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剧情。
剧情其实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是连环杀人。
开局套了两个电影,比较巧妙。
现实当中看电影的两个女孩真的死了。
接着主角吉尔和她的朋友奥利维亚收到来自死者电话的威胁。
作家悉妮在签售会上受到威胁,警察被派去保护悉妮一家。
不幸的是,奥利维亚被杀害,此后悉妮的公关负责人被杀,在一场派对上,盖尔受伤,在科比家中,再次发生凶杀案。
凶手是吉尔和另一个男性,理由是吉尔从小一直在家人都把目光投向悉妮的生活中长大,也想成为人群的焦点。
在人物塑造上,没有什么特别的。
视听语言上,可以说到恐怖效果的营造,其实主要是靠鬼面脸和音效。
比如说,画面当中突然出现鬼面脸,伴随非常大声的音响,实际上就是吓人的根结所在。
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恐怖看到后面发现真的很一般。
主题传递上,我也体会不出什么,感觉这部电影主要让我学到的就是除了《下水道人鱼》《变蝇人》那种通过特效妆、模型的真实性来让观众感到恐怖,其实这部电影最多的是悬疑的氛围,昏暗的环境,以及鬼面脸和音效。
这样的恐怖效果其实也是最好模仿的。
如果拍恐怖片的话,也可以在黑暗环境当中,用我们的镜头给出一个环视效果,然后在镜头切开的下一秒,突然出现一个非常恐怖的形象,伴随巨大声音与主角的尖叫声。
比较考验布景,拍摄手法,演员演技和道具恐怖程度。
给两星,因为感觉没什么突出的,就是一部爆米花剧,没什么内涵,唯一的价值可能就在于让我学到了这种比较传统的恐怖表现形式。
以及,开头会引起人思考和情绪的电影互套方式,可能需要我技术再成熟点才能拍出这种,因为对场景设置要求比较高,除非套的电影是已经发布过的,不然自己拍也会很麻烦。
以下配点我自己很喜欢的几张剧照,抛开烂剧情不说,主角的脸还是很能打的。
片头很有创意,十多年以后再次霸气登场的本系列第4部,是大学生活之后令人比较振奋的一部恐怖喜剧,想当初在大学里租碟看这系列的时候是多么羡慕美国校园生活的那些硅胶波和爬踢党的放浪生活,如今再看,已是人去楼空唏嘘不已。
片头的戏中戏,都是俩MM罗嗦一些恐怖观感,一环扣一环推出本片正题。
——悉妮作为凶案幸存者写书宣传期间鬼脸死神装扮的凶手再次流窜作案了,小镇警长顾此失彼,而他老婆盖尔(Courteney Cox 饰)觉得自己老公不给力啊,作为前记者的她亲自上阵,差点没命。
(不得不说一下,多年以后,《老友记》里的莫妮卡还是那么耐看,作为终极粉丝,我看到她之后还是很激动地。
)Jill其实是悉妮的表妹,从之前她先制造被杀手骚扰的情节来看,这是故布疑阵之中的故布疑阵,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拐弯后的拐弯(人说转角遇到爱,有些人是转角遇到狗啊),稍加思考就可看出,这样也要重申一下人性本恶的论调。
电影不断带着我们猜测这次出现的杀手是谁呢?
无非就出在小镇这群人里,逐个排除最后到了电影协会两个家伙,一个神神叨叨留着长发像嗑了药一样,另一个带着摄录机的傻逼一看就是打下手的,前者逐渐成为目标。
而后面一系列的情况也被发现,杀手其实不止一个(因为假设只有一个凶手则是说不通的),而另一个大概就是整日装无辜的Jill了,因为他清纯无辜的面容令人不能接受,而经常在恐怖气氛下独自上楼或者外出的行为也不合常理。
“我们活在一个舆论的世界!
”Jill在片中两次长篇大论暴露了自己,其实就是功亏一篑的典型代表,第一次就是最后揭幕自己是杀手的时候,这一段论述按照实际操作来说其实过于冗长,但导演为了点出一系列异常行为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就是:出名要残忍!
后一次冗长对话暴露了自己,是Jill最后在医院心满意足得意洋洋说要跟警长妻子合著一本书的时候露出马脚,显得急于求成了。
终于爆发了,最后Jill杀掉了多个傻逼之后还顺便干掉自己的搭档长发嗑药拍片男,最后就是自己的表姐悉妮了,因为她这么多年听人讲述悉妮来悉妮去实在厌烦了,自己也要变得特别!
