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的那段花絮,能看出太多的东西来。
电影三位主演谢贤、冯宝宝、林雪在片尾合唱《倦》,太容易让人看着掉泪。
太多人唱过,但,还得唱出沧桑落寞,回看往事重重寂寥的,还得数这老几位唱的到位。
很久没见过谢贤摘眼镜,这一次,唱着唱着歌,把墨镜摘下抹泪时。
突然觉得,这个曾经让万千少女迷恋一时的谢贤,也着实也将“老”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虽然这首歌里,这几位的气息并没那么稳,音也没能那么准,但,潸然泪下自然是情到深处。
可知,这一声声往事难忘,自然还是戳进了心窝。
香港电影有个很经典操作。
喜欢在片尾放拍摄花絮。
影迷总喜欢等这些花絮,仿佛能再重温一次,看看当初这部电影怎么拍的。
动作片的花絮,特别好玩,上一秒喜欢的演员被枪杀了,但下一秒就活了;悲剧有时候看着情绪到达最高峰时,但,演员因为忘词儿或是嘴瓢了,下一秒“噗嗤”一乐,情绪还在戏里。
《杀出个黄昏》也是如此,老戏骨们的敬业就是你突然不记得下一句台词,或是道具组忘记给他准备道具时,还是照着刚刚的情绪往下演,直到绷不住的时候,再突然出戏。
他们是一直带着情绪在里面的,甚至能让人投入整个“入戏”的氛围中。
这部电影才6.7分,个人私心可能比较大,觉得它不止这个分数,但也的确是栽在了这个题材上,分成了“剧情/犯罪”,但,其实是借着“江湖杀手易老”的皮,在骨子里去讨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等等现实问题。
自然,想来看谢贤如何耍帅的,就会跟那个被绑在凳子上,看傻眼的高中男生一样,“你们在干嘛啊?
”,很想喊“省省吧”,但,还是得被迫看完他们的表演。
这种结果,是成也“杀手”败也“杀手”,它有很强烈的分裂感,前后的魔幻主义和现实故事并不统一。
甚至在最后由少女带来新生命挽救新生活这种桥段,让人觉得类似于《这个杀手不太冷》,就连挑的盆栽都差不多。
但,扒掉这层虚构故事的皮,从这个电影里,我反而看出了与之前相类似作品题材中的新东西。
这几年香港电影慢慢走向底层人群的观察,《麦路人》《沦落人》《浊水漂流》等都在强调着这群人困于窘境之中,以一种蛆虫的活在这样的折叠城市中。
导演越是用力的表现出这群的人苦难,便可以得到越多人对这群人的关注,但“老年人”在这群人的存在,往往只是为了成为这里必要的符号缩写。
《浊水漂流》谢君豪饰演“老爷”越想着要群像的封面,却越让这些人变得人设单一。
在《杀出个黄昏》里,虽然这三个老友记多年重逢时,一刀秋的技术连削面都变得迟钝,昔日“鞭”无虚发的阿凤连瞄准都费劲,而那个负责“交通”的丛丛,因为心脏病差点几次在床上把命都送了。
这三个角色各有各的问题,阿秋的手工削面太慢,被一台削面机器人替换下岗;阿凤的儿子和儿媳,贪着她的那套养老房,发现房子不可能变卖后,与老妈决裂;丛丛在百花丛中呆久了,遇上结婚对象也会因为年纪而错过真心。
这三个问题,缩写一下也就是,老年人的失业、养老、感情问题。
很长时间这些问题都被人遗忘了,老年人的问题与残疾人的问题又一定区别,“老年”是每个人的必经路途,而因为是“必经”所以,慢慢成为一个被淡忘、漠视、变得视而不见的问题。
所以,当阿秋一个人路过新起的高楼,一排排不认识的新logo商店。
他的格格不入,以及在人群中的毫不起眼。
自然,也是这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
《杀出个黄昏》现实虽然如此,但并没能让这些老去的人,失去自己的尊严。
在这里,对比与其他上面提到的电影里的“老人”,这阿秋阿凤阿丛仿佛活得更有人的样子。
阿秋在“捡来”的孙女面前,有着来自爷爷的威严和慈爱,也让他的生活有了些团圆和美好;阿丛得知自己喜欢的妓女结婚,卖了车也给她凑了大几万的份子钱,再潇洒离开;阿凤更是把儿子也赶走了,自己搬去了老人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而这种打算也没那么让人觉得委曲求全。
导演想以这种方式去告诉观众,老了,你还是得活出点精神来。
所以,在电影里常用黑色幽默,像是阿凤去了剑桥老年院,在跟老友记打电话的时候,反而没好气的说自己去了英国;阿丛坐了牢,反而解决了自己在公立医院解决不到的医疗问题。
导演很会在上一秒的落寞里制造小欢乐,让你会心一笑之后,反而有点苦,觉得生活好像就是如此。
这种空隙感,导演把握的很好。
再次回望这些电影里的老戏骨,谢贤、冯宝宝,粤语片的开山演员,林雪,香港电影巅峰时期的水晶绿叶,制片,林家栋。
在看过了曾经香港电影龙盘虎踞、雕龙画凤的那个年代的人,自然有着大把感情投入在自己的作品里,他们的真诚、专业,都来自于那个他们曾经尊重也造就了自己辉煌的年代。
狮子山精神如今也只剩落日,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
不知道我们还能再能看到这些组合多久,或是,一代回忆还能留存多久,老去,并非是一个人最不堪的终点,而是如何老去,是否甘心就此一生。
就像是那首歌一样—— 我知一切來日可淡忘涙水會漸乾我只不滿 時日彷彿停頓容人偷回望
先下结论,我觉得是一部好戏!
