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第四面墙:导演张一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的是话剧,所以电影里面很多打破第四堵墙的手段,观众与角色直接交流,形成了强代入的艺术效果。
小慧直接正视镜头与观众对话2.故事重点:这是一部非戏剧体故事,通过平淡的生活日常,深入挖掘平静的生活流之下隐藏着的生活危机和心理危机,聚焦小慧和建斌两个人之间的心理精神,人文关怀很浓烈。
最后两人在地铁里对望的圆满大结局能体现出张一白相信爱情的理想主义的色彩。
地铁中两人在人流穿梭中对望,营造了一种永恒的时间感
在这个镜头中,为了突出小慧,于是所以的群众演员都是黑色衣服且背对镜头,强烈地把穿白衣服正视镜头的小慧对比出来了
建斌成为视觉中心的手段:打光,面对镜头3.道具设计:本片的地铁、红色打火机、水笼头这三个道具设计地很巧妙。
地铁是人物内心的外化道具,而且也是众多人物产生交流和接触的地点,一个地铁连接中本片中所有的故事。
同时现代社会,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人们每天为了五斗米忙碌地无法顾及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只有在地铁之中。
地铁,人物游荡的空间,只有旅程,每个人在追寻着来处和去处,正是人生的象征红色打火机是王虎的象征道具。
王虎这个人,无论是从形象还是语言动作,都没有太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所以导演用了一个红色打火机,一旦画面出现红色打火机,观众就能立马关联到王虎。
王虎拿着红色打火机水笼头暗寓着男女主的感情,一开始是没水了,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情感危机,最后两个人确证了心意,感情危机解除,水龙头终于恢复正常。
4.眼睛受伤的女孩子:失业的建斌无处可去,如何宣泄建斌的烦恼呢?
导演选取了医院这个地点,因为医院里住的都是病人,而建斌属于是精神上出了问题的病人,医院呼应了建斌的心理状态,所以医院的选取有讲究。
另外设置女病人是眼睛有问题,能够增加情节的有趣性,一个失意的男青年,一个看不见东西的女病人,人物关系很有张力有意思,如果换成女病人骨折或者男病人眼睛受伤,人物关系的有趣性就大打折扣了。
5.本片主题:生活的无聊是如何磋磨人的,其实就是后现代社会下,人的精神是如何异化的。
表面上看本片是讲两个人的爱情,实际上是讲秩序化的生活对人精神的摧残了,以及爱情能否在现代生活下经受住摧残和考验。
同时小慧没有选择王虎,出了本片给出的小慧爱建斌的答案,其实我想应该还有一点。
造成感情和生活平淡化的是现代文明的工具理性,而换人谈恋爱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当小慧选择了王虎之后,褪去初期的激情之后,两人的关系还是会变成现在的小慧和建斌的范本。
6开篇耿乐在地铁中与众人逆流的镜头完全展现出了耿乐的神采飞扬的气势,是“上镜头性”的典型案例。
演员在电影中能够展现出角色的风采7.范伟要和一个约定穿红裙子的女士相亲,相亲地点却发生了爆炸,女士受伤送往医院,如何表现受伤的是这个女人而不是其他人呢?只拍担架上露出来的一角的红裙子即可,这是含蓄的电影视觉的表现手法。
红裙子表明了担架上的人物身份8.拉片反对过度解读,反对解读每一个画面的隐喻,因为这种解读是文学式的,却独独不是电影式的。
"你能告诉我,你怕什么吗?