这是一个舆论社会!
我要成名!
我要的不是朋友,我要的是粉丝!
多么牛逼的21世界年轻人的宣言!
QQ算个甚,我要微博!
就这意思吧。
然后她就开始了巨搞笑的一段自残,以制造被害现场。
送到医院被救醒以后这一段就是第二次的冗长谈话,Jill知道悉妮没死,也是这次被警长的前记者老婆发现了破绽:丫怎么知道我的伤口跟她一样?
警长才知道大事不妙,直接来到悉妮病房还没出手又被砸昏了,又是老婆及时赶来啊!
又是仰慕他的女同志及时赶来啊!
警长不给力啊有木有!
大家伙终于合力干掉Jill,悉妮才发现出名这回事实在太不靠谱了——我也不想啊!
片中笑点还是很多,而且是保持了本系列片风格的笑点,似乎有种标签效用。
相比之下,国产片就是神马都不足以相提并论啊!
人家这是用心啊!
——最搞笑的那个,就是守在被害者屋子外面执勤的黑人警察被人插了脑门一刀,行尸走肉一般(应了之前刚说自己像行尸走肉这句话)倒地的时候说了句:Fuck Bruce Willis!
有让我想起西片一贯的亮点,比如《老友记》有一集布鲁斯•威利斯参演的时候抢了罗斯的女友瑞秋,罗斯略带挑衅地对老布说:怎么哥们,you have a plan?
都是借用了《DIE HARD》啊!
那是有血有肉的超人啊!
不是本片充满硅胶和番茄酱的铺洒啊!
有冇!
很垃圾,跟许多美国恐怖片一样,主人公看到杀人狂就只会尖叫、逃跑,你他妈的倒是反抗啊,手边没有刀,总有棒球棍吧,你反抗一下说不定就活下来了,你他妈的就打算直接死掉是吧,尼玛,看到杀手自己能跑得动,肯定也能反击啊,我擦,尼玛。
一开始出现的两姐妹我还以为角色都换了,结果是Stab 6 ?
然后就是另一对两姐妹看6的镜头,其中一个女的还是《真爱如血》的女主角,我以为角色应该是换了的,接着直接被桶,结果是stab 7??
再然后,就是在另外一对姐妹看7的镜头,其中一女的解释了女主不愿意拍4,然后导演们开始瞎编,吐槽5还带有穿越时空的素材很烂,然后就都被砍了,这次应该就是真的 Stab 4 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开场的形式很特别,很不错。
经过前三次的追杀事件,很明显女主现在变得更加机智勇猛和干练。
当初的副警长也升职到警长了,但还是一样智商不行。
只要凶手带上面具,管你是弱鸡还是妹子,瞬间抗打满级,神出鬼没满级。
警察永远都在赶来的路上,凶手永远都在都在你的背后,最后凶手自残的场面着实搞笑,还有她那小身板直接把玻璃都砸碎了???
你要不要换个中国制造的玻璃试试?
看你们还敢不敢嫌弃中国制造,(手动滑稽)总的来说,四部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却又猜不中结局,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也很佩服女主和一些重要的配角一直没有换,这样看电影才有感觉。
其实也算不上是恐怖片,个人认为是带有一点幽默色彩的悬疑片吧。
Dont fuck with the original
我特么真后悔花时间看了这片子,整个就是个无敌大烂片,没有任何一点吸引人的地方。
俩妞还行,可点都不露一个。
这剧情。。。
还能再坑爹些么?
看完果断删之。。。
强烈不推荐!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触就是:这警察也太TM水了。
发生案情总是不在场,街上巡查时一下被干掉两,瞄准瞄了半天结果射天上去了,真是服了,尽管是剧情的需要,但这种警察的素质真是可以向天朝看齐了。
好久没看到Courteney Cox,Friends之后也甚少能在荧幕上看到那个有些神经质却能带给人欢笑的"Monica"的身影,在这里看到她的出演,言语动作间却有着当年的影子,令人怀念。
还行。
周末休闲档。
集合了众多美剧明星的电影。
表面看情节老套,其实讽刺了美国当前文化潮流的怪现象和年青一代的思想主流异象。
年轻一代依然继承老一代美国人信奉自由民主和公平的思想,但是在电影文化的熏陶下,慢慢成为“电影一代”(由电影教导出来的一代),更少人看书,更多人等书变电影。
影迷反复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想象是电影中的人物,并不自觉运用到生活中来。
如果电影成为塑造人类的一个手段,下一个是什么?