这样的小成本本土制作,总让我对港片又多了一些期待。
尤其是在隔壁新版《倚天》的衬托下,这份港味,才又显得更难能可贵。
这个故事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的,当谢贤年老后第一次执行刺杀任务时,发现对方是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主动寻死。
这个底色的故事,原本已经跟悲剧脱不了干系。
后面有几分钟的镜头,也交代了四哥一次次去执行任务,背景音乐用的是一种优点轻快的曲子。
社会那么无力,电影里的角色只是帮他们解决困难,那一刻本就不应该那么悲吧。
后来谢四哥跟少女碰面的那场戏,我不小心穿越到了《刺客伍六七》的一处情节,幸好小姑娘不是绝症,要不就完完全全撞板了。
我喜欢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内人说这不是有点《杀手里昂》的人物结构,很不。
里昂跟萝莉有一些感情戏份,四哥跟少女完全不存在,幸好也没有。
小姑娘第一次跟四哥情绪爆发那场戏,真的差了点意思。
我终于能看懂一些所谓的演技了。
但瑕不掩瑜,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查了演员资料才知道,原来是95年的,虽然演05年的青少年也不违和,但不禁感叹,香港新生代女演员跟大陆比,差了很多。
大陆的赵今麦,张子枫,妥妥的00后佼佼者。
我很喜欢林雪这次的角色,笨拙的可爱。
可能我生活中某方面也有一点笨拙,所以会偏爱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是卑微的,所以在卖了车给老相好送去份子钱。
也只是问,你会不会记得我?
我也很喜欢凤姐跟林雪的对手戏,凤姐身材好颜值佳先不说,比如那场戏。
林雪:你不考虑找个人来照顾你的下半生吗?
凤姐:这句话你是不是说反了。
(很犀利啊)光看电影,我确定不了凤姐对林雪到底有没有过“喜欢”。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么复杂,都说尽了说白了反而没有意思。
去翻演员表,还是没找到这个女演员是谁,有知道的大神评论区说一下。
冯宝宝,年纪再大也可以做到可爱的一位女演员。
我很喜欢她跟四哥的那两次,退步了够姜你再讲一次退步了两个人的对手戏,一下子可以让人不记得年龄,时间。
人无论多大,多老。
在有些人面前,就是可以变得可爱,变成年轻人。
我永远喜欢港片里的友情戏份,这三个老家伙(难为林雪,错辈了应该)的友情,让人既羡慕又感动。
两个人把冯宝宝从养老院接出来去露天KTV唱歌那一段,就很有爱。
冯宝宝还是说她那一套词,被底下观众diss,四哥立马怼的那个人哑口无言。
四十年,这几个人的友情没有变。
整个电影,我最钟意,女孩和老人一起吃薯片的场景。
女孩改变了这个倔强的老头,给老人的黄昏带来了一抹亮色。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影片毫无掩饰的展示着衰老的细节,英雄也好、玉润也罢,终将躲不掉迟暮与珠黄。
日年复复庸碌之中,已近不惑。
偶观此片竟有共鸣,正如臧克家作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常感觉自己已经老去,生活就像快要凝固的树汁,如蝇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余生的岁月愈发粘稠,却来不及变成琥珀,只会禁锢着一切挣扎,而我连值得追忆事物都乏善可陈。
这人生,真乏味。
看一部电影,体会另一段人生,仿佛通过一部精彩的电影,可以短暂的逃离生活里的平庸。
港片里,我们通常不待见李灿森所饰角色的窝囊、无奈和不肖,我们更喜欢谢贤们靓丽帅气、精彩霸气。
悲剧如此、喜剧如是。
就像骗女孩上床,为了哆嗦几秒钟,事前冗长的斗智斗勇,和事后没完没了的麻烦才是生活的全部。
有研究说,人体每隔七八年全身细胞都会换一遍,那么8年前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你理解不了几年前的自己有多么傻逼,更理解不了和自己当年一样大的儿子为什么会如此不可理喻。
结尾落入窠臼,钟雪颖辍学生子艰难生存,林雪应阻拦pc心梗离世,冯妈该养老院里无人探望苍老痴呆,谢贤该被弱鸡小孩用自己的刀所伤,昏暗后巷中挣扎爬行缓慢死去。
好吧,向日渐西山的香港和香港电影以及高龄演员致敬。
三位曾风光一时的杀手因年纪增长,出现各种关于“老”的恐惧,例如新鲜事物的跟不上、与子女的关系不融洽、以及身体机能的老化,给观众体现了一番。
四哥谢贤其实对于我们90后是一个陌生的演员,仅一次看他的表演就是少林足球那位沙塵白攉的足球教练,而今次卸下黑超的是从来没有看过的,所以这个也是加分位。
大多数的武戏都是利用近景或者背景做特写,令我经常觉得如果都是由四哥亲自来会比较有说服力,可能是年纪大了不适宜做些危险镜头吧!