","我最害怕的是我不会哭了。
"我就是个不会哭的人,但偶尔在心里,我幻想、我知道,我哭得很厉害。
本来写了很多,却觉得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故又删去。
爱不也是这样吗,为爱添砖加瓦、添柴加薪,筑起高墙,只顾在墙内烧得火热,却又退却,归于平息,残留余温。
七年之痒,两叠钞票,新欢旧爱,淋得到的雨,晒得到的光,触不到的恋人,说不出的话。
在压抑中动摇,在动摇中怀疑,在怀疑中溺水,在溺水中死亡,在死亡中燃烧,在燃烧中得知,爱的存在。
我喜欢刘奋斗这个故事,喜欢张一白mtv式的拍摄,喜欢耿乐残留着痘痕的脸,不喜欢这个雷电与风雨交加的夜,不喜欢张扬把手放在徐静蕾的肩和头上,不喜欢那些基于博弈的挑逗情话。
张亚东这首曲子真好啊,堪称本片的灵魂,二胡的部分与北京这座城相得益彰。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用到这首曲,却总归不及本片里原生的适配。
很久没有坐过地铁了,我想念MTR。
如果武汉地铁不那么臭,搭一班也未尝不可。
我爱默默观察人们的面孔,使我惊奇,亦使我难过。
夜有些深了,地铁站里不再象白天一样喧闹,只有几个同我一样落寞的人如灵魂一样在这偌大的地下宫殿里游荡。
我孤单的站在站台的边沿,迷茫的双眼出神地望着地铁开去的方向,看着它渐渐的消失在前方无尽的黑暗中,直到最后了无踪迹。
我就这样站在这里,等待着地铁的到来,等待着属于我的那辆地铁的到来。
所以,我等了一辆又一辆,固执的认为它一定会来,带我冲出这黑暗,开往灿烂的春天。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开往春天的地铁》。
但是,我却没有把它看完,这也是我唯一一部没有看完的电影。
其实,并不是因为它不好看,而是在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害怕了,害怕这一切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害怕故事的最后相爱的人真的放开牵在一起的手。
所以,我关掉了电脑,对自己说,无论电影的结局如何,我们都一定会走下去,我们的那趟地铁一定会开往春天。
我轻轻地拉起你的手,深深的吻在你的手背,吻着你美丽的脸旁,对你说着我爱你;你望着我,开心的笑着,那时的我们爱的是那样的深。
当胶片落满灰尘的时候,我们却走进了电影中的地铁站,尘封的电影仿佛又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的电影院上映。
依然是曾经深爱着的一对恋人,依然是让人痛苦的现实,依然是日渐消磨的激情,依然在等待电影未上映的后半段。
其实,电影就如人生,同样有爱,同样有恨,同样有忠诚,同样有欺骗,但不同的是每个人都会演绎着只属于自己的后半段。
我们是处于电影高潮中的主角,经历了爱恨情仇之后,会演绎着怎么的属于我们的结局呢?
在途中,我犯下了错,把你丢在了车下。
我发疯一样的在未知名的中途站跳下车,一直等着有你的那辆车的到来。
我会来到你的身边,我们依然会依偎在一起,依然会十指相扣紧紧拉着彼此的手,不再分开,一起开往春天。
“我要将你找到,不怕用任何代价,只是怕自己承担不了牵挂;我要将你找到,不怕用任何代价,因为想和你一路同行到天涯;我要将你找到,等着我,好吗?
”此刻,我一个人,依然固执的等待着那辆能够带着我开往春天的地铁。
一辆车又停在了我的跟前,我没有动,一动不动的看着,我想我在等待的你的那辆车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它一定是一辆很美很美的车,车身是淡淡的绿色,车厢中开满了鲜花,你会穿着一袭白色的连衣裙,头带鲜花扎起的花冠,在花丛中向我招手,美的象个仙子。
一个女人走过来对我说:“快上去吧,这是最后一辆车了。
”我微笑的看着她:“不了,谢谢,我在等一辆开往春天的地铁!
”
电影本身没什么只是强烈的感觉到了这一点有的时候心里想的很好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来原因很简单被对方的态度影响了情绪其实说不定对方也是一样有人总怕丢了面子失了尊严其实就两个人的事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关系至少有机会换来幸福在一起还不到一年有时吵架有时闹别扭可是最可怕的还是互相赌气如果大家都憋着不肯松这一口后果就不知道会怎样了有人觉得谈恋爱像在打仗其实我觉得到那份上也就没意思了两个人的事就算赢了又如何鱼翅和燕窝虽然珍贵但是吃久了也会腻如果这时候遇到一个大白菜就是忍住不吃一口忍住了就过去了这段话相当有意思范伟那对很有意思看着无足轻重不过如果删去故事也就变单调了就像那部我爱你一样看着索然无味
大概是初中时候看的 今天又翻出来看 演员,嚼蜡。
竟然有范伟!
