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国产片近来的估值已经很高了,经常有个人出来宣称:砸下几亿块,要得奥斯卡。
呸,也不撒泡尿照照,拍的是啥玩意!
不过,一些和奥斯卡没关系的片,倒能给人惊喜,比如本片。
春节跟电视上看了个头,来客人就没看成,后来用BT下了俩礼拜……值!
人们用“冯氏幽默”单指冯小刚的片子,对冯巩有些不公,他也幽默,可不是冯小刚教的。
每年春晚,除了赵本山之外的第二笑点,该算是他和郭达蔡明轮动。
不过本片的重点并不是逗乐。
结尾小孩对着照片叫“爸爸”的时候,俺竟还差点抹了两滴泪。
对过去的几段插叙,处理得很不错。
过去的画面是茶色的,现在是彩色的;过去他骑自行车,现在他骑三轮;过去他是色盲,现在还是色盲;过去和现在都不少桃花运,只不过,过去他遇上了一个“坏”女人,现在他遇到了一个好女人。
刘孜本片确实惊艳,记得原来电视剧里她没这么漂亮,也许是因为片中的女子太善解人意了,美到了骨子里。
现实中有这样的goddess吗?
I can’t say.电影里总是有的。
但她是悲惨的,一个宫外孕手术要花5000,my god! 这还是CPI上来之前的价罢。
徐帆大妈两年前还算少兴点,演了个花痴的大绿叶,还算很到位:“噢,说了半天,你是想吃白饭啊!
你这个骗子,你这个流氓!
你害得我把衣服都脱了,连头发你都看见了!
你赔我的钱,你赔我的人,你赔我的精神损失费!
你赔,你赔呀,你赔呀!
”呵呵很逗。
有过几个同学批评过我崇洋媚外,真不是这么回事。
不论哪国的,不论类型,只要好我都看,我都喜欢。
前提是得“好”啊,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完)————————————————“刘大哥,说真的,你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换一辆面的。
”“还有呢?
”“其实我一直想……我还没想好呢。
”“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想找个靠得住的男人。
想法越简单,有时候就越难。
”“是呀,有时候挺难的事吧,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儿。
”(基本听写完成,本片对白都是某方言。
天津话?
不敢确定。
基本能听懂,当然也依赖了一点字幕。
)
刘好身边的女人们,都是各个气质、个个漂亮。
女一号是刘孜饰演的陈红吧,话说这位美女确实是美女,但是面相和眼神要我把她和卖菜女贫家女善良女联系起来不容易,因为她的气质里透着一种心机感,最后和刘好成为一对有些违和感。
徐帆饰演的杨倩才应该是刘好的菜啊,虽然精明世故、但人家有头脑有手艺、家里井井有条,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女人,而且很有女人味儿,年龄和刘好差不多,这才是绝配啊,老实男人就得配一个泼辣女人啊。
张樹饰演的贺文兰,红颜祸水,薄情厂花,气质很勾人,一张脸就足以让屌丝神魂颠倒,哪怕是残花败柳一样能让刘好迎娶过门,这个得承认,条件一般的男人,对于大美女的投怀送抱是基本上失去理智的,这就说明了女人颜值的重要性。
周知饰演李兰兰,该演员一直走性感路线,漂亮但不是很舒服,有点模特网红的感觉。
在片子中扮演歌厅服务员,这种场所的女孩儿只会滑下更深而不是回头,大多的女孩儿不在歌厅之后,去了AM店的居多,习惯了靠ZS赚快钱,怎么可能会安心过日子呐。
宋宁饰演音乐教师,超级有气质,个人最心水这个角色气质。
原来她就《喜剧总动员》里的相声演员。
明显现在老了许多,十年前那叫惊艳啊。
好片子,好演员,尤其是女演员。
在cctv6看的,感觉不错,放松一下,笑一下,小人物的生活。
通篇说的什么地方话,不知道,能听懂,声调很好玩,看着徐帆打扮成那个样子,说着好玩声调的话,真是搞笑啊。
到豆瓣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保定话,怪不得里面总提到驴肉火烧,好像郭德纲有个相声段子提到保定,就总说驴肉火烧,是不是保定的特产啊?
最后看到三轮车婚礼,感觉不错,可以尝试一下。
看到片尾演员介绍,好像看到了周迅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周迅?