幸好文戏救回这个角色,那段儿孙情的剖白看得人又好笑又好泪目。
‘中出即飞’和‘赵完松’这两个词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每个时代的表达方法不同而尔,只要我们跟着这个时代走不被抛下,努力向前走,无论你昨日有多风光或者有多失意,明天也是全新的一天,努力向前看吧!
謝賢,就是謝霆鋒他爸,四十年前香港娛樂圈是他的時代。
他在1980年拍了部影響力非常大的劇《千王之王》,謝賢在劇中飾演千王「羅四海」,綽號「四哥,」就此這個花名跟隨了謝賢幾十年。
這部劇的導演叫王天林,他的兒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王晶。
在香港,王晶不是最早拍賭片的,但是如果說拍的最好,知名度最高,拍的數量最多,那就非王晶莫屬了。
92年,王晶先後導演了《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
片中劉德華飾演的「賀新」,影射的是何鴻燊。
萬梓良飾演的「郭英男」,影射的是霍英東。
邱淑貞飾演的「阿妹」,影射的是賭王原配黎婉華。
而在《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中,李嘉欣飾演的「狄雲」,好事者則指出「狄雲」的原型,是謝賢的妻子狄波拉。
其實王晶的賭片一直和何鴻燊關係在一起,那麼王晶真的把謝賢的妻子狄波拉,寫進電影裡了嗎?
這其中還有一個坊間傳聞。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先說賭王何鴻燊,他雖然不是娛樂圈人士,但他與娛樂圈的故事倒是剪不斷,理還亂。
何鴻燊不僅有錢有勢,還風流倜儻。
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這一生,只要我喜歡的女人,沒有追不到的,但我同樣不知道怎樣甩掉她們。
」確實,從「澳門第一美人」到比自己小39歲的梁安琪,再到娛樂圈眾多美女明星。
何鴻燊一生風流不羈,處處留情。
就這樣他還說,自己的情人不超過10個。
最廣為人知的一段就是賭王和著名女星利智的故事。
當年利智在亞洲小姐選美中,拔得頭籌。
她憑藉「魔鬼身材」成為一眾男性的夢中情人。
就連倪匡都誇她是「五十年難得一見的美人。
」利智和賭王在舞池中結緣,賭王對她非常著迷,大有把她發展成「五姨太」的意思。
但利智的出現,讓賭王其他幾房太太受到極大的威脅。
相傳二太和四太,反對聲音最大。
最終利智只得嫁給李連杰,遠走異國他鄉,再不回香港。
除了利智之外,狄波拉和賭王的關係也比較密切。
狄波拉是香港70年代最具傳奇的女性之一。
她是一個棄嬰。
1973年狄波拉憑藉婀娜的身姿,和姣好的容貌,在「香港小姐」選舉比賽中,一舉奪魁。
成了香港娛樂圈第一代港姐冠軍,與她一同選舉的還有趙雅芝,但當年趙雅芝只拿到了第四的成績。
幾個月後,又在「亞洲小姐」比賽中,再次獨佔鰲頭,獲得冠軍。
狄波拉奪冠後,順利被電視臺簽約稱為主持人。
後來,狄波拉又轉型成演員,成為香港娛樂圈最紅的女明星之一。
風情萬種的狄波拉,不但天生麗質,作風也很豪放,是那個年代譽滿香港的「學生情人。
」1978年,謝賢的第一任妻子甄珍劈腿。
謝賢被媒體嘲笑,他因此臉面盡失。
後來他整日渾渾噩噩,無心工作,還迷上了賭博。
不久後,謝賢手裡的積蓄就所剩無幾。
謝賢為了還債,只得賣掉房子,選擇租房住。
謝賢要租房,狄波拉卻買下了許多房產,成了一個「包租婆」。
在沈殿霞的牽線搭橋下,謝賢成了狄波拉的租客。
43歲的謝賢一見到明媚動人的狄波拉,內心的激情立馬被點燃,三番兩次約佳人共進晚餐。
此時狄波拉已經有了男友,在男友的召喚下,狄波拉去了美國。
為了解相思之苦,謝賢和狄波拉每天都要打越洋電話,一打就是三四個小時。
最終狄波拉和男友「一刀兩斷」,火速投入謝賢的懷抱。
1979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他們的婚禮籌備了大半年,花費了近200萬港幣,大半個娛樂圈明星都到場參加,轟動了整個香港。
幾個月後,狄波拉公佈懷孕的消息。
外界不僅沒有祝福,還懷疑她的肚皮是假的。
有八卦好事者,想要上手摸一下,差點被謝賢暴打一頓。
那一年謝賢沉迷于「四哥」這個角色出不來,他在賭桌上一把接一把的不斷把錢往外送。
越賭越上頭的謝賢最終在14K的場子裡,欠下了上千萬的賭債。
當謝賢發現自己輸慘了,趕忙回家的時候,已經有14K的手下在追蹤他的下落了。
謝賢整日愁眉苦臉、茶不思飯不想。
鄧光榮知道謝賢遇上麻煩了,就專門去謝賢家裡拜訪他。