那个时候他还没像这样有名气不管是几年之痒 总之是撑不下去了当互相开始敷衍的时候 死期已经不远了 在故事还算美好的时候结束 这不挺好的嘛免得留下些恶心的镜头 怀念的时候总是倒了胃口不过是爱了 恨了 分了 合了 变了 再来几个回合一时冲动的想法,其实蛰伏已久。
插曲中那段二胡还真拉得让人恨不得义无反顾头也不回干干脆脆地离开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见到你
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虽没实体受伤那么严重,但一丁点的感触,也足以让人流涟半天。
影片一开始就狂风萧萧,男女主角一二三相拥而跳,刹似殉情的场景。
紧接着乐曲响起,地铁呼啸直冲。
一小段被剪断而酷似遗言的独白过后,即浮起了血红色的片名。
这丁丁点点拼凑起来的错觉,足以让人带着忧伤且压抑的心情来审阅该片了。
片名过后,本以为导演会以顺畅的倒叙形式来讲述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悲剧,观摩了一阵才发现,男女主角之间的生活片段中添加了不少独白和臆想,还有王要、天爱等人的爱情故事穿插其中,看起来虽有点挤乱,却又不至于理不清楚。
这就是导演艺术性的表现,既要乱而让人有所思,又要让人思得明白。
如果说这是整体的剪辑技巧,那么在单独细节方面,也不乏可圈可点的难忘片段。
例如建斌臆想中的餐桌布一甩,杯烛在空中旋转;丽川蒙着眼坐在轮椅上,赤脚淋雨时的欢愉;建斌地铁口火烧老虎报纸的创意;还有在雨中推销员小姐问王要多大了,他说两个17,也是博得一笑的幽默片段。
赏识完导演扎实的基本功后,再来看看剧本,看看导演要讲述怎样的故事。
首先,有着厨子王要的两段恋情:一段因为丽川被意外烧伤,王要怕抗起所有责任而夭折的恋情;一段与推销小姐最终修成正果,散发喜糖的婚姻。
其次,追求技巧颇具新意的哑巴男孩大明,由于自身的残障而临阵脱逃,致使他与天爱有缘无分。
还有,男主角建斌与丽川,女主角小慧与老虎各自不至于越轨的情份。
当然,建斌与小慧这对一起生活了七年的小夫妻,他们之间的微妙情素才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电影中,建斌已经三个月没有工作了,整天在地铁中往返,用来打发时间,也用来欺瞒妻子。
拮据的他,在房东来敲门时,只能躲而不见。
缺乏新意的生活,使他厨房中水龙头滴嗒作响也无心顾暇,几近麻木。
在小慧回家时,欲享鱼水之欢的建斌只得借酒化尬,怎料弄巧成拙。
而小慧明知被建斌误会,每次要释疑,却都不巧的被打断,最后听天由命,由只蟑螂来决断,怎知命不由天,蟑螂被建斌给打死了……七年过去了,在彼此的心中,是否还像当初的鲍鱼、鱼翅?
“七年了……还有爱情吗?
”看完本片,我们应该能够正确的理解为:是的,还有爱情!