坐在沙发上,左边是午后的阳光,自己独自从忙碌的都市节奏中偷闲出来看这部片子,很惬意,也很有忐忑不安的罪恶感,不过,片子很不错看,让我觉得有值回票价的充电效果。
知道冯巩也拍电影,也做导演,也拿过奖,但这个人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却始终都是春晚舞台上的相声或者小品演员,那张惹人发笑的脸又贱又欠,这种既定印象其实会影响观众看他的片子,毕竟小品相声跟电影是很不同的。
不过,角色还是适合冯巩的。
一个窝囊的小市民,却也不乏冷幽默的一面,保留了冯巩的一贯特色时,也带出了许多内心戏。
这张脸其实也可以苦大仇深。
我一直想窝囊算是什么词呢,按说应该是贬义词,但在这部片子里成了一种中性词。
如同你不能界定好人的标准。
有时候好人是被迫去当的,可以的话大家都不想惹祸上身,冯巩饰演的刘好虽然救了刘孜演的陈红,但也的确是担心过钱拿不拿得回来的问题,所以这好人并不纯粹,也因此很真实。
雷锋那样无私的好人其实是圣人。
卫斯理里有句台词,说勇敢的人不是不怕,是虽然怕却仍然前进。
好人也是这样吧,不是无私,是虽然自私却还是得做好事。
叮当这个孩子,因为样子和戏路的关系我一直不太喜欢他,他的演技就是天然,再过一点就成了做作,让他演P孩子非常生动,在家里和在学校没心没肺的样子,都很真实,到后面一路狂奔着回去抱着冯巩的照片喊爸爸,就觉得一身鸡皮。
虽然我个人很喜欢任何影片里一边跑一边记忆闪回的效果,很走马灯,身不由己就感动了起来。
徐帆的戏路其实也不宽,印象里不记得她有演过多么端庄可爱的角色,或者说所有的可爱都来自那种介于大女人和小女人之间的中女人的派头,有主见却也依赖男人,佯装坚强其实很脆弱,能跟你贫也能跟你急的那种味道,总之不是小女生能传递的感觉。
这次她演的杨倩很泼辣,很庸俗,让人看着觉得讨厌,这就是功力了。
带人把冯巩家砸了却又哭了的这一点,就跟脱衣服时把假发给带下来了一样,是非常有灵气的细节,突然有很多东西就尽在不言中了。
我想她其实还是对冯巩心存幻想的,会哭是因为身为女人的挫败感和一点点的惋惜,至于假发,如果她真跟冯巩发生了关系,那或许会让片子显得更加市井,更贴近底层小老百姓的感觉,却也会让人的心头蒙上一层不洁,毕竟刘好的角色是照着善良之人去塑造的,善良之人总得吃点亏,桃花运没有,可以有别的方式来让他占便宜,看不到女人下面的秘密,就看看上面好了。
整个片子开始很单纯,冯巩相亲,儿子淘气,但很快略显复杂起来,刘孜一条线,徐帆一条线,叮当一条线,还突然插入了叮当的同学李大嘴的姐姐一条线,但不得不说这条线蛇足了,因为它是游离于冯巩的作用范围之外的,虽然冯巩也以交罚金、教卖菜的形式跟那姐姐扯上了关系,但是她与那大款之间的风风雨雨就算完全删掉,对故事也是不影响的,虽然存在的话,的确可以更多一点趣味,但鉴于冯巩和所有演员的戏份都错综得很缜密,还是觉得姐姐篇多余了,而且那大款就是被挠了一下而已,我不解气啊。
小人物作主角的片子,有些俗套是一定要的,比如大团圆结局,我想不出面向小老百姓的片子最后来个郁闷的结局折腾小老百姓有什么意思,所以最后冯巩还是得到了幸福,而在他回忆里出现的野狼也终于恶有恶报,背叛了他的媳妇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这些都让心胸狭隘如我非常痛快。
看这片子第一次觉得难受的地方,就是那媳妇背叛冯巩的地方。
这背叛其实是两次。
想法浪漫的我,在看见她对冯巩主动示好时虽然觉得不真实,但还是很向往,结果丫在洞房夜才揭晓自己拿冯巩来擦屁股,完全是吃定了他,这让我不能忍受,其后她与发达了的野狼的眉来眼去也让人看见这个女人的不简单和不厚道,当然最重要是折射出冯巩的窝囊,我想对于男人而言,没有比遭遇这么憋屈的事情却顶多吼一声算数更窝囊的了。
在与徐帆和刘孜对戏时,冯巩经常冷不丁地冒出一些相声式的贫嘴台词,让人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他,这算是一种乐观主义吧,越憋屈的人其实可能越乐观,不然早就去自杀或者他杀了。
冯巩对叮当恨铁不成钢却终究没有教训他的那一段看得出一个对孩子分明有爱、有责任,却一直用“他不是我亲生的”来提醒自己与他保持距离,可就是不能不管他的这么一个父亲的形象。
对,叮当说他没让冯巩管时,冯巩说了他不能不管。
小市民的善良,莫以此为甚了,而他不肯承认叮当这一点,也正是小市民会有的狭隘。
刘小好是那么聪明的孩子,或许他就是察觉出爸爸的这种态度,才会一直那样叛逆。
最后回到刘孜身上,关于她,我其实还蛮喜欢的,虽然她的样子怎么说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美人,但有味道比什么都重要,第一次看她的戏好像是任贤齐版神雕侠侣……她或许是参与这部戏的所有演员里土气最不重的一个了。