喝茶喝到一半,14K的人找上門來,不由分說用磚頭砸了謝賢家玻璃。
謝賢嚇得不敢吭聲,鄧光榮可不是好惹的,他本身就是個練家子,對付幾個小混混易如反掌。
最後那幾個小混混落荒而逃。
但鄧光榮總不能時時刻刻盯著謝賢,沒過幾天,謝賢前腳剛出門,後腳就被14K的人強行「請」到澳門,謝賢趕緊給老婆狄波拉打電話求救,狄波拉也不認識什麼道上的人,只能再次求助鄧光榮。
鄧光榮非常仗義,二話不說,立即趕往澳門。
但他在澳門也沒有話語權,只好給自己的「老大哥」劉榮駒打電話。
劉榮駒曾是鄧光榮父親手下的心腹大將。
到了澳門後,自立門戶,成了某社團一把手。
劉榮駒在澳門發展多年,人脈豐富,連陳惠敏提起他,都比出大拇指,稱讚他是真正的香港「大佬。
」劉榮駒曾和霍英東有過合作,因此他與霍英東的關係也非常親厚。
看在劉榮駒的面子上,14K同意放人,但賭債只能寬限半年。
謝賢欠的是上千萬的賭債,半年時間怎麼可能賺到。
狄波拉看著謝賢整日愁眉苦臉、不得安寧,心裡也為丈夫感到心疼。
後來狄波拉想起自己和賭王曾有一面之緣,狄波拉思慮再三,盛裝打扮之下,連夜飛往了澳門。
狄波拉順利的見到賭王,兩人一番「商談」後,狄波拉回到香港。
最終14K破天荒的給謝賢的賭債,打了個「五折」,剩下的也在賭王幫助下,輕鬆還上了。
1971年,王晶想把何鴻燊的人生搬上大螢幕。
又害怕惹怒賭王,就讓自己的老闆向華強,去探探口風。
沒想到,賭王一口答應,並欽點劉德華出演自己,因為他認為只有劉德華的帥氣,才能展現自己年輕時的風采。
于是王晶不負所托,將賭王的傳奇發家史,和風流往事,在電影《賭城大亨》中一五一十的還原。
在影片中李嘉欣飾演的是「狄雲」,她原本是個電臺記者,採訪賭王后兩人相識,之後發展成賭王情人,關係非常密切,最後迫于壓力與賭王分手,和電影明星「四哥」喜結連理。
謝賢江湖人稱「四哥」,這麼露骨的影射,也是沒誰了。
雖然王晶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但謝賢卻依舊不改風流本色,經常在外邊沾花惹草,與狄波拉的感情也是日漸破裂。
謝賢一直負債累累,導致16歲的謝霆鋒被「打包」給英皇,簽約出道後,替父還債。
1995年,謝賢和狄波拉的婚姻走到盡頭,據說兩人辦理完失婚手續後,抱在一起轉了好幾圈,雙方開懷大笑。
狄波拉與謝賢失婚不久就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江耀城,他是一名飛行員,帥氣多金。
江耀城是狄波拉的粉絲,兩人是在飛機上有了第一次交談。
江耀城碰見自己的偶像後,鼓起勇氣向她要了簽名,一來二去,兩人走到了一起。
2000年,狄波拉和江耀城結婚。
婚禮當天,謝賢特地前去祝福。
狄波拉意味深長的對謝賢說:「四哥,我嫁了。
」謝賢激動的老淚縱橫。
值得一提的是,狄波拉結婚後,也沒和謝賢劃清界限。
有時候還會當著江耀城的面,無所顧忌的親吻謝賢。
江耀城也只能在身後默默看著,一聲不吭。
之後三人的關係更加「如膠似漆」,一起喝茶、一起逛街,港媒形容他們為「三公婆。
」江耀城為了討好狄波拉,還在逛街時,為謝賢、謝婷婷,全程買單,豪甩15萬,也是相當的霸氣了。
如今85歲的謝賢,與相差45歲的女友,分手又復合,攜手16年,一路激情相伴。
狄波拉則開玩笑說:「江耀城死後,她要重新嫁給謝賢。
」謝賢嚇得魂飛魄散,誠心祈求,江耀城能長命百歲。
現在狄波拉已經70歲了,但外界提起她,依舊是謝賢老婆,謝霆鋒的媽媽,她的老公江耀城始終在三個人的電影裡保持沉默。
有人建議狄波拉出一本自傳。
可狄波拉說:「我這一生都想離開娛樂圈,卻離不開。
前半生圍著謝賢,後半生圍著謝霆鋒。
」不過兒子謝霆鋒也成了狄波拉的驕傲,年輕時風華絕代,到了晚年,兒子功成名就,人生贏家不過如此。
一个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杀手团伙,迈入老年要面临各种尴尬和窘迫,好在做人的魅力在于有所不甘,像主角团做刀削面慢吞吞,耍刀却快准狠;做保安打瞌睡,一听有任务就大半夜神采奕奕跑去。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风险,不羁的心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逝去,怎样释放这种心情,无疑是对导演的考验,也是故事的魅力。
或许是无意为之,但电影的确借了谢贤与冯宝宝两位主演个人形象的东风。
谢贤不用说,那种“老帅哥”的派头,有型有款,头发丝上都写着风采不减当年,而冯宝宝在歌舞厅动情一曲后,谁不被她歌里的情衷折服呢?