爱情不仅包括了新鲜与激情,也包括了平淡与失落。
爱情中有春天,也同样有冬天。
在这个冬天,有着别人形形色色的爱情从身边似雪花般飘过;有着建斌由于爱情而撒出善意的谎;同样,也因小慧心中还爱着建斌,而不至于出轨。
在这个爱情冬天的最后一夜,他们一起乘搭了开往春天的地铁。
2010.10.27
以前写的……Part 1 [建斌] 我和小慧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已经七年了。
我还记得刚下地铁时,我握着小慧的手说,我一定要让她幸福。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流走,一转眼七年。
我开始觉得我和小慧之间有了隔阂。
三个月前我失业了,我不敢跟小慧说。
我努力让自己像往常一样,每天陪着小慧坐着地铁上班,看着她往相反的方向走去后,我到公共厕所换下西装,把它放到水池底下,再坐着地铁来来去去,等待小慧下班。
前几天房东催房租了。
我一咬牙把银行里仅剩不多的钱全取了出来,带小慧到她一直很想去的西餐厅吃饭。
在小慧去洗手间的时候,我替她接了个电话。
电话是一个叫“老虎”的男人打来的,他跟小慧告白。
我惊慌失措但又无能为力的挂了电话。
小慧坐到我对面,我一直对她笑着,强迫自己脸部肌肉笑着。
小慧很诧异地看着我,我对小慧说我很开心。
她也笑了,可是她却看不起到我心底的痛。
回到家,我淡淡地跟小慧说接电话的事。
我背着小慧,没看她的脸,但我感觉到她心底的波动。
某天下午小慧下班后躺在我旁边,我装睡。
小慧问我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跟她出去的时间。
我清楚地记得是1992年7月,但嘴却不由自主地吐出“4月”。
她失望了,一句话也没有说。
那天,小慧很早下班做了一桌我喜欢吃的菜。
我的预感告诉我她要摊牌了。
我一直吃,不让自己停下来,也不敢看小慧的眼睛,我用尽所有办法打断了她要跟我说分手的可能。
我们吵架了。
我骗小慧说要去法国公干。
其实工作都没着落,能去哪呢?
小慧跟着我这样一个又失败又失业的男人能幸福么?
我决定放手。
那天晚上我们找到了最初的感觉。
第二天大早,我没吵醒熟睡的小慧,一个人拎着箱子离开了属于我和小慧有着七年记忆的房间。
外面下着雨,我在楼底看着房间突然亮起的灯,静静的看着…… 最终,我跟小慧又在刚来北京时的那个地铁站相遇…… Part 2 [小慧] 我跟建斌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已经七年了。
七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长的吧?
就像我和建斌的七年,所有的激情都在平淡的生活里磨灭了,有的,只是习惯吧?
可是习惯也会改。
就像原来我习惯握着建斌的手睡觉。
慢慢的,建斌不让我握,我也就习惯不握了。
我本以为和建斌会这样一直下去,平平淡淡的。
直到老虎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一开始我就知道老虎喜欢我,虽然我跟他说过我有男朋友,可是老虎还是执意追求。
女人总是有一些虚荣,我也在这样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一些乐趣。
后来,建斌接到了老虎的电话,建斌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
那天我问他,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出来的时间,建斌说错了。
我心里很难过,我想,是不是他也开始不在乎这七年的感情了?
再后来见到老虎,老虎说他要走了,要干自己喜欢的事。
突然间我也清楚的明白自己爱的只有建斌,只想和他在一起。
我提前回家,做了一桌建斌喜欢吃的菜。
我跟自己说,要鼓起勇气跟他说我爱他,只爱他一个人。
可是建斌只是不停地吃着饭,一句话也不说,然后抬头看着我,那种眼神,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吵架了。
我一个人坐在地铁里,忽然听到认识我和建斌的王要要结婚了。
王要问说建斌去哪了。
我扯了个笑容说上班去了。
王要舒了口气,说这几个月建斌每天在地铁里来来回回的,现在终于又有工作了。
我愣了。
那天,我也在地铁里呆了一天,来来回回的。
我想感受建斌这段时间过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
回到家,我和建斌找到了以前的感觉。
第二天,建斌很早起床,虽然我知道他没有去法国,虽然我也醒了。
等他关上门,我开了灯,站在窗旁望着他,就那样看着…… 我来到了和建斌刚到北京时的地铁口,我仿佛看见了那时候一脸稚气的建斌跟我说要给我幸福。
突然,我看到了建斌…… Part 3 [大明] 我叫大明。