角色的存在意义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给予好人一个好报嘛,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她对于冯巩还有着救赎的意义在,毕竟她和冯巩的前妻一样,都有过黑历史,只是她的本质更加纯真,找冯巩并不是利用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傻”绝不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说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安排。
她对冯巩小心翼翼的倒追是很萌的一段,但是两个人一旦有了那么点儿意思后就出现摩擦这一点又让我觉得有点沮丧,虽然那的确是爱人之间所特有的矛盾。
冯巩车祸的那一段,解决掉了很多矛盾,但纵观全片,也算是最偷懒最不精彩的一段了,甚至于还是由他的前妻作导火索引发的(这类型的误会真的太土了),在死亡的可能性面前任何人都会变得宽容,于是刘孜不生气了,叮当突然懂事了,加上徐帆们的没有必要再登场,整个片子自然也就迎来了最和谐的收尾。
“你坐在车上,我蹬一辈子都不累。
”其实这样美丽的情话从冯巩的嘴里说出来是有点别扭的,但当时,却真的可以感受到刘好所会有的云开月明心情,于是,只想要祝福他。
此外,全片里大量串场的小品演员们都让人觉得很有趣。
明天就要回北京,突然想起这个电影,就又看了一遍。
很多亲切的桥段,看过一遍仍然笑出声来。
我是土生土长的保定人。
本来,夏天的保定是非常炎热的,但在电影里,熟悉的一切好像焕发陌生的光彩,让人喜欢又怀念。
在电影里,夏天的毒日头不见了,只有西瓜的清香、爷爷的蒲扇,以及虎头虎脑的拿姐姐钱泡网吧的小子们。
男人们在工厂车零件、在街上蹬三轮,结婚又离婚,女人们卖菜、开裁缝铺,寻找靠得住的男人。
这是老百姓的生活,这些人都是我所熟悉的。
这些人勤奋、善良、为生活奔波,有时失望但又永远怀抱希望,他们理应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富足的生活。
其实国产片中描述这样小市民生活挺好看,不讲大爱无疆,不讲恩怨情仇,不讲勾心斗角。
每一次看感觉都不一样。
冯巩的形象和气质很适合演草根,贫嘴、窝囊但又善良,即使生活中充满着酸甜苦辣但却依然乐在其中。
很多人喜欢读鸡汤,觉得这部剧本身就是一碗鸡汤,能够给我们补充正能量补充养分,善人得善意好人有好报。
我蛮喜欢冯巩的,还有刘孜也不错故事情节也蛮好的,其实还有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郭冬临,呵呵就是看了好几遍都没心情看下去,以前就说过,这类国产电影只有在央视六套才能播得响亮,估计在影院里没多少人愿意掏钱当然这里面也不乏好电影,只是好的东西不一定都会有市场,但是好的东西一定会有人欣赏
最初听到这部片的介绍是一年之前在北京的出租车上,主持人对冯巩自导自演的影片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与期待,我想是因为同为北方人的归属感吧。
一年之后偶然听到电影频道的介绍,忍不住找来看。
它一如冯巩从前的片子,小人物小故事,在生活中抖包袱,苦中作乐,笑中带泪。
虽然故事里依然有许多不太合逻辑的细节,虽然镜头的运用也并不纯熟,虽然很多演员操着满口不像天津话的天津话,可它还是一部贴心的生活片。
普通平民的生活与感情,善良与自私的冲突,感情与现实的矛盾,看起来都那么实在真切。
徐帆的表演过于夸张,但是很生动,刘孜的发挥空间不大,但并没有太多缺陷。
小叮当终于返璞归真,没有延续电视剧里古装少侠的古灵精怪,做了一回贴近自己的顽皮孩子。
冯巩在影片里永远都是老好人的面样子,不会让人失望,也不会带来惊喜,只是跟春晚屏幕上张扬充满精气神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他有所不同。
这也是一种平衡么?
本片有一个设定令我从小困惑不已,始终意难平。
那就是明明是前妻婚前被人强暴与别人生下的野种,为什么同时见了大小好的人都脱口而出“这外甥长得可真像舅舅”。
能有多像?
朝夕相处就能长得像吗?
还是母亲怀着他期间跟刘好发生关系,小好的基因就能受到影响?
这些推测有科学依据吗?
小时候我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刘好同志。
贺文兰既然说不出强暴他的是谁,那么会不会就是刘好本人,但他必须一辈子死死咬住这个秘密,拒不承认自己的亲生儿子?
