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反正从他一进寿司店就猜到是父女了, 也猜到导演会让他们发生关系..我不太看韩片, 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韩国人喜欢弄一些非常不正常的剧本, 不是父母双亡阿就是身患绝症阿要不就是妹妹爱上哥哥或者俩人相爱不知道是妹妹哥哥..这次是因为朋友给我拷了一个文件夹全是韩剧=.=..先看了一个"无赖老师", 老教育家中了彩票暴富,等孙子长大了逼着他去当中学老师, 理由是家里有钱结果没教育好孙子..这小哥的大龄女同事被把她甩了的前男友邀请去婚礼上弹奏钢琴祝福曲..结局是由于这无赖小老师把婚礼搞砸了,结果和这大龄女青年相爱了..然后又看了一个"猛男诞生记", 一个jj被哥哥由于扑火失足踩烂的小男孩由于不慎过度服用了灵药, 小弟弟变得超常的厉害, 同时也影响了定数改变了历史, 全村的男人都被抓去服兵役了, 结果这小男孩满足了全村的活寡妇, 集体怀孕..等男人们回来, 连月大旱, 这小子被当作祭品贡献给一头母熊..最后看了这个"老男孩". 我的一下午就荒荒诞诞的过去了.抛开画面处理音乐效果的技术, 剧本其实就像是网上的乱伦小说, 只不过是两个, 一个是兄妹一个是父女, 然后用一个"催眠"+"复仇",使情节变得不那么简单. 喜欢这个电影的朋友不要生气, 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大修和mido一见面, 我就觉得他俩是父女,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特别安排, 俩个人都说"怎么觉得这个人这么眼熟"..后来俩人发生关系, mido说,"我真的很疼, 可是可以忍受", 这明摆的潜台词就是下面就有让大修忍受不了的疼苦了. 什么痛苦呢? 顺着一想, 肯定是他被迫知晓他和mido的关系了..整体感觉片子里的人都有毛病, 这老男人因为嚼舌头窝囊了半辈子, 莫名其妙的被囚禁了, 结果屋子里还有有线电视, 还什么台都有.. 我要是那变态弟弟, 也就从门缝塞一张写了他新闻的报纸就得了. 大叔十五年又不见阳光又是每天被熏, 咬了口活章鱼就发烧感冒的结果愣是跑步追了一路摩托车还用一把锤子拔了一口牙砍了一楼道和一电梯的黑社会, 然后到了理发店为了套出线索顶着个帽子做头发完了发型一点没变..我有两点没有猜到.第一点是我一直觉得那个变态弟弟的白发保镖应该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结果没想到这个电影都快结尾了, 他就说了句"不要那么暴力"之后就死了..第二点我没猜到大修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知情, 剪去了自己的舌头. 这点我真没有猜到. 看到大部分的评价都是感动和喜欢, 可是我没感动也没喜欢.我是不支持乱伦的, 什么"真心相爱", 这样的"爱"是不正常的, 是不被祝福的, 所以乱伦的变态和一个被迫乱伦的大叔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我是不看好的. 但是我仍然给三颗星, 是因为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讲, 还是不错的, 其实很多人在电影开始就已经猜到结局了或者猜得差不多, 但是我们不还是仍然被吸引着看到了最后一刻么?这首先说明了导演用心了, 而且也证明演员演得很细致. 而且有几处我还是觉得不错的.一个是关于蚂蚁幻觉的孤独论, 也许我们在看到一只臆想出的大蚂蚁孤零零的坐在地铁里垂着头的时候不会觉得恐怖, 反倒会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落单的时刻还有一个就是大修宁愿失去舌头来保护mido的时候, 他不是被催眠的, 这是正常人的心智, 作为一个父亲, 当他可以预见到女儿的痛苦的时候, 宁愿自己疼痛钻心精神崩溃身体残缺尊严扫地也要尽全力护住女儿, 还是很令人震撼的.再有就是最后当一切平静, 他最终选择了催眠来忘却一切重新开始, 是否也影射了我们现代的人们对于压力痛苦的无能为力, 唯有寻求忘却才能继续生活的无奈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么多人喜欢的电影, 我还是给三颗星吧.题外话: 有一个问题, 我们看武侠片什么的不都是咬了舌就自尽了么?怎么这里舌头都剪了还没事呢?..
(以下评论涉及剧情,请在观赏电影后阅读。
)“15年监禁,5日寻仇。
”吴大修(男主角一)15年的狱中生涯被一掠而过,OST中这一段时光的BGM叫做Jailhouse Rock,合成器做成,长1:57。
大修只是不紧不慢地数着“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画面中是狱外与狱内的变迁:电视上在放着新闻;大修在锻炼身体,在用筷子挖洞逃跑。
十五年,洞挖成了,大修却在接受催眠后被释放,十五年的努力成为徒劳,以后也如此。
“是谁?
为什么?
”十五年的时间让问题更模糊也更清晰,妻离子散孤苦伶仃重见天日踽踽独行的大修唯一的目标就是复仇,或许,还有活下去。
这时候出现的春桃(女主角)成为了大修的矛盾——信任与不信任、爱不与爱,还有压抑了15年的饥渴。
复仇路上艰险是自然有的,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所谓的“极端暴力”,但看完后回想时发现,自己在某些时候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那些镜头不同于《杀死比尔》那样的黑色幽默,它把血腥与恐惧赤裸裸的展现给你。
谜底一步步揭开,大修知道了“是谁”,却不明白“为什么”,于是,复仇的路途不会停止。
而同时,春桃与大修也走得更近了,当春桃流着泪在车里唱着大修记忆深刻的那首曲子的时候,至少表面上,他们在一起了。
除了“极端暴力”,这里又有“极端色情”,其实算不上“极端”,可是很大胆,压抑气氛中,压抑地交欢。
或许这一刻,两人是自由的。
后来,大修明白了“为什么”。
我想,他还是不明白的——这样的错,需要用十五年来偿还吗?
——事实上,他付出的,又何止这十五年?
原来,这是复仇中的复仇。
可是,还有更残酷的。
一个紫罗兰盒子,一本相册,一页页翻开,最终谜底也一层层揭开,观众的心也随着大修变化,心痛是有的,可是翻着翻着,这种感觉出现了变化,最后,你不得不承认——非常残酷。
原来,这是乱伦中的乱伦。
大修不会去忏悔什么,就像他的仇人一样。
可是,他输了,所做的只是徒劳罢了。
可是对于仇人来说,又如何活下去呢?
“我不后悔,你呢?