角色与观众心中的演员形象重叠,观众爱看,看着也轻松,共情也强。
面对窘境,他们互相吐槽又互相帮忙,知己的暖意让凄凉得到抚慰。
两位老人家不服老又很通透的可爱形象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街坊一开始表现出不认识台上的冯宝宝时,谢贤还又担心又尴尬地左右看了看。
这个电影展现陌生人间的救赎或者边缘小人物的生活都会显得局促与急迫,落在老年人再燃一次的热血上时就刚刚好。
毕竟一个老人面对自己不能把控的事物,那不得不接受又默默有抵抗和坚持的心态,一个眼神大家就都懂了。
三人团伙走进人生的黄昏,似乎只好认命,过上苦涩的老年生活。
但老天又给一次机会,在完成一次正义的营救后,这个杀手团伙似乎做了洗礼一般,坦然接受生活,与少女组成游离于血缘和正常社会关系之外的家庭,这个家没有法律义务,他们却找到了各自的归宿,在心灵和生活方式上为自己挣来一场岁月静好。
林家栋一定看过很多香港边缘人的状态,然后取用他们生活某些截面放在电影里,在我看来这些情节的表达是准确而轻巧的。
比如被儿女吸血后又被嫌弃的老人,他们还有心有力,却只能在老人院小心翼翼给儿子打电话,然后面对毫无意义的空虚时光。
比如林雪这样的角色在医院骗药,无固定工作,妓女也不会选择他。
港片演员又用他们浑厚的演技举重若轻般展现了这些情节的无常与无奈。
这种“组合家庭”拍得最好的,当然是是枝裕和,那太凌烈太锋利了。
而这部把这种家庭的成立浪漫化了,把人心的自私变成善意,漫画般夸张而强硬的过渡增加了戏剧感,也削弱了现实性,最后一幕两个老人家在院子里看着夕阳,心满意足又心怀希望,整个电影更像一个可爱的童话。
这样的温柔和应付注定它只能是一部可爱之作。
最早对谢贤四哥的认识还是在他和儿子谢霆锋一起出席活动的时候,一个老人家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一身肌肉,然而,在这部戏里面,明显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暮年形象,皮肤凹陷,看到干瘪身材,和当年那个肌肉健硕的老头,完全不像一个人。
说起这部剧,我以为啥时候黄昏会更加在于现实题材的描写,对于那些没有金钱,没有能力生存的活下去的人的一种解脱,在这个情况下,产生了故事。
结果去布局得导演讨用着这个现实题材的壳子撞了一个非常俗套的港剧,三个老人,年轻时都 有江湖的色彩,伟岸的形象。
到了现在产生了很大形象上的偏差。
造成了色衰体弱心虚。
可能导演最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漫画型的展示就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探讨现实生活的故事。
他没有最现实的直白的勾画,香港对底层些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人,仅仅是一个噱头,而不是真正的细节,那那些活不下去的人,更多的来展示只是一个符号,而没有勾画他的底层的含义。
这一点我对这部电影有挺大的失望的一个好的切入口,却把它勾画的变成了一个最俗套的故事。
少女的成长故事和老年人自己的转型重获新生 熟悉的故事下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演员的演技,老演员能看到他们的实力,然而我真的不觉得。
四哥演得有多么令人出彩。
林雪和洪宝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碎俗套的观感,完全没有人物的区别和其他也处理都是一样的。
而这里面所谓的女主角,那个少女演的真的太匠气了,完全就是一种卡通片的展现?