我不愿意这样辱没一个本质善良宽厚、只是性格有些懦弱油滑的好人。
所以费了好大的工夫用脑补来替冯巩填这个坑。
我的脑补,很可能就是冯巩导演为了补偿刘好这样一个好人,不便明说,却又执着地用“长得真像舅舅”这样的台词去暗示的情节。
贺文兰确实是被野狼或者其他坏人强奸,但并未怀孕,只是验孕棒失效或妇科问题造成的误断(那个年代她很可能不敢去医院查)。
她太急于找刘好当这个接盘侠,所以二人几乎是闪婚,然后很快真的怀上了刘好的孩子。
当时生活条件差,刘小好可能是早产。
所以刘好才笃定这孩子不是他的。
这么一想,心里舒服多了。
刘好这个人物,看似桃花运不断,实际只是因为“人好、老实”而不断地被不检点的坏女人和命不好的好女人选来当“接盘侠”罢了。
虽然我从不认可这个词,但为了大多数男同胞好理解,暂时借用一下。
万年接盘侠刘好,终于遇到一个跟他一样善良本分勤劳朴实、且条件跟他差不多相配的女人。
贺文兰人品低劣配不上她,杨倩精明世故对生活规划十分明确,老实说他可配不上,也难怪杨倩打他。
天下的确多的是称得上善良本分,却偏偏让你恨铁不成钢的男人。
正如天下的确多的是功成名就衣冠楚楚却败絮其中衣冠禽兽的男人。
可气就可气在,衣冠禽兽的女儿本就享有更多资源还学习那么优秀,本就与爷爷姐姐相依为命的可怜小子却贪玩闯祸不为老师所喜。
这片子可以说十分写实了。
结局也许是善有善报大团圆,显得有些童话,但每一个过程的细节里都藏着笑中带泪的酸楚。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本片,多次重看。
许多人控诉主人公的懦弱使本片传递了不好的价值观。
事实上,有几个平凡的小老百姓,有胆子在黑社会面前为了正义亮出拳头呢?
别的不说,现在还有骑着声闻十里的大摩托招摇过市的小青年,而你只是个骑共享单车挤地铁的普通上班族,如果不是别无选择,你愿意跟这种人起冲突么?
还不是指望国家扫黑除恶,替你伸张正义?
野狼最后还是被公安抓了,这样设定是最符合实际的。
刘好虽然明知不敌没胆还手,但至少,他在明知可能会被责难的情况下,毅然天天护送心仪却没勇气表白的女人上下班,硬着头皮扛下那些打,才换来抱得美人归(虽然他遇人不淑)。
扪心自问,换做是我,想要有这样的勇气,除非我真的很爱这个女人。
许多人的心态其实跟郭冬临演的那位差不多——大家都一样怂,凭什么接盘侠都挑他不挑我?
嗯,这也就是刘好的过人之处——如果你安于小人物平凡的生活,愿意在知足常乐中获得小确幸,那么他会是个非常安心的选择。
偏偏,女人的野心说大不大,不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说小也不小,想要白首不相离就得人能靠得住、日子有奔头,二者不可缺其一。
最近有一本小津安二郎的书很火,叫《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论风格,这部片和小津是有点搭边的,都是在写平淡的生活。
自然在水平上是无法跟小津比的,最明显的就是电影缺乏艺术性,不只剧情中没有,连镜头也没有,都是平淡的。
这部电影的平淡是表面的,也是深层次的。
表面是它选取的题材就是平淡的生活中的一面,深层次是它的内涵也是平淡的,没有深刻的地方。
不过作为喜剧片来看,也没有必要要求它做得有多么深刻。
喜剧片第一要务是好笑,导演是小品相声表演界的多年老手,自然懂得如何引发笑点,电影中好几个画面都能看得出是导演的刻意搞笑之作。
而这也是它的,可以说是缺点吧,太明显了。
你看美国的伍迪艾伦,同样拍喜剧片,搞笑片,但就是能够拍得深刻,让人也笑得深刻。
毕竟修养不同,经历不同,很难要求冯巩也拍出这种片,这是我看他的第一部片,也应该是最后一部了。
徐帆老师讲话太焦人了。
本质还是后宫片。。。
够生活化。
那年看完就得知了中考成绩
冯巩我的偶像
一口“普通话”
徐帆的颠覆造型,司令偏打电话来让我看。= =
CCTV6
后仨字 *2 2010年1月26日10:59:09
不好玩
张嘉译(张小童)饰演野狼
没字幕差评
谁脑子还没浸过水啊
口音太难听了
后仨字儿~
最后那姑娘不错
河北方言??天津方言??反正听着很欢喜
看冷兔想起来这片子还看了。。。
CCTV-6,零零散散地看了几次,基本没劲
怀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