对于【惊声尖叫4】,其实有很复杂的情感。
看片前,是又期待,又感慨。
三部曲的再续总是让系列粉丝感到期待的,更何况是充满着叛逆智慧和高超惊悚桥段的惊声尖叫系列;与此同时,原班人马的十年重聚首让人也充满着感怀,时间一晃而逝,很多东西都会变,美好的记忆不会变。
于是,开始了看片。
这个开场不太像是对一部血腥电影的影评是吧?
我也觉得。。。
哈哈影片的前半段虽伴有不少这个系列标志性的一些桥段的重新演绎,但大体上是给系列的粉丝们怀旧的,各个主角悉数回归Woodsboro,也让那张骇人的杀手面具慢慢的开始笼罩住小镇。
从中段,杀手和sidney擦肩而过开始,剧情开始走回前三部的老路,也让杀手渐渐浮出了水面,直到最后进入高潮段落。
客观的来讲,维斯-克莱文是的确花了很多心思在这次的回归上,要知道当青春流逝,这个青春题材如何“永葆青春”是个很大的课题(这点上,个人更期待明年的【美国派4:重聚】),因为从前三部来看,无论凶手是谁,凶手的目标是谁,整个电影的精华就在于青年男女的俊俏外形的靓丽和抵抗杀手时的惊悚相结合,让人对凶手、杀人目的和杀人时机捉摸不透。
这个特色是导演维斯-克莱文对自己早期经典【隔山有眼】和【猛鬼街】的升级。
在96年【惊声尖叫1】大获成功后,同样题材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上,像【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系列、【都市传奇】、【陌生来电】以及也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死神来了】系列。
它们和【德州电锯杀人狂】、【致命弯道】和【人皮客栈】等这类的杀手电影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它们的电影中,杀手很可能是任何一个人,看看俊男靓女们,让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会是凶手,但是杀人的方式并不特别,无非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死神来了】除外)。
这就不得不需要提一下,在【惊声尖叫4】中,对于“谁是杀手的疑惑”竟然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了次要话题,电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让观众进入这些主角们10年后的生活里,感同身受的慢慢进入恐怖世界,而对于谁是凶手的猜疑这一前三部的最大特色几乎摒弃,这点实属意外,这也无形中在满足了系列粉丝的同时,降低了很多的观赏的张力。
除了“谁是凶手”的张力外,【惊声尖叫】系列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其对恐怖电影题材和各类恐怖片的致敬和戏谑。
“这时候你应该从血泊中站起来,我再把你打死”这样的经典台词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新奇和叛逆,以至于【惊声尖笑】这样在今日看来已属烂俗恶搞片的电影也在推出伊始红遍全球。
【惊4】中,这一特色倒是得到了发扬,尤其在高潮段落,一连吐出十几部恐怖片代表的台词也十分惊艳,手持DV摄像的男主角也在电影中不时的来这么几句,以显在其对恐怖片的了解和崇拜。
当然还有整个的结尾段落,属于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看似烂俗,实有创新。
总的来看,【惊4】并不烂,但是在这个系列中它只能排行老三,因为它故事的主心骨决定了在这个系列中任何一部续集都不可能超越【惊1】,主角们都进入壮年和中年的事实也注定了【惊4】无论多努力都超越不了前两部,所以,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克莱文已经竭尽全力想让自己的第四部拍出新意,创作出更多的戏谑台词,也的确是一份献给系列粉丝的大礼,但是就像在这个系列里杀手注定要死,主角注定能活的定律一般,这个系列,也真的该寿终,当寝了。
“主角光环,是读者对动漫作品的主角在故事中拥有的特殊能力与特别对待的统称。
这一说法带有讽刺性,讽刺的原因是作者会特别夸大主角的能力并特别优待主角,以凸显主角的存在感。
”维基百科虽然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如此,但如果认为主角光环仅仅存在于动漫中,那就大错特错了。
电影中的角色也不会少了主角光环。
无论电影题材有多么迥异,主角光环的总能让主角拥有匪夷所思的遭遇:如果是励志片,主角光环能让主角从屌丝变成高富帅;如果是爱情片,即使主角是矮穷丑也能抱得白富美归;如果是动作片,主角将拥有即使核弹在身旁爆炸也能坚持到出现staff字幕的技能……即使在十之八九主角要倒霉的恐怖片中,主角也总能成为最后领便当的那一个。
当然,既然有十之八九,那么就有十之一二。
总有那么几部片子,主角凭借主角光环惊人的加持能力,硬是克死了一个又一个反派BOSS,顽强的活了下来。
比如《Aliens》,再比如现在的这部《惊声尖叫4》。
也许是习惯了拥有主角光环的加持,好莱坞的主角都有了“英雄不死”的技能,而惊声尖叫中的西尼,已经超脱了“英雄不死”的范畴,彻底得到了升华。
为此,我称之为“死神不死”。
说西尼是个死神,相信很多人会赞同。
抛去那些用来增加血腥效果的龙套角色外,一代又一代的鬼面杀手,穿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头,拿着那把从未体现过与时俱进的水果刀,前仆后继的来追杀我们的主角。
结局总是一样。
无论在此前鬼面杀手杀人多么得如探囊取物,多么的游“刃”有余,最后仍会败在我们主角的石榴裙下。
这就是宿命!