本以为一部气象奖最佳男主角的电影会有很大的特别,我真的让我看到港剧的户型,没想到还是一个很普通的片子,我没有看到任何让我真正眼前的样子,点可能出了这个题材的想象力吧,然而,拍这种老年题材,我觉得他不如飞越老人院。
老年人的体裁有太多可怕的了,尤其是这种现在的生活状态,包括这个社会的一方改变,颠覆,甚至是这种老后贫穷,其实太多点可以着重描写这部片子,片子拍成这样,有些让人可惜。
已好久没有一部港片能如此耐人寻味、甚至让人迷醉了,脑中竟有再看一遍的冲动。
本以为这定是出自名家之手,可细看演职名单,发现竟是个陌生的中年导演“高子彬”,再看编剧和监制,才发现了“何静怡”“林家栋”两个略微熟悉的名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一个TVB沉浸多年的编剧,一个大器晚成的香港演员——两男一女——三位人到中年的香港影人;联想到片中的三位主角谢贤(饰演田立秋)、冯宝宝(饰演蔡凤)、林雪(饰演叶一丛)——同样两男一女——三位步入晚年的港影前辈,突然感慨万千:这绝非一部靠某个导演、某个编剧或某个演员作为标签的普通港片,而是中老两代香港影人的集体凝心之作,正如片名一样:迈入黄昏的他们,面对岁月不期,竭尽自己有限的气力渴望杀出一条血路,既呼喊出内心对香港的深深热爱,更渴望唤醒出香港电影乃至香港社会重获新生的希望。
我们常引古人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文辞优美,意境迷人,可静心想想,此句感慨更多的非夕阳之静美,而是晚年的落寞,夕阳再好也无法“尽好”,失去的总比获得的要多得多。
回到电影,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正是现代香港那个“青春渐逝去、夕阳无尽好”的角落,用一种诙谐的口吻陈述着老龄港人们的孤独感。
三位主人公便是这份孤独感的三个侧面的生动写照:田立秋的孤独在于被社会抛弃:他本就是一个孤胆杀手,无情无语本是他最强的盔甲,可依然逃不过被社会疏离的窘境。
赖以营生的一技之长干被现代饮食机器所替代、坐公交不会用电子支付、听不明白年轻人的流行语、更玩不转智能手机。
在他的眼里,这个曾经的江湖变得越发陌生。
广播里传来一声吟唱:“与其缅怀过去,不如想想如何面对未来。
”这是何等的讽刺,对于他,还有多少未来可言?
蔡凤的孤独在于被亲情抛弃:作为一代红颜歌女,她曾经是那么的人见人爱,看着歌舞厅的墙上挂着的那一张张青春倩影,可以想象她有过怎样众心捧月的花样年华,寂寞本与她无缘,然而如今却依然不得不面对儿子的不解、媳妇的不屑、孙子的别离,亲人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集体离她而去,而养老机构的生冷饭食更增添她的孤独与苦涩。
叶一丛的孤独在于被真爱抛弃:他心怀侠义之梦——故事开篇坐在驾驶位的他,还拿着本武侠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渴望着人生能赐予他一段英雄美人的传奇,但现实给他的却是一段金钱包裹的糖衣爱情,还有缠绕一身的疾病。
于身于心,他都是遍体鳞伤的,可健康于他也都是一种奢望,医院答复他的只有漫漫的等待。
为此,他只能在黑店野药里去寻求片刻“速度与激情”的满足,继续拿有限的积蓄去买来一个华而不实的“勿忘我”的承诺。
这份夕阳的孤独感本是苦不堪言的,但香港影人似乎不甘于一味的怨声载道,毕竟这也非他们的全貌,青春不在是真,但满腔热血才是他们的真性情,影片也成了他们内心写照的一体两面:当以隐忍的口吻诉完了衷肠,他们更想倾诉的是,他们依然拥有着一颗有趣、有情、有义的灵魂,还闪烁着人情温暖的目光。
故事也就开启了他们的自我拯救之路。
他们重出江湖,成了同龄老人寻求生命解脱的“天使”;他们抱团取暖,彼此慰藉被现实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心灵;他们义无反顾,携手去拯救一群迷失歧路的少年......经过一次次迟暮与青春的碰撞,一场场老江湖与小朋友的冲突,在幽默与戏谑的情节中传达着孤老们善良的初心与未老的情感,那份原本难以弥合的“代沟”与裂痕也渐渐找到了达成和解的可能,看得让人欢笑、同情、迷醉。
电影落幕,我还沉醉在故事的有趣与有情之中不愿醒来。
我自知无法切身体悟那些老人的孤独有多伤痛,但影片还是让我倾听到了他们哀婉由不乏动人的吟唱,看到了他们面对人生匆匆,挥洒生命的精彩,宛如一杯经典年份的威士忌,在小酌细饮中品出一味夕阳无“尽好”,黄昏亦醉人的惆怅之美。
另外,港片爱好者应该也能在影片中隐约感受到老一代影人对于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现状所流露出的叹息、提携与关怀、传承之情。
我想,单就这部电影本身是成功的,出彩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但复兴香港电影绝非靠前辈“廉颇不老”的惊鸿一瞥所能华丽转身的,期待更多的新人一辈能在这个“哀而不怨、伤而不怒”的故事中找回香港电影那颗炙热、独特的初心,重新拍出令人耳目一新、不乏经典的好电影吧。
参加“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观看了开幕电影《杀出个黄昏》,出乎意料地好睇,有意思有思考。