”我无法知道答案,也没有必要了,一切在那个时候已经决定,纵然,两人都已是老男孩。
最后,影片来了个前后照应,大修始终坚持要活下去,而仇人,其实早已死去。
以上是从剧情的角度分析,此外,影片的音乐我很喜欢,虽然总是戛然而止让人不能尽兴,但是有交响、有合成,杂糅的风格配上一段一段诡异的段落很恰当。
况且,即使把他们单独拿出来,也是很优秀的。
而就影片本身的拍摄手法来说,我不喜欢它生硬的专场,不过还好,至少剧情上能够连接上,这与影片采用的“平铺直叙”是相关的。
故事的发展是线性的,即使是大修的回忆部分,也是由现在和过去的配合共同完成的,老实说,我很喜欢那一段的剪辑。
影片对一些事件的描写着墨不多,如大修妻女的被害和大修在狱中的迷惑,更多的是着力表现人物性格,如影片开头大修的表现等。
我有一点不解,在春桃家,春桃谈到蚂蚁,然后有一段她自己的回忆,这一段有什么含义呢?
而且,春桃生长在一个如何的环境,又怎会遇见如此的事情?
难道,是父女之间的一点心有灵犀?
总之,这是一部好片。
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2003年由知名导演朴赞郁(Chan-wook Park)执导的犯罪惊悚片《老男孩》(Oldboy)给人带来无限震撼,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属于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位于《我要复仇》( 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以及《亲切的金子》( 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之中,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其实《老男孩》其实是改编自日本漫画《铁汉强龙》。
The cover to the first volume of Oldboy漫画《铁汉强龙》是一部非常之冷门的作品,冷门到即便是《老男孩》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了,漫画依然是无人问津。
《铁汉强龙》(18)《铁汉强龙》是由土屋加仑(Garon Tsuchiya)编剧,岭岸信明(Nobuaki Minegishi)绘制的日本漫画。
讲述的是男主角五岛慎一在被囚禁在一个私人监狱长达十年后,突然被释放,此后五岛许要找到他被囚禁的真相。
土屋加仑、岭岸信明漫画剧本本身其实也是复仇的故事,但更多像是往悬疑方向靠拢。
故事整体的布局倒像是一起案件,全程由男主角的视角带动故事的发展,而案件的操控者则是囚禁男主角的反派,时不时给予男主角线索,直到最后找到真正的真相。
韩国版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但朴赞郁将本改编作品置于他的“复仇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方面漫画本身就是关于复仇的故事,而朴赞郁在反派的动机以及故事最后的真相上有很大的改动,加入使人难以释怀的乱伦元素,赋予其浓厚的悲剧色彩,使得韩国版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超越原著,最终也被观众以及整个电影界接受,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浓厚的一笔色彩。
《老男孩》(2003)斯派克·李(Spike Lee)在十周年之际,重新翻拍了一个版本,而该版本的故事更倾向于韩国版本身;斯派克·李的版本不能说不好,但有对比才有伤害,韩国版在画风以及话题上在当时都是对社会的挑战,有珠玉在前,本作评价评价会低一些;但实际上本作的成品已经算不错了,它像是把韩国版那些隐晦难懂的叙事逻辑全都变成大白话,所以更像是在影院看的惊悚动作商业片,如果能坚持斯派克·李原来140+分钟的版本的话,剧情的细节应该会更详细一些。
《老男孩》(2013)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漫画、韩版以及美版的异同,还没有看过韩版以及美版的建议先收藏,电影全补完再阅读。
1. 故事中的私人监狱,漫画采用的是7.5楼的设定,而韩版也沿用了这个设定,但在美版中,监狱为一栋大楼,并没有采纳漫画的设定。
《铁汉强龙01》P10
韩国版同样是7.5楼的设定2. 漫画设定故事男主角为35岁的中年肌肉帅大叔,而韩版与美版均以中年男性为主,而美版乔什·布洛林(Josh Brolin)的体格更接近漫画的设定。
《铁汉强龙01》P19
韩国版男主Min-sik Choi很有气质,美国版男主Josh Brolin则很硬汉3. 三版中,男主角都是被塞进行李箱释放出去,漫画版被释放到了公园,韩版则是天台,而美版则是某草丛中,三者皆有草地。
《铁汉强龙01》P26
韩版男主被释放到天台
美版男主被释放到野外4. 漫画中男主角最先去了寿司店填饱肚子,而韩版基本沿用这一剧情,且新增了在影史中被津津乐道的生吃章鱼的桥段,而美版则直接跳过这个部分,男主角直接去找他的好朋友,但在美版中,男主角盯着章鱼的画面致敬了韩版的生吃章鱼的桥段。
《铁汉强龙01》P32
经典的生吃章鱼桥段5. 漫画与韩版中,男主角都是找街头小混混练手,而在美版中,则变为男主角暴打棒球运动员。
(映射棒球运动员普遍人品不好?
)
《铁汉强龙01》P40
《老男孩》(2003)
《老男孩》(2013)6. 韩版电影中为人津津乐道的男主角攻破私人监狱的长镜头,美版也同时在这一段利用了长镜头致敬了韩版,值得注意的是,漫画中并没有这个桥段,男主角仅是逼迫一个小喽啰问出线索后就溜了。
《老男孩》(2003)
《老男孩》(2013)7. 漫画设定故事女主角为年轻的寿司店服务员,韩国版沿用了这个职业设定,但丰富了她的背景(男主角的女儿),使得故事最后往乱伦方向发展,最后导致真相曝光的时候,观众随着男主角一起,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而在美版中,女主角沿用了韩版的设定,只不过更换了职业,变为一名医护人员。
《铁汉强龙01》P56
韩版中的寿司店店员Mi-do、美版中的医护人员Marie Sebastian8. 三版中都有男主角与女主角性交的直接场面描写。
(笑)
《铁汉强龙01》P72
《老男孩》(2003)
《老男孩》(2013)9. 漫画中男主角的好朋友是开酒吧的,韩国版则改为了开网吧,而美版中则沿用漫画的设定。
《铁汉强龙02》P177
韩版中的网吧老板No Joo-hwan、美版中的酒吧老板Chucky10. 漫画中反派配备一名美女秘书,而在韩版中则改成了白头发的打手,美版则再次沿用漫画的设定。
《铁汉强龙04》P88
韩版中的打手Mr. Han、美版中的助手Haeng-Bok11. 漫画中有许多角色,是两个版本的电影中都没有提及的,其包括观察员、老师等,漫画中两大阵营之间的主题是游戏,而电影中都没有提及这个概念,但三者的故事线均有所相同。
左边《铁汉强龙05》P23 观察员出场、右边《铁汉强龙05》P67 老师出场12. 三版中,男主角均有采用翻看同学录的方式来回忆反派的真实身份,而漫画中,反派通过整形使得翻看同学录的方法无效;而电影版则并没有采用这个细节。
《铁汉强龙04》P2313. 漫画中,催眠师的作用在后期显得非常重要,男女主角均受到催眠术而彼此相爱,但催眠师在催眠途中对女主角无意中留下了“空白五分钟”,这也是电影版中都没有提及到的细节,这也使得漫画的结局与电影版的是不一样的。