而我们的主角,就像一个RPG游戏中的主角一样,每次打到一次boss,就能level up一次。
经过1、2、3的连续洗礼,终于到了4中,西尼已经领悟了“信春哥满血复活”的终极奥义。
我们新一代的鬼面杀手,依然是十多年前那把水果刀,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
虽然鬼面Buff依然强劲,弱女子也能瞬间秒掉两个身强力壮的警察,无奈总归是邪门歪道,和主角光环比起来就是那渣渣。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片子中,鬼面能两刀解决两个警察,而两刀却刺不死一个主角的原因了!
这就是主角光环的力量!
所以,影片的结尾处,当主角又站了起来的时候,我已经无法压抑住自己的激动了。
我相信,这就是刘谦口中的“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一刻,主角光环的光辉已经跨越了普通人类的的范畴,光芒普照到了三途河边。
我们的主角终于从地狱的边缘满血复活了!
《惊声尖叫》曾经是96年的话题作品之一,票房成绩在同类题材中算相当不错。
也许是为了向片子致敬,也许是为了吐槽,甚至衍生出了一部《惊声尖笑》的系列,足见这片子的成功。
然后富不过三代,经过1代的辉煌,2代的平平,3代的沉沦后,时隔十年的4,我最想吐槽的是两点:1、凶手的马脚太明显了,在结尾的杀戮高潮来临前,凶手(至少其中的一人)是谁相信大家都能猜得到;2、就是结尾,如我前面所说,主角光环已经逆天了。
在这里我要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这系列继续拍5,那西尼就能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下,觉醒“阿赖耶识”,从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
所以说,死神不死。
地狱是死神的领域,死神怎么会死?
是吧?
看《惊声尖叫》系列,第一遍的经历一定都是最珍贵的,因为除了惊悚,你还毫无疑问地在猜测凶手是谁的过程中煎熬——虽然随着抗击打能力的提高,观众已经很难被惊悚到了。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看一遍电影基本也就够了,除非你跟我一样是个“脸盲”,对于同样是金发碧眼,中等身材,穿着彩色吊带,声音甜蜜的白人萝莉new faces完全不能辨别,以至于哪个姑娘被杀了,还总后知后觉,觉得谁被杀了都一样。
若如此,那我们都需要看第二遍,去辨认一下那几位不幸的妙龄受害者都是谁谁谁。
对于《惊声尖叫》爱好者来说,电影套路似乎已经铭记于心:变声电话、面具、两个杀手 ( 一个主要杀手 + 一个心智不成熟的打酱油杀人犯)、派对、惊悚电影知识科普、杀手的不停跌倒、倒霉蛋Dewey的被击晕、杀手杀其他人时候的爽快无比和杀Sidney时的废话连篇、杀手最后时刻的回光返照。
So,你真的不指望有什么suprise了,甚至你都能猜到杀手此时是在前门还是在后门。
不得不提的是《惊声尖叫4》还有多多少少值得褒扬的。
首先,是开头的“movie of the movie”的模式。
这种手法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都曾经用过,"Stab"就是以"Scream"为蓝本的改编,演员在一部电影中演与此相关的另一部电影,有没有《盗梦空间》梦的第N层和第N+1层地味道?