我是一名摄影师。
第一次遇见天爱是在地铁里。
她是那样的安静。
我喜欢上了她。
天爱开了一家照相馆。
每次拍完照,我都把胶卷拿过去给她洗,然后听她暖暖的说句“再见”。
我也习惯每天蹬着溜冰鞋,从照相馆门口滑过,看着安静的天爱安静地擦洗橱窗。
我决定跟天爱告白。
我约天爱在地铁站见面,并把时间这些东西写在胶卷上。
这样洗胶卷时天爱就能够看到了。
天爱来了,穿得很漂亮,还有些害羞。
但是我没有下去见她。
那天,我在地铁里坐了一整天。
后来,天爱在地铁站拦住我,涨红了脸跟我说我失约之类的话,然后大方的下了地铁。
虽然她真的生气,但是她眼里还有一些隐约的伤痛。
就在地铁门关上要开走的那一刹那,我在地铁门对着天爱比了手语。
我告诉天爱,我是个哑巴。
天爱哭了…… Part 4 [番外] 这篇影评写得很辛苦。
因为第一次写的时候因为系统问题没了。
我更觉得这第二次写得没有感觉了。
过了四年再看《开往春天的地铁》,感触好深好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因为周围发生的很多事。
耿乐和徐静蕾的表演很到位。
还有些我文章里没写的配角:天爱,丽川,王要…… 其实影片里最痛的就是天爱和大明的那段感情^ 我喜欢这部电影,还有配乐。
我不得不说,张亚东确实是内地第一的音乐人。
还有片尾曲《开往春天的地铁》,记得女人很喜欢很喜欢,我也很喜欢。
恩,总之还是一部有感觉的电影,让我写得那么辛苦。
几年前吧,第一次看《开往春天的地铁》,估计那会我还是一对爱情和生活全然没有概念的傻妞,所以更谈不上理解电影所要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就当作一沉闷的爱情悲剧看看。
唯一记得的,是小惠大喊:建斌!
我要和你一起死!
然后两个人抱在一起跳下悬崖。
那时候,我说一定要跟相爱的人去蹦极,体味一下生死相依的感觉。
几年后,再次翻出这部电影来看,这里的尴尬、无助、痛苦和快乐,是感同身受了,想不到,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阶段真的可以品出越来越浓的醇香,那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将我们扔进去的若干年。
建斌在门外一根一根地吸烟,然后对自己说:我爱里面那女的,我想让她幸福,我失败了,可我爱的人找到了她想要的……临走前,建斌修好了家里坏了好久的水龙头,然后提着行李箱,轻轻关上房门,站在楼下,他看见窗里的灯亮了,他知道,小惠没睡。
他以为,小惠找到了她的幸福,他以为错了,七年了,小惠爱的仍然是他。
在我眼里,这是个有些木讷甚至懦弱的男人,面对事业的失败、生活的压力和感情的背叛,将所有的一切消化在一列列疾驰的地铁中,他想要的是让她快乐。
很多事发展下去就是这样的,我爱你你爱我,每天说几遍,过了好多年,却不知道爱是什么了,在一起那么多年也不是没有默契,也不是不再信任,实在是生活太无趣了,都被淹没了,就开始动摇,开始怀疑了,我爱你吗你爱我吗。
肯定句便成了疑问句,没有热情如火,没有耳摩私语,只有并排坐在沙发上不停的按着遥控器换台,各自揣测对方的心思。
我们都变了,没有当初要闯荡江湖的雄心壮志,没有对未来信誓旦旦的笃定,没有了那单纯的眼神和对爱情的坚定,忧郁和游离取代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当明天的房租和面包没有着落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我们还会不会悠闲的泡在浴缸里,满脸甜蜜和幸福的说:我们怎么一直都这么好啊!
这已经在千千万万的人身上应验了,或许这就是我们被时间和生活湮没了。
可是,我们说好的,对感情永远都要诚实,我们没做错什么,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肯对对方说呢?
说我现在糟糕的状况,说我其实很害怕你离开,说一切都是误会我最爱的仍然是你,我现在想要的只是让你紧紧抱着我,为什么我们不敢?
闭嘴不要紧,关上了心对感情才是致命的。
耿乐这段戏演得真好啊,把嘴塞得鼓鼓的,咔嚓咔嚓地使劲嚼着菜叶子,虽然面对面坐着,却能让人感觉心逃避的远远的了,这大概就是貌合神离吧。
小惠几次努力,欲言又止,他们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又不知道怎样去改变现在的样子,各自在自己的心里给这段七年的感情判了死刑,有多么悲凉可想而知。
男人在面对这样的境遇却还是不肯尝试做任何努力,再多的爱也不会支撑到底。
就像有段话说的,我们之间距离一百步,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我愿意迈出剩下的九十九步去拥抱你。
可是你转身离开了。
“能告诉我你怕的是什么么?