《铁汉强龙08》P04 催眠师出场14. 在三版中,反派与男主角在最后的对决时,阐明的动机有很大区别;漫画中,是因为男主角在小时候被反派的歌声给打动了,而反派认为这是对他莫大的耻辱,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囚禁复仇;而在韩版中,朴赞郁将动机进行了大改,反派从小就喜欢妹妹,因为某一次在校园里与妹妹发生亲密接触,而无意中男主角发现了反派与其妹妹之间的乱伦,将该丑闻传播到他人耳中,使得最终妹妹因为保守他人的言语折磨而最后自杀;在美版中,则是反派一家都有群交乱伦的癖好,而也正是男主角发现了反派的妹妹与其父亲的乱伦,将该丑闻传播到他人而中,使得反派一家子都被反派的父亲杀害,最后父亲饮弹自尽,存留下伤残的反派,最后酿成了囚禁复仇的计划。
15. 三版中都是反派自杀身亡。
《铁汉强龙08》P196 反派自杀
三个版本反派的下场都以自尽结束16. 结局:漫画中,反派自杀身亡后,男主角与女主角过上正常的日子,男主角在最后做梦时梦到女主角跳楼自杀,因为女主角潜意识中依然存在着残留的“空白的五分钟”的催眠术,尽管最后醒来时发现只是梦,但是依然意识到这件事不会因为反派的死亡而就此过去,称得上是绝对的开放性结局;而韩版中则是男主角恳求催眠师将其记忆封印,男女主角疑似怀着已有的记忆继续过下去;美版的结局则是男主角得知事情真相后,离开女主角并回到了私人监狱中度过余生。
《铁汉强龙08》P204 终章的最后一页结语最初,《铁汉强龙》的故事仅仅围绕着游戏、复仇等主题展开,其中心主旨依然是男主角自身的矛盾以及人性的扭曲,而韩国版《老男孩》则融入了朴赞郁自己强烈的个人元素,将乱伦、血腥、监禁等R级元素与长镜头、BGM以及中二气息浓厚的定格画面相结合,打造出一部超越漫画本身意义的电影;而有了珠玉在前,后来的崇尚简单叙事的商业气息较强的美版自然评价便不高。
《老男孩》(2013)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无论反派动机是好是坏,无论有无乱伦,这个被监禁了十几年的男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和善,无论是沙子还是石头,最终依然会沉入河底;无论是病态的被感动,还是祸从口出,你的一举一动,始终对别人,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韩国电影文艺起来很多时候十分离经叛道,但有往观看者胸口狠击一拳的力量,比如[撒玛丽亚女孩],比如[漂流欲室],比如本文要说的[老男孩]。
第一男主角是我最喜欢的崔岷植,这个亦正亦邪的中年男人身上具有难以名状的魅力,或者说,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那是高于外表、言谈,甚至高于他所扮演的角色的东西。
一张苦大仇深沟壑纵横的脸,时不时紧紧皱着的眉头,沙哑的嗓音,直视镜头时茫然的双眼,以上种种无不表露出他离世较远的悲剧性。
这个片子我前后断续看了大概八、九次,直到最近才把它完整地看了一遍。
本片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主题?
复仇还是代价?
或者以上皆有,但看我为这篇影评取的题目就知道,我打算把侧重点放在记忆这个方面。
人在世界上生存的过程中会遭遇一些好事和坏事,这二者的判断标准无非是从自身出发,看某件事对自己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有时候事发当时人还不能做出公平的判断,等到事情在时间里沉淀之后,也许会发现一切跟你想的其实根本就不一样。
一件事情可以分为很多个层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每一样要素都会影响事情的发展,每一样都不可或缺。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故事只有付出代价才能看到结局。
但代价跟结局并不永远都成正比。
能够让人无法忘记的事情归纳起来也许只有两类,简单又复杂的爱或者恨。
这个片子讲的也是这么一个简单又复杂的故事,虽然主线是两个人分别向对方复仇,但在乱伦这个大背景之下,一切就不得不深刻起来。
名叫吴大秀的中年男人生活混乱,嗜酒如命并且有发酒疯的恶习,在某年女儿生日当晚喝醉后回家的途中被绑架,继而被囚禁在闹市中某栋大厦的某个房间内15年。
15年里只吃煎饺子,与乏味的电视节目为伴,每天到时间房内便会播放同样的音乐,并从一个孔里喷出催眠气体,有专人按时为他理发及清洁房间,除了不自由之外条件还算不错。
在经历了几次自杀未遂以后,他开始锻炼身体,对着墙壁练拳,以及用一根多出来的筷子在墙上挖逃脱的出口。
每过去一年便用墨水在手上纹一道痕迹,每过去一年墙壁上的洞就更大和深一些,直到十五年之后的某个雨夜终于把墙壁凿穿。
随之而来的是一次例行催眠,“把头转过去你会看到一片草原”,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在某座大厦天台,——被放出来了。
每件事情都有原因,所以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有疑问,他究竟干了什么事情以致被这样关了15年?
随着情节逐渐发展,他看似偶然其实是在催眠的引导之下认识了寿司店女厨师,并且知道关了自己15年并且杀死妻子的是一个跟他有仇的人。
但那个人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而要把他关了又放出来,还不断给出提示让他找到他?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他中学时期偶然撞破了学校一名同学的兄妹乱伦恋情,并在转学当天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了,然后他的好友又向更多的人散布,谣言越传越凶猛,导致乱伦恋的女主角自杀,存活下来的哥哥策划并实施了这一系列的报复。
直接把他杀了可能平息不了心头的怒火,所以把吴大秀关上15年是为了等他的女儿(寿司店女厨师)长大,并且在催眠的引导下使他们父女乱伦一把。
不得不承认这个布局实在太缜密太残酷了,可见其中蕴涵着多么深刻的仇恨。
照例要说上几句题外话,首先有个疑问:乱伦究竟是否有错?
从感情方面来讲,喜欢自己的妹妹跟喜欢一个陌生人应该没有差别,之所以乱伦被视为一种罪行,多半因为近亲发生血缘关系后会产下畸形儿,除此之外大概没有什么更恶劣的地方。
所以乱伦恋的男主角没有觉得乱伦本身就是一件别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问题之二:散布谣言的人是否必须承担责任?
很多人看到自己觉得新奇的事以后都会忍不住跟别人说一说,基本上就新奇而言我觉得这种行为最初是没有恶意的。
但谣言的传播不会受善意的控制,随着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其中添加的成分也就越来越离谱。
我觉得有人因谣言而自杀并不能一味责怪传播谣言的人,如果自己干的事无可指摘,那么何必怕别人说?
要是片中的兄妹乱伦恋真像哥哥以为的那样纯洁和坚固,他们又何必对别人的议论感到恐惧?
这是由于他们自身也不认同这种行为。
退一步来说,他要是真那么爱他妹妹的话,女孩自杀时他怎么不也跟着跳下去?
