬天结束了。那天是个雪天。
不考虑动机,那些亲吻让我感动。
她一心一意伪造四季
烂片思密达- - 一星给张震
没有爱情,没有救赎,两个失语、绝望的孤岛之间的关于死亡体验的触碰。金基德的电影没有温暖,他就像监视器后面的那个长官。(又见春夏秋冬和密闭空间)
一生只排一部电影的导演中国有王家卫韩国有金基德 看来金基德认定走aphasia的路子了
越是期待越是哀怨
挺作的,金基德真的很爱玩儿春夏秋冬生命轮回这个主题,你躲在监视器后面偷窥的还爽吗?
越看到后面越有料,特别是夫妻两在车上唱起歌的时候整个被感染到。
6/10。监视器作为一个介入者控制两人的情感发展,妻子精心装饰的四季房间、冬天不怕冷穿上连衣裙载歌载舞,到最后通过窒息的亲吻确认张震放弃自杀,她只是希望从跟自己家庭处境相像的囚犯那里获得解脱,原谅了丈夫的出轨,属于自由世界的在堆雪人紧紧相依,短暂拥有虚假爱情的张震则孤独流泪走向死亡。 @2016-10-21 21:54:03
这个简介太扯了
张震好帅啊 帅的一沓糊涂
感觉这导演也就是这点套路吧
和谐
兩個從來沒讓我失望過的男人。縱然也從來沒想過他們倆能扯在一起給我個歡愉的時光。
爱情给了呼吸,爱情扼住了呼吸~~
金基德是有多爱自残。。。
两个渴望爱的人拥抱在一起,呼吸大概指的是爱欲喘息吧………:我真的不理解金基德拍的女性…这部里面也有《春夏秋冬又一春》
他们什么关系?还有那典狱长是干嘛的?导播么?
金基德和黄碧云有相似之处,5795和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