”“我最害怕的是我不会哭了。
”我哭了,说明我还在乎,我还爱你,你懂吗?
还好,还好,无论怎么变,最初那颗纯净的心没有变,最终都会明白,那不过就是漫长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考验。
最后相遇的那列地铁,应该会载他们从冬天走向春天了。
爱情会回来,或者说爱情从未离开过,那我们还怕什么呢?
其实,我爱你,不是想要你给我快乐,而是想要你给我你的快乐。
02年上映的时候,真的是在电影院里面看的,刚好一段3年的感情落下帷幕,似乎电影就成了感情最好的写照。
其实无论故事再怎么讲,最记得,应该还是那些地铁前进的镜头吧。
在这座没有地铁的城市,我只是看着银幕上那些飞驰而过的站台,幻想有多少故事在那里发生。
许多年之后,这座城市大修地铁弄得尘土漫天,我又来了场不合时宜的分手。
只是这次,真的察觉到自己的衰老,无法再徒步一座城市来消散自己内心的悲伤。
只是怔怔的,就和上流了泪的眼睛,从此冷漠如常。
其实何需7年,2个亲密的人,天天朝夕相对,只要年把,就会把对方的存在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内心的依赖,但是却正是这样的距离,却无法对对方说出任何自己内心想对对方说的话。
明明是一起生活,但是却独独不对对方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和任何陌生人说起彼此的种种,但却无法对对方坦白,因为害怕失望。
我们都害怕,真的说出来了,会让对方失望,会让自己失望,会因为自己其实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而失望,会因为对方没有达到你的想法而失望。
我们如此害怕失望,所以宁可咬碎牙关,也无法对对方说出“我爱你”3个字,就好像随时要脱口而出,但是却腐烂在了喉咙那里,再咳嗽,再挣扎,最后只是逃避。
逃避对我们自身的失望,对爱情的失望。
所以其实爱情的坚强者是不存在的,因为爱,所以我们才害怕。
本片耿乐确实贡献了他最好的演出,来来回回,这个爱情的软弱者。
高圆圆则贡献了那段忧伤的少年爱情故事作为一抹亮色。
愿你们都不成为爱情的软弱者,有些话,比起腐烂,还是应该说出口来的好,不是吗?
GOOD LUCK.
十五除以三等于五,看完张一白新片《开往春天的地铁》,心里发狠地算着一笔账:这部用3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来的品质上佳的片子,如果将其投资数额乘以5倍的话,差不多就是前些日子一部票房惨淡的国产动作"大片"的耗资数目--1500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拍一部所谓大片"烧"的钱,足够四五个像张一白这样的小心翼翼对待投资的"小"导演拍出四五部像《开往春天的地铁》那样的真心实意面对市场的"小"电影。
7 / 91 《开往春天的地铁》"小",是相对它的先天来说,除了投资少,还因为它的导演张一白,是拍MTV、广告、电视剧的"出身",在电影的行道里,算个小导演;它的场景,相对地封闭在地铁、病房、居室等窄小的空间里;它讲述的故事,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然而,在陆陆续续的几次小范围放映后,该片却收获了观影者们许多由衷的夸赞。
记者看到此片的时间迟了些,看过之后,观影情绪在心中狼奔豕突正待发泄,已然看见有媒体记者对该片的评价:"《开往春天的地铁》具有中国电影少有的细腻感。
这其中包括小压抑、小自卑、小逃避、小嫉妒、小移情别恋与小情感煎熬。
它向人们展示了平凡生活之中的种种小的、但最终累积却能造成很大心理冲突的微妙矛盾。
"这个评价如此贴切,分毫不差地描写了《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有关人物情感的"姿色"。
这的确是一部颇有姿色的电影,除了人物情感的姿色外,人物内心活动的姿色、环境的姿色、音乐的姿色、结构的姿色……斑斓交织。
先说人物和内心活动,徐静蕾与耿乐,都是在一些时候能流泻出性感的那种"有质感"的演员,电影中他们的奔放、压抑或欲语还休,每一时刻的性情表露,带出的均是一种尖锐的有刺痛感的美,而环境的姿色,仰仗的是摄影的良好把握,但焕发其神采的,又是人物内心的波澜。
音乐,张亚东的音乐,在整个充满情绪的片子中,对角色和观众都是一种释放和抚慰。
片尾曲是羽·泉唱的,非常好听,但刺激影片情感更加饱满的还是片中常常出现的张亚东那几声旋律简单的配乐。
最后是结构,三对恋人的几段情感涡流,被很好地控制在了"徐静蕾"与"耿乐"的爱情主线里,自然得像我们心灵中的别处或眼角余光之所见,不突兀、不别扭,却可以让人参照着想一想电影中"徐静蕾"与"耿乐"那随着时日渐渐怯懦的爱情,是不是也正发生在你的身上?