像个懦夫似的活下来还毁掉别人一生进行报复,虽然报复成功后他也自杀了,但又制造出新的受害者。
所以即便复仇者一生笼罩在怎样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之下,我也觉得他根本不值得同情。
吴大秀跟自己的女儿共同经历了一些事以后,他发现自己找到了真爱,他爱上了他的女儿。
很多人觉得吴大秀后来为了保住自己跟女儿乱伦这个秘密割掉舌头是全片高潮,我觉得他跟他女儿在小旅馆做爱时才是高潮。
从隐含条件来看,其实他们发生关系时那个人的报复就已经成功了。
后面的剧情之所以还有为了赎罪或者保住秘密割舌,以及最后为了活下去找催眠师抹去自己的记忆,都是为了给剧中那些被折磨的人一个貌似圆满的结局。
但这个结局确实圆满吗?
我觉得矛盾的重点到最后并没有解决。
要报仇的人死了而吴大秀还活着,虽然经历了很多痛苦的事情,最后记忆却被抹掉了,这不是跟没经历一样吗?
既然自己本来就不想活,也不想杀吴大秀的话,那么何必搞那么多事情出来?
说到底就是因为遭受着记忆中的内疚而仇恨别人。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就是在一开始说的侧重点:记忆。
很多心理有事导致行为和思想跟别人不同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疗时通常会经历催眠的阶段,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找出自己心病的根源并解决。
由此可见记忆在某些方面显得十分重要,甚至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这个人和你的行为方式。
在谜底揭晓之前吴大秀根本不记得自己曾撞见兄妹乱伦的场面以及自己曾跟别人说起,复仇者说:“你不记得是因为事情跟你没有关系。
”所以人是会有选择地记住那些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情,假设复仇者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解脱,他找催眠师清除掉自己对痛苦往事的回忆,那么就不会想报复,这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吴大秀小时候一时多嘴议论了跟自己无关的事情,导致一个女孩自杀,另一个男孩变成为了报仇而活着的变态,吴的好朋友和妻子也因此被杀,他的女儿更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并与之发生乱伦关系,而他自己被囚禁15年最后丢了舌头还不得不丢掉回忆。
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成为影响别人人生的要素之一,而我觉得致使这一切朝着恶性发展的根源就是他们的记忆。
人们不一定会记住曾对自己好的人,但绝对不会忘掉曾伤害自己的人,本性就是自私的。
至于最后报仇是否成功,我想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失去了一些东西,又得到了另一些。
对于人生来说想有最终平衡是不可能的。
这个片子也有一些Cult的成分,比如用锤子把牙一颗颗拔下来,装在礼品盒里的一整只手,自己用剪刀把舌头剪下来,等等。
但在观看时不会觉得暴力是重点,这只作为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工具,所以非但不突兀,而且还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前30分钟里甚至还有不多的黑色幽默,崔岷植的表演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有时会觉得无论他扮演的角色干出什么离谱的事情都不奇怪,在使人惊叹的同时也让人伤感。
人无法逾越的永远只是自身的屏障。
[Old Boy]是个残酷的片子,这种残酷与复仇或暴力无关,而是人在面对自身各种欲望时所展现出的盲目和虚弱。
人生中有太多未知数,在没遭遇之前你永远无法想像什么是真正的残酷。
而最使我感叹的是人际关系中的因和果,一个无心的过失在巧合之下会变成致命锁链中的一环,绕着绕着最后还是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事实证明,从众这种心理果然要不得,往往耗时,伤心又动气,大大的划不来。
虽然深知这个道理,但俗人嘛,谁没个从众心理,于是在众多网友强推的情况下,我终是没忍住,看了这部片。
没看前,是有些期待的,韩国这些年也算拍过几部不错的悬疑片,都是主打复仇的基调,不能说赞同,但起码师出有名,行为也就因此显得高尚了几分。
但这部电影确实配不起它所获的那些殊荣。
这不是评审水准的降低,而是人类道德的沦丧。
有些人看到这里怕是要勃然大怒,说出诸如“爱情没有界限”之类的豪言壮语。
这就像很多人在同性恋的问题上拿出动物之间的同性交配行为去比喻,这里要强调的是交配两字,交配不是爱情,披上爱情的外壳也改不了发情的实质。
这个时代,人们喜欢说谎,总是把“爱”挂在嘴边,把“做”字隐去不说,化作实际的行动。
于是,社会上多了很多发情期的交配行为,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时间。
于是,电影里多了很多极尽扭曲的变态情节,说是宣扬真爱,却不过是拿畸形作为嚎头和卖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好这一口。
我不禁要想导演是以何种心态去拍这部电影,是为了抵制或是为了提倡?
真相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因为人们习惯听谎言,习惯把谎言当做真相。
于是就有了那些5星好评中所谓的“真爱”。
李有真真的爱他的姐姐吗?
或者说,李有真真的有爱过他的姐姐吗?
我没看出来,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用充满欲望的手抚摸他姐姐的胴体。
性和爱虽然存有纽带,但若硬有人要将两者划上,不是疯子就是变态,不认识这两个字的人是例外。
性,是为了满足自己。
爱,是为了圆满两个人。
再说吴大修和他的女儿。
(打这行字的时候,我突兀想到了《女魔头》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男人让女主人公在为他提供性服务的时候喊他爸爸,女主人公问了他一句话,大约是他真会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干这种事吗?
因看得已有些年头,记忆难免模糊,此处或有偏颇,较真者不妨自己去查《女魔头》的片段。
)吴大修爱他的女儿吗?
这里的爱是个模糊的字眼,它可以导向两个方面:一、是情人对情人的爱;二、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先说第一点。
似乎颇多人认定吴大修是爱他的女儿的,以情人的方式。
很纳闷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因为剪舌头的那段戏吗?
还是因为最后的场景?
被设定和操纵的交配行为怎么就突然和爱挂上钩了呢?
这中间得跳跃多少逻辑啊!
更不用说一个被“无故”(吴大修在被关时并不知道是谁,为了什么要关他)关了那么多年,有足够的时间去仇恨、去愤怒、去坚定复仇信念的人居然那么轻易地就被人催眠了。
我承认,看到这个设定,我恍惚间如同看到了滚滚天雷。
这种粗制滥造的情节就像这些年在各本书籍,各部电影、各个电视连续剧里大剂量重复的失忆桥段,完全是为了剧情的需要牵强附会。
一个人,在那样的孤独中,该疯早疯了,该死早死了,能活下来,不说意志力强到让世人皆望尘莫及,起码,不会是被催眠师操控的种。
打到这儿,我又有些忍不住想要吐槽,为什么吴大修同志从被关到被放,那么常的时间里,行为举止及思想居然全部都未见一点点成长。
似乎不是被关了很多年,而只是我们看电影时进行的那一小段时间。
于是莫名其妙地被个没有职业操守的女人催了眠,又于是莫名其妙和其女儿滚上了床,再于是莫名其妙就被很多人说成了“真爱”。
莫非是都信了那句“通往女人的心经过阴道”?