电影用略为荒诞的设定来讲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幽默自嘲式地教化看电影的年轻人。
电影讲述三个60年代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的老年生活,一个帅气厉害的杀手老了之后无儿无女孤独一人还遭解雇,一个用尽心思独自养大儿子却落得“行得走得”也要住进老人院,另外一个年纪大了没钱看病还得不到爱情。
听起来很惨的剧情,但好在拍得偏向喜剧,用戏谑的态度来让大家多多关注当下的老年生活。
主角选四哥谢贤实在太恰当,那天刷视频才看到他儿子谢霆锋在节目说爸爸年轻时候太风光,年纪大了不懂得照顾自己,一时感慨。
听过很多港圈媒体形容谢贤年轻时候曾经也是顶流,风光无限,曾经也是多少人心中的“欧巴”,儿子谢霆锋也很优秀,但就像他这样帅气一生的人都抵抗不来年老孤独。
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诗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他来饰演这个老年的顶级杀手实在太有共鸣,特别看到他脱下墨镜眼角的皱纹,不禁感叹一声岁月催人老。
冯宝宝饰演的爱唱歌爱打扮的老妈阿凤也很有意思,很多人仿佛看见了自己妈妈的影子,永远心口不一。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
阿凤为家庭付出,为儿子铺桥搭路,换来的是有手有脚住老人院,寄人篱下,欠下一身儿女债,连一世人打拼回来的歌厅心血也付诸流水。
什么都帮儿子想好,到头来儿子变成一个无主见的“废柴”,婚前听阿妈的话留在歌厅收银无所事事,婚后听老婆说搬就走完全没有考虑妈妈,真的让人寒心。
无奈的是这是很多家庭的写照,一个人老了就是家庭的负累,仔女成家立室也有自身考虑,加上自古以来婆媳两难全。
另外,让我非常触动的还有林家栋。
原来他不仅是一个好演员,还是一个好监制、好编剧。
《杀出个黄昏》是林家栋监制、编剧的,正如他自己在映后交流所说,想做一些有人味的电影,他觉得电影人应该要有人文关怀。
这些年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做好一个演员,赢得观众的认可之外,还做了很多电影幕后工作。
监制了几部“新”导演作品,为什么要双引号?
因为例如《杀出个黄昏》的导演高子彬并不是真的新导演,他年纪不小了,他和林家栋很早就相识于TVB,另外一个编剧何静怡,也是无线的资深编剧。
但正正是这样有阅历有经验的人,才能写出拍出这样“有经历的”题材的电影。
也因为林家栋给了机会高子彬拍了第一部院线电影《杀出个黄昏》,他才被大家看到,最近他已经拍完了商业电影《猎毒》,杨紫和王千源主演的,预计2022上映。
人生悲喜交替,《杀出个黄昏》也是,用喜剧口吻为我们诉说当下最难解决的一些事。
电影围绕老年人养老、伤病、代际关系这些沉重命题,说了很多不敢细说的社会问题,让观众看到当下文化下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关系变化,血淋淋又让人无奈。
正如电影结局,也只可以用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女孩产子延续两位老年人生活来结束,有点讽刺。
先不計較低成本導致的製作瑕疵,相較於其他影片對“殺手夕陽紅”這一題材更多類型片化的處理,《殺出個黃昏》顯得更向內挖掘人物,與其說是對老無所依的不滿、無奈和憤懣,不如說,在一場又一場的“謀殺”訴說出一個又一個老人生命火苗熄滅的故事,反而有幾分《入殮師》一般的溫柔、眷戀、不捨與敬畏,然而這條路電影只堅持走了一半,後半段的跑偏和幾條支線的失蹤讓人遺憾。馮寶寶和林雪的表演依然未令人失望,而謝賢可說貢獻了演藝生涯最佳表演,只可惜身體語言透露出的疲態略重了些,如果是年輕個10歲或許會是最佳狀態;在這個昏黃與遲暮的故事裡,鐘雪瑩在其中好似一抹熒黃色,為故事添了光,一笑一哭都感染力十足,未來可期。
其实是青春之歌
看片子挺乐的。但是内里感觉很难受,到了一定年岁人生进入了倒计时所有的一切都是负资产,只能寄希望与哪一点点的最后自尊。年轻年幼的生命的加入也是生命最后的那一抹靓丽的颜色,其实也是爱的延续。
理論上論劇本論敍事是不合格的,純粹是人情與感情牌打的分數。香港新老一輩演員合作也算是里程碑,鍾雪瑩、顧定軒、鍾雪瑩扮演一個細十多年的角色,果然青春。謝賢、馮寶寶都認真演,林雪的份量跟前兩位不同也可配合到。 人老左真係要死,不然是人禍。 現在香港出現棄老潮,生得逢時叫人關心老人。唉。
#FEFF23,5.5/10,好像也是导演处女作,但是整个剧作上还是停留在想法而没有结合时代的实际情况···电影这个东西,一鼓作气很重要,虽然不知道拍摄一半发生了什么,到那影片前后的割裂感还是蛮重的···
#VIFF2021 看得出来林家栋很有情怀,但空有情怀很难当饭吃。整部片子实在太分裂了,明明是动作喜剧却又在罗列社会议题,明明都不服老却又以照看孩子结尾,各自的生存困境也都无解,完全是前后矛盾的。只能说创作还是纯粹点更好,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做人文关怀,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