所以相对于观众的惊悚程度,可能在片场中,对于演员的惊吓程度更高——你不知道那个戴面具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对手戏演员,你也不知道ta这一刀下去是会故意捅偏还是正中下怀。
而在《4》中,当第一场景出现的时候,你我都不会当真,因为太熟悉了,肯定是电影。
女孩儿被干掉后,切换到正在看"Stab"的两个女孩儿,你我基本应该做好准备,好戏快开始了。
没错,不过两分钟,其中一个女孩儿竟然捅了另一个同伴,原因竟然是废话太多。
(我艹,这还是第一次凶手没戴面具就出现了。
)我们还等着情节发展,结果又来画中画,算是导演告诉我,“你被耍了,这丫不是真正的凶手”。
接着出现片名“Scream”,告诉我们,醒醒,真的情节来了。
其次,就是导演/编剧无时无刻地不在向惊悚电影和《惊声尖叫》本身致敬。
“What's you favourite scary movie?”这一贯穿《惊声尖叫》系列始终的主题依然在延续,对于惊悚电影的普及依然在继续。
我必须承认,我是在看了《惊声尖叫》第一部后才知道Michael, Jason, Freddy这些个不死传奇——竟然纷纷拍续集拍了那么多,才去看了《月光光心慌慌》,发现根本没那么恐怖。
一方面是向这些惊悚电影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在进行惊悚电影要素普及。
经过导演的自我解构之后,我们忽然发现自己的惊悚片预见能力陡然增强。
当然,这有个坏处,就是观众渐渐不容易被吓到了。
第三,杀手的无厘头程度。
从《月光光心慌慌》开始,我知道杀人狂杀人根本不需要动机,如果硬要一个理由的话,导演会在最后告诉你,杀人狂是个变态,就把一切疑问都解决了。
结果惊悚电影真的就只剩下了惊悚,完全可以不顾逻辑,观众也自然会有种被低估智商的挫败感。
《惊声尖叫》系列挺照顾观众的,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都会安排一个杀人动机,让整个故事圆得起来。
这次的杀人动机竟然是public fame。
我艹,怪不得我之前根本猜不到凶手是哪位,这也太他妈离谱了。
有人竟然为了出名连老妈都能干掉,你不知道艳照门、凤姐、郭美美吗?
犯得着吗。
不过起码导演硬憋出个杀人动机,而且也没让你猜到凶手是谁,就算导演赢了吧。
我真想恨恨地说,“导演,你耍流氓。
好歹跟人家柯南学学嘛。
东方人杀人起码动机成熟,怎么西方那么多心理变态!!!
”第四,就是原班人马的出演。
虽然在前三部里原班人马被杀得差不多了,就剩Sidney, Dewey, Gale坚挺着。
但老戏骨凑在一起还是挺不容易地。
听说Dewey和Gale在现实生活中闹分居,sigh,祝福你们吧,能凑活就凑活过吧。
Monica,你总不至于去跟Chandler过吧。
不过十多年了,看到老面孔还是心生感慨,《惊声尖叫》系列的这感觉可能跟《哈利波特》也差不离吧。
有个傻逼的警察。。
为了出名 我们什么都做
配乐好怀旧啊。
无论欧美还是亚洲,严肃恐怖题材的电影都已越来越不恐怖,反而越来越欢乐、越来越喜剧化。我很理解众多有艺术抱负与追求的恐怖电影领域的导演都很想正正经经给电影观众们讲述一个个本应严肃的恐怖电影故事的初衷,但事实上总是看得我笑出声来或者昏昏欲睡
···
猜了一圈也没猜到竟然是她!开头设置很有意思
我要成名之尖叫版。。。片子开头一环连一环啊,赞。。。凶手依旧牛奔受害者还是依旧的弱,不够最牛奔的还是3位主角吧,一直带着神圣光环而活着。。。= =
Never FUCK with the originals:) AWESOME!!!
也无法要求更多。好多明星!
又长又臭还死不掉……
M女自残类段戳到笑点,导演自娱自乐精神可嘉,与其说scream4是部恐怖片,不如说他是部粉丝大电影,看完此片,如见老友,神清气爽
=-=...這次變成笑片了!
麻痹!
可能没看过前系列。。血了呼啦的没营养。
妈的!烂片!
已经上映了,我睡着了。。。
5
还是很喜欢...
流畅开头连环恶搞Brittany Robertson客串,电话那段也好小鬼当家库尔金家人好多Hayden Panettiere短发美Alison Brie助理很好玩Marley Shelton副警长可爱
额,也就是Alison Brie 的大胸有印象。。。Annie boobs ^_^