(全文文字或有不同,较真者请自行查证。
)不管这句话说得是否有理,显然,它都未将阴道和男女两人间的爱情联系在一起,因为爱情是双方的选择,不是单方的定夺。
说到双方,我就又纳闷了,为什么给这部片写好评的人就压根没想过要去探究李有真的姐姐是否爱自己的弟弟,吴大修的女儿又是否爱她的父亲这样的问题呢?
是因为没法往他们宣扬的“真爱”主题上靠而刻意忽略吗?
显然那些打高分者可以借着李有真的变态复仇而硬说李有真爱其姐,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说那个光凭怀疑自己怀孕就要自杀的姐姐对她的弟弟存有爱情,尤其这位姐姐还有在干限制级的事情时随身带着镜子的古怪习惯。
它奇异地让我想到陈冠希的艳照门。
估计没哪个人会脑残到说陈冠希爱过所有那些和他有染的女人吧!
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压根儿不可能。
至于吴大修的女儿,那些宣扬“真爱”主题的高分评价者们就更无法自圆其说了。
因为片中吴大修的女儿根本就不爱吴大修,所谓的爱是催眠的结果,是不知道真实身份的结果,说什么“爱没有界限”,其实这个可怜的女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更谈不上爱到能冲破界限了,这是最基本的逻辑,连这都无法理解的人,是不适合生活在正常社会里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会引经据典说出自认很有哲理的话,比如“父亲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我倒是不介意为说这话的人做个简易画像——母亲嫌他不如别家孩子,妻子嫌他不如别的男人,身边的女人都瞧不上他,于是他只能通过对天真不知事,在中国传统教育下对父母有种盲目崇拜的年幼女儿的意淫,来给自己圆个是男人都有的征服者的梦想。
多么自卑而可怜的人啊!
即便其女儿年纪渐长后也许越看他越不顺眼,他也依旧会安慰自己,这是女儿看着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恩爱在吃醋呢!
估摸着看官都要觉得可笑了吧!
因为这是典型的自卑怯弱、逃避现实的表现。
和爱没半点关系。
和其女儿对其的想法也没有半点关系。
不是父亲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而是,那些个变态父亲自认自己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自认因为女儿是自己的血脉延续,所以如同自己的所有品。
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了造物者,认为由他们创造的女儿理应归属于他们所有。
这种想法,即不尊重自己的女儿,也不尊重辛苦诞下孩子的妻子;即不合情,也不合理。
打了这么多,估摸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太多,但既然有了吐槽的心,不吐出来怕是就要显得扭捏了。
所以,继续吐槽第二点吧,父亲和女儿,亲情的爱。
电影里同样没有任何刻画。
因为电影总在极力模糊情爱和亲情之爱,用意是很明显的,没有这些乱伦、情色、血腥的画面,要如何才能刺激市场呢?
显然,如今的导演已经不再心心念念想着提升自己了。
他们满脑子装着票房,装着龌龊的有毒思想,当这两者被搅和在一部电影里,我仿佛看到了前不久刚在网上看到的一副漫画——电视的屏幕上是一个人的光裸的屁股,屏幕前坐着的是两个特殊的人,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头变成了座便器,只装粪便。
这就是眼下很多观影人的状态。
是一种被毒害,却还津津有味的状态。
当道德沦丧至此,似乎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悲哀。
现代人对道德的漠视正让人类走向返祖的道路,长此以往,一切的文明都将不复存在。
杀戮和掠夺会变成随处可见的平常现象,发情和交配也会变成随处可见的平常现象。
人类会只记住原始的本能,退化为禽兽,互相厮杀,甚至互相吞噬。
那就是人间地狱。
这便是很多人在憧憬的未来。
当然啦,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会坚称他们要的只是一点自由。
但是说穿了,他们要的是伤害别人的特权,是控制别人的特权。
无奈,颠倒黑白的本事嘛,这些人厉害的很,就像本片的主创们,这些人实在都应该去做演员,专扮披着人皮的禽兽,那真叫一个契合!
言至此,已近尾声。
我不是卫道夫式的人物,尤能分清新思想和返祖现象的不同。
道德沦丧不是新的思潮,而是可耻地倒退,是人类对文明的毁弃,对自己“人”这个身份的背叛。
人,不是一撇一捺,它所传递的是撇捺相依、顶天立地,毫无疑问的正能量!
任心于2013年02月04日早07点59分
面对这样的面子,感觉自己写不出东西了。
想说的话很多,但是那些世俗道德又统统涌了上来。
转一篇喜欢的评论。
--"笑,全世界赔你一起笑;哭,只有你一个人哭。
" 世上最难过的事是什么?
爱上不该爱的人,还是爱上以后轻易就放手?
“当然是后者。
”老男孩在阴暗的角落看着我,不屑的说。
老男孩李右真和自己的姐姐相爱了,另一个老男孩吴大秀是和自己的女儿。
一对是你情我愿,一对是被人设计。
可对相爱的人来说这个算不上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面对自己:我应该和她继续下去吗?
或者,我们如何继续下去?
李右真对这爱情的前途缺乏信心,所以在女孩跳河时最后还是松了手。
他恨的人真是散布谣言的吴大秀吗?
不是。
他恨的是自己。
他恨自己的怯懦。
他无法像吴大秀那样,为了自己的女人把舌头剪了下来。
一开始他并不明白这一点。
他费劲心思把吴大秀囚禁了15年,杀死吴大秀的老婆,把吴大秀的女儿抚养长大。
他把吴大秀和吴大秀的女儿催眠,让他们相爱,最后告诉吴大秀这一切只是个圈套。
他要吴大秀亲自体验他经历的痛苦,他想看看吴大秀会怎么做。
潜意识里,他大概希望吴大秀也放手吧,这样他就可以原谅自己。
但最后呢,复仇的对象原来应该是自己才对,于是他毫不迟疑对着脑袋开了一枪。
李由真把问题留给了吴大秀。
失去舌头的吴大秀,作为父亲和情人的吴大秀。
该怎么活下去呢?