近年来这些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老小生纷纷暮年出动,致敬曾经自己饰演的角色,前几年罗伯特雷德福的《老人与枪》,跟这部戏的套路如出一辙,只不过这部戏更加生活化,更有演技空间,而谢贤的确也演了下来,既有垂垂老矣的沧桑感,也有帅老头儿不服老的幽默感,谢贤老爷子值得这个影帝。
确实好看。但也不至于让一个刚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人又拿了个影帝吧。只能怪对手太弱没办法了。。。故事还是好故事,关注着空巢老人的孤独。。。老人虽然在老去,但新的生命也在诞生。
HKIFF2021@香港文化中心 演员演技和细节桥段处理还不错,但是剧本太空洞和松散。题材还不错,但是没有升华和讨论,观感还不错但是看过就忘了,比较可惜。/和谢贤林家栋坐同一排看电影真的太幸运了。
你有杀出个黎明,我有杀出个黄昏,你有这个这个杀手不太冷,我有这个杀手有点老,就算在香港,老逼灯们过得也不太好,其实可以再风格化一点,再癫狂一点。没必要整那么多严肃议题,而且这种电影必然有个大陆演员饰演楼凤,他妈的果然猜对了。四哥八十多了,打死我是不信。冯宝宝加一星。
很像是港片时代迟暮的隐喻,年轻时风风火火横行无敌,老来无人问津,只能做几百块的帮老人痛快Die的小生意。奔着谢贤的最佳男主看的,确实这群杀人有点老,7-80岁还要舞刀弄枪,耍流星锤。冯宝宝早年的《武则天》是我们童年时的界碑,再没有比她更具有深度诠释的贴切的武则天,在这里演得也不错。老戏骨演技都还在线,就不挑剔动作了。剧本故事不咋地,逻辑也混乱,我一直以为最后能翻一下谢贤和冯宝宝早年的情史,俩人为啥没成,结果一字不提了。对香港当下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和悲悯,才是这个片子的核,老无所依且无人问津,凤姐伺候儿子儿媳一辈子,结果还被讹了房产住进老人院,林雪向妓女求婚遭拒,为了不排队看病,主动袭警进了监狱,觉得挺好。谢贤勾勒的最多,却没有动机,好像攒了好多钱,也不知道为啥。小女孩这条线,非常单薄,套路化
几个香港老炮的故事,难得谢贤、冯宝宝、林雪等一起出演,真是老有所为,故事温情、有趣,不过后来与小青年之间的来往情节,有点刻意,看着觉得有些俗套。倒是林雪与妓女的一段交情颇有趣,显得有情有义。
后半段崩掉,比较行货的老年杀手团故事。四哥的表演有点东木的影子,但拿范的习惯还是改不掉,这一点比冯宝宝林雪二人差了不少,凭此角若能拿金像影帝,那真的说明港片已经杀到了黄昏了。
说“典型的没有生活经验的编剧”的人,恐怕真的是没这份阅历和胸怀。从部分桥段和故事导向来说,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但各种忧伤从头到底伴随到底,这些忧伤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可能有些人看不懂。每一条线都很生活化,可能有些细节会比较粗糙,但不影响整体的观影效果。三位主角的平均年龄都超过70了,表演水平一如既往地稳,所饰角色也充满热血而非暮气沉沉。人生如梦,褪去浮华和幻想,年纪再大,也要多想想未来。
两半。故事完全不过关,彭浩翔类的都市精明点子,真的关怀老人处境才怪,显出《我的特工爷爷》商业的自洽来了。求死的老人(周聪那场美术一言难尽)和缺乏管教的青少年的世界,其实是“中年人”从社会中抽离,恐怕躲在摄影机后面数钱呢吧。刻画年轻人无知巨婴的样子(想想冯宝宝从小演戏养家,想想开心鬼少女们,就知道时代的面目),传承刀法是借口找保姆照顾。绑架负心汉是为了强行撮合,甚为荒唐,角色行为动机任人揉捏。谢贤85岁保养硬朗,能折腾是福气。冯宝宝67岁,最好,谁不想看黑玫瑰重出江湖!林雪57岁最年轻,但是体型让人担心他的健康,痴心嫖客的桥段也是中年男人通病。结尾彩蛋看二老气息不接、节奏跑板地唱歌,我觉得有点残忍。
前有《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今有《杀出个黄昏》都是聚焦社会人迟暮的故事,气质底色完全不同。再辉煌的城市终会衰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会衰老,如何讲好老年人的故事,我看之后的电影可以多挖掘挖掘。
「这个杀手不太老」
近几年的港产片清一色透露着旺盛的表达欲,冷酷都市与人间况味的对冲,以及穷。没错,大部分时候我们叫它们小成本,我自己也常用夕阳之歌形容今天的港片,但为何这一曲总是未见终了呢,恐怕是多得这一批江湖时代出身的老前辈始终撑住一口气。你看就快九十高龄的谢贤维持着漂亮身段上阵耍谢霆锋同款飞刀很难不感动。希望2022,香港电影可以活下去。
#HKIFF轻松快乐的喜剧。设定有点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但是老少的故事真是看不腻。港式幽默满分。
故事过于俗套,完全靠三个老戏骨的输出。谢贤真的很有戏!地域的边缘化,造成近来港片多在关注边缘人,英雄迟暮。关注很多,但却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