《开往春天的地铁》虽然是部小电影,但它提供观影者一个情感能够真实游荡的地方:我们依靠多年的爱情,实际是个脆弱的孩子,如意的日子他浪漫迷人,失意的时刻他怯懦茫然,我们总是需要一起克服怯懦……反正,看花大钱拍的"大片",我可没想那么多。
除了对你的爱,我一无所有,七年之痒到不了白头。徐静蕾真是个差劲的演员。
开往春天的电影。说到底就是一个懦弱的男人,承诺他爱的女人。我会让你幸福的。而在7年过去了,失业失败了,就没有了勇气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有人对自己喜欢的女人献一点殷勤就受不了了。而跑到一个看不见自己样子的需要照顾的柔弱女子身边去送爱心,以此来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价值的,被需要感觉。而
开拓MV电影的鼻祖,又是这个张一白,水平确实有限,还爱装模作样。
就是两个长不大的孩子,不该面对人生的失败!耿乐真是适合这样的角色! 可惜小惠不是周迅,要不然是舒淇也好啊!徐大妈我真是不爱丫!
很直接,很形式化,但我喜欢。在爱情里两个人或许都是这样,总是埋藏自己等待对方的主动,爱不肯说,怕不敢说,痛不想说,好像是为了对方好,怕对方担心,怕对方伤心,其实只是自己胆小而已。于是造成一个又一个误会,最终毁掉一份爱。
哎呀呀,可能实在是时间的问题,现在看来已经感觉演技真的是有点太哪个啥子,倒是十年前却用这种手法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里面的情绪和表达方式都还挺好的。高圆圆那对还是最感动的~
老徐还是那德行。不过这个片子还可以。20100511
实话……没看懂。
觉得张一白是个很懂感情的导演,除了那些小细节都把握得相当好,更擅长描述长时间感情的变化
好久以前看的片 突然很想再看一遍 记得原声很好 听了很久 其实这部片偶记得当时复看了七遍 竟然到现在还是忘了它讲什么了
我承认我喜欢地铁,我承认这片子我看得很痛苦,中间强忍着没把播放软件给关了...
徐静蕾还可以再做作一点么...
幸福哪有那么容易,可是幸福又好像就是那么容易~~
那一跳就跳进了不归路。最初“北们”迷茫的萌芽。挺理想挺现实的矛盾着。挺早的艺术处理方法。挺累心的片子。
那些无奇的对白,为什么总能让人思绪纷飞。
★★★☆ 我等了一生一世。关于爱情的破灭。
如果说怪异的视听还能解释为风格,内容的空洞和浮表就是致命的。七年的感情能积累到一个什么厚度,看不到那个更丰富的层次,几乎变成了卖弄星座学问,骗取人的一滴眼泪。
和初恋男友一起看过的(唯一的?)电影。张一白是不行啊。
耿樂大口吃飯的鏡頭揮之不去
宜家的家具,丽江风格的小户型,咖啡店,领养小熊,去农村垦荒,背包客,zippo,地下铁。各种文艺我都信,可是我就是不信有人能这样除了爱啥都不想,除了爱啥都不做的活着。傻逼小清新的典型。再骂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