吴大秀的选择是遗忘。
他让催眠师把自己再次催眠,忘掉自己是自己女人亲生父亲的事实,和爱人一起活下去。
在给催眠师的信里面,吴大秀说“不管我再怎么卑劣,我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 爱本身没有任何错,无论它是怎样的不合常理。
如果“三观不正”可以成为电影艺术的底料,那么它不该成为电影的罪状;如果“三观不正”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幌子,那么它本来就不该存在于电影里。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疯人院”,微信号:dianyingfengrenyuan)
前几天,开心麻花团队带着新作进攻院线了——这回不是改编自家话剧,而是由美国老片翻拍成《西虹市首富》,沈腾和一众台湾演员携手上演“富贵逼人”。
影片上映后,随着票房飙高的,还有民间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影片的三观是否正确。
笔者没看(也不打算看)《西虹市首富》,暂不评价此片的三观问题。
只是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关于“电影三观正确是否重要”的争论就已经展开了。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观点,笔者将结合这方面的典型电影《老男孩》来阐述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这里说的《老男孩》不是让筷子兄弟成名的微电影,而是2004年轰动亚洲的韩国电影。
和之前提到过的《金色梦乡》《小森林》等片一样,这部电影也改编自日本的同名漫画(原著又译作《铁汉强龙》),算是较早的广为人知的翻拍日本故事的韩国电影。
《老男孩》连同它的片名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主要也是因为它的“三观不正”,一方面是因为影片中各种突破伦理极限的桥段(活吞章鱼、近亲恋情)等,另一方面还因为当时还算是国民导演的冯小刚的一句“特变态,特脏,让我本能拒绝”的评价。
但这片的本质真的这么骇人吗?
不尽然。
其中影片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已经在其中一句不太起眼的台词中几乎点明了:“即使我禽兽不如,难道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其实原著的主题远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朴赞郁后来改编成这样,除了方便观众理解(看过原著的朋友自己脑补下那种立意怎么在电影里呈现),还为了将对“三观正确”的反思进行得更彻底。
哲学系出身、见识过韩国政治动荡、经历过时代更替的朴赞郁至少在去好莱坞拍《斯托克》之前,每一部作品都带着他自己对社会问题、主流思想辩证性的思考。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影片中,男主角吴大秀被人囚禁、陷害,长达15年之久,得以脱身后他走上了复仇之路。
可到了最后,他却发现自己才是复仇对象,而且理由充分,那么问题来了,他和囚禁他的人中,谁才是最可恨的人?
吴大秀被报复的原因,在于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爱着的亲姐弟,还将他们的恋情向外人透露了——也许有人说,乱伦本身就是无耻的,但是侵犯他人的隐私,给他人带来不可摆脱的困苦,难道就是正确的吗?
而在这个双向复仇中,无论哪一方,最终都失去了一种权利,就是好好活着。
三观是人定的,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主流三观。
哪怕是如今咱们所不齿的纲常礼教,在以前还被认为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不过,有一件事比维护观念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自己坚信的观念好好地活着。
正如影片中另一个台词所述:“无论是沙子还是石头,在水里都会下沉。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家都会殊途同归,就看在这一生中,你的思想观念能支撑你活得多久。
有了这个内核,《老男孩》才没沦为三池崇史式的猎奇cult片。
之后的任何暴力题材电影至少在这一点就无法超越《老男孩》,包括它的美国版——因为美国版的剧情只是完成了复仇,仅此而已。
除了故事内核,《老男孩》杰出的地方在于它的电影语言。
走廊打斗长镜头就不说了,这一段光是提起大家都有印象。
但笔者还要列举影片另外的四个技法:一是匹配剪辑的运用,原理很简单,就是以两个不同场景中相似的事物、声音或画面作为衔接点进行剪接,但朴赞郁的运用可不是乱接,每一个衔接点都有相关的情节作铺垫,以便让剪辑显得自然;二是分屏,将吴大秀在密室中挖通道的画面和表现十五年间时事的画面并在一起,除了说明时间的流逝,也通过世道的变化强调吴大秀和外面的世界逐渐疏离;三是站位的安排,吴大秀和仇人对峙的时候,两人在同一画面的不同景别,而且前后两次对峙时两个所处景别不同,也体现了二人此时主动和被动的处境的变换;最后是吴大秀接受最后一次洗脑,结束时通过录音机卡带倒带的画面,说明洗脑完成,而录音机本身也是影片的一个道具(而且刚好是幻想中复仇现场的一个道具),不会显得多余,还增加了叙事作用。
如此高超的手法,在其他三观更令人发指的电影里很难找到,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里也未必常见。
通过浅析《老男孩》,笔者认为三观是否正确并不是判断一部电影的关键,关键在于影片是如何表达三观的。
就像一个人阐述观点可以和主流方向有分歧,但至少得自圆其说,而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
《老男孩》之前,也有不少电影涉及暴力、乱伦、色情等方面的元素,但大多只是噱头,夺人眼球,对主题、对故事毫无作用。
不是说涉及非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不可以有娱乐性,但至少得有完整的主题表达,而很多打着“挑战常规、颠覆主流”旗号吸引观众的影视文艺作品往往在开始蜻蜓点水地提了几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自圆其说都做不到,远不如同样宣扬“特立独行”的商业广告。
如果要弥补表达上的不足,至少在其他方面得展现创作者的才华,比如《老男孩》,也比如最近的一部法国电影《复仇》,至少拍摄手法、导演技巧让观众叹为观止,但有些电影真的只剩“三观不正”的噱头了。
如果“三观不正”可以成为电影艺术的底料,那么它不该成为电影的罪状;如果“三观不正”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幌子,那么它本来就不该存在于电影里——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任何类型的电影,尤其最近在国内院线上映的所有电影。
導演朴贊郁野心勃勃創作復仇三部曲:《復仇》、《原罪犯》、《親切的金子》。
《原罪犯》把復仇主題的關鍵詞闡析得相當透徹:仇與愛、暴力與柔情、理性與催眠……我們本以為這些二元對立的觀念,在《原罪犯》裡一一推翻,並且重新闡析。
復仇的最高點:感情流動不禁想起,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張愛玲的《金鎖記》裡七巧與長安的故事。
仇,要禍及下一代,才能顯示復仇的威力:不單是以牙還牙,而且以愛寫仇,以永恒擊倒一時(不是你死了便算)。
《原罪犯》的最大力量在於,以懸疑為包裝,原來別具野心地直達人內心最深處的困境部分:父女在不知情之下亂倫,愛情的種子經已萌芽,如何了結?
李宇珍(劉智泰飾)的復仇計劃的厲害之處,在於以彼之道,還諸彼身。
這並不是武俠或黑社會電影一命賠一命的膚淺復仇,而是有真正的感情交流,李宇珍要吳大秀(崔岷植飾)真正感受不可能愛情所帶來的絕望。
於是再分不清仇與愛(為了愛而復仇,還是為了復仇而復仇?
),也再分不清暴力與柔情(施行暴力的時候,什麼是最大的原動力?
),再分不清我們是理性還是被催眠(李宇珍理性地以催眠作為復仇的手段、吳大秀最後記擇以催眠修改記憶──復仇不正是最理性的催眠嗎?
),故事即使相當簡單,一因一果的復仇脈落,卻豐富地盛載了復仇心理的多種元素。
復仇的天秤:誰是受害者?
不難發現,《原罪犯》之中有多重的復仇:李宇珍為姐姐而復仇;吳大秀因為自己無故被囚禁而失去美好家庭和自由而復仇,朴先生因為金錢等利益而進行的假復仇。
一連串的復仇行動中,各復仇者都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復仇?
復仇之後又如何呢?
《原罪犯》為眾角色打造了復仇的天秤。
吳大秀一直表現強勁的復仇力量,沒有理由的十五年囚禁與孤獨,卻在真相大白之時瞬間變得極度無力,原因在於他對女兒的愛,愛與仇在天秤上高上立見──吳大秀不惜剪掉自己的舌頭。
最後他的獄中手記變成懺悔錄。
李宇珍作為一個冷靜的復仇者,最大的動力卻是因為愛所衍生的憤怒、傷心和絕望,而復仇卻變成唯一的支撐:一旦成功,整個生命隨之崩潰;吳大秀的支撐之物由始至終亦是愛,但與李宇珍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愛他的生命亦會隨之崩潰──究竟誰是受害者?
到這裡《原罪犯》沒有再進一步探討「原」的問題,一個搬演仇愛力量的至高他者是誰?
相反,導演轉而聚焦於現實情愛的傾向。
這是新一代南韓電影的新暴力美學的奠基作品──暴力的溫柔。
不是盲目的煽情,也不是淨化人性,而是表現仇與愛的交叉作用及其重疊的灰色地帶──人性最複雜的地帶。
全電影最精彩在於最後的高潮部分:由吳大秀由激動轉到柔情、李宇珍由報仇成功的快感轉而至開啓了絕望的深洞、吳大秀掌握了李宇珍生命的遙控反過來開啓了與女兒亂倫的聲帶:復仇還是換來痛苦!
乃至李宇珍自殺,一切愛恨生離散場,餘下的卻只有無盡空洞:我們還有什麼呢?
最後導演語重心長用催眠解決不能改變的事實之苦:忘記是最大的療傷而不是復仇。
而只有忘記,受害者的連環鎖鏈才會鬆下來,化成一條柔綿江河。
因为知道是高分电影,所以看完电影后又看了很多评论,但还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我不能理解的是情节上实在太牵强了:1、催眠效果简直无所不能啊!
真要这样,那个催眠师不是想干什么都没问题?
还有老男人为什么不把催眠师杀掉,这是帮凶啊?
有人会说催眠师只是受到雇佣并不知情,但你要催眠一个人总要得到本人的授权允许的吧,这种职业道德都不讲的人最后却来帮他清除记忆,这很难解释的通。
2、几个混混就能把人囚禁十几年?
还不止一个人!
想想看,这是一件难度逆天的事情啊。
别的物理条件不说,那么多小弟,那么多客户,就没有一个意外透露这个秘密的?
小弟反水,客户良心发现,都有可能的吧。
还有你开门做生意,总要让别人知道有这个服务吧,那些受害者家属和警察就得不到这些信息?
3、在韩国拥有一栋或几栋大楼需要多少资产?
结合下中国的房价,这个数字很恐怖吧!
一个内心懦弱心怀怨恨的少年跑到美国,几年或十几年就有这种能量?
这可不是中一两次彩票就能积累的财富。
父母的资产也解释不通,家里有这么多钱姐弟俩直接跑国外去不就得了,父母应该会支持的吧,顶多女孩在父母面前咬死不说男的是谁好了。。。
4、箱子和跳楼男人怎么同时出现在楼顶的?
5、老男人和美道做爱时的录音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变态男有追踪器,但应该来不及提前跑到他们的旅馆里安装窃听器吧。
手机倒是有可能,但明显那个不是智能机啊。。。
6、网吧里杀他朋友那段,恰好网吧里就他们2人就算了,可用半面光盘就能杀人,太玩笑了吧!
光盘也许是可以刺破血管的,但需要高超的手法和很大的力量,不然很容易折断。
从画面上看,他是用以捅上身的,根本连衣服都弄不破。
其他这种情节上的疑问应该还有,我就不去细想了。
现在假设这些情节都是合理的,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人的行为:1、老男人脱困后知道了被囚禁地点,为什么不报警,匿名也可以报警的吧?
(这也同样涉及到前面的问题,那些混混被人知道了地点居然也不跑。。。
)他把人打了一顿,拔下六颗牙,这样就满足了?
白痴都知道打蛇不死反咬一口的吧。
2、在第一次看到仇人本人时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还要陪他玩这个游戏?
知道为什么原因而被囚禁有那么重要么,反正老婆被杀了自己被关了15年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知道原因又能怎样。
明知自己一无所有还陪人玩别人设计好的游戏,他是怎么想的,他有15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些利害关系吧。
唯一能掌握主动权的机会就这么丧失了。
3、人家给你那么多钱,为啥不搞把枪?
他打算用拳头去对付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对手?
为啥搞禁室的小混混们也没有枪?
有了枪很多事情都不会这么复杂吧。
4、美道义无反顾的投入一个刚认识的男人的复仇事业这也不合常理。
常人遇到这么诡异的事情:一个被关了15年的男人、神秘而强大的对手,哪怕对他有好感,正常的反应都会远远跑开吧,或者找警察?
5、变态男的复仇计划也很有问题。
他的计划其实并不需要自己的暴露,完全可以在父女乱伦后在将其他东西披露出来摧毁老男人。
但他为了享受这种猫捉老鼠的快感而暴露了出来,这其实很危险。
前面说了,对方要是手里有枪,或是匹夫一怒和他同归于尽,那什么都白搭了。
好吧,我们可以忽略情节的瑕疵和人物行为的不合理,因为这些都是为了要表现的内容服务的。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要表现什么呢?
我总认为,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给人一些什么东西。
要么简单愉快,哈哈一乐;要么温情脉脉,让人珍惜;要么别出心裁,激发大脑;要么展现罪恶,让人警醒;要么就是纯粹的视觉享受(或其他感官享受。。。
)这部电影有什么呢?
很抱歉我没有感到任何营养价值。
一个懦弱的不敢面对现实的变态男,一个是普普通通又不聪明又不够狠的中年老男人,俩人婆婆妈妈的表演了一出复仇戏,实在没能给我任何触动。
再说说对其他评论的一些看法。
有人说这部电影表现了真正的爱情,虽然是不伦之恋。
这个说法我很不敢苟同。
无意冒犯,那些说“这是真爱”的说法让我想起了宗教狂热者。
情形不是很相似么:“真爱”和神一样,是绝对正确和至高无上的,你即使不能理解也不可以怀疑,所有反对者都是错误的。
可惜,“真爱”这种东西太少,在绝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
有评论说,爱情是需要暗示的。
这个推理只是根据电影中的两个个例,很难站住脚,至少不能推而广之。
总之,这部大家评价都很高的电影,我实在不太认同。
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在这里将我的看法说出来,希望有人能够给我解惑。
笑,人人陪笑;哭,独自垂泪!
当你莫名其妙地被囚禁了十五年,从电视里看到妻子被杀自己被怀疑是凶手,你愤怒你绝望你要报仇,当最初的恐慌消失后,你的怒火在熊熊燃烧,当你用筷子挖墙壁十五年,还差1个月就可以从地洞中逃出,然后莫名地被释放出来。
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真相,你的仇恨必须被释放,你的创伤必须通过复仇来平复。
十五年的监禁生活让你通过电视知晓很多很多,让你的拳头越来越硬内心越来越狠身体越来越坚韧,从释放出来他就在不断的追寻真相,在寻找的过程中,大秀遇到了寿司店的女店员美道,他们一起寻找事情的真相。
通过监禁时吃的饺子的味道,他终于找到了监禁自己的那批人,经过血腥的严刑逼供,他在逐步逼近真的凶手。
当意想不到的是真凶并不惧怕他更不曾躲避,而是让他选择复仇还是在限期内找出真相。
他通过零星的线索逐步追溯到自己读书的高中,他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无意中撞到了学校里家境较为富裕的姐弟两个的乱伦举动,因为他的无意中传播的流言蜚语,导致了其中的姐姐跳湖自杀,但是他自己对此完全不知情。
十几年后当弟弟学成回国后,拥有巨大的财力和势力,才精心策划了这次复仇的行动。
当他以为已经得知真相后,仍然决定去复仇了结一切,但真相和高潮还不止于此。
当他逐步揭露自己发现的真相的同时,带有歉意和仇恨两种复杂的感情纠结时,李有珍告诉他更为恐怖的真相。
寿司店的美道就是他十多年前的女儿,他把大秀释放出来就是为了导演这样的悲剧。
当大秀翻开美道从小到大的相册时,精神和心理完全的崩溃,我的内心和感到嗖嗖的凉意。
他祈求哀怜威胁李有珍不要告诉美道真相,他自己的仇恨和生命已经都无关紧要了,甚至他自己剪掉了舌头,以表示对他们姐弟的悔恨。
当李有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的,觉得人生无可眷恋的时候,当手枪指着两个的人脑袋时,大秀默默地点头,他们或许都觉得已经生无可恋死了干净了。
有珍在回味当时姐姐自杀的那刻的同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个大秀永远无法解开的难题。
有珍和姐姐知道乱伦是错的,但是他们仍不后悔地坚持着,那么大秀该做何选择呢。
哥原本打算看部稍带暴力复仇的片子放松下,没想到看到结局却是如此沉重压抑冰冷,完全让人透不过起来,韩国人的口味实在是太重太重了。
最后导演还是留了些温情的希望,通过催眠的方式将大秀的人格分成两部分,知道秘密的恶魔和保持爱情的大秀,最后美道和大秀的相拥看日落的美好,虽然多多少少温暖了下冰冷的内心,但仍然让观众充满了困惑和无法解脱的感觉。
难道就这样了吗?
好的电影总是留给人很多回味,这部电影无疑在某种角度来看,是属于优秀的电影,只是看完后会很压抑很沉默,题材和情节口味太重了,甚至无法去评论它的好与坏。
还以为是部青春片,在飞机上看得头晕脑胀……谁推荐的去死吧!!
编、导、演 俱佳!ps :2022再看已经不能接受了!直接扣掉两星。太过扭曲博眼球
人类的救赎似乎是影像的一个终极命题。父女和姐弟,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爱可毁灭,亦可宽容。跟《处女泉》一样,人总难以逃脱原罪。
岁月与回忆的痛苦纠缠。朴赞郁用极其个性化的电影语言,祭奠一个朴素而华丽的家庭悲剧。怨愤像一句谶言,腐蚀这冷漠的世界。爱在贫瘠的土壤下生根发芽,恨在单薄的胸腔里长久喧哗。死亡或遗忘都不是怯懦,复仇者在现实与幻想的鸿沟面前纵身一跃。他的选择不会被世俗接受,却早已被人性允诺。
好恶心,本来是想看台湾那个老男孩的,结果下错了。分数还那么高?
上次看是高中,当时没什么感觉,就知道一个男人被另外一个男人关了15年。。。。。第二次看,可能是成年了,感受到了一种人间最残酷的索多玛,帕索利尼那种地狱是120天的暴政,是国家机器,是历史更迭中常出现的悲剧。而这是一个人的一生,不,是与他连带的所有人普通的人生,在普通的社会背景下,因为一件普通的小事,太小的小破事,酿造的人间惨剧。哎,人言可畏!朴赞郁这次的叙事是由浅入深,不是《复仇在我》的故事发展完全和主人公的预设完全背离所酿造的惨案,观影感受犹如剥洋葱,一层一层,拨开它的心,最后心酸,最后流泪,尤其越到洋葱的心,所产生的感觉越刺激,越深刻。
这片超出了我心理能承受的范围。。。太变态了,不光日本电影变态,韩国也有这样的啊。。。。
这样的复仇只能用奢华二字形容,朴赞郁的视听语言诡异而绚烂,只是全片如果能在李有真自杀时戛然而止那就更好不过,这样晦涩的希望不是我所乐意看到的。
a ....tag LD again.看了一半. 导演叙事的方法很赞.2009年来到2025年,时隔16年还是没看完,全是技巧,内涵恶心🤮。
这种复仇的原因让人恶心.,变态片!!
总体感觉过誉了,内核还是俄狄甫斯似的,至于其中的cult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原声确实很赞
我擦,这片是给神经病准备的啊,这片就是给神经病准备的啊!!!
乱到这地步……不过很佩服自己看出了最大的伏笔~【20120630重看:冲击力无以伦比
动机太无聊,动作戏像过家家。因为出名的巷战来看的,发现那段是唯一的亮点。
把变态当趣味,故弄玄虚,结局让我生理不适,我果然是一名道德卫士,呵呵
没见过这么做作的电影,顶礼膜拜一个
风格万岁!变态万岁!#整体上看是有佳段无佳篇,因为议题重心漂移和铺垫短促而节奏踉跄,可是在朴赞郁手下电影呈现的基本对象已经毫不关键了,主角是讲故事时炫目的怪癖,和抽搐式的激情。
我喜欢那只坐在地铁中的悲伤的后现代的蚂蚁。
王家卫式情怀加暴力美学。屌丝撞破高富帅乱伦情被高富帅设局死死报复与亲生女儿相爱高富帅自尽后求催眠师催眠忘记继续与女儿乱伦致死。完。
朴赞郁代表作,享誉全球的韩国经典名作,我真的多次拼命逼自己用心看进去,结果都是如坐针毡,难以想象全世界的影迷、评论家都迷恋此片,过誉经典佳片清单里必有此片,中二的视听语言、东拉西扯的台词、无厘头的配音式桥段拼接、弱智化的低龄夸张表演、病的不轻的巨型🐜桥段、流水账一样的囚禁开场、跟姐闹着玩一样的愚蠢猜谜破案游戏、过家家的锤子🔨群斗动作戏、跟严肃题材不搭的编排感过强的喜剧设计,故事节奏像40岁男人撒尿一样,半天尿不出来,尿出来了也只是尿滴沥,偶尔伴随着尿血和灼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